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第3版》教案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1.课程性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面向机械及近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测试工作、特别是动态测试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并熟练运用研究动态测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今后从事机械工程测试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能理解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具备测试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测试应用技术,具有独立分析测试系统的基本能力,并能提升科学素养。
课程目标2:能掌握测量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特性,理解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并了解其技术前沿及发展趋势。
课程目标3:能运用常见测量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调制与解调、滤波等基本电路,应用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识别和判断机械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内在规律和关键参数。
正确评价解决方案对安全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课程目标4:能够选择恰当的软件工具或传感器,建立有效的测试系统,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进行动态测试,并对获取的信号进行科学分析。
同时综合考虑公众安全及环保等因素,自觉履行责任,具备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方法及学习成果的对应关系1. 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2.学习内容、学习成果及学时安排五、教学方法和学习建议1. 教学方法建议根据本课程的特点,确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按照模块化教学思想,有针对性的应用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网络教学、工程实例、实验教学、软件仿真等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热情,以小组讨论与问题启发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授人以鱼,更要教人以渔”。
采用形式多样的课程教学方式,包括:(1)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法: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采用动画、实物演示等,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2)案例教学法:对于每一知识模块,通过分析和研究已有的案例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分析和学习案例的过程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了解理论知识的工程应用。
《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Testing Technology of Thermal and Power Engineering课程代码:04410070学分:2学时:32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32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工电子学适用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动力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材:《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严兆大,机械工业出版社,第2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为考试课程,是动力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试验在内燃机的研发、性能优化、排放控制等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内燃机是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
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测试系统的特性、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常见物理量的测试方法及有关内燃机的专业参量的测量原理,可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及作用;2:测量系统特性及误差的分析;3:各类传感器的机构及工作原理;4:被测参量的物理含义及测量方法;5:有关内燃机的法规认知。
能力目标1:能根据测试要求合理选择测量仪器或测试系统并能组织有效试验;2:能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真伪性判断。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如下:知识目标全部对应毕业要求1;能力目标全部对应毕业要求4;能力目标全部对应毕业要求5。
二'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按章撰写)第一章概述(一)课程内容测试技术的重要性、发展阶段及趋势,本课程的性质、特点、研究对象与方法、目的、任务等。
学习测量的基本概念、仪器的组成与分类、测量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学习现代计算机测试技术。
(二)教学要求(1)测试技术在本学科中的重要性呈现给学生;(2)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与方法;(3)掌握测量的定义、测量仪器的组成与分类、测量仪器的评价指标及含义;(4)了解非电量电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初步认识仪器的静态标定;(5)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信心。
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大纲
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课程学时:40(理论学时:34,实验学时:6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机械工程类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有:机械工程测试中常用的传感器和相应的调理电路的工作原理;测量装置(仪器及系统)静态、动态特性的评价方法;动态信号的描述、分析处理;常见机械制造工程领域中各类静态、动态物理信号的测试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信号的特征;能较正确地选用传感器等测试元件构成测试仪器及系统;掌握测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试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测试领域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为机械制造自动化工程服务。
二、课程教学内容(有☆号者为选讲)(一)理论教学第一部分绪论(2学时)介绍测试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楼宇控制、医疗、家庭和办公室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和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信号分析基础(4学时)介绍信号的分类,信号时域分析、幅值域分析、频谱分析、相关分析原理及应用。
包括:1. 基本概念:信号的分类、信号的描述方法、信号分析的内容2. 周期信号与离散频谱:正弦信号表示法、复杂周期信号的分解、周期信号的强度分析、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3. 非周期信号与连续频谱:傅里叶变换简述、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几种典型非周期信号的频谱4. 相关分析第三部分传感器及应用原理(8学时)介绍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等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电路和传感器的特性以及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1.概述:传感器的作用及组成、传感器的分类、对传感器性能的要求简介2.电阻式传感器:电位器式电阻传感器、电阻应变式电阻传感器。
3.电感式传感器:自感型电感传感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涡流式传感器4.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的类型及变换原理、实际测量电路5.压电式传感器:压电效应、压电式传感器及其等效电路、测量电路6.磁电式传感器:动圈式磁电传感器、磁阻式磁电传感器7.热电式传感器:热电偶、热电阻传感器8.半导体传感器:磁电转换元件、光电转换元件☆9.其它新型传感器简介第四部分测试系统特性(4学时)介绍测试系统基本组成,测试系统的静态、动态特性,不失真测量条件,滤波器及应用,测试系统特性的评定方法。
《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分:2.5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8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测试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共40学时,2.5学分。
《测试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各种机械量、热工量的测量原理、测量方法和测试系统的构成,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工程量检测的方法和仪器工作原理,具备根据具体测试对象、测试要求、测试环境选择合适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测试系统的能力。
课程以课堂讲述为主,突出基本概念,并配以适量实验环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与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 熟悉信号的分类与描述方法,掌握测量信号分析的主要方法,具备从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中解读测量信息的能力;2. 掌握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函数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掌握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及其测量方法。
掌握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
熟悉负载效应及其减轻措施以及测量系统的抗干扰措施;3. 掌握常用传感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能针对工程测量问题选用合适的传感器;4. 掌握电桥测量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了解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了解滤波器的类型和实际滤波器的特征参数;5. 掌握压力、位移、振动、温度等常见工程量的测量方法,了解其在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楼宇控制、医疗、家庭和办公室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6. 了解测试技术中的常用软件,例如Matlab、LabVIEW等;7. 了解计算机测试系统及虚拟测试系统的构成。
知晓用计算机测试系统进行测量的方法、步骤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等。
参考教材:[1]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3版),熊诗波,黄长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2] 《测试技术基础》,李孟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3]《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周生国,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4]《测试技术基础》王伯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徐科军,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6]《传感器及其应用》栾桂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三、课程内容(一)、绪论主要内容:测试技术的概念与研究对象;测试技术在本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测试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其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测试技术课程的特点及任务要求;测试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为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提供测试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使其掌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将学习机械系统测试的基本原理、常用测试方法和测试过程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目标如下: 1. 熟悉机械工程测试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学习机械系统测试的常用仪器设备和测试技术; 3. 掌握测试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结果处理方法; 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机械工程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测试的定义和分类 -测试的基本原理 - 测试的误差和精度控制 2. 机械系统测试的常用仪器设备 - 传感器和测量仪器的选择和应用 - 信号调理和放大技术 -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3. 机械工程测试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 静态测试方法和技术 - 动态测试方法和技术 - 频率响应测试方法和技术 - 振动测试方法和技术 4. 机械系统测试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 数据采集系统的构建和配置 - 数据采集方法和技术 -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5. 实验设计与实施 -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 实验结果的评估和总结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重点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形式,讲解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测试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讨论和研讨:组织学生进行课程相关问题的讨论和研讨,促进学生的学习交流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4.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和实施,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Measurement Systems学时:32 学分:2制订者:董怡为审核者:丁启朔一、课程性质测试技术是高等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测试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测试技术的任务及发展状况,掌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能够选择、使用基本的测试装置。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一)课堂讲授部分(24学时)绪言(1学时)测试技术的基本任务、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课程的研究对象第一章信号及其描述(4学时)1.1信号的分类及其描述1.2周期信号频谱的特点、随机信号的描述1.3傅里叶变换的主要性质以及几种典型信号的频谱第二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7学时)2.1测试装置概述及其静态特性2.2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的数学描述2.3测试装置对任意输入的响应2.4测试装置的不失真条件2.5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试2.6负载效应第三章常用的传感器(6学时)3.1传感器的分类、机械式传感器3.2电阻式传感器3.3电感式传感器3.4电容式传感器3.5其他传感器3.6传感器的选用原则第四章信号调制、处理和记录(2学时)4.1电桥电路知识4.2信号处理过程和输出第五章信号处理初步(2学时)5.1信号处理的基本过程5.2相关分析及其应用、功率谱分析及其应用第六章位移的测量(1学时)6.1位移测试装置的设计过程第七章振动的测量(1学时)6.2振动测试装置与选用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
综合成绩=考试成绩×60%+实验成绩×20%+平时成绩(作业或者考勤)×20%。
五、教材与参考书(一)教材1.黄长艺编,《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2版(二)参考书1.尤丽华编,《测试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1版2.于永芳编,《测试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年,第1版3.周泽存编,《测试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年,第1版4.张建民编,《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第1版5.杨维明编,《动态测试技术》,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第1版6.黄长艺编,《机械工程测量与试验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1版。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Mechanical Measure Engineering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2 实验:8 上机:0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6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1.《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适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四年学制),是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在机械制造领域,无论是在机械系统研究过程分析还是机械自动加工控制系统中,工程测试技术应用及其普遍,所以掌握必要的测试技术基础知识和技术基础,对做好机械制造专业的工作尤为重要。
2.课程教学内容方面侧重于测试技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实践能力。
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非电量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技术;常用的传感器、中间变换电路及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及其静、动态特性的评价方法;测试信号的分析、处理方法。
培养学生能够根据测试目的选用合适的仪器组建测试系统及装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进行动态测试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位移、振动、温度、力、压力、噪声等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和应用方法;掌握计算机测量系统、虚拟仪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能了解掌握新时期测试技术的更新内容及发展动向,为进一步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好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要求掌握物理学上的电磁学理论知识、控制工程基础中的系统分析方法、电工学的电路分析理论。
2.要求掌握电工实验独立动手能力和仪器的操作能力。
3.掌握测试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检测技术工程师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能应对生产和科研中遇到的测试系统设计以及传感器的选型、调试、数据处理等方面的问题,初步形成解决科研、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研究对象为机械工程中常见动态机械参数,主要讲授有关动态测试与信号分析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测试装置的工作原理、选择与使用。
《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doc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MEASUREMENT IN HEAT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二、课程编码:0303014三、学时与学分40学时(讲课40学时),2.5学分。
四、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微机原理。
五、课程性质:必修六、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动力工程及动力机械中常用参数的测试原理,方法,仪器仪表的原理及选用,误差分析计算,及微机在测试系统中的应用等。
七、适用专业:热能及动力工程本科生;八、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测量系统概论及误差分析简介(2学时)【内容】:测量系统的基本组成;仪器仪表的主要性能参数;误差的分类及处理方法,直接测量及间接测量中随机误差及系统误差的计算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基本内容【重点与难点】:第二章温度测量(4学时)【内容】:热电偶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测量方法、计算方法及有关电路;几种常用的热电偶及电阻温度计;正确地选用温度计并了解温度计的标定方法;了解几种其它形式的温度计的原理。
【基本要求】:掌握基本内容【重点与难点】:电阻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测量方法、计算方法,第三章压力测量(6学时)【内容】:流体稳态压力测量的基本原理,测压传感器的形式及构成;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动态压力测量传感器的原理,基本结构;压力计及压力测量系统的标定;真空测量技术。
【基本要求】:掌握基本内容【重点与难点】:流体稳态压力测量的基本原理,测压传感器的形式及构成;动态压力测量传感器的原理,基本结构。
第四章流速及流量的测量(6学时)【内容】:流体速度的测量(稳态下要求掌握速度探针的原理及使用,动态下要求掌握热线风速仪及多普勒测速仪的原理);速度方向的测量(二维流及三维流方向测量的原理及方向探针的结构及测量方法);流量的测量要求掌握几种常用的流量计(节流压差形,涡轮流量计,浮子流量计等)的原理组成及使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echanical Engineering Test Technology一、课程说明1.课程的性质测试技术是一门技术基础课。
是一切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所必备的技术手段之一。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测试技术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如何获取、分析和处理工程中有用的信息,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正确地确定测试方案,合理地选用测试装置,并初步掌握静、动态测量和工程试验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基础。
3.适应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食品机械及食品工程4.学时与学分46学时,2.5学分5.先行课程普通物理学、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积分变换、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等。
6.推荐教材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黄长艺、严普强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参考书目:1)冯凯昉主编.工程测试技术.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2)陈花玲主编.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吴正毅主编.测试技术与测试信号处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理论艰深、实践性很强。
在教学过程中应密切联系实际,加强实验,注重物理概念训练。
学生必须参加必要的实验,才能受到应有的操作技能的训练,获得关于测试工作的完整概念,也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处理实际测试工作的能力。
教学应以课堂讲授为主,为使学生在较少的学时内获取更多的信息,教学中应辅之以多媒体、电视教学片及各类传感器、测试仪器、测试装置等实物。
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本课程共开设实验课8学时,具体实验内容与所需实验仪器、设备参见《工程测试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8.考核方式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总成绩80%,作业质量及数量占总成绩15%,实验占总成绩5%。
9.课外自学要求1)课前按课程进度表预习将讲授的课程内容,2)课后温习课堂讲授内容,3)每次实验前,应预习实验指导书,属设计(综合)性实验的,应拟定出实验方案,4)独立完成作业及实验报告。
二.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1.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按本大纲学完本课程后应对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有系统的了解,并着重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1)熟悉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描述方法,建立信号的频谱结构概念;了解随机信号的相关分析和谱估计的理论。
2)掌握测试装置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描述方法,动态特性的计算法和实验测定法,根据测试装置的特性正确选择测试装置。
3)了解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了解常用显示记录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4)了解各种典型物理量的测试方法。
2.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基本掌握有关机械量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具备运用测试方法、使用测试仪器及分析与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标注※号内容为选学内容)绪论主要介绍测试技术的任务;测试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测试系统的组成以及系统各环节的作用。
第一章信号及其描述1.教学内容信号的分类;信号的时域、频域、幅值域描述;周期信号的三角函数展开及频谱图;周期信号的复指数函数展开及频谱图;非周期函数的展开及频谱图;傅立叶变换的主要性质;矩形函数、δ函数、三角函数的频谱;各态历经随机信号的概念;随机信号的主要特征参数。
2.基本要求掌握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的展开方法;熟悉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的频谱特征及δ函数、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性质;掌握描述随机信号的主要特征参数;深刻理解信号的时域、频域、幅值域描述;了解矩形函数、δ函数、三角函数的频谱特征。
3.重点信号的时域、频域描述;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的展开方法;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性质;δ函数的基本性质。
4.难点信号时域、频域、幅值域描述的概念及频谱分析方法。
第二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1.教学内容线性系统的概念及其主要性质;测试装置的静、动态特性;一阶、二阶系统的特性;测试装置对任意输入的响应;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试。
2.基本要求掌握线性系统的主要性质;掌握测试装置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描述方法、动态特性的计算法和实验测定法;掌握一阶、二阶系统的基本特性及主要特性参数;掌握串联、并联环节传递函数、频率响应函数的计算;了解卷积积分计算法;掌握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熟悉测试装置动态特性测试的基本方法。
3.重点“频率响应函数”的概念;幅频、相频图;一阶、二阶系统的基本特性及主要特性参数;测试装置动态特性测试的频谱响应法及阶跃响应法。
4.难点传递函数、频率响应函数的概念;卷积积分概念及计算。
第三章常用传感器1.教学内容传感器在工程测试中所起的作用;传感器的类别;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光纤式传感器等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传感器选用的基本原则。
2.基本要求了解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光纤式传感器等的变换原理;掌握以上传感器的工作特性、主要应用及选用的基本原则。
3.重点传感器的变换原理、工作特性及应用。
4.难点传感器的变换原理。
第四章信号调理、处理和记录1.教学内容电桥电路的类型;交、直流电桥的工作特性;相敏检波器及工作原理;调制与解调的概念;调制与解调器的类型;调制与解调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滤波器的类别;理想滤波器的特性;RC滤波器、恒带宽滤波器、开关电容滤波器的基本特性;磁电式指示机构、光线示波器、伺服式记录仪、阴极射线管磁带记录仪的工作原理与应用;波形存贮记录仪的应用。
2.基本要求了解电桥电路的类型;掌握交、直流电桥的工作特性;理解调制、解调的概念及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磁电式指示机构、光线示波器、伺服式记录仪、阴极射线管、磁带记录仪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3.重点交、直流电桥的工作特性与应用。
4.难点调制、解调的概念;相敏检波器、磁带记录仪的工作原理。
第五章信号处理初步1.教学内容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步骤;信号数字化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混叠的概念;采样定理;窗函数概念;常用窗函数;相关分析的概念;自相关函数概念及应用;互相关函数概念及应用;功率谱的概念;自功率谱密度函数概念及应用;互谱密度函数概念及应用。
2.基本要求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步骤、数字化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深刻了解混叠、泄漏概念;掌握采样定理的应用;了解自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功率谱、自功率谱密度函数的概念;掌握自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功率谱、自功率谱密度函数的应用。
3.重点数字化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采样定理;相关分析的应用。
4.难点混叠、泄漏、自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功率谱、自功率谱密度函数的概念。
※第六章位移的测量1.教学内容位移测量的基本方法;光图象位移传感器、干涉式位移传感器、光栅式位移传感器、旋转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微动同步器式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2.基本要求了解上述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能正确的选用这些类别的传感器进行位移测量。
3.重点位移传感器的工作特性及应用。
4.难点光栅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第七章振动测量1.教学内容单自由度振动系统的基本理论;振动的激励方式与设备;振动测量方法及测振传感器;振动的分析方法与仪器;振动装置的校准。
2.基本要求掌握单自由度振动的基本理论、常用振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选用原则、振动测量的一般方法;了解常用振动激励设备的类型及工作原理、振动装置的校准方法。
3.重点振动的典型测量方法。
4.难点振动的基本理论;振动参数的估计。
第八章应力、力和扭矩的测量1.教学内容应变仪的电桥特性;单向、平面应力状态下应力测量时应变片的布置与组桥;测量典型载荷时应变片的布置和组桥;空间力系的测量方法;应变式拉压力传感器、压电式测力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式测力传感器、压磁式测力传感器及电阻应变式扭矩传感器、相位差式扭矩传感器、压磁式扭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应变式扭矩传感器信号的传输方式;机械标定的概念、作用;静、动态电阻应变仪的结构及应用;应变式拉压力传感器的工程应用例。
2.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应变仪的电桥特性;掌握单向、平面应力状态下应力测量时应变片的布置与组桥;了解空间力系测力装置的工作原理;了解应变式拉压力传感器、压电式测力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式测力传感器、压磁式测力传感器及电阻应变式扭矩传感器、相位差式扭矩传感器、压磁式扭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熟悉它们的特点及应用方法。
3.重点测量典型载荷时应变片的布置和组桥;应力测量时应变片的布置与组桥;扭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方法。
4.难点测量典型载荷时应变片的布置和组桥。
第九章流体参数测量1.教学内容流体的基本参数;弹性式压力敏感元件的类型及工作原理(悬链膜片-应变筒式、平膜片式);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霍尔式压力变送器、力平衡式压力变送器及电容式差压变送器的工作原理;压力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压力测量装置的定度;差压式流量计、转子流量计、靶式流量计、涡轮流量计、椭圆齿轮式流量计、腰型流量计的工作原理;流量计的定度。
2.基本要求了解弹性式压力敏感元件的类型及工作原理;了解上述原理传感器、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它们的应用方法;了解压力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的分析方法;掌握流量测量系统的定度方法。
3.重点上述压力测量传感器、流量计的工作压原理及应用。
4.难点弹性平膜片应力应变分析。
四.学时分配《械工程测试技术》程教学时数分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