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与局限性探析
关于当今中国的利益集团问题(之一)
关于当今中国的利益集团问题(之一)导言: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发生重大历史变革进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重大社会变革的背后,实质上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为维护自身利益而以不同方式进行的激烈争斗。
对于中国二十多年来的由中国共产党自觉自主进行的、以经济改革为主导的整个社会大变革,则是人类社会演进史中一段非常特殊的历程,特殊就特殊在这是既得利益集团发动的旨在从根本上保护自己而又不得不针对自己进行的改革,这一漫长的改革实在是非常艰难、痛苦,却又成就“非凡”。
那么,到底如何观察和认识不同利益集团在中国改革大潮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呢?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GEDA)财经分析师、记者郭哲日前特别约请到了著名专家毛寿龙教授,并与之就此问题进行了访谈。
(毛寿龙教授简介:政治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行政管理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政治发展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 GEDA:毛教授,关于利益集团这个话题,现在人们谈论的是比较多了。
最早研究利益集团的应该是美国,早在十八世纪,美国的一些政治学家就注意到美国社会中出现了利益集团,并开始研究这些利益集团在政治和社会中的作用。
但到底什么是利益集团?他们对整个社会有什么样的作用?现在人们也还是有很大分歧。
被称为研究利益集团“第一个最重要的美国理论家”的詹姆斯·麦迪逊对利益集团作出了这样的论述:为某种共同的利益的冲动所驱使而联合起来的一些公民,把他们的利益建立在损害公民的权利或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
您是否同意他的这种观点?毛寿龙:我并不怎么赞同这个观点,它有很强的倾向性,把利益集团完全定义为损人利己的。
应当认识到,维权型的利益集团、维护公共利益型的利益集团和瓜分型的利益集团是不一样的,这与产权有关系,与政治经济状态有关系。
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影响机制分析
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影响机制分析利益集团是指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聚集在一起,采取各种手段对政府和公共政策进行影响和干预的特定群体。
在我国,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影响机制主要包括政治影响、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本文将对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
一、政治影响一些利益集团还会通过与政府官员的关系网络,通过提供宣传和支持的方式,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这种政治影响的机制,往往会导致政策偏向于特定利益集团的利益,使得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失去了公平性和中立性。
二、经济影响利益集团的经济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政策制定者的经济诱惑和影响上。
在我国,由于一些利益集团掌握着相当数量的经济资源,他们可以通过提供经济利益、就业机会、税收收益等方式,来实现对政策制定者的经济影响。
政策制定者在面对这些利益集团的压力时,往往会倾向于考虑到自己的政治前途和利益,进而偏向于支持这些利益集团的诉求和利益。
三、社会影响利益集团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公众舆论的影响和社会组织的影响上。
在我国,一些利益集团通过塑造公众对某些政策的态度,以及对舆论和社会组织的渗透,来对政策制定产生影响。
对于公众舆论的影响,一些利益集团往往通过投资媒体、开展舆论活动、甚至是渲染事件等手段,来塑造公众对特定政策的认知和态度。
这种社会影响的机制,往往会成为政策制定者制定和实施政策时的重要考量因素,使得政策偏向于支持这些利益集团的立场。
一些利益集团还会通过对社会组织的渗透和操纵,来为自己在公共政策制定中争取更大的利益。
这种社会影响的机制,往往会使社会组织在代表民众利益上丧失独立性和公正性,从而使得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难以代表公众的利益。
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机制主要包括政治影响、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这些影响机制使得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失去了公平性和中立性,丧失了代表公众利益的基础。
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的科学、合理和民主制定,需要加强对利益集团的监管和制约,确保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能够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我国利益集团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二、改革政府体制和立法体制,以扩大利益集团的有利影响
在政府部门设置上,除了保留和加强一些必要的政府部门和宏观经济调 控部门外,彻底废除一些建立在行业和产品基础上的政府经济主管部门,相 关的部门规划功能转由国家发改委执行。
利益集团以其成员共同利益代言人的身份向政府提出 利益要求,以影响或制约政府的决策,使政府的政策 与立法有利于本集团的利益或目标的实现。
利益集团还为自己的成员提供各种服务和信息 ,以谋 取集团利益; 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情报,以影响政府 制订政策;利用传播媒介向社会宣传自身的价值观、 利益目标和对政策情况的分析等,以扩大组织影响, 获取公众支持。
我国利益集团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广东金融学院 公共管理系 汪洋
利益集团是使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向政府施 加影响,进行非选举性的鼓动和宣传,用 以促进或阻止某方面公共政策的改变,以 便在公共政策的决策中,体现自己的利益 主张的松散或严密的组织。 (政党)存在于选举过程之外,不向公众负责
• 每一利益集团都有特定的组织目标。根据组织目标指 向与受益的对象,利益集团可分为两大类:特殊利益 集团与公共利益集团。 • 特殊利益集团追求其成员自身的特殊利益要求,一般 是以经济利益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是形成最早、 存在最广泛的一类集团。工商界利益集团、金融界利 益集团...... • 公共利益集团的目标范围非常广泛,凡是对社会具有 普遍意义的公共利益问题都可能成为公共利益集团的 组织目标。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利益协会、和平组 织......
浅析我国利益集团
中来, 成为社会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活动过程的有效途径。
【 关键 词】 利益 集 团; 困境 ; 理 治 从 利 益 论 的角 度 看 , 一个 国家 的 经 济社 会 发 展 要 做 到 又 好 博 弈 的 能力 不 尽 相 同, 样 就 容 易造 成不 同利 益 集 团政 治影 响 这
础 上共 同进 行 政 治上 的 利益 表 达 和经 济 上 的 利益 争 夺 。
一
其次 ,浓厚的官方色彩可能造成利益集团的选择性表达。
中 国 目前 的 利 益集 团 中有 一 部 分 有 着浓 厚 的官 方 色 彩 , 些 集 这
、
我 国利 益 集 团的 形 成 与 类型
1 .政 治 型 利 益 集 团 。这 类 利 益 集 团 多为 代 表 国家 利 益 的 团 的产 生和 发 展 都 在 相 当 程度 上与 政 府 有 着 极大 的关 联 性 , 政 政 府机 关 , 们 本 应 是 公共 利 益 的 代 表 , 是 理 论 研 究 和 事 实 府给 与这 些 利 益 集 团的 支 持 也 多于 其 它 利 益 集 团 ,可 以说 , 它 但 这 都表 明它 们 并 非天 然 的公 正 无私 的“ 德 人 ”在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些 利 益 集 团 的 官方 色 彩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导 致 他 们 不 能 承 担 本 应 道 , 下 , 们纷 纷 演 变 成 本行 业 与 本 产 品 的利 益代 言 人 , 它 形成 “ 殊 由利 益 集 团承 担 的 中 间环 节之 功 能 , 特 从而 丧 失 了其 表 达 利 益 诉
我国利益集团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广东金融学院 公共管理系 汪洋
利益集团是使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向政府施 加影响,进行非选举性的鼓动和宣传,用 以促进或阻止某方面公共政策的改变,以 便在公共政策的决策中,体现自己的利益 主张的松散或严密的组织。 (政党)存在于选举过程之外,不向公众负责
• 每一利益集团都有特定的组织目标。根据组织目标指 向与受益的对象,利益集团可分为两大类:特殊利益 集团与公共利益集团。 • 特殊利益集团追求其成员自身的特殊利益要求,一般 是以经济利益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是形成最早、 存在最广泛的一类集团。工商界利益集团、金融界利 益集团...... • 公共利益集团的目标范围非常广泛,凡是对社会具有 普遍意义的公共利益问题都可能成为公共利益集团的 组织目标。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利益协会、和平组 织......
• 3.合法利益集团政府主导型色彩浓厚;在现实的社
会中,绝大多数有影响力的社会都是由政府领导或者是干 脆由政府直接一手创立。
• 4.利益集团的网络化进程加快。现代网络技术的发
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利益集团开始建立自己的主页和网站 ,以网络为载体,吸收成员,以网络为平台,进行成员间 的联系和交流,表达利益诉求的途径更为便捷,利益集团 的网络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利益集团的网络化趋势日益明 显。
党和政府应该对利益集团加强严格的分类控制,对利益集团的制度建设 在方向性加以引导和控制。党和政府也应该适度地放权,转变对利益集团的 观念和态度,对一些自治性的民间社会利益集团,给予其合理表达利益诉求 的空间和合法性。
二、改革政府体制和立法体制,以扩大利益集团的有利影响
在政府部门设置上,除了保留和加强一些必要的政府部门和宏观经济调 控部门外,彻底废除一些建立在行业和产品基础上的政府经济主管部门,相 关的部门规划功能转由国家发改委执行。
中国政治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
中国政治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中国政治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一、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政治过程中的利益集团的存在与作用受到广泛关注。
利益集团是指一群具有共同经济、政治或文化利益的个体或组织,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来影响并参与政策制定和政治决策过程。
在中国政治中,利益集团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政治资源,对国家治理和政策制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政治中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利益集团的分类及特点中国政治中的利益集团可以分为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集团。
这些集团通过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源来影响政治决策和政策制定,以实现自己的利益。
政府利益集团是指政府官员和机构所组成的集团,他们通过政治权力来获取利益。
这些利益集团通常是政府的一部分,如党派、政府机构和军队。
他们通过权力和地位来影响政策制定和政府决策。
企业利益集团是指那些由企业家和企业组成的集团,他们通过经济资源来影响政治决策和政策制定。
在中国,企业利益集团通常是由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组成,他们通过捐款、行贿和掌握经济资源来获取政治资源。
社会团体利益集团是指传媒、学术界、宗教团体等非政府组织所形成的集团,他们通过舆论和人际交往来影响政治决策和政策制定。
这些团体通常与政府和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在社会舆论中塑造某种利益诉求和意见来推动政策的制定。
地方政府利益集团是指中国各个地方政府所形成的利益集团。
地方政府通过发展地方经济、资源、投资等手段来获取政治资源。
由于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地方政府利益集团在政治中的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利益集团在中国政治中有着不同的特点。
首先,他们具有较高的组织性和组织能力,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来参与政治决策和政策制定。
其次,他们拥有丰富的资本和资源,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种资源,这些资源使得他们能够影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最后,这些利益集团在政治上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政治环境的变化来调整策略和行动方式,以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
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影响机制分析
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影响机制分析【摘要】利益集团在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影响机制是复杂而深刻的。
本文从利益集团的定义与分类入手,探讨了其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影响机制。
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利益集团在政策制定中的具体作用,同时提出政府应对措施。
在结论中总结了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作用,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
利益集团的存在和活动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影响,需要政府引导和监管,以确保公共政策的公正和科学性。
【关键词】利益集团、公共政策制定、影响机制分析、案例分析、政府应对措施、作用、发展趋势、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公共政策制定是一个国家治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利益集团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对政策制定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利益集团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下,由具有相同或类似利益诉求的个人、团体或组织组成的一种社会力量。
这些利益集团可能是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团体、地方政府等,它们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维护自身的利益和权益。
在我国,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影响。
它们通过游说、lobbying、媒体宣传等方式参与政策制定过程,试图影响政策的内容和方向,使其符合自身的利益诉求。
这种影响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通过不同的机制和方式实现的。
研究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机制,对于深入理解政策制定的真实运行机制、提高政策制定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利益集团的定义与分类入手,探讨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分析其影响机制,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对政府应对措施的讨论,深入探讨利益集团在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1.2 研究意义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影响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深入研究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我国政治体制运作的内在机制,为政府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政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中国社会的利益集团及其政府政策探析
中国社会的利益集团及其政府政策探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巨大变迁,各种利益集团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
本文旨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历史分析、利益分析等分析方法,对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的历史流变、基本特征、社会影响进行剖析,并在提出相应的应对政策。
1.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的历史流变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从自在的利益群体到自为的社会利益集团的过程。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仅存在一些自在的利益群体,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利益集团开始产生并迅速发展,出现了能自觉代表相关社会群体利益的自为性社会利益集团。
1.1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利益集团建国之初,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纲领的实施,中国的大资产阶级集团被消灭,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基本上被赶出大陆,中国还存在着工人利益集团、农民利益集团、城市小资产阶级利益集团、民族资产阶级利益集团。
各利益集团在共同纲领的框架内的表达自己的经济、政治诉求。
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旧中国中的一切代表剥削阶级的利益集团都被彻底摧毁。
此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在政治上实行中国共产党的一元化领导,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意识形态上主张人民利益高度一致,强调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这种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上的特点,使中国社会利益结构呈现出高度的整体性,尽管当时中国社会也存在着简单的阶级、阶层结构,但是代表局部利益的利益集团不应该也不容许存在。
1.2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利益集团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双重转型,政治权力、资本、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场域中重新洗牌,中国社会高度整体性的利益结构不断解构、分化与重组,出现了能自觉代表相关社会群体利益的自为性社会利益集团。
首先,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为中国利益集团的产生创造了经济基础。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与局限性探析
加影响的个人 的有组织的实体。在 民主政体 中, 规
制中利益集团存在 的直接原 因是 , 交易成本或信息
不对 称导 致利 益集 团在 规制 政策 制定 程序 中 占有优
势 ; 益集 团能 够 依 此 获 得 垄 断 租金 。经 济规 制 中 利 的利 益集 团主 要 包括 生 产 者 利 益 集 团 、 在 生 产者 潜
理理 论则 修 正公共 利 益规制 理论 和传 统 利益集 团规 制理 论共 同的“ 息完 全 ” 信 的假设 , 引入信 息不 对称 ,
者对“ 市场 失灵 是规 制 的动 因 、 制 有 效 率 ” 规 的公 共
利益规制理论信念 的动摇 , 他们相信在市场失灵 的
背 后有 其他 原 因导致 规 制 的产 生 , 于是 “ 求规 制政 寻
*此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西方规制经济学评析 与借鉴 ”项 目编 号 :6 JD4 和 中国博士后 科学 基金项 目“ ( 0 CI 1 ) J 西方 规 制经济学的演进及其在 中国的适用性 ”项 目编 号 :06 402 ) ( 2000 18 的阶段性 成果 。 [ 作者简 介] 张红凤 (90一 )女 , 17 , 山东荣 成人 , 经济学 博士 , 山东 经济学 院经济 研究所 教授 、 士生导 师 。主 要研究 方 硕
总能 赢 ” 。佩 尔 兹 曼 (ez a,96 进 一 步 扩 展 施 Plm n 17 ) t 蒂格 勒 的观点 , 出最优 规制 政策 模 型 , 为政 府官 提 认
还有 环境 保护 者利 益集 团 、 工会 等等 。
利益 集 团规制 理论 是在 对公 共利 益规 制理 论批
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影响机制分析
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影响机制分析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影响越来越凸显。
利益集团是指在政治经济关系中,通过一定方式和手段,为达到自身利益而组织起来的一群人或组织。
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如政治联络、金钱交易、信息传播等手段,寻求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利益最大化。
本文旨在分析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期加强政策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1. 资金影响利益集团通常通过资金渠道进行政策影响。
他们可能通过政治献金、赞助义务等方式直接向政策制定者施压,以换取政策上的支持。
在一些情况下,他们也可能利用自身在经济领域的优势地位,通过投资、融资等方式来影响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2. 人脉关系利益集团通常会建立与政府官员、政治精英和相关政策制定者的紧密人脉关系。
他们可能通过担任政府顾问、与政府高层频繁往来、组建政商联盟等方式,来获取政策制定的内部信息和对政策的直接影响权。
3. 舆论宣传利益集团可能通过操纵舆论和媒体,扭曲事实、抹黑政策制定者或者宣传自身的利益诉求,从而达到影响政策制定的目的。
一些利益集团可能通过捐赠资金、发放广告等手段,利用媒体和公众舆论来施压政府和政策制定者。
4. 法律诉讼一些利益集团可能通过法律手段,向政府和政策制定者提起诉讼,以达到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目的。
他们可能通过寻求司法支持和法院裁决来制约政策的推动和执行过程。
5. 利益交换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利益集团往往会主动或被动地与政府和政策制定者进行利益交换。
他们可能通过提供资源支持、政治支持、技术支持等方式,来换取政策的倾斜或者利益的最大化。
政府和政策制定者也可能在需要时主动与利益集团进行博弈和妥协,以维护政治稳定和制度利益。
6. 政策制定参与利益集团通过参与政策制定的决策流程,从而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通过提案、建言、协商等方式来对政策的内容和方向进行直接影响。
二、对策和应对措施1. 建立规范的利益识别和披露机制政府应当建立规范的利益识别和披露机制,要求利益相关方在政策参与的过程中充分披露其所代表的利益,并对利益集团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和约束。
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影响机制分析
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影响机制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利益集团的存在和角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我国,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成为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影响机制1.资源掌控:利益集团通常拥有一定的资源掌控能力,比如财务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
这使得他们可以对政策制定过程产生影响,通过资源掌控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2.舆论引导:利益集团可以通过舆论引导来影响政策制定过程。
他们可以利用媒体、社交网络等渠道来宣传自己的观点,打造舆论压力,从而影响政策制定的方向。
3.组织动员:利益集团通常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可以动员自己的成员或相关群体,通过示威、游行等方式来施加压力,影响政策制定过程。
4.利益协商: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通常需要与各方进行利益协商,以达到最终的政策制定方案。
利益集团可以通过参与利益协商的方式,来争取自己的利益。
1.政策倾向:利益集团的存在和活动会对政策倾向产生影响。
政策制定者往往需要考虑到利益集团的意见和要求,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可能会偏向于利益集团的利益。
2.政策内容:利益集团可以通过参与政策制定的过程或利益协商的过程,对政策内容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会导致政策内容的一些部分被削弱或改变,从而为利益集团谋取利益。
3.政策执行:利益集团通常会对政策的执行过程产生影响。
他们可以通过舆论引导、组织动员、利益协商等方式来影响政策执行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
三、对策与建议1.加强公共参与:政府应该加强公众参与政策制定过程。
公众的参与可以增加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利益集团的影响。
2.做好利益平衡:在利益协商过程中,政府应该做好利益平衡的工作,确保政策制定的公平和公正。
3.规范投资环境: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会投资的监管,促进公正竞争,防止利益集团的垄断。
4.加强监管: 政府应该加强对利益集团的监管力度,防止其通过不正当手段对政策制定和执行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在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利益集团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我国利益集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06.11我国利益集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杨荣军谭勇(四川大学政治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摘要利益集团的大量存在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现实,它在政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国利益集团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和对政府的依附性等问题,政府应采取措施促进利益集团均衡、良性发展。
关键词中国利益集团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1-040-02利益集团是具有共同利益和要求并为此采取共同行动的人们。
它有三个特征:第一,群体有共同的利益;第二,成员有群体意识,能意识到共同利益的存在;第三,能采取集体行动维护共同利益。
利益集团可以是显性的、有组织的正式社团,也可以是隐性的、没有正式组织的群体。
事实上,在中国,像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具有政府机构性质,组织严密的利益集团只占少数,游离于政府管理之外、组织程度低的利益集团大量存在。
一些行业依托主管部门,制定同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原则相违背的行业规定,谋取行业的特殊利益,这些行业部门也应被看作是利益集团,因为它们完全符合利益集团的定义和特征。
而且,由于拥有大量的资源,它们是当今最有影响的利益集团。
忽略了它们的存在,就不能完整把握中国利益集团的状况。
利益集团是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被看作政治过程的奠基石,它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它能使人民联合起来,保护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制约权力,监督政府。
第二,成员利用整体的力量,使与自身利益密切的问题能够更容易提上议事日程,力图使政府的政策能反映自己的政策要求,从而有利于利益的表达,也有利于社会稳定。
在转型时期,随着单位制度的解体,社会控制减弱,利益集团作为一种组织对社会政治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著名政治学家戴维杜鲁门认为,在社会迅速变化的历史时期,当人们的期望持续受挫时,便趋于建立组织,这样的组织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第三,在日益复杂和多元的现代社会中,利益集团作为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桥梁,利益集团能够使二者有效地沟通,一方面,它能使公民的愿望、要求能够被政府所察觉、掌握。
中国“特殊利益集团”的规范管理探析
中国“特殊利益集团”的规范管理探析引言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特殊利益集团的存在给社会治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这些特殊利益集团往往通过合谋利用资源或权力,追求自身的私利。
为了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国需要进行规范管理,限制特殊利益集团的行为。
本文将对中国特殊利益集团的规范管理进行探析,提出相关建议。
特殊利益集团的特征与问题特殊利益集团是指一群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团体,通过合谋行动追求特殊利益。
特殊利益集团的主要特征包括: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隐蔽性强、利益相关者多元化、实力强大等。
然而,特殊利益集团的存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特殊利益集团的存在损害了公共利益。
他们通过滥用资源或权力,获取非法收益,导致资源分配不均,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其次,特殊利益集团的存在破坏了市场秩序和竞争环境。
他们通过垄断、串通价格等手段,损害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妨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
再次,特殊利益集团的存在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
由于特殊利益集团与政府之间存在勾结关系,使得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政府的治理能力受到质疑。
最后,特殊利益集团的存在阻碍了中国的改革和发展。
他们往往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阻碍了改革政策的顺利推进,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规范管理特殊利益集团的重要性规范管理特殊利益集团对于中国的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规范管理特殊利益集团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
通过限制特殊利益集团的行为,防止其滥用资源和权力,可以确保资源的公正分配,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
其次,规范管理特殊利益集团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监管政策,打击特殊利益集团的垄断行为,保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再次,规范管理特殊利益集团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通过加强对特殊利益集团的监管,打击腐败和权力滥用的现象,可以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公信力,增强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最后,规范管理特殊利益集团有利于推动中国的改革和发展。
利益集团在我国“不走俏”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利益集团在我国“不走俏”的原因和对策分析利益集团在我国“不走俏”的原因和对策分析近年来,我国的利益集团问题日益突出,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我国利益集团的形成与壮大过程中,有一部分利益集团存在着“不走俏”的现象。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利益集团“不走俏”的现象1. 限制了经济发展利益集团在我国各个行业中存在着,它们通过控制资源、垄断市场、操纵价格等手段,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机制,限制了其他企业的发展空间。
这不仅导致了经济效益的低下,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损害了社会公正利益集团通常通过与政府官员勾结,滥用权力,谋取私利,从而损害了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他们在土地征收、项目招标、购买政府资源等方面常常能够获得优先权,这导致了一些合法权益受损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3. 阻碍了政府治理利益集团通常能够以各种方式影响政府的决策,这严重阻碍了政府的良好治理。
一些政府官员与利益集团的勾结和依赖关系,使得政府无法独立行使职权,出现了“关门打狗”的现象,一些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实施成效较差。
二、利益集团“不走俏”的原因分析1. 利益集团内部利益分配不均等利益集团内部通常存在各种利益争夺和内讧,这导致了集团内部的不团结和不稳定。
利益集团成员之间的纷争和利益矛盾使得他们无暇顾及外部的市场竞争,从而影响了整个利益集团的竞争力。
2. 利益集团的合法性存在争议一些利益集团的成立和运营方式存在合法性问题,这使得他们较难获得政府和市场的认可。
缺乏合法性的利益集团往往面临政府监管和社会质疑,难以长期存在和发展。
3. 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利益集团问题的形成和存在与我国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有关。
一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不够,容易为利益集团的形成提供法律漏洞。
同时,利益集团与政府官员之间的勾结也使得法律的监管变得困难。
三、解决利益集团问题的对策1. 完善法律法规和加强执法力度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针对利益集团问题的相关法规。
利益集团影响公共决策的路径及其利弊【论文】
利益集团影响公共决策的路径及其利弊摘要: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中国社会形成多元化的利益结构,导致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日益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公共决策的制定过程也成为不同利益集团博弈的过程。
本文着重对利益集团影响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径、利弊进行分析,并给出优化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影响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指导实践提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利益集团; 公共政策; 政治参与;一、问题提出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着重强调人民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致性以及人民内部利益的均等化,忽略了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与矛盾并且拒绝承认社会主义国家存在利益集团。
伴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先富带动后富”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的社会利益结构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利益集团的概念也越来越清晰。
1988年,党的十三届二中全会首次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内部仍然存在着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
经过四十多年时间的发展,不同的利益集团成为社会利益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近年来,党和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逐渐采用更加合理的公共政策制定方式来消除其弊端。
基于此,本文研究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机制,为优化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给出可行政策建议。
二、利益集团影响公共决策的路径利益集团在具备一定的实力和影响后,通过什么途径来影响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成为其关注的重点环节,有效的路径选择能够在成本最小的条件下实现本集团利益的最大化。
目前,我国利益集团影响公共决策的路径选择主要有:社会关系网络、说服工作、大众传媒、寻租行为以及集体性行动选择。
(一)组织社会关系网络。
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人情社会”,有别于西方国家的“法治社会”。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借助社会关系网络达到影响公共政策的目标成为众多利益集团首选的方式。
利益集团对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作用探讨
利益集团对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作用探讨在中国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利益集团客观存在已成为不容回避的显性政治力量,利益集团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它的出现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运行也有着某些现实或潜在的消极作用,只有明确了利益集团的作用,才能对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政策,并引导其健康发展。
标签:利益集团;重要变量;政治作用中图分类号: D0131 利益集团已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变量所谓“利益集团”,罗伯特·达尔认为:“任何一群为了争取或维护某种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而一起行动的人,就是一个利益集团”。
我国学者王浦劬认为“利益集团是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结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社会团体”。
在本文我们认为“利益集团”是指具有共同利益基础并能意识到这种共同利益的存在,并以联合的方式追求和维护这种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
利益集团在西方国家被看做是政治生活的常态,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是不承认利益集团的存在的。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造成我国社会利益分化和利益结构的不断调整,一定的利益差别必然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
尽管政治当局、公共舆论及学术界对“利益集团”的字眼使用是谨慎的,但改革开放的发展轨迹告诉我们,在中国,利益集团已出现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988年,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二中全会报告第一次承认中国社会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内部仍然存在着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
”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期,在围绕加入WTO等国家大政决策面前,在铁路、房地产、石油、医疗和教育等领域,在地方党政干部人事任免,公共投资与财政资金分配,政策法规的制定,地方国家机关的具体执法行为和司法行为等方面,利益集团参与并影响公共政策的活动过程已是不争的事实。
这也表明,在当代中国,利益集团正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着社会政治生活。
其中利益集团的游说行为日益显性化、由利益集团引发的社会问题、利益集团对政策的影响、不正当竞争手段等都增加了社会政治生活的变数。
“经济人”假设与利益集团管制理论的局限性
“经济人”假设与利益集团管制理论的局限性摘要:在西方管制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公共利益理论和利益集团理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论。
导致这种分歧的深层原并不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二元对立认识,而是源于对“经济人”假设的适用范围存在着根本性的认知差异。
利益集团管制理论的局限性就在于,其对“经济人”假设的极端化运用,不仅混淆了政府行为与市场主体行为之间的根本性差异,而且给政府管制改革带来了严重的误导性影响。
关键词:政府管制;市场失灵;公共利益;利益集团;“经济人”假设中图分类号:F0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2674(2008)06-0021-05在西方管制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基于管制成因与目标上的认知差异,公共利益理论和利益集团理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
正如波斯纳所言:“要说明对经济事务的管制,只能在两种对立的理论间进行选择――要么是管制为特殊利益集团服务,要么是管制为公共利益服务。
”有学者认为,导致这种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管制理论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采取了错误的二元对立立场,即认为市场和政府是一种相互对立、相互替代的关系。
也就是说,利益集团理论强调“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和政府干预对效率的扭曲,而公共利益理论则强调市场失灵和政府的仁慈、公正,正是“这种假设条件的差异导致了两种理论在推理过程、分析结果和政策建议上的不同”。
本文认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二元对立认识,只是管制理论内在分歧的表象而非原因。
事实上,利益集团理论对“经济人”假设的极端化运用才是导致分歧的真正根源。
换句话说,利益集团理论由于片面拓展了“经济人”假设的外延,从而完全否定了政府管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积极意义,而其过于极端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建议,则突出反映了该理论的内在局限性。
而作为管制经济学发端的公共利益理论,则在“经济人”假设的运用上采取了审慎的态度,即仅将这一假设用于对市场机制的分析,并进而提出了“市场失灵”问题以及政府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特殊利益集团”的规范管理探析(1)
中国“特殊利益集团”的规范管理探析(1)关于《中国“特殊利益集团”的规范管理探析(1) 》,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容摘要:中国“特殊利益集团”作为有共同政治目的、经济利益、社会背景的团体,很容易结成同盟。
他们控制资源多,影响范围广,已经且正在获取庞大的自身利益。
中国“特殊利益集团”的产生有其深厚的土壤和国家政策支持,也有其鲜明特点,其非法活动对国家社会和其它群体造成了严重危害。
因此,有必要通过健全法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效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和打破垄断等手段规范对中国“特殊利益集团”的管理。
关键词:“特殊利益集团”特点危害管理利益集团也称压力集团、院外集团,最早产生于资本主义国家,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有共同利益的人组织起来,为获取自身某种特殊利益而对政府施加影响,使政府作出有利于该群体决策的政治性组织。
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也出现了利益集团或类似于利益集团的组织。
特别是在中国的某些特殊行业,由于国家政策扶持等原因,产生了被称为“特殊利益集团”的组织。
这些“特殊利益集团”包括金融(四大银行、一大保险)、能源(电力、石油)、邮电(邮政、电信)、运输(铁路、民航)、烟草、基础建设等领域的国有垄断企业,也包括一些近年来逐步壮大的新生行业,例如霸占了国有资源一大批一夜暴富的“民营企业家集团”;还有证券交易市场中的由证监委等不同群体组成的利益集团、房地产开发商、高速公路集团、非法煤炭主等。
中国“特殊利益集团”作为有共同政治目的、经济利益、社会背景的团体,很容易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共同目的、利益而结成同盟。
加之他们控制资源多,影响范围广,已经且正在获取庞大的自身利益,损害了公平与和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特殊利益集团”的产生及其特点综合起来看,中国“特殊利益集团”的产生有其深厚的土壤和国家政策支持。
建国后,中国政府为了保障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些设施和项目的迅速发展,通过政策支持,扶植了一批国有垄断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3月总151期 第2期山 东 经 济SHANDONG ECONOM Y M ar.,2009Gen.151 No.2*此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西方规制经济学评析与借鉴 (项目编号:06CJL014)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西方规制经济学的演进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 (项目编号:2006040012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红凤(1970- ),女,山东荣成人,经济学博士,山东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规制经济学。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与局限性探析*张红凤 李倩倩(山东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014)[摘 要] 中国利益集团发展很不平衡,各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本文依据所揭示的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内在机理,结合中国利益集团发展实践,提出中国借鉴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必要性和运用该理论的可行性。
后者主要分析中国强势利益集团如何比弱势群体对规制政策产生更深刻、更广泛的影响,以及组成政府的官员如何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可能被利益集团俘获,使规制目标最终发生转移。
从而得出结论: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在中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但鉴于中国经济、政治等制度禀赋方面不同于西方,以及中国所处的转轨经济和初期市场经济的特殊阶段,本文进一步探讨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局限性,包括其自身局限性和在中国应用时所遭遇的困境,如中国利益集团发展不成熟,行政垄断严重,规制者承担多重职能,自由裁量权过大,等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适用性;局限性;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1X(2009)02-0114-07一、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简述在西方政治学中,利益集团又称 压力集团 ,通常被定义为有某种共同的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个人的有组织的实体。
在民主政体中,规制中利益集团存在的直接原因是,交易成本或信息不对称导致利益集团在规制政策制定程序中占有优势;利益集团能够依此获得垄断租金。
经济规制中的利益集团主要包括生产者利益集团、潜在生产者利益集团、消费者利益集团等。
社会规制中的利益集团比较复杂,除了经济规制中所指的利益集团外,还有环境保护者利益集团、工会等等。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是在对公共利益规制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在 寻求规制政策的政治原因 的研究主题下产生的。
对规制效果的检验导致一些西方学者对 市场失灵是规制的动因、规制有效率 的公共利益规制理论信念的动摇,他们相信在市场失灵的背后有其他原因导致规制的产生,于是 寻求规制政策的政治原因 成为规制经济学的主要研究主题。
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一主题成为规制学术研究的重要部分,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得以迅速发展。
迄今,该理论已经历规制俘获理论、规制经济理论、新规制经济理论、内生规制变迁理论、利益集团政治的委托-代理理论的演进。
(1)规制俘获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在公共政策形成中利益集团发挥重要作用,规制的供给是应产业对规制的需求(立法者被规制者俘获),或者随着实践的推移,规制机构逐渐被产业控制(规制者被产业俘获)。
(2)规制经济理论由施蒂格勒(Stigler,1971)开创。
施蒂格勒通过使用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Olson,1965),推论出一个产业的成员比分散的人均资本收益小的消费者更容易受到激励和组织去影响政治,因此规制过程也可能被小产业集团俘获 规制有利于生产者,生产者总能赢 。
佩尔兹曼(Peltzman,1976)进一步扩展施蒂格勒的观点,提出最优规制政策模型,认为政府官114员在竞争的利益中进行公断,而不是总取悦于某些产业集团。
结果,在竞争性产业中企业将从规制中获得大量收益,在垄断性产业中消费者将获益。
贝克尔(Becker,1983,1985)给出政治均衡模型,分析在政治过程中的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及其有益后果 纠正市场失灵和降低社会福利损失。
(3)新规制经济理论由麦克切斯尼(McChesney,1987,1997)开创。
该理论强调规制者的主动作用,即政治家不仅是面对竞争性的私人需求进行财富再分配的中间人,而且是自身需求的独立行为人,除创租外,还考虑依其他方式从私人那里获利,由此构建了抽租(rent extraction)模型。
模型阐述了政治家如何首先通过威胁,然后通过豁免,抽取已存在的私人租金 ,以获取收益。
(4)内生规制变迁理论由埃利格(Ellig,1991)提出。
该理论将规制变迁(由规制到放松规制)变成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
(5)拉丰、蒂若尔(Laffont and Tirole,1991)将规制供给方分为规制者和国会两层,承认规制者可能被受规制企业或其他利益集团俘获而与之合谋,从而包括企业等利益集团、规制机构、国会三层科层结构的 利益集团政治的委托-代理理论 得以形成。
该理论认为利益集团影响政治决策的根本原因是政治决策影响他们的利益;他们有力量影响政治决策在于规制中有他们的切身利益;当切身利益大于或等于用作俘获规制机构的成本时,影响政治决策的行为就会发生。
上述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各分支理论存在诸多差异,特别是一种新理论的诞生往往建立在对旧理论批判的基础上,但这些分支理论采取共同的基本假设:政府的基础性资源是强制权,能使社会福利在不同的人之间转移;规制的需求方(利益集团)与供给方(政治家或规制者)都是理性经济人,可通过选择行为来谋求最大化自身福利;具有共同的基本观点:利益集团通过寻求规制来增进他们(私人)的利益,从而在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且,在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各分支理论之间表现为 扬弃 式演进。
规制俘获理论尽管已经意识到产业这个利益集团对规制机构的俘获,但只是一种假设或经验观察;规制经济理论则将规制作为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由政治家或规制机构与利益集团供求双方共同决定;新规制经济理论则在规制经济理论供求分析的基础上,突破后者只注重对规制需求方而忽视对供给方分析的缺陷,开始注重对规制供给方的分析;内生规制变迁理论突破规制经济理论,主动将规制变迁(由规制到放松规制)变成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利益集团政治的委托-代理理论则修正公共利益规制理论和传统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共同的 信息完全 的假设,引入信息不对称,并打开规制供给方的 黑箱 ,审视官僚体系中政府与其代理人之间重要的委托-代理关系,将规制需求和供给置于委托 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下,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
从这种 扬弃 式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出,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在坚持利益集团范式条件下,不断地修正 旧 理论的缺陷,对经济现实有更强的解释力和预言力;而且当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发展到利益集团政治的委托-代理理论阶段时,实现了规制经济学中两大研究重心 政府为何规制 和 政府怎样规制 的融合。
这决定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在一定意义上有应用价值。
二、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特别是,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利益集团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在公共政策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利益集团规制理论揭示的利益集团影响政府决策的机理,可以用来分析中国利益集团对中国公共政策的影响。
(一)中国借鉴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必要性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和主流学术界一直不承认利益集团存在。
这主要因为,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利益格局具有简单化和一致性的特点。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代表 局部 、 狭隘 利益的利益集团在政治上得不到承认,也不被允许存在和发展(皖河,2002)。
但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经济进入转轨时期,中国社会从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转型。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利益结构发生了分化与重组,从原来整体性的利益结构转化为多元化的利益结构。
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自然培育出多元的利益主体,因为只要有市场存在与发展,就必然有竞争,竞争则必然激发人们的利益追求。
在人们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各利益阶层的成员越来越意识到本利益集团的115利益共通性,越来越以联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希望借助于集团的力量使利益得以表达。
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民间团体与协会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在这种背景下,1988年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二中全会的工作报告中首次承认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内部仍然存在着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利益集团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中国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并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对他们而言,仅仅在经济领域中活动是不够的,还不足以使利益得到完满地实现,正如利益集团政治的委托 代理理论揭示的,政治决策影响他们的利益,这促使人们进入政治领域,采取游说、参与民主选举等方式,通过对政策的影响来更好地实现利益。
利益集团在中国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且通过对政策的影响实现自己的利益。
因此,应用西方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分析中国利益集团如何影响规制决策非常必要。
(二)中国借鉴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可行性中国利益集团虽然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中,但他们之间权力和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其发展并不平衡,因此对政策的影响也就不同。
一般而言,中国政府规制目标设定为矫正市场失灵,实现社会福利的最优化。
但在实际的政治程序中,由于组成政府的官员或政治家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被利益集团所俘获,使规制目标发生改变。
在这一点上与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相吻合,所以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在中国应用具有可行性。
1.中国强势利益集团在与弱势群体的长期博弈中始终居于优势地位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掌握巨大资源、有明确利益要求的强势利益集团,日趋明朗化且数量增多。
这些强势利益集团作为规制的需求者,是理性的经济人,对他们而言,重要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是社会利益最大化。
利益集团政治的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利益集团影响政治决策的根本原因是政治决策影响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对政府规制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施加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利用各种资源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根据上文提到的施蒂格勒利用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推出的结论,可以判定:在中国,相对于数量众多、分布分散的消费者、疾病患者、农民、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强势的产业利益集团的成员人数少,易于组织,从规制中获取的人均收益大于组织成本,所以产业集团影响政策的激励更大,如电力、电信、铁路、银行、石油等垄断性产业。
由于规制实际上是一个政治均衡的过程,最后的规制政策是由所有的利益集团的相对影响力决定的。
相对于弱势群体,强势利益集团能够在金融和政治选举等方面给予规制者的支持以及对规制政策的影响力要比弱势群体大得多,加之强势利益集团自身拥有巨大的资源,因此他们会比弱势群体更好地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采取积极行为,设法让规制政策有利于本集团,这样弱势群体的利益也就难以保证,甚至受到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