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合集下载

供热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供热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的学 习 , 使学 生 能 独 立 进 行 建 筑 物 供 热 系
统 的设 计 施 工 。
相 对 于 毕 业 实 习 和 毕 业 设 计 等 实 践 教 炼 学 生 思 考 问题 、 临场 应 变 的 能 力 。
学质 量 监 控 机 课

课程 设 计 的 成 绩 考 核 应 看 两 个 方 面 : 是 学 生 对 基 础 理 论 、 本 知识 和 基 本 技 基
《 热 工程 》 建 筑 环 境 与 设 备 工 程 专 易 拷 贝 的特 点 客 观 上 也 是 造 成 一些 学 生 的 供 是
业 主要 专 业 课 之 一 。 课 程 讲述 供 暖 工 程 课 程设 计 质 量 不 高 的 原 因 之 一 。 本
和 集 中 供 热 的 基 本 理 论 知 识 。 过 本 课 程 1 3 缺乏 课程 设计质 量 的监 控机 制 通
高 校 教 学 改革 中难 以解 决 或 改革 难 以 见成 而 且 通 过 课 程 设 计 向 专 业 课 的 渗 透 , 理 深 了 对 基 础 课 程 知 识 的 理 解 , 使 前 序 相 使 也 效 的一 个 问题 。 然 各 高 校 对 其 教 学 环 节 虽
通 过 课 程 设 计 改 革 措 施 的 实 施 , 高 提
了学 生 对 所 学 知 识 的 综 合 运 用 能 力 , 他 为
1课程设计 中存在的问题
和 改革 、 强 学 生 专 业 能 力 的 培 养 是 一 个 加
们 的 毕 业 设 计 奠. 了 基 础 。 们 按 照 改革 定 我 计 完 成 质 量 与 往 届 相 比有 一 定 的提 高 。

S cI enc a T ach e nd noJ ogy nn I ovaton i Her d al

“供热工程”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供热工程”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 . 1 平 时 成பைடு நூலகம்
平 时 成 绩 主 要 的 参 照 标 准 包 括 平 常 的 上 课 的 勤 、 回答 问题 、 提交 作业 、 实验 完成 情 况等 , 此部 分成 绩 占总 成绩 的
3 0% 。
2 . 2 期 末 笔试 成 绩
笔试 在学期期末 考试周 中进行 ,由相应任 课老师命题 ,
卷 面满 分 1 0 0 分 .最 后 按 7 O %的 比例 换 算 计 入 最 后 总 成 绩 巾 。 由于在考 试进行 前有 为期3 周 的“ 供 热工程 ” 课程 设计 , 该 课 程 设 计 秉 承 与 丁 程 实践 相 结 合 的 理 念 , 以近 年 相 关 实 际 T 程 作 为选题 依据 . 设 计 题 目为 一 人 一 题 , 要 求 每 个 学 生 都 独 立
完 成 一 套 相应 设 计 。学 生 通 过 课 程 设 计 对 于 “ 供热工程 ” 有了 更具 体形 象的认 识 , 同时 于考试 前夕 完成设 计 , 恰 好 能 梳 理 复 习 系 统 知 识 点 和 重 点 等 。在 此 基 础 上 , 笔试 采川 l 5 分 钟 闭 卷 的 形 式 考 核 学 生 必 须 掌 握 的 基 础 知 识 , 其 巾 包 括 基 本 概 念 、 专 业术语 、 名词解 释等 , 题 型可设 计成填 空题 、 选 择 题 和 问答 题 等 , 到1 5 分钟时及 时收取 闭卷部分试卷 。8 5 分 钟 开 卷 试 题 则 以 相 应 的计 算 和 设 计 为 主 要 考 核 内 容 . 考 查 学 生 对 知 识 的理 解 程度 及 对 课 内 外 知 识 的 综 合 运 用 能 力 。分 阶 段 开 闭 卷 的考核方法能更 全面地帮助学 生明确 知识点 , 帮 助 学 生 克

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_张治

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_张治

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张 治(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 摘 要:供热工程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与各种节能新设备和供热系统节能新理念密切相关,存在着一定的教学难度。

要改革课程教学体系,制定新的教学大纲;重视实验教学环节、调整、充实、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供热工程;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47(2011)01-0130-02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Heating EngineeringZHANG Zhi(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AHUT,Ma’anshan 243002,Anhui,China) Abstract:The courses in heating engineering involve wide range of teaching contents,closely relating to all kinds of newenergy saving equipment and new concepts,which results in the difficulty in teaching.We should reform teaching system,design new teaching program,attach importance to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actice,regulate,enrich,and renew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s,employ modern teaching methods,and strengthen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s to promote teachingquality. Key words:heating engineering;teaching reform;teaching practice 供热工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着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方面的问题。

供热工程传统教学方法研究优秀论文(共五则)

供热工程传统教学方法研究优秀论文(共五则)

供热工程传统教学方法研究优秀论文(共五则)第一篇:供热工程传统教学方法研究优秀论文“供热工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教好这门课一些学者一直在做着努力,对它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探索之中。

应该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进行适当的改革,争取寻求一种对学生最有利的方式进行学习。

对“供热工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以下特点:1在理论课部分,在授课时往往采用单一的板书或多媒体形式现在对于很多课程而言,往往采用的授课形式要么是以板书的形式,要么是以多媒体的形式。

而采用这样单一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

“供热工程”这门课也是如此,采用单一的授课形式是不适合这门课的特点的。

这门课的每一章都有各自的特点:如第一章,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这一章的特点是以计算为主。

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计算的详细过程,在授课时应以板书的形式为好。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KF(tn-tw′)aq′——基本耗热量,W;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F——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tn——冬季室内计算温度,℃;tw′——供暖室外计算温度,℃;a——温差修正系数。

要理解这个计算公式,首先要清楚公式中每个参数的含义,这个部分也是这一章的重点,所以板书就是最好的方式。

首先在黑板上将公式写出,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的笔迹再分析这个公式的具体含义,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集中注意力,方便对知识的理解。

所以依据这一章的特点,应以板书形式效果最好。

再如第二章,供暖系统的散热设备,其中有一节是讲散热器,包括散热器的种类、要求等等。

这一部分如果用板书就很难讲解,最好的方式就是借助多媒体,通过多媒体可以把不同种类的散热器以及它们的特点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方便学生的理解。

所以,综合这门课的整体的一个特点,如果采用单一的板书或多媒体来授课都是有欠缺的,不足以体现这门课的特点。

要想使这门课更加生动,又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应将这两种方式进行更好的结合。

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 词 : 热 工程 ; 学改 革 ; 学 实践 供 教 教 中图 分 类 号 : 6 2 0 G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19 4 ( 0 1 0 — 1 00 1 7 — 2 7 2 1 ) 10 3 —2
O n t eT a h n a tc fHe tn g n e i g h e c i g Pr c ie o a ig En ie rn
d sgn n w e c n og a ,a t h i ora e t xp rm e tlt c n a tc e i e t hig pr r m a tac mp t nc o e e i n a e hig prc ie,r g ae,e rc a eu t l n ih,a d r n w x e i n n e e e p rme — tlt c n o e s, e a e hi c ntnt a g mply mo m e c i eh ds a d te g he ls r o e c i ef t t p o t e c n o de ta hng m t o , n sr n t n ca s o m t hn a g fe s O r mo e t hig c a q aiy ul . t
因此 , 实验课 具有很 重要 的地位 。因此 , 们制 订 了新 我 性教学 内容 , 浓缩反 映学科 发展 新成就 、 新技术 的实 验 内容 , 增加 资料 分 析 和综 合 设 计 实验 , 照少单 一 性 、 按
了很 多见解 。笔 者经 过 几年 的教 学 实践 , 合 我校 实 的实验 教学大 纲 , 结 调整 实验 教学 内容 , 压缩 经典 和验证
第2 卷 第 1 8 期
20 1 1年 1 月

略谈“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

略谈“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
本 学 科 的基 础 理 论 、基 本 知 识 和 基 本 技 能 。 从
交织 而 成 的 。加 强 课 程 体 系 建 设 可 以 有 力 地 促进
于 教 师 的课 程 教 学 计 划 之 中 。 以此 促 进 教 研 教 改
提 高 。在 居 住 方 面 ,人 们 已不 满 足 于 “ 者 有 其 居
屋 ”,而 是 开 始 注 重 居 住 的 舒 适 性 。 因 此 ,供 热
空 调 装 置 系统 在 民 用 建 筑 中 应 用 的 数 量 、规 模 和 水 平 E益 提 高 ,而 这 又 相 应 地 对 制 冷 与 空 调 程 ;教学 改 革 关 [ 中图分 类号 ] G6 2 0 4 . [ 献标 识 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 ]17 6 1—6 9 (0 2 O 4 3 2 0 ) 3—9 3一O 3
改革 开 放 极 大 地 促 进 了 我 国人 民生 活 品 质 的
人 才 的质 和量 都 提 出 了 越 来 越 高 的 要 求 。作 为 高
等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者 的 我 们 ,必 须 积 极 地 进 行 本
专 业 课 程 的 全 面 教 学 改 革 , 以提 高 教 学 质 量 ,迎
接 知 识 经 济 时 代 的挑 战 。 为 此 ,本 文 谨 结 合 笔 者 在 制 冷 与 空 调 专业 “ 热 工 程 ” 教 学 实 践 中 的体 供
的 发 展 ,只 有 掌 握 坚 实 的 基 础 知 识 ,才 能 适 应 本
学科 的发展并 发展 之 。这 也正 如 “ 等教 育 法 ” 高 中 所 明确 指 出 的 那 样 ,高 等 专 业 教 育 不 仅 要 培 养
学 生 从 事 本 专 业 实 际 工 作 的 能 力 ,还 需 使 其 掌 握

高职《供热工程》课程建设探讨

高职《供热工程》课程建设探讨

建设进行探讨。
知 识 目标
供热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我们通过职业岗位 分析, 确定该课稻
能 力 目标 素 质 目标
目 标如下。
1 )掌 握 建 筑 室 内采 暖 系 统 、集 中 1 )具有 绘 制 一般 室 内采 暖工 程 施工 1 )具 有 良好 的 职 供热 系统 设计 的基 本原 理 、方法 和步 图及识 读供 热工程 施工 图 的能力 ; 业道德 及 团队精神 : 骤: 2) 具 有 合 理 选 择 采 暖 设 备 及 各 种 附 2 ) 具 有 爱 岗敬 业 、 2 ) 掌 握 建 筑 室 内采 暖 系 统 及 集 中 属 装 置 的 能 力 : 勇 于 创 新 的 工 作 作风 : 供 热管 网水 力计算 的方 法 : 3 )具 有 合理 确 定建 筑 室 内采 暖及 集 3 ) 具 有一 丝不苟 、 3 ) 熟悉 热水 管网水 压 图的原理 组 中供热方 案 的能力 ; 严 谨的工作 态度 。 成 与作 用 ,会 进行 力工 况分析 ; 4 )具 有解 决 采 暖工 程施 工 过程 和 供
【 职业教育 】
高职《 供 职业 技术 学 院 , 内蒙古 呼 和浩 特 0 1 0 0 5 0 )
摘要 : 本 文介 绍 了《 供 热 工 程》 的课 程 目标 、 课 程 设 计理 念 和课 程 设 计 内容 , 并 在教 学方 法和 手段 上 对如 何 提 高 学生 的 学 习积极 性 、 主动 性进 行 了探 讨 。
关 键字 : 供 热 工程 ; 课 程 目标 ; 课 程 内容 ; 教 学方 法 ; 教 学手段
中图分 类 号 : G7 1 2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0 4 — 0 2 1 3 — 0 3

应用型本科背景下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背景下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背景下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①曹明1,徐珊珊1,张芸栗1,于磊鑫1,张微1,赵柄翔2(1.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系,辽宁沈阳110167;2.辽宁玖拾建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00)2017年,教育部提出“新工科”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为适应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满足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特别是广大企事业单位对第一线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需要。

因此,在实践环节中应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本科课程设计,学生通过进一步了解行业、深入工程实践、完成设计及撰写论文等诸多环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择业竞争力[1]。

根据《高等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及“新工科”院校对建环专业培养方案,供热工程是工科院校建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关联的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供热设计、工程施工和运行管理能力[2]。

高质量地完成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可以帮助该专业毕业生五年后达到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建环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达到从事本专业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与管理和应用研究等工作的专业技术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要求[3]。

一、高校建环专业就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为高质量地推进“新工科”背景下建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校通过采用企业走访等直接调研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形式对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建环专业往届毕业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5份,包括施工、房地产公司、设备厂家、设计研究院、咨询、销售等公司不同岗位管理人员,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183份,企事业详情见表1。

表1调研企事业简况表序号单位名称单位类型1格力电器东北总部基地设备研发、销售、安装维护2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设备研发与安装维护3华润置地房地产开发、施工4沈阳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5上海晖荣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设计、审图、工程咨询6沈阳东建施工图审查咨询有限公司设计、审图、工程咨询7新大陆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8辽宁华正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工程咨询9辽宁省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设计10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通过调研显示,我校建环专业应用型人才输出比例为63.24%,主要从事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咨询管理、工程设计工作,其中企事业单位较看重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实践过程中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项目沟通能力,其中认为专业能力最重要的企事业占比58.92%;项目沟通能力最重要的企事业占比52.97%。

基于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供热工程课程是热能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供热行业的不断变革,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为了提高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应该从专业认证的角度进行教学改革。

应该制定统一的课程目标和教学标准。

供热工程课程应该确立既服务于供热行业的需求,又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目标和标准。

通过专业认证的过程,可以对课程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和明确界定,确保课程的目标与教学内容相一致,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供热工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应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并结合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在课程设计中,可以引入工程实践和实验教学模块,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供热工程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专业认证,可以引入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如项目驱动教学、团队合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应加强与供热行业的紧密结合。

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与供热行业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供热企业和工程项目,与企业专业人员进行交流和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基于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从制定统一的课程目标和教学标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与供热行业的紧密结合等方面入手,以提高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的供热工程人才。

应注重对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基于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供热工程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供热工程是指利用各种能源将热能传递给建筑物内部,保障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所需的适宜温度。

在这样一个重要的领域里,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基于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思考和建议。

从课程内容的角度来看,供热工程课程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知识是供热工程师必备的基础,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们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供热工程课程应该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提高。

教学手段和方法也需要改革创新。

传统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主。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我们可以考虑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虚拟仿真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

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只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的将来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的角度和思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进行基于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1. 课程内容优化:结合行业前沿,拓展课程内容,加入最新的技术和理论成果,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更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

2. 教学手段改革: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虚拟仿真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实践教学强化: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先进化程度,扩大实践教学的范围和深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基于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供热工程是指利用各种能源,将热能转换为符合要求的热水和蒸汽输送到用户需要的地方,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热力,供热工程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随着供热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供热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也需要不断改革和提升,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基于专业认证的角度,探讨供热工程课程教学的改革之路。

供热工程课程教学需要与行业需求对接,不断提升教学内容和方法。

供热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控制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兼顾理论与实践,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随着供热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还应与时俱进,加强对新技术、新设备的介绍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够胜任实际工作。

供热工程课程教学需要加强实习实训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实习实训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实训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

教育机构应与企业合作,提供丰富多样的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供热工程课程教学需要引入专业认证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专业认证是对教育机构和专业课程的一种审核和评估,通过专业认证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保障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

教育机构应积极申请专业认证,引进国内外一流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影响力。

专业认证还可以促进教育机构与行业之间的合作,提升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更好地满足行业的需求。

供热工程课程教学还需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其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这些都是现代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基于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随着供热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提升供热工程相关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基于专业认证的角度出发,探讨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旨在为相关教育机构和行业部门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专业认证的重要性在当前供热工程行业,专业认证已经成为衡量专业人才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标准。

通过专业认证,可以有效提升专业人才的竞争力,保障其在行业中的发展和就业前景。

供热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应当以专业认证为导向,将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作为主要目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适应行业需求:随着供热工程行业的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相关专业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为了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教学内容和方法必须进行调整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提高人才素质:现行的供热工程专业课程在理论教学方面较多,相对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提升教学水平: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实地教学等方式,教师可以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1.优化课程设置:在供热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应当充分考虑行业需求和学生兴趣,精简教学内容,突出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学习,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拓宽教学手段:教学手段不应仅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还应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实习实践、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提高综合素质。

3.加强教师培训:在教师培训方面,应当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和教学方法的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行业实践和科研活动,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基于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供热工程是热能利用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涉及供热设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供热工程在城市建设、工业生产和民生需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满足社会对供热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基于专业认证的角度,探讨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议题。

一、供热工程课程现状分析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在供热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课程结构单一,缺乏与时俱进的内容。

由于供热工程领域技术迅速更新,传统课程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实践环节不足,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供热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不少高校的供热工程专业课程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操作部分。

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

供热工程领域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学科,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来支持教学工作。

基于专业认证的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是指以国家或行业的专业认证要求为依据,对供热工程课程进行全面改革。

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时,高校应当结合相关专业认证标准,对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

1. 课程设置的优化针对供热工程专业课程结构单一的问题,高校应当重新审视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

可以增加供热系统设计、节能技术应用、新能源供热等新兴课程,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应用。

可以取消部分过时的课程,为新课程的融入提供空间。

2. 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供热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是改革的关键。

高校应当注重建立与供热工程理论课程相匹配的实践基地,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

可以与地方供热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教学项目,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深入学习供热工程相关知识。

3. 师资队伍的建设供热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支持。

高校应当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具有供热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探索.doc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探索.doc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探索摘要:对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出现的设计时间难以保证,职业岗位能力及其职业素养培养不足及课程设计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反思,提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及其措施,包括理论与教学同时进行、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及其考核方式突出职业能力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外聘专家介入考核等科学的新型考核方式.表明,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及其职业素养,对培养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的应用型人才有积极的作用.ﻭ关键词:职业岗位;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驱动;项目载体一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教学现状我校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安排在第七学期期末进行,为期1。

5周,在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致使供热工程教学没有完全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ﻭﻭ(一)课程设计时间利用效率低,难以保证设计质量由于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安排在第七学期期末进行,该学期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有十多门课程,在课程设计期间,学生还需要准备其他课程的结业考试复习,同时根据大学教务处的安排,该时间段还要做好毕业设计的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及其答辩的任务,加之大四学生在本学期面临毕业找工作、考研等任务[1]。

面对如此繁重的任务,学生往往顾此失彼,根本无法集中精力进行课程设计,以至于课程设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ﻭ(二)理论与课程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及其职业素养培养不足《供热工程》是一门具有较强性的专业课程。

从教学方法来看,多采用单向的“灌输式”教学法,课堂疲软,效果不佳。

在整个教学工程中,多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教师按早已确定好的教学大纲讲解概念、例题,学生则埋头记笔记,很少去主动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

这类教学方法由于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之供热工程是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课程,是为了满足当地需要而开设的,该课程缺少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这就使学生对供热工程理论、技术知识的理解及其掌握感觉比较吃力,知识点消化困难,基础知识不牢固.同时理论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及其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培养的人才不能充分满足对人才知识与能力的需求。

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本文分析了供热工程课程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内容,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培养出建环专业高技能毕业生。

关键词:供热工程;教学改革;建环专业一、为什么要进行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我们学校每年有两个班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这些毕业生中一小部分要通过硕士研究生考试后继续读研,大部分学生要走向工作岗位,从事供热、空调行业的设计、施工、供热等工作。

随着行业科技的发展,供热和空调行业对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在毕业生就业面试中,许多用人单位用供热和空调的问题来考核学生的专业水平高低,还有一些用人单位要求我们的毕业生到岗就能承担工作。

因为社会上留给建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机会有限,开设这个专业的高校又不少,这样使得市场人才竞争更加激烈。

由于建设单位设计项目减少,社会上需要的毕业生人数也相应减少。

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工程综合素质、高技能和终身自学能力。

供热工程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

它不但涵盖了蒸汽和热水为热媒的室内供暖系统、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型式、工作原理、设计方法等的主要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工程中的综合应用,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它为大学生走向社会,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往我们按照供热工程课本从前往后泛泛讲解一遍,一学期下来,同学们感觉并没有真正掌握课程的实质,也没有将供热工程系统知识转变成学生的专业能力。

作为建环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所以很有必要对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织来加深学生对供热工程课程概念理论的理解,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工程能力,有利于学生和应试和就业。

二、供热工程课程的理论教学供热工程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动画并茂的特点,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先用文字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表述清楚,然后配上图片,再把设备运行的动画加上,在知识中所涉及的现行的而不是过时的规范也应及时补充说明,也要把典型的电脑制作的CAD的施工图介绍给学生讨论。

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是指针对现有供热工程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
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课程内容更新:随着供热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课程内容需要及时更新,涵盖最新
的理论、技术和实践经验。

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
和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最前沿的供热工程技术。

2.教学方法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可能存在单一、呆板的问题,可以引入案例教学、课外实践和实验教学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
动力。

通过实际案例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训练强化:供热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才能胜任相关工作。

可以增加实践环节,如实地考察、实验操作、实习和校企合作等,让学生亲身参与供热工程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4.评估方式改革:传统的考试评估可能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可以引入多种评估
方式,如项目报告、论文写作、技术演示等,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的改革与实践,可以提高学生对供热工程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基于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能源利用的重视和供热行业的快速发展,供热工程人才需求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需要进行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1.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割裂。

传统教学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实践的锤炼。

很多供热工程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实践经验,难以胜任实际工作。

2.教学方式陈旧。

传统教学逐渐变成教师唯我独尊的单向传授,缺少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影响教学效果。

3.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

不少供热工程学生的综合素质存在短板,如沟通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难以适应现代化供热行业的要求。

1.强化实践教学。

应该加强医院的对学生的实践训练,例如增设学生实习岗位,安排实践项目等等,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实战场景,强化技能。

2.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对于广大的供热工程学生,需要引入现代教学技术,例如课程VR技术、在线互动平台等等,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

3.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分析法。

以实际案例为背景, 引导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走向纵深,掌握深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分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

4.推动专业认证。

通过推动专业认证,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供热行业,让学生了解供热工程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三、结论随着供热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进行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新的教学方式应当以实践运用为重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专业认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供热工程人才。

基于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供热工程是指利用各种能源将热能供应给用户的一门工程学科。

随着供热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供热工程课程教学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方面,供热工程课程教学应该与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结合起来。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国家或行业认可的标准和规范,如国家标准《供热工程设计规范》、《生活区供热设计规范》等,以提高学生对规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相关项目和实践,比如参与供热站的设计和建设,从而增加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应用水平。

可以借助专业认证来推动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专业认证是指由相关机构对专业人才进行的能力评估和认可,通过专业认证,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专业素质。

可以引入相关的供热工程师认证,设置相应的课程和考试,鼓励学生参与认证。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与专业认证相关的知识和实践内容融入到课程中去,以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还可以通过开展供热工程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创新能力。

通过设计和搭建供热工程的实验模型,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从而增加对供热工程原理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创新,通过改进实验方法和探索新的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效果,还可以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虚拟实验室、多媒体教学等。

虚拟实验室可以模拟供热工程实验的各个环节和过程,让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展示供热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基于专业认证的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是完全可行的。

通过与标准和规范结合、引入专业认证、开展实验教学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供热工程专业人才。

《供热系统调试与运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供热系统调试与运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供热系统调试与运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发布时间:2023-05-12T03:05:49.866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3月总第437期作者:张海波武涛[导读] 《供热系统调试与运行》课程是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上海201620摘要:《供热系统调试与运行》课程是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供热系统调试与运行课程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供热系统初调节、运行调节及运行维护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分析和处理一般供热系统故障能力和使供热系统安全、可靠、经济、有效运行的管理能力。

课程教学实践表明,所提出的教改方案和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改善《供热系统调试与运行》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供热系统调试与运行能源与动力工程教学改革《供热系统调试与运行》课程是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供热系统调试与运行课程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供热系统初调节、运行调节及运行维护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分析和处理一般供热系统故障能力和使供热系统安全、可靠、经济、有效运行的管理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1.调节与控制装置。

(1)课程内容。

阀门的调节特性;散热器温控阀;平衡阀;自力式控制阀;气候补偿器。

(2)教学要求。

掌握阀门的流量特性:掌握阀门的阻力特性;了解散热器温控阀的构造,掌握散热器温控阀的工作原理,理解散热器温控阀的调节作用;了解平衡阀的构造,掌握平衡阀的工作原理;理解平衡阀的安装位置,理解平衡阀的选型,掌握平衡阀的调试;了解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构造特点及工作原理,掌握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安装位置与选型;了解自力式温度控制阀的构造特点及工作原理,掌握自力式温度控制阀的安装位置与选型;了解自力式压差控制阀的构造特点及工作原理,掌握自力式压差控制阀的安装位置与选型;了解气候补偿器简介与工作原理,掌握气候补偿器功能与应用范围,理解气候补偿器的应用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摘要:论文对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出现的设计时间难以保证,职业岗位能力及其职业素养培养不足及课程设计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反思,提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及其措施,包括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时进行、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及其考核方式突出职业能力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外聘专家介入考核等科学的新型考核方式。

实践表明,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及其职业素养,对培养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的应用型人才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岗位;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驱动;项目载体
一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教学现状
我校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安排在第七学期期末进行,为期1.5周,在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致使供热工程实践教学没有完全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一)课程设计时间利用效率低,难以保证设计质量
由于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安排在第七学期期末进行,该学期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有十多门课程,在课程设计期间,学生还需要准备其他课程的结业考试复习,同时根据大学教务处的安排,该时间段还要做好毕业设计的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及其答辩的任务,加之大四学生在本学期面临毕业找工作、考研等任务[1]。

面对如此繁重的任务,学生往往顾此失彼,根本无法集中精力进行课程设计,以至于课程设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理论与实践课程独立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及其职业素养培养不
足《供热工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课程。

从教学方法来看,多采用单向的“灌输式”教学法,课堂疲软,效果不佳。

在整个教学工程中,多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教师按早已确定好的教学大纲讲解概念、例题,学生则埋头记笔记,很少去主动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

这类教学方法由于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之供热工程是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课程,是为了满足当地社会需要而开设的,该课程缺少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这就使学生对供热工程理论、技术知识的理解及其掌握感觉比较吃力,知识点消化困难,基础知识不牢固。

同时理论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及其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培养的人才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对人才知识与能力的需求。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是针对建筑物进行供暖系统设计,需要综合利用《供热工程》中相关章节的理论及其技术知识,根据设计任务给定的建筑图纸、室外管线及当地的气象资料进行供暖系统设计[2]。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基础理论及其技术知识扎实,思路清晰,考验其设计思维、构建建筑物供暖系统的综合能力。

由于供热工程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及其职业素养的培养,基本上没有安排工程实践设计案例进行基础理论及其技术巩固和提升,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无法快速建立建筑物供暖系统设计的概念。

一旦进入到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没有教师指导,就会思路不清,茫然无措,不知从何下手。

(三)课程设计考核方式单一
学生需要提交的设计成果有:建筑物供暖系统设计说明及其计算书,含计算草图。

CAD绘制的建筑物各楼层供暖平面图、供暖系统图及其大样图,供暖系统设计说明、设计图例、材料表及其设备明细表等[3]。

由于课程设计期间学生面临繁重的任务,提交的成果质量普遍较低,抄袭的现象严重。

考核方式包括设计平时表现、出勤、成果三项。

其中平时表现及出勤占30%,成果占70%。

由于采用CAD绘图,加之通常只有2个设计任务,抄袭现象比较严重,设计成果项成绩教师最终只能根据平时的印象以及学生提交的设计成果进行评判,考核方式单一,这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抄袭之风,没有达到课程设计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教学反思与改革实践探索
传统的供热工程教学模式、方法及其教学组织形式,导致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质量不高,没有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为改变这种现状,《供热工程》课程组进行了反思,针对以上供热工程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改革探索,力求更好地达到课程设计教学目标的要求。

(一)改革教学组织形式,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时进行,保证课程设计时间改变供热工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方法及其教学组织形式。

课程组全体教师认真研讨优化组合供热工程课程内容及其实践教学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进行一体化设计,将课程设计所需理论和技术知识链接到相应章节中去,在进行理论课教学时,同时将课
程设计任务书及其相关图纸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明确设计任务,提前收集课程设计所需资料。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交叉进行,边讲边设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其工程实践技能,积累工作经验。

理论教学完成后,课程设计大部分内容基本完成,到学期末时学生面对繁重的任务,就不会顾此失彼,课程设计质量得到充分保证。

(二)改革供热工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方法,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及其职业素养
针对学生职业岗位职业岗位能力及其职业素养不强问题,对供热工程教学进行了改革。

改革思路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课程教学始终学以致用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设计上,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理论知识和职业岗位能力训练尽可能按一体化进行。

采用边讲边设计的教学模式。

课程组全体教师认真研讨优化组合供热工程课程内容及其实践教学内容,精心组织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联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以课程设计的工程实践设计项目为主线,贯穿各个章节,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工程实践项目的设计,学生了解并掌握了建筑物供暖系统整个设计过程及每一环节的内容、方法,学生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职业岗位技能,积累了工作经验。

这样做既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及其职业素养。

(三)改革课程设计要求及其考核方式
针对设计任务少导致的抄袭现象严重问题,课程组采用尽可能多给出工程实践任务,对同一建筑物,采用修改建设地点也就是修改气象条件或者修改室外管网条件等方式,对供暖系统形式的选择要求只要是现在规范允许采用的合理的系统形式均尽可能采用[4]。

针对采用CAD 绘制导致抄袭现象严重问题,修改课程设计成果要求,除供暖系统平面图采用CAD绘制外,供暖系统图必须采用手绘图制,设计说明及其计算书除计算表格及其计算草图外,要求采用手写,以此杜绝抄袭现象。

针对考核方式单一问题,供热工程课程组对课程设计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采用传统方式与现代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尽量使考核方式公平公正。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考核是相对其目标而言的,考核方式突出职业能力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外聘专家介入考核等科学的新型考核方式。

为了保证教改质量,在课程设计实施前制定了考核主体应该体现多元化、阶段性评价和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评价内容应该多维度的考核原则。

多元化评价由学生自评及指导教师评价组成。

阶段性评价和与终结性评价由项目设计准备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设计成果及设计成果展示答辩四个评价维度组成。

多维度的考核在不同设计阶段分别有若干个反应该阶段主要任务的评价指标[5]。

在整个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过程中,每个阶段每完成一项任务学生、指导教师针对该阶段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四个阶段各占总成绩的10%、20%、45%及25%,每个阶段学生、指导教师评分各占30%、70%。

三结语
供热工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教学组织设计上,以培养职业岗位需求人才为抓手,集理论知识、能力训练和实践为一体。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载体、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相对接,教学情境与工作情景相对接。

教学模式采用边讲边练、现场设计,理论和实践交互进行,使学生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锻炼职业岗位技能,培养职业素养。

考核内容与企业标准相对接。

实践证明,既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依据职业岗位设置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又有助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彩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反思与改革[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8(06):29-32.
[2]亓俊国.基于工程实践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内燃机与配件,2018(09):253-254.
[3]黄瑶.对“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47):69-70.
[4]黄小龙,杨洋,刘相权.“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04):112-114.
[5]石永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2):55-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