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5章《习题课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几类典型问题》word学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1习题:习题课5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几类典型问题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1习题:习题课5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几类典型问题

习题课: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几类典型问题课后篇巩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四个质量相等的金属环,环环相扣,在一竖直向上的恒力F 作用下,四个金属环匀加速上升。

则环1和环2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 )A.FB.F 1412C.FD.F 34m ,则以四个环整体为研究对象,有F-4mg=4ma ,以2、3、4环为研究对象,有F'-3mg=3ma ,解得F'=F ,选项C 正确。

342.如图所示,人和车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人用水平力F 拉绳,图中两绳都处于水平方向,不计滑轮、绳子的质量及摩擦,人与车保持相对静止,则车的加速度为( )A.0B.C.D.F m 1F m 1+m 22Fm 1+m 2,所受外力为绳对人的拉力和绳对车的拉力,两力方向相同大小都为F ,故加速度a=,D 正确。

2Fm 1+m 23.图中所示A 、B 为两个相同物块,由轻质弹簧k 和细线l 相连,悬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若将l 剪断,则在刚剪断时,A 、B 的加速度大小a A 、a B 分别为( )A.a A =0、a B =0B.a A =0、a B =gC.a A =g 、a B =gD.a A =g 、a B =0A 受重力、细线竖直向下的拉力和弹簧竖直向上的拉力,细线的拉力等于mg ,由平衡条件可知弹簧对物体 A 的拉力等于2mg ,刚剪断细线时,物体A 受到弹簧竖直向上的拉力和重力,由于弹簧的形变没有变化,弹簧对物体A 的作用力仍为2mg ,所以物体A 受到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mg ,a A ==g ,方向竖直向上;刚剪断细线时,物体B 只受重力作用,加F m =mgm 速度a B 为重力加速度g ,方向竖直向下。

4.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之间用轻质弹簧连接,用水平恒力F 拉A ,使A 、B 一起沿光滑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这时弹簧的长度为L 1;若将A 、B 置于粗糙水平面上,用相同的水平恒力F 拉A ,使A 、B 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 2。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五章总结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五章总结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 (1)选取研究对象:根据题意,研究对象可以是 单一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 (2)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3)建立坐标 ①若物体所受外力在一条直线上,可建立直 线坐标。 ②若物体所受外力不在一直线上,应建立直 角坐标,通常以加速度的方向为一坐标轴,然后 向两轴方向正交分解外力。 (4)列出第二定律方程; (5)解方程,得出结果

5.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的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已知受 力情况求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 在这两类问题中,加速度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受力分 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6.牛顿超重和失重 1.超重和失重 超重现象是指:N>G或 T>G; 加速度a向上; 失重现象是指:G>N或 G>T; 加速度a向下; 完全失重是指:T=0或N=0; 加速度a向下;大小a= g 综上所述,物体出现超重或失重状态的原因是在竖直方 向具有加速度。 (2)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归纳总结: ①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测力计的作 用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 ②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测力计的作 用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 ③物体对测力计的作用力的读数等于零的状态叫完全失重 状态。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液体对器壁没有压强。 ④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并没有变 化。
5.有关平衡力及作用力反作用力,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滑动摩擦力的平衡力,一定是滑动摩擦力 B.滑动摩擦力的反作用力,一定是滑动摩擦力 C.滑动摩擦力的平衡力可以是静摩擦力 D.滑动摩擦力的反作用力可以是静摩擦力 )
(4)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

物理必修ⅰ沪科版 第5章 5.4 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课件.

物理必修ⅰ沪科版 第5章 5.4 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课件.

如图5-4-1所示,固定光
滑轻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
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
F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F与小环的速
图5-4-1
度v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5-4-2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2。求:
图5-4-2 (1)小环的质量m; (2)轻杆与地面间的倾角α。 [思路点拨] 把两个图像结合起来,判断小环的运动
2 v 0 的,都为a=gsin 37° =6 m/s2,则上滑的最大位移s= 2a =
v0 12 122 m=12 m,上滑过程中的时间t1= a = 6 s=2 s,返 2×6 回过程所用的时间与上滑过程的时间相等,故从开始冲上 斜面到返回斜面底端总共用时为2t1=4 s。
答案:12 m
4s
[例3]
解析:从图乙中可以看出,0~2 s内物块是静止的,说明最 大静摩擦力大于1 N。4~6 s内物块匀速运动,结合图甲可 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2 N。由图乙知,2~4 s内物块的 Δv 4-0 加速度为a= Δt = m/s2=2 m/s2,此段时间内F=3 N, 4-2 f=2 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 解得质量m=0.5 kg,又因为f=μmg,所以动摩擦因数μ=
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5-4-3甲所示, 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5-4-3乙所示。取重力 加速度g=10 m/s2。由此两图像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 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 ( )
图5-4-3
A.m=0.5 kg,μ=0.4 C.m=0.5 kg,μ=0.2 2 B.m=1.5 kg,μ=15 D.m=1 kg,μ=0.2
性质,分析小环在不同阶段的受力情况,用牛顿第二定
律或平衡方程进行求解。

沪科版必修1高中物理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沪科版必修1高中物理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从容说课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它在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在前两节探究和总结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展示了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将问题类型分为两类,这两类问题正是从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所涉及的F 和a开始的,F代表物体的受力情况,a代表物体的运动学参量,由等式左边可以求出右边,也可以由等式的右边求出左边,即可以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可以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因此牛顿第二定律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反映着力和运动的定量关系.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它反映了自然界的规律.已知受力情况和初始条件——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就可以求出以后任何时刻物体的位置和速度.这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机械决定论”.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是解决动力学的前提.找到加速度是解题的突破口,因此,解题时应抓住“加速度”这个桥梁不放,确定过渡方向.学习中要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熟练掌握解题思路,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节的教学,应当熟悉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解题.为了求得合外力,要应用力的合成或分解的知识;为了求得加速度,要应用运动学的知识.本节课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应该加以强化,练习的选择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循序渐进,重在落实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主要问题.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3.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4.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导物体的运动情况.5.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感受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重要性.2.通过收集展示资料,了解牛顿定律对社会进步的价值.3.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表达、描述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4.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5.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实例总结归纳一般问题的解题规律的能力.6.让学生认识数学工具在表达解决物理问题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牛顿运动定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实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教学难点1.物体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状态分析和重要的解题方法的灵活选择和运用.2.正交分解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汽车的运动,行星围绕太阳运转,“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升空及准确定点回收情景、导弹击中目标的实况录像资料.学生观看录像,进入情景师:我国科技工作者能准确地预测火箭的变轨、卫星的着地点,他们靠的是什么?生:牛顿运动定律中力和运动的关系.师: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是否也能研究这一类问题?生:不能,因为这样一类问题太复杂了,应该是科学家的工作.师:一切复杂的问题都是由简单的问题组成的,现在我们还不能研究如此复杂的运动,但是我们现在研究问题的方法将会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现在就从类似的较为简单的问题入手,看一下这一类问题的研究方法.[新课教学]一、从受力情况分析运动情况师:大家看下面一个例题.多媒体投影展示例题,学生分析讨论,尝试解决例题: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 kg,在6.4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4.2 N.求物体在4 s末的速度和4 s 内的位移.师:本题研究对象是谁?生:本题的研究对象是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师:它共受几个力的作用?生:它一共受到四个力的作用,分别是物体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方向垂直地面向上,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师:物体所受的合力沿什么方向?大小是多少?生:物体所受的合力沿物体的运动方向即向右,大小等于F -f =6.4 N -4.2 N =2.2 N.师:本题要求计算位移和速度,而我们只会解决匀变速运动问题.这个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吗?依据是什么?生:这个物体的运动是匀加速运动,根据是物体所受的合力保持不变.师:经分析发现该题属于已知受力求运动呢,还是已知运动求受力呢? 生:是已知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画出受力分析图,并完整列出解答过程. 多媒体显示学生的受力分析图(如图4-6-1)图4-6-1师:受力分析的图示对研究这一类问题很有帮助,特别是对一些复杂的受力分析问题,所以同学们在今后的受力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画受力分析草图的好习惯. 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解:由牛顿第二定律F=ma 可以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m F =m fF - =1.1 m/s2求出了物体的加速度a ,由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4 s 末的速度v 和4 s 内发生的位移xv=at=1.1×4 m/s=4.4 m/s ,x=21at2=21×1.1×16 m=8.8 m.师:在求物体的运动过程时,我们是怎样进行处理的?生:先求出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物体所受的合力,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师:对,物体的加速度是联系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因为根据受力情况可以求出加速度,运动情况中也包含加速度.师:如果把例题中的条件变化一下,力F 的方向变为斜向上30°,那么此时物体的加速度应该怎样求解?生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m F 合=22.48.04.630cos -⨯=-︒m f F m/s2=0.45 m/s2.师:他计算的对不对.生2:不对.因为当物体所受的拉力方向发生变化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也随之变化,同时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也将发生变化,摩擦力应该比刚才情况下要小.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大家一定要注意的是当一个力发生变化时,看它的变化会不会影响其他力的变化.大家把这个问题的具体结果做出来.【课堂训练】1.把变化条件后的例题结果做出来.2.质量为2 kg的物体,置于水平光滑平面上,用16 N的力与水平面成30°角斜向上或斜向下加在这个物体上,求两种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是___________.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多媒体展示例2一个滑雪的人,质量是75 kg,以v0=2 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θ=30°.在t=5 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60 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师:本题属于哪类力学问题?生:本类属于已知运动情况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师:人共受几个力的作用?各力方向如何?生:滑雪人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人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山坡对他的支持力,方向垂直山坡向上;滑雪人受到的阻力,方向沿山坡向上.师:它们之中哪个力是待求量?哪个力实际上是已知的?待求力是哪个?人所受的合力沿什么方向?生:它们中重力和支持力实际上是已知的,待求的力是人受到的阻力.人所受的合力方向沿山坡向下.师:画出物体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写出具体的解题步骤.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受力示意图(如图4-6-2)图4-6-2师:本题中物体受力方向较为复杂,物体沿斜面方向匀加速下滑,我们应当如何建立坐标系求合力?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学生讨论,投影展示学生答案生:沿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分别建立坐标系的x轴和y轴,使合力的方向落在x轴的正方向上,然后求合力比较方便.师:具体的解答过程是什么?生:如图所示建立坐标系,把重力G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进行分解,得到:Gx=mgsinθ,Gy=mgcosθ,人沿山坡做的是匀加速运动,由运动学公式:x=v0t+21at2解出a=20)(2t t v x ,代入数值得:a =4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阻=Gx -ma=mgsin θ-ma代入数值得:F 阻=67.5 N.师:(总结)1.两题都需画受力图,都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画受力图是重要的解题步骤.不同之处是例1先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而例2先用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2.例2中物体受力方向较为复杂,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就可以用Gx 和Gy 代替G ,使解题方便.3.因为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所以以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会给分析问题带来很大方便.【课堂训练】一个空心小球从距离地面16 m 的高处由静止开始落下,经2 s 小球落地,已知球的质量为0.4 kg ,求它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多大?(取g=10 m/s2)分析与解答:以空心小球为研究对象,根据它的运动情况可知,其下落时加速度大小为: a=22t h=8 m/s2<g说明小球在下落过程中受到向上的空气阻力作用,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4-6-3所示.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g -f=ma图4-6-3所以小球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f =mg -ma =0.8 N.说明:(1)这是一道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的习题.(2)本题可根据需要加一问:若小球落地后竖直向上反弹到6 m 高度,设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则小球反弹上升的时间为多少?反弹的初速度为多少?所加这一问属于第一类问题,且注意此时空气阻力方向向下.(3)物体的运动路径是竖直方向的直线,如各类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往往要考虑空气阻力(空气阻力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又如升降机内随升降机一起变速上升和下降的物体的运动,这时会出现超重、失重现象.[小结]1.总结受力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快速地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2.强调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列方程求解;对结果的合理性讨论.要让学生逐步习惯于对问题先作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弄清问题的物理情景后再动笔算,并养成画情景图的好习惯.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部分内容分层次要求,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就把这类问题解决好了,应该着重放在基本问题的分析和基本思路的掌握上.4.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课外训练]1.一物块从粗糙斜面底端,以某一初速度开始向上滑行,到达某位置后又沿斜面下滑到底端,则物块在此运动过程中A.上滑时的摩擦力小于下滑时的摩擦力B.上滑时的加速度小于下滑时的加速度C.上滑时的初速度小于下滑时的末速度D.上滑时的时间小于下滑时的时间2.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F作用后开始运动.F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4-6-4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4-6-4A.物体将一直朝同一个方向运动B.物体将做往复运动C.物体在前2 s内的位移为零D.第1 s末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3.如图4-6-5所示,当车厢向前加速前进时,物体M静止于竖直车厢壁上.当车厢的加速度增大时图4-6-5A.静摩擦力增大B.车厢竖直壁对物体的弹力增大C.物体M 仍相对于车静止D.物体的加速度也增大4.钢球在很深的油槽中由静止开始下落,若油对球的阻力正比于其速率,则球的运动是A.先加速后减速最后静止B.先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C.先加速后减速最后匀速D.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5.如图4-6-6所示,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车厢中,悬挂小球的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7°角,球和车厢相对静止,球的质量为1 kg.(取g =10 m/s2,sin37°=0.6,cos37°=0.8)图4-6-6(1)求车厢运动的加速度并说明车厢的运动情况;(2)求悬线对球的拉力.参考答案1.D2.A3.BCD4.BD5.解析:小球和车厢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表明同一瞬时具有相同的速度和加速度,可以根据小球的状态分析受力情况,确定小球的加速度,即车厢的加速度,从而来确定车厢的运动情况.求出车厢的加速度后,还要注意车厢的运动方向有两种可能.(1)球和车厢相对静止,它们的运动情况相同,由于对球的受力情况知道得较多,故应以球为研究对象.球受两个力作用:重力mg 和线的拉力F ,由于球随车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其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合外力沿水平方向,作出平行四边形如图4-6-7所示.球所受的合外力为F 合=mgtan37°.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可求得球的加速度为a=m F 合=gtan37°=7.5 m/s2,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右.由此可判断车厢可能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水平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图4-6-7(2)由图4-6-7可得,线对球的拉力大小为F=︒37cos mg =8.0101⨯ N=12.5 N.说明:通过此题进一步体验加速度在联系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中所起的桥梁作用.[布置作业]教材第91页问题与练习.板书设计探究活动的主题: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牛顿运动定律虽然是一个伟大的定律,但它也有自己适用的条件.通过对其适用条件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完整地掌握这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17世纪以来,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不断发展,在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上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切不仅证明了牛顿运动定律的正确性,甚至使有些科学家认为经典力学已经达到十分完善的地步,一切自然现象都可以由力学来加以说明,过分地夸大了经典力学的作用.但是,实践表明,牛顿运动定律和所有的物理定律一样,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1905年,著名的美籍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提出了研究匀速相对运动体系的狭义相对论,引起了物理学的一场巨大革命.他指出,经典力学中的绝对时空观并不是直接从观察和实验中得出的.实际上时间、空间和观察者是相对的.根据相对论原理,物体的质量也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1916年爱因斯坦又发表了研究加速相对运动的广义相对论.运用这些理论所得出的结论和实验观察基本一致.这表明:对于接近光速的高速运动的问题,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必须由相对论力学来研究.经典力学可以看作是相对论力学在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时的特例.从20世纪初以来,原子物理学发展很快,发现许多新的物理现象(如光子、电子、质子等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无法用经典力学来说明.后来,在普朗克(1858~1947)、海森堡(1901~1976)、薛定谔(1887~1961)、狄拉克(1902~1984)等物理学家的努力下创立了量子力学,解决了经典力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经典力学可以看作是量子力学在宏观现象中的极限情况.总之,“宏观”“低速”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1课件: 第5章 5.4 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1课件: 第5章 5.4 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

• 固


知 F=ma 求出物体的__加__速__度__,再根据初始条件由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

的_运__动__情__况___——物体的速度、位移或运动时间.

作 探
2.已知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
究 •
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应用__运__动__学__公__式___求出物体的__加__速__度___,然后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般将力正交分解为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的分量,沿加速度方向 Fx =ma,垂直于加速度方向 Fy=0.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返 首 页

[针对训练]




1.一个物体在水平恒力 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一个粗糙的水平面 达


• 探
上运动,经过时间 t,速度变为 v,如果要使物体的速度变为 2v,下列方法正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5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5日星期三2021/9/152021/9/152021/9/1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52021/9/15September 1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52021/9/152021/9/152021/9/15

高中物理 第五章 习题课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几类典型问题学案 沪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五章 习题课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几类典型问题学案 沪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五章习题课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几类典型问题学案沪科版必修11、学会分析含有弹簧的瞬时问题、2、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简单的连接体问题、3、掌握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一、瞬时加速度问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a与合外力F 存在着瞬时对应关系、所以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该时刻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应注意两类基本模型的区别:1、刚性绳(或接触面)模型:这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弹力立即改变或消失,形变恢复几乎不需要时间、2、弹簧(或橡皮绳)模型:此种物体的特点是形变量大,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是不变的、例1 如图1中小球质量为m,处于静止状态,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图1(1)绳OB和弹簧的拉力各是多少?(2)若烧断绳OB瞬间,物体受几个力作用?这些力的大小是多少?(3)烧断绳OB瞬间,求小球m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析(1)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其中弹簧弹力与重力的合力F′与绳的拉力F等大反向则知F=mgtan θ;F弹=(2)烧断绳OB瞬间,绳的拉力消失,而弹簧还是保持原来的长度,弹簧弹力与烧断前相同、此时,小球受到的作用力是重力和弹簧弹力,大小分别是G=mg,F弹=、(3)烧断绳OB瞬间,重力和弹簧弹力的合力方向水平向右,与烧断绳OB前OB绳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乙所示)即F合=mgtan θ,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小球的加速度a==gtan θ,方向水平向右、答案(1)mgtan θ(2)两个重力为mg 弹簧的弹力为(3)gtan θ水平向右针对训练1 如图2所示,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图2A、a1=0,a2=gB、a1=g,a2=gC、a1=0,a2=gD、a1=g,a2=g答案C解析在抽出木板后的瞬间,弹簧对木块1的支持力和对木块2的压力并未改变、木块1受重力和支持力,mg=N,a1=0,木块2受重力和压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2==g,故选C、二、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分析若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一般都有临界状态出现、分析时,可用极限法,即把问题(物理过程)推到极端,分析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状态和满足的条件、在某些物理情景中,由于条件的变化,会出现两种不同状态的衔接,在这两种状态的分界处,某个(或某些)物理量可以取特定的值,例如具有最大值或最小值、常见类型有:1、弹力发生突变的临界条件弹力发生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是一种被动力,其大小由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决定、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将要脱离的临界条件是:弹力为零、2、摩擦力发生突变的临界条件摩擦力是被动力,其存在及方向由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决定:(1)静摩擦力为零是状态方向发生变化的临界状态;(2)静摩擦力最大是物体恰好保持相对静止的临界状态、例2 如图3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45的光滑楔形滑块A的顶端P处,细线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图3(1)当滑块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a向左运动时,小球对滑块的压力等于零?(2)当滑块以a′=2g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线中拉力为多大?解析(1)假设滑块具有向左的加速度a时,小球受重力mg、线的拉力F 和斜面的支持力N作用,如图甲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水平方向:Fcos45-Ncos45=ma,竖直方向:Fsin45+Nsin45-mg=0、由上述两式解得N=,F=、由此两式可以看出,当加速度a增大时,球所受的支持力N减小,线的拉力F增大、当a=g时,N=0,此时小球虽与斜面接触但无压力,处于临界状态,所以滑块至少以a=g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小球对滑块的压力等于零、(2)当滑块向左的加速度a′>g时,小球将“飘”离斜面而只受线的拉力和重力的作用,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此时细线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α<45、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cos α=ma′,F′sin α=mg,解得F′=m=mg、答案(1)g (2)mg三、整体法和隔离法在连接体问题中的应用1、整体法:把整个连接体系统看做一个研究对象,分析整体所受的外力,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其优点在于不涉及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2、隔离法:把系统中某一物体(或一部分)隔离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列方程求解、其优点在于将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转化为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容易看清单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或单个过程的运动情形、注意1、当物体各部分加速度相同且不涉及相互作用力时用整体法比较简单;若涉及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时则必须用隔离法、2、在较为复杂的问题中,整体法和隔离法常常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例3 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4所示,对物体A施以水平的推力F,则物体A对物体B的作用力等于()图4B、FC、FD、F解析对A、B整体受力分析,则F=(m1+m2)a,所以a=以B为研究对象,则F′=m2a=F、答案B针对训练2 如图5所示,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用细线相连,在大小恒定的拉力F作用下,先沿光滑水平面,再沿斜面,最后竖直向上运动、在三个阶段的运动中,线上拉力的大小()图5A、由大变小B、由小变大C、始终不变D、由大变小再变大答案C解析m1、m2沿水平面运动时:a1=,线上拉力T1=m1a1=;m1、m2沿斜面运动时:a2=-gsin θ,线上拉力T2=m1a2+m1gsin θ=;m1、m2竖直向上运动时:a3=-g,线上拉力:T3=m1a3+m1g =、1、(瞬时加速度问题)如图6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A和B两球用轻弹簧连接,A球用细线悬挂起来,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将悬挂A球的细线剪断,此时A和B两球的瞬时加速度aA、aB的大小分别是(A、aA=0,aB=0B、aA=g,aB=gC、aA=3g,aB=gD、aA=3g,aB=0答案D解析分析B球原来受力如图甲所示F′=2mg剪断细线后弹簧形变瞬间不会恢复,故B球受力不变,aB=0、分析A球原来受力如图乙所示T=F+mg,F′=F,故T=3mg、剪断细线,T变为0,F大小不变,物体A受力如图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A,解得aA=3g、2、(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如图7所示,质量为4 kg的小球用细绳拴着吊在行驶的汽车后壁上,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7、已知g=10 m/s2,sin37=0、6,cos37=0、8,求:图7(1)当汽车以a=2 m/s2向右匀减速行驶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对车后壁的压力、(2)当汽车以a=10 m/s2向右匀减速行驶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对车后壁的压力、答案(1)50 N 22 N (2)40 N 0解析(1)当汽车以a=2 m/s2向右匀减速行驶时,小球受力分析如图甲、甲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1cos θ=mg,T1sin θ-N=ma代入数据得:T1=50 N,N=22 N(2)当汽车向右匀减速行驶时,设车后壁弹力为0时(临界条件)的加速度为a0,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2sin θ=ma0,T2cos θ=mg代入数据得:a0=gtan θ=10 m/s2=7、5 m/s2因为a=10 m/s2>a0所以小球飞起来,N′=0设此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且α=45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2==40 N3、(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如图8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块A、B,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相连、当用恒力F沿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向上拉两物块,使之共同加速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多少?图8答案解析对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1+m2)gsin θ=(m1+m2)a①隔离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x-m1gsin θ=m1a②联立①②得x=题组一瞬时加速度问题1、质量均为m的A、B两球之间系着一个不计质量的轻弹簧并放在光滑水平台面上,A球紧靠墙壁,如图1所示,今用水平恒力F推B球使其向左压弹簧,平衡后,突然将力F撤去的瞬间()图1A、A的加速度大小为B、A的加速度大小为零C、B的加速度大小为D、B的加速度大小为答案BD解析在将力F撤去的瞬间A 球受力情况不变,仍静止,A的加速度为零,选项A错,B对;而B球在撤去力F的瞬间,弹簧的弹力还没来得及发生变化,故B的加速度大小为,选项C错,D对、2、如图2所示,A、B两球的质量相等,弹簧的质量不计,倾角为θ的斜面光滑、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两个小球的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sin θB、B球的受力情况未变,瞬时加速度为零C、A球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gsin θD、弹簧有收缩趋势,B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上,A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下,瞬时加速度都不为零答案B解析因为细线被烧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所以B的瞬时加速度为0,A的瞬时加速度为2gsin θ,所以选项B正确,A、C、D错误、3、如图3所示,A、B两木块间连一轻杆,A、B质量相等,一起静止地放在一块光滑木板上,若将此木板突然抽出,在此瞬间,A、B两木块的加速度分别是()图3A、aA=0,aB=2gB、aA=g,aB=gC、aA=0,aB=0D、aA=g,aB=2g答案B解析当刚抽出木板时,A、B和杆将作为一个整体一起下落,下落过程中只受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A=aB=g,故选项B正确、4、如图4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A和B之间用轻弹簧相连,在拉力F作用下,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此瞬间A和B的加速度为a1和a2,则()图4A、a1=a2=0B、a1=a,a2=0C、a1=a,a2=aD、a1=a,a2=-a答案D解析两木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的弹力F弹=m1a,在力F撤去的瞬间,弹簧的弹力来不及改变,大小仍为m1a,因此木块A的加速度此时仍为a,以木块B为研究对象,取向右为正方向,-m1a=m2a2,a2=-a,所以D项正确、题组二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5、如图5所示,在光滑地面上,水平外力F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小车质量是M,木块质量是m,加速度大小是a,木块和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μ、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图5A、μmgB、C、μ(M+m)gD、ma答案BD解析以小车和木块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a=,以木块为研究对象,摩擦力f=ma=、6、如图6所示,A、B两物体之间用轻质弹簧连接,用水平恒力F拉A,使A、B一起沿光滑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这时弹簧的长度为L1;若将A、B置于粗糙水平面上,用相同的水平恒力F拉A,使A、B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2、若A、B与粗糙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图6A、L2<L1B、L2>L1C、L2=L1D、由于A、B的质量关系未知,故无法确定L1、L2的大小关系答案C解析A、B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时,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进行研究,对A、B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μg;对物体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kx-μmBg=mBa,解得:x=,即弹簧的伸长量与动摩擦因数无关,所以L2=L1,即选项C正确、7、如图7所示,质量为m1=2 kg、m2=3 kg的物体用细绳连接放在水平面上,细绳仅能承受1 N的拉力,水平面光滑,为了使细绳不断而又使它们能一起获得最大加速度,则在向左水平施力F和向右水平施力F两种情况下,F的最大值是()图7A、向右,作用在m2上,F= NB、向右,作用在m2上,F=2、5 NC、向左,作用在m1上,F= ND、向左,作用在m1上,F=2、5 N答案BC解析若水平力F1的方向向左,如图甲、甲设最大加速度为a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有:F1=(m1+m2)a1对m2有:T=m2a1所以F1=T=1 N= N,C对,D错、若水平力F2的方向向右,如图乙、乙设最大加速度为a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有:F2=(m1+m2)a2对m1有:T′=m1a2所以F2=T′=1 N=2、5 N、A错,B对、8、如图8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1和2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如果它们分别受到水平推力F1和F2作用,而且F1>F2,则1施于2的作用力大小为( )图8A、F1B、F2C、(F1+F2)D、(F1-F2)答案C解析将物体1、2看做一个整体,其所受合力为F合=F1-F2,设两物体质量均为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F2=2ma,所以a=、以物体2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2-F2=ma,所以F12=F2+ma=,故选C、题组三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9、如图9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上表面水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物块与木板及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若要以水平外力F将木板抽出,则力F 的大小至少为()图9A、μmgB、μ(M+m)gC、μ(m+2M)gD、2μ(M+m)g答案D解析将木板抽出的过程中,物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m=μg,要抽出木板,必须使木板的加速度大于物块的加速度,即aM>am=μg,对木板受力分析如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m)g-μmg=MaM得F=μ(M+m)g+μmg+MaM>μ(M+m)g+μmg +μMg=2μ(M+m)g,选项D正确、10、如图10所示,质量为M的木箱置于水平地面上,在其内部顶壁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与质量为m的小球连接、当小球上下振动的某个时刻,木箱恰好不离开地面,求此时小球的加速度、图10答案g,方向竖直向下解析木箱恰好不离开地面,对木箱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有:F=Mg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有:mg+F′=ma又F=F′解得:a=g,方向竖直向下、11、如图11所示,一辆卡车后面用轻绳拖着质量为m的物体A,绳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α=53,A与地面间的摩擦不计,求:图11(1)当卡车以加速度a1=加速运动时,绳的拉力为mg,则A 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大?(2)当卡车的加速度a2=g时,绳的拉力多大?方向如何?答案(1)mg (2)mg 方向与水平地面成45角斜向上解析(1)设物体刚离开地面时,具有的加速度为a0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可得:ma0=,则a0=g因为a1<a0,所以物体没有离开地面、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cos α=ma1Fsin α+N=mg解得N=mg由牛顿第三定律得,A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为mg、(2)因为a2>a0,所以物体已离开地面、设此时绳与地面成θ角F′=m=mg所以tan θ=1,θ=45,即绳的拉力与水平地面成45角斜向上。

沪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套学案

沪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套学案
答案 三种方式路程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即都是从北京到深圳,初位置一样,末位置一样,即位置的变化一样.可以用一条从北京到深圳的有向线段,即位移来描述位置的变化.
2.分析下列两种情况下的位移和路程,并说明: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吗?什么情况下相等?
(1)一位同学参加百米比赛;(2)一位同学沿着400 m的跑道跑一圈.
(1)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物质点,它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等次要因素,而突出了物体具有质量这个主要因素.它与几何中的“点”有本质区别.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上不存在(填“存在”或“不存在”).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
[延伸思考]
是不是很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做质点,而很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做质点?请举例说明.
答案 不是.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做质点,而研究乒乓球的发球(如旋转问题)时不能把乒乓球看做质点.
三、位移与路程有什么不同
[问题设计]
1.中考结束后,爸爸带小明去深圳旅游.出发前,爸爸让小明设计出行路线,路线起点:北京,终点:深圳.他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乘长途汽车;二是坐高铁;三是乘飞机.三种出行方式的路程是否相同?位置的变化是否相同?如何描述位置的变化?
2.路程:指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四、用坐标表示位置和位移
1.用坐标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2.物体做一维、二维、三维运动时,分别用一个、两个、三个坐标来确定它的位置.
五、时间和时刻
时光流逝过程中的每一瞬间叫做时刻,它没有长短,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叫做时间.
一、怎样判断动与静
沪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2017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5章第4节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闯关测试

2017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5章第4节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闯关测试

【优化方案】2013高中物理 第5章 第4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知能演练轻松闯 沪科版必修11.A 、B 两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水平面上滑动,两个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且质量m A =3m B ,则它们能滑行的最大距离s A 和s B 的关系为( ) A .s A =s B B .s A =3s BC .s A =13s B D .s A =9s B解析:选A.由s =v 22a知,当v 相同,a A =a B =μg 时,s A =s B ,s 与m 无关.2.(2012·湖南衡阳高一检测)质量为5 kg 的木箱以大小为2 m/s 2的加速度水平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在箱内有一轻弹簧,其一端被固定在箱子的右侧壁,另一端拴接一个质量为3 kg 的滑块,木箱与滑块相对静止,如图所示.若不计滑块与木箱之间的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弹簧被压缩,弹簧的弹力大小为10 NB .弹簧被压缩,弹簧的弹力大小为6 NC .弹簧被拉伸,弹簧的弹力大小为10 ND .弹簧被拉伸,弹簧的弹力大小为6 N解析:选B.因木箱向右减速运动,加速度向左,故滑块受弹力向左,说明弹簧被压缩,F =ma =3×2 N=6 N.3.某消防队员从一平台上跳下,下落2 m 后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脚弯曲的方法缓冲,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0.5 m ,在着地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估计为自身所受重力的( ) A .2倍 B .5倍 C .8倍 D .10倍 解析:选B.消防队员先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2 m 时的速度v =2gh 1=210 m/s ,以后匀减速下降h 2=0.5 m ,速度减至零,根据2ah 2=v 2得,加速度a =v 22h 2=402×0.5m/s 2=4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N -mg =ma 得N =5mg ,所以地面对他的平均作用力为他自身重力的5倍. 4.风洞实验室中可以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如图所示:(1)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做匀速运动,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2)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37°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在细杆上滑下距离s 所需时间为多少?(sin37°=0.6,cos 37°=0.8) 解析:(1)设小球所受的风力为F ,小球质量为m ,由平衡条件得 F =μmgμ=F mg =0.5mg mg=0.5.(2)设杆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 ,滑动摩擦力为f ,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沿杆方向F cosθ+mg sinθ-f=ma垂直于杆的方向N+F sinθ-mg cosθ=0,f=μN把F=0.5mg,sin37°=0.6,cos37°=0.8,μ=0.5代入上面各式联立解得a=3 4g由运动学公式s=12at2解得滑行时间t=2sa=2s3g4=8s3g.答案:(1)0.5 (2) 8s 3g一、选择题1.质量为m1的物体A,在恒力F的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为a1;质量为m2的物体B,在恒力F 的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为a2.若将该恒力F作用在质量为(m1+m2)的物体C上,产生的加速度为( )A.a1+a2 B.a1+a22C.a1a2D.a1a2a1+a2解析:选D.由题意得:F=m1a1,F=m2a2,F=(m1+m2)a,由以上三式即可解得a=a1a2a1+a2.2.(2012·宁波高一检测)如图所示,有一箱装得很满的土豆,以一定的初速度在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运动,不计其他外力及空气阻力,则中间一质量为m的土豆A受到其他土豆对它的作用力大小应是( )A.mg B.μmgC.mg1+μ2D.mg1-μ2解析:选C.在水平方向上土豆具有和箱子共同的水平加速度a,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μg,其他土豆施加给土豆A的水平作用力F1=μmg.竖直方向其他土豆对土豆A的作用力F2=mg,所以其他土豆对它的作用力的大小F=F21+F22=mg1+μ2.3.(2012·辽宁沈阳高一检测)如图所示,有一光滑斜面倾角为θ,放在水平面上,用固定的竖直挡板A与斜面夹住一个光滑球,球质量为m.若要使球对竖直挡板无压力,球连同斜面应一起( )A.水平向右加速,加速度a=g tanθB.水平向左加速,加速度a=g tanθC .水平向右减速,加速度a =g sin θD .水平向左减速,加速度a =g sin θ解析:选B.球对竖直挡板无压力时,受力如图所示,重力mg 和斜面支持力N 的合力方向水平向左.F =mg tan θ=ma ,解得a =g tan θ,因此斜面应向左加速或者向右减速.4.如图所示,在光滑地面上,水平外力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小车质量是M ,木块质量是m ,水平外力大小是F ,加速度大小是a ,木块和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μ,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A .μmgB.mF M +m C .μ(M +m )gD .ma解析:选BD.因为m 、M 在力F 的作用下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所以取m 、M 为一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M +m )a ,设木块m 受到摩擦力向右,大小为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 ,以上两式联立可得:f =mFM +m,所以B 、D 正确. 5.(2012·河南洛阳高一检测)如图所示,质量M =60 kg 的人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m =10 kg的货物提升到高处.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货物获得的加速度a =2 m/s 2,则人对地面的压力为(取g =10 m/s 2)( )A .120 NB .480 NC .600 ND .720 N解析:选B.对货物,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 -mg =ma ,对人根据平衡条件有T +N =Mg ,由以上两式得N =480 N.6.(2012·河北石家庄高一检测)如图是采用动力学方法测量空间站质量的原理图,若已知飞船质量为3.0×103kg ,其推进器的平均推动力F 为900 N ,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推进器工作5 s 时间内,测出飞船和空间站速度变化量是0.05 m/s ,则空间站的质量为( )A .8.7×104kgB .9.0×104kgC .6.0×104kgD .6.0×103kg解析:选A.加速度a =Δv t =0.055 m/s 2=0.01 m/s 2.设空间站总质量为m ,则F =(m +3.0×103kg)a ,解得m =8.7×104kg.7.(2012·咸阳高一检测)有三个光滑倾斜轨道1、2、3,它们的倾角依次是60°、45°和30°,这些轨道交于O 点,现有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3个小物体甲、乙、丙,分别沿这3个轨道同时从静止自由下滑,如图所示,物体滑到O 点的先后顺序是( )A .甲最先,乙稍后,丙最后B .乙最先,然后甲和丙同时到达C .甲、乙、丙同时到达D .乙最先,甲稍后,丙最后解析:选B.设轨道的底边长度为d 、倾角为α,则轨道的长为s =dcos α.物体沿轨道下滑时的加速度a =g sin α.由s =12at 2可得t =2s a = 2d g sin αcos α= 4dg sin2α,所以当倾角为45°时下滑时间最短,倾角为60°和30°时下滑时间相等.8.(2012·榆林高一检测)一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下滑时,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物体以初速度v 0冲上斜面,则上滑的距离为( ) A.v 20g sin α B.v 204g sin αC.v 20g tan αD.v 202g tan α解析:选B.物体匀速下滑时,有mg sin α=μmg cos α.物体上滑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 sin α+μmg cos α=ma ,得a =2g sin α,上滑距离s =v 202a =v 204g sin α.9.在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 ,汽车车速为108 km/h(即30 m/s),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 s ,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大小约为( ) A .420 N B .600 N C .800 N D .1000 N解析:选A.由a =Δv t 得a =305m/s 2=6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 =70×6 N=420 N.10.如图所示,车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车厢内悬挂在车顶上的小球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放在车厢底板上的物体A 跟车厢相对静止.A 的质量为m ,则A 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 .mg sin θ,向右B .mg tan θ,向右C .mg cos θ,向左D .mg tan θ,向左 解析:选B.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 设小球质量为m ′,⎭⎪⎬⎪⎫T cos θ=m ′g T sin θ=m ′a ⇒a =g tan θ 方向向右 再对A 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f =ma =mg tan θ,方向向右,故选B.甲 乙二、非选择题11.(2012·广州高一检测)一辆汽车在恒定牵引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4 s 内通过8 m 的距离,此后关闭发动机,汽车又运动了2 s 停止,已知汽车的质量m =2×103kg ,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不变.求: (1)关闭发动机时汽车的速度大小; (2)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大小; (3)汽车牵引力的大小.解析:(1)汽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s 0=v 0+02t 1.解得v 0=2s 0t 1=4 m/s.(2)汽车滑行减速过程加速度a 2=0-v 0t 2=-2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 2,解得f =4×103N(3)开始加速过程中加速度为a 1,s 0=12a 1t 2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ma 1,解得F =f +ma 1=6×103N.答案:(1)4 m/s (2)4×103 N (3)6×103N1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滑块沿倾角为θ的斜面从静止开始下滑,滑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求:(1)滑块下滑的加速度.(2)经t 时间后,滑块的速度.(设斜面足够长)解析:(1)滑块受力如图所示,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建立坐标系. 在沿斜面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θ-f =ma在垂直斜面方向由平衡条件得 N =mg cos θ 又有f =μN联立以上各式得a =g (sin θ-μcos θ) 方向沿斜面向下.(2)滑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时间后的速度 v =at =gt (sin θ-μcos θ) 方向沿斜面向下.答案:(1)g (sin θ-μcos θ) (2)gt (sin θ-μcos θ)汽车安全带及安全气囊最近,随着国内各大轿车厂家纷纷组织撞车试验,汽车的安全性又一次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门话题,ABS、气囊、安全舱结构等装置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词语,似乎只有配上这些装置的汽车才上档次,其实,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对人们安全起最主要保障作用的却是我们最常见的装置——安全带.最初的汽车安全带是瑞典人发明的,自20世纪40年代别克轿车将安全带作用标准配置后,美国将安装和使用安全带进行大规模普及.当时的安全带仅仅是简单的两点式腰部约束,其约束的松紧程度完全由驾驶者自己调节.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安全带逐渐走向成熟,现在的安全带均由强度极大的合成纤维制成,带有自锁功能的卷收器,采用对驾乘人员的肩部和腰部同时实现约束的三点式设计.系上安全带后,卷收器自动将其拉紧,万一车辆出现紧急制动、正面碰撞或发生翻滚时,乘员的剧烈晃动会使安全带受到快速而猛烈的拉伸,此刻卷收器的自锁功能可在瞬间卡住安全带,使乘员紧贴座椅,避免摔出车外或碰撞受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又研制出安全带的辅助设施——安全气囊.其工作的原理是: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控制模块快速对信号作出处理,确认发生碰撞的严重程度已超出安全带的保护能力,便迅速释放气囊,使乘员的头、胸部直接与较为柔软有弹性的气囊接触,从而通过气囊的缓冲作用减轻对乘员的伤害,后来沃尔沃汽车公司又研制出防侧撞气囊,使气囊的种类逐渐完善,不过,这里要着重提醒大家的是:在不系安全带的状况下,安全气囊不但不能对乘员起到防护作用,还会对乘员产生严重的杀伤力.安全气囊的爆发力是惊人的,足以击断驾驶者的颈椎.。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教学参考 沪科版 必修1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教学参考 沪科版 必修1

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教学参考思路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习完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练习使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主要研究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两类问题: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重点是总结归纳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难点是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时,首先要进行的是研究对象的确定,而研究对象确定时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灵活选用;其次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或运动过程分析,而无论是受力分析还是运动过程分析,其目的都是写出加速度的表达式或求其值,因为加速度才真正是运动与力间的起桥梁作用的物理量;最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列方程,求解验证就可以了.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用科学的观点探究世界奥妙的热情.知识总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要总结出牛顿运动定律应用解题的思路和步骤.基本的思路是“两个分析一个桥”.两个分析是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桥是牛顿第二定律,它使“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连接起来.力和加速度是“桥头堡”.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情景。

首先明确是从受力情况确定加速度还是用运动状态确定加速度,然后决定解题过程是从受力求加速度,还是从运动状态求加速度.最后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或是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相关链接牛顿运动定律构架了经典力学的基本框架,展现了力和运动间的关系,使人们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在很大的领域里我们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牛顿运动定律的使用也是有范围的:它只能在惯性参考系下,解决宏观低速物体的运动.对微观高速粒子的运动规律处理时,却与事实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又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呢?原来,在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中,空间间隔(长度)s 、时间t 和质量m 这三个物理量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一根尺子静止时这样长,当它运动时还是这样长;一只钟不论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处于运动状态,其快慢保持不变;一个物体静止时的质量与它运动时的质量一样.这就是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到了19世纪末,面对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发生的现象,经典力学遇到了困难,在新事物面前,爱因斯坦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于1905年发表了题为《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创建了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指出:长度、时间和质量都是随运动速度变化的.长度、时间和质量随速度变化的关系可用下列方程来表达:l =l 0/221c v - (“尺缩效应”) t =t 0/221cv - (钟慢效应) m =m 0/221cv - (质一速关系) 上列各式里的v 是物体运动的速度,c 是真空中的光速,l 0和l 分别为在相对静止和运动系统中沿速度v 的方向测得的物体长度;t 0和t 分别为在相对静止和运动系统中测得的时间;m 0和m 分别为在相对静止和运动系统中测得的物体质量.但是,当宏观物体的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时(v 《c ),上面的一些结果就变为l ≈l 0、t ≈t 0、m ≈m 0,因而对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使用牛顿定律来处理问题,还是足够精确的.继狭义相对论之后,1915年爱因斯坦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指出空间一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的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使人类对于时间、空间和引力现象的认识大大深化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统称为相对论.。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5章《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word学案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5章《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word学案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5章《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word学案[学习目标定位] 1.把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差不多思路和方法.2.学会处理动力学的两类差不多问题.一、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畴研究说明,通常宏观物体做低速(即远小于光速)运动时,都服从牛顿运动定律.二、动力学的两类差不多问题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形求解此类题的思路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形,依照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由物体的初始条件,依照运动学规律求出未知量(速度、位移、时刻等),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形.2.从运动情形确定受力求解此类题的思路是:依照物体的运动情形,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再依照牛顿第二定律就能够确定物体所受的力,从而求得未知的力,或与力相关的某些量,如动摩擦因数、劲度系数、力的角度等.三、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关键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形分析,并抓住受力情形和运动情形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形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形――→F=ma求得a,⎩⎪⎨⎪⎧s=v0t+12at2v t=v0+atv2t-v20=2as→求得s、v0、v t、t.例1如图1所示,质量m=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现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F=8 N、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斜向上的拉力,已知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求:图1(1)画出物体的受力图,并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在拉力作用下5 s 末的速度大小; (3)物体在拉力作用下5 s 内通过的位移大小. 解析 (1)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由图可得:⎩⎪⎨⎪⎧F cos θ-μN =maF sin θ+N =mg解得:a =1.3 m/s 2,方向水平向右 (2)v t =at =1.3×5 m/s=6.5 m/s (3)s =12at 2=12×1.3×52m =16.25 m答案 (1)见解析图 1.3 m/s 2,方向水平向右 (2)6.5 m/s (3)16.25 m二、从运动情形确定受力已知物体运动情形――→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求得a ――→F =ma物体受力情形.例2 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除通常的舱门外还设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形的飞机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由气囊组成的斜面,机舱中的乘客就能够沿斜面迅速滑行到地面上.若某型号的客机紧急出口离地面高度为4.0 m ,构成斜面的气囊长度为5.0 m .要求紧急疏散时,乘客从气囊上由静止下滑到地面的时刻不超过2.0 s(g 取10 m/s 2),则:(1)乘客在气囊上下滑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 (2)气囊和下滑乘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得超过多少? 解析 (1)由题意可知,h =4.0 m ,L =5.0 m ,t =2.0 s. 设斜面倾角为θ,则sin θ=h L.乘客沿气囊下滑过程中,由L =12at 2得a =2L t2,代入数据得a =2.5 m/s 2.(2)在乘客下滑过程中,对乘客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沿x 轴方向有mg sin θ-f =ma ,沿y 轴方向有N -mg cos θ=0, 又f =μN ,联立方程解得μ=g sin θ-a g cos θ≈0.92.答案 (1)2.5 m/s 2(2)0.92针对训练 质量为0.1 kg 的弹性球从空中某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该下落过程对应的v —t图像如图2所示.弹性球与水平地面相碰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的34.设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 ,取g =10 m/s 2,求:图2(1)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f 的大小; (2)弹性球第一次碰撞后反弹的高度h . 答案 (1)0.2 N (2)0.375 m解析 (1)由v -t 图像可知,弹性球下落过程的加速度为a 1=Δv Δt =4-00.5 m/s 2=8 m/s 2依照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ma 1 因此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f =mg -ma 1=(0.1×10-0.1×8) N=0.2 N(2)弹性球第一次反弹后的速度v 1=34×4 m/s=3 m/s依照牛顿第二定律mg +f =ma 2,得弹性球上升过程的加速度为a 2=mg +f m =0.1×10+0.20.1m/s 2=12 m/s 2依照v 2t -v 21=-2a 2h ,得弹性球第一次反弹的高度h =v 212a 2=322×12 m =0.375 m. 三、整体法和隔离法在连接体问题中的应用1.整体法:把整个连接体系统看做一个研究对象,分析整体所受的外力,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其优点在于它不涉及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2.隔离法:把系统中某一物体(或一部分)隔离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列方程求解.其优点在于将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转化为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容易看清单个物体的受力情形或单个过程的运动情形,问题处理起来比较方便、简单. 注意 整体法要紧适用于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不需要求内力的情形;隔离法对系统中各部分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或不相同的情形均适用.例3 如图3所示,两个用轻线相连的位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块,质量分别为m 1和m 2.拉力F 1和F 2方向相反,与轻线沿同一水平直线,且F 1>F 2.试求在两个物块运动过程中轻线的拉力T 的大小.图3解析 以两物块整体为研究对象,依照牛顿第二定律得F 1-F 2=(m 1+m 2)a ①隔离物块m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T =m 1a ②由①②两式解得T =m 1F 2+m 2F 1m 1+m 2答案 m 1F 2+m 2F 1m 1+m 2专门多动力学问题中,是先分析合力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依旧先分析运动情形列运动学方程,并没有严格的顺序要求,有时能够交叉进行.但不管是哪种情形,其解题的差不多思路都能够概括为六个字:“对象、受力、运动”,即:(1)明确研究对象;(2)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进行力的运算,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3)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形和运动过程,列运动学方程;(4)联立求解或定性讨论.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形)一个滑雪运动员从静止开始沿山坡滑下,山坡的倾角θ=30°,如图4所示,滑雪板与雪地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04,求5 s 内滑下来的路程和5 s 末速度的大小(运动员一直在山坡上运动).图4答案 58.2 m 23.3 m/s解析 以滑雪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形如图所示.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为:垂直于山坡方向,处于平稳状态;沿山坡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将重力mg 沿垂直于山坡方向和平行于山坡方向分解,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N -mg cos θ=0① mg sin θ-f =ma ②又因为f =μN ③由①②③可得:a =g (sin θ-μcos θ)故s =12at 2=12g (sin θ-μcos θ)t 2=12×10×(12-0.04×32)×52m≈58.2 m v t =at =10×(12-0.04×32)×5 m/s≈23.3 m/s 2.(从运动情形确定受力)一物体沿斜面向上以12 m/s 的初速度开始滑动,它沿斜面向上以及沿斜面向下滑动的v -t 图像如图5所示,求斜面的倾角θ以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g 取10 m/s 2)图5答案 30°315解析 由题图可知上滑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 上=122m/s 2=6 m/s 2,下滑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 下=125-2m/s 2=4 m/s 2上滑过程和下滑过程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上滑过程a 上=mg sin θ+μmg cos θm=g sin θ+μg cos θ下滑过程a 下=g sin θ-μg cos θ,联立解得θ=30°,μ=3153.(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如图6所示,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物块A 、B ,用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相连.当用力F 沿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向上拉两物块,使之共同加速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多少?图6答案m1F k m1+m2解析对整体分析得:F-(m1+m2)g sin θ=(m1+m2)a①隔离A得:kx-m1g sin θ=m1a②联立①②得x=m1Fk m1+m2题组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形1.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使F不断减小,则在滑动过程中( )A.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B.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减小C.物体的加速度先变大再变小,速度先变小再变大D.物体的加速度先变小再变大,速度先变大再变小答案 D解析合力决定加速度的大小,滑动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力是拉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合力.因为F逐步减小,因此合力先减小后反向增大,而速度是增大依旧减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无关,而是要看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前一时期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同向,因此速度增大,后一时期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因此速度减小,因此D正确.2.A、B两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滑上同一粗糙水平面,若两物体的质量为m A>m B,两物体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两物体能滑行的最大距离s A与s B相比为( )A.s A=s B B.s A>s BC.s A<s B D.不能确定答案 A解析通过分析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时的受力情形能够明白,物体滑行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μmg为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知:μmg=ma得:a=μg,可见:a A=a B.物体减速到零时滑行的距离最大,由运动学公式可得:v2A=2a A s A,v2B=2a B s B,又因为v A=v B,a A=a B.因此s A=s B,A正确.3.假设洒水车的牵引力不变且所受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未洒水时,车匀速行驶,洒水时它的运动将是( )A.做变加速运动B .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 .做匀减速运动D .连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 A 解析 a =F 合m =F -kmg m =F m-kg ,洒水时质量m 减小,则a 变大,因此洒水车做加速度变大的加速运动,故A 正确.4.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专门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 m ,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 取10 m/s 2,则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 ) A .7 m/s B .14 m/s C .10 m/sD .20 m/s答案 B解析 设汽车刹车后滑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 ,解得:a =μg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式得v 20=2as ,可得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v 0=2as =2μgs =2×0.7×10×14 m/s =14 m/s ,因此B 正确.5.用30 N 的水平外力F 拉一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20 kg 的物体,力F 作用3 s 后消逝,则第5 s 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 A .v =7.5 m/s ,a =1.5 m/s 2B .v =4.5 m/s ,a =1.5 m/s 2C .v =4.5 m/s ,a =0D .v =7.5 m/s ,a =0 答案 C解析 前3 s 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 ,解得:a =F m=3020m/s 2=1.5 m/s 2,3 s 末物体的速度为v t =at =1.5×3 m/s=4.5 m/s ;3 s 后,力F 消逝,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赶忙变为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5 s 末的速度仍是3 s 末的速度,即4.5 m/s ,加速度为a =0,故C 正确. 题组二 从运动情形确定受力6.一个物体在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一个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通过时刻t ,速度变为v ,假如要使物体的速度变为2v ,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 .将水平恒力增加到2F ,其他条件不变 B .将物体质量减小一半,其他条件不变C .物体质量不变,水平恒力和作用时刻都增为原先的两倍D .将时刻增加到原先的2倍,其他条件不变 答案 D解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mg =ma ,因此a =F m-μg ,对比A 、B 、C 三项,均不能满足要求,故选项A 、B 、C 均错,由v t =at 可得选项D 对.7.某气枪子弹的射出速度达100 m/s ,若气枪的枪膛长0.5 m ,子弹的质量为20 g ,若把子弹在枪膛内的运动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高压气体对子弹的平均作用力为( ) A .1×102N B .2×102N C .2×105 ND .2×104N答案 B解析 依照v 2t =2as ,得a =v 2t 2s =10022×0.5m/s 2=1×104 m/s 2,从而得高压气体对子弹的作用力F =ma =20×10-3×1×104 N =2×102N.8.行车过程中,假如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损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所引起的损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 ,汽车车速为90 km/h ,从踩下刹车闸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刻为5 s ,安全带对乘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约为(不计人与座椅间的摩擦)( ) A .450 N B .400 N C .350 ND .300 N答案 C解析 汽车的速度v 0=90 km/h =25 m/s设汽车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则a =v 0t=5 m/s 2对乘客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ma =70×5 N=350 N ,因此C 正确.9.某消防队员从一平台上跳下,下落2 m 后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腿弯曲的方法缓冲,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0.5 m ,在着地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为( ) A .自身所受重力的2倍 B .自身所受重力的5倍 C .自身所受重力的8倍 D .自身所受重力的10倍 答案 B解析 由自由落体规律可知:v 2t =2gH 缓冲减速过程:v 2t =2ah 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F -mg =ma 解得F =mg (1+H /h )=5mg ,故B 正确.题组三 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10.两个叠加在一起的滑块,置于固定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1所示,滑块A 、B 质量分别为M 、m ,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 与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已知两滑块都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滑下,滑块B 受到的摩擦力( )图1A .等于零B .方向沿斜面向上C .大小等于μ1mg cos θD .大小等于μ2mg cos θ答案 BC解析 把A 、B 两滑块作为一个整体,设其下滑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 +m )g sin θ-μ1(M +m )g cos θ=(M +m )a ,得a =g (sin θ-μ1cos θ),因此a <g sin θ,故B 随A 一起下滑过程中,必受到A 对它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设摩擦力为f (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 =ma ,得f =mg sin θ-ma =mg sin θ-mg (sin θ-μ1cos θ)=μ1mg cos θ.11.物体M 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桌面一端附有轻质光滑定滑轮,如图2甲所示,若用一根跨过滑轮的轻绳系住M ,另一端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M 的加速度为a 1;如图乙所示,若另一端改为施加一竖直向下、大小为F =mg 的恒力,M 的加速度为a 2,则( )图2A .a 1>a 2B .a 1=a 2C .a 1<a 2D .无法确定答案 C解析 对M 和m 组成的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M +m )a 1,a 1=mgM +m,另一端改为施加一竖直向下的恒力时,F =mg =Ma 2,a 2=mgM,因此a 1<a 2,C 正确. 题组四 综合应用12.大伙儿明白质量能够用天平测量,但是在宇宙空间如何样测量物体的质量呢?如图3所示是采纳动力学方法测量空间站质量的原理图.若已知“双子星号”宇宙飞船的质量为3 200 kg ,其尾部推进器提供的平均推力为900 N ,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推进器工作8 s测出飞船和空间站速度变化是1.0 m/s.则:图3(1)空间站的质量为多大?(2)在8 s 内飞船对空间站的作用力为多大? 答案 (1)4 000 kg (2)500 N解析 (1)飞船和空间站的加速度a =Δv Δt =0.125 m/s 2,以空间站和飞船整体为研究对象,依照牛顿第二定律有F =Ma ,得M =F a=7 200 kg. 故空间站的质量m =7 200 kg -3 200 kg =4 000 kg. (2)以空间站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 =500 N13.ABS 系统是一种能防止车轮被抱死而导致车身失去操纵的安全装置,全称防抱死刹车系统.它既能保持足够的制动力,又能坚持车轮缓慢转动,差不多广泛应用于各类汽车内.有一汽车没有安装ABS 系统,急刹车后,车轮抱死,在路面上滑动.(1)若车轮与干燥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7,汽车以14 m/s 的速度行驶,急刹车后,滑行多远才停下?(2)若车轮与湿滑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汽车急刹车后的滑行距离不超过18 m ,刹车前的最大速度是多少?(取g =10 m/s 2) 答案 (1)14 m (2)6 m/s 解析 (1)汽车加速度a 1=-μ1mg m=-μ1g =-7 m/s 2由0-v 201=2a 1s 1得s 1=0-v 2012a 1=-1422×-7 m =14 m(2)汽车加速度a 2=-μ2mg m=-μ2g =-1 m/s 2依照0-v 202=2a 2s 2得v 02=-2a 2s 2=-2×-1×18 m/s =6 m/s.。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5章5.4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学业分层测评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5章5.4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学业分层测评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学业分层测评(十八)(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如图5-4-6所示,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施加一水平拉力,当力刚开始作用瞬间()图5-4-6A.物体立即获得速度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C.物体同时获得速度和加速度D.由于物体没有来得及运动,所以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解析】物体受重力、支持力与水平拉力F三个力的作用,重力和支持力合力为零,因此物体受的合力即水平拉力F.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力F作用的同时物体立即获得了加速度,但是速度还是零,因为合力F与速度无关,而且速度只能渐变不能突变.因此B正确,A、C、D错误.【答案】 B2.用30 N的水平外力F拉一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20 kg的物体,力F作用3秒后消失,则第5秒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导学号:43212230】A.v=7.5 m/s,a=1.5 m/s2B.v=4.5 m/s,a=1.5 m/s2C.v=4.5 m/s,a=0D.v=7.5 m/s,a=0【解析】物体先在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3020m/s2=1.5 m/s2,v=at=4.5 m/s,撤去力F后,物体以4.5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 C3.雨滴从空中由静止落下,若雨滴下落时空气对其阻力随雨滴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如下图所示的图像能正确反映雨滴下落运动情况的是()【导学号:43212231】【解析】对雨滴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雨滴加速下落,速度增大,阻力增大,故加速度减小,在v-t图像中其斜率变小,故选项C正确.【答案】 C4.如图5-4-7所示,物块以初速度v0从底端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向上滑行,不考虑空气阻力,则该物块在斜面上运动全过程的v-t图像是()【导学号:43212232】图5-4-7【解析】物块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合力不变,加速度不变,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故A正确.【答案】 A5.(多选)如图5-4-8所示,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1沿顺时针方向运动,把一质量为m的物体无初速度地轻放在左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4-8A.物体一直受到摩擦力作用,大小为μmgB.物体最终的速度为v1C.开始阶段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物体在匀速阶段受到的静摩擦力向右【解析】当把物体无初速度地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故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μmg,方向水平向右,所以物体将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由于传送带足够长,物体将加速到v1,之后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不再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选项A、D错,B、C对.【答案】BC6.(多选)如图5-4-9所示,质量为m=1 kg的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当物体运动的速度为10 m/s时,给物体施加一个与速度方向相反的大小为F=2 N的恒力,在此恒力作用下(取g=10 m/s2)()图5-4-9A.物体经10 s速度减为零B.物体经2 s速度减为零C.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保持静止D.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向右运动【解析】物体受到向右的恒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μN=μmg=3 N.故a=F+fm=5 m/s2,方向向右,物体减速到0所需时间为t=v0a=2 s,故B正确,A错误.减速到零后F<f,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C正确,D错误.【答案】BC7.如图5-4-10所示为某小球所受的合力与时间的关系,各段的合力大小相同,作用时间相同,且一直作用下去,设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由此可判定()【导学号:43212233】图5-4-10 A.小球向前运动,再返回停止 B.小球向前运动再返回不会停止 C.小球始终向前运动D.小球向前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解析】 作出相应的小球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方向由速度的方向决定,由图像可以看出,小球始终向前运动,故选C.【答案】 C8.如图5-4-11所示,水平恒力F =20 N ,把质量m =0.6 kg 的木块压在竖直墙上,木块离地面的高度H =6 m.木块从静止开始向下做匀加速运动,经过2 s 到达地面.(取g =10 m/s 2)求:【导学号:43212234】图5-4-11 (1)木块下滑的加速度a 的大小; (2)木块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解析】 (1)由H =12at 2得 a =2H t 2=2×622 m/s 2=3 m/s 2. (2)木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 -f =ma ,N =F又f=μN,解得μ=m(g-a)F=0.6×(10-3)20=0.21.【答案】(1)3 m/s2(2)0.21[能力提升]9.如图5-4-12在倾斜的滑杆上套一个质量为m的圆环,圆环通过轻绳拉着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圆环沿滑杆向下滑动的过程中,悬挂物体的轻绳始终处于竖直方向.则()图5-4-12A.环只受三个力作用B.环一定受四个力作用C.物体做匀加速运动D.悬绳对物体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解析】以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沿滑杆向下做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或加速度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而物体受到竖直向下重力和绳子竖直向上的拉力,这两个力的合力必为零,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环也做匀速直线运动,环受到重力、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滑杆的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共四个力作用,故A、C错误,B正确;由平衡得到,悬绳对物体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故D 错误.故选B.【答案】 B10.如图5-4-13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a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则()图5-4-13A.物块可能匀速下滑B.物块仍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C.物块将以大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D.物块将以小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解析】设斜面的倾角为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物块的加速度a=mg sin θ-μmg cos θm>0,即μ<tan θ.对物块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F后,物块的加速度a′=(mg+F)sin θ-μ(mg+F)cos θm=a+F sin θ-μF cos θm,且F sin θ-μF cosθ>0,故a′>a,物块将以大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故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答案】 C11.楼梯口一倾斜的天花板与水平地面成θ=37°,一装潢工人手持木杆绑着刷子粉刷天花板,工人所持木杆对刷子的作用力始终保持竖直向上,大小为F=10 N,刷子的质量为m=0.5 kg,刷子可视为质点,刷子与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天花板长为L=4 m,取sin 37°=0.6,试求:【导学号:43212235】图5-4-14(1)刷子沿天花板向上的加速度大小.(2)工人把刷子从天花板底端推到顶端所用的时间.【解析】(1)以刷子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如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g)sin θ-f=ma(F-mg)cos θ-N=0又f=μN联立解得 a =2 m/s 2.(2)刷子做匀加速运动,初速度为零,位移为L =4 m ,则L =12at 2,得到t =2La =2 s.【答案】 (1)2 m/s 2 (2)2 s12.民航客机都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况时打开紧急出口,狭长的气囊会自动充气生成一条通向地面的斜面,乘客可沿斜面滑行到地面上.如图所示,某客机紧急出口离地面高度AB =3.0 m ,斜面气囊长度AC =5.0 m ,要求紧急疏散时乘客从气囊上由静止下滑到地面的时间不超过2 s ,g 取10 m/s 2,求:图5-4-15 (1)乘客在气囊上滑下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2)乘客和气囊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得超过多大?(忽略空气阻力)【导学号:43212236】【解析】 (1)根据运动学公式s =12at 2① 得:a =2s t 2=2×5.022 m/s 2=2.5 m/s 2②故乘客在气囊上滑下的加速度至少为2.5 m/s 2.(2)乘客在斜面上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f =μN ③ N =mg cos θ④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 sin θ-f =ma ⑤由几何关系可知sin θ=0.6 cos θ=0.8 由②~⑤式得:μ=g sin θ-ag cos θ=716=0.4375故乘客和气囊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得超过0.4375.【答案】(1)2.5 m/s2(2)0.4375。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5章5.4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docx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5章5.4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5.4 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学习目标知识脉络1.进一步学习物体的受力情况,并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重点)2.知道动力学的两类问题.理解加速度是解决两类动力学问题的桥梁.(重点)3.掌握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先填空]1.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惯性、非惯性)参考系,即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2.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宏观、微观)物体、低速(高速、低速,与光速相比)运动的情况.[再判断](1)相对于地球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才是惯性参考系.(√)(2)很大的物体如星球,才叫宏观物体.(×)(3)低速就是速度很小时才适用于牛顿运动定律.(×)[后思考]牛顿运动定律适用于宏观和低速运动的物体,这里的宏观和低速具体指的是什么?【提示】宏观物体是指相对于原子、分子来说大的多的物体;低速指远小于光速的速度.已知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先填空]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然后应用牛顿第二定律F=ma 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初始条件由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物体的速度、位移或运动时间.[再判断](1)根据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可以判断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2)根据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可以判断物体受到的每个力的方向.(×)(3)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后思考]1.为什么加速度可以把受力和运动联系起来?【提示】因为在牛顿第二定律中有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而在运动学公式中有加速度与运动参量的关系,所以加速度作为“桥梁”,把物体的受力与运动联系起来.2.通常可以用哪些关系求解物体的加速度?【提示】一是由运动学公式求物体的加速度,二是通过对物体受力分析,确定物体的合外力,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物体的加速度.[合作探讨]探讨:玩滑梯是小孩非常喜欢的活动,在欢乐的笑声中,培养了他们勇敢的品质,如果滑梯的倾角为θ,一个小孩从静止开始下滑,小孩与滑梯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梯长度为L,怎样求小孩滑到底端的速度和需要的时间?图5­4­ 1【提示】首先分析小孩的受力,利用牛顿定律求出其下滑的加速度,然后根据公式v2-v20=2ax,x=v0t+12at 2即可求得小孩滑到底端的速度和需要的时间.[核心点击]1.解题思路2.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图.(2)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包括大小和方向).(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4)结合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求的运动学量——任意时刻的位移和速度,以及运动轨迹等.1.一个物体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一个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经过时间t,速度变为v,如果要使物体的速度变为2v,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将水平恒力增加到2F,其他条件不变B.将物体质量减小一半,其他条件不变C.物体质量不变,水平恒力和作用时间都增为原来的两倍D.将时间增加到原来的2倍,其他条件不变【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所以a=Fm-μg,对比A、B、C三项,均不能满足要求,故选项A、B、C均错,由v=at可得选项D对.【答案】 D2.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 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取10 m/s2,则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 ( )【导学号:43212095】A.7 m/sB.14 m/sC.10 m/sD.20 m/s【解析】设汽车刹车后滑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解得:a=μg.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关系式v2=2as,可得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v0=2as=2μgs=2×0.7×10×14 m/s=14 m/s,因此B 正确.【答案】 B3.如图5­4­2所示,质量为40 kg的雪橇(包括人)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大小为200 N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2 s撤去拉力F,雪橇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20.g取10 m/s2,cos 37°=0.8,sin 37°=0.6.求:图5­4­ 2(1)刚撤去拉力时雪橇的速度v的大小;(2)撤去拉力后雪橇能继续滑行的距离s.【导学号:43212096】【解析】(1)对雪橇:竖直方向:N1+F sin 37°=mg,且f1=μN1由牛顿第二定律:F cos 37°-f1=ma1由运动学公式:v=a1t1解得:v=5.2 m/s.(2)撤去拉力后,雪橇的加速度a2=μg根据-v2=-2a2s,解得:s=6.76 m.【答案】(1)5.2 m/s (2)6.76 m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求合力的方法1.合成法.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产生加速度时,合力的方向就是加速度的方向,解题时要求准确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然后运用几何知识求合力F合.反之,若知道加速度方向就知道合力方向.2.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通常用正交分解法解答,一般把力正交分解为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的两个分量.即沿加速度方向:F x=ma,垂直于加速度方向:F y=0.已知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先填空]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然后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求出某些未知力.[再判断](1)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由它的受力决定的.(√)(2)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由它对其他物体的施力情况决定的.(×)(3)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决定了它的受力情况.(×)[后思考]1.常用的运动学公式有哪些?【提示】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v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v=v0+at,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s=v0t+12at 2,速度位移关系式是v2-v20=2as.2.由牛顿第二定律只能确定物体受到的合力吗?【提示】不是.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先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然后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还可以确定某个分力.[合作探讨]探讨:李伟同学在观看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我国发射“神舟十一号”时的电视直播时,当听到现场指挥倒计时结束发出“点火”命令后,立刻用秒表计时,测得火箭底部通过发射架的时间是4.8 s,他想算出火箭受到的推力,试分析还要知道哪些条件?不计空气阻力,火箭质量认为不变.图5­4­ 3【提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g=ma,若想求得推力F,需知火箭的质量和加速度,火箭的加速度可以根据运动学公式s=12at2求得,即需要知道发射架的高度s和火箭通过发射架的时间t,综上所述除了时间t已经测得外,只要再知道火箭质量m和发射架的高度s,就可由公式s=12at 2和F-mg=ma求出火箭受到的推力.[核心点击]1.基本思路本类型问题是解决第一类问题的逆过程,其思路如下:2.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并画出受力图和运动草图.(2)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物体所受的合外力.(4)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由合力求出所需的力.4.质量为1 kg的质点,受水平恒力作用,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t秒内的位移为s m,则合力F的大小为( )【导学号:43212097】A.2st2 B.2s2t-1C.2s2t+1 D.2st-1【解析】由运动情况可求得质点的加速度a=2st2 m/s2,则合力F=ma=2st2N,故A项对.【答案】 A5.质量为0.8 kg的物体在一水平面上运动,如图5­4­4a、b分别表示物体不受拉力作用和受到水平拉力作用时的v­t图像,则拉力和摩擦力之比为( )图5­4­ 4A.9∶8B.3∶2C.2∶1D.4∶3【解析】由v­t图像可知,图线a为仅受摩擦力的运动,加速度大小a1=1.5 m/s2;图线b为受水平拉力和摩擦力的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0.75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得ma1=f,ma2=F-f,解得F∶f=3∶2,选项B正确.【答案】 B6.如图5­4­5所示,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木块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倾角θ=30°.现木块上有一质量m=1.0 kg的滑块从斜面下滑,测得滑块在0.40 s内速度增加了1.4 m/s,且知滑块滑行过程中木块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导学号:43212098】图5­4­ 5(1)滑块滑行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2)滑块滑行过程中木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及方向.【解析】(1)由题意可知,滑块滑行的加速度a=ΔvΔt=1.40.40 m/s2=3.5m/s2.对滑块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ma,解得f=1.5 N.甲乙(2)根据(1)问中的滑块受力示意图可得N=mg cos θ.对木块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N′=N,根据水平方向上的平衡条件可得f地+f cos θ=N′sin θ,解得f≈3.03 N,f地为正值,说明图中标出的方向符合地实际,故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答案】(1)1.5 N (2)3.03 N 方向水平向左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的注意事项1.由运动学规律求加速度,要特别注意加速度的方向,从而确定合外力的方向,不能将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混淆.2.题目中所求的力可能是合力,也可能是某一特定的力,均要先求出合力的大小、方向,再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分力.。

高一物理沪科版必修1 第5章 5.3《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课时跟踪训练

高一物理沪科版必修1 第5章 5.3《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满分60分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测量国际单位制规定的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分别可用的仪器是下列哪一组() A.密度计、测力计、打点计时器B.米尺、弹簧秤、秒表C.秒表、天平、量筒D.米尺、天平、秒表解析:力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为长度、质量、时间,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分别为米、千克、秒,所以测量的仪器为米尺、天平、秒表,选项D正确。

答案:D2.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所受合外力大小决定,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B.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只由它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与速度方向无关C.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及速度方向总是相同的D.一旦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则物体的加速度立即为零,其速度也一定立即变为零解析: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关系,由公式a=F合m可知,加速度的大小由合外力和质量决定,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定相同A、B正确;合外力与加速度瞬时对应,合外力一旦为零,加速度会立即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D错误;合外力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而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故C错。

答案:AB3.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5个共点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

若同时撤消其中大小分别为15 N和10 N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此时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A.2 m/s2B.3 m/s2C.12 m/s2D.15 m/s2解析:剩余的三个力的合力与大小为15 N和10 N的两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合力范围为5 N≤F≤25 N,则加速度的范围为2.5 m/s2≤a≤12.5 m/s2,选项B、C正确。

答案:BC4.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从抛出到落地小球运动的v-t图是如图1中的()图1解析:上升阶段,小球所受空气阻力随小球速度的减小而减小。

沪科版必修一5.4习题课: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几类典型问题学案Word版含解析

沪科版必修一5.4习题课: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几类典型问题学案Word版含解析

学案5习题课: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几类典型问题[学习目标定位]1.学会分析含有弹簧的瞬时问题 .2.掌握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 3会分析多过程问题.知识•储备区1.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F = ma,其中加速度a 与合力F 存在着瞬时对应关系,a 与F 同时 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a 的方向始终与合力 F 的方向相同.2.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做好两个分析: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同时抓住联系 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加速度学习•探究区、瞬时加速度问题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 a 与合力F 存在着瞬时对应关系:合力恒定,加速度恒定;合力变化,加速度变化;合力等于零,加速度等于零.所以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1) 绳0B 和弹簧的拉力各是多少?(2)若烧断绳0B 瞬间,物体受几个力作用?这些力的大小是多少?⑶烧断绳0B 瞬间,求小球 m 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1)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息故涓本溯源 推陈方可却新基础自学落实亟点互动探究关键是分析该时刻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 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应注意两类基本模型的区别: (1)刚性绳(或接触面)模型:这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 力立即改变或消失,形变恢复几乎不需要时间. (或脱离)后,弹(2)弹簧(或橡皮绳)模型:此种物体的特点是形变量大,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是不变的. 在瞬时问题【例1 如图1中小球质量为 m,处于静止状态,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图1其中弹簧弹力与重力的合力 F ‘与绳的拉力F 等大反向则知 F=mgtan 0 F弹=cOS g(2)烧断绳OB 的瞬间,绳的拉力消失,而弹簧还是保持原来的长度,弹力与烧断前相同.此 时,小球受到的作用力是弹力和重力,大小分别是1如图2所示,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 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 M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 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 i 、a 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图2A. a 1= 0, a 2= gB. a 1 = g, a 2 = g m+ M m+ MC. a 1= 0, a2= M g D. a 1 =g , a2=M g答案 C解析在抽出木板后的瞬间, 弹簧对木块 1的支持力和对木块 2的压力并未改变.木块 1C匸 mgG = mg, F弹=cos 0⑶烧断绳OB 的瞬间,重力和弹簧弹力的合力方向水平向右,与烧断绳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乙所示)即F 合=mgtan 0F 合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小球的加速度 a= — = gtan 0方向水平向右.mOB 前OB 绳的拉力答案 (1)mgtan 0卫亠cos 0 (2)两个 重力为mg 弹簧的弹力为COS 0(3)gta n 0水平向右 甲⑵当滑块以a'= 2g 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线中拉力为多大? 解析(1)假设滑块具有向左的加速度 a 时,小球受重力 mg 、线的拉力F 和斜面的支持力 N作用,如图甲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 + Ma受重力和支持力,mg= N, a = 0,木块2受重力和压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a =NMg =m+ M ,~M —g ,故选 C.二、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分析若题目中出现“最大”、 “最小”、“刚好”等词语时,一般都有临界状态出现.分析时, 可用极限法,即把问题 (物理过程)推到极端,分析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状态和满足的条 件.在某些物理情景中,由于条件的变化,会出现两种不同状态的衔接,在这两种状态的分界处,某个(或某些)物理量可以取特定的值,例如具有最大值或最小值. 常见类型有:(1)隐含弹力发生突变的临界条件弹力发生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之间, 是一种被动力,其大小由物体所处的状态决定, 运动状态达到临界状态时,弹力发生突变. (2)隐含摩擦力发生突变的临界条件摩擦力是被动力,由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决定,静摩擦力为零是状态方向发生变化的临界状态;静摩擦力最大是物体恰好保持相对静止的临界状态. 【例2】如图3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 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5 习题课: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几类典型问题[学习目标定位] 1.学会分析含有弹簧的瞬时问题.2.掌握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3.会分析多过程问题.1.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其中加速度a与合力F存在着瞬时对应关系,a与F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a的方向始终与合力F的方向相同.2.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做好两个分析: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同时抓住联系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加速度.一、瞬时加速度问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a与合力F存在着瞬时对应关系:合力恒定,加速度恒定;合力变化,加速度变化;合力等于零,加速度等于零.所以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该时刻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应注意两类基本模型的区别:(1)刚性绳(或接触面)模型:这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弹力立即改变或消失,形变恢复几乎不需要时间.(2)弹簧(或橡皮绳)模型:此种物体的特点是形变量大,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是不变的.例1如图1中小球质量为m,处于静止状态,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图1(1)绳OB和弹簧的拉力各是多少?(2)若烧断绳OB瞬间,物体受几个力作用?这些力的大小是多少?(3)烧断绳OB瞬间,求小球m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析(1)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其中弹簧弹力与重力的合力F ′与绳的拉力F 等大反向 则知F =mg tan θ;F 弹=mgcos θ(2)烧断绳OB 的瞬间,绳的拉力消失,而弹簧还是保持原来的长度,弹力与烧断前相同.此时,小球受到的作用力是弹力和重力,大小分别是G =mg ,F 弹=mgcos θ.(3)烧断绳OB 的瞬间,重力和弹簧弹力的合力方向水平向右,与烧断绳OB 前OB 绳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乙所示)即F 合=mg tan θ,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小球的加速度a =F 合m=g tan θ,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 (1)mg tan θmgcos θ(2)两个 重力为mg 弹簧的弹力为mgcos θ(3)g tan θ 水平向右针对训练1 如图2所示,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 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 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 有( )图2A .a 1=0,a 2=gB .a 1=g ,a 2=gC .a 1=0,a 2=m +MM gD .a 1=g ,a 2=m +MMg答案 C解析 在抽出木板后的瞬间,弹簧对木块1的支持力和对木块2的压力并未改变.木块1受重力和支持力,mg =N ,a 1=0,木块2受重力和压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 2=N ′+Mg M =m +MMg ,故选C.二、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分析若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一般都有临界状态出现.分析时,可用极限法,即把问题(物理过程)推到极端,分析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状态和满足的条件.在某些物理情景中,由于条件的变化,会出现两种不同状态的衔接,在这两种状态的分界处,某个(或某些)物理量可以取特定的值,例如具有最大值或最小值. 常见类型有:(1)隐含弹力发生突变的临界条件弹力发生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是一种被动力,其大小由物体所处的状态决定,运动状态达到临界状态时,弹力发生突变. (2)隐含摩擦力发生突变的临界条件摩擦力是被动力,由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决定,静摩擦力为零是状态方向发生变化的临界状态;静摩擦力最大是物体恰好保持相对静止的临界状态.例2 如图3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45°的光滑楔形滑块A 的顶端P 处,细线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 的小球.图3(1)当滑块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a 向左运动时,小球对滑块的压力等于零? (2)当滑块以a ′=2g 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线中拉力为多大?解析 (1)假设滑块具有向左的加速度a 时,小球受重力mg 、线的拉力F 和斜面的支持力N 作用,如图甲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水平方向:F cos 45°-N cos 45°=ma , 竖直方向:F sin 45°+N sin 45°-mg =0. 由上述两式解得N =m g -a 2sin 45°,F =m g +a 2cos 45°.由此两式可以看出,当加速度a 增大时,球所受的支持力N 减小,线的拉力F 增大. 当a =g 时,N =0,此时小球虽与斜面接触但无压力,处于临界状态,这时绳的拉力为F =mgcos 45°=2mg .所以滑块至少以a =g 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小球对滑块的压力等于零.(2)当滑块加速度a >g 时,小球将“飘”离斜面而只受线的拉力和重力的作用,如图乙所示,此时细线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α<45°.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α=ma ′,F ′sin α=mg ,解得F ′=m a ′2+g 2=5mg .答案 (1)g (2)5mg针对训练2 在例2中,当滑块加速度多大时,线的拉力为零?此时滑块运动状态可能是怎样的? 答案 见解析解析 当线的拉力恰好为零时,小球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小球受重力mg 、弹力N ′,两个力的合力方向水平向右.合力大小为mg tan 4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 tan 45°=ma 得:a =g tan 45°=g滑块的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右,可能的运动状态有:向右做加速度大小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向左做加速度大小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三、多过程问题分析1.当题目给出的物理过程较复杂,由多个过程组成时,要明确整个过程由几个子过程组成,将过程合理分段,找到相邻过程的联系点并逐一分析每个过程.(联系点:前一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另外还有位移关系等.)2.注意:由于不同过程中力发生了变化,所以加速度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对每一过程都要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分别求加速度.例3 质量为m =2 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在对物体施加如图4所示的力F ,F =10 N ,θ=37°(sin 37°=0.6),经t 1=10 s 后撤去力F ,再经一段时间,物体又静止,(g 取10 m/s 2)则:图4(1)说明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经历的运动状态. (2)物体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是多少? (3)物体运动的总位移是多少?解析 (1)当力F 作用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撤去F 的瞬间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撤去F 后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为零.(2)撤去F 前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有:F sin θ+N 1=mg F cos θ-f =ma 1 f =μN 1s 1=12a 1t 21v t =a 1t 1,联立各式并代入数据解得 s 1=25 m ,v t =5 m/s(3)撤去F 后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有:f ′=μN 2=ma 2,N 2=mg2a 2s 2=v 2t ,代入数据得s 2=2.5 m物体运动的总位移:s =s 1+s 2得s =27.5 m 答案 (1)见解析 (2)5 m/s (3)27.5 m1.(瞬时加速度问题)如图5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A 和B 两球用轻弹簧连接,A 球用细线悬挂起来,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将悬挂A 球的细线剪断,此时A 和B 两球的瞬时加速度a A 、a B 的大小分别是( )图5A.a A=0,a B=0 B.a A=g,a B=gC.a A=3g,a B=g D.a A=3g,a B=0答案 D解析分析B球原来受力如图甲所示F′=2mg剪断细线后弹簧形变瞬间不会恢复,故B球受力不变,a B=0.分析A球原来受力如图乙所示T=F+mg,F′=F,故T=3mg.剪断细线,T变为0,F大小不变,物体A受力如图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 A,解得a A=3g.2.(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如图6所示,质量为4 kg的小球用细绳拴着吊在行驶的汽车后壁上,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37°.已知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图6(1)当汽车以a=2 m/s2向右匀减速行驶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和车后壁对小球的支持力的大小.(2)当汽车以a=10 m/s2向右匀减速行驶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和车后壁对小球的支持力的大小.答案(1)50 N 22 N (2)40 2 N 0解析(1)当汽车以a=2 m/s2向右匀减速行驶时,小球受力分析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 1cos θ=mg ,T 1sin θ-N =ma代入数据得:T 1=50 N ,N =22 N(2)当汽车向右匀减速行驶时,设车后壁弹力为0时(临界条件)的加速度为a 0,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 2sin θ=ma 0,T 2cos θ=mg代入数据得:a 0=g tan θ=10×34 m/s 2=7.5 m/s 2因为a =10 m/s 2>a 0 所以小球飞起来,N ′=0设此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 2′= mg 2+ ma 2=40 2 N3.(多过程问题)冬奥会四金得主王濛于2014年1月13日亮相全国短道速滑联赛总决赛.她领衔的中国女队在混合3 000米接力比赛中表现抢眼.如图7所示,ACD 是一滑雪场示意图,其中AC 是长L =8 m 、倾角θ=37°的斜坡,CD 段是与斜坡平滑连接的水平面.人从A 点由静止下滑,经过C 点时速度大小不变,又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人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图7(1)人从斜坡顶端A 滑至底端C 所用的时间; (2)人在离C 点多远处停下? 答案 (1)2 s (2)12.8 m解析 (1)人在斜坡上下滑时,受力如图所示.设人沿斜坡下滑的加速度为a,沿斜坡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maf=μN垂直于斜坡方向有N-mg cos θ=0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得L=12at2联立以上各式得a=g sin θ-μg cos θ=4 m/s2t=2 s(2)人在水平面上滑行时,水平方向只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作用.设在水平面上人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设人到达C处的速度为v,则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人在斜面上下滑的过程:v2=2aL人在水平面上滑行时:0-v2=-2a′s联立以上各式解得s=12.8 m题组一瞬时加速度问题1.质量均为m的A、B两球之间系着一个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并放在光滑水平台面上,A球紧靠墙壁,如图1所示,今用水平力F推B球使其向左压弹簧,平衡后,突然将力F撤去的瞬间( )图1A.A的加速度大小为F2mB.A的加速度大小为零C.B的加速度大小为F2mD.B的加速度大小为Fm答案BD解析在将力F撤去的瞬间A球受力情况不变,仍静止,A的加速度为零,选项A错,B对;而B球在撤去力F的瞬间,弹簧的弹力还没来得及发生变化,故B的加速度大小为Fm,选项C错,D对.2.如图2所示,A、B两球的质量相等,弹簧的质量不计,倾角为θ的斜面光滑.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两个小球的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 sin θB.B球的受力情况未变,瞬时加速度为零C.A球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g sin θD.弹簧有收缩趋势,B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上,A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下,瞬时加速度都不为零答案 B解析因为细线被烧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所以B的瞬时加速度为0,A的瞬时加速度为2g sin θ,所以选项B正确,A、C、D错误.3.如图3所示,A、B两木块间连一轻杆,A、B质量相等,一起静止地放在一块光滑木板上,若将此木板突然抽出,在此瞬间,A、B两木块的加速度分别是( )图3A.a A=0,a B=2g B.a A=g,a B=gC.a A=0,a B=0 D.a A=g,a B=2g答案 B解析当刚抽去木板时,A、B和杆将作为一个整体一起下落,下落过程中只受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A=a B=g,故选项B正确.4.如图4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A和B之间用轻弹簧相连,在拉力F作用下,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此瞬间A和B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1和a2,则( )图4A.a1=a2=0B.a1=a,a2=0C.a1=m1m1+m2a,a2=m2m1+m2aD.a1=a,a2=-m1m2a答案 D解析两木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弹簧的弹力F弹=m1a,在力F撤去的瞬间,弹簧的弹力来不及改变,大小仍为m1a,因此木块A的加速度此时仍为a,以木块B为研究对象,取向右为正方向,-m1a=m2a2,a2=-m1m2a,所以D项正确.题组三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5.如图5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上表面水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物块与木板及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若要以水平外力F将木板抽出,则力F的大小至少为( )图5A.μmg B.μ(M+m)gC.μ(m+2M)g D.2μ(M+m)g答案 D解析将木板抽出的过程中,物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m=μg,要想抽出木板,必须使木板的加速度大于物块的加速度,即a M>a m=μg,对木板受力分析如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m)g-μmg=Ma M得F=μ(M+m)g+μmg+Ma M>μ(M+m)g+μmg+μMg=2μ(M+m)g,选项D正确.6.如图6所示,质量为m1=2 kg、m2=3 kg的物体用细绳连接放在水平面上,细绳仅能承受1 N 的拉力,水平面光滑,为了使细绳不断而又使它们能一起获得最大加速度,则在向左水平施力和向右水平施力两种情况下,F的最大值是( )图6A.向右,作用在m2上,F=53NB.向右,作用在m2上,F=2.5 NC.向左,作用在m1上,F=53ND.向左,作用在m1上,F=2.5 N 答案BC解析若水平力F 1的方向向左,如图.设最大加速度为a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有:F 1=(m 1+m 2)a 1对m 2有:T =m 2a 1所以F 1=m 1+m 2m 2T =2+33×1 N=53N ,C 对,D 错.若水平力F 2的方向向右,如图.设最大加速度为a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有:F 2=(m 1+m 2)a 2 对m 1有:T =m 1a 2所以F 2=m 1+m 2m 1T =2+32×1 N=2.5 N .A 错,B 对.7.如图7所示,质量为M 的木箱置于水平地面上,在其内部顶壁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与质量为m 的小球连接.当小球上下振动的某个时刻,木箱恰好不离开地面,求此时小球的加速度.图7答案 a =M +mmg ,方向向下 解析 如图所示,对木箱受力分析有:F =Mg 对小球受力分析有:mg +F ′=ma 又F =F ′ 解得:a =M +mmg ,方向向下. 8.如图8所示,一辆卡车后面用轻绳拖着质量为m 的物体A ,绳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53°,A 与地面间的摩擦不计,求(sin 53°=0.8):图8(1)当卡车以加速度a 1=g 2加速运动时,绳的拉力为56mg ,则A 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大?(2)当卡车的加速度a 2=g 时,绳的拉力多大?方向如何?答案 (1)13mg (2) 2mg ,方向与水平面成45°角斜向上解析 (1)设物体刚离开地面时,具有的加速度为a 0对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可得:ma 0=mg tan α,则a 0=34g因为a 1<a 0,所以物体没有离开地面.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α=ma 1F sin α+N =mg 得N =13mg由牛顿第三定律得,A 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为13mg .(2)因为a 2>a 0,所以物体已离开地面.设此时绳与地面成θ角F ′=m a 2+g 2=2mg 所以tan θ=1,θ=45°,即绳的拉力与水平面成45°角斜向上 题组三 多过程问题9.一辆汽车在恒定牵引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4 s 内通过8 m 的距离,此后关闭发动机,汽车又运动了2 s 停止,已知汽车的质量m =2×103kg ,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不变,求:(1)关闭发动机时汽车的速度大小; (2)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大小; (3)汽车牵引力的大小.答案 (1)4 m/s (2)4×103N (3)6×103N解析 (1)汽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s 0=v 0+02t 1解得v 0=2s 0t 1=4 m/s(2)关闭发动机后汽车减速过程的加速度a 2=0-v 0t 2=-2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ma 2 解得f =4×103N(3)设开始加速过程中汽车的加速度为a 1s 0=12a 1t 2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ma 1 解得F =f +ma 1=6×103N10.物体以14.4 m/s 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冲上倾角为θ=37°的斜坡,到最高点后再滑下,如图9所示.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5,求:图9(1)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位移;(2)物体沿斜面下滑的时间.(已知sin 37°=0.6,cos 37°=0.8) 答案 (1)14.4 m (2)2.4 s解析 (1)上升时加速度大小设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37°+μmg cos 37°=ma 1解得a 1=7.2 m/s 2上滑最大位移为s =v202a 1代入数据得s =14.4 m(2)下滑时加速度大小设为a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37°-μmg cos 37°=ma 2解得a 2=4.8 m/s 2由s =12a 2t 2得下滑时间t =2sa 2= 6 s≈2.4 s11.如图10所示,在海滨游乐场里有一场滑沙运动.某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A 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底端B 点后,沿水平的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 点停下来.如果人和滑板的总质量m =60 kg ,滑板与斜坡滑道和水平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斜坡的倾角θ=37°(已知sin 37°=0.6,cos 37°=0.8),斜坡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人从斜坡滑上水平滑道时没有速度损失,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图10(1)人从斜坡上滑下的加速度为多大?(2)若由于场地的限制,水平滑道的最大距离BC为L=20 m,则人从斜坡上滑下的距离AB应不超过多少?答案(1)2 m/s2(2)50 m解析(1)人在斜坡上受力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设人在斜坡上滑下的加速度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1=ma1N1-mg cos θ=0又f1=μN1联立解得a1=g(sin θ-μcos θ)=10×(0.6-0.5×0.8) m/s2=2 m/s2.(2)人在水平滑道上受力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ma2,N2-mg=0又f2=μN2联立解得a2=μg=5 m/s2设人从斜坡上滑下的距离为L AB,对AB段和BC段分别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得:v2-0=2a1L AB,0-v2=-2a2L联立解得L AB=50 m.12.如图11所示,质量m=2 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 m.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用大小为20 N,与水平方向成53°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已知sin 53°=0.8,cos 53°=0.6,g取10 m/s2).图11答案 2 s解析物体先以大小为a1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撤去外力后,再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减速到B,且到B时速度恰好为零.力F作用时:F cos 53°-μ(mg-F sin 53°)=ma1t时刻:s1=12a1t2v t=a1t撤去力F后:μmg=ma2v2t=2a2s2由于s1+s2=L 解得t=2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