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医学在日本的发展
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情况
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情况中国中医药报 2010-01-22□ 黄建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2009年11月20日至25日,世界中联到日本星火公司和日本中医药研究会举办中医药国际考试,借此机会,我们对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调研。
中医针灸在日本发展艰难目前谈到中医药走向世界,主要是指中医针灸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国际上中医药从业人员大约30万~50万人,同时,中医、针灸诊所数量也不断增加。
英国、加拿大目前分别约有3000家中医和针灸诊所,澳大利亚现有5000多家。
在欧洲,包括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荷兰,大约每15000人中就有1家中医或针灸诊所。
目前法国有针灸师7000余人,德国5000余人,荷兰4000余人,英国中医、针灸师11000余人,整个欧洲约有10多万人从事中医药。
美国获得资格认证的针灸医生已经超过14000人。
但是,在亚洲,中国的近邻日本,却是另外一个景象,中医针灸发展并不是像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那样形势一片大好,中医针灸在日本生存和发展十分艰难。
日本针灸师单独开业不能维持生计,一次针灸治疗收费5000日元左右,进入保险的病种有限制,要有医师的同意才能保险报销。
日本有很多针灸学校,以前开办针灸学校受到限制,考试也很难;后来小泉政府开放针灸办学,现在不受控制,放松管制,考试也很容易。
日本针灸的理论源于中医针灸,但针灸针与中国不一样,是管针,针比较短,比较细。
针灸在日本发展最先是为了解决盲人就业而发展起来的,有一段时间很热门,从事针灸的针灸师也很赚钱,但后来因政策的改变而发展艰难。
日本有针灸师协会,负责维护针灸师的权益。
针灸师是技师而非医师日本理论上没有汉方医的称谓。
汉方医不可以从事医学行为,只有日本国家认定的医师资格才可以开方子、扎针。
日本的医师管理体制中,有医师、牙科医师和药剂师三大类。
药剂师可以抓方,可以配药,但不能开处方。
虽然药剂师在理论上不能开处方,但实际操作中还是能够在药典范围内建议抓药。
日本汉方始祖吉益东洞先生的经方观
日本汉方始祖吉益东洞先生的经方观吉益东洞是日本古方派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吉益东洞着作颇丰,其中《类聚方》及《药征》最享盛名。
1着重突出方证《类聚方》是选录《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的方剂220余方,依类偏次,并集原书各篇中应用每方的辨证立法列于该方之后,后附作者的考证及扼要的按语。
按语部分多为条文中症状特点的解释,其大部分又为方证内涵的解析。
另外,吉益东洞通过《伤寒论》方证的分类比较,研究了药物的使用指征,著成了颇有特色的临床药物学专着《药徵》。
可见吉益东洞学术思想一个显着的特点是将重心放在明确把握处方的适应证上,也正是基于此,才导致了他在诊疗过程中对具体病因和其它一些思辨性、理念性东西的强烈否定。
汉方界的古方派认为,张仲景的《伤寒论》才是古医学的原典,其实用简洁,临床价值大,所以应向《伤寒论》体系回归。
2临床注重实效吉益东洞否定阴阳、五行、脉象、本草、病因,只用仲景的古方亲验实证。
他对后世医家平和轻清之剂,不以为然,强调知《伤寒论》则百疑如冰释。
但读《伤寒论》亦不可拘泥于条文,因其中多有后世补遗拾阙,应以临床验证为是。
认为《伤寒论》不凭臆测,不强求病因,以见证为立论准则。
他的诊治系统排斥通过具体的理论分析而遣法选方用药,认为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具体的证候才是实在的和需要认真把握的。
他指出:“理无定理,疾有定证,岂可以无定之理,临有证之疾哉”;“事理相依不离,事为而得之,理默而识之。
”吉益东洞一生,惟务求实,研究医方,力倡“亲身实验”。
推重实效,竭力反对理论上的穿凿附会,反对“空谈虚论、徒害事实”的“思辨医学”。
3方证相对有基础现在很多人认为古方派过于强调实际,只有“方证相对”的思想,把哲学性思维从医学中剥离,不重视基础理论,或没有理论支撑,谓其“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吉益东洞的医学观里面,整个《内经》系统一直是被排除在《伤寒论》之外的。
日本汉方医学界有人认为吉益东洞“随证处方,不拘病因”,着实讲来,并非不拘病因,只是他反对李东垣、朱丹溪之思辨医学从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及脏腑经络的理论,从证推论其因而已。
援儒入医 相得益彰──朱丹溪医学哲学思想评述
援儒入医相得益彰──朱丹溪医学哲学思想评述关键词:朱丹溪医学哲学思想朱丹溪是杰出的医学家,也是重要的理学学者。
理学和医学,实成为丹溪思想中浑然为一的整体。
黄宗羲等人的《宋元学案》列丹溪于“北山四先生学案",当然不仅仅因为他是朱熹四传弟子许谦的学生。
许谦,字益之,婺州金华人,学者称白云先生。
许谦及其上三代宗师:何基、王柏、金履祥,在金华地区递相授受朱熹理学,是金华理学的主要传人,史称“金华四先生”,亦称“北山四先生”。
《元史》载,“何基、王柏、金履祥殁,其学犹未大显,至谦而其道益著。
故学者推原统绪,以为朱熹之世嫡。
"所以,元代金华理学号称朱学嫡脉,而许谦被称为金华理学大师。
许为教凡四十年,时人黄缙谓其“出于三先生之乡,克任其承传之重。
三先生之学卒以大显于世。
然则程子之道得朱子而复明,朱子之大至许公而益尊"川,对程朱理学的发扬和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丹溪师事许谦,确是其人生的转折点。
许谦为之“开明天命人心之秘,内圣外王之微",丹溪则"日有所悟,心局融廓",由此苦读默察,见诸实践,严辨确守理欲诚伪之消长。
“如是者数年,而其学坚定矣。
i2l”《宋元学案》引宋濂说,认为“其学以躬行为本,以一心同天地之大,以耳目为礼乐之原,积养之久,内外一致"。
自此之后,丹溪处事行世,待人接物,著书立说,率以理为宗;理学成为丹溪学术思想的中心内容之一。
丹溪援儒入医,影响深远,竟由此而形成中国医学史上哲学思想进入医学领域的第二次高潮。
一、“格物致知”的医学理论思维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是朱熹理学的中心内容之一。
何谓格物?便是"要就这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而已。
”(《朱子语类》卷6)何谓致知?即是"推及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四书集注》)。
也就是通过辨察形而下的事事物物,来认识形而上的天理,即是物中见理,由寡而多地推展扩充知识。
许谦继承发挥了朱熹这一学说,而更强调心的认识作用,"格物之理,所以推知我心知。
《中国医学史》期末考题型及复习范围
《中国医学史》期末考题型及复习范围《中国医学史》期末考题型及复习围(2012级中医学专业)题型-、单选题例如:1.⼤学中医教育创办于年。
A.1921B.1956C.1978D.1996E.20022.下列不属于清代温病学家的是?A.吴昆B.叶桂C.薛,雪D.吴鞠通E.王孟英3.“消渴”相当于现在的病?A.糖尿病B.肝炎C.胃炎D.甲亢E.伤寒4.《甲⼄经》厘定的⽳位是个?A.349B.720C.361D. 185E. 3545.《涓⼦⿁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书?A.科B.外科C.妇科D.⼉科E.伤科⼆、填空题例如:1?中国最早的医学校是隋朝的______ 。
2?《仙授理伤续断秘⽅》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________ 科专书,由唐代蔺道⼈所著。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伤寒杂病论》被后⼈誉为" ________ 之祖”,包括《伤寒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部分。
答案:1.太医署2.伤科 3.⽅书⾦匮要略三、名词解释1. 三舍法2.⾓法3.虏疮4.⼤⽅脉5.服⽯答案:1. 三舍法:北宋王安⽯改⾰时,在国⼦监、太医局等官办学校实⾏的管理制度,学⽣⼊学时根据⼊学时的才能表现分为上舍、舍、外舍三等,以后在读期间结合⼤⼩考成绩进⾏动态升降。
三舍学⽣的待遇有别。
2. ⾓法:即拔罐法。
因古代⽤兽⾓做拔罐疗法的器具,故称。
唐代太医署中有“⾓法”专科。
3. 虏疮:即天花。
因相传最早在东汉光武年间由军⼈于“击虏”⽽传染,故称虏疮。
最早记载于晋洪的《肘后救卒⽅》。
4. ⼤⽅脉:中国古代医学分科之⼀,专门治疗成⼈疾病,约相当于今天的科。
宋代的太医局、元明清太医院均设有此科。
5. 服⽯:晋时流⾏服⽯。
相当于古代的吸毒。
古⼈将⽯钟乳、硫黄、⽩⽯英、紫⽯英、⾚⽯脂五种矿⽯制成药粉服⽤,称为五⽯散。
服⽯后发热,须寒⾐、寒饮、寒⾷、寒卧,故⼜名“寒⾷散”。
金元四大家(朱震亨)
义乌丹溪大桥
朱丹溪陵园
一年半后,丹溪四十七岁,罗知悌去世。
丹溪安葬了师傅后回到义乌老家,数年后,“声誉顿著”,广泛授徒,
传授医术,传人中医术精湛、学养深厚者辈出。其学术思想对明代乃 至以后的中医学之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丹溪以七十八岁高龄逝世。
二、代表著作
丹溪一生著作颇多,其弟子门人亦多有整理者。据记载,具名丹溪所
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3、精神修养方面,理学家认为,“人欲”是万恶之源,朱熹曰:
“只要一人之心,合道理的是天理,徇情欲的是人欲。”又说“饮 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丹溪也认为:“男女之欲所关甚大,饮食之欲于身尤切。”认为
“徇情纵欲”之祸害。 丹溪把“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修养论引入医学,强调用“道心” 控制“人欲”,以理智调控人的情志状态。
生和治病均应以滋阴为主。
【内经渊源】 丹溪所述受到《素问•太阴阳明论》“阳道实,阴道虚”启发。 【理学渊源】 “阳有余,阴不足”这一观点最早源于北宋程灏、程颐,他们曾说: “天地阴阳之运,升降盈虚,未尝暂息,阳常盈,阴常亏。一盈一虚, 参差不齐,而万变生焉。”主张附会经义而谈天人性命之理,提倡清
心寡欲,节制声色嗜好,认为天地间是“阳常盈,阴常亏”。
【天人相应】 朱丹溪从天人相应的角度出发,他说:“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 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并指出:“天,大也,为阳,而运于地之 外;地居天之中,为阴,而天之大气举之。”所谓“大气举之”,即 天大而包地,阳多而阴少之义。 又曰:“日,实也,属阳,而运于月之外;月,缺也,属阴,而禀日 之光以为明者也。”日实而月缺,又有阳多而阴少之义。 丹溪以天大包地、日满月缺的自然现象,联系到人体气血阴阳的变化, 从而提出了“阳有余阴不足论”。
滋阴派---朱丹溪
滋阴派---朱丹溪 朱丹溪(1281~1358年),名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人,因其故居有条美丽的小溪,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朱丹溪医术高明,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朱半仙”。
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善用滋阴降火的方药,为“滋阴派”(又称“丹溪学派”)的创始人,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
其故里浙江义乌有墓园、纪念堂、纪念亭、丹溪街等。
别名“朱一帖”“朱半仙”“丹溪翁”元朝,汉族人物简介朱丹溪所居的赤岸村,原名蒲墟村,南朝时改名赤岸村,继而又改为丹溪村。
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丹溪先生”或“丹溪翁”。
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
朱丹溪青少年时期为应科举考试,钻研儒家经典。
35岁师从理学家许谦。
43岁从罗知悌学医。
在他小时候,读书能过目成诵,日记千言,言章词赋,一挥即成。
听说著名理学家许文懿在东阳八华山中讲学,专门传授朱熹的理学,他对许文懿讲授那套理学非常崇拜,听了,“自悔昔之沉冥颠齐,汗下如雨。
”他“每宵挟册,坐至四鼓,潜验默察,必欲见诸实践。
”这样,他坚持学了几年,日有所悟,学业大进,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东南大儒”。
在他三十岁的时候,老母患严重的脾病。
他心情焦急,请了许多医生治疗都治不好。
原来这些医生,大都医术粗劣,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盲目搬用《局方》。
开的药大同小异,吃下去一点效果也没有。
这时,他深深体会到:“医者,儒家格物致知一事,养亲不可缺”(《格致余论》序)。
于是他立志学医,日夜攻读《素问》。
论东垣丹溪学说在日本医学史上的地位
自己历年经验方法 ,都附于诸条 之末 。又拟 问答 5 0条 ,冠 于卷首 ,以申明先哲不尽之 意。 ”故认 为 : “ 刘纯 、虞 抟都 私淑丹溪 ,为丹溪 再传 弟子 。他 们用药 以丹 溪为 主 ,而参 以诸家之说 ,是丹溪医派之 中卓越者 。 ”而 “ 义乌以医术 闻 名者 ,代不乏人 ,丹溪之后 ,惟虞 抟为最。 ”( 陈梦赉 ) 王纶 ,字 汝言 ,号节 斋 。明弘 治 间 ( 1 4 8 8 —1 5 0 5 ,一 说成化年 间 1 4 6 5 -1 4 8 7 )殿 试 中进 士。与虞抟 有相 似之处 是 ,虞抟 因母病而刻苦学 医达 1 0年之久 ,医道大行 。王纶 是 因父病而奋 力学 医 ,后精 于 医术 。据 文献 记载 ,他 论病 定方 ,不泥于古 ,亦不 悖 于古 ,为人 治病 ,常奏 奇效 。据 《 国史经籍 志》 载 ,王 纶为宦 之余 ,十分 留心收 集 医药 书 籍 ,而取 《 本草》 常用药品 , 参 考洁 古 ( 张元 素 ) 、东垣 、 丹溪诸书 , 写成 《 本草集要》 八 卷。尚著 《 明医杂著 》 六 卷 ,“ 发明丹溪所未 发” ( 陈梦赉 ) ,故 深受世人 尊信 。书 中首条 回答仲景 、东垣 、河间 ( 刘完素) 、丹溪诸书优点 时 说 :“ 宜专主 《 内经》,而博览乎 四子 ,斯无 弊矣 !四子 之 书, 初无优劣 , 但 各发 明一义 耳 :外感 法仲 景 ,内伤法 东 垣 ,热病 用河 间 ,杂 病 用 丹 溪 。一 以 贯 之 ,斯 医道 大 全 矣! ”此 书后 亦传 人 日 本, 正 保二 年 ( 1 45 6 ) ,有 中野小左 正门刻本 ,亦广泛 流传 ,影 响亦远 。 刘 、虞二人继 承家学 ,皆私 淑丹 溪 ,且 皆有 独创 ,故 为后世所 重。王纶 精 于 医术 ,虽合 诸 家 ,但 于 丹 溪学 说 , 扬其精髓 ,阐其未发 ,于明代 医学界影响颇 大。由此可见 , 曲直 濑玄溯 与 其 老师 ,既重 视 丹 溪学 说 ,亦重 视 刘 、虞 、 王三人学 说 ,是 颇 有见 地者 。他们 从丹 溪 学说 的发展 中 , 进一 步理解 了丹溪 学说 的思想 内核 ,所 以 ,他们 充分肯 定 了丹溪学说继 承人 的临证经验和研究成果 。 曲直濑玄溯为强调 不宜偏爱 一人 的学说 ,在其 《 十五 指南 篇》 开 头 ( 即 “ 勤 学 的顺 序 ” ) 中指 出,要 “ 广 阅 《 内经》 ,普览 《 本草 》 ,初诊 以王 氏 《 脉 经》 为主 。处 方 宗 张仲景 ,用 药师丹 溪 ,尚从 天 民。外 感法 仲景 ,内伤 法 东垣 ,热病法河 间 ,杂病法丹溪 。 ”从此 论 中可看 出 ,曲直 濑玄溯 直接受 到王纶 《 明医杂著》 影 响。曲直濑 玄溯还 引 用刘 纯 《 玉机微 义》 热 门内容 ,并作 了重要论 述 :只重 视 张仲景的书 ,则 以伤寒 为中心 ,结 果可 以将 内伤病 ,误 以 为是 外感 病。反之 ,如 果只 重视李 东垣 的书 ,则 只能看 到
丹溪翁传
(一) 丹溪翁者,婺之义乌人也,姓朱氏, 丹溪翁者,婺之义乌人也,姓朱氏,讳 许文懿: 元代理学家许谦, 字益之, 许文懿 : 元代理学家许谦 , 字益之 , 震亨,字彦脩,学者尊之曰丹溪翁。 震亨,字彦脩,学者尊之曰丹溪翁。翁自幼 自号白云山人,卒谥文懿。 自号白云山人,卒谥文懿。 好学,日记千言。稍长,从乡先生治经, 好学,日记千言。稍长,从乡先生治经,为 举子业。后闻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 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 举子业。后闻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讲 道八华山,复往拜焉 益闻道德性命之说, 道八华山,复往拜焉。益闻道德性命之说, 宏深粹密,遂为专门。 宏深粹密,遂为专门。
丹溪翁傳
戴良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九灵山房集》卷十。作者戴良, 本文选自《九灵山房集》卷十。作者戴良, 字叔能,自号九灵山人。元末明初学者, 字叔能,自号九灵山人。元末明初学者,通经史 百家之说,爱好医学,善为诗文。 百家之说,爱好医学,善为诗文。戴良与朱丹溪 为邻县人,同属婺州(今浙江金华地区) 为邻县人,同属婺州(今浙江金华地区),故对丹 溪生平知之甚悉。 溪生平知之甚悉。
本文是作者为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所作的传记, 本文是作者为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所作的传记, 着重记叙了朱丹溪学医、业医及其学术思想、 着重记叙了朱丹溪学医、业医及其学术思想、著名医 案等内容。朱丹溪治学甚勤,通晓宋儒理学, 案等内容。朱丹溪治学甚勤,通晓宋儒理学,后弃儒 习医,为刘河间三传弟子。 习医,为刘河间三传弟子。因其生当金元医家学术争 鸣之末期, 鸣之末期,得以了解金元诸名医的学术思想及金元医 学流派之全貌,兼之敏而好学,故能兼采刘河间( 学流派之全貌,兼之敏而好学,故能兼采刘河间(寒凉 张从正(攻下派) 李东垣(补土派)三家之长, 派)、张从正(攻下派)、李东垣(补土派)三家之长,并 贯以经义,参以人情,结合时弊。他认为湿、 贯以经义,参以人情,结合时弊。他认为湿、热、相 火发病最多,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点。 火发病最多,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点。 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而成为滋阴派的代表人物, 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而成为滋阴派的代表人物,为 金元医家之集大成者,与刘、 金元医家之集大成者,与刘、张、李并列为金元四大 著作甚多, 格致余论》 局方发挥》两书, 家。著作甚多,《格致余论》和《局方发挥》两书, 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学术思想。 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学术思想。
朱丹溪40岁弃科举一心从医终成金元四大家之一,日本成立丹溪学社
朱丹溪40岁弃科举一心从医终成金元四大家之一,日本成立丹溪学社中医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传承中医文化也是我们中医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中医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文化底蕴,了解一代医家,结合他们的实践经历,才能让我们更好的融入中医的大集体。
提到一代医家,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扁鹊和华佗,提到医学著作,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但是我们都忽略了一个大医——朱丹溪,他的求医经历很曲折,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名医朱丹溪。
朱震亨(1281~1358年),字彦修,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人,宋濂《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先生所居曰丹溪,学者尊之而不敢字,故因其地称之曰丹溪先生云。
”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主张“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代表著作有《格致余论》,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
童年磨难朱丹溪祖父名环,父名元,母戚氏。
祖父辈均以孝闻名乡里。
朱丹溪的堂曾祖朱杓,精通医学,著有《卫生普济方》,重医德。
堂祖父叔麒,宋咸淳进士,晚年从事医学,医德十分高尚,他们均对丹溪有一定的影响。
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朱丹溪诞生于义乌县赤岸村。
朱丹溪自幼聪敏好学,日记千言。
元贞元年(1295年),丹溪父亲因病去世。
丹溪和两个弟弟都尚年幼,这使他遭受到巨大打击,本来是家境富裕,这件事后全家靠戚氏一人支撑,毕竟家里的顶梁柱去世了,乡里邻居都会来欺负他们。
朱丹溪的童年经历了艰辛的磨难,但是他有一个贤惠的母亲,得到了母亲的良好的教育与熏陶,才让丹溪磕磕绊绊的长大了。
发奋为学在逆境中成长的朱丹溪,造就他豪迈,见义勇为的性格,从“不肯出人下”。
元大德四年(1300年),朱丹溪年满20岁,时任义乌双林乡蜀山里里正。
他刚正不阿,敢于抗拒官府的苛捐杂税,敢于为百姓出头,因而深得民众的拥护,连官府都忌他三分。
在他三十岁的时候,老母患严重的脾病。
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和现状
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和现状叶文俊摘要中医在一千多年前就传到日本,在日本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日本的中医经过几次反复,最终陷入灭亡的边缘,究其原因本文作了一些探讨,并对现存所谓的汉方的现状也进行了分析,以冀对我国中医的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中日交流中医历史中医东传日本汉方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历史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甚大,在西洋医学尚未传入之前,一直都是中医为主导,明治维新时西医进入日本,政府下令废除中医,倡导西医,中医由此一蹶不振,几乎消除殆尽。
然而近代因为西医化学药物的副作用以及高昂的医疗费用等原因,人们开始追求自然植物代替化学药物,中医在日本得到重视,但是日本的中医真的能复兴吗?目前日本中医的现状如何?仔细研究一下中医在日本的发展过程以及现状,必有助于我国现在中医政策的制定以及中医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中医东传1,零星东传中国医学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初传到日本大约在5世纪的时候,距今约1500年前,中医通过朝鲜半岛传到日本。
据史书记载公元414年朝鲜新罗的金武氏携医术来到日本,这是中医传到日本的最早的记录。
公元459年朝鲜高丽王朝的德来医师赴日,定住于日本难波,并在此开医馆行医,被人称为“难波药师”。
公元554年开始陆续有采药师从朝鲜百济来到日本,将中医中药知识东传日本。
2,正式东传中医正式传入日本应该是在中国的隋朝时代。
当时的日本推古天皇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曾4次向中国隋朝派遣使团。
公元608年日本的药师惠日和倭汉直福因随同小野妹子的遣隋使团来到中国,正式学习中国医学,直至公元623年中国唐朝的时候才回到日本,自此中医学正式传入日本。
公元753年中国唐朝僧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成功,带去了大量中医书籍和药材,在日本奈良东大寺设坛讲授佛学和医学。
相传曾治好日本光明皇太后的病,被授予“大僧正”的称号。
他在唐招提寺行医时制作的“奇效丸”至今还被广泛使用。
公元806年弘法大师空海在唐留学期间抄写『伤寒论』带回日本,被称为『康平本伤寒论』,另一位留学高僧最澄也带回了一本伤寒论,被称为『康治本伤寒论。
2021年整理 一代宗师——朱丹溪
一代宗师——朱丹溪导入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平时咱们吃多了胃撑得慌怎么办呢?对,那就要消食,比如山楂丸,比如保和丸。
其中保和丸就是用: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萝卜子等组成的方子达成消食和胃的功效。
现在的保和丸已经有中成药了,几乎是每个宝妈必备之药,而这个千古名方正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一位名医——朱丹溪发明的。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千古名医之朱丹溪”。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
一、人物概述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义乌岸人。
因其故居有条美丽的小溪,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朱丹溪医术高明,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朱半仙”。
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被誉为“医宗”。
二、学医之路朱丹溪是不是也像张仲景他们那样,从小就热爱医学,然后走上从医之路的呢?答案并非如此。
朱丹溪是年过四十才开始学医的,这不得不从他的童年时代讲起。
朱丹溪自幼聪敏好学,日记千言,学习勤奋。
在他15岁那一年,家庭却突遭变故,他的父亲、大伯、叔叔相继因误诊而离世。
在他而立之年,母亲又患上了“脾疼”。
为了不重蹈15年前叔父的噩梦,他刻苦钻研《素问》等书,“缺其所可疑,通其所可通”,克服了学习上的种种困难,经过5年的勤奋苦学,既治好了母亲的病,也为日后的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什么是孝?朱丹溪用行动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而医道的根基是什么?恰恰就是忠孝之心。
这是朱丹溪能成为一代宗医的基石。
将母亲的病治好了后,朱丹溪并没有顺理成章选择从医。
弃仕从医他重新回到学校,师从许文懿,学习理学。
经过4年苦读,已经40岁的朱丹溪正准备参加科举,可这一年又发生了一件事,他的妻子患了“积痰”病,因为误诊去世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老天爷给朱丹溪的打击是残酷的,他最亲近的人几乎全在误诊下离他而去,他的父亲,他的大伯,他的叔叔,他的小弟,最后是他的妻子。
传统医学与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与交流
传统医学与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与交流日本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传统医学在这里有着广泛的发展与交流。
其中,中医药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医学体系,对于日本的医疗事业和民众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传统医学与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与交流。
首先,传统医学在日本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6世纪,日本就开始接触和学习中国的医学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医学逐渐融入到日本的医疗体系中,并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
其中,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其次,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中国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对于日本的医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日本的医生和学者前往中国学习中医药知识,并将其运用到日本的医疗实践中。
另一方面,日本本土的医学传统也对中医药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日本的传统医学体系如“和医学”和“针灸”等,与中医药有着相似之处,这为两者的交流提供了基础。
此外,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也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支持。
日本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鼓励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
例如,日本成立了中医药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推动中医药的研究与应用。
同时,社会对于中医药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药作为保健和治疗的方式。
在传统医学与中医药的交流方面,日本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每年,许多中医药专家和学者来到日本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
同时,日本的医生和学者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世界各地的专家共同探讨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
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也为日本的医学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传统医学与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发展,一些人对于传统医学的认可度和信任度有所下降。
同时,中医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也受到了一些争议和质疑。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和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来解决,以进一步推动传统医学和中医药的发展。
日本汉方医学三大流派简介
日本汉方医学三大流派简介日本, 汉方, 医学, 流派, 简介序言:自从公元五世纪汉方传入日本伊始,一代又一代的汉方名医就为汉方能在日本落地生根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汉方医学大家为中心的派别,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以曲直濑道三先生所在的后世方派为主的曲直瀬流;以名古屋玄医等人为主的古方派和以考证医学典籍找寻各种治疗方法的考证派。
本文将对这三个不同的流派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曲直濑流的医术曲直濑道三于古河的田代三喜处进行了多年的修业后于1545年回到京都,自此揭开了其医学生涯的序幕。
道三先生的医学体系是基于以金元医学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明医学,而在明医学中又受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的影响犹为深厚。
这个我们可以从道三先生的著作《启迪集》一书中就能看出。
而他的医学思想,也和医术一起被他的徒子徒孙们所继承并发扬光大。
根据今天残存于世的医方案集中,我们能从某种程度上大致的推测出当时曲直濑流的医生们是如何对病人进行治疗的。
道三先生所治疗过的疾病大部可在他所写成的《出证配剂》一书中看到。
这里被记载的病案资料全部都是他经手确证的,而且从内容来看这里面的大部分医治方法都是道三先生所独创的。
这个病案集的主要内容是分析疾病伴随的各种症候与药物的药效之间的联系,因此这本书中大部分的药方记录仍然能为今天的汉方医生们提供参考。
道三先生的医术是如此的出神入化,而他的孩子玄朔的医术也不遑多让。
在玄朔所著的《医学天正记》一书中,记录有包括皇族、公卿、武将等当时的著名人物在内的六十门共三百七十四种不同的病例。
然而在当时,对各人的标准治疗方案是没有定论的。
所以即使诸如半井瑞策、竹田定加、祐乘坊、上池院等有名的宫廷医生也不能轻易地将他们自己的治疗方案定为最佳方案。
在如此难度之下,人们看到的却是玄朔以他神乎其技的本领将病魔一一击败。
玄朔与其弟子们所在的那个时代,比起初代的道三的时代又有所不同——可以借鉴参考的医学资料变的齐备起来。
丹溪派的学术特色与临证经验
丹溪派的学术特色与临证经验丹溪派摘要丹溪学派成立于15世纪明代,以养阴为宗旨,强调保存阴气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其学术理论远绍《内经》,近亦受河间火热理论影响,然丹溪学派侧重于阐述阴虚火旺之证,朱震亨为学派之倡导者。
丹溪学派的形成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医学的繁荣和进步。
名字来源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所创,主张滋阴“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主张滋阴降火。
他是南方人,南方人身体柔弱好食者多,所以用清滋之品。
思想论述丹溪学术思想以养阴为主题,于气、血、痰、郁、火诸证的治疗亦多发挥,每被后世奉为圭臬。
丹溪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对其后的医学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倡“相火论”成为后来温补学派诸家论命门之火的理论依据。
温病学派诸家所采用的养阴、救液、填精诸法的确立亦受丹溪滋阴理论的影响。
代表人物朱震亨(创始人),元著名医家,他认为肾精不足,相火易亢,是人体发病的关键,故尤重相火为病,大倡“阳有余阴不足论”,治疗强调滋阴降火,而开后世滋阴法之先河,并擅长气、血、痰、郁等杂病的论治,是河间之学传至震亨已渐变矣。
传朱震亨学说的门人,主要有赵道震、赵良仁、戴垚、戴思恭、王履、刘叔渊、刘纯等,最有成就者,当推戴思恭、王履。
赵道震,《定远县志》云:“凡轩岐以下诸书,靡不精究。
受学丹溪,所造益深。
洪武己巳,徙籍定远,活人颇多,未尝言利”。
可惜他的著作《伤寒类证》未见有传本,其学术思想难以测知。
卢和(14-15世纪时期),字廉夫,东阳卢宅人,明代丹溪派名医,著有《丹溪篡要》、《食物本草》、《儒门本草》等传世著作。
赵良仁,《苏州府志》云:“少试吏宪司,即弃去,从丹溪朱彦修学医,治疗多有奇效,名震浙东西。
所著《医学宗旨》《金匮方衍义》并《丹溪药要》等书”。
《医学宗旨》《丹溪药要》两书均未见,《金匮方衍义》亦未能详刊,至康熙朝经周扬俊补注,名为《金匮玉函经二注》之后,始有传本。
戴垚,以母病死于庸医之手而弃儒从医,率子戴思恭徒步至义乌,受业于朱震亨,“当时游丹溪之门者,弟子颇多,惟元礼父子最得其传”。
中成药在日本的发展过程
中成药在日本的发展过程,现状最深刻的几点体会中药专硕2班日本有史以来,一直到1875年的长时期内,医学的主流中国医学。
中国古代医学最初经朝鲜传去日本,随着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中国隋唐时期的医学就直接在日本流传起来。
562年,吴人知聪把《明堂图》及其他医书16 0卷带到日本。
6 0 8年,日本推古天皇派遣药师惠日、倭汉直福因等,随使者来中国学医,历时15年,于623年学成归国,曾将《诸病源候论》等重要医书带回日本。
本出现最早的医事制度—大宝律令,是701年制定的,完全模仿了唐朝的制度;并规定医学生必读《素问》、《黄帝针经》、《明堂脉诀》等书。
753年,扬州鉴真率弟子赴日本讲授医学,对当时日本医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808年,日本医家以我国医药著作《素问》、《脉经》等为蓝本,编成《大同类聚方》医书。
984年日本御医丹波康赖(中国汉族的后裔).编著医学全书《医心方》30卷,此书完全以中国隋唐[1]在日本,中成药被称为“汉方制剂”,在江户时代是日本汉方医药学最为繁荣的时期,一是随着中医学的不断传入,如吴昆的《医方考》、龚廷贤的《万病回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在日本倍受重视,被再版、释、补注。
二是随着日本版《仲景全书》( 1695年)、《宋版伤寒论》(168年)的首次刊行,日本汉方界旋即对《伤寒论》表示出极大的热情和重视。
他们认为《伤寒论》与《内经》不同,实用性与操作性强。
符合日本民族的特性。
因此,学习研究《伤寒论》蔚然成风,并由此形成了古方派。
古方派代表人物后藤良山否认阴阳五行学说,独重气的生理病理,提出了“一气留滞论”的新观点。
至此,传统中医学的部分内容被日本汉方医家进行了改造[2]。
江户时代后期,吉益南涯对其父吉益东洞的“万病一毒论”进行了新的阐释,他认为毒是指气、血、水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引起诸多疾病的重要因素,从而创立了气血水学说。
18世纪后半期,考证学方法被导入到医学研究中,丹波元简等人校刊出版了《千金要方》、《医心方》、《伤寒论辑义》、《金匾要略辑义》、《灵枢识》、《素问识》等一批古典医籍,对这些古典医籍的重视,直接导致了日本汉方界至今为止仍以使用“经方”为特征。
援儒入医 相得益彰——朱丹溪医学哲学思想评述
美国生态文学对中国生态意识教育的启发性研究金元时期是医易学发展的特殊时期,医易汇通从理论转向临床。
朱丹溪作为金元四大家的集大成者,其医学理论极具易学特征,不仅丰富了易学的实践内涵、开拓了利用易学的新思路,也发展了中医理论体系,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本文从丹溪学术思想的源流历史、核心理论、引用或应用易学三个方面,探讨易学在丹溪学术思想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探析丹溪学术思想的易学内涵,以加深对丹溪学术思想的理解,拓宽中医学的研究思路。
一丹溪医易思想的渊源易学对丹溪的学术思想乃至后世的丹溪学派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直接奠定了丹溪学术思想的核心理论与思维方式,其影响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1.1“阴阳中和”“天人合一”的根本理念丹溪所处的历史时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盛行,滥用香燥温补,致人阴血耗伤,人们普遍阴衰阳盛,为达成“阴阳中和”,必然要求“重阴”的治法出现。
而中和之道不仅是中医的核心理念,也是《易》的根本思维。
朱丹溪言:“天地以一元之气化生万物,根于中者,曰神机,根于外者,曰气血,万物同此一气。
人灵于物,形与天地参而为三者,以其得气之正而通也。
”此思想便源自《系辞传》:“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
”“天人合一”“阴阳中和”正是易学与中医学相通同源的核心理念。
1.2医学师承与易学朱丹溪师承于刘完素的再传弟子罗知悌,旁通李杲、张从正的学术思想,这几位亦通于易学。
刘完素的火热论根源于《易》中乾阳离火的概念,其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序》中认为医易同道:“易教体乎五行八卦,儒教存乎三纲五常,医教要乎五运六气,其三门,其道一。
”李杲的重土思想则受了坤卦“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坤厚载物”的影响,在《内外伤辨惑论》中言:“升浮降沉,温凉寒热四时也,以应八卦。
若天火在上,地水在下,则是天地不交,阴阳不相辅也,是万物之道、大《易》之理绝灭矣。
”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多处引《易》,如“易曰:方以类聚”以及“八卦之中,离能煊物”,其汗吐下三法也与天地人三才的理论相对应。
丹溪心法读后感
丹溪心法读后感
一开始接触这本书,感觉像是在看一本武林秘籍。
朱震亨,这位丹溪先生,就像一位绝世高手,把他的医学绝学都写在了这里面。
他讲的那些关于疾病的认识,有些让我觉得特别新鲜。
比如说他对气血痰郁这些方面的理解,那是相当的细致啊。
以前我就知道人会生病,但是没想到在他眼里,这些病的根源就像被他拿着放大镜研究了个底儿朝天。
他讲的滋阴降火学说,我琢磨着,就像是给身体里那些过于旺盛的小火苗浇点水。
现代人好多都生活不规律,熬夜啊、吃垃圾食品啊,感觉身体里就像有一把干柴,随时能烧起来。
这时候丹溪先生的滋阴降火理论就像是一场及时雨。
我都能想象到身体里那些被“烤干”的细胞,在这种学说的滋润下,重新焕发活力的样子,就像干枯的小草得到了甘霖,一下子就精神起来了。
还有他提到的一些治病的方子和用药方法。
我看的时候就在想,这丹溪先生真是个用药的艺术家啊。
每一味药就像他调色盘里的颜料,根据病人不同的病症,他就巧妙地调出不同的“颜色”来治病。
不像现在有些医生开药就像流水线上的操作,他是真的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开方的。
这就告诉我们,治病可不能一刀切,得因人而异。
不过呢,读这本书也有点像在走迷宫。
毕竟是古代的医学著作,有些文字和概念理解起来还是有点费劲。
我有时候得像个侦探一样,到处查资料,找注解,才能明白丹溪先生到底想说啥。
但是这种探索的过程也挺有趣的,就像在挖掘宝藏,每搞懂一个知识点,就感觉自己挖到了一块金子。
[生活]中药在日本的发展状况—医药国际贸易
中药在日本的发展状况09营销1班陈婧关键词:中药、日本市场、发展中医学大约在5世及从朝鲜传入日本。
从5世及到15世及,日本在学术、临床以及行政管理等环节全面接受中医药,形成了独立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
15世及以后,日本汉方医学界分化,形成以中国金元医学占主导地位的“后世方派”和遵从张仲景医学的古方派。
江户中期,古方派和后世方派互相对立,学术争鸣十分活跃,汉方医学得到迅速发展。
日本目前虽无国立的具备较大规模的汉方医院,但私立汉方医疗机构很多。
日本汉方医疗机构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综合医院或医科大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的汉方医科,是综合性医院的一个临床科室;一类是汉方个体开业诊所;一类是针灸推拿诊疗所。
日本目前从事汉方医学、针灸、推拿的人员超过10万人。
日本理论上没有汉方医的称谓。
汉方医不可以从事医学行为,只有日本国家认定的医师资格才可以开方子、扎针。
日本的医师管理体制中,有医师、牙科医师和药剂师三大类。
药剂师可以抓方,可以配药,但不能开处方。
虽然药剂师在理论上不能开处方,但实际操作中还是能够在药典范围内建议抓药。
日本制药企业生产中国汉方药,目前已有217种中国汉方药处方被纳入日本医疗保险体系,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240种OTC中国汉方药可以在药店销售并有望增至300种,但问题是医师处方用的中国汉方药不多,而且有权使用中国汉方药的医师和药剂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中医药教育,严重影响了中医药在日本的普及我国内地中药材主要的出口市场是亚洲。
其中以香港地区、日本及越南为主,三个地区出口总额占全部出口额的一半以上。
我国内地出口香港的中药材,一部分加工成中成药,大部分以药材形式转出口至其他国家或地区,如美国、日本和台湾。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遭遇严寒,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3.9%,医药行业经历了2008年及2009年上半年的艰难跋涉后,下半年进出口形势迅速回暖,与我国整体外贸形势形成反差,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达到9.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溪医学在日本的发展
JOURN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VOL. 39 NO .9 Sept. 2015
李晓寅 1,2 庄爱文 1,2 王英 1,2
1.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杭州 310007 2.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时代的分界,视其为开创汉方医学体系的先驱[3]。但三
喜的医学足迹远离日本当时的文化中心京都,因而未 研
元 552 年)梁元帝赠日本《针经》时[1],至镰仓时代(公 元 1185 年—1333 年)已有大量僧人来我国访问。据
能将其推崇的丹溪学说普及全国。
丹溪擅治气、血、痰等杂病,其辨证论治在其著作 究
环境、气候因素、民族体质和习俗,结合自身临床经 验,也不同程度地发展了丹溪学说。
间名声益振。三喜大力倡导金元四大家之学,特别是 浙
丹溪学说。日本现代医史学家大塚敬节的《东洋医学
1 室町时代(公元 1336 年-1573 年):丹溪医学初入 史》中,将田代三喜的登场作为日本医学史前后两期 医
日本 中日医学交流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天正 2 年(公
室町时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时代,日本出现了“道 三流”学派,这是日本李朱医学的主流。其创始人初代 曲直濑道三在 22 岁游学关东时,入田代三喜门下,尽 得其学后,回到京都,因治愈了足利义辉将军的病而 名动朝野。“道三流”学派于京都开设“启迪院”,培养 学生,著书立说,其门下名医辈出,学派影响力巨大, 使得后世派医学(也称“李朱医学”)在这一时期达到 了高潮,由此丹溪学说得以在日本迅速传播。
摘要:[目的]研究丹溪医学对日本汉方医学体系的影响,总结其在日本的发展轨迹,为我国中医研究工作提供思路。[方法]通过研读丹溪相关著作及 日本汉方医学相关文献,探析丹溪医学理论对日本汉方医学各流派的影响,阐释其在日本汉方医学体系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并总结丹溪医学在 日本几百年来的发展轨迹。[结果]丹溪医学在日本的发展历程中经历盛衰,其间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派生出更为日本化的医学理论。[结论]丹溪医 学不仅对日本汉方医学体系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对三大汉方医学流派均有深远影响,其在日本的发展轨迹及所面临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 总结。 关键词:丹溪医学;日本;汉方医学;中医研究;医学史;医学体系;发展轨迹 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509(2015)09-0677-03 DOI: 10.16466/j.issn1005-5509.2015.09.007 The Development of Zhu Danxi's Medical Science in Japan Li Xiaoyin1,2, Zhuang Aiwen1,2, Wang Ying1,2 1.Zhejiang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ngzhou(310007);2.Tongde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 Abstract:[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impact of Danxi’s medical science on Kampo medicine system and summarize its development in Japan,for providing ideas for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medicine. [Method]Learning Zhu Danxi related books and Kampo medicine literature, analyse the impact of Danxi ’s medical science on each genre of Japan Kampo medicine,explain the role of Danxi’s medical science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Japan Kampo medicine system,and ummarize its development path in Japan.[Result]The development of Danxi ’s medical science in Japan experienced ups and downs, combined with local realities,and derived more Japanese -oriented medical theories. [Conclusion]Danxi ’s medical science not only for the formation of Japanese Kampo medicine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ut also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Japan's three Kampo medical genre.Its development track is worth thinking and summarizing. Key words: Danxi’s medical science;Japan;Kampo medicine; TCM study; history of medicine; medical system; development track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有医家开始慨叹“世之医 家皆取刘、张、李、朱等后世医家之说,不知张仲景为 本”,力倡医方复古之论,以名古屋玄医为先驱的古方 派开始崛起[7]。由于以丹溪医学为代表的金元医学理 论繁杂,后世派在后期渐渐流于空洞,提倡仲景医学 的古方派由此迅速为讲求实效的日本民众所接受,古 方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吉益东洞提出的“万病一毒论”, 否定阴阳五行学说,否定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 足”的理论以及后世派医家元气虚损的观点[8],一时压 倒诸家之论而盛行于世。日本医学界由此出现了后世 派与古方派争鸣对峙的局面。
道三养子曲直濑玄溯,即二代曲直濑道三,也继 承了道三的医学主张,推崇丹溪学说,同时也十分重 视学宗丹溪的刘纯、虞抟、王纶的学术思想。相比田代 三喜与曲直濑道三,玄溯更多地将丹溪医学与其他医 学名家的理论相结合,博采众长,在其所著《十五指南 篇》中,玄溯告诫后人:“用药以东垣为师,旁及洁古, 辨治诸证以丹溪为师,尚从天民。外感法仲景,热病法
对气、血、痰、郁等杂病的辨治独具匠心。他的学术思 子虞抟。十五世纪后期,出身日本伊豆医学世家的田
想,不仅使我国的医学发生深刻的变化,也影响到邻 代三喜入明求学,旅明 12 年来,研习当时盛行的金元
邦日本的医学理论发展,对日本汉方医学体系的形 医学,尤尚东垣、丹溪学说,并随月湖临证。田代三喜
成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日本医家学者根据本国地理 学成返日之后应关东管领足利成氏之邀移居古河,其
受其师田代三喜影响,曲直濑道三对丹溪医学颇 :“日本道三,丹 溪流也”;曲直濑之姓,由其本人所命,日本现代学者 认为其为“丹溪分流于日本一支”之意[5]。道三在其著 作《启迪集》中多处引用丹溪论述并专设“诸气篇”、 “血证篇”、“痰饮篇”,而《启迪集》一书也被后世奉为 李朱医学的经典。道三“先通风滞,后调气血经络”的 观点,既吸收承袭了丹溪“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治痰 为先,次养血行血”的中风治疗经验,又有自己的见 解,知常达变。丹溪曾批判局方派不谙疾病理论、临证 仅用成方,主张辨证论治,因人制宜,重视体质因素[6]; 道三继承了丹溪的这一观点,并浓缩了辨证论治的理 论,使其法则化,既便于把握,又符合当时日本实际情 况[5]。
河间,杂病法丹溪”。 3 江户时代(公元 1603 年-1867 年)前期:后世古方 对峙争鸣
日本江户时期高僧泽庵宗彭曾描述过江户前期 日本医学界的实况: “朱丹溪医学由田代三喜导入,曲 直濑道三撰著大量医书,由教授讲学,集天下医者为 弟子,初开医道,日本国医者大半皆为道三流”,说明 在这一时期,以丹溪医学为宗的后世派占据着日本医 学体系的主流。
但折衷派医
李晓寅,等:丹溪医学在日本的发展
浙 江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2015 年 9 月 第 39 卷 第 9 期
学应宗古方,辅以后世新方”的观点,中神琴溪就指 出: “中古虽传汉土之医道,但多为东垣、丹溪之术,以 五行配当相克之理以疗病,云甘温养脾胃则疾自去, 虽沉疴痼疾,投补中益气辈,大黄畏之如虎。”[11]这里一 方面可以看出丹溪医学一度在日本医界的盛行,另一 方面也看到部分后世医家对金元医学理论的理解流 于空洞。由于丹溪所倡辨证论治及道三在其基础上 创立的察证辨治方法,在应用中对医理和医技有着较 高的要求,因而后期部分后世派医家返用成方,出现 一味提倡温补,拒用攻邪药物的风气,因而许多古方 派、折衷派医家均对此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统计,入南宋日僧不下百人,入元日僧更多于此。他 中也有独到的阐述,《丹溪心法·秘方一百》 总结其治
们大多从明州登陆,历访江、浙、闽诸寺,饥则斋食, 法道: “以气、血、痰为主。凡病血虚,四物;气虚,四君
暮则投宿,受所至各地僧俗的热情接待[2],此后中日 子;有痰,二陈。”田代三喜宗丹溪之学创立气血痰病
18 世纪中后期,在后世派和古方派争鸣对峙的 局面下,折衷派应运而生。江户时期的日本特殊时代 背景,当时正值权力中心从京都迁移到江户之际,医 学文化重心也渐从关西向关东转移,诞生于此时的折 衷派对于后世古方之争有着独到的见地,他们认为无 论是否定后世独尊仲景的古方派,还是无视古方推崇 李朱的后世派,均有失偏颇,仲景学说与丹溪、东垣学 说应当择优而用,融合古今,取各家之长。
朱丹溪,字彦修,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市)人。 学派百家齐放,“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
居地有丹溪,学者尊称其为丹溪先生或丹溪翁,金元 元”,当时的学派争鸣也推动了日本医学的发展。
四大家之一。他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弟子罗知悌,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