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下沉的物体会感受到水的浮力吗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17)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17)

2.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2.理解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3.能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4.会画简单的受力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5.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6.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作为一名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也具备一定的操作和探究技能。

但是还没有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思考问题缺乏一定的逻辑性,也不够严谨。

本单元学习的沉浮现象,虽然生活中处处可见,但学生并不会太注意和思考,更不会用科学的眼光去探究解释这些现象。

本课作为该单元第六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前面五课,知道了物体的沉浮与那些因素有关,也会用一定的科学知识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知道了上浮的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浮力,也能用科学知识解释它们为什么会上浮。

学生对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也一定充满了好奇心。

教学重点: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分析实验数据,知道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教学难点:能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一定量的水、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在水中上浮的物体会受到浮力吗,通过实验研究得到了,在水中上浮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那么,我们生活中除了在水中上浮的物体还有什么在水中的物体?(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举例、演示:将砝码放入水中,问: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学生思考,可以举例说。

教科版科学五下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五下关于浮力的一个重要实验。

通过这一节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浮力的概念,以及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教材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水中下沉的关系,从而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浮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浮力的概念。

2.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提问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思考,深入理解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测量工具。

2.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船舶的浮力原理,引出浮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实验器材和实验目的,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浮力的大小,并讨论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浮力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6课时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6课时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第一单元沉和浮第6课时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记录表(教材15面和16面)。

【教学过程】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1、提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2、联系生活情形,并进行推测。

如果学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把钩码浸人水中,体验一下钩码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3、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

交流学生的设计计划,并按照计划验证,汇报结果。

研究的问题:实验方法:所需器材:实验结果:二、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2、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

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

(发现: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五年级下册科学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22)

五年级下册科学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22)
实验结果: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下沉物体受到浮力的计算方法:
拉 浮力 力
下沉物体的浮力=空气中 的重力 - 在水中的重力 (弹簧杆的拉力)
下沉 物体
重 力
活动二: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小部分 浸入水中
大部分 浸入水中
全部浸 入水中
在空气中的重力 在水中的重力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操作步骤:
(1)小组内注意分工合作。(一名同学读水面刻度,一名 同学读测力计数值,一名同学提测力计操作,其他同学观察 ) (2)实验结束后,记录员板书本组数据,其他成员分析数 据,将结论写在自己的科学记录本上。做实验时轻声交流, 爱护材料。 (3)测力计垂直提起、不要浸入水中。重物要匀速放入, 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活动三:探究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
力大小的因素
在空气中的重力 在水中的重力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小石块
中石块
大石块
操作步骤:
1.测量出小石块、中石块、大石块在空气的重力。 2.分别测小石块、中石块、大石块完全浸入水中 的重力和排开的水量。 3.计算浮力:浮力=空气中的重力-在水中的重力 (弹簧杆的拉力)。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动手操作, 在课下完成: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当它所受到 的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会停在水中 什么位置呢?
1.先往塑料杯中倒入380毫升的水,观察刻度时视线 应与液面持平水平面平行。
2.测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 3.分别测石块小部分,大部分,全部浸入水中的重力 和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放入物体后的刻度数-原 来水量的刻度)。
4.计算浮力:下沉物体的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 重力(弹簧杆拉力)。
温馨提示:
实验结论: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第6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并且是可以测量的。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

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的物体在受到水的浮力”并测量它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养成用实验证明的习惯。

2.懂得正确记录与分析数据的重要性。

3.体验科学实证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的物体在受到水的浮力”并测量它的大小。

2.分析数据,发现科学规律。

难点:1.设计实验。

2.画物体在水中受到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教学准备】小组材料:3颗大小不同的石头、1个量杯、1个弹簧测力计、若干棉线、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课前讨论师提出问题:石头、回形针、橡皮在水中是沉的,它们有受到水的浮力吗?生(预测):有。

师:怎样来测量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以石头为例)生(预测):先在空气中测出石头的重力大小,再把石头浸入水中,测得它在水中的重力,比较这两个重力。

如果在水中的重力小,那么石头在水中有受到水的浮力。

(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引导,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井水打水,水桶在水中的时候,手不觉得累,但离开水面却比较累。

)生实验:测量石头在水中的浮力。

先在空气中测得石头的重力有多大(记为G1)?(师生共同分析:此时弹簧测力计测得的力的大小就是石头在空气中的重力大小。

)接着把石头放入水中,测得它在水中的重力(记为G2)。

(生分析:此时弹簧测力计测得的力的大小就是石头在水中的重力大小。

)师:G1和G2一样吗?师生共同讨论分析:G1>G2。

师:这说明了什么?生(预测):石头在水中受到了水的浮力。

师:浮力有多大?师生共同分析:浮力=F1-F2=G1-G2。

引出课题: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板书课题)二、探究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师: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生猜测: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3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3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3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下沉,反之则上浮。

(二)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教学重难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具教学准多媒体课件。

备学具说明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烧杯刻度不够精细可根码、100毫升的烧杯,三块据刻度等分自制刻度标大小不同的石块、细线、记或选用精确刻度杯录表教学流程学生体验活动,感受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理解排开水的体积与浮力大小用浮力与重力大小的比较,揭示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个性设计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物体之所以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了水的浮力,那么,如果物体下沉了,它是否也会受到水的浮力呢?2.生交流:猜测、说明理由。

时候桶变的重了,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在生活中我们提取井水的时候会感受到在水桶离开水的3.现在请同学们来设计一个“下沉的钩码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实验方案。

(在下列方案中任选一种方案,侧向与画示意图,为后面活动做铺垫)方案1:用文字说明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你们的想法。

提示:1.可以选用桌上的材料来设计;2.要有说服力,比如用数据。

方案2: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设计一个实验。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6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6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6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6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在水中下沉时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浮力的大小和阿基米德原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浮力的概念,部分学生可能已经有所了解。

但在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于浮力的大小和阿基米德原理可能较为陌生,需要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步引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在水中下沉时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浮力的大小和阿基米德原理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在水中下沉时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以及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浮力的存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引导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浮力的概念。

3.讨论法: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准备一些小石头、浮标、水槽等实验器材。

2.实验药品:准备足够的水。

3.教学工具:准备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如船、救生圈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浮力的概念,并提出问题:物体在水中下沉时,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来验证浮力的存在。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板书
设计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浮力小于重力 下沉
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
教学
反思
教案
检印:
课题
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编号
20180506
授课时间
3月13日
课时
安排
1
第1节
教材分析
本科有三个部分,一是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二是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三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重点、
难点)
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三、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1、概括: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参照教科书第12页的示意图,试着用物体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图来解释沉浮的原因,并配合用公式表示物体沉浮的原因。(具体见教师用书)
作业设计
A 预习下一课 B
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发现: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记录表
小部分浸入水中
大部分浸入水中
全部浸入水中
在空气中的重力
在水中的重力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4、分别测量大、中、小三块石块完全浸人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弹簧秤、勾码、带滑轮的刻度杯砖块、石块、细线、记录表。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教学设计:第6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一)教材及学情分析学生对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比较容易理解。

对沉人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没有把握,尤其是我们学校的学生,生活经历经验都比较少,思考又直接,一般会直接认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不会受到水的浮力。

本课在上一节课研究会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探索浮力与物体沉浮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上一节已经学会用受力分析法去解释物体的受力情况,在本课中,学生继续用受力分析法去研究下沉物体的受力情况,同时用实验法,通过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引导学生发现,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人水中的体积有关,这与前一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可以形成完整的概念:如果这个物体沉浮与否,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浮力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用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

2.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下沉的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教学难点: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三)教学准备教师组:一个沉的圆柱体、测力计、水槽、线、ppt、杯子学生组:一个弹簧秤,一个沉的圆柱体、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线,水槽、杯子,针筒。

(四)教学过程1.直接导入出示大小相同的泡沫、木块。

师:这是两个大小相同的木块和泡沫块,他们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那他们为什么会浮呢?这两个物体的浮力,哪个比较大,为什么预设:因为他们的浮力等于重力,木块浮力比较大,因为木块的浸入水中的体积比较大,因为木块的重力比较大。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6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来源:]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记录表【教学过程】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1、提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2、联系生活情形,并进行推测。

如果学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把钩码浸人水中,体验一下钩码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3、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

交流学生的设计计划,并按照计划验证,汇报结果。

二、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2、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

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

(发现: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4、分别测量大、中、小三块石块完全浸人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 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反之则上浮。

科学探究: 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浮力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和探究实验理解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水量)的关系。

J教学难点:画示意图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三、教学准备:每组:钩码、弹簧测力计、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细线、实验记录单。

(设计意图:材料设计力求做到三点:显著性、可操作性和简约性)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物体之所以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了水的浮力,那么,如果物体下沉了,它是否也会受到水的浮力呢?2、学生交流:根据日常经验猜测(井中拉水,游泳时的感受)、说明理由。

没有经验的同学尝试着用系绳的钩码在水中拉动和在水外拉动,感受其差异。

3、经验和感觉有时会不准确,对于细小的差别,通常感觉不是很灵敏,但是仪器可以帮助我们很精准的测量其变化,回顾上学期学过的测量力的工具和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根据所给予的材料,来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希望学生在争辩和事实面前形成正确的认识)(1)、你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们的想法吗?(提示:1、使用桌上的材料来设计;2、要有说服力,比如用数据。

)(2)、可以用文字来说明。

(3)、学生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师巡视引导。

(4)、利用实物展台交流设计方案。

师生交流,评选较合理的设计方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3)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3)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想象你们在用水桶提水的时候,同样是盛满水的桶,是不是感觉离开水面后比在水中要重得多?为什么呢?的不是水桶在水中有一个力在托着它呢?那么是浮力吗?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设计实验)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

交流学生的设计计划,并按照计划验证,汇报结果。

研究的问题:实验方法:所需器材:实验结果三、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2、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

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

(发现: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4、分别测量大、中、小三块石块完全浸人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5、计算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们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联系。

6、分析两次测量所得的数据,找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规律。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4)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4)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第六课,本课活动有三部分,分别是“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和“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三个活动有序安排,使学生经历猜测-体验-探究-分析的过程,逐步形成完整的科学概念: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比较容易理解,但对沉入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没有把握,有这方面生活体验的学生也不多。

基于此,我们选择从学生体验石块在水中是否受到浮力入手,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活动,体验到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提供器材,让学生设计实验步骤,依据步骤进行实验,通过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学生发现,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会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会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及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会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1.测量物体排开的水量。

2.分析实验数据,知道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的水量有关,能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一个2.5N的测力计、3个钩码、500ml量筒、水、记录表、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1.复习上节课浮力的知识(1)让学生上台用箭头和文字表示泡沫块在水中受到的力。

教科版小科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时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课件

教科版小科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时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课件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实验器材:测力计、水槽、重物等 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在空气中称量重物,记录数据。 2.将重物小部分浸入水中,记录相关数据。 3.将重物大部分浸入水中,记录相关数据。 4.将重物全部浸入水中,记录相关数据。 5.分析数据,整理器材。
探索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
在空气中 的重力
浮力 重力
浮力
重力
石块:重力>浮力
泡沫块:重力=浮力
拓展
判断题
(1)将铁块放入水中时,因为铁块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所以沉在水底。( × )
(2)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同样大小的石头要省
力。( √ )
(3)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的水量有关,排
开的水量越多,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 )
(4)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在水中的 重力
浮力 大小
排开的 水量
小部分浸入水中
大部分浸入水中
全部浸入水中
我的发现
探索
实验操作图示
在空气中的重力
在水中的重力
研讨 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计算方法——
读数1 -读数2 = 浮力
读数1
读数2
空气中
水中
研讨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
在空气中 的重力
在水中的 重力
浮力 大小
排开的 水量
A.浮力<重力 B.浮力=重力 C.浮力>重力 (4)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50克,浸没在水中 时的重量为35克,那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 A )。
A.下沉 B.上浮 C.停在水中任何深度的地方
大小相同。( √ )
(5)把大小不同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以及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规律。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浮力现象也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浮力原理和计算浮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浮力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规律。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推理归纳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浮力的概念及计算。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容器。

2.课件:浮力的概念、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沉浮规律的动画演示。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浮力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如用浮力计展示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引导学生思考。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浮力的概念,并用课件展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如物体体积、液体密度等。

同时,通过动画演示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规律。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浮力与物体体积、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物体沉浮规律。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课件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课件

课外拓展:称桔子的重量与石头的重量相等
这一环节设计了发散思维的拓展活动,学生发挥想 象力,利用利用水的浮力仿照曹冲的方法称一称桔子的 重量等于石头的重量,通过亲身感受,学生在活动中找 到学习的乐趣,并培养对科学的兴趣的探索欲望。
浮力
上浮物体:木块 泡沫塑料 乒乓球 浮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下沉物体:钩码 钉子 石头
实验一:判断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这一环节让学生对浮力的认识层层递进。首先判断物体在 水中沉浮现象,然后进一步通过亲自实践把物体一个一个放入 水中,看看实验结果与猜想是否一致。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 意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探究性。
实验二:研究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分组实验,让学生 知道,在水中浮着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 力。引导学生从实验“按气球”中明白木块、泡沫塑料、乒乓球 能浮起来的原因是由于水有浮力。
实验三:简单测量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本环节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自己提出设想,自己设计实验, 自主探索,自己叙述实验的过程,得到实验的结论。这符合当 代开放式的、学生主动去探索的教学思想。本部分教学过程中, 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索、动手动脑、合作学习的教学意思。 采用了半扶半放的方法,然后进行探索性实验,检验下沉的物 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并会计算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 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创造 性思维,并通过学生亲自实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实验四:认识物体在水中的三种状态
这一环节主要认识物体的三种状态,通过教师演示实 验,引导学生观察、思维、 主动探索科学的奥秘,认识 自然规律。同时,也通过实验操作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 学生的求知兴奋点,把注入式的教学变为启发式的教学, 把学生被动式的学习变为主动去探索。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18)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18)

教学设计方案《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一、本课在教材中所处地位与作用。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浮力》一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浮力与物体在水中沉浮之间的关系,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学生容易理解,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是不是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学生没有把握,教材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活动,在思维的发展和能力要求上更近了一步。

所以,寻求简捷有效的实验方法、积累丰富客观的事实证据是非常关键的,这对于帮助学生建构相关概念很重要。

另外,为实验设计的有效性,教师将先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明确材料的特性后再设计并实施实验。

通过本节课的两个实验,不仅让学生知道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而且通过测量引导学生发现,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下沉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的回答是“下沉的物体应该和上浮物体一样,也受到了水的浮力”,学生的回答不是很肯定。

这个回答是学生思维的一种推断,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建构起相关的正确概念。

因此,本课需要教师提供一些有结构的探究材料,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用丰富翔实的实验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推断。

更好培养了学生科学的严谨性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1、测量物体排开的水量。

2、分析实验数据,知道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的水量有关。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12)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12)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六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上一课《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利用头脑风暴来展现学生对“沉和浮”的前概念,通过引导学生经历7件物体沉浮的探究活动指向“浮力”概念的学习,并初步了解浮力的方向。

本课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中心问题:“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了浮力?”,顺应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较难感知到下沉的物体也受到了浮力的影响。

所以,寻求简捷有效的实验方法、积累丰富客观的事实证据是非常关键的,这对于帮助学生建构相关概念很重要。

需要指出的是,本课实验只要求学生关注实验趋势,而不要求量化,实验数据的量化是下一节课的任务。

另外,为实验设计的有效性,教师将先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明确材料的特性后再设计并实施实验。

第三,重力概念如何引入及把握,也是需要思考的。

【学生分析】在试教过程中,五年级学生在上课伊始对于“下沉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下沉物体和上浮物体一样,肯定也受到了水的浮力。

这个回答是学生基于思辨的一种推断,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建构起相关的正确概念。

由此,本课需要引导学生经历一些有结构的探究活动,用丰富翔实的实验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推断。

所以,本课的重点不在于科学概念的死记硬背,而在于引导学生根据研究主题,设计相关研究计划,并在操作实验中加以证明。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知道下沉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

过程与方法:⒈根据研究主题和已有材料,设计制定“下沉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研究计划。

⒉通过实验操作,感知到下沉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⒈在探究下沉物体受到浮力的过程中,感受到实验证据的重要性。

⒉培养主动探索、积极合作的科学态度。

【重点】根据“下沉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研究主题,设计相关研究计划,并在操作实验中加以证明。

【难点】根据“下沉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研究主题,设计相关研究计划,并在操作实验中加以证明。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8)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8)
第一组实验:测量一个下沉物体浸入水中不同体积时浮力的大小。
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记录表
小部分浸入水中
打部分浸入水中
全部浸入水中
在空气中的重力
在水中的重力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通过对实验测量数据的分析,同学们会发现:一个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也就是说一个下沉物体排开水的水量越大,它所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力。(实验后得出)
(引导学生借鉴前一节课的成果,并用示意图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
交流学生的设计计划,并按照计划验证,汇报结果。
活动二: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教师阐述:通过刚才完成的实验,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石块刚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较大,随着石块慢慢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会慢慢变小。是不是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会变化呢?是不是跟上浮物体受到浮力大小的原因差不多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两组实验探究有关问题。
回顾上课所学重要知识点与方法,为本节课探究活动的顺利进展打好基础。
反复操作、反复体验是使学生提高实验敏感度和实验能力的好方法。
用公式表示更容易记忆与理解
让学生意识到设计方案是有效实验的前提和保证。
用示意图表述解释,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示学生的思维和概念的形成过程,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有助于理解沉浮现象与浮力的关系。
课题
第一单元 第六课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继续探索浮力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
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
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
砖块、细线、记录表(教材15面和16面)。

【教学过程】
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1.提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
2.联系生活情形,并进行推测。

如果学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
钩码,让每组学生把钩码浸人水中,体验一下钩码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
3.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
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

交流学生的设计计划,并按照计划验证,汇报结果。

二、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2.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

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

(发现: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记录表
4.分别测量大、中、小三块石块完全浸人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5.计算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们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联系。

6.分析两次测量所得的数据,找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规律。

(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在水中受的浮力大小也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三、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1.概括: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参照教科书第12页的示意图,试着用物体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图来解释沉浮的原因,并配合用公式表示物体沉浮的原因。

(具体见教师用书)
板书设计: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浮力小于重力下沉
浮力大于重力上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