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变化,本文将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个思考点进行探讨。
1. 重点突出“编程能力”计算机基础课程必须重点突出“编程”,因为它是计算机科学最重要的基本技能。
可见,编程被许多行业广泛应用,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并且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
然而,笔者发现,在许多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编程内容往往被过度简化,仅仅限于基础的语义解释和语法学习,而缺乏实践性的指导和编程练习。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在教学中,增加实验操作项目,灌输编程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掌握系统化的编程技能。
2. 重视知识的结构化和模块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当注重知识结构化和模块化,即对知识点进行递进式的划分和分类,分成不同层级的模块,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梯度型的思维模型,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核心概念和方法。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索引思维和模块化思维,进一步构建知识体系,并在这个基础上培养计算机科学的综合素质。
3. 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纳入创新型实践教学中创新型实践教学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应该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纳入其中。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综合实验和项目实践,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根据学生兴趣和需求,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有关应用技能和创业的实践活动,并引导学生学习并应用新技术,在实际的项目中来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
4. 鼓励师生互动和思维碰撞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鼓励师生互动和思维碰撞,即在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开设讨论环节,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探讨相关的话题,分享他们的看法和意见。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和敏锐性。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探讨【摘要】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快速发展,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已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
本文从背景和意义两方面入手,分析了当前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入最新的教学技术和工具,以及加强实践环节,提升学生能力。
通过对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讨,可以看到改革带来的成果,如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未来的展望也是充满希望的。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
1. 引言1.1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探讨的背景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给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需求,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往往面临着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脱节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院校需要对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进行改革。
当前,计算机行业不断发展,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学生需要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通过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2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意义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意义在于推动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基础知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对高职学生来说,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模式存在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陈旧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更新。
通过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已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行业的需求,不断改进和完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已成为当下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1. 适应产业发展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基础知识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产业、电子商务、互联网+等领域,计算机基础知识更是必备的技能。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在于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一些基本的软件操作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教学改革旨在通过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也能够获得更多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3. 推动教学方式改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尤其是计算机基础课这样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教学改革应该围绕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信息技术为手段”来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和考试体制,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二、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目前,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滞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材内容的更新换代速度显得相对较慢,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滞后于实际的工作需求。
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是当前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接受者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
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现阶段,计算机技术正在迅速发展,为了满足人类对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应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已经被广泛地引入到高校教学当中。
然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只是一般性的入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高校文化课程教学当中十分必要的一项。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课程的改革措施和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探讨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以促进课程教学的发展。
在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理念单一,教学方法简单,忽略了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内涵;二是教学计划缺乏思想性,缺乏就业市场的研究,更加注重学技术的传授,而不是研究项目的实施;三是教学计划安排不够合理,测试内容乏味,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是课程的实施缺乏研发,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推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本文提出了以下改革措施:首先,从理论上研究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内容,重视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理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感知;其次,在教学计划安排上注重实践性,并将实践结合到课程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增强研究能力;第三,在教学计划安排上注重实践性,并将实践结合到课程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最后,加强课程开发,按照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研究新兴技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在课程改革措施与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入手,以促进课程教学发展。
为此,我们首先应重视理论研究,深入研究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内容,重视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理解,使他们能够建立良好的语言框架和技术框架,全面掌握该科目的基本知识;其次,要坚持实践性,将实践结合到课程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新兴领域和新应用领域的发展,加强课程的开发,提高课程的质量和实效性。
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也需要不断地发展和改进。
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的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一,更新课程内容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讲授,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教师们需要更加关注新的技术和新的研究成果。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更新课程内容,将新的技术和新的研究成果纳入到课程中,将学生引导到全新的计算机科技领域进行探索研究,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热情和注意力,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二,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对于学生来说,实际操作是更加有趣和直观的,能够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因此,教师应加强实践教学的安排和实施,将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训练和理论知识的讲解融合在一起,通过实践教学巩固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
第三,推行翻转课堂模式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采用的一般是教师为主的讲授方式,学生们需要在课堂中接受大量的知识点。
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单向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而翻转课堂模式则可以改变这种单向传授的方式。
通过让学生在课前自学,借助网络平台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习惯,增加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的思辨与创新精神,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增强互动性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重要桥梁。
多种互动形式可以用来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例如,通过讨论、研讨、演示、实验、问答、互评等方式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在欢乐、愉悦与好奇等情感体验中建构起对知识的谆谆教导。
同时教师也应与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才能不断地做出有效措施与方法,从而推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工作。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探讨前言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对于学生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在很多高职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繁琐、难以理解、难以应用等等。
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制约了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需要对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和教育质量。
改革方案课程内容的优化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应该与时俱进,紧跟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动态。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使得它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需求。
例如,可以增加一些新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和实践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更好地拓展其视野和思路。
在此基础上,可以探索出一系列优质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和形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的改良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上,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进行学习。
例如,可以借助场景模拟、案例教学、互动探究等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线上课程和线下实践课程,使学生既能体验真实的计算机应用,又能理解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本质特点。
这样一来,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实际能力的提升。
考核方式的创新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可以通过改革和创新,完善高职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与此同时,可以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例如,可以采用综合考核方式,既考察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考察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的能力。
同时,可以采用随堂测验、作业评估、小组讨论等方式,以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总结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集知识性、实用性和实时性的公共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这门课程的实时性要求教师从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到教学模式都必须与时俱进。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师团队1 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必须突破单一的“零起点”平台,从一个较高的新平台上起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以及全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工程的开展,近年来新入学的大学生大部分具有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知识和常用软件的操作技能,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不能再是单一的“零起点”。
但是,目前的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基本上都是对学生进行统一起点、统一内容的教学,既浪费了部分计算机水平较好的学生的宝贵时间,又造成学生逃课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学风。
而且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下,对于在设备、师资方面本来就较紧张的高职院校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因此,高职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跨越“零起点”平台,从一个较高的新平台上起步。
2“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改的主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为主,在计算机方面更多的是要求具有较高的应用能力,所以高职院校普遍将《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我院每年约有3500人学习该课程,影响面很广。
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成为各院校计算机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各院校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制定了针对该课程教学的相关制度,如规定所有学生必须通过省级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以期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现阶段,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计划一般设置为50~64课时。
为了保证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一般安排理论课时与上机课时各占50%。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的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现代化教学环境有很大的改善。
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图形化界面使得“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必须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或现场教学环境。
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高校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式单一等。
对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旨在为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教学内容的更新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日益迅猛。
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往往停留在一些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上,而忽略了对最新技术的介绍和应用。
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介绍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应用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
教学内容的更新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使他们更加了解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动态,为将来的就业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的更新还需要兼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分析等方式,将计算机技术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发掘计算机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往往以授课形式为主,学生主动性不足,教学效果有限。
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需要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中可以引入案例式教学。
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激发他们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案例式教学,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技术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中可以引入项目式教学。
通过开展一些小型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项目,让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项目式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针对不同层次和学科的学生,还可以探索小班授课、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计算机基础课程已成为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改革亟待进行。
本文将探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探索方向。
1. 适应信息技术发展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的内容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改革来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更加贴近实际应用。
2.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学改革需要围绕社会需求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
3. 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更能够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通过改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升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和竞争力。
2. 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主要以理论为主,缺乏实际操作环节。
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改革,加强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
3. 教学资源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教学资源和平台不断涌现,教师们需要善于整合这些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学校也可以通过整合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从而促进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发展。
4. 教学评价改革。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为主,往往偏重理论知识,忽视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需要进行改革,加强对学生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核,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5.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校可以通过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引领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
三、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挑战与解决方案1.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挑战。
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高校的教学需求。
如何进行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探讨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改革措施。
一、现状分析目前,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单一、陈旧。
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局限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缺乏前沿科技和行业应用的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2. 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讲授和实验操作,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环节,教学效果有限。
3. 教学资源匮乏。
由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所需的专业设备和软件较为昂贵,很多高校无法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导致教学受限。
以上问题表明,传统的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亟需进行改革。
二、教学改革的探索2. 教学方式创新。
可以通过引入案例教学、团队合作等方式,增加课堂互动和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拓展教学方式,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 教学资源整合。
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共享、跨校合作等方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解决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教学改革探索的措施,有利于提高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计算机领域的综合素质。
三、改革的挑战与对策在进行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 教师队伍建设。
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师多为技术工科背景,缺乏前沿科技和行业应用的知识,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 教学资源支持。
现阶段由于教学资源匮乏,需要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和支持,提供足够的资源保障。
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在高校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当前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因此急需对其进行改革和探索,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本文就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进行讨论,旨在为相关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当前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的问题1. 内容陈旧当前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内容往往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无法及时反映出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
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往往很快就会过时,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 教学方法单一目前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多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灵活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种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 缺乏实践环节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往往缺乏实践环节,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导致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
二、改革思路1. 更新教学内容针对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内容需要进行及时更新,增加新的知识和技能,使之与时俱进。
教师应及时关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调整教学内容和教材,确保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2. 多元化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讲授固然重要,但也需要加入更多的互动教学和实践教学。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教学、课外实践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实践环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
可以开设实验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实际项目实践,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改革实践1. 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定期参加相关的学术研讨会、行业交流会,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材。
也可以邀请业界专家来授课,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权威性。
浅析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神 州 教 育
陶校锋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浅析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的几点思考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 的以教材内容作 为教学 内容的授课方 式, 而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灵活设置课程 内容 。为此 , 教 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 的途径来引进先的技术 ,并将其与教学 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 进而把封闭的教材变成开放的教材 , 把社 会实际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不仅如此 , 教师还应该将 计算 机教学 的内容与学生 的专业课 有效整合在一起 ,根据实 出建 设 可 行 性 建议 。 际需要来进行教学内容 的设置。 比如在对艺术类学生进行计 关键词 : 高校 计算机基础教 学 教 学改革 算机基础教学时 , 教师除 了要教授基本的计算机内容外 , 还可 以开展 P h o t o s h o p等教学 内容 , 使艺术生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 , 信息对工作 、 对生活都是无 比重 软件来学 习专业课 知识 。 这样一来 , 不但提高 了学生的计算机 要 的。 在这种背景下 , 计算机技术 的重要性便被 凸现出来 。随 水平 , 也促进了学生专业课的进步 。 着信息化水平 的不断提高 ,社会 的各行各业都在进行 信息化 ( 二) 教学活动 以学生为 中心来进行 , 开展分 类分 层次教 改革 。因此 , 计算机课 程也成为 了中学以及高校的重要课程 。 学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基于学生之间的计算机素养的差异性 ,高校在开展计算 计算机技术是新时代人才必须掌握 的技术 ,其是对人才 机教学活动时可 以以学生为 中心来进行 ,开展分类分层次教 最基本 的要求。 计算机是现代社会通用的智能工具 , 如果不懂 学。 比如可 以进行 “ 文理分级 ” 的教学改革 , 根据不同学科 的特 计算机技术 , 现代人就无法很好地在社会 立足。正 因为如此 , 性来进行分类别 、 分层次 的教学。 在对理工类 的学生进行教学 我国高度重视培养学生 的计算 机素养 。 当前 , 我国高校都开设 时可以重 点培养学生具有潜在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 能力和 了计算机基础课程 ,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已经成为 多媒体信 息处理能力。 对于艺术类的学生来说 , 培养他们 的计 了高校教学的重要 内容 。 可以说 ,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对于提 算机绘图能力等计算机应用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高大学生 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除此之外 ,高校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计算 机水平 的差 ■、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 的问题 异, 而采取分层次培养 。 教学 内容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 当前我 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有 以下问题 : 及他们的发展方 向。 对于计算机基础较差 的学生 , 重点培养他 ( 一) 过 于 重 视应 试 教 育 们的基础 计算机应用水 平。 对于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 , 可 以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 中, 很多高校都以应试为 目的。 很 鼓励并引导他们去学生更深层次 的知识 。 通过这种方法 , 可以 多非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只是将学习计算机 的 目的定位于获取 使每一个学生 能够根据 自身 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进行灵活选 计算 机证 书上 。而很多用人单位也往往将计算机证书作为衡 择 , 进而提高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 量学生的重要 内容 ,这也使得学生更 为乐 于去获取证 书而进 ( 三) 更新教学 内容 , 合理设置课程体 系 行学习:在这种心态下 , 学生学 习的知识只能够应付考试 , 很 要改变传统 的教学方法 和教学观念 ,使教学不再仅仅关 多的内容都是通过死记硬背掌握的 , 但是却根本没有理解 , 这 注考试 , 而应该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 系。在安排课程时 , 要 根 与计算机 的应用性是相悖 的,学生根本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 据不 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 内容。 不仅如此 , 还应该合 至实际生 活中去。 这使得很多毕业生虽然拥有计算机证书 , 可 理设置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要 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和计 是却连基本 的计算机操作都不会 ,这对学生 的发展是非常不 算机应用能力 为 目标 ,注重 培养学生的利用计算 机解 决实 际 利的 。 问题 的能力。 与此同时 , 要灵 活设置课程 , 增加选修课 的比重 , ( 二) 教学活动不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 的需求。 此外 , 还有相应地增加实践上机课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 中,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 程的数量 , 使得学生可以更多地进行计算 机操作 , 进而提高其 们的计算机水平有高有低 。一些家庭条件好很早就接触 电脑 计算机应用水平 。 的学生 , 他们的计算机水平相对较高 , 而一些家庭条件较差 , 结论 : 很少有机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 ,他们的计算 机水平往往是很 计算机应用能力是 每个 高等学校学生应该具备 的素质 , 差的 , 甚至根本不懂得操作计算机。然而 , 高校的计算机教学 也是衡量一个学生素质高低的重要 因素 。 因此 , 加强对学生的 是根据统一 的教学 内容来开展 的,这势必会 造成基础好 的学 计算机教学是很有必要 的。 在教学活动中,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 生厌恶学习 ,而基础差的学 生则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大量 的知 践能力 , 科学合 理地安排课程 , 只有这样 , 才能够真正 提高学 识。 这造成 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课 程无法提高其教学质量 , 不能 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 很好地开展下 去。 参考文献 : ( 三) 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的安排不合理 [ 1 ] 何 明华; ; 浅析非计算机专 业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学 改 在大部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中,往往是理论课 占 据 主 革—— 以民族高校为例『 J ] ; 时代教 育; 2 0 0 7 年2 9 期 要地位 , 实践课的安排 非常少 , 一方面这是为了让学生应付考 [ 2 ] 苏 富林; ; 浅谈 民族 师范院校计算机 公共课教 学中存在 试,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高校 的机房紧张 , 计算机数量根本无法 的问题及对策—— 以甘肃 民族 师范学院为例[ J ] ; 高等 函授 学 满足庞大的学生人群使用。这种背景下 ,学生往往是高分低 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 0 1 0年 0 5期 【 3 ] 张红霞, 邓雪莲; 关于《 计算机 文化基础》 课程教 学的几 能, 根本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 点思考『 J 】 ;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 2 0 0 5年 0 1 期 三、 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 4 】 黄 正杰, 王秀友; 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模 式的 基 于我 国当前高校计 算机基 础教学 中存在 的一 系列 问 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发展的需要 , 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质 探讨【 J ]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 0 0 4年 0 4期 量, 现提出以下几点改革建议 : ( 一) 科学设置教学内容 , 加强其与社会实践的衔接性
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改革的思考
教学过程考核, 一是要开发或引进课程考试系统 , 提供完整的
持续 发展方面起着十分 重要 的作用 。 目前教学 环境及 授课对 命 题 、 组卷 、 考试 、 监考 、 统计 功能 , 对学 生进行 测试追 踪 , 以获 象 等要素都发生 了显著 的变化 , 客观上导致计算 机文化基础课 知不同学生的学 习进 度及学 习效果 , 并据此给 出下一阶段 的学
建设的方案。 、
[ 关键词 ] 计算机文化基础 ; ; 改革 实践 ; 学体 系 教 [ 中圈分类号】C 4 ,2 6 [ 文献标识码 ]A
di1 .99 ji n 17 - 9 8 2 1. 1 o 1 o:0 36 /. f.6 1 5 1.0 2 O 一 4 ¥ i
【 文章 编号 】17 — 9 8 2 1 ) l 0 8一0 6 1 5 1 (o 2 O 一 0 o 2 [ 刊网址 】h p/ w w h x .e 本 t :/ w . bb nt t
三、 计算机 文化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
高职院校学生计算 机基 础教 育的现状 是入学 时计算 机知 识及技术教育 的起 点普遍 提 高 , 算 机教 育入 门水 平参 差不 计 齐。 目前我 国基础教育对信息技术课 程的重视程度 不断提高 , 教育部已 出台中小学信 息技术教育规 划和教学大 纲 , 要求在本 世纪的前十年内逐 步普及 中小学 的信 息技术教 育, 中小学计算
机教 育开始步入 正轨 , 同时家庭 电脑迅速普及 , 这都客观上提 高了高职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应 用水 平 , 使得高 中与高职计算 机教学 内容出现大 量的重叠 现象 。另一 方 面城 乡和地域差别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 教学 的特 点是 : 投影课 上 , 教师 讲解 学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探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高度需求,计算机专业早已成为国内高校中的一门热门学科。
而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则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最开始接触计算机知识的重要课程。
然而,基础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改革,以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
一、传统基础课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职计算机基础课通常采用老师讲授、学生笔记、作业讲评的形式进行教学。
但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脱离实践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往往是分离的,使得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这就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理解不深、记忆不牢固的情况。
2.教学内容单一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主要以文字和图表为主,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缺乏实际操作和应用。
因此,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课程教学互动不足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反馈主要表现在笔记和听课反馈上,难以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去。
而教师很难从学生的反馈中得到真正有效的信息,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学生的问题解答也不够及时和有效。
二、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方向面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我们需要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实践与互动、更多的自主学习与自主能力提高、更多的知识应用与理论融合。
1.引入实践教学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的内容,全面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知识是需要学生实践和操作的。
这样,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2.多样化教学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需从课程内容、支持和工具、互动和工作坊等角度进行变化和创新。
例如,可采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仿真等新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化的教学内容,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理论内核和实践应用相互渗透。
3.加强互动性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探讨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探讨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实施的一门基础性概念
性课程,旨在掌握计算机文化知识、行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计算机相关
专业学生提供广泛的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环境。
学科发展迅速,正得到学
术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促使学校改革该课程,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首先要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
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充分了解计算机科学历史及其发展规律,以
了解相关人员的文化背景和知识实践水平,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其次要关注实践能力培养,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与计
算机应用相关的技术及其实用技能,尤其要加强编程技术,使学生掌握基
本的C语言编程技能,并掌握编程语言所具有的分析思维能力,学习HTML
语言,了解如何制作网页页面。
如果师资允许,还可以尝试利用编程实现
个性化应用,也可以使用校外资源,挑战自己,增训实践能力。
最后,强调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应着重研讨当今科技发展方向,延伸
未来趋势,探讨新技术的前沿,加强学生对新技术的认知,以及未来发展
解读及应用技能,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计算机文化的重要性,打下扎实的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要承载起推动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任,及时响应当今科技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的完整的认知,了解新
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提升计算机相关
专业领域的学科水平,为计算机科技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作为计算机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编程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等多方面的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探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与探索。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在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并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
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些目标与当前社会和产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设置。
我们将教学目标从单纯的知识传授扩展到了综合能力培养。
除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外,我们还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领域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综合型人才。
我们将教学目标从纯理论教学扩展到了实践应用。
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往往以理论知识为主,而缺乏真实的应用场景和案例分析。
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大量的实践案例,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并解决真实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内容的更新是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着理论内容过于抽象、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
我们将教学内容与当前的科技热点和行业需求相结合。
在讲授数据结构和算法方面,我们增加了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热点领域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最新的技术趋势。
我们引入了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案例分析。
在传授编程基础知识时,我们着重介绍了常见的编程应用场景,例如网站开发、移动应用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我们还增加了一些前沿技术的讲解和实践项目。
通过开设机器学习、区块链、物联网等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最新的科技前沿,提高他们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
关于高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使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应试教育模式也在逐步的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陈旧模式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计算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通过对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学生的特点和现状分析,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并对其实施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标签:高职课程改革教学模式1 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而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职业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变化,原有高职计算机教材的结构模式已不适应高职教学的需求。
据调察,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从而说明了,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和计算机教育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计算机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分析这些问题并给出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2 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内容改革高职计算机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大学专科文化基础知识,既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创新适应能力,面向计算机生产、管理、应用第一线,能在工、商、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方面的操作、管理、开发设计、网络应用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计算机技术人才。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会到网络工程类企业、软件公司以及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的工业、商贸、物流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组建、维护、管理以及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等工作。
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的探讨
《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之一,是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的特点。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授课对象因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较大,教学上不能“因材施教”,教学内容陈旧,理论和实践脱节。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采取以下措施:分层次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强调实验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革考核方式。
我国的高校计算机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计算机作为工作和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被广泛应用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与此同时,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
《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之一,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的办公软件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据调查,当前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还是较差。
因此,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特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较,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即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
所谓实践性,是指《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计算机,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综合性是指《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内容通常跨越多个学科,与传统学科课程相比,理性知识传授较少,更多的是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
另外,《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还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教师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一)授课对象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较大目前,我国从小学到中学基本均开设有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课程,随着计算机教育低龄化的进一步深化,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掌握了一定计算机常识。
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是为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而开设的计算机素质课程,市场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变化非常迅速。
为了让学生在各个方面迅速的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更好地适应市场,主张大力推进“行动导向”教学。
本文在实践“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综合能力差、评价难、课时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行动导向课程内容能力评价1.引言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入,计算机已经成为一种工具,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
因此,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学生的基本需求。
在高职院校,本课程通常开设在第一学期。
计算机基础课程正是为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而开设的计算机素质课程。
目前,由于我校发展速度比较快,市场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变化也非常迅速。
因此,我校为了让学生在各个方面迅速的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更好地适应市场,培养出更加适合工作岗位的人才,正在大力推进“行动导向”教学。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行动导向”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新需要和新要求。
2.课程内容设置面临的问题“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
它注重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
“行动导向”教学有目标明确、现场模拟效果逼真等特点,对于高职学生非常适用。
我校目前的“行动导向”教学主要是开展模块化、项目化教学等课程实践,通过增加实践操作教学时间,或完成某一特定生产任务来达到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目的,取得了比传统教学好得多的教学效果。
所以如何设计好课程内容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
本人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如下几个问题:第一,综合能力差。
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布置的内容学习的非常好,操作也很熟练,但在实际应用中显得很呆板,不灵活,特别是遇到综合问题是时不知如何处理,就是所说的“高分低能”,不能举一反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与计算机的联系日趋紧密。
高职学生在专业学习、实习及就业中要求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为完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通过深入改革,结合学院特色,形成高职计算机课程的自身特色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
一、与专业、就业相结合,准确定位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发[2004]1号文)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市场需求原则,以就业为导向,准确定位,培养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目前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属于通识性课程,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各环节中处于核心基础地位。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过后通常出现理论知识不通,实践技能又不到位的现象。
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分析、学生座谈会及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情况反馈表明:目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为能熟练使用Office等办公常用软件,了解网络技术应用,软硬件维护等基本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达到一定等级或取得相关认证。
因此,本课程应该从专业入手,从就业需求入手,根据自身的特点,为各专业搭建计算机应用的公共平台,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现代办公技术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打破传统模式,构建以项目为中心,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体系
1、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学生积极性较低,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较差。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将原来的“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和咨询的作用,由“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因材施教。
2、与专业相结合,有针对性地适用地选取教学内容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不同于其他文化基础课,它的应用在社会具有普遍性和必须性,同时又由于社会各行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有所不同,它又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
这就决定了该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需突破课堂,充分了解各专业情况并结合学生需求。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对学生日后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以及顶岗实习课时所起到的基础性、服务性作用,使公共基础课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专业。
教师应该深入各专业进行调研,了解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不同需求,以此找准计算机文化基础与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对接口,确定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教学重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最终学生学到的是他们感兴趣的、用得上的最实用的技能。
教学内容可根据学生基础、专业、兴趣及学生自主学习设计成多
层次,如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专业学习的实际案例设计成基础项目,学生以此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现代化办公基本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根据学生专业和顶岗实习、就业设计拓展项目及创新项目,学生以此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
3、以“项目”为驱动,提高学生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本为中心,按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实践中缺乏应用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规律,而目前项目教学法已成为职业教育课改的重要方向。
这种方法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尤其适合于职业技术教育。
它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则将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场景”为中心。
课程组可根据知识结构与层次,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学生的不同专业等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几大模块,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文档制作、电子表格制作、演示文稿制作等,每个模块中根据目标任务、教学情境、学生兴趣等设计成不同的项目,将各知识点隐含于设计的各种项目中,教师与学生同步实施和完成该项目,紧凑适用,紧紧围绕实际应用与专业需要,注重知识的系统化设计,强调内容的适用性,真正实现“教学做”相融合,理论教
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项目教学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行动目标明确,实践目标清晰,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创造性。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主学习能力。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项目开发的需要灵活穿插项目教学法、演示法、查询法、指导法、头脑风暴法、引导文教学法、小组工作法、深入研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计算机硬件配置内容时,可使用查询法或引导文法等,给出项目让学生自己进行市场调查或网上查询;在讲解电子文档、电子表格等制作时,可使用演示法、指导法等;在进行拓展项目或创新项目的内容时,可选择使用小组工作法、深入研讨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改革与完善考核与评价体系,提高学生重视程度
项目完成后,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或随机抽取学生演示项目制作的过程和结果,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价,指出出现的错误并及时进行更正。
考试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它只是一种手段,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以往,大多数学校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考核都分为两方面: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通常期末成绩占总分的60%甚至更多,意在提高学生对期末考试的重视程度。
可这样做,有时会严重削弱学
生对平时学习的关注,只注重期末考试,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较差。
而考试考核是教学的必要环节,为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结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特点,可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平时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核可包括学生的出缺勤情况、学习态度、技能掌握情况、项目完成情况、团队合作意识及创新意识等;阶段性考核可在每个模块结束后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进行考核;终结性考核为期末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的综合考试。
学生也可以选择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根据职业技能鉴定办公应用模块的考核评分点和评分标准,由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评定其考试成绩或职业技能等级,这样学生在完成职业技能考试的同时,也可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四、改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加快网络实验室的建设
由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课程内容多,学时少,因此应鼓励学生自学,学校应加快网络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方便的自学环境,课堂中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广播,并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视频教学资源、实验数据、实验指导性课件。
学生可以一边利用教师的视频教学课件,一边参考实验指导课件进行学习。
2、加快课程网站建设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站建设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从视频教学课件、电子课件、PPT 课件、学生的优秀习作到教学文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项目任务书、项目指导书、试题库等资源共享,使
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还可在网站中设置练习、单元测试、综合测试等栏目,帮助学生检查自己对内容的掌握情况,另外还可以开辟学习论坛、网上答疑、留言板,QQ在线交流等教学平台,可以方便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及时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站进行在线讨论、资源下载等。
五、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内容与专业的结合,基础课学时的减少,这些都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深入浅出,将抽象内容直观化,将枯燥内容生动化,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提高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全面的理论知识,需具备一定的课堂驾驭能力及知识更新能力,教师应不断地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调研、培训、学习、观摩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
上述几点思考,是根据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并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实践中得以应用,在教改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计算机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应通过学习不断转变观念,对课程准确定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以项目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从而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