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课件:12.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课件
载体 动力
考点二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线)
种类
特点
来源
实例
①物理信息 ②化学信息 ③行为信息
a.动物特殊行为 b.物理过程传递 c.信息素传递
Ⅰ.动物代谢活动 Ⅱ.动物异常表现行为 Ⅲ.无机环境或生物
A.生物碱、有机酸 B.求偶炫耀 C.光、声、温度、 湿度
(5)信息可来源于非生物环境或生物,传递方向往往是双向的( √ )
(6)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作物田中的双子叶杂草,属于化学信息的应用 ×
(7)利用性外激素诱杀害虫属于化学防治( × )
判断:1.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以干扰害虫繁殖,该防治 方法属化学防治( × )
化学信息的生物防治 2.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信号诱捕有害动物属于机械防治( × )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的范围、过程及特点
信息源
信道
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Biblioteka 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繁衍
生物的种间关系 稳定
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畜产品 的产量。如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 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 就可以提高果树的 传粉效率和结实率。 (2)对有害动物 进行控制。如利用昆虫信息素 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 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 同时进行, 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碳循环
(1)请写出图中各标号的含义: a._生__产__者___ ;b.__消__费__者__ ;c.__呼__吸__作__用__ ;d.__光__合__作__用__和__化__能__合__成__作__用__ ; e._呼__吸__作__用___
全国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9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第39讲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2.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实例——碳循环
1.物质循环
生物群落 与 (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___________ 无机环境 之间不断地循环的过程。 ___________ 全球性 循环流动 。 (2)特点:___________ 、反复利用、___________ 同时 进行,相互依存,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___________
CO2库 ,生物成分 E 表示________ 生产者 ,生物成分 图中 A 表示________
C 分解者 ,生物成分________ F 表示________ 表示初级消费者。
(2)题图所示的成分中,能量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方向是
单向的 ,最终以________ 热能 散失。 ________
(3)碳循环过程中,碳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有三 条: ①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的箭头都流向 e,可进一步判断:b 是初级消费者,d 是次级
分解者 。 消费者,e 是___________
(2)图 3——根据 a 与 e 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a 为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e 为生产者。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
分解者 ,剩余 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 c,所以 c 是___________
提示: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2)上面改编题中,B→C 过程中碳主要以什么形式传递?
提示:含碳的有机物。
突破 1 碳循环常见变式模型
双向箭头 判断:a 是 (1)图 2——根据 a 与 c 之间的___________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5.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案例1
实验假设 土壤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
自变量 土壤中是否含__微__生__物_____
实 实验组
对土壤__灭__菌___处理
验 对照组
对土壤__不__做___处理
设 实验结果 在相同时间内
计 (现象) 实___验__组__落__叶__的___腐__烂__程__度___<_对___照__组__
④实例
鸟鸣叫 蜘蛛网振动 蛇感知温度 蓟的刺 稻草人
蝙蝠回声定位 萤火虫发光 候鸟靠磁定位 植物开花
2.化学信息
①含义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②来源 生。物
③实例
植物分泌针对捕 昆虫分泌 食者的化学物质 外激素
初消 次消
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分解者
(1)温室效应 ①成因:世界范围内,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 大大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
放,加剧了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②影响:导致 气温升高 ,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
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③我国措施: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减少 二氧化碳 排放,另一方面大力
实验结论 (分析)
土___壤__微__生__物__对___落__叶__有__分___解__作__用____
案例2
实验假设
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自变量 是否含有土壤浸出液
实验组 A烧杯中加入土壤浸出液和淀粉糊
实 对照组 B烧杯中加入蒸馏水 和淀粉糊
验
A1加入碘液
__________不__变__蓝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6.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 干扰 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 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 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 物质、能量 投入,保证生态系统 内部结构与功能 的协调。
思维诊断 (1)下图每种生物的数量不是决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
4.作用 (1) 生命活动 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 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 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稳统定的
。
农产品或畜产品
有害动物
5.应用:提高
的产量;对
进行控制
。
思维诊断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能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发生( × ) (2)孔雀开屏属于信息传递中的物理信息( × )
。
各种
(4)组意成义成:分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
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碳循环 (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CO2 和碳酸盐。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 含碳有机物 。 (3)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 光合 作用、 化能合成 作用实现的;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 呼吸作用和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实现的。
波动,说明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是相对的( √ )
(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
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 )
(3)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 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 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012·安徽,30Ⅱ(4)
•
3、无论正在经历什么,都请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从来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谁的人生不是荆棘前行,生活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永远安稳,只要努力,就能做独一无二平凡可贵的自己。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教学课件之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学课件[目标要求]1.概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过程。
2.理解生物富集的成因和危害。
3.简述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及信息传递的作用。
4.概述生态平衡的概念、特征及调节机制。
5.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信息的概念: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
2.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线)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据图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模型:(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生物和非生物环境。
(2)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范围不包括(填“包括”或“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传递。
(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既存在于同种生物之内,也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
信息传递的方向一般是双向的。
3.信息传递过程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5.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
如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如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6.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关系(1)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2)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3)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4)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5)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防治有害动物,也可以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 √)(6)利用性外激素诱杀害虫属于化学防治( ×)源于选择性必修2 P71“正文”(1)狼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捕食后者,兔同样也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教学课件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教学课件[目标要求] 1.概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过程。
2.理解生物富集的成因和危害。
3.简述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及信息传递的作用。
4.概述生态平衡的概念、特征及调节机制。
5.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平衡(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1)类型(2)联系:二者一般呈负相关,如图所示,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注意特例:冻原、沙漠等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都比较低。
(3)影响因素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4.设计和制作生态缸(1)观察稳定性,可通过观察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由于生态缸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抵抗力稳定性极低,其稳定性易被破坏。
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
(1)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2)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3)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4)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5)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6)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则恢复力稳定性就一定很高( ×)(7)河流轻度污染后的净化恢复及火灾后草原的恢复均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下图表示受到干扰后,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图,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y表示受到干扰时偏离正常范围的大小,偏离的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热带雨林的y值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草原。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大一轮复习 生物
(3)通常,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通过过程②,A 从 C 那里得到 的是________(填“物质”“能量”或“物质和能量”),通过过程 ③,C 从 B 那里获得___________(填“物质”“能量”或“物质和 能量”)。由此分析可知,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内被利用的差异 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课时规范训练
大一轮复习 生物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形式 主要以有机物为载体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范围 生态系统中的各营养级
物质循环 无机物、有机物
循环往返 生物圈(全球性)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课时规范训练
大一轮复习 生物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①能量的输入、 传递、转化和散失,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② 联系 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③能量是物质 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返的动力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课时规范训练
大一轮复习 生物
图示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课时规范训练
大一轮复习 生物
【发现探究】 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起点和终点是否相同?
答案:不同。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终点 是热能散失;而物质循环中物质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往返 循环,无起点和终点。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课时规范训练
大一轮复习 生物
2.既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的,为什么农田生态系统还 需要经常施肥呢?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是在生物圈内进行的。农田是 一个相对范围较小的生态系统,物质不一定能实现循环。农田中 的农作物合成有机物(如蛋白质、磷脂等)时利用了土壤中的氮、磷 等元素,这些元素随着粮食、瓜、果等输出农田生态系统,因此 需要不断施入含氮、磷、钾等元素的肥料。
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件
2.(2022·南宁模拟)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 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碳进入非生物环境的途径是②③④ B.碳元素通过①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生理过程 是光合作用 C.②③和④表示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 D.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的
解析 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A 项正确;小鸟的眼睛能 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B 项正确;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 的信息,C 项正确;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 项错误。
2.(2022·长沙月考)《诗经》中有众多优美的诗句,以下诗句中的生物所表
达的信息与其他三者不一样的是( D )
4.(2022·武汉模拟)如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转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 误的是( D )
A.上图能体现出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B.①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光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C.②过程中有机物中的碳元素转化为 CO2 中的碳元素返回非生物环境 D.①②过程对应的生物分别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对对 碰1
①森林生态系统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是负反馈调节。( √ ) ②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均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正反馈和负反馈调 节。( × )
对对 碰2
③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大于红松林的主要原因是物种丰富且食物网 更复杂。( √ ) ④稳态是指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种类及数量恒定不变。( × )
对对 碰3
解析 由图可推知,甲为生产者,乙、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生产者固 定的能量有四个去向,即自身呼吸消耗、留在生产者体内、流向消费者和被分解 者利用,图中①④的总和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呼吸散失的能量,在生态系 统中,生物体内有些能量可能没有被利用,故①④的总和可能小于生产者所固定 的太阳能总量,A 项不符合题意;对于生物圈来讲,物质是可以自给自足的,而 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故能量是需要不断补充的,B 项不符合 题意;由图可知,甲、乙、丙都有一部分能量流向了丁,丁是分解者,C 项符合 题意;由图可知,碳以 CO2 的形式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又 以 CO2 的形式离开生物群落返回非生物环境,D 项不符合题意。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
(4)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 息。
跟踪训练 2 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 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
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 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 X,X 既可吸引甲 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传递的模型及解读
(1)范围
(2)来源:物理信息既可来自生物,也可来自无机环境; 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来自于生物。
(3)方向: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
(4)过程 阻碍其中的任一环节均不能实现信息的传递。
2.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物质
信息素
动物的性外激 素;狗利用其小
便记路
行为 信息
对于同种或异种生 物能够通过其特殊 行为特征传递的信
息
动物的异 常表现及
行为
蜜蜂的舞蹈;鸟 类的求偶炫耀
2.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
作用或应用
个体水平: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
在生态系 统中的作
用
息的作用 种群水平: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
第二步:确定生产者 在物质循环模式图中,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双向箭 头,因为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如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二 氧化碳来自于外界无机环境,其自身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 碳又释放到外界无机环境中。 第三步:确定消费者和分解者 分解者的作用是将生产者、消费者的遗体残骸和排泄物分 解为无机物释放到外界环境中,因此生产者、消费者都有一个 箭头指向分解者,其余即为消费者。
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共47页文档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生 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2018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第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答案:D
[技法提炼]
1.图中双向箭头代表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其他所有成 分都指向的为非生物的物.除了 C 之外,有最多被指向箭头的为分解者,即 B 为分解者。 3.三个图的模式其实一致,复杂的地方在于消费者的划分,图甲中消 费者只有 D,图乙中消费者有 D、 E,图丙中消费者有 D、 E、 F。 4.图甲蕴含的食物链为 A→D,图乙蕴含的食物链为 A→D→ E,图丙 蕴含的食物链为 A→D→E→F。
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碳返回无机 ②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 环境的途径 化石燃料的燃烧
(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大量 CO2。 ②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 CO2 的调节能力。
2.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项目 形式 特点 范围 能量流动 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全球性、循环性 生物圈(全球性) 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
A.④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过程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 C.物质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图中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甲代表分解者,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 ④过程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③过程代表呼吸作用;碳循环是 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进行的循环;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 和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实现的。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和
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全球性 、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重难突破——攻重难,名师点拨] 1.碳循环过程
(1)碳循环及存在形式: 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 CO2 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CO2 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①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课前背
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 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 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知识自主梳理
夯实基础 强化要点
1.信息的概念:指日常生活中,可以 传播 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 信号等。 2.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线)
4.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项目
物质循环
形式
能量流动 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过程 在无机环境与生反物复群循落环之间_________ 沿食物链(网) 单向 流动
范围 特点
全球(生物圈) 全球 性、循环性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单向流动 、_逐__级__递__减__
(2)联系 ①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物质作为能量的 载体 ,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 动力 ,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课前背
生态系统的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不可逆转;生产者不能再利用散失的热能。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某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自身呼吸要消耗一部分,还 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所以不能将全部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一般来说,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能 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知识自主梳理 1.概念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夯实基础 强化要点
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课件
教材隐性知识
源于选择性必修2 P67“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1”:生物圈_是__ (填“是”或“不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_不__是___ (填“是”或“不是”)一个在“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系统,因为_物_ _质__可__以__在__生__物__圈__内__循__环__利__用__,__而__能__量__不__能__循__环__利__用__,__它__必__须__由__生__ _物__圈__外__的__太__阳__能__源__源__不__断__地__输__入__,__方__可__维__持__正__常__运__转__。
相等 C.甲种群中的碳元素可通过一定途径进入乙种群
√D.若长期受某重金属污染,甲种群体内重金属浓度大于乙种群
图中乙的数量变化晚于甲,且甲的波峰高于 乙,则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A正确; 若长期受某重金属污染,乙的营养级高于甲, 故乙种群体内重金属浓度大于甲种群,D错误。
考点二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梳理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
1.信息的概念: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 信号等。 2.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线)
热图
分析
矿质元素吸收和水分吸收的关系
据图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模型: (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_生__物__和__非__ 生物环境。 (2)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范围_不__包__括__ (填“包括”或“不包括”)细胞之间的 传递。 (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既存在于同种生物之内,也发生在_不__同__生__物_ 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一般是 双向的。
3.生物富集 (1)生物富集的概念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 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 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 (2)富集的过程 ①途径:食物链(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考点1 考点2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所以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的。( × ) (9)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 ) (10)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 )
-9考点1 考点2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开启高考长句应答模式! 1.既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的,为什么农田生态系统还需要 经常施肥呢?请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是在生物圈内进行的。农田是一个 相对范围较小的生态系统,物质不一定能实现循环。农田中的农作 物合成有机物(如蛋白质、磷脂等)时利用了土壤中的氮、磷等元 素,这些元素随着粮食、瓜、果等输出农田生态系统,因此需要不 断施入含氮、磷、钾等元素的肥料。
-7考点1 考点2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 境之间往复循环。( × ) (2)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 √ ) (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 ( × ) (4)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和呼吸 作用等。( √ ) (5)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 ) (6)如果人们不按生态规律办事,乱砍滥伐森林,会影响生态系统 的碳循环。( √ ) (7)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 × )
B.A是消费者 ,C是生产者 ,碳在各成分间以,CO 导致温室效应 ,C项正确 ;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2的形式传递 ,D项 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正确。 B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
解析
关闭
答案
-13考点1 考点2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4)循环过程: ①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的循环形式是 CO2 。 ②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 光合 作用、 化能合成 作用实现的。 ③碳返回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 呼吸作用 和 微生物的分解 作用 以及化学燃料的燃烧实现的。 教材深挖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起点和终点是否相 同? 提示:不同。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终点是热 能散失;而物质循环中物质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往返循环, 无起点和终点。
-6考点1 考点2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3.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大量化学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 CO2 含量迅速 增加;植被破坏,降低了对 CO2 的调节能力。打破了生物圈中碳 循环的平衡。 (2)影响:导致 气温升高 ,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 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3)缓解措施: 植树造林 ,增加绿地面积;减少 化学燃料的燃 烧 ;开发 清洁能源 。
候和保护海岸属于生态价值,生态价值即间接价值。(2)大气中的CO2库和 生产者进行双向交流,同时其他各种生物成分都可产生CO2,因此A表示 CO2,E表示生产者,C、B、D依次表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三级消 费者。其他各种生物成分的碳都可流向F,F中的碳单向流向大气,故F表示 (1)间接 分解者。 (2)CO2 生产者 分解者 C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2-
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2. 生态系统的信 息传递(Ⅱ)。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3考点1 考点2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考点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
-4考点1 考点2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2.碳循环 (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主要为 CO2 和碳酸盐。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 含碳有机物 。 (3)填写碳循环模式图:
图中:① 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② 呼吸作用 食 ;④ 呼吸作用 ;⑤ 燃烧 ;⑥ 分解作用 。
;③ 摄
-5考点1 考点2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12考点1 考点2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考向1 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1.(2016山西朔州期末,5)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 分析错误的是( )
关闭
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A项正确;A是消费者,C是生产
者,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 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B项错误;E为化石燃料,若对此过度开发利用会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10考点1 考点2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2.右上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 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 题。
-11考点1 考点2 核心梳理 提能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1)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并简述判断 的理由。 提示:甲和丁之间有双向箭头,且其他几种成分都有箭头指向丁, 所以丁为大气中的CO2库,甲为生产者;甲和乙都有箭头指向丙,所 以丙为分解者,则乙为消费者。 (2)碳在甲、乙、丙之间的流动形式是什么?在甲(或乙或丙)与丁 之间的流动形式又是什么? 提示:在甲、乙、丙之间碳元素的流动形式是有机物,在甲(或 乙或丙)与丁之间碳元素的流动形式是CO2。 (3)图中的字母分别表示什么过程? 提示:b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d和c代表细胞呼吸,f代 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代表捕食,e和g代表动植物的遗体、排遗物 等提供给分解者。
2.(2015海南卷,28)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 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 (填“间接”或“潜 在”)价值。 关闭 (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下页左上图所示。图中A是一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碳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调节气 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