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期末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一、大体框架1.古代文学史的划分: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2.文学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修辞手法的逐渐成熟、文体多样化、作家人物形象逐渐丰满二、夏商周文学1.夏代文学:《夏小正》、《史记》中记录的文学成果2.商代文学:甲骨文、《诗经》3.周代文学:《周易》、《尚书》三、秦汉魏晋文学1.秦汉文学:《楚辞》、史书体裁的发展2.魏晋文学:建安文学、乐府诗、骈文、魏晋之难3.创造性的文学理论:刘勰的《文心雕龙》四、南北朝隋唐文学1.南北朝文学:乐府民歌、士人诗、佛教文学2.隋唐文学:唐诗的发展、辞章体诗、玄宗时期的文学繁荣3.文化交流与诗歌的发展:唐代与西域的交流、唐代与日本的交流、诗歌和绘画的结合五、宋元明清文学1.宋代文学:唐宋八大家、宋词的发展、宋代戏剧3.明代文学:洪武年间的文艺运动、明代小说的发展4.清代文学:四大传奇、三言、八旗文学六、文学理论1.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观念:治身、齐家、治国、和天下2.文学批评的发展:修辞手法的研究、文体论争、诗歌的审美标准3.审美观念的转变:宋代理学对文学的影响、《红楼梦》的写作风格对小说的影响七、作家人物1.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屈原、诗经的作者、严子陵、张衡、刘勰、杜甫、李白、李商隐、苏东坡、白居易、王安石、辛弃疾、杨万里、陆游、曹雪芹等2.文学作品的背后人物:《红楼梦》的曹雪芹与高鹗、《水浒传》的施耐庵与罗贯中、《西游记》的吴承恩、《活佛骑鲸记》的吴祯八、中国古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比1.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与世界文学的异同2.中外文学作品的交流与影响3.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九、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1.对文学文本的解读与分析2.对历史背景的研究3.对文学理论的研究4.文学批评和评价方法的探索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复习提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详细拓展和调整。
最后,希望你能够有效地复习,顺利通过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纲要(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文学学习纲要先秦文学(1)《诗经》的来源与编定;编集《诗经》的编集,在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
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采诗”、“献诗”、“删诗”之说,透露了《诗经》作品来源和编定的一些消息。
采诗:汉代班固坚持此说。
其要义在于说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集诗歌,献诗以制作礼乐,目的是观风察政献给朝廷以了解民情。
说法是否确切,颇有争论。
除此之外,诗经的编辑还有公卿献诗说以及孔子“删诗”说。
献诗: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
删诗说: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东汉王充《论衡·正说》:“《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其重复,正而存三百五篇”。
删诗说影响很大,至今有人坚持,但多数学者认为此说不确: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 544)吴公子季札到鲁国观乐,鲁乐公演奏十五国风,名称顺序与今本是《诗经》相同。
当时孔子仅 8岁。
《史记》说孔子删诗是在“自卫返鲁”之后,但《论语》中孔子不止一次提到“诗”、“诗三百”。
春秋时期诸侯宴飨和出使,常赋诗言志,所赋之诗多为《诗经》。
而赋诗言志之风,早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存在。
孔子曾骂过“郑声淫”,“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主张“放郑声”。
但现本《诗经》郑卫民歌依然很多。
可见,说《诗经》由他删选而成,则是不可信的。
孔子对“诗”可能作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
(2)风雅颂的涵义及不同的语言风格;风、雅、颂:《诗经》中的诗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最早见于《荀子儒效》。
“风”是指风土人情,或为“讽”。
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国是地区和方域之意。
十五国风。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颂”即是容,歌而兼舞之义,是用于朝廷,宗庙祀祖,以诗乐舞合一形式祈祷神明,赞颂王侯功德。
多简短,音调缓慢,韵律欠规则,不分章,不叠句,表达对神祖的虔诚崇拜,是奴隶社会神权王权至上的反映。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提纲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提纲
一、古代文学的概述
1.古代文学的时期划分和特点
2.古代文学的基本体裁和代表作品
3.古代文学的意义和价值
二、《诗经》
1.《诗经》的特点和内容
3.《诗经》的主要传世版本和研究意义
三、《楚辞》
1.《楚辞》的特点和分类
2.《楚辞》的代表作品赏析
3.《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四、《论语》
1.《论语》的背景和作者
2.《论语》的思想和主要内容
3.《论语》的意义和影响
五、唐诗
1.唐诗的时期背景和特点
2.唐诗的基本体裁和代表作品
3.唐诗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六、宋词
1.宋词的时期背景和特点
2.宋词的基本体裁和代表作品
3.宋词的艺术特色和意义
七、元曲
1.元曲的时期背景和特点
2.元曲的基本形式和代表作品
3.元曲在中国戏剧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八、明清小说
1.明清小说的时期背景和特点
2.明清小说的基本形式和代表作品
3.明清小说的题材和艺术成就
九、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和阅读技巧
1.古代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2.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3.如何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之美
十、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和启示
1.古代文学作品在现代文学中的影响和传承
2.古代文学对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启示和反思
3.古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以上是一个关于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的复习提纲,可根据需要进行细分
和扩展,重点掌握每个部分的基本概念、代表作品和相关研究内容。
同时,通过阅读原著、研究相关文献和参加讨论,加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
欣赏,提高复习效果。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第一编先秦诗歌第一章上古歌谣第一节上古歌谣一、基础知识(1)《尚书·尧典》云:“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2)《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3)《吕氏春秋·古乐》:“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
(4)《周易》《贲(bi)卦》六四爻辞:“贲如,皤(po)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反映原始社会的抢婚习俗。
(5)载于《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的《弹(dan)歌》:“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古“肉”字)。
”这是一首远古流传下来的猎歌,表现了先民从制造弹弓到打猎的生活情状。
二、简答1、举例说明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上古诗歌的表达形式是载歌载舞的。
在人类的童年时期,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艺术种类和表现形式,初民该如何表达情感呢?《毛诗大序》解释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的记载,如《尚书·尧典》云:“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说:“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这些记载虽然都在文字形成以后,但确实具有初民生活的踪影:手握牛尾边舞边唱,或是带着各种野兽的标志,模仿野兽的动作,随着敲击石器的节奏而手舞足蹈,体现着初民载歌载舞的情状。
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一、基础知识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包括十五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三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另有6篇笙诗,仅存诗题,不在305之内。
2、《诗经》的分类。
《诗经》中的诗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提纲.doc
先秦文学《诗经》篇鬥&时代:305+6西周初-春秋中叶作者:社会多阶层四家诗"鲁诗"、"齐诗"、"韩诗"三家诗和"毛诗"的合称。
《鲁诗》因鲁人申培而得名;《齐诗》出于齐人辕固;《韩诗》出于燕人韩婴;《毛诗》则由其传授者毛公而得名。
赋铺陈直言比(1)类似于修辞的“比”(2)“比体诗”兴(1)有比喻或象征意义的兴句(2)烘托环境,创造气氛的兴句。
(3)与下文IA)容无关联的兴句《春秋》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以记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外交、军事活动为主,真实、生动、深刻地反映了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社会矛盾。
散文成就:主要表现在叙事、记言两方面。
叙事:1.长于写人在事件中写人,塑造人物真实、生动,有个性。
善写人物性格的发展(重耳)。
即使是出场次数不多的人物也塑造得非常生动。
(季隗、怀赢、崔抒)2.善于叙战“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全景式地叙写,如晋楚城濮之战:基本不写战争,而重在写战前、战后与战争有关的许多事件,如秦晋殽之战。
注重描写战争中的人。
写战争情节细大不捐,生动逼真。
记言:用简练而接近U语的文句,表达当日巧妙词令,尤其长于外交辞令。
如烛之武退秦师事。
如重耳对楚王,虽落难,亦极自尊,不卑不亢,不失国家尊严。
文学成就1.发展了《春秋》编年体,为历史著作撰述方法提供典范。
自此,修史重文采,重叙事和刻画人物,《战国策》、《史记》受其影响。
2.叙事、记言的艺术经验长远影响着后代叙事与议论散文的创作。
唐宋以后古文家多摹《左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古代小说的发展。
春秋笔法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
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己,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
诸子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语录体:《论语》(《老子》)对话式的论辨体:《孟子》、《庄子》论文体:《荀子》《韩非子》儒家《论语》《孟子》《荀子》儒家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一、前秦时期的文学1.前秦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前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衰荣交替的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
由于战乱和政治压迫,文学创作受到严重限制,出现了文学的衰落。
二、南北朝时期的文学1.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分裂,政治动荡,社会动荡,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悲壮、抒情的特点。
2.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陈情表》、《孔尚任表状》等,代表作家有陈寿、陆机等。
三、隋唐时期的文学1.隋唐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隋唐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隋唐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豪放、骚气和儒雅的特点。
2.隋唐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长恨歌》、《鹿柴》等,代表作家有白居易、岑参等。
四、五代时期的文学1.五代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动荡的时期,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五代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忧愤、辽阔和浪漫的特点。
2.五代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观差》,代表作家有李煜、李清照等。
五、宋元时期的文学1.宋元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风华绝代的时期,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宋元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纤细、含蓄和深沉的特点。
2.宋元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等,代表作家有杨万里、文天祥等。
六、明清时期的文学1.明清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稳定但思想封闭的时期,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明清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懦弱、顺从和自卑的特点。
2.明清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儿女英雄传》等,代表作家有施耐庵、吴敬梓等。
七、现代文学1.现代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在接受和吸收西方文学的同时,保留了中国文学传统的一些特点。
古代文学期末考提纲
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
隋唐:诗歌(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代表性作家、派别、作品)
初唐,自高祖武德元年(618)到玄宗开元初(713),约一百年。
盛唐,自玄宗开元初年(713)到代宗大历初(766)年,约五十年。
中唐,从代宗大历元年(766)到文宗太和九年(835)约七十年。
晚唐时期,是指文宗大和以后的约八十年(828?907)时间。
三国→建安风骨
曹操:发起/倡导者
曹丕:组织
曹植:主力军
曹操:汉末实录,文章改革第一人
曹丕:燕歌行,典论
曹植(文学成就最高):以曹丕登基为界,前期志满意得,后期愤懑不平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之弟。
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他以才华深得曹操的赏识与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志满意得;后期曹丕父子做了皇帝,由于前期有争为太子一段经历,对他深怀猜忌,横加压抑与迫害,他虽然仍不失王侯的地位,却“抑郁不得志”,终于在愤懑与苦闷中死去。
这种生活遭遇,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建安七子:王灿(七子之冠冕)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阮籍嵇康华丽
西晋陆机太唐诗风
东晋玄言诗(积极价值景物描写→山水诗意在言外)
以景说理为后来的说理诗提供文学经验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艺术特征
南朝
永明体(概念)
宫体诗。
中国文学史文学常识期末复习提纲
利,霸道)《韩非子》(刑名法术之学)(二者形成一种“专论体”或称专题论文:长篇大论有一个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论点明确中心突出,论证精密,注意谋篇布局,标志我国说理散文正式形成。
专论体开始成为我国散文主要形式。
影响:叙事散文的写作方式影响了后世小说的创作方式,说理散文对于后世说理文主要有一些寓言,譬喻,形象性抒情性直接性的影响,提供丰富文学范例。
三.屈原和《楚辞》1.楚辞:是一种文体,是基于具有楚国特色的乐调和寓言而创作的诗歌,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明显区别,有南方一种神奇迷离的浪漫精神。
2.屈原代表作:《离骚》,长篇抒情诗,共2500+个字。
离骚:离通“罹”,遭遇;骚:忧愁。
“离骚”即遭遇忧愁(司马迁认为)。
3.《离骚》主旨:忠君,爱国。
2个意向(传统):香草,美人——代指人格高洁,端庄美好,并具有南方巫术情景的体验(人神相恋)4.屈原的地位: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两个方面。
人格魅力:他的遭遇是很多人都具有的,因此受人理解,易产生共鸣,而他之所以盛名远扬,特立独行的节操,坚持真理反抗丑恶的精神,是不得志的士大夫的代表,其人格和情操鼓舞了后世文人,是士大夫们安放自己痛苦的居所,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了刚烈深沉之气,突破了“明哲保身,温柔敦厚”的处事为人风格的限制,开始主动履行自己的职责,扬爱国之风,感召后世。
艺术成就:楚辞开创了一个新的诗歌样式,与试镜相比富于变化,情感表达激烈,字数灵活;突出了浪漫迷离的诗歌精神,突出人物形象,有许多虚幻故事,想象奇特,有别于现实淳朴的诗歌;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影响“香草,美人”,“男女君臣”四、秦汉文学1.秦:仅有一人一书——李斯(留下作品《谏逐客书》)+《吕氏春秋》(吕不韦门客所写)2.两汉:两汉作家群体生产原因:汉代统治阶级对文学的热爱,臣子争相献词赋的风气流传;两汉一些文化机构的设立,如乐府,文人有了安身之地,为稳定已经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基本风格:整个王朝是呈上升形态的,因此进取精神明显,汉文学有种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纲要复习资料一、概述中国古代文学史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的学科,包括文学作品的创作、发展背景、流派特点等方面。
本文档提供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复资料,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古代文学史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二、古代文学的起源古代文学起源于中国远古时期的口头传统,主要包括神话、歌谣、民间故事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文学逐渐从口头传统转变为文字表达,逐步形成了古代文学的基础。
三、先秦时期的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包括《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的创作与传承。
这一时期的文学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抒发政治观点,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迅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流派和作家。
如司马迁的《史记》、曹操的《观沧海》等,这些作品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五、唐代文学的繁盛时期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和作品。
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这些作品代表了唐代文学的精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宋代文学的特点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出现了许多以陆游、苏轼为代表的文学家。
他们的作品注重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和批判,为古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表现手法。
七、元代至明清时期的文学元代至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走向衰落的阶段,但仍有一些杰出的文学作品涌现出来。
如元曲、明代的四大奇书等,在这一时期继续着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和风格。
八、结语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古代文学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以上是本文档的纲要复习资料完整版,希望能对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提供帮助。
古代文学复习纲要
题型:一、填空题(15*1)名篇的作者,其中的名句,戏曲小说里的人名,名家点评。
其他一些文学常识(杂剧剧本组成、明中期三大传奇……)二、简答题(3*10)宋元话本新特点、璩秀秀、赵盼儿、《金瓶梅》的历史地位、杜丽娘、婴宁三、赏析题(2*15)阅读下面的戏曲选段,说明主要内容与情节设计的特点(或赏析其中的唱词西厢记牡丹亭)四、论述题(1*25)璩秀秀、赵盼儿、杜丽娘、婴宁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如何通过形象的塑造进行表现。
第一讲宋元话本小说导入一、中国小说史略:志怪志人、唐传奇、宋话本、长篇章回二、宋元说话四大家:1、小说→???(烟粉、灵怪、传奇、公案)2、说经→《大唐三藏取经诗话》→?3、讲史→《宣和遗事》、《三国志平话》→?4、合声(《东京梦华录》《梦梁录》)宋元话本小说(明代:三言、二拍)一、话本小说的新特点?(简答)话本小说的新特点(较之唐传奇)故事人物(知识分子→?)故事语言(文言→?)故事情节(平实→? )故事接受(看→?)二、话本小说体制特点入话:开端部分,几首诗,或一诗加一小故事,行话叫作“权做个得胜头回”,类比后事。
正话:主体部分。
结尾:一首诗总结故事内容或以“话本说彻,权作散场”作结。
三、早期代表作品《碾玉观音》(璩秀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错斩崔宁》《简帖和尚》四、《碾玉观音》赏析咸安王捺不下烈火性郭排军禁不住闲磕牙璩秀秀舍不得生眷属崔待诏撇不脱鬼冤家艺术特点1.悬念、巧合等的大量运用,情节离奇曲折。
2. 善于描摹人物,注重对人物语言、行动、心理的把握。
3.亲切、日常的话语方式,语言通俗生动。
第二讲关汉卿一、戏曲知识简介戏曲(元杂剧、南戏/ 明清杂剧、传奇)(南腔北调)关马郑白(王)、徐渭、汤显祖、南洪北孔(明中)昆曲——(清中)乱弹(京剧)元曲:杂剧(剧曲)、散曲散曲:小令(单片只曲,“叶儿”)套数(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连缀而成,一般有尾声)元杂剧体制:四折一楔子、一折一调一韵,多由一人主唱(南戏灵活)剧本组成:曲词、宾白、科介二、关剧选讲(一)作者情况:柳永后身柳永群的出现?钟嗣成《录鬼簿》“九儒十丐”“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高才风流”、“博学能文”——(元)钟嗣成《录鬼簿》“滑稽多智”、“躬践排场”——(明)贾仲明《录鬼簿续编》、“杂剧班头”、“梨园领袖”——(明)臧懋循《元曲选序》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提纲以下只是一个简单复习提要,教材目录中成章立节的重要作家、作品还要重点复习。
一、识记知识要点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2.《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
诗中刻画了秋景的种种凄凉寂寞,并将其和自身的惆怅失意之情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取得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此发端。
3.《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因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所以《汉书〃艺文志》将之列为杂家。
4.刘勰的文论专著《文心雕龙》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5.“建安七子”中,有“七子之冠冕”之称的是王粲。
6.李白《蜀道难》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两句出入意表的想象来形容蜀山之高。
7.晚唐诗歌创作的代表人物“小李杜”是指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8.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加工而成的《三国志演义》。
9.先秦散文分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
10.《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1.“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是阮籍和嵇康。
12.《正气歌》的作者是文天祥,《论诗绝句三十首》的作者是元好问。
13.以语录体形式记述的先秦诸子著作是《论语》14.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是《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等。
15.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之“玉箸”是指眼泪。
16.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诗人是白居易、元稹、李绅等人。
17.“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二语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文。
18.一般将唐代文学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二、名词解释(部分附参考答案)1.诗经六义2.春秋笔法3.古诗十九首汉代无名氏作品。
原非一时一人所为,梁代萧统因各篇风格相近,合在一起,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歌词内容,大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子彷徨失意的消极情绪。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框架
绪论1. 文学与外在环境之关系2. 中国文学与宗教之关系3. 「文学通史」、「文学断代史」、「文学专史」的特性与重要著作4. 民间文学与文人创作的关系5. 历代文体兴盛与帝王提倡之关系6. 中国「文体」观念的演进与代表著作7. 「文学运动」的特质先秦诗经1. 简述诗经的作者与时代。
2. 孔子删诗之说的商榷。
3. 何谓「六义」,试举例说明。
4. 何谓「四始」?各家说法中裴普贤先生认为《史记》的四史说最为乎实,何故?5. 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
先秦散文1. 请简述先秦散文的发展梗概。
2. 先秦散文中,《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章有何特色?先秦楚辞1. 何谓「楚辞」?楚辞的艺术特色与成就为何?2. 何谓「离骚」?〈离骚〉写作的时代背景与情志内容为何?3. 何谓「九歌」,九歌的文学特征为何?4. 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
先秦神话1. 何谓「神话」?中国神话的类型与题材有哪些?2. 请介绍几本保存中国古神话的重要典籍。
先秦文论1.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莫不同祖风骚」,李白〈古风〉:「劣于汉魏近风骚」,何谓「风骚」?其代表的文学精神为何?汉赋1. 「赋」的文学特征如何?赋体文学发展的源流与演变如何?2. 汉代辞赋分「写物」、「言志」两大系统,请举例说明。
3. 汉赋全盛时期,重要赋家及其作品介绍。
4. 汉赋兴盛的的原因为何?5. 汉赋受到儒家何种理念的支持?此理念与实际相符的情形如何?6. 两汉赋体的演变与发展。
汉散文1. 两汉散文概述。
2. 请概述汉代散文的成就。
3. 试述《史记》的文学成就。
4. 史记的文学价值。
5. 王允说:「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王固认为:「司马迁著书,……微文刺讥。
」《史记》是否为谤书?试抒己见。
6. 试比较司马迁《史记》与班固《汉书》文章风格、取材、内容之异同。
7. 试述王充之文学见解。
汉代诗歌1. 何谓「乐府」?乐府官署的兴废时期为何?与文学的关系如何?2. 郭茂倩《乐府诗集》有关汉乐府之分类如何?试列举诗例说明。
古代文学复习纲要
古代文学复习纲要古代文学1复习上古神话1.神话的概念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神话的流传和保存状况记录神话的资料有出土资料和文献资料比较零散多元,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体系,往往是一些片段,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不多我国没有记录神话的专书,现存神话都是被后代各种著作在偶然的情况下附带保存下来的。
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3.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变文字繁难而不便书写神话与周代以来理性文化的主流相抵牾上古神话演变的结果就是历史化、文学化和宗教化及渗入了后人的阶级意识。
4. 神话历史化:所谓神话历史化,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做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以及它的发展谱系5.神话流为寓言,是神话文学化的主要表现。
6.保留上古神话最多的典籍:《山海经》《诗经》1.今《诗经》传世本中最早的本子即毛公传、郑玄笺、孔颖达疏的《毛诗正义》。
2.《诗经》共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作品305篇,按照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3. 四家诗:《诗经》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广为流传,秦代被焚。
汉代重现,传诗者主要有四家:齐诗辕固,鲁诗申培,韩诗韩婴,毛诗毛亨、毛苌。
前三家为今文,后一家为古文。
自从后汉郑玄为毛诗作笺(《毛诗郑笺》)后,毛诗广为流传,三家诗渐亡。
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本子就是“毛诗”。
4.《诗经·大雅》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民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5.结合具体作品,谈一下诗经的艺术特色。
(一)就创作方法而言,《诗经》的基本特点是写实。
即不是运用极度的夸张和离奇的想象去表现生活,而是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去描摹生活,按内心的切实感受去抒发情怀。
⒈《诗经》中有一部分叙事描写之作,叙述描摹朴实自然,不作夸张变形,写出了如在目前的生活场景和画面。
⒉《诗经》中的抒情诗抒发的是日常现实情怀,包含着合乎常情的想象与幻想,从而也表现出写实的特点,而与偏于奇异想象的创作风格不同。
古代文学部分复习纲要
第三章赋体文1.骚体赋(汉初:高祖-文景帝-武帝2.散体大赋(汉武帝、宣帝、元帝、成帝)3.抒情小赋(东汉时期)选文《子虚赋》一、司马相如生平:司马相如:四川成都人。
好读书,击剑。
因为追慕蔺相如,因此改名为相如。
原名司马犬子。
1.婚姻如意:卓文君。
2.事业得意。
二、讲析:1.写云梦泽的地理风貌和自然物产。
2.写楚王游猎云梦之乐;3.写乌有先生对于子虚的批判,归结讽谏主题。
三、艺术特点:语言艺术的贡献,极大地丰富了状描事物的语言词汇。
显示了优秀的语言技巧,描摹物态,尤其是对人体美的描绘十分杰出。
散体大赋的艺术特点:1.追求宏大的体制形式。
2.展示事物奇妙无穷的大的美点。
3.创造无积无限的想象境界。
第四章论说散文西汉的论说散文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西汉鸿文:代表作家作品――贾谊《过秦论》;2.尊儒之文:代表作家作品――董仲舒《举贤良对策》;3.复古之文:代表作家作品――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4.指斥时弊之文:代表作家作品――桓谭《新论》;仲长统《昌言》;王符《潜夫论》。
选文《过秦论》贾谊生平洛阳人——博士——太中大夫——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年十八,以能诵诗属文称于郡中。
”“文帝前席”“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二、讲析:1.前半部分写秦之强盛,层层推进。
2.后半部分写陈胜以卵击石,攻破强大秦国。
3.最后画龙点睛,指出秦王迅速败亡的原因。
三、思想内容:这是一篇全面总结历史教训的文章。
作者通过对秦亡的原因为汉朝的统治作出借鉴。
文章评述史实,直陈厉害,旨在以史为鉴。
这种写法,开“史论”之先河。
四、政论散文的艺术特征:1.文体上,大体以奏疏、议论、书信等形式为主,其涉及的内容都是国家大事。
2.这个时期的政论散文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洋溢着饱满的政治热情。
3.论说方式上,铺叙、排比、夸张、反衬、对比、重复、渲染、藻饰等等,这些手法的大量运用,使得文章的论述过程如浪似潮,排山倒海,以强大的逻辑和论辩气势,让统治者信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部分)》课程复习大纲(试用)标志:△重点 *难点说明:有些题目含于纲要之中,需自加演绎。
规定背诵之文:(其中前有﹡号的为背诵篇目,下同。
)1《诗经》:﹡关雎﹡蒹葭氓七月东山﹡君子于役﹡黍离﹡伯兮﹡采薇﹡溱洧將仲子﹡靜女野有死麕﹡碩鼠大雅:﹡生民(第一章)2《楚辞》:﹡《越人歌》﹡《离骚》(从“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到“岂余心之可惩”;从“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到最后。
)﹡《湘君》﹡《湘夫人》﹡《山鬼》﹡《国殇》3先秦诸子:﹡《老子》章二十一、章二十五、章七十八、章二、章十八、章二十、章八十《论语》:﹡《楚狂接輿章》﹡孟子性善論觀點:“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民为贵章》﹡《庄子·逍遥游》(第一段:从“野马也,尘埃也”到“不亦悲乎”)﹡《庄子·胠箧》(从“故绝圣去知,大盗乃止”到“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4《史记》:﹡《项羽本纪》(末段“太史公曰:……”)《李将军列传》﹡《报任安书》(从“古者富贵而名灭摩灭”到“难为俗人言也。
”)5《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客从远方来6《汉乐府诗》:﹡上邪﹡有所思﹡东门行﹡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白头吟﹡上山采蘼芜还有历史散文、汉赋、《史记》等重要篇章、句子。
温馨提醒:先读熟了,调子、句子熟了,再记忆,硬记会很难受的。
总绪论(2学时)掌握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文学的演进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三古七段划分法。
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一、先秦文学概述掌握1 先秦文学的范围 2先秦文学的发展概况△3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 △4先秦文学的主要特征5先秦两汉文学作者的流变。
教学中注意学习本章节对以后学习的指导作用二、文学的起源与原始歌谣掌握 1文学艺术起源的诸种学说△2文学艺术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3 原始歌谣:A歌诗谣谚的含义△B原始歌谣的类别和内容。
(熟悉《弹歌》《蜡辞》《屯·六二》《中孚·六三》《侯人歌》等)*△C原始歌谣的特征D古代典籍中伪托的原始歌谣。
教学中注意用歌谣实例及相关材料讲清诗乐舞相结合的特征,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形象感。
第一章上古神话掌握 1神话含义种种(性质)。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2上古神话的起源 :A产生的前提.B 产生的原因3神话对原始先民的作用4保存上古神话的主要文献资料。
《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
*△ 5上古神话的类型和内容(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 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
*△6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7神话的演化(寓言化,历史化,仙化)△8神话作为浪漫主义文学最初源头。
神话作为原型的意义。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教学中注意厘清学术界对神话的性质,类型,中国上古神话与西方神话异同的不同看法,要促使学生,引导学生辨析思考.第二章《诗经》掌握△1《诗经》释名。
掌握诗六义、风雅、变风变雅、风骚、四家诗等名词。
*△ 2《诗经》的分类(音乐分类,内容分类)。
风、雅、颂分类的依据(参注释)。
3《诗经》的作者,地域和年代△4《诗经》编辑和流传 :A采诗.B献诗.C删诗(参注释).D传诗四家△5《诗经》的文化内容: *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附《大雅·生民》一诗的民俗文化学阐释);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比较大雅、小雅诗、国风的怨刺诗。
熟悉《小雅·巷伯》《硕鼠》《相鼠》《新台》《陈·株林》《王风·黍离》等诗);关于战争徭役的诗;*婚姻爱情诗。
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
*△6《诗经》的艺术成就:A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历代赋比兴的解释(参注释)。
B句式和章法.C双句押韵的基本用韵规律.D质朴和谐的语言.E广泛而深刻的现实性.△7《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抒情诗传统、风雅、比兴)教学中除了讲清主要的知识点之外,建议要有意识地增加学术的广度和深度,要介绍诗经学的前沿动态,不仅让学生学得实在,而且有广度和深度。
并不定期抽查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掌握一、△1散文的勃兴:A春秋后期到战国时代的社会变化及其原因.B“士”阶层的崛起与壮大(作者队伍).C百家争鸣的盛况. 百家争鸣。
D文学.内部自身的发展催生散文的勃兴. *△散文的发展:A历史散文的发展及特点. △B诸子散文的发展及特点。
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分为三个阶段。
2散文的萌芽(文字的发明和古代中国最早的书面文学):A甲骨卜辞.B铜器铭文(金文).C 《易》之卦爻辞.△3散文的形成:《尚书》与《春秋》的名称,时代,思想内容及文章语言特点、文学价值。
(今古文尚书;春秋的作者;春秋笔法)。
教学中除了讲清主要的知识点之外,要特别注意厘清散文勃兴的社会文化背景,要深入阐述社会变革与文化学术争鸣对散文带来的重要影响.二、1《左传》:A《左传》释名。
△《左传》的作者问题(参注释)B“春秋三传”。
C《左传》的思想内容。
*△D艺术成就(叙事艺术与战争描写的特点,写人艺术,语言艺术与行人辞令)。
(有的叙事记言,出于臆测或虚构,“非记言,乃代言也”;神异梦卜与后世志怪小说;人物类型:累积型和闪现型;重耳人物形象分析;细节描写;等等。
)E《左传》对后世的影响。
△2《国语》:A《国语》的成书,体制及语言艺术、文学价值(熟悉《召公谏厉王弭谤》)△ B 《国语》与《左传》之异同。
C《左传》《国语》等书虚拟情节(参注释)3《战国策》:A成书情况;《战国策》与《国语》同异。
B思想:纵横家的人生观与贵士的思想.*△ C艺术:"辩丽横肆"的文辞与铺张扬厉的气势;人物形象塑造。
(苏秦人物形象塑造) (熟悉《冯谖客孟尝君》、《苏秦始将连横》、《鲁仲连义不帝秦》、《庄辛说楚襄王》、《荆轲刺秦王》基本内容)△D比较《左传》和《战国策》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
E对史记的影响为了使学生掌握春秋战国时期以记述历史人物的思想,活动,历史事件为主的历史散文的演进特点和艺术特点,应着力结合作品及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来展开阐述.要适当介绍历史散文的学术研究前沿状况.△三、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四章诸子散文掌握:1《老子》:著者及成书年代,△《老子》的主要内容,写作特点。
(老子的道和现代宇宙观;辩证法;柔弱胜刚强,太极拳;小国寡民思想)2孔子和《论语》:A孔子的生平事迹.B孔子的思想和影响C《论语》的成书及思想内容 .* △ D《论语》的艺术成就.E《论语》的影响.3《墨子》:A墨子的生平和《墨子》成书 .B《墨子》的思想 .*△C《墨子》的文风及"三表法".D《墨子》对诸子散文发展的贡献.△E比较孔、老、墨三家思想和文体特色。
4《孟子》:A孟子生平及《孟子》成书情况.△B《孟子》的思想.△C《孟子》的艺术.△D比较孟子和庄子的比喻特色E由《孟子见梁襄王》分析孟子艺术特色D孟子散文对后世散文发展的贡献.*△5《庄子》:A庄子生平及《庄子》成书情况.△B《庄子》一书的结构及思想.△C《庄子》的艺术特征。
庄子“三言”。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熟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基本内容)D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为何说《庄子》是中国小说之祖。
6《荀子》的成书,思想(荀子和孔孟同异,比较孟子、荀子的人性论)及散文风格.7《韩非子》的成书,思想及散文风格。
比较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
8课文未载的《孙子》,可课余关注去,不考。
△9阐述先秦寓言的演变和艺术特色,并着重比较《孟子》、《庄子》、《韩非子》三书中寓言的不同特征。
△10先秦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总结先秦说理散文的文学特征、文学成就及文学影响)先秦诸子散文实际上是一部先秦的政治思想史,哲学史,散文发展史,教学中在了解诸子思想的发展轨迹时应着重突出其文学性,所以对诸子散文艺术风格及特点的讲解评述应该详尽.同时也要注意对学术前沿诸子散文研究概况的介绍.第五章屈原和楚辞1"楚辞"释名2楚辞体的来源△3楚辞的特征4屈原对楚辞体产生的贡献;5屈原的生平及作品篇目*△6《离骚》的内容,思想意义,结构,艺术特色*△7《九歌》的篇目及其内容,思想意义及艺术特色8《九章》的篇目及其内容,思想意义及艺术特色*△ 9《天问》的基本思想和艺术特色10《招魂》的作者,思想,艺术构思和艺术手法△11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包括楚辞对《诗经》的新发展;“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等)*△12屈原与庄子在浪漫主义上的异同13宋玉及其《九辩》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文学史地位。
楚辞作为一种新体诗,在教学中应紧扣作品的地方文化特色来厘清先秦诗歌的发展线索,重点要讲清"楚辞"对《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新发展.要注意结合屈原的作品来认识楚辞,来了解屈原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高尚人格和艺术个性.要介绍楚辞学的前沿研究动态,扩大学生在知识上和学术上的视野.第二编绪论掌握*△1汉代是文学价值受到重视的时代A出现了汉赋这样完全以文学感染力为目标的文学样式B文学创作的兴盛C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文学活动的文人群,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D出现了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初步意识。
△2出现了普及于全国的文学样式和以京师为中心的全国性的文学网络3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包括汉代文人地位的演变过程)4汉代文学与经学双向互动的表现。
*△5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学样式,为后世文学奠定了重要基础A后世文体基本不在先秦形成B五言诗在汉代形成C辞赋在汉代形成,并推动了颂,赞,箴,铭等文体的形成D辞赋影响到散文的修辞化,出现了骈偶相当工整的文章,至魏晋发展为骈文6汉代文学的分期本章从社会与文学的关系方面概述汉代文学.主要以文学现象为线索,应引导学生回顾先秦文学,把握其发展脉络.各文体具体内容留待以后各章,要防止不必要的交叉.第一章汉代政论散文与哲理散文1汉代政论,哲理散文的特色2秦代及西汉初,中期的政论、哲理散文。
A《吕氏春秋》:成书过程及体例特点;文学成就B李斯:《谏逐客书》,刻石文。
△B贾谊△ C晁错贾、晁比较。
D刘安《淮南子》e董仲舒、刘向的策对叙录3西汉散文的演变。
西汉后期的政论、哲理散文。
书信体散文。
4东汉前期的政论、哲理散文 A刘歆与扬雄△B王充. 王充的思想和《论衡》的宗旨;《论衡》的艺术特色;不足。
△(5)东汉后期的政论,哲理散文 A王符 B崔寔0 C仲长统6东汉碑文、游记本章涉及作家,作品众多,风格各异,要着重讲清作家的艺术个性,督促学生通读和理解相当数量的作品.第十二章汉代辞赋1赋的基本知识A释名△B赋演变为文体的过程△C汉赋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发展阶段。
△2汉赋发展的初期A骚体赋的概况。
九体B贾谊及作品C粱园文学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