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参与建设文化强国的思考
浅析大学生如何为文化强国而努力
浅析大学生如何为文化强国而努力一、文化强国的内涵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引领国家前进的灵魂。
任何国家都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物质硬实力,一条腿是文化软实力。
“文化的根本功能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社会生活提供意义和价值,文化特征又是民族的符号,一个民族若要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一席之地,保存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是首要的前提”。
[1]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它将文化的定义建立在马克思的实践观和唯物史观基础之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上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文化既可以体现为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体系、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语言符号,也体现为知识、精神、修养,既反映在不同区域民族人们的气质、性格中,也凝注体现在各种器物设施之上。
”[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也指出:“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显然,没有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此,文化强则国强,文化弱则国弱。
二、面对文化强国战略,当代大学生任重道远“文化的实质是‘人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历史过程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全部总和以及人的行为方式以人化的形式的特殊活动。
”[3]文化的发展依赖文化创新的驱动,而人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因此文化人才的培养与文化的长远发展有着直接联系。
在今天,高校成为人才的摇篮,是文化创新的热土。
当代大学生更是最新文化产品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又是我国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有资格在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过程中扛起冲锋的大旗。
因此,大学生应充分利用高校提供的各种资源,在文化强过建设中发挥其先进性与创造性作用。
(一)投身文化强国,争做一名文化创新的实践者“国以才兴,业以才旺”。
文化强国建设的思考
文化强国建设的思考工作研究/ 55 ■卢军权麟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目标中指出"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道路。
我们要坚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将马克思主义有效地融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中,使其"生根、发芽、结果"。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 地,一定要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的教 育和传播。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弘扬优秀传统 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 柱,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法 宝。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繁荣发 展,对建成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 义和现实意义。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思想的深刻历史内涵,将历史与时 代有机结合起来,赋予其新的内涵,推 动其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践 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加强 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籍此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诠释 好中国特色。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的独立性。
我国文化的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又面临着人民对文化需求提高的严峻挑战,正确处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关系,既要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又要积极借鉴世界文化的有益成果,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加强对革命文化的研究,深入挖掘革命文化的历史内涵,结合实际深究革命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借鉴意义。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精选篇】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精选篇】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在这个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的力量愈发凸显出来,只有建设文化强国,才能把握住时代潮流,保证国家繁荣、人民幸福。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建设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通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坚定文化自信,要有完整的文化体系。
文化自信是建立在自己文化基础上的,我们不仅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指导的理论体系,还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红色文化,丰富当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内涵。
我们要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挖掘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加以保护和传承,使之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
同时,我们也要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进行创新和融合,使自己的文化更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其次,坚定文化自信,要有自己的话语权。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摆脱被动接受他人文化的局面,要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理论。
我们要深入思考,加深对国家和民族的认知,积极参与文化对话,让自己的话语能够被他人理解和接受。
我们要重视中文在国际舞台的地位,积极推广和弘扬中国语言文化,增强中文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我们也要重视翻译工作,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我们的思想、理论和文化。
再次,坚定文化自信,要有强大的文化实力。
文化自信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有实际的力量支撑。
我们要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创造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我们要把文化建设纳入国家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和支持。
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文化人才,提高文化人才的创作、研究和管理能力。
只有有了强大的文化实力,才能在全球文化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国际形象。
最后,坚定文化自信,要有广泛的社会参与。
文化自信的建设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事情,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培养民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尊。
文化强国建设的思考
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思考——兼谈时事政策课的时效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但在加强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存在着速成观、茫然观、工作失调等不利苗头。
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应处理好相关几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
对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这是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展开了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
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但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关于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揭示,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
第二,这是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确立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布局。
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
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
建设文化强国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投入。
在我看来,
以下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一些心得体会:
1. 文化自信:要有自信的文化认同和自豪感,同时接纳并尊重其他文化。
要重视本土
文化传承和创新,树立文化自信的精神。
2. 教育培养:加强文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让每个人都有机
会接触并学习优秀的文化传统。
3. 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柱,应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与输出。
4.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有健全的文化服务体系,为全民提供优质的文化
产品和服务。
要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文化服务的普及程度和质量。
5. 团结共建:文化强国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
和个人都应当积极参与,形成合力。
总的来说,建设文化强国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全民共筑,共建一个具有文明和
多元文化特质的国家。
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与思考
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与思考首先,要加强文化传承和保护。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血脉和灵魂,要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必须重视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
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挖掘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要注重对现代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此外,还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和传承好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
其次,要提高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独特的价值所在。
要通过文化交流、合作与对话,增进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要加强对外文化传播,推动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提高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优秀的文化人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提高我国在全球文化市场的话语权和参与度。
再次,要加强文化建设和管理。
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要加强国家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形成统一的文化发展规划和战略。
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保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同时,要加强文化设施和服务的建设,提升人们的文化享受和参与度,提高文化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最后,要加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要有自己的文化立场和主张。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强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培养,提高人们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要加强文化自觉,注重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挖掘,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抵制和纠正文化的低俗化和商业化倾向。
大学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doc
大学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doc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是当前政府和社会的一个重点,作为中国的大学生我们也应该肩负起责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
首先,我们应积极推进现代文化发展。
要弘扬优秀文化,提高文化涵养,努力实现以科技为先导、经济发展为支撑、文化繁荣为保障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模式。
此外,为提高社会公众的文化素养,政府、教育部门和专家社会要加大对文化教育的投入,推动学校建立科学的文化教育体系,调动学生的奋发有为精神,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开展贡献力量。
其次,我们应加强文化艺术学习推广。
文化艺术不但增加国民和学生的审美趣味和素质,也丰富学习生活,张扬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社会活动能力,特别是应赋予文化艺术学习活动更大的空间。
为此,我们在大学里可以灵活运用学校的资源和现有教育模式,从实践活动和考核中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文化艺术学习氛围,同时组织一些文化艺术的研究、活动和比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最后,我们应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
首先,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感受。
比如,出版「中华文化文献」系列教材,播放民族传统文化题材电影、电视剧,倡导中华优秀文化礼仪,弘扬中国传统手艺等。
其次,做好中华传统文化保护工作。
在此,应当完善立法,加大保护和传承的投入,尊重和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建立民族文化的保护机制,加强利用民族文化资源的系统性建设,让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发挥作用,真正走入民间。
总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是我们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每一位大学生都能认真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活力,不断发掘和推广,将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大学生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加强对这一任务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自己的文化自信,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性。
首先,坚定文化自信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追求。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和个人的精神家园,是人们思想观念、认识方法和价值取向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的繁荣与否,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前景。
培养文化自信,注重民族自尊,维护国家尊严,是每一个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文化自信不仅要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文化成就和艺术表现,更要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示文化自信的内涵。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了解并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民族文化的自豪和自信。
其次,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全民参与。
文化强国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更是需要全民共同参与的事业。
每一个大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中去,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才华,为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通过多元化的形式,例如参加文化团队、写作比赛、文化活动等,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创造力,为文化强国建设准备充分的人才储备。
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和倡导绿色文化,提倡文化艺术高品味,并主动传播正能量。
只有全社会形成强烈的文化共识和文化合力,我们才能够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
再次,提高文化自信需要加强文化教育。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主动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成就和经验,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对待与别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力。
培养文化自信需要大量的阅读、学习和思考,但也需要积极实践和实践锻炼。
在大学期间,我们应该积极参加课外读书活动、实践类课程和社团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最后,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在当代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既是高校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培养人才和传承社会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环境和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与探讨,旨在为高校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文化建设的理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可以概括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建设和谐宜居的校园”。
首先,高校应该将人才培养放在首位,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高校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举办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责任感。
最后,高校应该致力于构建一个和谐宜居的校园环境,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二、文化建设的环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主要指高校校园的建筑、设施和资源。
高校应该注重校园建设的规划和设计,创造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例如,建设先进的图书馆和实验室,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设施和艺术场所,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高校还应该加强资源整合和共享,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提供全方位的学习资源和服务。
精神环境则包括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高校应该重视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高校也应该设立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通过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校园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球视野。
三、文化建设的实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需要依托多种渠道和载体。
首先,高校应该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将校园文化纳入到教学过程中。
例如,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学生文化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校园文化。
其次,高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如举办艺术节、运动会、讲座和展览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
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与思考1000字10篇
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与思考1000字10篇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与思考1000字(篇1)“潮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潮汕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
潮绣、潮雕、潮塑、潮剧以及功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弥足珍贵,实属难得。
我们爱这个城市,就要呵护好她、建设好她。
”文化是民族的基因,更是一种民族精神,我们要肩负好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让民族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历久弥新,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文化是历史的见证,让我们在不断前行中勿忘“来时路”。
文化不仅仅体现在经史子集当中,也体现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
透过这些文化遗产,我们可以寻觅到历史发展的踪迹,感受到社会发展的兴衰荣辱。
鉴往知来,__,坚守中国传统文化是“__、方得始终”的根基所在。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
要在不断前行的路途中__、铭记历史,学习借鉴优秀发展经验,及时补足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将民族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要珍惜和平、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不断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新的辉煌。
文化是民族的基因,让我们在走向复兴中凝聚“民族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凝聚着民族共识、体现着民族精神。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赓续民族精神,传承文化基因,留住文化根脉。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
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大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
要深刻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该向何处去。
要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牢固树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守住“民族根”,凝聚“民族魂”。
[强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几点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几点思考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建设目标,这是我们党的重大战略决策。
贯彻这一决策,就是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一、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承接,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现在我们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还比较低。
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总体小康,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人民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
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位置。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还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同样,只有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更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考
VS
公民审美水平提升
加强美育教育,推动美术、书法、摄影等 艺术普及,提高公民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03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面临的 挑战
文化多元化带来的冲击
01
西方文化的渗透
西方文化通过电影、音乐、书籍 等多种形式大量涌入,对本土文 化造成冲击。
02
价值观的差异
பைடு நூலகம்
03
文化认同感的减弱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差异导 致文化冲突和矛盾,影响社会和 谐。
文化多元化可能导致部分人对本 土文化的认同感减弱,出现文化 断层。
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矛盾
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价值观念、审 美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文化传 承与创新之间的矛盾。
传承方式的问题
部分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可能因方 式不当而失去原意,影响文化传承的 效果。
04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 选择
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政府部门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鼓励 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
促进文化产业创新
支持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 化产业发展,培育文化产业集群。
拓展文化市场
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
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 思考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引言 •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现状 •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面临的
挑战 •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
选择
目录
•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保障 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心得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心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工作计划、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xperience, summary report, work plan, speech, contract agreement, letter of agreement, party group inform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心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心得(8篇)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下面是本店铺带来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心得篇1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浅谈文化强国的建设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11电子科学与技术(6) 3111008618 关继业浅谈文化强国的建设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奏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最强音,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纲领。
全面促进校园文化发展,扬起以《决定》为中心思想的校园文化建设旗帜,把精神具体落实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高等学府充满和谐与特色的优良校园文化氛围。
[1]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期盼。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
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以下几点初步的学习认识。
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认识的深化、对文化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决心已定,并且充满了信心。
我们要按照《决定》确立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办法等,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量,开启文化强国建设新征程。
《决定》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上具有一致性。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高校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高校随着中国的崛起,文化自信成为我国坚定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
如今,建设文化强国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这不仅要求国家层面的引导和推动,也需要各个社会层面的共同努力。
作为高校学生,我们应积极参与其中,深入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与意义,以及建设文化强国的路径与方法,努力成为文化自信的宣传者和实践者。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从古至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凭借着包容性和开放性,吸纳了各个时代和地域的精华。
我们作为中国的大学生,应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深入理解其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将其传承与弘扬。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亲身参与文化实践来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古迹、文化遗址等进行实地考察,以及参与各类传统文化艺术节目的表演与体验,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听取专家学者讲座等方式,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深刻思考。
通过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广博大,学习其中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
二、深入参与现代文化创新文化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参与现代文化的创新。
捕捉当代文化的脉搏,理解和把握当下人们的精神需求,积极发挥我们的创造力,为文化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
首先,我们要了解和学习新媒体和新技术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文化的创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要学习并掌握新媒体的技术,运用新媒体传播方式进行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表达的时效性和观众的参与感。
其次,我们要积极参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代文化创新的重要领域,我们可以凭借我们的专业知识和创造力,积极参与到文化创意产业中去,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为文化强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文化自信并不仅仅是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更要求我们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能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心得体会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心得体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有幸参与了一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工作,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首先,我认为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而服务的,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人民是文化强国建设的主体,要紧密结合人民的需求和利益,真正做到人民群众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文化强国带来的好处和变化。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注重民生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文化的主人。
其次,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软实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总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集中体现。
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加强国家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觉。
第三,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必须加强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基础。
我们要重视文化产业,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高科技、创意设计、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同时,我们要加强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和投资保障,鼓励文化企业创新,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品位。
第四,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必须加大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力度。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我们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影响力,提高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国际推广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产品和文化创意,通过文化交流活动、文化展览、文化节庆等形式,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认同中国文化。
建设文化强国学习讨论交流心得
建设文化强国学习讨论交流心得一、引言近年来,中国文化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彰显出中国正在努力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
文化建设不仅涉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涵盖了现代文化的创新和推广。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讨论和交流在推动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自身的学习讨论交流经验和心得出发,探讨如何构建文化强国的学习讨论交流模式,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二、学习是推动文化建设的关键学习是文化建设的基石,只有通过学习,个人和社会才能不断获取知识和技能,为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和动力。
学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包括阅读、听取讲座、观看演出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注重学习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建设的基础,承载了千百年来的智慧和精神。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精髓,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价值。
其次,要注重学习现代文化。
现代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学习现代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时代潮流和社会变革,培养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文化创新和推广提供支持。
此外,还要注重学习外国文化。
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的文化互相影响,文化交流和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通过学习外国文化,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思维框架,拓宽视野,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创意。
三、讨论是促进文化交流的桥梁讨论是推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它能够促进不同人群之间的思想碰撞和观点交流。
讨论可以在小组或大组的形式进行,参与者可以来自不同的领域和背景。
讨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重开放性和多样性。
开放性意味着不局限于自己的观点,要主动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虚心接受不同意见。
多样性意味着讨论的参与者来自不同的领域和背景,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他们能够带来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其次,要注重深入讨论和思辨。
深入讨论意味着不仅止于表面,还要探讨问题的本质和深层次的内涵。
分班讨论:高等学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地位与作用
分班讨论:高等学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地位与作用刘承功:参观国家博物馆后感受,时代发生了变化,应该有能够体现现代文化的东西。
要把先烈的精神传承下去。
高等学校首先对学生要坚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
对学生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教育,更要对学生进行理想和信念的教育。
高等学校还要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目前哲学社会科学的学风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还有一定的距离。
复旦大学的当代中国社会资料中心建设就是在这方面的一步尝试。
孔垂谦:理工科中也有文理交融的方面,高等学校是国际学术交流的窗口,可以把中国文化推荐到国际上。
高等学校的人才优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
理工科高校在推动文化建设是主要应该推动高校先进的大学文化。
增强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建设育人文化。
增强创新意识,建设创新文化。
增强公共意识,建设学者文化。
增强精品意识,建设质量文化。
田伟:高校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这是由高校的职能决定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必要和及时的。
文化传承是高校的本质属性。
目前高校在文化建设方面还不如地方政府。
例如大文化战略是大庆把文化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
高校对于自己所承担的文化建设方面的使命和自觉性还不够强。
在国家层面也没有把文化建设放在一个很高的战略地位。
文化建设目前已经成为经济建设上的一个热点。
文化引领作为大学的第四职能开始有讨论了。
这种讨论进一步强调了大学在文化这个属性上的功能。
因此高校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方面面临着很大机遇。
胡总书记强调高校在文化建设方面应该是文化育人、对外交流。
高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根本在于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目前我们的大学文化跟国际的先进大学文化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
办学理念和放学方针亟待改善。
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伍燕: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创新和引领的重要载体,要用新思想培育新知识。
高校要在继承、保存和文化创新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要深入研究,要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来引领文化建设。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几点思考。
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
本文主要从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网络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探索,提出完善和改进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激发广生培育和践行的内在动力,增强校园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亲和力和创造力,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建言献策。
;校园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网络文化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高校就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摇篮。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校园文化就是一所高校的灵魂。
1把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高等学府肩负着培育未来国家建设人才的重任,是社会文化、科技精英聚集的地方,同时也是各种文化聚集、碰撞的地方,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高校校园文化需要科学价值观的导向和引领。
正是科学的价值引领,可以帮助我们在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同时做到“润物细无声”。
就理论意义而言,把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既有利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又有利于丰富中国特色文化建设理论。
就现实意义而言,把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高校师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有利于打造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2把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在我国,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需要的引领,这是拓展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同时,这也是培养政治合格、综合素质过硬的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方式。
把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将核心价值融入高校精神文化建设。
将融入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就是要将其融入到高校学风、教风、校风的建设之中,融入到大学精神的表达和校园品牌的凝练之中,融入到高校各类教学活动、学术研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中。
在推进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培育优层次人才的大学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校园文化决定了大学的精神气质,优秀的学府往往具有彰显自身独特风貌的校园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朱建成,教授,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加拿大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欧洲学会理事;广东省翻译协会副秘书长;广东省外语学会副秘书长;广东省高教学会理事,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比较高等教育;欧洲一体化,加拿大研究。
高校参与建设文化强国的思考朱建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420)[摘要]在全国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潮中,全国高校应该而且有能力利用其人才和知识的资源优势,通过培养大批优秀文化人才;培育文化品牌;文化创新;社会服务;开展文化研究,推进中外文化交流等多种途径,为弘扬中华文化出力献计,使全国的文化建设具有更多的亮点和更持久的活力。
[关键词]文化强国;建设;全国高校;责任;贡献[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2)02-0001-03doi :10.3969/j.issn.1671-5918.2012.02-001[本刊网址]http ://www.hbxb.net 从一般意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除物质活动和政治法律以外的各种精神活动及其成果,包括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旅游、新闻出版、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
当今世界,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甚至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国际上,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竞争的产业制高点;在国内,全国有三分之二的省要争先创建文化强国,并且正在抓紧实施文化产业战略和规划。
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高等院校作为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和现代文明的摇篮,更应该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广袤的神州大地和悠久的历史还孕育了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
一个文化的春天,已经降临。
全国高校,在推进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责无旁贷,使命使然,亦大有作为。
一、建设文化强国,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蓬勃健康发展,主要是依靠经济改革的政策优势,赢得了第三世界排头兵的地位。
要增创新优势,保持强大发展后劲,必须高度重视先进文化对经济与社会的巨大推动力。
近些年来,我国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体上仍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要求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我国是文化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
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及科技创新综合能力,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
许多文化产业的单项指标,如在校大学生人数、毛入学率,文化产出,文化成果的档次等,仍然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我国如果不加强文化建设,在新一轮的技术与经济竞争中势必落后。
文化生产力和物质生产力一样,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息爆炸,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时代,文化正以各种方式渗透进物质生产的各个环节,直接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
建设文化强国也就成为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题中之意和内在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对精神文化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也对文化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十分迫切的要求。
而公民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既能加强生产力要素,更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所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质的巨变的希望所在。
以抓经济建设的劲头抓文化建设,促使经济和文化互相交融,互相促进,在更高的层次和更深的意义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既要在经济发展中增加文化的内涵、注入文化的活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同时,我们也要高度重视经济是基础、是载体,经济发展水平是生产力、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和最终归结,经济大发展,文化才有可能大发展。
建设文化强国,是我国各方面又好又快,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化是资本、是资源,也是生产力和竞争力。
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公民道德水准的提升,和谐我国的构建,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政府动员社会力量的能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广度与深度等,都越来越取决于我国文化发展的综合水平。
而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做大,做强,就要在“特色”上下工夫,没有特色,就只能人云亦云,简单重复别人的东西。
我们一定要以前瞻性、战略性的眼光,认真看待和把握当今世界文化经济发展的态势,深刻认识文化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把发展文化生产力作为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经济,文化与外交的融合,增强我国社会,经济的动力、活力、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高校在建设文化强国中的功能与使命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
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影响越来越大。
高校是新思想新价值观的发源地,是文化的标志,是集合精英生产文化、传播文化的地方。
高校是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渠道,是社会的人才泵、思想库、技术源。
理论上说,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功能,而在适应与超越之间履行社会责任,则是当代高校的核心使命。
高等教育的发展总是与社会需要联系在一起的,无视高校的社会功能或否认教育的社会适应性,高等教育活动将难以为继。
当然,高校在适应社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持同社会的适度超越,以其着眼于未来的精神,保持应有的独立品格和超越功利的价值追求,进而引领社会文明发展的航向。
所谓引领社会文明发展的航向,就是指文化传承,文化传播,文化研究和文化创新。
传承文化,传播文化是高校的基本功能,创新文化是高校的崇高使命。
所以,笔者认为,我国2000多所高校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负有以下几项义不容辞的使命,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功能:(一)发挥“人才培养”功能,为我国培养大批优秀文化人才1第25卷第2期湖北函授大学学报Vol.25.NO.22012年2月Journal of HUBEI Correspondence UniversityFeb.2012人才是一切事业成功的根本。
没有优秀人才,就谈不上有优秀的文艺作品,谈不上有发达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目前,人才培养主要依靠高校。
我国高校应该根据建设文化强国的需求,在进行市场调研和人才预测的基础上,在继续办好现有文化类专业的同时,有的放矢地创办一些新的文化类专业,如:文化市场管理,文化传播,文化营销,跨文化交流,文化研究,等等,加快培养我国文化发展所急需的文化管理,文化创造,文艺表演,等各类文化人才。
值得关注的是,不管是新,老文化类专业,在不违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各地高校都要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尽可能体现本土风味,保持地方特色,以便使岭南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闽台文化、海派文化等等地域文化与整个中华文化一道代代相传和发扬光大。
没有人才,就谈不上有优秀的文艺作品,谈不上有发达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我国高校有责任,有义务为建设文化强国培育人才,发现人才,推荐人才,储备人才。
(二)发挥“科学研究”功能,开展多角度文化研究建设文化强国,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都迫切需要理论的支持。
如何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战略地位上,使文化产业逐步成为我国发展的主导产业,不断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如何整合资源,切实做大做强我国的新闻出版业、发行业、印刷业、文化旅游业、广播影视业、会展业等优势文化产业,如何着力发展网络文化服务业、动漫业、广告业、体育服务业、文化经纪业等新兴文化产业?如何让文化借助科技武装,使其形式不断创新,内容更加丰富,使其吸引力、影响力越来越强?如何积极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如何进一步培育和规范我国文化市场?如何使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因地制宜、与当地区域优势特点和人文相适应?如何有效发挥我国文化产业的积聚规模效应,加强文化产业的基地化建设?如何提升我国文化的品位?如何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制度?总之,我国要建设文化强国,就要面向市场、研究市场、开发市场、管理市场,就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内在规律。
同时,我们要重视网络文化,深入研究网络文化。
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理论研究,认识网络文化的发展规律,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理论。
这些都需要有人去探索,去研究,去创新。
靠谁呢?除了依靠社科院系统,现有文化,文艺团体的转兼职人员外,主要依靠我国高校了。
同时,我国高校在珠江文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等研究,中华历史名人研究,历史文物,古迹开发与研究,中国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地域文化起源,发展和变迁研究等等方面,都有很多事情要做。
为了繁荣,规范我国文化市场,做大,做强我国文化产业,我国高校在文化理论研究和创新方面,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而且大有可为。
(三)发挥创造功能,创新中华文化高校是发明创造的重要场所,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地。
为什么在最早建立大学的欧洲,16世纪时有些大学却开始衰落?其主要内在原因是在文化创新上无所作为。
进入19世纪以后,德国洪堡大学开始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理念,欧洲大学才打破故步自封,从事文化创新,才显示出勃勃生机。
只有进行文化创新,大学才有发展后劲。
当代大学,许多已成为文化创新的中心。
按照文化进化规律,文化演变与发展的机制有两种:其一是社会实践,特别是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的实践;其二是不同质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交流,吸纳和融合。
一般来说,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挑战和冲击时,才会产生剧变;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补,才可以实现自身的更新。
高校在文化交流与互补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可以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融合与重组中创造新文化。
所谓“五四”时期的新文化,就是以北京大学为首的高校创造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要发展壮大自己,就必须学习借鉴世界所有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从而创新我国文化。
我国高校能够,而且必须担此大任。
我国高校特别是文科高校,应该,而且有能力把文化创新成果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文化生产力;而理工科高校则可以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物质生产力,并可以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文化创新项目。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
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文化创新可以使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可以变作品为产品、变剧目为项目、变资源为资本。
我国高校从事文化创新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战略创新:即全面深入研究中华民族和我国的丰富文化资源,理清我们的文化优势,明确我们的文化特色,确立文化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和地区战略目标,构筑我国新世纪的文化战略体系。
2.文化产业创新:进行文化产业创新就是要树立新观念,探索新方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其次,要进行文化产业政策创新。
我们现有的文化产业政策还不系统、不健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