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5课《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史记·淮阴侯列传》公开课教案
《史记·淮阴侯列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史记·淮阴侯列传》,使学生了解淮阴侯韩信的一生,掌握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史料,培养独立思考和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淮阴侯韩信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的奋斗与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概述:《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述了淮阴侯韩信的一生,包括他的出身、军事才能、政治智慧以及的悲剧结局。
2. 重点词汇解析:讲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胯下之辱”、“登坛拜将”、“四面楚歌”等。
3. 人物评价:分析韩信的性格特点,如忍辱负重、勇敢善战、智谋过人等,评价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引发学生对《淮阴侯列传》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韩信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背景。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韩信的性格特点和事迹,引导学生思考评价。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韩信的评价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及相关注释译文。
2. 辅助资料:与韩信相关的历史文献、影视作品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和视野。
4.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PPT。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史记·淮阴侯列传》公开课教案
《史记·淮阴侯列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史记·淮阴侯列传》,使学生了解淮阴侯韩信的一生,掌握与其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韩信的一生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学习《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关于韩信的生平事迹,包括其早年经历、萧何月下追韩信、楚汉争霸等。
2. 重点词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如“胯下之辱”、“兵仙”、“楚汉争霸”等。
3. 句子理解:分析文中的难点句子,如“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淮阴侯韩信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韩信的生平事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难点句子,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答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韩信的一生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 收集有关淮阴侯韩信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 拓展学习:了解学生收集的关于淮阴侯韩信的资料,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韩信的经历和心情。
3. 案例分析:选取韩信生平中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淮阴侯列传》教案
《淮阴侯列传》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史记》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了解淮阴侯韩信的生平和事迹。
3. 引导学生关注本文的叙事特点和人物描写。
教学内容:1. 介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及其创作背景。
2. 简介淮阴侯韩信的生平背景。
3. 分析本文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淮阴侯列传》。
2. 简介《史记》及司马迁的创作背景。
3. 简介淮阴侯韩信的生平背景。
4. 分析本文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
5.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本文的写作目的。
第二章:文本解析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分析并评价淮阴侯韩信的性格特点和成就。
3. 引导学生关注本文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教学内容:1. 详细解读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分析淮阴侯韩信的性格特点和成就。
3. 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分析淮阴侯韩信的性格特点和成就。
3. 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4.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淮阴侯韩信的成就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分析并评价本文中的人物形象。
2. 理解并评价淮阴侯韩信的人物形象。
3.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描写手法和人物性格的塑造。
教学内容:1. 分析本文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2. 理解并评价淮阴侯韩信的人物形象。
3. 分析人物描写手法和人物性格的塑造。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并评价本文中的人物形象。
2. 理解并评价淮阴侯韩信的人物形象。
3. 分析人物描写手法和人物性格的塑造。
4.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淮阴侯韩信的人物形象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文化背景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2. 理解并评价淮阴侯韩信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地位和影响。
3. 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淮阴侯列传》,使学生了解淮阴侯韩信的一生,掌握史记的写作特色和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史记中的史料,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阅读史记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学习《淮阴侯列传》,了解韩信的一生,包括他的生平事迹、战争成就和人际关系等。
2. 史记特点:分析史记的写作特色,如实录、公正、详实等,理解史记在我国历史文学中的地位。
三、教学重点1. 淮阴侯韩信的生平事迹和战争成就。
2. 史记的写作特色和文学价值。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史记中的史料。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史记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韩信的一生和史记的写作风格。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韩信事迹的看法,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史记中的史料,让学生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历史问题。
4. 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解韩信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5. 引导阅读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提高阅读史记的兴趣。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淮阴侯韩信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组织学生朗读《淮阴侯列传》,感受史记的文学韵味。
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韩信的生平事迹,战争成就和人际关系,分析史记的写作特色。
4.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淮阴侯韩信的生平事迹和战争成就。
2. 分析史记的写作特色,举例说明其在写作上的独特之处。
八、课后作业1. 熟读《淮阴侯列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推荐阅读《史记》其他篇目,如《项羽本纪》、《留侯世家》等,了解史记的全貌。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淮阴侯韩信的事迹和史记的写作特色的理解程度。
《淮阴侯列传》教学设计
《淮阴侯列传》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淮阴侯列传》是《史记》中比较重要的一篇,文言现象比较典型,同时,对韩信的生平事迹广大中学生也比较感兴趣。
笔者在教读的过程中注意到很有必要对长文进行取舍。
基于此本文在教学设计时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韩信之死和司马迁通过韩信之死用曲笔表达自己对历史现实的看法。
教学目标:1.学生自读,解决其中简单的字词,并积累重要实词贫、去、阴、殆、伐、务、望的意思,积累通假字、活用字的意思。
2.分析韩信之死的原因。
3.体会司马迁用曲笔表达对历史和现实的看法。
教学重点:目标1 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自读,讨论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一、导入韩信之死历来是读史之人的一大遗憾,功绩卓越反被夷灭三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个令人千年一叹的悲剧,同时我们也要从中去发掘司马迁笔下的韩信之死的原因,并体会司马迁在其中使用的曲笔表达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一些看法。
首先,生自读,读出人物的个性。
明确:读书时注意揣摩人物的心里,读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其次,分组积累文中的词语。
(一)重要词语重要词语(贫去阴殆伐务望)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贫:缺吃少穿。
2.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
去:离开; 远斗:远征。
3.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阴:暗中4.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
”绐:欺骗5.不伐已功,不矜其能伐、矜:夸耀、自满。
6.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务:致力;集:安定。
7.信由此日夜怨望?望:怨恨。
(二)词类活用1.饭信,竟漂数十日饭:名词做动词,给饭吃;竟:一直。
2.愿陛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深,高:名作动,深挖,加高。
3.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罢:通“疲”,疲劳。
4.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鼓:名词作状语,大吹大擂地。
5.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罢赵帜,立汉赤帜。
空:”空”,使动,意思是“全营出击”。
《淮阴侯列传》教案
《淮阴侯列传》教案教学设想:其一,本选段故事情节紧凑,学生容易读懂,梳理文章不作为重点,但与必修教材比较,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比较丰富,所以把积累文言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其二,要引导学生体会司马迁借《淮阴侯列传》表达出的一种独特的历史观:统治者心狠手毒,欲加其罪,何患无辞。
(1)、功高震主;(2)、单枪匹马;(3)、恃才放旷,君王对他早有猜忌;(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的现象。
教学过程:二、介绍韩信:汉初军事家。
淮阴(今属江苏)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
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
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
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
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
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
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
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
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
三、诵读课文,正音正字,并且根据文意,划分文章结构。
(一)、容易读错的字:陈豨蒯通商贾诸母漂盗跖阏与井陉樵苏若虽长大(二)、通假字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晨炊蓐食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三)、文章结构•1-3 早年屈辱•4-7 井陉之战•8 被贬之后•9-10 谋反被诛•11 史官论赞四、研读文本1—3节,难句疏解讨论:文章开始的三小节写了韩信早年生活的三个小故事。
1、请同学们找到每个故事中的关键词,用四个字概括每个小故事。
三个故事可以概括为: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2、说说这三个小故事说明了韩信早年生活的境况是怎样的?3、分析其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个性?结论:这三个故事都反映了韩信早年穷困屈辱的生活。
《史记·淮阴侯列传》创新教学设计
张丹东一、教学目标1.体会在叙述中蕴含情感的曲笔艺术。
2.拓宽视野,激发探究人物命运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说起韩信,我们就想起那句耳熟能详的成语——“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他,是西汉第一个被杀的功臣,今天我们继续了解他的人生轨迹,看他如何从一介布衣到叱咤风云,最后走向功臣末路断头颅的历程。
(二)探究文本1.感受一下韩信的早年生活,看写了几个相关故事: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
解读:为了等待最有利的时机来实现自己的夙愿,他曾寄食于南昌亭长家,求食于漂母,更受辱于恶少胯下。
俗话说:“莫欺少年穷。
”若干年后,韩信做了楚王,衣锦还乡,这三个故事有了后续: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
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
提问:这三种行为中,你最欣赏哪一种,为什么?提示:三种行为各有高明,尤其是第三种。
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是同情弱者,韩信身为楚王,如果杀死这个无赖,大家都会同情他,觉得韩信是以强凌弱、仗势欺人。
韩信的高明就在于非但没有杀他,还让他做中尉,尽显其心胸宽广,人情做足,他是不做则已,要做就让人永世难忘。
所以,海纳百川是多么宽广,你要感激你的朋友,是他们给予了你帮助;也要感激你的敌人,是他们让你变得坚强。
2.俗话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韩信遇上刘邦,有如蛟龙入海,尽显其睥睨千古的军事天才,而他人生中的巅峰之战当属——井陉之战。
从战前的形势来看,比较一下双方的优劣势:汉————赵3万 20万客场主场千里奔袭以逸待劳明确:优势尽归赵国,但韩信又是用了什么独出心裁的计策扭转整个局势,打赢这一仗?(B)A.隔岸观火B.上屋抽梯C.金蝉脱壳D.暗度陈仓最终以少胜多,谱写了中国战争史上光辉的篇章,正因其用兵如神,后世兵家尊称他为兵仙。
3.兵法纵横天下的韩信南征北战,辅佐刘邦一举开创汉家四百年基业,但功成名就后,却未能安享荣华富贵,反而被族灭,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你觉得韩信谋反有无可疑之处?提示:一般赞成“陷害说”。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一等奖(苏教版选修)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掌握《淮阴侯列传》 中的重点字词和语 法现象
理解《淮阴侯列传》 所表达的思想和情 感
了解《史记》的文 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 力和鉴赏能力
通过阅读《淮阴侯列传》,了解韩信的生平和事迹 掌握《史记》选读中的重要知识点和阅读技巧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韩信的性格特点和历史地位 结合实际,探讨《史记》选读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导入新课(5分钟) 讲解背景知识(10分钟) 讲解课文内容(30分钟)
课堂互动(10分钟)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背诵《淮阴侯列传》全文 完成课后练习题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淮阴侯韩信的历史背景和故事 写一篇关于《淮阴侯列传》的读后感
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收集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预习下节课内容,了解背景和重点
认真完成作业,按时提交并接受检 查
作业布置:课后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要求:按时完成,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作业时间:课后一周内完成 作业提交:将作业提交至指定邮箱或在线平台
教学内容方面:对《史 记》选读的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进行了深入 的探讨和反思
● 导入新课:介绍《史记》及《淮阴侯列传》的背景和意义
● 梳理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特点
● 讲解重点难点: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讲解
●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增强课堂互动性 以下是用户提供的信息和标题: 我正在写一份主题为“《史记》选读——《淮 阴侯列传》教案一等奖(苏教版选修)”的PPT,现在准备介绍“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请帮我生成“课堂小结”为标题的内容 课堂 小结
《淮阴侯列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淮阴侯列传》学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淮阴侯列传》学案教案教学设计1《淮阴侯列传》学案教案教学设计《淮阴侯列传》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篇名著,描写了汉代一位名将淮阴侯韩信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贡献。
本文将结合当前的教育教学背景,提供一份完整的《淮阴侯列传》学案教案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位历史人物和相关历史事件。
一、教育教学背景1. 教材地位:《淮阴侯列传》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篇重要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 学科内涵:历史学是一门重视事实、注重探究的学科,其通过研究和分析历史事件得出结论,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和文化,并在今天的社会中起到指导性作用。
3. 教师角色:历史教育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个人的丰富经验和多年研究的成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引领学生探索历史,感悟历史,思考历史。
二、教学目的1. 知识层面:全面了解淮阴侯韩信的生平、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
2. 能力层面:掌握历史分析研究方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历史观察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文化认知能力。
3. 情感层面:感悟历史人物生命的光辉,培养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追求真理、关注社会、珍视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深入了解淮阴侯韩信的生平、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掌握其思想、行动和成就,了解他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2. 难点:分析淮阴侯韩信的思想和行为,以及他的文化和政治特征,把握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方法:讲授、讨论和思考,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分享经验,达到启发思考、引发兴趣和交流互动的效果。
2. 手段:PPT、音频、视频、实物、图表等多种材料和工具,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知识。
五、教学步骤及内容安排1. 背景介绍(5分钟)通过PPT或音频介绍淮阴侯韩信的生平、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帮助学生了解其头衔、成就和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影响。
《史记·淮阴侯列传》公开课教案
《史记·淮阴侯列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史记·淮阴侯列传》,使学生了解淮阴侯韩信的一生,感受其人格魅力和卓越才能。
2. 分析韩信的成长历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习《史记》的写作手法,体会其严谨的史学和文学价值,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4. 通过讨论和思考,使学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和珍惜人才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1. 《史记·淮阴侯列传》的内容梗概和人物特点。
2. 分析韩信的成长历程和人格魅力。
3. 学习《史记》的写作手法和文学价值。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 对韩信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
3. 将韩信的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史记·淮阴侯列传》的内容,分析韩信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韩信故事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韩信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关于韩信的研究资料、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3. 投影仪、音响设备等教学辅助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淮阴侯韩信,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分析韩信的一生,引导学生理解其人物特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韩信的成长历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4. 分享讨论成果: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韩信的人物形象。
5. 案例分析:分析韩信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七、课堂互动1. 提问:学生针对《史记·淮阴侯列传》内容和韩信人物形象进行提问,教师解答。
2. 思考:引导学生思考韩信的案例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人。
淮阴侯列传教案
淮阴侯列传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事件的展开来刻画人物,凸现主旨;2、学会在叙事中融进个人的好恶褒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背诵课文前两段。
难点重点:叙事中细节的表现和叙述中蕴含情感的表达方法。
课时课型:3课时。
文本研习。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有一个能忍受胯下之辱的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韩信。
韩信除了受胯下之辱外还有很多令人敬佩的事迹。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史记•淮阴侯列传》来进一步了解韩信。
二、介绍韩信:汉初军事家。
淮阴(今属江苏)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
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
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
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
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
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
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
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
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
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
读《史记·淮阴侯列传》,不禁满腔悲愤;读《史记·淮阴侯列传》,更为中国历史上的“英雄悲剧”现象而深思。
司马迁为韩信作传,是为了表彰他佐汉破楚的历史功绩:“楚人迫我京索(把我军困在京、索之间),而信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作《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见《太史公自序》)而对他一再上当,最后被罗织罪名、惨遭杀害的结局,表示无限的惋惜和同情;对刘邦、吕后等人的猜忌残忍,隐约表示愤慨和厌恶三、诵读课文,正音正字,并且根据文意,划分文章结构。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淮阴侯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重要篇章,主要记载了汉初三杰之一——淮阴侯韩信的一生。
本篇课文以韩信的生平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展示了韩信的智勇双全、用兵如神、忠诚义气等优秀品质。
课文也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狡诈、残忍和背叛。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史实,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领略历史人物的鲜明个性和历史事件的深刻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了解古代战争和军事谋略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淮阴侯韩信的英勇智谋和忠诚义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特别是对韩信形象的认识。
2. 课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掌握。
3. 古代战争和军事谋略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段落的解读。
2. 对韩信形象的多角度分析,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史记》和淮阴侯韩信,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对重点字词进行标注。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和战争谋略,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疑问,重点分析韩信的形象和事件背后的历史意义。
5. 练习巩固: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背诵课文。
6. 总结拓展:对本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价值意义,培养爱国情怀。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思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淮阴侯列传教案
【 - 话题作文】【篇一】淮阴侯列传教案淮阴侯列传-教案版淮阴侯列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1-3段,积累“始”“一”等实词的多种意思。
2、积累文段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特殊文言现象。
3、初步分析韩信形象。
韩信,一代名将,旷世功臣。
他在困境中挣扎,在草莽中崛起,在战斗中奋进,在胜利中沉沦。
——易中天评韩信关于韩信:汉初军事家。
淮阴(今属江苏)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
汉高祖元年,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
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
井陉之战,背水为阵,大破赵军。
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
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
参与指挥垓下决战,击灭楚军。
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
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
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
韩信一生功绩:定三秦虏魏王擒夏说巧夺赵胁燕国平齐地重创楚围垓下灭楚军检查预习:1、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1-3 早年屈辱 4-7 井陉之战 8-10 被贬、谋反被诛 11 史官论赞2、字音。
商贾晨炊诸母漂不能自食若虽长大井陉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间视萆山辎重裨将传飧前行鞅鞅陈豨绐商贾gǔ 晨炊chuī 诸母漂piǎo 不能自食 sì若虽长大cháng 井陉 xíng 能千里而袭我nǎi 亦已罢极 pí 间视jiàn 萆山bì 1辎重zī裨将pí 传飧sūn 前行háng 鞅鞅yāng 陈豨xī 绐dài怒绝亭长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以)商贾(gǔ),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淮阴侯列传》教案
《淮阴侯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淮阴侯列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把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含义;(3)能够分析文中使用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通过合作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淮阴侯刘邦的英勇智慧和领袖风范;(2)学习淮阴侯刘邦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淮阴侯列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 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含义;3. 文中使用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特殊文言词语的理解;2. 文中复杂句子结构的分析;3. 对文中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课文内容、关键词语、句式、写作手法等;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引导学生了解《淮阴侯列传》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注意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关系,解答疑难问题。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重点内容,包括关键词语、句式、写作手法等。
5. 案例分析分析文中典型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描写、对比、烘托等。
6.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写作练习。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内容。
10. 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提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淮阴侯列传》教案
《淮阴侯列传》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淮阴侯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重要篇章,主要讲述了汉朝开国功臣韩信的一生。
本章将引导学生了解韩信的生平事迹,探讨其人格特点和历史地位。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淮阴侯列传》的基本内容,了解韩信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贡献;(2)提高古文阅读能力,理解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修辞手法;1.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韩信的人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学会评价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热情;(2)引导学生从韩信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
第二章:韩信的生平事迹2.1 早年经历(1)介绍韩信的出生地及其家庭背景;(2)讲述韩信早年遭受的屈辱和挫折,如胯下之辱、萧何月下追韩信等故事。
2.2 投靠刘邦(1)讲述韩信投靠刘邦的原因及过程;(2)分析韩信在刘邦麾下的军事才能,如巨鹿之战、楚汉战争等。
2.3 功高震主(1)讲述韩信功高震主后的遭遇,如封侯、夺权等事件;(2)分析韩信时期的心路历程及其对待权力的态度。
2.4 英年早逝(1)讲述韩信被诬陷谋反、被捕杀的经过;(2)评价韩信的一生,探讨其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三章:韩信的人格特点3.1 勇敢果敢(1)分析韩信在军事行动中的勇敢果敢,如巨鹿之战、彭城之战等;(2)引导学生从韩信身上汲取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
3.2 智勇双全(1)分析韩信在战争中的智谋,如井陉之战、背水之战等;(2)引导学生学习韩信智勇双全的品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3 忠诚敬业(1)讲述韩信对刘邦的忠诚和敬业精神,如楚汉战争中的表现;(2)引导学生培养忠诚敬业的品质,为自己的事业努力拼搏。
3.4 谦虚低调(1)分析韩信在功成名就后的谦虚低调,如对待权力的态度;(2)引导学生学习韩信的谦虚低调,避免骄傲自满。
六传统文化
本册基本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背诵经典古诗文(篇或段),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
2.能够尝试表达自己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
3.了解传统文化中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文化名胜、重大的科技发明等,并能熟练诵读相关作品。
4.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能够与同学合作,尝试进行文化名胜游览和当地传统文化考察等活动。
5.对传统文化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
6.学习传统文明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
7.通过传统文化学习,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论语》(八则)一、经典回放: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教学过程: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七、活动广角:第4页八、成长阶梯: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淮阴侯列传教案
淮阴侯列传教案该教案注重基础,“文”与“言”并重,可操作性强淮阴侯列传【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2、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3、学习这篇文章中的人物刻画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了解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多种角度。
【教学难点】探究司马迁写淮阴侯“谋反”的用意【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1——4节,梳理字词,能翻译这四节。
2、在韩信早期的三件事件中发掘其性格特点。
一、导语《高祖本纪》中刘邦称帝后总结他成功的经验,说他不仅会用人而且能驾驭人,(齐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其中,韩信是著名军事家,他成名之前有什么故事呢,最后有什么结局呢?今天我们来继续研读《淮阴侯列传》。
二、理清文章字音。
井陉___237;ng 阏与__226; yǔ 爨cu__224;n宿s__249;饱传飧sūn 畏恶w__249; 鞅鞅y__224;ng三、强调1_3节重点字词,译文1.文章第一段字词解析。
补充:布衣【平民百姓。
以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因此以“布衣”指代平民。
】无行【没有好的品行】推择【推举选用】治生商贾【以做生意维持生计】常【经常】寄食饮【吃闲饭】常【曾经】晨炊蓐食【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室内床上吃掉。
蓐:同“褥”,草席】2、文章第二节字词梳理。
诸母【对老年妇女尊称】漂【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竟【完毕】王孙【公子,少年。
对年轻人敬称。
】3、文章第三节字词梳理。
中情【内心】众辱【当众污辱】能死【能死:不怕死】袴【两腿间】俯【爬】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四、文本研读1、研读文本1----3节,这部分介绍的是韩信落魄时候的三个小故事。
分别为他们拟小标题。
《淮阴侯列传》教案
《淮阴侯列传》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等相关文言常识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3.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4.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独到的见解教学重难点:1.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2.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教学重点:本选段故事情节紧凑,学生容易读懂,所以梳理文章内容不做重点,把积累文言知识作为教学重点。
前三个小故事揭示了韩信主要性格特点,因此也作为学习重点。
一、导入新课流传“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史记•淮阴侯列传》来进一步了解韩信。
二、介绍韩信汉初军事家。
淮阴(今属江苏)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
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
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
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
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
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
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
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
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
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
韩信:①是刘邦的第一功臣;②是刘邦所杀的第一功臣三、诵读课文,正音正字,并且根据文意,划分文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