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领导干部选拔与任用的公信度缺失及克服措施研究
干部选拔任用存在问题和措施
干部选拔任用存在问题和措施
1. 考核评价不够科学、公正:存在部分领导干部会利用人际关系、权力等手段通过考核评价,造成公正性问题。
2. 干部选拔流程不够透明、规范:领导干部选拔过程中,透明度较低,选拔标准不够明确和规范,造成选拔结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存在产生腐败问题的可能。
3. 考核标准和途径不够全面、科学:当前考核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不够全面,难以全面评价干部的综合素质。
措施:
1. 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提高科学性、公正性:建立科学、公正的考评标准和评价体系,切实解决人际关系、权力等干扰因素对干部选拔的影响。
2. 加强选拔流程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加大选拔流程的公开和透明度,明确选拔的标准和流程,优化干部选拔的制度规范。
3. 科学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标准和途径:将考核评价标准和途径更全面地科学化,注重全面评价干部的综合素质,确保干部选拔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行政管理专业优秀论文]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选什么样的人,怎样选人,历来是我党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毛泽东同 志深刻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 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政领 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把那些真正高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 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素质干部,选拔到党政领导岗位上来,为实现党的思 想路线和政治路线提供组织保证。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问题和对策思考-精品文案范文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问题和对策思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问题和对策思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问题和对策思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问题和对策思考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要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一方面表明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坚定决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选人用人方面的确存在一些问题。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我们面临的最直接、最现实、最根本的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一、当前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问题剖析(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不健全,影响公信度。
主要表现在有的地方或部门,干部选任初始提名缺乏民主性、公开性,加之干部退出机制和纠错机制不健全,导致出口不畅通、能上不能下、纠错不及时、拨乱不到位,从而降低公信度。
(二)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宣传不到位,影响公信度。
由于在各种媒体上及各个部门中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宣传范围比较窄、深度比较浅,致使广大群众、社会各界对党的选人用人制度、程序、规定和方法的知晓度、知情度不高,以至于影响公信度。
(三)个别领导者选人用人情感上存在误区。
在选拔任用干部中,有的领导干部为了推行所谓的个人工作思路或为了个人利益而不能公正严明的对待应正常办理的事务。
在事实上把干部选拔任用的“公权”当成自己的“私权”,千方百计经营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小圈子”,造成领导个人决策力和客观办事的能力下降,而且这些“潜规则”的客观存在,使干部选任公信度大受影响。
(四)选人用人没有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用人导向是一种价值导向、示范导向。
如何选人、选什么样的人,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能选准人,更重要的是选拔的过程、结果、机制直接影响面广量大的普通干部。
要实实在在地选用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让那些真正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人脱颖而出,营造出比能力、比德才、比贡献,优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干事创业环境。
二、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对策措施一要抓住“三个关键”,加大干部选任宏观指导力度。
简析政府公信力流失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简析政府公信力流失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加快,但是在这过程中凸显出更多的深层次社会问题。
住房问题,就业问题,文明执法等问题直接挑战着政府的公信力,信任危机的爆发使政府施政面临空前压力与难题,面对挑战,政府如何通过完善自身有效解决社会问题,重塑公信形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本文从政府公信力的含义和判断标准及其丧失的原因、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几方面来分析政府公信力,以求使大家对政府公信力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公信力流失;提升公信力一、政府公信力的含义和判断标准1.政府公信力的含义政府公信力是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规范和网络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社会秩序。
政府作为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的组织,其公信力程度通过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行为反映出来,因此,政府公信力程度实际上是公众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评价。
2.政府公信力的判断标准政府公信力可以以下四个方面来作为判断标准①政府应是负责任的政府。
无论是否出现公共危机,政府都应当履行职责,言而有信,政策要相对稳定。
对于公共危机,政府更应当果断、及时地回应公民的要求。
②政府应是以公民为本位的服务型政府。
政府必须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努力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率,自觉高效地为向公民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③政府应是依法行政的政府。
在任何行为中,政府都应当根据宪法、法律、法规以及法律精神来为人民服务,避免文件和领导讲话大于法的现象,使人们形成对法律和制度的信仰,通过法律和制度来体现政府的诚信。
④政府应是透明的政府。
人们的利益需求创造了政府,政府的存在价值就在于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
而政府满足社会成员需要的措施、过程、方式等都应当为成员们所了解。
方面。
政府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与规范性文件、政府机构职能、人员配臵、行政程序、执法依据、会议活动及文件资料等信息都应当公开和便于公众查询,政府的决策过程因此也应当使公民知晓和参与。
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分析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分析一.政府自身因素是公信力缺失的主要根源1.行政管理理念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受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影响,浓厚的官本位的传统思想一直贯穿历朝历代。
“官是管理者,民是被管理者”的官民对立的二元社会结构根深蒂固。
这一思想的影响是造成人治社会思想根深蒂固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地方出现非常严重的人治现象,长官意志作风在许多官员身上非常突出,在为政决策过程中,没有经过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过多的依靠自己的主观判断从而造成了地方建设的失误,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损失。
民主意识淡薄,民主政治水平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差距很大。
更为严重的是,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官员自身并没有从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完全向民主化转变,民主行政观念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政府公信力的下降。
相当多的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原因,就是受传统官本位思想影响的政府官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对人民的利益漠不关心、唯上是从、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官僚主义作风。
一些领导干部正是受传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传统思想影响,在处理群体性事件、面对大众媒体时,带有明显的压制民众倾向,最终才导致群体性事件的恶化。
其次公众评论政府领导干部的标准过高。
领导干部的道德很重要,但并不是每个领导干部都能达到圣贤的标准,有的或多或少会在人性上存在一点暇疵,但公众以仁人圣贤的道德标准来评测领导者的执政能力,显得过于苛刻,使个人道德参杂到与政府公信力的判断上更是有失偏颇。
2.政策失衡导致公信力缺失。
一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地域性差异。
上级政策在政策出台过程中,虽经过大量的调研和征求意见,也考虑了各地情况,但由于各地社情、民情千差万别,在执行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使政策执行产生一定的偏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导致群众对地方政策丧失信心。
干部选拔任用存在的问题及剖析
干部选拔任用存在的问题及剖析干部选拔任用问题是我国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实践中,干部选拔任用存在五个主要问题:
一、制度不完善。
我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失和不足。
选拔任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严格、不公平的现象,这就为腐败现象的出现打开了空子。
二、干部选拔任用的主体过于繁杂。
主要表现为选拔任用主体数量过多,权责不明确,沟通匮乏等。
这样会导致选拔任用的不公正现象,也会给干部选拔任用带来一些麻烦。
三、干部选拔任用过程缺乏透明度。
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不够透明,缺乏公正的制度保障。
这样容易导致一些不良倾向的滋生和蔓延,也容易引起干部不满和反感。
四、选拔任用标准不统一。
干部选拔任用标准不统一,甚至存在随意性,这样会导致选拔任用的不公正现象。
五、干部队伍结构单一。
干部队伍结构单一、层次不齐、缺乏差异化管理等问题,也使得干部能力和素质的高低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从而也影响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开展。
针对干部选拔任用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制度、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和
政治环境等多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加强教育培训和考核评价工作,提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其次,要注重加强干部队伍结构上的优化升级工作,完善差异化管理机制,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最后,积极营造政治环境,大力倡导廉洁自律、诚信守法等正义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正常发展。
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干部队伍的建设,也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以确保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平、公正和科学性。
本文将从几个常见问题出发,探讨解决方法。
一、权力滥用问题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一个常见问题就是权力滥用。
有些干部在选拔任用过程中,往往会利用自己的职权,给予熟人或者亲信一些优先权,而忽视了其他有能力、有潜力的候选人。
这种现象不仅违背了公平原则,也容易造成干部队伍的低效和腐败。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建立健全的选拔任用制度。
通过制定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规定,并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过程的监督和审查,可以有效避免权力滥用的问题。
此外,还可以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干部选拔任用平台,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干部选拔任用中来,减少权力滥用的可能。
二、信息不对称问题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另一个常见问题是信息不对称。
有些候选人由于缺乏相关信息或者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往往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无法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这种情况下,选拔出来的干部可能并不是最适合的人选。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加强对候选人的培训和辅导。
通过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可以帮助候选人了解选拔任用的要求和标准,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
此外,还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向候选人提供有关干部选拔任用的信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竞争状况。
三、评价标准不科学问题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评价标准不科学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有些地方或者单位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往往只注重个人的学历和工作经验,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这种情况下,选拔出来的干部可能并不是最适合的人选,影响了干部队伍的质量和效益。
解决评价标准不科学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除了学历和工作经验外,还应该考虑候选人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潜力等因素。
此外,还可以引入一些科学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如心理测试、能力测评等,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候选人的能力和潜力。
新时期提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研究
肯干 , 不谋私 利为标 准 , 这 就是 ‘ 任人 唯 贤 ’ 的路线 。 ” 但 纵观 中 国几千年 历史 , 几乎每 个朝代 充 斥可见 “ 任
人唯亲” 的现 象 , 这 样 的例 子不胜 枚举 。这 不利 于经 济 社会 各项事 业公 平有序 的发 展 , 同时 , 更是 极大 地
关 系到党的权威 、 党的执政理念和党的执政 基础 , 更关 系到党和 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局 。但在干部选拔任 用过
程 当中出现 的一些如跑官要 官、 拉票贿选 、 行贿受贿、 带
在德才素 质上 比拼 、 在工作 实绩 上争 上下 的状 态 , 形
成正确的用人导 向。 3 . 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使用 的能 岗匹配程 度。领 导干部选拔任 用公信 度的提高 , 是建立在各个环节 的 规范化 、 科学化基础 之上 。环节合理 , 对被考察对象的 识别才能正确 , 任 用才会得 当。只有通过提高领 导干 部选拔任 用的公信 度 , 才能促成选人 用人各个环节 的
一
完善 , 才能对干部的德才表现 、 工作 实绩进行 比较客观
准确的评价 , 才能将 “ 合适 的人 ” 选配到“ 合适 的岗位 ” , 使个人能力与 岗位要 求相符 , 进 而提 升能岗匹配 度。
二、 制约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提升的因素分析 ( 一) 政 治文化 因素
、
提高领导 干部选 拔任用公信度的重要意义
作 的公 开度不够 , 带有神秘色彩及 封闭性。如公众对 干部 的了解仅 仅通过其 工作 简历 , 而对于家庭成员及 背景信 息 却知道 的相对有 限 。此 外 , 在公 示期 内 , 信 息张 贴 范 围也 很有 限 , 公众 了解信 息 的渠道 也很 有 限, 往 往是 干部上任 后才 知道领 导干部做 出了调 整 。
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探索与思考
加强信息公开
推行民主推荐
强化监督检查
进一步优化选拔流程,建立科学规范的选 拔标准,注重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的考察 ,避免唯学历、唯资历等单一标准的倾向 。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开选拔任用信 息,增加透明度,让公众了解选拔任用的 过程和结果,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公 现象。
扩大民主推荐的范围和参与度,让更多的 人参与到干部选拔任用的过程中来,增加 公众的参与感和信任度。
。
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与问责机制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通过内部审计、内部巡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选拔过程中的 不规范行为。
加强外部监督
鼓励媒体、公众等外部力量参与监督,增加选拔过程的透明度和公 正性。
严格问责制度
对违反选拔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众参与度
严格遵循选拔程序
该地区在选拔过程中,严 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重视民意反馈
该地区在选拔过程中,积 极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 回应和解决。
某部门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具体措施
实行公开透明选拔
该部门在选拔过程中,将选拔 程序和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增强了群众对选拔过程的信任
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公开透明
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信息公 开,及时公布选拔任用结果,让 公众了解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和
标准。
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 ,让公众了解选拔任用的全过程 ,包括资格审查、考试考核、民
主推荐等环节。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对公众反映 的问题及时回应、处理,增强公 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信任感
荐等,以广泛吸引优秀人才。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作为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导向,是一面旗帜,历来事关人心向背、国家兴亡。
选拔任用好各级领导干部,既是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各级党组织必须抓好的重要问题,更是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能否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的重大问题。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干部有章不循、执纪不严而导致的用人失察失误依然存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对这些问题,需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摸清根源,探索解决办法.第一部分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现状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队伍建设。
总体上看,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和组织人事部门能够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选拔任用干部工作进一步规范,质量进一步提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各方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步入了新的阶段.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逐步走向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综观当前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取得了以下进展:一、建立健全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建设显著加强为适应形势的发展,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切实防止和克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中央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和规章制度,诸如《关于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关于坚决防止和纠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不正之风的通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关于对违反〈条例〉行为的处理规定》、《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等。
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探索与思考
对未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展望
进一步推进制度化建设
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推进制度化建设, 确保选拔任用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强化能力素质要求
注重干部的能力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加强干部培 训和教育,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加强信息化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实 现干部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动态管理,提高选拔任 用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和监督机制,提高公信度。
多元评价机制
02
引入多元评价机制,综合评价候选人的品德、能力、业绩等方
面,减少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竞争择优原则
03
推行竞争择优原则,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选拔任用的
竞争性和公正性。
05
结论与展望
对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思考
完善选拔任用制度
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选拔任用制度,确保干部选拔任 用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范和标准。
监督机制不完善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导致选拔过程中存在不
公和腐败现象。
竞争压力过大
竞争激烈,导致部分优 秀人才失去机会。
影响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因素
01
选拔程序的透明度
选拔程序公开透明,能够提高公信 度。
社会监督的有效性
社会监督能够有效制约不公和腐败 现象,提高公信度。
03
02
考察评价的科学性
科学合理的考察评价机制能够确保 选拔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鼓励自主学习与进修
鼓励干部自主参加各类培训和进修,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履行职责。
04
提升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实 践案例
某地区干部选拔任用的改革实践
公开选拔
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缺陷的改良方案
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缺陷的改良方案引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保证政府部门和组织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也必须承认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
本文将提出一些改良方案,以期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干部选拔任用的公正性和效率。
提高透明度和公正性干部选拔任用应该更加透明和公正,以确保任人唯贤原则的贯彻。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公开、透明的选拔机制,明确选拔标准和程序。
- 加强组织对选拔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选拔结果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 在选拔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综合考量候选人的能力、素质和表现。
加强能力评估和专业化干部选拔任用应该更加注重能力评估和专业化,确保选出的干部能够胜任其职责。
- 定期开展干部能力评估,既注重其专业技能,也注重其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 建立并完善干部培训机制,提升干部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
- 与各领域专家和学者合作,提供专业化的咨询和指导,确保选拔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强化问责机制和监督机制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需要通过强化问责机制和监督机制来解决。
- 建立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整个过程,包括选拔标准的制定、评审的程序和结果的确认等。
- 设立投诉渠道,让公众可以对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不公正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
- 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问责,以示警示和震慑。
结束语通过上述改良方案的实施,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干部选拔任用的公正性和效率,确保选拔出具有优秀能力和素质的干部,为政府部门和组织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监督是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环节,也是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选准用好干部的重要保证,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出台并付诸实施,标志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已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近年来,各地以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为着力点,促进了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任务的落实。
但从监督的实际效果及其在整个干部工作中的地位看,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工作仍然是当前干部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其薄弱主要表现在:1、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深层次思想障碍尚未真正排除。
从监督客体来说,有些领导干部受传统特权思想和等级观念的影响,存在“不让监督”、“权力受损”的心态:有的认为监督妨碍决策,影响效率;有的认为监督限制人、束缚人;有的认为监督是“看的盯着干的”,是“没事的找有事的”,是“少数人跟多数人过不去”;甚至有的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过多地强调干部监督工作是在唱“高调”,是在揭露干部工作的阴暗面,会影响干部形象,会影响人们对领导干部的信任,甚至会影响人民群众对改革的信心,等等。
从监督主体来说,存在“不敢监督”、“无须监督”、“难以监督”、“监督不了”的心态。
从理论上讲,我国现行的干部监督体制中监督主体具有空前广泛性。
但现实当中,监督主体以上思想障碍仍然存在,有的担心影响团结,不愿监督;有的害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有的受制于人,不便监督;有的方法简单,不会监督;有的信奉“用人不疑”,无须监督;有的认为有权力就有腐败,谁的权大谁说的就算,而自己又不了解内情,因而“难以监督”、“监督不了’;还有的认为选人用人的事与自己无关,“哪个人做官,我都照样生活”,如此等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
2、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科学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干部选拔任用方面是一个关乎国家发展和治理的重要议题,其影响着政府部门和组织的运作效率以及国家的整体发展。
然而,近年来,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对政府工作带来困扰,还可能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的观点和理解。
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权力滥用。
一些选拔任用程序中,个别干部可能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
这种情况下,选拔任用程序往往难以公正、公平地进行,从而造成了选拔任用的不公平现象。
另外,有些干部可能还会利用权力滥用,用不正当手段提拔自己或关系密切的人,而不考虑其能力和素质是否符合职位要求。
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程序不透明。
有时候,干部选拔任用的具体过程缺乏透明度,选拔标准和依据不明确,这容易导致人们对选拔结果产生疑虑和不满。
如果没有公开透明的选拔程序,人们将难以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产生信任,从而对政府和组织的形象和权威产生负面影响。
干部选拔任用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些司法漏洞。
一些不良现象可能滥觞于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法律制度和法规存在的漏洞或不合理之处。
某些法规可能存在模糊不清的干部选拔标准,从而导致评判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进而给权力滥用提供了可乘之机。
相应的法律制度和法规应该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针对上述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我认为首先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选拔任用制度和机制。
这一制度和机制应该明确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和程序,确保选拔任用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应该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选拔过程进行跟踪和检查,及时纠正不正之风。
另外,还应该注重加强干部选拔任用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选拔任用者的专业素质,避免主观能力不足和不合理选拔决策的发生。
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权力滥用、程序不透明和司法漏洞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任用制度和机制,并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和评估,同时注重干部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探索与思考
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探索与思考一、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基本做法近年来,国网黄山供电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省公司党组干部管理规定,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立足提高“公平度”、“公正度”、“公开度”促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提升。
在省公司年度干部选拔任用满意度测评中连续多年列各地市公司前列。
1.强化导向,科学管理,立足提高“公平度”促公信度提升。
一是强化用人导向。
坚持任人为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群众公认、能力实绩、团结协作。
二是用资源开发利用理念完善干部任用管理。
从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出发,追求干部资源和岗位职务资源的最佳匹配,提高“排兵布阵”的精准度。
三是以末位提高制代替末位淘汰制。
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对考核排名在后“相对末位”的,客观分析原因,采取教育引导、培训提升、轮岗交流等措施予以改进提高。
四是加大干部交流力度。
做好任职回避交流、任职期满交流和重要岗位轮岗交流。
五是加强二线干部管理。
积极创造工作环境,让“二线”干部干成事。
对因身体、年龄问题等原因不再担任中层干部的同志,有情操作,充分尊重,妥善安排。
六是加强干部状态管理。
注重对干部精神状态的了解与判断,在发现干部的精神状态不佳、工作激情不够、作风建设偏差时,及时预警提醒,严重时由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与其谈话交流。
2.规范程序,细化操作,立足提高“公正度”促公信度提升。
一是着眼于微观操作层面细化、规范化,坚持实行干部任期届满职务终结和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制度。
二是解决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中如何实现“考得好”和“干得好”的有机统一的问题。
提高选拔考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三是坚持把好民主推荐、干部考察、讨论决定三个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重点关口。
3.落实“四权(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扩大民主,立足提高“公开度”促公信度提升。
一是扩大组织考察考核环节中的民主。
坚持把民主推荐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确定考察人选的必经程序,坚持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确定考察对象的重要依据。
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内容摘要: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包括因政府机关的负面特征而产生的公信力危机,政府机关不当行为而引发的公信力危机和因制度不公引发的公信力危机三类。
宏观上与社会时代因素、政府自身因素和地方政府的服务绩效与民众期望值之间的差距等背景密切相关,微观上每个诚信危机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与政府行为被质疑、信息传播、资源动员等环节、因素、机理助推不可分割。
探析和治理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是“十二五”规划纲要建设要求和十八大提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时代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公信力缺失公信力建设正文:随着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地方政府信任问题也日益突出。
从孙志刚案、SARS爆发初期政府公布疫情不实事件,到贵州瓮安事件、上海钓鱼执法,再到云南“躲猫猫”事件、广东乌坎事件等等,各种形式的地方信任危机事件不断发生,且数量迅速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涉及面不断延展。
究其原因,固然有地方政府及当事人自身行为不当的因素,也与群众对当地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缺乏信任有很大关系。
早在2006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政府公信力的概念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随后,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提出“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的要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又再次强调要提高政府公信力。
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这突出表明了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以及中央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决心。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取得社会公众信任的能力,实质上显示的是国家政府与社会民众间的信任关系与合作结构,也反映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它包括诚信程度、依法行政程度和公开化、民主化程度等诸多方面。
一、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重要性“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得罪人民”,这就是“塔西佗陷阱”。
选拔任用干部方面存在的问题
选拔任用干部方面存在的问题随着中国的发展与变化,干部队伍的选拔任用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不容忽视。
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问题上,干部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找出合适的解决措施。
首先,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干部的选拔任用只关注其学历或成绩,“一刀切”地进行。
由于缺乏对干部的整体考察和综合评价,这种选拔方式往往忽略了干部的实际能力和潜力,使得许多优秀的人才被忽视或错失。
其次,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缺乏公平、公正和透明,容易倾向某些人。
样式化的方法也会导致过于关注形式而忽略了干部的能力和潜力方面,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
同时,某些地方和单位在干部任用过程中也会出现利用关系、人情、金钱、勾结的不正当行为,破坏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平性和中立性。
还有一个问题是干部的任用标准存在不统一的情况。
某些地区和单位经常会依据个人的政治背景、宗教和地域等条件来决定任用,而不是依据其实际能力和业绩来衡量。
这样做容易导致干部选人的唯政治、唯门第、唯血缘,挤压优秀人才的生存空间,也影响干部选拔的效果。
同时,现在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职业化程度不够、经验不足、素质不够等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没有经验的干部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职责很困难,容易发生错误、不适当的决策,影响工作。
另外,干部队伍中的素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学历、工作经验、思想意识、态度和品德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干部选拔任用需要对干部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注重干部的职业成长以及素质的提高。
最后,干部选拔任用需要在制度和制度执行方面加强整顿完善。
加强干部队伍的党性、职业素养、道德水平、能力素质等方面要更注重制度的运用,要求干部员工更加严格遵循规章制度、标准化流程行事,禁止出现升迁打招呼,推荐抠门。
还可以制定合理的考核系统和评价标准,实现干部考核结果的公开和透明,在确保公平性和中立性的情况下,发掘和选拔优秀人才。
总之,干部选拔任用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制度建设,注重属性发挥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实现干部集聚和选拔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领导干部选拔与任用的公信度缺失及克服措施研究
作者:杨书慧
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6期
【摘要】政府领导干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政府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关系到党的先进性建设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近年来,我国创新领导干部选拔和任用制度,把握关键环节,在提升政府领导干部选拔与任用的公信度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但是仍存在不尽人意的方面,此文通过阐释政府领导干部选拔与任用公信度缺失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克服措施。
【关键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221-01
随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全面推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坚持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指导纲领,切实加强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大力提升了选人用人的素质,带动了整个党政领导班子的全面发展,建立了一支得到百姓认可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队伍。
一、政府领导干部选拔与任用的公信度缺失的问题
(一)对政府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信任度偏低
对选人用人工作存在很多质疑,认为选人用人的制度不完善,存在“人选人”的现象,选拔任用程序不公开不透明,认为政府内部仍存在论资排辈现象,群众对选人用人的关注度极高,但是对程序并不了解,没有真正参与到选拔任用的过程中来,甚至有些群众不认识当届的领导干部。
(二)对政府领导干部的表现不认可
部分群众认为政府选人用人的考核机制与百姓心中的认可度不相匹配,认为部分领导干部存在政绩工程、维GDP论和招商引资至上的思路,并不关注群众的生活疾苦。
也有大部分群众对政府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不敢苟同,认为领导干部在廉政上存在问题。
二、政府领导干部选拔与任用的公信度缺失的原因
(一)民主化不高。
群众参与感不高,知情权缺失,监督力弱化,都是民主化程度不高的体现。
群众在选人用人中的似有实无的尴尬地位,让群众无所适从。
部分群众并不认识领导干
部,或者通过事情才认识,使得群众在谣言中失去判断,摇摆不定。
选人用人也被内部化,甚至是神秘化,组织选人用人的程序并没有真正让群众知晓,群众在组织的安排下一步步地被民主,而没有主动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能力,选人用人的程序在过程中也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二)参与感不强。
群众在选人用人中不知道自身参与的过程,只在打勾划叉,甚至只打勾充当老好人。
在选人程序中也并没有听取群众意见的强调,这也使得很多党政机关选人用人时限定人员参与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很大一部分人被限定出去。
(三)监督权弱化。
很大一部分群众并不了解选人用人的具体流程,在一步步被民主的同时,失去了行使监督的权利,在选人用人时甚至只参与了民主测评,看到了公示结果,而其中的环节无从知晓,监督权更是无从谈起。
三、克服措施
(一)扩大群众的知情权。
扩大知情权是改善当前现状的首要条件,没有知情权,就没有公信度。
扩大知情权,首先要扩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知晓率,利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让群众清楚地了解到选拔任用干部的各个环节,要让条例落实在字上,利用选人用人的每一个机会增加群众对选人用人的知情权。
在选拔任用时,要了解被选拔人员的基本信息,明白选人用人的规章制度,知道选人用人的具体环节,积极参与到选人用人的各个步骤中去,主动回答群众的质疑和询问。
(二)落实群众的参与权。
增加群众选拔任用的机会,让优秀的干部参与到民主推荐环节中来,在推荐环节不设置非必要的职级限制。
在选拔任用时,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通过更贴近群众的方式,进行广泛的民意走访和座谈调查。
通过宣传和学习,让群众了解选人用人流程,让群众的参与落实到选人的各个环节,从民主推荐开始,让群众积极参与其中,了解被选拔人的简历和工作业绩,深入设置民主测评环节,涉及到对该同志的看法和工作认可度上来。
在各个环节中突出群众的地位,积极吸纳群众参与,让选人用人的每一步不再神秘化,在阳光中公开透明地进行。
(三)拓展监督机制。
群众对选人用人的监督不应该只停留在事后的公示上,更应该在选人用人的各个环节中。
落实事前和事中的监督更为重要,要让群众明白监督的主体、监督的流程、监督的方式、举报的流程,更加不要让举报成为内部的矛盾化解,而是选人用人中监督的重要方式。
监督不是让矛盾激化,而是增进互相了解,让“同意”变成被选拔人的优点,不要让“没有问题”成为选拔任用的评语。
四、结语
政府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干部群众都应该主动参与其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构建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孔庆兵.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缺失及克服[D].哈尔滨: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2010.
[2]张礼.选人用人公信度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3]崔德路.新时期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杨书慧(1991-),女,山东聊城人,长春工业大学政治行政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