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三章古诗词鉴赏练习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课标古诗词40首梳理和训练八年级(下)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课标古诗词40首梳理和训练八年级(下)

好的配偶。逑,配偶。]
定了全篇基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语文
内容: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
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 之。 窈窕淑女,寤wù 寐mèi 求之。 手法:运用了双声词(如“参差”)、叠韵词
(如“窈窕”),增加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上一页
பைடு நூலகம்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语文
【参考译文】河畔芦苇非常茂盛,清早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所爱的 人啊,她就在水的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艰险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水中央。河畔芦苇非常茂盛,清晨白 露还没有干。我那所爱的人啊,她在水与草相接的地方。逆流而上 去追寻她,那道路艰险又高陡。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水中 高地上。河畔芦苇茂盛鲜明,清晨白露还没有干。我那所爱的人 啊,她正在水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艰险又迂曲。顺流而 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语文
【主旨情感】这首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倾心追慕 之思,及追寻而不得的惆怅之情,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执着和 追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语文
2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诗词原文
理解鉴赏
炼字:“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
城阙辅三秦, 长安城的景象,气象宏大,使诗歌开篇意境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了时令、地点和景物,描绘了一幅芦苇茂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 盛、露重霜浓的萧瑟晚秋图,渲染了萧索
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凄迷的气氛,为人物活动提供特定的背

中考语文试卷题目分配

中考语文试卷题目分配

本次中考语文试卷共分为四个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30分)1. 字音字形(10分)2. 词语辨析(5分)3. 语法填空(5分)4. 语句排序(5分)5. 名著阅读(5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60分)1. 现代文阅读(30分)2. 古诗文阅读(30分)第三部分:作文(60分)第四部分:综合性学习(20分)二、题目分配1.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30分)(1)字音字形(10分):包括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等,要求学生正确书写和拼读。

(2)词语辨析(5分):给出近义词或反义词,要求学生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3)语法填空(5分):给出句子,要求学生根据语法规则填写缺失的词语。

(4)语句排序(5分):给出打乱顺序的句子,要求学生将句子排序。

(5)名著阅读(5分):要求学生根据名著内容回答问题。

2.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60分)(1)现代文阅读(30分):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后回答问题。

(2)古诗文阅读(30分):包括文言文、古诗词等,要求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

3. 第三部分:作文(60分)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话题或材料,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4. 第四部分:综合性学习(20分)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个综合性学习任务。

三、具体题目示例1. 字音字形(1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è)悠然(yōu)沉默(mò)B. 融化(róng)沉默(mò)惊愕(è)C. 沉默(mò)悠然(yōu)融化(róng)D. 惊愕(è)融化(róng)悠然(yō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狂风暴雨碧波荡漾风和日丽B. 狂风骤雨碧波荡漾风和日丽C. 狂风暴雨碧波漾漾风和日丽D. 狂风骤雨碧波漾漾风和日丽2. 词语辨析(5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位科学家在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得到了大家的赞誉。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解析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解析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古诗词,完成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曲中的“昏鸦”是指________(2)下列对“夕阳西下”一句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点明流浪旅人思秋的特定时间。

B. 渲染既温情又悲凉的特殊氛围。

C. 使得全曲情境交融,浑然一体。

D. 烘托抒情主体怅惘若失的心绪。

【答案】(1)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2)C【解析】【分析】(1)理解词语意思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昏:傍晚。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2)“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美。

A.“流浪旅人思秋的特定时间”表述错误。

B.“温情”表述错误,无中生有。

D.“怅惘若失的心绪”。

应是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故答案为:⑴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⑵C【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

难度不大,考生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基础上就能完成。

⑵本题考查句子的做的鉴赏,考生要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人的情感及诗歌的写作特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能够判断出正误。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 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

C. “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

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 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C(2)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古诗鉴赏阅读(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

古诗鉴赏阅读(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

古诗鉴赏阅读(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一、知识点汇总1.词句理解。

指对诗中词语、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这是我们欣赏诗歌的基础。

这类考题难度不大,但比较切合初中生的年龄及认知实际。

需要强调的是,对词语、句子的理解,不能就词、就句作孤立的分析,而应联系全句、全诗来体会。

2. 意境描绘。

所谓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融合而创造出的让人产生联想与想象的艺术境界。

意境包括景(境)和情(意)两个方面。

比如分析“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我们首先要描绘出它的画面:诗人站在岸边,目送着友人的船只渐渐远去,一直到天的尽头;眼前只有一江春水向东流去。

其次,分析其中蕴涵的诗人的感情:依依惜别之情。

3. 主旨把握。

“主旨”,即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需要注意的是,这属于“整体把握”类题,答题时一定要着眼于全诗,看清楚全诗的内容,进而体会诗人的感情,切忌断章取义。

4.名句赏析。

古诗中的名句,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

阅读这些名句,对加深我们的文学修养,陶冶我们的性情,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都有重要意义。

赏析古诗中的名句,关键要分析透彻该名句“名”在哪里,是思想深刻,还是感情浓郁,抑或写景生动?5.技巧分析。

这种题型用来考查对诗歌写作特点的理解。

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答题的一般步骤为:(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3)分析该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6. 品味炼字。

古人作诗作词讲究炼字,著名的如“推敲”的故事、“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等。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这种试题的答题思路:(1)指出该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2)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7.见解阐述。

诗无达诂。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古诗词鉴赏一掌握关键的读懂古诗能力37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古诗词鉴赏一掌握关键的读懂古诗能力37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读懂古诗能力——读懂比答题更重要一、古诗类别附:诗体解释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皆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数的限制,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这类诗讲究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等,规矩很多。

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每段的平仄、字数、句数大体一致。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二、古诗基本特点与结构特点1.基本特点:情景结合(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2.结构特点诗⎩⎪⎨⎪⎧ 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近体诗⎩⎪⎨⎪⎧⎭⎪⎬⎪⎫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 (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主) (有的诗讲究起承转合) 词⎩⎪⎨⎪⎧ 上片(阕)⎩⎪⎨⎪⎧⎭⎪⎬⎪⎫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写景(次)下片(阕) 抒情(主)一、读出标题信息诗歌的标题相当于诗歌的眼睛,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读懂诗歌,首先要借助对标题的分析窥见诗中蕴藏的丰富信息。

1.从标题推知写作的具体内容及情感的触发点2018年全国卷Ⅱ诗歌标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江苏卷“寄和州刘使君”、浙江卷“送王昌龄”,都对诗的具体内容及情感的触发点作了提示或概括。

这类标题,诗人常常会把诗作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起等内容在题目中向读者作交代。

因此,赏析诗歌时抓住题目中交代的主要事件,便可比较容易地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中考语文一轮诗歌鉴赏复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一轮诗歌鉴赏复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一轮诗歌鉴赏复习(含答案)古诗阅读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释】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诗中与题目中“江”字相照应的词有“江林”、“”和“客船”。

2.情由景生。

在本诗首联的写景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意为“西北边塞上的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之意”。

B.“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意为“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将军白了鬓发,士兵泪满衣襟”。

C.“枯藤老树昏鸦”意为“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为“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4.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家傲·秋思》表现了戍边将士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建功立业的决心;《天净沙·秋思》表现悲秋思乡的情感。

B.《渔家傲·秋思》描绘的是西北边境的军旅生活;《天净沙·秋思》刻画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游子形象。

C.《渔家傲·秋思》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给人以苍凉悲壮之感;《天净沙·秋思》描绘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恬静明丽的意境。

D.“长烟落日孤城闭”,一个“闭”字隐隐透出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古道西风瘦马”,一个“古”字给人以苍凉之感。

阅读《渔家傲·秋思》和《从军行》,完成下面小题。

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初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唐)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天:令人销魂的春天。

全诗写柳,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

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作者所写之景、所抒之情。

【答案】首句中,诗人追想了“柳”在春日的样子,“逐东风”“拂舞筵”,好似与宴会上的舞女融为一体,婀娜多姿,翩然起舞。

后两句中,作者看见了“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也写出了所处凄凉环境下柳条的枯凋。

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解析】【分析】对比手法:①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

你看,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

“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

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

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

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

②以春柳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李商隐青年时就中进士,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长期沉沦下僚,此时悼念亡妻,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想而知,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不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处世的生动写照?故答案为:首句中,诗人追想了“柳”在春日的样子,“逐东风”“拂舞筵”,好似与宴会上的舞女融为一体,婀娜多姿,翩然起舞。

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章第3讲文本内容理解探究练习

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章第3讲文本内容理解探究练习

第3讲文本内容理解探究一、(2017·临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养鱼记[北宋]欧阳修折檐①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②。

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③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④,全其自然。

纵锸⑤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

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予偃息⑥其上,潜形于毫芒⑦;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⑧也。

乃求渔者之罟⑨,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

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

怪而问.之,且以是对。

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⑩!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感之而作《养鱼记》。

(选自《居士外集》) 【注释】①折檐:屋檐下的回廊。

②非非堂: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

③洿(wū):地势低洼的地方。

④甃(zhōu)砌池壁。

筑:夯底土。

⑤锸(chā)铁锹。

浚:挖沟疏通水路。

⑥偃息:休息。

⑦潜形于毫芒:在毫末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

⑧舒忧隘而娱穷独: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

⑨罟(gǔ):渔网。

⑩无乃……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是……吗”“恐怕……吧”。

嚚(yín)昏:愚蠢糊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2)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3)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折檐之.前有隙地怪而问.之B.因洿以.为池童子以.为斗斛C.任其.地形不能广其.容D.微风而.波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5分)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六个句子分成为四组,全部描写鱼池的一组是( )(2分)①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②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③湛乎汪洋,晶乎清明④微风而波,无波而平⑤若星若月,精彩下入⑥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A.①②⑥ B.①③⑤C.③④⑤ D.②④⑥★★★5.文章结尾,作者“感之而作《养鱼记》”,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怎样的感想。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诗词鉴赏练习题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诗词鉴赏练习题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诗词鉴赏练习题时间:50分钟满分:70分一、(本题5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①【宋】汪藻新月娟娟②,夜寒江静山衔斗③。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④传杯手。

君知否?乱鸦啼⑤后。

归兴浓于酒。

【注】①点绛唇:词牌名。

①娟娟:明媚美好的样子。

①山衔斗:北斗星闪现在山间。

①闲却:空闲。

①乱鸦啼:明指鸟雀乱叫,暗喻朝中小人得志。

1.(2分)全词构思别致,结构严谨。

上阕的“夜寒”与下阕的“_______________”遥相呼应;上阕的“搔首”与下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

2.(3分)结合全词,揣摩词人“归兴浓于酒”的原因。

二、(本题5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3.(2分)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忆往昔,再现了二十多年前与蒙英午桥宴饮的欢乐场景。

B.“杏花”与“吹笛”两个句子,有声有色,视听结合,画面感极强。

C.“闲”字写词人夜间登上小阁,赏雨后初晴之景的愉悦与闲适。

D.上片重在记叙描写,下片重在议论抒情,今昔对比,浑成自然。

4.(3分)“二十余年如一梦”与辛弃疾“梦回吹角连营”都写到了“梦”,“梦”中蕴含的情感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三、(本题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怨王孙李清照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5.(2分)全词通过描写红稀香少、______、______等秋景,表现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6.(3分)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的妙处,四、(本题5分)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情感鉴赏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情感鉴赏

古诗词鉴赏——古诗文情感鉴赏八大主题八大主题 边塞征战忧国忧民 怀才不遇山水田园 送别抒情思妇闺情 人生豁达羁旅思乡①忧国忧民(战败)1、战乱离散,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

2、批判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②边塞征战(战胜)3、渴望建功立业和保家卫国的豪情;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4、对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的赞美。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①怀才不遇(想)5、怀才不遇、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感时伤世、愤世嫉俗6、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

②人生豁达(不想)7、追求豁达的人上境界,书写悠闲舒适、不慕富贵、洒脱豪放乐观的心境。

8、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不愿媚俗、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悲歌行李白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

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

病起书怀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①、送别抒怀(友人)9、依依不舍的留念,坦诚心志的告白,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10、抒发对人生的感慨,世事无常。

②、思妇闺情(爱人)11、对爱人的思念12、对青春易逝的哀怨,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歌颂爱情。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以你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③、羁旅思乡(亲人)13、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望尽天涯坏人之愁,感念亲情之深。

14、天涯漂泊羁旅之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之情。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沁园春·雪(节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惜”字统领下文,请说说“惜”包含哪些意味。

(2)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略”和“稍”的准确性。

【答案】(1)“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批评他们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2)“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词,是“略微”“稍微”的意思。

在句中分别修饰“输”和“逊”,表示程度较浅,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很强的分寸感。

【解析】【分析】(1)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又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惜”字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2)“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词,这两个词语,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煞,把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作者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表现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表明了自己对他们的评价,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

前面的这些是为最后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做铺垫,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故答案为:⑴“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批评他们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汇编及答案全套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汇编及答案全套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汇编及答案全套一、单项选择题1.古诗赏析,完成下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

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 “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

2.选出下列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诗的首联概写自己“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字里行间饱含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诗的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

C.诗的颈联不仅充满哲理意味,还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D.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酬答之意,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3.下面对这首司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睛。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A.《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宋代词人陈与义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

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

B.这首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往昔岁月中沉湎于午桥宴饮,流连于洛城繁华,昼夜游乐,豪情不再。

C.下片中“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表现了词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喟:经历国破家亡的流离之苦,看破尔虞我诈的宦海沉浮……D.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更”一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三章 古诗词鉴赏课件.pptx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三章 古诗词鉴赏课件.pptx
4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 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 爱国征战类 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 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10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所具有的特殊韵味。如“夹 岸桃花蘸水开”很传神。蘸(zhàn),是沾着水面的意思。桃花不 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像柳枝下垂,怎能蘸水呢?因为春天多雨, 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 动词 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 又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生动地描绘出 了诗人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山景自然地展现在诗人眼前,不 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传达出诗人超然物外、与 自然融为一体的闲适之情。
中考诗词阅读所用的材料大多来自唐诗宋词,以中考说明中的篇 目为主,短小精悍、意蕴识清单
3
一、理解诗词的形象(意境) (一)常见艺术形象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 爱国征战类 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词都 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却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 《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等。
11
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乱”字 写出了春天来临,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的景象;“浅” 表示修饰 字写出了早春的勃勃生机。再如“巴山楚水凄凉地”, 的形容词 一个“凄凉”,写尽了诗人无限辛酸的感情。又如“枯 藤老树昏鸦”中的“枯”“老”“昏”等词语,渲染了 深秋悲凉的气氛,蕴含着作者悲苦的秋思。

2020_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古诗词赏析课内

2020_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古诗词赏析课内

2020-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古诗词赏析(课内)(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5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 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 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 C 2.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故C项分析不正确。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描绘诗歌中某一句的意境,要先正确翻译,然后再加上自己适当的理解和描写即可。

本句话翻译为: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的景象。

(二)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5分)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古诗鉴赏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阅读与理解通关必备

古诗鉴赏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阅读与理解通关必备

四炼拟声词。运用拟声词的艺术效果:给读者以听觉的感受,使诗文更加 生动形象;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中的“萧萧”“滚滚”二词就极富 动感,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 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五炼数量词。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写出奇特的景象与感 情,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如“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 轻”一句中选用“三四”“一两”,犹如画家于白描之上随意点了一两笔,却 把一个极其幽静的去处活画了出来,使读者仿佛看见那池边树木郁郁葱葱,池 中小石点缀着青苔,听见那林荫深处偶尔传来黄鹂鸟的几声啼鸣。显然这里的 数词含有动态,有声响,有色彩,把听觉和视觉感受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优 美的意境,给人以想象和玩味的余地。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 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表现出忧国忧民的 情怀。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 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
二炼形容词。运用形容词的艺术效果: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 为有形,使人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一句中的“直”和“圆”两字的使用堪称经典:一个“直”字,表现了一 种劲拔、坚毅之美;一个“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圆”“直”两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 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2.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 的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古 诗词中的炼字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叠音词、拟声词、数量词的锤炼,具体 如下。 一炼动词。运用动词的艺术效果: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 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鲜明。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中的 “生”和“入”两字就是精心锤炼的结果:用“生”字、“入”字使海日、江 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家 乡的思念。

初中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本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蓬草”,古人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颈联中的“直”“圆”二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案】(1)诗人用“征蓬”自喻,表达了自己因受排挤而离开朝廷的忧愤之情。

(2)“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于苍茫壮阔中显现出柔和温暖。

【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分析,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其实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就是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诗中诗人把自己比作是蓬草和归雁,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表达了自己因受排挤而离开朝廷的忧愤之情。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据此理解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诗人用“征蓬”自喻,表达了自己因受排挤而离开朝廷的忧愤之情。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诗词赏析(知识点+例题+答案)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诗词赏析(知识点+例题+答案)

初中语文专题讲解古诗词赏析一、知识点(一)诗歌内容方面题型一: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再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题型二:概括诗歌描绘的景物有何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恰如其分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二)诗歌语言方面题型一:赏析词语(1)解释该词在句中的含义或分析该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妙处)?(2)点出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抒发、蕴含)了怎样的情感?答题步骤:释含义/修辞+析效果(点情境)题型二:赏析句子: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即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个诗句如何具体的体现)。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注意用具体地词语表达出来,如依依惜别、惆怅伤怀、慷慨激昂、孤苦冷寂、答题模式:这首诗采用了何种手法(即修辞/表现手法),具体体现了(意象)的……特点,表现(突出)了……思想、感情。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互文、双关、对比、借代、反复等。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

(三)诗歌情感方面题型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怎样的志向和抱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孤独,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

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或者对“什么”而“哀伤”。

答题模式: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为……(对……)的……之情思考途径:1、从标题入手2、从诗歌的题材入手常见的诗歌题材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古诗词鉴赏一、(2017 •嘉兴)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各题。

送人之荆门明•浦源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①中应有赋,千秋白雪②待君赓③。

(选自《明清诗赏析》)【注释】①郢(y I ng):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此处借指朋友去的地方,即荆门。

②白雪:也称“阳春”“阳春白雪”,古代楚国歌曲名,也用以比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

③赓(g e ng): 继续。

1 .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两个方面来表现荆门的特点。

(2 分)2.此诗尾联与李白《送友人》诗中的尾联所抒发的情怀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 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017 •衢州)古诗阅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①“安史之乱”中长安被攻陷,岑参写作此诗时长安尚未收复。

1 .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3 分)、(2017 •长沙)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折杨柳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

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

②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全诗写了哪些景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四、(2017 •兰州)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金城北楼高适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

金城,在现今的兰州。

②磻(p d n)溪老: 指姜太公吕尚。

③体道:是指体悟道理。

④更:经历。

1 .诗歌前四句写了晴空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 、湍上急流、 ________________ 的金城美景。

2.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

B. “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做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

C. 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抒发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

D. 尾联写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深沉情感。

五、(2017 •苏州)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①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

②帘招,指酒旗。

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上阕中词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

2.“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期待?3.说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

六、(2017 •德州)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村行王禹傅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 .诗中颔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

(3 分)2.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 分)七、(2017 •乐山)诗词鉴赏。

摊破浣溪沙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②,太鲜明③。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这是一首咏桂花词。

②彦辅:晋代名士乐广的字,以风流清高被人推崇。

③太鲜明:《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王衍)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1.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词的上阕前两句都用了____________ 修辞手法来写桂花的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3 分)2.请分析词的下阕写“梅花”和“丁香”的作用。

(3 分)早发[唐]韦庄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 .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九、(2017 •济宁)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送别范澄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 .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手法,请加以赏析。

十、(2017 •宁波)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各题。

满庭芳•失鸡[明]王磐平生淡薄,鸡儿不见,童子休焦①。

家家都有闲锅灶,任意烹炮。

煮汤的贴他三枚火烧穿③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倒省了我开东道。

免终朝报晓,直睡到日头高。

【注释】①休焦:不要着急。

②火烧:一种圆形面食。

③穿:通“汆”,一种烹调方法。

1.对曲中的“我”而言,失鸡最大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原句回答)(2 分)2.请结合作品内容,说说这首曲的语言特点。

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1 .词的上片采用_____________ 手法,突出了环境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2.试分析下片最后两句中“弄”和“碎”两字的妙处。

十二、(2016 •丽水)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画堂春•寄子由①[宋]苏轼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②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注释】①这首词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

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1.《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 分)十三、(2016 •衢州)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1 .李白的这首诗与他的《渡荆门送别》都借水抒写离情,你认为哪一首用得更好?请具体分析。

(3 分)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十四、(2016 •宁波)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定林所居[宋]王安石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②[宋]陆游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

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 .《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 ____________ 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

(3 分)2.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

(2 分)十五、(2016 •东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江上①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③。

【注释】①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

②摩挲:用手抚摸。

③钓舟:指行舟。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2 分)十六、(2016 •吉林)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夜宿七盘岭沈佺期①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 d n)期:唐代诗人。

②平仲:银杏的别称。

③浮客:游子。

诗人自指。

1 .“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1 分)2.“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2 分)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 分)十七、(2016 •湖州)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虞美人梳楼[宋]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①处,楼儿忒②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珠帘却又晚风寒。

(选自《宋词鉴赏辞典》)【注释】①溟濛(m i ng m e 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

②忒(tu 1 ):太。

1.这首词中作者选取了绵绵的细雨、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

(2 分)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归念远之情,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进行分析。

(2 分)十八、(2016 •黄冈)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列各题。

送魏大①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②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雁山横代④北,狐塞⑤接云中⑥。

勿使燕然⑦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

②魏绛: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边患。

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

④代:代州。

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

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

⑦燕然:燕然山。

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 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

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凄苦悲切。

C. 颈联中加点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

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十九、(2016 •舟山)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江上[ 明] 孙蕡①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阅岁华。

【注释】①孙蕡(f e 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

②沧州:滨水的地方。

1 .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2 分)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