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合集下载

市场营销学

市场营销学

第一节 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及发展

一、市场营销学的来源 市场营销学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经营管理应用学科。市 场营销学的英文是Marketing,作为一门学科的 Marketing不同于作为一种营销活动过程的市场 营销。英语学名Marketing的涵义非常广泛。 (1)市场学。 (2)行销学。 (3)市场经营学。 (4)销售学。 (5)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学作为这门学科 的名称,比较合乎现代市场营销活动的实际。

第四,现代市场营销学把研究企业营销的
战略和策略放在了重要地位。
第四节

市场营销学的研究方法
市场营销学研究对象是企业的市场营销 活动。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环境 复杂多变,竞争态势日趋激烈,科学技术 发展迅速,新功能、高质量的产品不断出 现,产品更新换代周期日益缩短, 这就决定了它的研究途径和方法的多样 性、系统性。同时市场营销学的研究途径 和方法,也是随着市场营销活动的实践而 变化的。
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表明:

第一,满足顾客需求和欲望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出发点 和中心。 (1)顾客购买的,不是物品和劳务本身,而是欲望的满 足;

(2)消费者的需求不仅包括现实需求,而 且还包括潜在需求,并着眼于未来的潜在 需求;


(3)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是指通过市场细 分,选择目标市场,从目标市场的顾客需 求出发;
定 性
定 量
(四)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市场营销是从企业的角度研究市场营销的一般 规律,属于微观的范围,但是企业属于国民经济 宏观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如经济发展重点、投资方向等),对企业营销会产 生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把宏观分析和微观 分析结合起来,促进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繁荣, 在指导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市场调研与预测,陈启杰主编,第一至七章

市场调研与预测,陈启杰主编,第一至七章
市场调研与预测
陈启杰 主编 (第二版)
第一章 市场调研与预测的含义 和演进
第一节 市场调研的含义和类别 一、市场调研的含义 市场调研是指个人或组织为某个特定的市场
营销问题的决策所需开发和提供信息而引发 的判断、收集、记录、整理、分析、研究市 场的各种基本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得出结 论的系统的、有目的的活动与过程。 特征:市场调研是个人或组织的一种有目的 的活动;市场调研是一个与市场经济相联系 的营销管理职能;市场调研是一个系统的过 程;市场调研包含着对信息的判断、收集、 记录、整理、分析、研究和传播等活动;市 场调研从本质上讲,是一项市场信息工作。
大型跨国公司区域市场调研与预测代理公司
行业性的市场调研与预测公司
功能专一的市场调研与预测公司
第五章 市场信息与市场调研信 息系统
一、市场信息的含义
以物质介质为载体,传递和反映市场体系及 其影响因素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征。
二、市场信息的类型
按市场信息产生的过程和加工程度分类:原 始信息、加工信息
按市场信息的时间分类:过去的、现时的、 未来的市场信息
按市场信息的特征分类:定性、定量市场信 息
按市场信息的来源分类:外源、内源市场信 息
三、市场调研与预测信息系统的含义
指由人员、计算机、机器设备、程序 等组成的,专门从事市场信息的收集、 加工、处理,为经营管理服务的有组 织、有结构的复合体。
4评价与检验阶段
5确定预测结果阶段
三、市场调研与预测设计的含义
作为名词,市场调研与预测设计相当 于市场调研与预测规划或市场调研与 预测计划、方案。它是指导市场调研 与预测项目的主案和蓝图。作为动词, 它是市场调研与预测人员的一种行为。

狭义的市场.

狭义的市场.

括两大类;一类是组织;一类是个人。因此,也可以说,“市
场主体就是从事市场交换和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人和人的群
体”,也就是“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市场主体的外延十分广泛,既包括独立的个人,也 包括以一定组织形式的出现企业、团体;既包括盈利机 构,如工厂、商店、银行等,也包括非盈利性机构,如 学校、医院和各种社会团体。在通常情况下,市场主体 包括企业、居民、政府(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者也是 市场主体)和其他非盈利性机构。除此之外,市场主体 还包括一些中介性机构,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 等。在众多的市场主体当中,企业是最重要的。
第三步是登记。指企业登记主管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 门对申请人设立企业的基本事项加以核查,并予以注 册,发给申请人营业执照的法律程序。
手续有七条:(1)组建负责人签署的登记申请书; (2)主管部门或者审批机关的批准文凭; (3)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企业组织章程;(4)资 金信用证明、验资证明或资金担保;(5)企业负责人 的身份证明,包括任职文件和附有照片的简历;(6)
第三课 企业和经营者 第一节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1 企业及其分类
1.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所有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活动的参加者都统称为市场主体。
其中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这是由市场主体的基本含义和
企业的作用决定的。
1)市场主体的内涵和外延
2.
市场主体的内涵是指市场经济活动的参加者。市场经济活
动也就是商品买卖活动,即交易活动,市经济活动的参加者包
信所和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包括产权证明、房屋租凭 协议,房屋租凭协议期限必须在一年以上;(7)其他 有关文件、证件。
2)企业法人的含义
企业法人是人还是企业?为什么?

高一政治上学期优秀教案

高一政治上学期优秀教案

高一政治上学期优秀教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政治上学期优秀教案》的内容,具体内容:政治教案是高一政治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一系列行为方案,能够给教师上课有一定的根据,那么高一上学期有哪些优秀教案可供借鉴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政治上学期优秀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政治教案是高一政治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一系列行为方案,能够给教师上课有一定的根据,那么高一上学期有哪些优秀教案可供借鉴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政治上学期优秀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教案(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市场主体、企业、股份公司、股票、企业法人和法人代表的含义;阐释企业必须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阐释企业依法竞争、优胜劣汰,出现破产、兼并是必然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结合《公司法》学习企业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企业成为企业法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今后如果申办企业、公司,至少先准备这些条件,也增强学生法制观念;2、通过结合《证券法》学习股票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分析与股票有关的现实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学会运用基本知识、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3、通过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教学,加强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懂得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进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今天的经济体制改革,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4、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在研究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企业亏损与企业经营者的关系,懂得成功的企业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经营者,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收集、整理的能力,懂得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观察、说明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论学习以及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及其光明前景,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增强改革、效率、竞争、法律意识。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导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人类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就植根于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和变革之中4.生产力&生产关系5.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生产的基本要素6.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支配作用7.生产资料是构成生产力的物的因素→传导体→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9.物质资料生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生产,而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具有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同时这种研究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揭示社会经济过程的内在规律,由此揭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规律11.狭义的生产关系: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12.广义的生产关系: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13.生产、分配、交换、消费14.生产是实际的起点,起支配作用;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式中间环节15.分配、交换和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都是由生产决定和派生出来的16.狭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由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上的经济关系构成的生产关系总和的性质17.生产&消费生产要素的消费;产品的消费直接是生产直接生产过程生产出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需要消费可以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创造出生产的内在动机和目的18.生产&分配生产要素的分配先于生产,成为生产的前提,并决定着生产的结构和产品的分配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就是个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以及由此决定的个人在生产中的地位19.生产&交换活动和能力的交换;生产资料的交换;生产单位、部门之间的交换20.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决定,同时又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2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2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企业管理】企业与管理概述

【企业管理】企业与管理概述

【企业管理】企业与管理概述企业是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它是由各生产要素的投入者集合而成。

要素投入者什么缘故要组合成企业,即企业产生的缘故是什么,看法不一,但有代表性的应该是科斯(R.H.Coase)的交易费用理论。

科斯用交易费用理论较好地讲明了企业产生和扩张的缘故。

本章第一阐述了企业的概念、企业的一样特点和企业类型,然后用科斯理论讨论企业产生的缘故,最后简要介绍企业治理的差不多理论。

第一节企业及其一样特性一、企业的概念所谓企业,是指从事商品生产、商品流通或服务性经济活动,实行独立核算,以营利为目的,依法成立的经济组织。

企业并不是人类社会存在以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进展到一定水平常产生的,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最早显现的是工业企业。

工业企业的早期进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即资本主义手工业作坊、手工业工场和工厂企业。

手工业作坊是一种简单协作劳动的组织形式,是工厂企业的萌芽。

手工业工场是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形成的,具有比手工业作坊规模更大的社会化大生产组织形式,它是企业的初期形状,马克思曾指出:“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在工场手工业上取得了自己的典型形状。

这种协作,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专门形式,在真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占统治地位。

那个时期大约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叶。

”11 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资本主义“产业革命”产生了以机器为差不多生产手段的工厂。

1769年水力纺织机发明并使用以后,世界上显现了第一个棉纺厂, 随后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普遍向工厂这种生产组织形式过渡。

这种工厂确实是工业企业的近代形式。

在大量工厂的涌现,并与社会各个方面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后,企业也就从早期的工业领域迅速扩展到商业、建筑、金融、采掘、运输、邮电等各个领域如是。

二、企业的一样特点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827页。

)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有反映它们各自专门性的某些特点。

但凡企业,也都具有反映其共性的一样特点。

1.经济性企业是经济组织,它在社会中所从事的是经济活动,以谋求利润为目的。

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第三节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一、市场体系的分类和构成 市场体系指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各级
各类市场的总和。 不同角度多种分类。 1.商品市场 2.生产要素市场
二、市场秩序的建立和规范
市场秩序指市场运行中必须遵循的各种行为准则和 行为规范的总称。
1.建立和规范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2.市场规则。是指国家为了保证市场有序运行所 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市场进出规则、市场竞争 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仲裁规则。 3.市场管理。市场管理组织机构和市场监管体系。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价格 偏离价值运动。
价值决定价格,受货币价值和供 求关系影响。
价格偏离价值的运动,并不否定价值规律
第一,商品价格波动始终是以价值为基础的; 第二,从商品交换的总体来看,价格的涨落会相互抵消, 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第三,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波动,但在供求趋于 平衡时,价格接近价值。 因此,价格偏离价值运动,不但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反 而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 动力 在社会各部门的配置 2.价值规律自发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会导致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第一,微观作用,激励创新、优胜劣汰。 第二,宏观作用,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配 置。
阅读材料:蒜你狠
二、价值规律作用的局限
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也是有缺陷的,蕴含着 造成社会劳动巨大浪费的可能性同时还会引发 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
价值规律
案例导引
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 实体经济企业 虚拟经济企业
教学内容
★ 市场经济 ★ 价值规律 ★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第一节 市场主体的类型

第一节  市场主体的类型

第一节市场主体的类型、作用、特点(一)市场主体的定义及特点市场主体是指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具有独立的经济法人资格,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自我约束功能的有机体。

作为市场主体,对商品和劳务具有四种权利——所有权、占用权、使用权、处置权。

市场主体的三个特点:目的性、自主性、主动性。

(二)市场主体的分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可以大致分为家庭、企业、中介机构、事业单位、政府。

(三)微观经济循环流程1.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家庭部门:家庭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要素所有者。

作为消费者,追求需要满足最大化;作为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

因此,家庭的经济行为目标是,在收入约束下的需要满足最大化。

企业部门:企业作为生产者,追求收益最大化;作为要素雇用者,追求成本最小化。

因此,企业的经济行为目标是,在成本约束下的利润最大化。

2.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产品市场:作为消费者的家庭,处在产品市场的需求方面;作为生产者的企业,处在产品市场的供给方面。

家庭对产品的需求和企业对产品的供给,共同决定产品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要素市场:作为企业,处在要素市场的需求方面;作为家庭,处在要素市场的供给方面。

企业对要素的需求和家庭对要素的供给,共同决定要素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3.实物流程和货币流程实物流程:首先,家庭以要素所有者的身份,向要素市场提供各种生产要素。

然后,企业从要素市场雇用这些要素,生产产品向市场销售。

最后,家庭又以消费者的身份,向产品市场购买产品。

这是一个循环不已的实物流程。

货币流程:随着实物流程,有一个方向相反的货币流程。

首先,家庭以要素收人作为消费支出,向产品市场购买产品。

然后,企业向产品市场销售产品,将家庭的消费支出变成自己的销售收入。

最后,企业又将销售收入作为成本支出,向要素市场雇用要素。

这是一个循环不已的货币流程。

(四)、家庭经济功能作为消费者的家庭,同时也具有劳动者、投资者等多种经济功能。

1.消费者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原动力。

老版高中政治目录(政治常识、哲学常识、经济常识)

老版高中政治目录(政治常识、哲学常识、经济常识)

老版高中政治目录(政治常识、哲学常识、经济常识)高一上册第一课:商品与商品经济第一节:商品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2商品的基本属性3商品的价值量第二节:货币1货币的产生和本质2货币的职能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2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2国家的宏观调控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第一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1企业及其作用2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3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第二节:企业的经营者1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2企业经营者的素质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第一节:三大产业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第二节: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劳动合同制度3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高一下册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1国民收入的分配2财政收入和支出3财政的巨大作用第二节:税收与纳税人1税收及其基本特征2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第六课:银行和储蓄者第一节:我国的银行1银行的产生2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3银行的业务和作用第二节:公民的储蓄1存款储蓄利国利民2债券和商业保险第七课: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第一节:商品服务市场1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及特点2市场交易的原则第二节: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家庭消费的内容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3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八课: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第一节:当代世界市场1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2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第二节:我国的对外贸易1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2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3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高二上册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2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3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第三节: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1主观必须符合客观2了解国情立足国情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第一节:坚持联系的观点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2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3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第二节:坚持发展的观点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3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三节:按客观规律办事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2按客观规律办事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第一节: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第二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1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2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第三节: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1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2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第四课: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第一节:事物发展的原因1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1量变与质变2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第三节:事物发展的趋势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高二下册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一节: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1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节: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1认识的根本任务2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3深化认识发展认识第三节:注意培养科学思维方法1分析与综合相结合2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第六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第一节:社会意识与价值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第二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1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第一节: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第二节:人生价值的实现1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2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第三节:选择崇高的社会理想1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2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3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第一节:实践及其作用1实践的特征2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第二节:在实践中锻炼成才1群众是实践的主体2同群众实践相结合3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高三全册第一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上)第一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国家的性质和职能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3我国的国家职能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我国是单一制国家4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第二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下)第一节:我国的国家机构1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2我国的国家机构3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第二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1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2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3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第三课: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政党执掌国家政权2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政党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3多党合作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第四课:我国的民族和宗教第一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3民族区域自治第二节:我国的宗教政策1我国的宗教概况2我国的宗教政策3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第五课: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第一节:当代国际社会1当代国际社会概况2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3联合国第二节:当今时代的主题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建立国际新秩序3当代的国际竞争第三节:我国的对外政策1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制定2我国外交政策。

经济常识知识记忆一览

经济常识知识记忆一览

▲三、为什么说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1、
2、
3、
▲◆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比例关系。
2、为什么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我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A
B
C
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正确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哪些?
A
B
C
4、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
第二节企业和经营者(不是会考复习范围)
一、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4、银行的含义:
二、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1、我国现阶段的银行分为、、三类
2、我国银行的职能
(1)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地位和职能
(2)商业银行的性质、业务和我国商业银行的构成
(3)政策性银行的性质、构成
三、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1、我国银行的三大基本业务
(在经济往来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是、、。)
2、银行的作用
国防大学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意义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的含义
(2)农业的划分
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
(1)表现:
(2)我国农业的概况:;成就与问题
★4、发展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走的道路。
A
B
C
D
5、乡镇企业的作用
A
B
C
▲二、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民导
1、工业的含义
2、工业门类的划分
商品价格的高低,一般地说与商品本身价值的大小成。
3、物与物交换的公式:;
商品流通的公式:;
商品流通是;
流通手段是。
简答: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内涵。
三、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
★我国唯一的货币发行银行是。

高一政治期末复习第三课~第四课

高一政治期末复习第三课~第四课

人教版高一政治------期末复习第三课~第四课一.教学内容:期末复习提纲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第一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1. 企业及其作用(1)市场主体的含义和内容。

(2)企业的含义。

(3)企业的作用。

(4)企业的建立和企业法人。

2. 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1)公司的含义。

(2)公司的种类。

①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

②有限责任公司。

(3)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

3.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1)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必须进一步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

4.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1)经济效益的定义。

(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4)企业兼并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①企业兼并的基本含义。

②企业兼并的意义。

③“强强联合”的意义。

(5)企业破产是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

①企业破产的基本含义。

②企业破产的意义。

第二节企业的经营者2.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1)国有企业经营者首先应该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

(2)经营者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3)经营者应该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

(4)良好的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竞争的作用。

①企业信誉和形象的含义。

②企业信誉和形象的表现。

(5)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第一节三大产业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三大产业的划分及比重①三大产业的划分。

②三大产业的比重。

③国民生产总值的基本含义。

④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含义。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①农业的基本含义。

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③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④发展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道路。

⑤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2.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1)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①工业的基本含义。

②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③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我国工业发展现状及发展途径。

①我国工业发展现状。

毛概整理笔记(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毛概整理笔记(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经济体制选择的历程:计划经济(1949-1978)——→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78-1984)——→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4-1992)——→市场经济(1992-至今)。

(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为什么我们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①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说明我们的计划经济不适合我国的发展。

※注: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和弊病:a.形式单一,限制、排斥甚至消灭非公有制经济;搞大而公大而全,由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浮夸风共产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b.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c. 高度集权政企不分,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d. 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

②从理论上说,计划经济适合战争年代或者战后恢复期,还有就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阶段。

③我们国家搞社会主义逾越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但是不能逾越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被认为是目前最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好方式。

⏹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组织形式。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和完备形态◎商品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产品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一阶段)△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劳动力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二阶段)△市场经济(产权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三阶段)市场经济又分为:⏹古典的(或自由的)市场经济(完全靠市场调节)⏹现代的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市场经济优点:低成本,高效率,有效配置资源)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a.社会主义还存在社会分工b.还存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不同利益主体c.还存在多种公有制形式所以,我们要搞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要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解决初级阶段的问题,完成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

人教版高一政治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政治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政治全册知识点总结高一政治的知识点要及时总结,以便复习时参考。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人教版高一政治全册知识点总结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一政治全册知识点总结一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原因:1.与资本主义不同:(1)社会生产目的: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2)人与人的关系:平等劳动关系,走向共同富裕(3)分配方式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和由此产生的社会成员之间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生产关系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1.外沿:国有自然资源,国有企业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2.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和国民经济领导力量3.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1)对国民经济命脉占支配地位→保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2)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4.主导作用的意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5.国有经济比重下降,但只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国家控制经济命脉,就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6.主导作用实现方式: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集体经济:1.地位: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2.优越性:(1)把分散的生产资料组织起来,有助于克服个体经济力量单薄,无力地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弱点(2)集体经济组织是独立的经济单位,有充分的自主权,经营方式比较灵活,对市场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3.作用:(1)共同富裕原则得以实现(2)吸收社会分散资金(3)缓解就业压力(4)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收入4.农村集体经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1)集体和农户两个经营层次(2)实行双层经营体制的理由:铜我国总体水平低相适应,避免过去大规模经营造成的弊端;适应农业生产特点(3)内容:a.一方面,在坚持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农户与集体签订合同,承包一定的土地或生产任务,并根据劳动成果取得劳动收入b.另一方面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结合起来,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4)优越性: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既能适应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又能适应相对集中的规模经营(5)作用: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6)家庭承包是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双层经营体制是家庭承包的保障混合所有制经济:1.含义: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2.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取决于与它相适应得的社会制度和控股权在谁手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1.原因:社会化大生产程度有不同层次,生产水平多层次决定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性2.作用:(1)有利于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2)有力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1.表现:(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有量的优势,又有质的提高(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作用:保证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个体经济:(1)性质:小商品经济(2)特点:a.本质特点: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一般不剥削他人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b具体特点:(与私营经济比较)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3)作用:a利用分散的资源b发展小商品生产c保存和发展传统技艺d活跃市场e方便人民生活f增加劳动就业2.私营经济:(1)性质:资本主义性质(2)特点:a本质特点:雇佣劳动,剥削他人,以利润为目的b具体特点:(与个体经济比较)规模大,设备先进,生产率高(3)作用:a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b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c吸引劳动者就业d增加劳动者收入和国家财政收入e 提高国家综合经济实力3.外资经济:(1)资本主义性质(2)外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境外资本部分以及外商独资企业(3)地位:一种重要的非公经济(4)作用:a节省我国资金b学习国外先进经验c有利于培养人才d加快现代化进程4.非公经济作用:(1)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2)加快生产力的发展(3)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4)增加就业(5)促进国民经济发展5.非公经济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6.对非公经济政策:鼓励保护引导监督管理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1.根本原因: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2.具体原因:(1)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a是以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必然在所有制结构中居于主体地位b有社会主义本质决定: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逐步消灭剥削,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人口多,底子薄,人民生活水平不高3.有“三个有利于”决定∶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三个有利于”的内容:(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促进我国经济建设(3)促进社会进步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1.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2.分配客体:个人消费品(不是生产资料)3.必然性:(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3)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4.优越性(作用):(1)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2)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3)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5.地位: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1)所有制基础:个体私有制(2)分配主体:个体经营者(3)分配客体: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4)同个体经济相适应2.按生产要素分配: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3.福利性分配基本分配制度的必然性:1.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2.由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而这些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各自发挥着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所有者凭生产要素的贡献获得自己相应的收入,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的使用生产要素,提高其利用效率→综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按劳分配,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教版高一政治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一、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资源配置:1.目标:是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2.必要性:解决人们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3.两种方式: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调节作用实现市场:1.产生:市场是和商品经济同时产生和发展的2.含义:狭义:商品交换的场所,有形市场广义: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3.作用(即价值规律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即调节着人、财、物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市场经济:1.含义: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2.随着社会化大生产产生和发展3.有效运行的条件:(1)企业多,自由进入市场,充分竞争(2)灵活的价格(价格是资源配置最集中的表现)平等性:1.含义: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2.决定因素: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也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3.内容:(1)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2)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4.作用:使市场经济有利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竞争性:1.含义: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2.原因:(1)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的特征(2)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价格在竞争中形成,所以竞争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3.作用:(1)积极作用:a对生产者和经营者形成外在压力,使其改进技术,提高产率,优胜劣汰b保证价格变化灵敏性,使供求关系很快得到调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综上,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2)消极作用:a盲目竞争,社会资源的浪费b导致垄断,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4.正确看待竞争:公平竞争,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法制性:1.含义: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2.必要性: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3.对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要求:(1)学法懂法守法用法(2)及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开放型:1.含义: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同世界连在一起2.决定因素:(1)生产者和经营者为市场需要而进行生产和经营,实实质是为消费者而生产和经营(2)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广泛发展要求具有开放性3.作用:(1)打破区域封锁(2)生产要素自由流动4.地位: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四个特征的关系:1.平等性与竞争性相互制约:没有平等性,竞争不能正常进行;没有竞争就无平等可言2.法制既是平等和竞争的保证,又是平等性的体现3.开放是平等和竞争充分展开的前提,也是法制发挥作用的社会条件4.四个特征既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又是市场经济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四个特征的共同作用(市场经济作用):1.有效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2.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3.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二、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的不足:1.市场不是万能的2.市场具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1)自发性:表现:a生产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b不正当经济行为危害:a两极分化b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2)盲目性:原因:a生产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信息b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3)滞后性:原因:a事后调节b时间差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弱点2.不仅要有市场调节,还要有宏观调控3.宏观调控可以克服市场的缺陷4.二者结合,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手段:1.经济手段:(1)含义: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2)外沿:经济政策: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产品销售、产业、扶贫、货币等政策经济计划: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十年规划(3)作用:经济政策: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经济计划: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起重调控作用2.法律手段:(1)含义: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2)市场经济法制性(3)作用:a有效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b调整社会经济关系c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d保证经济正常运行3.行政手段:(1)含义: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2)特点:直接、迅速(3)注意:a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b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1.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2.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社会主义舒畅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公有制意义:(1)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坚实的经济基础(2)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实现(3)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原因:(1)各部门各企业以及劳动者之间利益上的一致性,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2)国有经济导向作用(3)中共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核心,有能力将全国人民的意志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人教版高一政治全册知识点总结二第一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一、企业:含义: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特点:1.以盈利为目的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3.独立经营,独立核算4.是人和物相结合的经济组织地位: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作用:1.市场经济活动主要参加者2.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着3.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重要性:企业素质的高低以及企业是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状况的好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企业法人: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大中型企业的地位和特点:1.地位: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2.基本特点:(1)大规模采用及其生产(2)较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3)劳动分工精细,协作关系严密(4)适应能力强(5)外部联系广泛二、公司:含义: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特点:1.从事生产流通或其他服务性活动的经济组织2.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优点:1.是大中型企业普遍采取的企业组织形式2.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3.有利于按照国际惯例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所有权)董事会←监事会(监督权)↑↑总经理(日常经营权)(“→”表示制约关系)分类: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1.相同点:(1)都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2)股东都附有有限责任(3)公司都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负责(4)组织机构大体相同(5)都有名称和章程2.不同点:(1)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2)是否可以发行股票,公开募股机子(3)资本是否一定是货币(股份公司是)(4)股东人数有无限制(5)注册资本数额、设立程序、适用范围不同三、国有大中型企业:地位:国民经济的支柱支柱作用的表现:1.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2.再过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有经济中,贡献最大,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3.拥有雄厚的资产、一流技术水平、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主义制度,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经济效益:经济效益:1.含义:企业的生产总值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2.地位: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提高经济效益:1.含义: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2.原因:(1)企业以盈利为目的(2)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3.重要性:(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2)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人民)(3)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对国家)4.方法和途径:(1)a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b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c由粗放向集约转变→a 要求b;a导致c(2)a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率,按价值规律和国情办事b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实行市场需要的产品→a导致b兼并、联合和破产:1.依据:(1)激烈的市场竞争(2)优胜劣汰原则2.作用:(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优化产业结构(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杠杆3.兼并:(1)重要性: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让其参与市场竞争,接受优胜劣汰选择的有效形式(2)意义:a减轻国家财政负担b有利于把劣势转化为优势,从而实现生产的集中和优化,提高总体效益(3)核心:竞争4.“强强联合”:(1)目的:大企业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2)作用:a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b降低生产成本c提高产率d促进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e扩大市场占有额f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g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5.破产:(1)依据:a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b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2)作用:A积极作用:a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激发企业活力,改善管理,改进技术,提高产率b有胜列塔,资源优化配置B消极作用:a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利益损失b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造成社会动荡第二节企业的经营者一、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厂长(经理)的地位:中心地位1.厂长(经理)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2.中心地位的表现:(1)统一指挥,全面负责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对企业两个文明建设负全面责任(2)决策权和生产指挥权(3)其他领导受其领导,对其负责3.中心地位的重要性:使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4.厂长与职代会的关系:(1)厂长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和指挥作用,必须建立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之上(2)内容:a厂长必须依靠职工群众履行企业各项义务b支持职代会、工会等的工作c执行职代会决定职代会的地位:1.性质: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使职工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机构2.权力和作用:(1)审议企业重大决策(2)监督行政领导(3)维护职工合法利益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1.作用: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实行监督2.体现:(1)保证党的领导,贯彻方针政策,企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2)支持厂长行使职权,权责统一,有效组织经营(3)发动带领群众开展民主管理活动,保证职工主人翁地位,与厂长领导相统一,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4)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推动两个文明健康协调发展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企业与国家、职工的关系:1.企业与国家的关系:是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1)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2)从全局出发,维护整体利益,自觉地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为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贡献力量2.企业与职工的关系:是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1)把自我积累放在首位,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使企业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2)关心群众生活,照顾职工现实利益→综上:充分调动企业职工和管理者的生产积极性,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二、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要求:1.国有企业经营者首先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团结职工群众,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沿着正确方向发展(2)任何企业的经营者都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3)良好的业务素质: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三、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意义: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使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集中表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1.正当竞争:(1)手段: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提高信誉(2)作用和结果::a社会作用:保护国家集体和消费者的利益,提高产率,促进技术进步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b法律结果:受法律鼓励和保护2.不正当竞争:(1)手段:躲避法律或直接违法,弄虚作假,欺诈,损人利己(2)危害和后果:a社会危害: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不增加社会财富,造成巨大浪费b法律后果:受法律制裁人教版高一政治全册知识点总结三第一节三大产业一、农业:GD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GN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农业的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1.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1)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2)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3)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2.由我国农业现状决定:(1)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2)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3)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3.由建国以来我国历史经验证明:农业发展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就快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1.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2.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途径:1.含义:粗放向集约转变2.核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3.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1)靠政策(2)靠科技:靠科技:a教育,提高全体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b农业、科技、教育结合,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才能推动农业现代化(3)靠投入:资金投入和物质投入,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共同投入(4)靠产业化经营::a措施: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b目标:把农业生产改造为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社会大生产c重要性: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保证(5)靠产业结构调整二、工业:分类:1.重工业:生产资料2.轻工业:消费资料地位:国民经济的主导表现在: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作用:1.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和装备(2)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3)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4)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5)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企业是市场主体

企业是市场主体

第6页 共 96 页 第6页
5.什么是股票?对企业和居民来说,股票有什么作用?股票价 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什么?
答:(1)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21]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
股息的一种[22]有价证券。 (2)居民用自己闲置的资金购买股票,主要为了取得[23]股息 和从[24]股票升值中获得收入,是一种[25]投资行为;对企 业来说,发行股票,是企业[26]筹集资金的一种形式。
第4页 共 96 页 第4页
2.什么是企业?它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答:(1)企业是以[5]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
供商品或服务的[6]经济组织。
(2)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有:第一,企业作为国民 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7]主要参加者。第二,企业 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8]直接承担者。第三,企业是推动[9] 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第9页 共 96 页 第9页
对于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 度,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10页 共 96 页 第10页
8.什么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什么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答:所谓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42]生产总值同生产成
11.企业兼并与破产的意义是什么? 答:(1)企业兼并是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企业兼并是把国有
企业推向市场,让其参与市场竞争,接受优胜劣汰选择的有
效形式,因而具有重大意义。首先,企业兼并使[55]国家减轻 了财政负担;其次,企业兼并有利于把[56]劣势转化为优势。 兼并的核心是[57]竞争。大企业之间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 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实行合并,简称[58]“强强联合”。

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第一节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也就是生产直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建立在小生产和自然分工的基础上,由许多单一的经济单位(家长制的农民家庭、原始村社、封建领地等)组成,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

●随着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其主导地位最终为商品经济所代替。

2.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

●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归不同所有者拥有,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社会分工是产生商品经济的前提条件。

●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各种不同的生产环节、行业和部门。

●三次社会大分工:I.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使畜牧业从采集和狩猎活动中分离出来。

II.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III.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由商人专门经营的新的行业和部门。

●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初始形式,它是以生产资料的个人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和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的两种性质:I.自主性 II.平等性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就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到全社会,市场成为调节全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就意味着商品经济由简单的经济发展到了市场经济阶段。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的调节手段和配置方式,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

(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各种资源)●法制和信用成为交换的基础。

完善的法律体系和严格执法,是保障商品关系正常发展,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基础,同时信用也不可忽视信用可完善和弥补法律的不足,要建立健全完备的信用监督机制。

●经济开发性。

●国家调节的重要性,市场配置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

老版高中政治目录(政治常识、哲学常识、经济常识)

老版高中政治目录(政治常识、哲学常识、经济常识)

高一上册第一课:商品与商品经济第一节:商品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2商品的基本属性3商品的价值量第二节:货币1货币的产生和本质2货币的职能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2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2国家的宏观调控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第一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1企业及其作用2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3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第二节:企业的经营者1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2企业经营者的素质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第一节:三大产业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第二节: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劳动合同制度3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高一下册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1国民收入的分配2财政收入和支出3财政的巨大作用第二节:税收与纳税人1税收及其基本特征2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第六课:银行和储蓄者第一节:我国的银行1银行的产生2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3银行的业务和作用第二节:公民的储蓄1存款储蓄利国利民2债券和商业保险第七课: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第一节:商品服务市场1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及特点2市场交易的原则第二节: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家庭消费的内容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3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八课: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第一节:当代世界市场1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2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第二节:我国的对外贸易1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2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3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高二上册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2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3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第三节: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1主观必须符合客观2了解国情立足国情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第一节:坚持联系的观点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2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3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第二节:坚持发展的观点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3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三节:按客观规律办事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2按客观规律办事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第一节: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第二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1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2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第三节: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1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2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第四课: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第一节:事物发展的原因1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1量变与质变2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第三节:事物发展的趋势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高二下册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一节: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1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节: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1认识的根本任务2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3深化认识发展认识第三节:注意培养科学思维方法1分析与综合相结合2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第六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第一节:社会意识与价值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第二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1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第一节: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第二节:人生价值的实现1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2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第三节:选择崇高的社会理想1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2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3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第一节:实践及其作用1实践的特征2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第二节:在实践中锻炼成才1群众是实践的主体2同群众实践相结合3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高三全册第一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上)第一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国家的性质和职能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3我国的国家职能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我国是单一制国家4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第二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下)第一节:我国的国家机构1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2我国的国家机构3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第二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1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2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3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第三课: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政党执掌国家政权2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政党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3多党合作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第四课:我国的民族和宗教第一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3民族区域自治第二节:我国的宗教政策1我国的宗教概况2我国的宗教政策3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第五课: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第一节:当代国际社会1当代国际社会概况2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3联合国第二节:当今时代的主题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建立国际新秩序3当代的国际竞争第三节:我国的对外政策1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制定2我国外交政策。

市场主体登记管理PPT课件

市场主体登记管理PPT课件

(2)发起人认缴和社会公开
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3)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
律规定
(4)发起人制订公司章程,并经创立
大会通过
(5)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
求的组织机构
(6)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
营条件
13
三、公司设立申请程序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申请程序
设立条件
(1) 股东代表向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公司名称预先核准 (2)由发起人组织制定公司章程,并提交全体股东通过 (3)股东依约缴纳出资,全部出资经会计师事务所或审
按照市场主体隶属关系分类 按照市场主体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的 智能分类 按照市场主体的规模分类
按照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分类
6
四、企业法人的概念和条件
企业法人,是指经国家批准,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 务,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企业法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核准
发照 公告
17
THANK YOU
18
14二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申请程序全体发起人共同订立公司章程全体发起人共同订立公司章程并签字盖章起草并签字盖章起草经营估算书和招股说明书经营估算书和招股说明书发起人足额缴纳认购发起人足额缴纳认购股份并经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验资并出具股份并经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验资报告发起人代表向国务院授权机构或省级政府申请批发起人代表向国务院授权机构或省级政府申请批准设立公司募集设立的公司发起人代表向国务院准设立公司募集设立的公司发起人代表向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申请募集股份证券委员会申请募集股份获准后公告招股说明获准后公告招股说明书书进行公开招股进行公开招股15发起人代表向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公司名称预先核发起人代表向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公司名称预先核召开公司发起人大会或创立大会召开公司发起人大会或创立大会选举董事会选举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组织机构监事会等公司组织机构审议和通过有关公司设审议和通过有关公司设立的各项决议立的各项决议董事会代表向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公司登记注册董事会代表向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公司登记注册公司获准登记注册后公司获准登记注册后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宣告成立公司宣告成立16申请受审查程序性审查实质性审查实地审查核准公告17thankyou18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市场主体、企业、股份公司、股票、企业法人和法人代表的含义;阐释企业必须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阐释企业依法竞争、优胜劣汰,出现破产、兼并是必然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结合《公司法》学习企业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企业成为企业法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今后如果申办企业、公司,至少先准备这些条件,也增强学生法制观念;2、通过结合《证券法》学习股票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分析与股票有关的现实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学会运用基本知识、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3、通过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教学,加强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懂得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进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今天的经济体制改革,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4、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在研究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企业亏损与企业经营者的关系,懂得成功的企业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经营者,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收集、整理的能力,懂得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观察、说明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论学习以及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及其光明前景,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增强改革、效率、竞争、法律意识。

教材分析(一)一、知识结构:第一节:。

主要有四个框题。

首先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和企业法人,在此基础上重点讲解了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公司和公司制,介绍公司的含义、特点和我国法定的两种公司形式;然后从一般企业过渡到特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概括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必须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最后回答如何搞活国有企业,重点分析了企业兼并和破产这两种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措施。

本节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采取从一般到具体、从整体到个别的方式,层层引申出教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一、考点扫描企业及其分类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二、知识梳理1、市场上从事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称为市场主体。

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它是以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2、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主要有:①②③总之,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状况的好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3、企业法人是指依法成立,有、有、和,能够独立承担的经济组织。

4、公司是的企业法人,它的基本特征是。

它的基本形式是和,其中,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是5、股票是。

6、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

它的作用主要是①②③。

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

三、重难点分析1、注意区分几个基本概念:法人、自然人、企业法人、法人企业、非企业法人、法人代表,企业法人和法人企业是同一概念,只是提法不同而已。

法人代表是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的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

法人代表仍然是自然人,而不是法人,不能等同于法人。

2、公司(1)公司不是惟一的企业组织形式,但它是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

企业除了公司制外,还有个人出资、个人经营管理的业主制企业和共同出资、合伙经营的合伙制企业等。

公司和其他企业组织形式的显著区别在于:公司是由法定数额的股东组成的,这正是公司的基本特征。

(2)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异同点可参考下页图表:3、股票(1)股东在股份公司享有权利的大小,取决于他持有股票的数量。

股东凭其所持有的股票,可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和分享公司的盈利。

发行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基本特征。

股票对发行企业来说,是筹集资本的一种形式,是债务;对持股的股东来说,是一种入股凭证,是取得收入的一种有价证券,是一种投资。

居民闲置的钱存人银行得到的是利息收入,而用来购买股票就能获得股息收入。

公司用发行股票筹集起来的资金扩大生产,股息收入的最终来源是企业的生产。

(2)股票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是一种所有权凭证。

它自身没有价值,它之所以被当作商品进行买卖,形成自己的价格,是因为它能给购买者带来经济利益。

第二,是一种不可退还的永久性证券。

人们一旦购买了股票,便无权向公司要求退股。

若要获得资金,只能通过股票交易市场,将股票转售给他人。

第三,股票的交易价格和股票的票面金额是不同的。

股票的票面金额是固定的,而股票价格则是变动的。

股票的交易价格主要取决于预期股息和银行存款利息率。

此外,股票价格还受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处于不断的起伏波动之中。

第四,股票具有风险性。

当公司经营不善、盈利下降时,股票持有者将承受较大的损失。

一旦公司破产,股票持有者甚至无法收回其股本投资。

此外,由于股市价格瞬息万变,股票持有者可能在股票下跌时,丧失资本收益,甚至倾家荡产。

4、关于股份制(1)股份制是一种公司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

(2)股份制的突出特点是财产占有方式的社会化。

具体表现为:①资产所有权的分散化与生产经营的集中化。

②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③产权所有者利益的多元性和整体性相结合。

④监督机制的层次化和决策机制的民主化。

⑤企业利润采取红利和股息的形式分配,等量股权获得等量报酬。

股份制随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形式,典型的形式为:一种是有限责任公司,特点是:不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股票不上市,股东只负有限责任。

另一种是股份有限公司,特点是:它是许多产权的联合,股票经批准可以上市,股东只负有限责任(企业倒闭只损失股票)。

(3)股份制本身是中性的,不具有基本制度的属性。

不能笼统地说它是姓“公”还是姓“私”,关键是看它从属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以及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如果是国有经济或集体经济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从而成为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

(4)作用: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①股份制能容纳不同发展水平的生产力,可以使分散的生产力迅速联合成为集约生产力,从而有利于发挥资本与劳动力的整体效力。

我国目前实行股份制的企业,有相当一部分由生产社会化程度高的企业,与生产社会化程度较低的企业合股;有大股东,也有小股东。

②股份制能够兼容不同性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形成一个既相互制衡,又共同合作的利益共同体,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③股份制是一种能够主动运用社会资本力量,同时接受社会资本大众监督的有效形式。

我国企业发展需要资金,目前企业资金紧缺,而筹集国内外资金的潜力是很大的。

现在全国城乡居民有大量存款,老百姓手头有了钱,就有了投资的愿望。

通过股份制,发行股票,就可以为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提供条件,同时,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还可以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④股份制实行主体多元化,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政企(政资)容易分开,既能满足产权清晰、保证资产所有者合法权益的要求,又能保证法人财产权,调动经营者、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能力。

⑤要积极稳妥地推行股份制。

股份制是一种重要的改制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形式,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一阵风”。

所以,宣传和推行股份制,应该采取积极、稳妥的方针。

5、关于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要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

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革,就是将传统的国有企业按照公司法,规范地改造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

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要明确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代表出资人的利益。

董事会是一个执行机构,维护出资人权益,对股东大会负责。

它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作出决策,聘任经营者,并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

监事会是一个监督机构,对企业财务和董事、经营者行为进行监督。

四、热点链接1.实施振兴东北战略,必须加快东北地区中央国有企业的调整改造热点材料:2004年2月,国资委提出《关于加快东北地区中央企业调整改造的指导意见》。

《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依照《公司法》逐步改制为多元股东结构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国资委提出,加快东北地区中央企业的调整改造,要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重点突破,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分析点拨:(1)结合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作用,说明深化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尤其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其经营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于深化东北地区经济体制改革,解决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意义。

(2)运用公司制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东北地区的公司制改造。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

股份有限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组成。

多元股东结构是二者的共同特征。

因此,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要逐步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3)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东北地区中央企业的调整改造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通过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可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

因此,东北地区中央企业的调整改造,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4)运用企业兼并的有关知识,说明发展一批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重要意义。

兼并的核心是竞争。

组建和发展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达到扩大市场占有额、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目的,能够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热点材料:2004年2月24日,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在会上讲话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力争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突破,国有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分析点拨:结合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说明为什么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国有经济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推进国企改革,有利于进一步搞活国有企业,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企业破产法草案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热点材料:备受关注的企业破产法草案,2004年6月21日首次提交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企业破产法草案总则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破产案件应当依法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草案第137条将劳动债权列在清偿顺序的显著地位。

草案规定:本法的适用范围包括企业法人、合伙企业及其合伙人、个人独资企业及其出资人、其他依法设立的营利性组织。

草案将新法适用范围扩大到了所有类型的企业。

分析点拨:(1)运用所学价值规律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有关知识,正确认识企业破产制度。

价值规律具有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的作用。

实行企业破产制度,可以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及时淘汰落后企业,使企业在破产风险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的目的。

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2)结合市场经济的法制性特征和企业破产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加快企业破产立法的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中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

根据市场经济的法制性特征,对于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破产,必须有法可依,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

企业破产法草案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是加快企业破产立法的重要步骤,对维护市场经济的法制性,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激发企业活力具有重要和深远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