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治疗进展体会

合集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进展【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在其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首先介绍了药物治疗中心脏病变的新策略,包括针对心衰病因的治疗方法。

接着讨论了新型心衰药物的研发与应用,以及心衰药物治疗的个体化,强调了个体化治疗在提高治疗效果方面的重要性。

而长期效果观察和药物依从性提升则进一步完善了心力衰竭的治疗策略。

结论部分展望了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未来,强调了药物在心力衰竭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未来药物治疗的发展方向。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新进展,心脏病变,心衰药物,个体化,长期效果观察,药物依从性,前景展望,管理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进展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心脏功能衰竭导致。

药物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地有新的进展和突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理解和应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近年来,一些新的策略已经应用到药物治疗中心脏病变。

通过针对心脏病变的特定机制,这些新策略能够更精准地调控心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同时, 新型心衰药物的研发与应用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这些药物不仅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心脏功能, 还能减轻患者的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

个体化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通过基因检测等技术手段,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反应情况,从而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最佳的治疗方案。

长期观察心衰药物治疗的效果也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在长期跟踪和观察的基础上,才能更全面地评估药物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管理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未来,随着药物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前景将更加乐观。

药物治疗在心力衰竭管理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个体化治疗将成为主流,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

2 电解质紊乱
部分心力衰竭药物可能导致血压过低, 引起头晕和虚弱感。
一些利尿剂可能导致体内电解质不平 衡,如低钠或低钾。
3 心律失常
某些药物可能造成心脏节律异常,需要进行监测和调整。
发展趋势和展望
未来的心力衰竭药物研发将聚焦于个体化治疗和靶向疗法,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传统药物治疗
1
ACE 抑制剂
常用的心力衰竭药物,降低血压和减轻心脏负担。
2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通过干扰肾上腺素的作用,减慢心率并改善心脏的收缩功能。
3
利尿剂
帮助患者排除体内多余液体,减轻液体潴留和呼吸困难。
新药研发进展
基因治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修复心脏功 能受损的基因。
新型利尿剂
开发更安全且更有效的利尿剂, 减少副作用。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
探索心力衰竭的现状、传统药物治疗和新药研发,以及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 风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力衰竭概述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供应给身体各处,导致疲劳、 呼吸困难和液体潴留。
现状和挑战
心力衰竭患者数量增加,是一种长期且频繁就诊的慢性疾病。治疗心力衰竭 的挑战包括病情监测、药物管理和患者教育。
生活方式干预
通过饮食和运动改善心脏健康, 预防心力衰竭发作。
抗心力衰竭药物的分类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阻断血管紧张素的作用,扩 张血管,减轻心脏负担。
β受体阻滞剂
通过减慢心率和减少心脏收 缩力降低心脏负担。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阻断醛固酮的作用,减少心 脏负担和体液潴留。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与风险
1 低血压

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综合治疗体会

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综合治疗体会

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综合治疗体会目的:探讨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综合临床体会。

方法:总结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以及处理方法。

结果:患有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对用药的选择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施。

结论:通过对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总结,为以后对病患的实际操作提供更为实际的临床资料。

标签: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患者;总结顽固性心力衰竭是指经常规休息,限制水钠摄入,给予利尿剂和强心剂后,心力衰竭仍难以控制者。

顽固性心衰是心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结果。

典型的病人表现为休息或极轻微活动(包括大多数日常生活行为)时,即出现心衰症状,往往需要反复或长时间住院接受治疗。

所以,其治疗策略有别于一般心力衰竭。

顽固性心力衰竭,可能是多因素造成的,患者在各方面要与医护配合,尤其是严格限制水钠摄入。

病后及时到医院进一步诊治,请不要自行乱服药。

要治愈顽固性心力衰竭,需要一定时间的观察和药物调整,不能操之过急。

经正规、系统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心脏移植或心肺联合移植治疗。

1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处理方式1.1患者临床特征:第一,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为全心衰竭患者。

第二,有些患者不光有左室收缩功能不全,而且还有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第三,患者的心率会持续很快,若是增加洋地黄的剂量,会造成患者洋地黄中毒。

第四,患者有顽固性水肿,就会经常伴随胸腔积液或者是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的血症。

第五,患者若是心源性肝硬化,就会造成低蛋白血症以及增加变多的继发醛固酮。

第六,患者可能会感到肢体厥冷或者是疲倦乏力等,这些症状表现出患者的心脏排血量降低。

第七,患者伴随肺部感染或者是心内膜炎感染都是心力衰竭变严重的因素之一。

1.2患者的临床处理方式:第一,治疗患者的顽固性心力衰竭,要从其不同的诱因来进行去除。

第二,对于患者存在心脏排血量低的情况,应该恰当的选用洋地黄药品的剂量,剂量小何速效的静脉制剂为优。

第三,对于患者存在舒张困难的心力衰竭,应该适量的选用β受体阻滞剂或者是钙通道阻滞剂,这些药品都可以对左室舒张功能进行调节和改善。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老年重症心衰的治疗资料。

结果:本组78例患者中,2例因严重心肌缺血并发心源性休克死亡,5例合并尿毒症死亡,1例因重症感染并发DIC死亡,其余均临床治愈出院。

结论:对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治疗,在充分评估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并兼顾老年人生理、病理特征的基础上,合理应用常规抗心衰药物能够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标签: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治疗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0-0126-022005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科室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重症心衰患者78例,本文拟对该类患者的治疗谈几点体会。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患者中,女12例,男66例;年龄61~89岁,平均75岁。

其中,冠心病30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扩张型心脏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2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3例。

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的标准分级,心功能均为Ⅳ级。

1.2诊断本组患者均通过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B型利钠肽等检查明确病因及诱发因素。

主要指标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少尿、下肢水肿、肺部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增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

心功能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31%~48%,B型利钠肽(BNP)大于400 pg/ml。

1.3治疗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与中青年相似,治疗多采取强心、利尿、扩张血管药物等综合措施[1]。

但由于老年人往往伴有多器官功能减退,且生理的应激能力下降,影响药物疗效并易产生不良反应,同时也影响了药物的正常应用。

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注重个体化治疗方案。

本组所有患者予以去除诱因,限钠限水,应用呋塞米20 mg,2次/d口服,螺内酯20 mg,2次/d口服,呋塞米40 mg,2次/d静注。

如血压不低于100/60 mm Hg,可与硝酸甘油10 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50 ml中,以5~10 g/min微量泵持续泵入,每5~10 min增加5~10 μg/min,根据血压和病情确定维持量(适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者)。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关体会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关体会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关体会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统计显示我国患病率约0.9﹪,约400万患者。

我院自2010年以来,对40例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临床治疗满意,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临床资料: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在45-82岁之间,缺血性心脏病32例,扩展性心肌病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其中合并糖尿病12例,合并心律失常20例,合并高血压15例,排除瓣膜病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

患者均有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按NYHA分级:Ⅱ级5例,Ⅲ级27例,Ⅳ级8例。

2.治疗方法:①病因治疗:包括治疗高血压、控制血糖、控制呼吸道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心律失常等,纠正贫血,避免加重心力衰竭的药物等其他因素②利尿剂:可迅速改善症状。

在应用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有充血症状均应给予利尿剂,但要和ACEIβ或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每天测量体重是调整利尿剂的主要依据;出现利尿剂抵抗是可以联合用药静脉用药或加用多巴胺应用;注意监测血压电解质等,呋塞米剂量-效应呈线性关系,剂量不受限制,氢录噻嗪如果每天最大剂量达到100mg,再增量也无效。

我院主要给以速尿及螺内酯联合应用,轻症患者给予氢录噻嗪,顽固性心衰患加用多巴胺,症状缓解明显。

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在应用的过程中遵循以下的原则:(参考文献《心脏科床边问题解析》黄元铸陆风翔):左心室功能不全的病人无论有无症状,ACEI或ARB均能获益;使病人知晓开始用药可应用可能有某些方面的副作用,但以后长期应用可能能耐受;它的适应症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长期治疗;排除该药的应用禁忌症。

我院选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缬沙坦治疗,卡托普利12.5mg每天三次口服,依那普利5mg-10mg每天一到两次口服,缬沙坦40mg-80mg每天一次口服。

所以患者在用药开始时都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应药过程中监测电解质、肾功能,最好每周复查一次电解质 .肾功能;④β-受体阻滞剂:40例患者均排除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症之外,均给予美托洛尔应用:6.25mg-5omg每天两次口服,用药开始剂量小,用药1小时后开始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情况变化。

心力衰竭的总结与体会

心力衰竭的总结与体会

心力衰竭的总结与体会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是由于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入身体各个部位而导致的。

这种疾病会导致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受损,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危及生命。

在我国,心力衰竭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了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心力衰竭的总结与体会。

我认为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

此外,长期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我认为心力衰竭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

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疲劳、心悸、水肿等。

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因此,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该及时就医,接受治疗。

我认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治疗心力衰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心脏康复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饮食、锻炼等方面的调整,以促进康复。

我认为心力衰竭的预后是不确定的。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心力衰竭的预后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复发或者恶化的情况,需要长期接受治疗。

因此,患者和家属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过程。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需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旦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接受治疗。

治疗心力衰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最后,患者和家属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过程。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心力衰竭可以 分为急性和慢性、左心衰竭和右心衰 竭、舒张性心力衰竭和收缩性心力衰 竭等。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 肌病、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以及其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 甲状腺疾病等。
病理机制
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复杂,主要包括心肌肥厚、心肌细胞凋 亡、心肌纤维化等导致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严重受损。
06
心力衰竭的预防与 生活管理
健康生活方式与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饮食
低盐、低脂、低糖,增加蔬菜 、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控制体重与血压
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定期检 测血压,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 压。
戒烟限酒
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限制酒精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
适量运动
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 方式,如散步、游泳、瑜伽等
04
药物治疗的挑战与 展望
耐药性问题
耐药性产生机制
心力衰竭患者长期用药过程中,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产生对药物的抵抗性, 降低药物疗效。
耐药性分类
根据产生机制的不同,耐药性可分为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其中原发性耐药是指病原 体或肿瘤细胞一开始就对药物不敏感,而继发性耐药则是在治疗过程中逐渐产生的。
个体化治疗与精准 医疗
基因检测与药物选择
基因检测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可以确定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从而预测其对不同药物的反应。这有助于医生为 患者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精准医疗
根据患者的基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患者管理与随访
定期随访
医生应定期随访患者,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进展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进展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进展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异常,使心室发生收缩和或舒张障碍,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综合征。

20余年的医学发展逐渐使心衰成为可以防治的疾病,心衰治疗目标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和逆转心脏重构,降低再住院率和病死率。

心力衰竭的总体治疗原则近10年变化不大,一般治疗主要包括治疗病因及诱因,限盐限水、休息、适度运动、调节心理等,急性心衰改善症状依靠利尿、强心、扩血管,慢性心衰的标准治疗“金三角”为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但是,10多年来,沙库巴曲缬沙坦、左夕孟旦及重组人脑钠尿肽等药物的相继问世还是为心衰的药物治疗带来的新的活力和希望,并推动了各国指南的更新。

下面将心衰近年的药物进展做一小结。

1、重组人脑利钠肽BNP是心衰的重要生化标志,可用于心衰诊断及鉴别诊断,与心衰程度、疗效、预后相关作为排除性诊断价值最大。

对慢性心衰,该指标可用于排除心衰诊断。

重组人脑利钠肽与心室肌产生的内源性脑利钠肽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与特异性的利钠肽受体(该受体与鸟苷酸环化酶相藕联)相结合,引起了细胞内cGMP的浓度升高和平滑肌细胞的舒张。

作为第二信使,cGMP能扩张动脉和静脉,迅速降低全身动脉压、右房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从而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并迅速减轻心衰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和全身症状。

此外重组人脑利钠肽可降低交感、RAS、醛固酮、内皮素、加压素激活,并抑制心室肌纤维化、肥厚、增生。

多部指南将其作为IIa类B级推荐。

2、双效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具有ARB和脑啡肽酶抑制剂的作用,脑啡肽酶是一种中性内肽酶,可以降解多种内源性血管活性肽,包括利钠肽等,抑制脑啡肽可以升高这些血管活性肽的水平,对抗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导致的钠水潴留、心脏重构及血管收缩。

PARADIGM-HF试验显示,与依那普利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使主要复合终点(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风险降低20%,包括心源性猝死减少20%。

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进展

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进展

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进展心力衰竭是指心脏不能有效地泵血,无法满足身体的需要。

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以控制症状。

近年来,随着心力衰竭治疗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许多新的治疗方法逐渐走进临床实践。

本文将介绍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进展。

一、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是心力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

常见的药物有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并且缓解症状。

ACEI和ARB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可以降低血管紧张素II水平,从而减轻心脏负荷和扩张周围血管。

β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

利尿剂可以减轻心脏负荷,缓解水肿和肺淤血。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以减少心脏纤维化,改善心功能。

此外,在药物治疗方面,新的研究表明Sacubitril/Valsartan联合治疗是心力衰竭治疗的新方法。

该药物可以同时抑制ARB和NEP,发挥双重的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存率。

二、设备辅助治疗设备辅助治疗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心力衰竭治疗方法。

它通过机械或电子辅助手段来改善心肌功能,降低死亡率和住院率。

其中,最常见的是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可以增强心脏收缩能力的电子装置,通过控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来改善心率和心律。

它可以减轻心脏负荷,缓解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

此外,心脏除颤器和体外膜肺氧合等治疗设备也在逐渐应用于心力衰竭治疗中。

三、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心力衰竭治疗方面,干细胞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能力,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治疗中。

干细胞可以促进心脏修复和再生,提高心脏功能,缓解心力衰竭症状。

目前,干细胞治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尽管干细胞治疗还存在一些技术难题,但它具有极大的开发前景。

四、结语总之,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

心衰临床治疗体会89

心衰临床治疗体会89

心衰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临床上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并进一步认识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特点。

方法调查对象为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心衰患者,对这3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这30例患者中多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达90%,术后进行4年随访发现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没有死亡病例。

结论冠心病以及高血压是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对心衰患者积极进行早期的治疗预防,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心力衰竭临床疗效体会【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3-0215-02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终末期的心血管疾病,该疾病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临床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进行性扩大以及球形变话和收缩功能下降,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疾病的发生。

在我国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在老年人群中,本文主要通过对30例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调查对象为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心衰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55岁,以所有患者最近的临床数据标准进行调查研究。

1.2方法: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和“美国心脏协会心脏衰竭”的标准相一致。

对这30例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方式为:所有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主要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通过加强对发病病因和治疗合并症的发生,积极进行抗感染。

术前和术后的治疗都应对心电图,血液,尿液,血液电解质,彩色超声心动图等进行检查,进一步了解术前和术后的安全指数。

并通过对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以及心脏功能改善的程度来确定治疗效果[2]。

1.3判定标准:(1)显效:症状和体征完全得到改善,心功能纠正到I级。

(2)有效: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心功能改善I级以上而没有达到I级心功能。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心脏无法满足身体对血液的需求,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不畅,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

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中医药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中医药将慢性心力衰竭归为“心痹”范畴,认为其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失常、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因素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强调“以心为主”、“濡养心肾”、“疏通气血”等治疗原则,通过调整情志、调整饮食、调理体质等方法来改善心脏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1. 补益心脏药物中医药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肾阳虚,可使用补益心脏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黄芪、人参、鹿茸等,这些药物能够温补阳气,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心衰症状,提高心脏收缩功能。

2. 祛痰化饮药物中医药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机中常伴有痰湿困阻,需祛痰化饮。

常用的中药包括半夏、厚朴、枳壳、桔梗等,这些药物能够化痰、利水、清热,减轻心脏的负担,改善病情。

3. 活血化瘀药物中医药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肾不足,气血运行不畅,需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来改善微循环,提高心脏供血。

常用的中药包括三七、川芎、红花、桃仁等,这些药物能够活血化瘀、祛瘀通络,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提高心脏功能。

三、中医药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一项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发现,采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其心功能、生活质量、心肺运动能力等均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另一项系统评价研究显示,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可达80%以上,且对心功能级别、运动耐量、水肿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

四、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1. 调节心脏神经系统中医药成分具有调节心脏神经系统的作用,能够平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轻心脏的肌张力,降低心脏的能耗,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浅谈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研究新进展

浅谈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研究新进展

浅谈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研究新进展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如果发现不及时,没有给予有效治疗,虽然属于慢性病,将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如果经过有效治疗,将会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肌功能,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以提升。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心力衰竭的治疗方面,对药物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主要的研究成果为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I类药物、AgⅡ受体拮抗剂等,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标签: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我国慢性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存质量,比如心血管等,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在心血管疾病中,处于最后阶段就是心力衰竭,是指在正常的静脉回流情形下,以冠心病为首的心血管疾病使心脏受到损伤,降低了心排血量,不断满足组织代谢的一种综合症。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心力衰竭的研究方面,医学界从未停止脚步,主要的研究目的:①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缓解,进而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②使患者体内的细胞因子得以激活,阻滞心悸重构和神经内分泌之间的恶性循环,使心力衰竭的治疗研究取得较大进步。

1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疾病的治疗中,会使心肌收缩力不断降低,因此,一直以来都被禁止使用,近年来,医学界进一步认识了交感神经的作用,深入了解抑制交感神经刺激作用的重要性,人们渐渐改变了对β受体阻滞剂的认识,在临床上也渐渐开始使用。

在治疗心力衰竭疾病时,交感神经通常会产生毒性作用,β受体阻滞剂的运用具有一定的阻断作用,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和临床症状,还能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以提升。

现阶段,β受体阻滞剂是唯一可以降低猝死性心律失常死亡率的药物。

此药物的主要作用表现为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心悸耗氧量,毒性作用主要来源于儿茶酚胺,β受体阻滞剂充分发挥了阻滞作用,有效降低了对心脏细胞的损伤,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的作用。

在临床上,常被使用的β受体阻滞剂为卡维地洛儿、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布新洛尔等,其中在国外使用比较多为布新洛尔,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1]。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中华 医学会 心 血管 . 心力衰 1 中华 慢性 竭 诊 断治疗 指南 [】 s. 心血 管病 杂志 , 0 , (2:0219 , 中华 2 7 51) 7 0 4 0 3 1
[] n A, rh m WT C ia 2 Hu t S Aba a , hn , t 1 A C/ A2 0 ud n p ae MH e a . C AH 0 5g ie iu d t l
f rt ed a n ssa dma a e m o c r n ch a t a lr nt ea u t Am 0 h ig o i n n g me f h o i e r f i ei h d l u .J Co l r i l 0 54 :l 8 . i Ca do , 0 , 6e — 2 2 e
杨万勇 山东省枣庄市矿 业集 团公 司中心 医院心 内科 ( 7 0 1 27 1 )
摘要 : 目的 结论 分析 探讨 对 于心力 衰竭 患者 的 临床治 疗 。方法 回顾性 分析 经我 院住 院治疗 的 5 5例 心力 衰竭 患者 的临床 资料 。结 果 与 患 者 治疗前 相 比 , 治疗 后左 室舒 张末 径 、 心输 出量 增 多, 左室 射血 分数 增加 , 压 、 血 心率 、 肺部 哕音 、 肿 明显 改善 , 水 临床总 有效 率治疗 后 为 8.2 1 %。 8 临床 医生在 治疗 过程 中 正确选 用各 种方 法 ,将会 大大 改善 心衰 的预后 。
关键 词 :心力 衰竭 ; 1功 能;预 后 5 , d i 03 6 /i n 1 7 — 7 92 1 . .0 o :1 . 9 . s . 2 2 7 . 01 1 5 9 js 6 0 6 文章 编号 : 1 7 .7 9 ( 0 0 1 . 1 50 6 22 7 2 1 )一6 0 2 — 1

心力衰竭治疗进展体会

心力衰竭治疗进展体会

心力衰竭治疗进展体会利尿剂:NYHA心功能Ⅱ级以下患者一般不需长期应用。

有显著的体液潴留或肾功能损伤时宜选用襻利尿剂,而噻嗪类仅适用于轻度体液潴留,肾功能正常的心衰患者。

利尿剂用量不当有可能改变其他治疗心衰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利尿剂无效时应联用或加用扩血管药物。

慢性心衰患者常因心衰恶化,终末器官灌注不足而出现低血压、氮质血症,患者仍有体液储留,应继续利尿,并短期使用能增加肾灌注量的药物。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对血管神经性水肿、无尿性肾衰、妊娠妇女禁用,对肾动脉狭窄、血肌酐水平升高、高血钾症、低血压者慎用。

遵守16字用药方针,即“从小量起,不断递增,严密监测,长期维持”。

从小量起始,逐渐递增,直至达到目标剂量,同时要个体化。

β-受体阻滞剂:当心功能稍有降低时就开始用,短期内可使心功能恢复,达到正常水平。

稳定状态下使用,即近期不需静脉使用正性肌力药,没有或仅有少量液体潴留除外禁忌证。

不需等待ACEI增至大剂量,二药合用能更大程度地改善症状和降低死亡率。

从小剂量始用,谨慎递增至推荐靶剂量。

定时监测β-受体阻滞的“三负”作用。

在用药之前和应用当中,注意监测心功能、体重、心率、水钠潴留等。

避免β-受体阻滞剂骤减骤停,一定要告知不要擅自轻易撤药、减量,保证维持长期治疗。

β-受体阻滞剂只适用于慢性心衰的长期治疗,绝不能作为抢救治疗用于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难治性心衰。

β-受体阻滞剂和ACEI从不同角度阻滞心衰时过度激活的神经体液系统,二药合用,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洋地黄制剂的应用:NYHAⅡ~Ⅳ级心衰均可使用,需与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联合应用。

对窦房阻滞、二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对急性心衰或伴有快速性心室率的房颤者可静脉使用。

使用方法上多用固定的维持给药方法,0.125~0.25mg/日,对年龄≥70岁或肾功能受损者,地高辛宜用小剂量0.125mg 每日或隔日1次。

注意心律失常、胃肠道反应、神经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治疗体会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治疗体会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治疗体会近年来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认识上有了突破性进展,目前认为心衰不仅仅是由于收缩功能不全所引起,而且因舒张功能障碍引起的心衰约占30%-40%。

因此慢性心力衰竭可分为收缩不全性心力衰竭(SHF),舒张障碍性心衰(DHF)和混合性心衰(MHF)。

CHF形成了巨大的医疗负担:英国每年约2%的医药经费用于心衰防治,美国大约花费280亿美元。

我国心衰患病率约为0.9%,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1 西医治疗由于对心衰概念及病理生理等方面的认识有了很大进展,所以对心衰的治疗亦有了新的突破。

但总的治疗原则是通过应用扩血管药和利尿剂,调整心脏负荷,通过应用变力性药物,调整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1.1 收缩功能不全性心衰的治疗对收缩不全性心衰目前仍基本上主张联合应用利尿剂、洋地黄类和血管扩张剂,以维持其代偿机制,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效果好,这一点是肯定的,也是目前治疗收缩不全性心衰的最佳方案。

1.1.1 利尿剂的应用众所周知,收缩不全性心衰可见心脏扩大,血容量膨胀,静脉系统淤血等征象,利尿剂是首选药物,用利尿剂能养活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心脏负荷,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功能。

目前常用的有三类:①髓袢利尿剂,如速尿、利尿酸等。

②噻嗪类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等。

③保钾利尿剂,如安体舒通和氨苯喋啶。

在应用利尿剂的同时,必须注意水盐代谢情况,及时调整剂量,以免发生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1.1.2 洋地黄的应用目前仍认为应用洋地黄甙最重要的指征是房颤、房扑伴快速心室率的CHF病例,通过降低心室率,延长心室舒张,增强心肌收缩力而增加射血分数。

对正常窦性心率,收缩功能低下,心衰表现严重者用洋地黄,亦可改善临床症状,心脏舒张障碍的心衰,应用洋地黄不但不能改善心脏舒张功能,而且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1]。

洋地黄类应用最普遍的是地高辛,因为地高辛既可快速用药,又能长期保持正性肌力作用,长期口服可防止收缩不全性心衰的加重。

对心血管疾病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

对心血管疾病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

对心血管疾病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致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时实施治疗的方法和提高临床疗效的意义。

方法:对68名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的5项措施临床治疗:显效84%,有效13%,无效3%。

结论:对心血管疾病致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5项治疗措施,能够确切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早日恢复健康,建议医务同行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重度心力衰竭;治疗;疗效评估【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061-02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射血功能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表现为运动耐力低下、全身淤血、心律失常等。

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是指NYHA心功能Ⅲ~Ⅳ级。

重度慢性心力衰竭可引起并发症,如低钾血症,导致病情恶化;低钠血症,可并发失水和酸中毒。

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仅要忍受呼吸困难、足踝肿胀、精疲力竭等临床症状带来的极大痛苦,而且因反复住院,给病人及家属带来诸多的不便和沉重的负担。

重度慢性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少患者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死亡率较高,被称为“生命的拌脚石”。

不可否认的是,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患者重度心力衰竭的重要病因之一。

现将我本人自2007年以来临床治疗的68例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总共68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23例,年龄57-83岁,所有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均符合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诊断标准;当中心功能Ⅲ级42例,心功能Ⅳ级26例;心血管疾病方面:风湿性心瓣膜病6例,原发性高血压23例,冠心病39例。

上述患者全部采用强心、利尿、平喘、扩张血管及对症等综合治疗。

1.2 治疗方法包括5项措施:体位、吸氧、生活饮食、药物治疗、精神治疗。

1.2.1体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一定要卧床休息,控制体力活动,已达到减少心肌耗氧量的目的。

中医心衰治疗进展情况汇报

中医心衰治疗进展情况汇报

中医心衰治疗进展情况汇报心衰,又称心力衰竭,是指心脏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泵血功能减退,无法满足机体对血液循环的需要,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中医治疗心衰已有悠久历史,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治疗心衰的方法和进展也日益丰富和完善。

首先,中医药治疗心衰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两大方面。

中药治疗心衰的主要药物有补益心气、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等作用的中药,如人参、黄芪、丹参、桃仁、赤芍等。

这些药物能够改善心脏功能,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泵血功能,从而缓解心衰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心衰则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心脏功能,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舒张力,改善心血管循环,达到治疗心衰的效果。

其次,中医药治疗心衰的进展体现在临床疗效的不断提高和治疗方法的不断创新。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心衰的疗效显著,不仅可以缓解心衰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的发展,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中医药治疗心衰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如中药注射液、中药颗粒、中药贴敷等新型治疗方法的应用,为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最后,中医药治疗心衰的进展还体现在对心衰病机病因的深入研究和对心衰防治的探索。

中医药治疗心衰的研究不仅关注症状的缓解,更注重对心衰病机病因的研究,探索心衰的发病机制,为治疗心衰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同时,中医药还在心衰的防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中医药的康复保健、预防复发等方面的研究,为心衰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中医药治疗心衰的进展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过程,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中医药在治疗心衰方面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为心衰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祉。

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进展

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进展

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进展摘要:作为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后阶段,心力衰竭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患者往往预后较差,心力衰竭患者如不进行有效的治疗,不仅患者生存质量下降,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药物不断面市,临床上针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手段与药物不断涌现,心力衰竭虽是慢性疾病,终身无法治愈,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改善心肌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该病的认识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治疗的目的不仅在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缓解症状,而是激活细胞因子,阻断神经内分泌和心肌重构之间的恶性循环,一些新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阻滞剂、内皮素受体阻滞剂、钙增敏剂、利尿剂等,笔者现结合国内外的最新指南,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对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作如下综述。

关键词: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新进展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居民日常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以心血管为首的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主要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后阶段,是在静脉回流正常情况下,各种原发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等使心脏损伤,从而引起心排血量减少而满足不了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

一直以来,医学界对心力衰竭的研究从未停止,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该病的认识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治疗的目的不仅在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缓解症状,还在于激活细胞因子,阻断神经内分泌和心肌重构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开创心力衰竭生物学治疗的新纪元。

笔者现对最新药物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1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一直以来由于会降低心肌收缩力而被长期禁用于心力衰竭治疗,随着对交感神经作用有了进一步认识,对长期抑制交感神经刺激的重要性有了深入的了解,β受体阻滞剂才开始逐渐运用于临床。

β受体阻滞剂其能够使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产生的毒性作用阻断,不仅使患者临床状况、心脏功能得到改善,还可以有效提升病患的生存率,在目前是可以使猝死性心率失常死亡率的有效降低的唯一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力衰竭治疗进展体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002
利尿剂:nyha心功能ⅱ级以下患者一般不需长期应用。

有显著的体液潴留或肾功能损伤时宜选用襻利尿剂,而噻嗪类仅适用于轻度体液潴留,肾功能正常的心衰患者。

利尿剂用量不当有可能改变其他治疗心衰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利尿剂无效时应联用或加用扩血管药物。

慢性心衰患者常因心衰恶化,终末器官灌注不足而出现低血压、氮质血症,患者仍有体液储留,应继续利尿,并短期使用能增加肾灌注量的药物。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对血管神经性水肿、无尿性肾衰、妊娠妇女禁用,对肾动脉狭窄、血肌酐水平升高、高血钾症、低血压者慎用。

遵守16字用药方针,即“从小量起,不断递增,严密监测,长期维持”。

从小量起始,逐渐递增,直至达到目标剂量,同时要个体化。

β-受体阻滞剂:当心功能稍有降低时就开始用,短期内可使心功能恢复,达到正常水平。

稳定状态下使用,即近期不需静脉使用正性肌力药,没有或仅有少量液体潴留除外禁忌证。

不需等待acei增至大剂量,二药合用能更大程度地改善症状和降低死亡率。

从小剂量始用,谨慎递增至推荐靶剂量。

定时监测β-受体阻滞的“三负”作用。

在用药之前和应用当中,注意监测心功能、体重、心率、水钠潴留等。

避免β-受体阻滞剂骤减骤停,一定要告知不要擅自轻易撤药、减量,保证维持长期治疗。

β-受体阻滞剂只适用于慢性心衰的
长期治疗,绝不能作为抢救治疗用于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难治性心衰。

β-受体阻滞剂和acei从不同角度阻滞心衰时过度激活的神经体液系统,二药合用,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洋地黄制剂的应用:nyhaⅱ~ⅳ级心衰均可使用,需与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联合应用。

对窦房阻滞、二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对急性心衰或伴有快速性心室率的房颤者可静脉使用。

使用方法上多用固定的维持给药方法,0.125~0.25mg/日,对年龄≥70岁或肾功能受损者,地高辛宜用小剂量0.125mg每日或隔日1次。

注意心律失常、胃肠道反应、神经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

洋地黄中毒并不取决于服用时间长短,而取决于机体内环境是否稳定。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进一步抑制心衰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的另一种措施是阻断醛固酮(ald)效应。

长期使用acei可引起醛固酮水平增高。

ald除引起低钾低镁、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外,尚可促进心肌重塑构、心肌纤维化,从而促进心衰的发展。

nyha ⅲ~ⅳ级心衰患者在acei基础上加用少量螺内酯,可使严重心衰病死率相对危险性减少30%。

应用时必须考虑基础肾功能及血钾,肾功能不全或高血清钾者应慎用或不用。

钙拮抗剂:非二氢吡啶类因其明确的负性肌力和传导作用而禁用于心力衰竭患者。

短效二氢吡啶类不能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或运动耐量,激活内源性神经内分泌系统,故不宜用于心衰治疗。

长效制剂不影响心衰患者的预后,但新一代长效钙拮抗剂对心衰有作用,故
不宜用钙拮抗剂治疗心衰,而可用于预防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心衰的发生。

当心衰患者合并严重高血压、心绞痛时可用钙拮抗剂辅助治疗。

环腺苷酸依赖性正心肌力药:有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二者通过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而增加心肌收缩力,兼有外周血管扩张作用。

不主张长期间歇性静脉使用,在终未期心衰可短期姑息应用。

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心衰时扩张且低动力的心腔,以及促凝因子活性的增强,可能有较高血栓栓塞的可能,故心衰伴房颤和有血栓栓塞史的患者必须长期抗凝治疗。

显著心腔扩大伴有心腔内血栓存在时应预防性抗凝治疗,防止栓塞事件,抗血小板治疗常用于心衰以预防冠脉事件的发生。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房颤使心功能进行性恶化,并且与心衰互为因果,对慢性房颤尽可能复律并维持窦律,药物首选胺碘酮,复律后继续以胺碘酮维持。

对不宜复律或复律后难以维持窦律者,以控制室率为主,佐以抗凝疗法。

持续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者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电器械方法。

任何心衰合并心律失常,应首先着重对心力衰竭本身的控制,特别强调尽可能足量应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但确实需要胺碘酮时应适当减少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以免引起心动过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