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背景,把握文章情感,了解主题思想。

2.学习生词和词组,提高词汇量。

3.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探究作者用雾凇景象寄托出人物思想的表现方式,理解最后呈现的主题思想。

2.学生通过阅读短文,熟悉生词和词组的意思,提升自己的词汇量。

3.能够理解课文文化背景知识。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的写作方式和意图,深入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感情表达。

2.熟练掌握生词和词组,活用语言。

3.理解课文背景知识的同时,学习如何在阅读中获取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自主阅读法:让学生先通读一遍全文,掌握大意,然后逐段分析阅读。

结合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

2.词汇习得法:提前把生词和词组列出来,在学生阅读时,对生词认真解释和讲解。

配合例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3.逻辑分析法: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明白故事情节,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充分挖掘文章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内容(一)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活动1.初步介绍作者、作品的背景和故事大意,使学生对文章有一定的预期和了解。

2.来一个语文小测验,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及时复习。

例如,填空、选择等题目。

Step 2自主阅读1.让学生各自阅读一遍全文,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大意和情感。

2.讨论课文中不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确保学生阅读准确无误。

Step 3生词学习1.教师设计相关的词汇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词。

2.讲解并练习一个个生词和词组,例如,“枯黄”、“漫天飞舞”、“凝结”等词汇。

Step 4逻辑分析1.按照文章的顺序,分段解读课文,让学生逐段理解文章表面内容和感受。

2.教师在逐段分析过程中,针对文化内涵展开讲解和解读。

Step 5总结反思在内容分析结束后,把握主题与情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意义和价值,达到全方位的理解与体悟。

(二)任务要求1.各自完成一篇读后感,通过语文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收获。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1.2掌握雾凇与雾的区别。

1.3了解我国雾凇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2.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雾凇的形成原理、特点及与雾的区别。

2.教学难点:雾凇形成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雾凇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雾凇的美。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它有什么特点?”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教师提问:“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它与雾有什么区别?”第三环节:课堂讨论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第四环节: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我国雾凇分布图,让学生分析雾凇分布的原因。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六环节:作业布置1.请学生课下收集关于雾凇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雾凇景区,实地观察雾凇现象。

2.开展雾凇主题的手抄报、绘画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培养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望,增强环保意识。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雾凇的形成原理教师展示动画模型,解释水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成雾凇的过程。

对话:“同学们,你们知道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吗?它其实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接触到冷空气时,迅速凝结在树枝、草叶等物体上形成的。

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个动画,看看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雾凇教案第二课时

雾凇教案第二课时
板书:奇观(理解)
3、再来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
环节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为什么会形成?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
自学、同桌交流、指名说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雾凇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
6、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
环节四:讲读第三自然段
1 过渡:美丽的雾凇挂在道路的两旁,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欣赏雾凇图片
2 你能用书上一个词来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你还能用哪些词概括?
4欣赏了美丽的雾凇,你现在最想说什么呢?松花江畔的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环节五:指导赏背
大许镇小学电子教案设计文稿
学校:大许年级:四学科:语文总第节
教师姓名
上课时间
2014. .
审核组长
课型
教学内容
四上第23课《雾凇》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雾凇的形成、感受雾凇形成来自美。教学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含设计意图)
思考与修改
环节一:导入新课
读课题(雾凇)
环节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看雾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怎样读?出示第二句话(自读、指名读)

《雾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雾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雾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相关知识;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雾凇并进行描述;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体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相关知识;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雾凇并进行描述。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
3.1 教学内容
1.复习前一课所学雾凇知识;
2.讲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形态特征;
3.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雾凇景观,进行分析和描述;
4.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校内的雾凇景观并进行描述。

3.2 教学过程
1.复习前一课所学雾凇知识
–让学生回答雾凇的形成条件、主要成分和常见形态;
–让学生回顾前一堂课中展示的雾凇景观图片,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

2.讲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形态特征
–让学生观察一张粘满雾凇的枯树,介绍雾凇形成的原理;
–利用幻灯片或视频播放,展示不同形态的雾凇景观,并进行分析和描述。

3.小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
–让每个小组在校园内寻找雾凇景观,并记录所发现的雾凇景观的形态、特征和感受;
–活动结束后,让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所记录下来的雾凇景观。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讨论、观察和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的感性体验和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五、教学评价
1.学生的参与度:考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投入程度和合作精神;
2.观察分析能力:考察学生观察分析雾凇景观的能力和描述能力;
3.自主学习能力:考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自主学习、探究和创新能力。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探索雾凇形成的奥秘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探索雾凇形成的奥秘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探索雾凇形成的奥秘探索雾凇形成的奥秘“雾凇”这个词大多被用来描述一种自然奇观——冬季寒冷的天气中,当地形、天气和气温等多方面条件都满足时,空气中的水分会凝聚成冰,附着在大自然的物体表面,形成无数晶莹透亮的冰塔、冰墙和冰帘,像是一场天工的奇迹。

而在教学上,我们更要重视的是,探索雾凇形成的奥秘,看看这个自然奇观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生态作用。

一、雾凇形成的原理雾凇的形成必须要满足一系列条件。

一方面,要有充足的水分子源,也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另一方面,需要一定的低温条件,否则水分子不会凝结成冰,而是一直保持在水蒸气的状态。

1.气象条件因素:空气中水分子含量的饱和度、温度等是雾凇形成的气象条件因素。

2.形态条件因素:在合适的气象条件基础上,还需要支撑物体表面水分子凝聚成冰的形态条件因素。

通常来说,那些带有纹理、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更易于形成雾凇。

3.吸附条件因素:雾凇的形成还受到一些化学物质的影响。

雾凇的形成过程中,空气中的杂质往往成为吸收和捕捉水分子的核心,在空气气流带动下,冰晶逐渐形成。

综上,雾凇形成的科学原理既有气象条件因素、形态条件因素和吸附条件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与局部地形、风向和气流等因素有关。

二、雾凇的生态意义雾凇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奇观,还有着丰富的生态意义。

1.雾凇与环境雾凇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水分子来源和低温条件,而这些条件又与人类所造成的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温室气体的排放会导致气温升高,从而减少冬季雾凇的形成。

而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水源等措施,则有助于提高雾凇形成的几率。

2.雾凇与生物对于一些植物和动物而言,雾凇也是它们的糖分来源。

例如,枫树、桦树、红松等植物会利用雾凇的糖分,提供自身的营养需求;而小鸟、松鼠等动物也会趁着雾凇形成吃掉它们,获取食物。

3.雾凇与景观对于旅游业而言,雾凇更是一种独特的景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多地对雾凇景观的保护和开发,不仅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直观演示、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让孩子们在观察、体验、互动的过程中,深入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孩子们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特点及观赏价值。

2. 技能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特点及观赏价值。

难点:引导孩子们观察、体验、互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PPT、雾凇标本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导入:以一幅美丽的雾凇图片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谈谈对雾凇的认知和印象。

2. 基本概念:通过视频和PPT,简要介绍雾凇的形成原因、特点及观赏价值。

3. 观察与思考:让孩子们观察雾凇标本,分析雾凇的形成过程,讨论雾凇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孩子们扮演雾凇的形成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如水汽、温度、风力等,通过互动、讨论,深入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

5. 创作展示:让孩子们用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创作一幅关于雾凇的画,展示他们对雾凇的理解和感悟。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特点及观赏价值。

难点:引导孩子们观察、体验、互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对雾凇的形成原因、特点及观赏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观察、思考、创作等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但在团队协作方面,部分孩子表现得较为内向,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如雾、露、霜等,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雾凇》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雾凇形成的过程;背诵课文教学流程:一、齐读课题,指导写字。

“雾”是我们这课的生字,这里的横撇、捺要舒展,横折钩的收笔和雨头一竖要中心对齐;“凇”字的部首是--两点水旁。

二、听写词语,白板出示互批。

弥漫笼罩淹没凝结洁白晶莹琼枝玉树1. 指名三学生板书,下面同学全写。

2. 小结谁是优胜者,表扬书写正确而且工整或有笔锋的同学。

三、出示: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说说课文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谁能用一、两句话来形容一下你所读到的或想象到的雾凇奇观?可以用上刚才听写的词。

2. 想不想亲眼看看这神奇的景象呀?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到画中游去!(图片欣赏,师用一、三段课文解说。

)如果此时你也站在了松花江边,你会怎么赞叹呢?3. 出示江泽民诗句。

瞧:江泽民总书记欣赏过吉林雾凇后,也欣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生读: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

)师过渡:瞧,和本课作者一样,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4.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第三个问题。

课文是怎样将这奇异的景象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呢?来,看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指读探究任务四、探究: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呢?默读第二自然段,圈画出相关词句,在书上空白处简要写写你的理解。

1.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呢?2.同桌相互讨论一下第二自然段的哪句话最能概括一下雾凇的形成原因?板书:概括(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3.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说说你会从中发现什么?怎么理解?(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板书:水汽--遇冷--凝结4.老师想请同学们继续自由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词句的具体描写中看出吉林具备这些条件呢?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全新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全新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宝应县范水镇中心小学戴连红版别课时: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3课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雾凇形成的主要原因及过程,在品词析句中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重点难点: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过程及其奇异的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预设流程:一、听写词语,复述课文1、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23课,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下面听写几个词语。

(1)报完词语后课件出示: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师:跟大屏幕上对一下,错的订正;现在全对了的坐正,我们来齐读一遍。

(2)这些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通过前面的学习,谁能用它们来说说你心中的吉林雾凇?(倘若无人举手,师:你可以先用一个词来说说?)(指名说,教师及时评价)(3)顺接:难怪人们会说吉林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师板书,生齐读“奇观”)二、了解成因,品悟文字1、这么美的雾凇奇观是怎样形成的呢,你想知道吗?大家想知道吗?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这句话准确描述了雾凇形成的主要原因,(课件出示)谁先来读读的?(指名读)课件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师1:还有谁想读的?谁再来读。

师2:我们一起来读(雾凇,预备齐)。

师3:给这个句子换种说法,谁会的?课件出示:形成雾凇,不仅需要,还需要。

2、小结过渡:是呀,这就是雾凇形成的条件;那么,雾凇形成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边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完成《课堂作业》的第1题,同学之间也可以讨论讨论。

(课件出示“雾凇形成的过程”后,教师巡视指导)师1:(1)指名说;(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词语;(3)齐读(谁来说说雾凇形成的过程?形成雾凇,大概经历这么几个步骤:首先是“弥漫雾气”,其次是“淹没树木”,再次是“遇冷凝结”,最后是“形成雾凇”。

我们一起再读读。

)师2:在雾凇形成的过程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非常地神奇呢?拿起笔来再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画出让你觉得非常神奇的地方。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2.掌握描述雾凇的相关词汇和句式;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图片展示雾凇景观;2.板书:描述雾凇的词汇和句式。

教学过程导入与自主学习(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简单介绍雾凇的定义和形成原理。

2.展示幻灯片或图片,让学生观察雾凇的特点和景观,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与示范(15分钟)1.板书描述雾凇的相关词汇和句式,包括:–雾凇:frost;–结冰:freeze;–晶莹剔透:crystal clear;–清晰可见:visible clearly;–迷人的景色:charming scenery;–美不胜收:breathtaking;–寒冷的天气:cold weather.2.通过简单的例句示范如何用这些词汇和句式来描述雾凇,引导学生模仿跟读。

合作探究(2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发放任务卡片,上面列出关于雾凇景观的问题,如:–雾凇是如何形成的?–雾凇景观有哪些特点?–你在描述雾凇时,会用到哪些词汇和句式?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问题,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

4.每个小组挑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拓展练习(20分钟)1.让学生观察幻灯片或图片展示的雾凇景观,并用所学词汇和句式来描述。

2.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堂所学内容,编写一段关于雾凇景观的短文。

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尽量运用多样的词汇和句式。

3.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分享他们所写的短文,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并提供必要的补充说明。

3.小结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复习所学的词汇和句式。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2.阅读一篇关于雾凇的文章,并写一篇简短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写作等多种形式,培养了学生对雾凇景观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分析: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作者以准确、科学的语言阐述雾凇奇观形成的主要原因,用细致入微的笔墨描述了吉林雾凇形成的奇妙过程,描绘了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这一“奇观”的赞叹之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心。

教学目标:1.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感受雾凇形成的过程,欣赏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用词精妙,培养学生语言感悟与表达能力;通过学生自己操作电脑、浏览网页,锻炼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素养,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欣赏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形成过程的奇特。

教学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

课前准备:制作学生网页与教师网页教学过程设计: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来到网络教室里上课,除了评委老师和我,还有一位老师在你面前,她知识广博、信息量大,他瞬息万变,形式多样,你知道是谁吗?对,她就是网络,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待会啊,就请你独立访问网站,在网络老师的提示语下进行有选择、有个性的阅读活动,好吗?但要注意:1.屏幕上的语言文字就是网络老师对你说的话,你也要仔细阅读;2.当鼠标移动到胶囊状的按钮上或者其他字词上时,箭头变成了手形,那就说明可以点击进入下一个页面。

2.准备好了吗?上课!3.现在让我们乘上光纤快车,前往远在北方的吉林松花江畔,进一步了解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首的——雾凇(学生齐读课题)。

4.首先,请你点击“温故知新”进入新页面。

小火车~开起来![页面出示:蒸腾、缭绕、弥漫、模糊、笼罩、淹没、凝结、缀满、洁白晶莹、琼枝玉树]请你品味一下,第一、二行都是描绘什么的词语?(雾)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这些词语的不同含义吗?指读,齐读。

第三、四行呢?(这两行都是描绘雾凇的词语。

)谁来读?指读,齐读。

5.回顾一下,课文中是哪一自然段总体介绍雾凇的?指名回答。

请大家点击“下一站”这个按钮进入“第二站”。

2020年《雾凇》第二课时教案.docx

2020年《雾凇》第二课时教案.docx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吉林以其 " 冬天里的春天 " 般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江三峡一起被誉中国四大自然奇。

我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美的。

()1隆冬,当北国大地万木条的候,走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的景。

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如白,排排雪浪,十分壮。

2看象,你看到了什么?3如此美的,你想好它?出示第二句(自、指名)4渡:那如雪般白,似的容,晶的霜花“ ”枝,奇妙的美景延千里,怪作者要它是⋯⋯板:奇5我再来一,出的美,奇特,出我的自豪心情。

(配)到里,老想起了上同学提的,么美、奇特的什么会形成?是怎么形成的?什么其他地方出得很少呢?就我着个仔地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和句子,自学、同桌交流、指名1、,俗称挂,是在寒季里,空气中于和的水汽遇冷凝而成的。

(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相机板:水汽——遇冷——凝2、出示“从当年 12 月至⋯⋯气。

”(符合一个条件“ 于和的水汽”)3、出示“每当夜幕降,气温下降到零下 30 氏度左右⋯⋯”(符合条件“遇冷”)4、那你认为是怎么形成的?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呢?(根据回答,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下加着重号。

)5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师: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 _____,逐渐 ______,最后 _______。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指导朗读。

(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 -- 银条 -- 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来)有感情的朗读。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这雾气便(),(),笼罩着()。

树木()。

(),灯光,树影()。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雾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雾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淞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淞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了解吉林雾淞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淞的奇异景象,感受雾淞的美。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复习词语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淞奇观。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一一雾淞,感受那“棵棵杨柳宛假设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的童话世界。

一起板书课题。

2.这些生字词朋友你们还认识吗?出示词语:凝结淹没美丽动人洁白晶莹缭绕逐渐银光闪烁大地冰封1)指名逐行认读。

如果想着这些词儿的意思来读,会读得更动听!谁来试一试。

(再指名读)2)这些词语中哪些是描写雾淞样子的?指名说出词语“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齐读)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雾淞的美、奇特课文第一自然段作者也用上了这几个词语具体描写了雾淞的样子,请同学们翻开书细细品读这段文字,看看雾淞的什么特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指名读1、雾淞的多看来雾淞的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是从哪体会出来的?(十里长堤、缀满)(强调学生汇报时要说完整句,而且要有自己的感受)指名读齐读师小结:是啊,走在这十里长堤上,随处可见这些洁白晶莹的霜花,它们缀满了整个枝头。

2、雾淞的美雾淞的什么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雾淞的美或美丽动人)你从哪体会出来的?(洁白晶莹、银光闪烁)正因为它“洁白晶莹〃,所以在阳光下显得“银光闪烁〃。

谁再来美美地读读这段话?指名读。

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

(齐读)雾淞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光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

如果老师把这些优美的词语去掉,你还会找回来吗?(背诵)雾淞很美,大家想不想亲身去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淞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复习导入:
1.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读词语
3.我们刚才读的词语都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吉林的雾凇美吗?
二、发现美
1.认真读课文,找出能表现雾凇美的句子。

2.指导读好:
你准备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现吉林雾凇的美呢?
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

在阳光照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喜爱、赞美的语气)
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喜爱、赞叹、赞赏的语气)
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这一句应该要引导才能说出来。

也可以教师直接提示。


(赞美、自豪的语气)
三、探索美
1.雾凇真美啊,那么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呢?读课文划出关键词。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2.吉林具备雾凇形成的条件吗?读读课文找出相关词句,同学之间交流交流。

板书:
严寒季节: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口头交待:这三个月正是我国的隆冬季节)过于饱和的水汽:弥漫、随风飘荡、涌向、笼罩、淹没
遇冷: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
凝结:镀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四、展现美
雾凇的自述—用童话的口吻说一说雾凇形成的过程。

1.同学之间互说,互相指正
2.班级交流
3.尝试写下来。

(一夜过去,神奇的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奇妙的礼物,这就是——雾凇,怪不得人们要请不自禁地赞
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来赞美雾凇呢!)
五、咏叹美(此为机动部分,呈现可不呈现)
面对如此美丽动人的雾凇,你还会用哪些词语来赞美它们呢?
六、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