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是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旨在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全面排查、治理和及时报告,确保安全生产和防范事故的发生。
具体制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排查流程和内容:制定明确的隐患排查流程和标准,明确排查的范围、时间和责任主体,确定排查的重点内容,如设备设施、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安全防护等。
2. 隐患治理措施:对发现的各类隐患进行分类、评估和治理,并明确治理措施的具体要求和督导责任。
3. 报告与通知:规定隐患排查、治理和处理的报告与通知要求,包括隐患报告的内容、报告的层级和周期,以及通知的对象和方式。
4. 追责机制:建立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对未按制度要求进行排查、治理或隐瞒事故隐患的责任人员进行追责。
5. 监督检查:规定隐患排查和治理的监督检查程序和具体要求,确保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效果。
6. 整改落实:对已治理的隐患进行复查,确定整改情况并进行验收,确保隐患的彻底治理和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安全生产。
第 1 页共 1 页。
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双报告制度(五篇)
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双报告制度通知公司各科室、区队:为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安全发展,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以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为重点,依据《____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____》和《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相关规定要求,结合我矿实际,严格落实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各项制度措施,确保全体员工生命安全。
特制定公司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双报告”制度,请各单位遵照执行。
附: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双报告”制度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双报告制度(二)华丽厚重的语言,五千字的篇幅,但是触及的是一个重要而值得关注的问题——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双报告制度。
1. 什么是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双报告制度?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双报告制度指的是企事业单位在进行重大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时,需要在特定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交两份报告,以确保安全隐患被及时发现、整改并公开,从而提升安全生产管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2. 为什么需要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双报告制度?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重大隐患没有及时排查、治理和公开导致的。
而传统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透明、整改不彻底等问题,导致了相关问题的长期积累,最终形成了重大安全事故。
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双报告制度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过透明、公开的报告机制,推动企事业单位更加重视安全生产,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效果。
3. 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双报告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双报告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隐患排查报告:企事业单位需要定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隐患排查报告。
隐患排查报告主要包括隐患排查的具体内容、发现的隐患数量和级别、整改方案和责任人等信息。
(2) 隐患治理报告:在完成隐患排查后,企事业单位需要按照排查报告中的整改方案和责任人,完成隐患的治理工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隐患治理报告。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3篇)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一、制度背景和目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是为了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预防和减少事故隐患的发生而制定的。
通过统计、分析事故隐患的排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包括生产企业、建筑工地、交通运输、矿产开采等高风险行业,以及政府部门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的部门。
三、制度内容1. 排查治理要求:明确各单位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要求,包括排查周期、责任人、排查方法和工作流程等方面的规定。
2. 统计分析方法:明确事故隐患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指标体系,包括事故隐患数量统计、分类分析、趋势分析等。
3. 数据采集和统计:规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数据采集方式和频率,并确定负责统计分析的部门或人员。
4. 报告要求:明确制度的报告要求,包括报告的格式、内容、报送时间和报送对象等方面的规定。
5. 分析报告的使用:规定分析报告的使用方式和范围,确保对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分析报告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
四、责任和监督1. 各单位负责制:明确各单位对本制度的执行负有的责任,并指定专人负责监督和推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实施。
2. 监督检查: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各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工作的落实和有效性。
3. 整改措施:对于发现的问题和不合格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确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五、违纪违规处理对于不按照本制度要求进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单位或个人,将视情节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违纪违规处理,包括记录警告、行政处罚甚至追究法律责任等。
六、制度的宣传与培训对于本制度的内容要进行广泛宣传,确保各相关人员对制度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要组织培训,提高各级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水平。
七、制度的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对本制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修订,确保其与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及整改制度(5篇)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及整改制度第一章总则1、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2、项目部成立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简称事故隐患)排查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质科)。
3、事故隐患的分类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不明确隐患、重大事故隐患。
4、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5、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工,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6、本制度所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存在于各种生产活动中的,有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伤害、财产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等。
第二章排查、控制及整改一、事故隐患的分类1、事故隐患按照其可能造成的事故性质和危害程度,共分三类:⑴一般性事故隐患:指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导致一般性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
⑵重大事故隐患:指随时有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隐患。
⑶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指随时能够造成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而且事故征兆比较明显,已经危及国家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隐患。
2、事故隐患按照其发现途径和方式,共分三类:一是检查过程中的事故隐患。
二是各区域部门上报的事故隐患。
三是施工人员举报的事故隐患。
二、事故隐患的处理方式1、一般性事故隐患:应要求有关施工队限期排除。
2、重大事故隐患:应做出暂时局部、全部停止施工,并立即上报集团公司、驻地、总监办、管理分部、筹建处,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进行限期整改。
3、特别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做出停止施工,立即上报集团公司、驻地、总监办、管理分部、筹建处,并及时进行人员疏散、加强安全警戒等相应措施,进行彻底整改。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5篇)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为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本矿的安全生产,杜绝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按《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要求,制定本制度。
1.每月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五落实”(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资金、落实时限、落实预案)原则和有关规定要求逐条进行整改、验收、销号做到闭合管理并进行效果评价。
按效果评价情况分为a、b、c三级。
a级:隐患及问题按照整改通知单要求整改到位。
b级:隐患及问题按照整改通知单基本整改到位。
c级:隐患及问题未按照整改通知单要求整改。
2.安全科对当月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统计,对隐患建立台账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并根据整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将统计分析情况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领导组。
3.矿长每月组织召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会议,根据安全科提供的月度统计分析情况,对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进行通报,分析事故隐患产生的原因,提出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措施,并编制月度事故隐患统计分析报告。
4.每月在行人斜井口利用牌版向全员通报事故隐患分布、治理进展情况。
5.及时在行人斜井口利用牌版公示重大事故隐患的地点、主要内容、治理时限、责任人、停产停工范围。
第二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二〇一二年月份隐患排查治理分析报告批准:校核:编制:单位:年月日(公章)隐患排查治理分析报告为了保障项目部管理人员及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安全生产稳步发展,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项目部具体情况,于本月____日开展安全大检查的下旬检查,在检查中查出如下各项隐患,但是都及时对隐患进行了排查治理。
1,雨天施工现场容易产生积水。
进入八月份以来,我项目施工进入了防汛度汛的关键时期,由于项目施工大部分属于土方开挖工程,在下雨天气容易形成多处积水深坑,影响施工作业的进度,针对此情况,对雨天容易形成积水的地方设置了安全警示标志,以防止发生不安全事故。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大隐患整改制度(5篇)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大隐患整改制度1、隐患险于明火。
要取得确保安全的效果,必须致力于治理隐患,矿山要认真对待隐患整改工作的实施。
对事故隐患的整改首先要做到三“明确”,即:整改项目的明确,整改责任人的明确,整改完成时间的明确。
2、隐患整改工作项目包括:检查或举报中反映出来的,可能影响职工安全、健康和矿山财产损失等的问题,要进行分类、整理、汇总,上报主要负责人,并报送矿山安全技术部门存档。
在落实整改项目时必须做到计划、安排、时间、要求的落实,将隐患彻底消除在萌芽状态。
3、各级检查组织和人员对查出或举报的隐患,都要逐项分析研究,并提出整改措施。
按“三落实”(措施落实、期限落实、人员落实)的原则按期完成整改任务。
部门自身不能解决的,要及时用书面形式报告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
4、对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隐患项目,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其内容有:隐患内容、整改意见和整改期限,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签署后发出,隐患所在部门负责人签收后按期实施整改。
5、接到隐患整改通知书的部门应按要求及时有效地整改,如实记录好整改情况,并向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反馈整改结果,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查验。
6、对严重危及职工生命及矿山财产安全的生产设备隐患,应立即整改,必要时停产停业整改。
7、对一时不能整改的安全隐患,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加以安全监控,并且明确整改计划,限定整改期限并按期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还必须书面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8、对安监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的安全隐患,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由安全主任负责跟踪,并写出安全隐患整改复函,报送安监部门。
9、各部门的负责人是事故隐患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首要责任,要把事故隐患整改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不折不扣如期完成,确保安全生产。
如隐瞒隐患或不按期完成整改项目的,经查实按发生事故论处,并追究其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大隐患整改制度(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是现代企事业单位建立的一种安全管理机制,为了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企业财产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上报制度(五篇)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上报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有效的控制事故隐患,保证安全生产,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实业分公司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事故隐患,是指企业生产安全系统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第三条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可按严重程度、解决难易、工程量大小等分为三级:a级:危害严重,有可能造成重特大伤亡事故或者重大经济损失(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或者治理难度及工程量大,需由实业公司、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隐患;b级:危害比较严重,有可能造成伤亡事故或者一定经济损失,或者有一定的工程量,需由公司协调限期解决的隐患;c级:危害较轻或者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有一定影响,或者工程量较小,需由各厂(车间)、相关业务部门限期解决的隐患。
生产安全隐患的种类主要分为。
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受压容器、高处作业、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火灾、水害、安全防护装置中毒和窒息、泄漏、腐蚀、触电、坠落、容器内作业、动火作业、吊装作业、特种设备和其它等。
第四条按照“企业负责、分级管理、依法监督”的原则,集团公司负责a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实业分公司负责a、b级隐患排查治理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公司负责本单位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负责对重大隐患制定应急预案,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五条公司层面的主要职责是。
公司经理对公司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与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分管技术副经理负责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与治理方案(措施)的编制;各级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行政分管副职(项目部经理)负责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措施)的组织实施。
安全质量部负责本公司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
第六条基层生产单位的主要职责。
厂长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负责;厂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措施的编制;各分管副厂长负责分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整改治理的组织工作。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4篇)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一、前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企业安全管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旨在发现、分析和控制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员工安全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针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定和落实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为企业提供科学、精确的数据支持,为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二、目的和意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规范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通过统计和分析工作实施情况和结果,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具体意义如下:1.及时了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进展和成效,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2.准确掌握事故隐患发现的情况和特点,为隐患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3.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4.为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持,为风险评估和事故预防提供参考。
三、作业程序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的作业程序如下:1.收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包括隐患排查和治理的记录、检查和评估的结果等。
2.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库。
3.分析和比较不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的数据,发现和总结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
4.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和优化的措施和建议。
5.编写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对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进行汇报和交流。
四、数据分类和分析方法1.数据分类根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不同阶段和环节,将数据进行如下分类:(1)隐患排查和识别:包括隐患排查的频次、隐患的类别和数量等。
(2)隐患治理和整改:包括隐患的治理进度和整改的效果。
(3)隐患评估和复查:包括隐患评估的结果和复查的合格率。
(4)隐患管理和监督:包括隐患管理的措施和监督的效果。
2.分析方法根据不同的数据分类,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几种:(1)趋势分析:通过对同一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了解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5篇)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第一条矿井事故隐患,系指煤矿生产现场、技术管理、装备设施上所存在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
按事故隐患的严重程度、解决难易分为A、B、C三级;A级:难度大,企业自身解决不了,须由上级主管部门帮助解决的隐患;B级:难度较大,科、队自身解决不了,须由矿解决的隐患;C级:由科、队自身必须解决的隐患。
按事故隐患的种类,分为顶板、通风、瓦斯、煤尘、机电、运输、放炮、火灾、水灾和其它类。
第二条对A级事故隐患,应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三条事故隐患的整改要贯彻“分级负责、责任落实”的原则,分管副矿长、工程师组织各业务部门进行事故隐患的整改。
第四条安监部门负责事故隐患的综合管理、监督检查事故隐患的整改、负责事故隐患的统计和报告。
第五条事故隐患排查必须坚持“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作业场所,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无措施的不准生产。
第六条因事故隐患整改不落实而导致事故发生,在事故隐患排查责任内确认事故的责任者。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2)一、引言事故隐患的存在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为了加强对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的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对事故隐患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和治理,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二、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科学、规范和有效进行,减少和防止事故隐患的发生,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三、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包括对生产设备、工作环境、作业流程等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整改隐患。
四、制度内容(一)排查治理周期1. 定期排查:企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排查,对企业的各类事故隐患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
2. 不定期排查:根据实际需要,企业可以不定期进行局部排查,重点关注重大危险源和高风险区域。
(二)排查治理责任1. 企业领导: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总体方案,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5篇)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1、为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和监督管理,严防重大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环境、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上的不安全缺陷,可能导致发生一次____人(含____人)以上死亡事故,或____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3、重大事故隐患危害程度:可能造成一次死亡____人的事故隐患为重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一次死亡____人的事故隐患为特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一次死亡____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____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为特别重大事故隐患。
4、矿建施工事故隐患按性质分为顶板、瓦斯、机电、运输、放炮、火灾、水灾及其他8类,井下机电安装比照矿建施工。
5、地面生产、经营事故隐患分为火灾、爆炸、泄露、触电、坠落、中毒和窒息、机械伤害及其他8类。
6、项目部在日常安全检查的基础上,每月组织一次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经相应的组织形式评估确认后,于下月____日前汇总报送处安监处。
重大隐患在未整改完成前,必须每月上报,直至整改完成。
属于长期监控管理的重大事故隐患,要逐月检查上报。
7、重大事故隐患内容包括:①事故隐患类别②事故隐患等级③事故隐患可能影响的范围及程度分析④事故隐患整改措施⑤整改资金来源和保证措施⑥整改目标⑦事故应急预案⑧整改责任部门及负责人8、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贯彻“严格责任、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为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第一负责人,分管领导、副职和技术负责人要具体负责,做到项目落实,措施落实,资金落实,时间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
9、一时难以立即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执行,无措施,一律停止施工生产或经营。
10、项目部安监站负责对重大事故隐患综合管理、统计上报工作,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档案。
负责检查指导各单位对重大事故隐患管理,监督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潜在的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危险因素和不安全因素。
为了有效确保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本文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制度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制度是指对生产经营单位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排查。
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消除重大事故隐患,保障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
1.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责任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责任制,明确相关职责和权限。
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的重要性,将其纳入重要工作内容中。
2.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计划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计划,明确排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和责任部门等。
排查计划要符合实际情况,确保全面、科学、有效。
3.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排查计划,组织人员进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工作。
排查包括对设备设施、工艺流程、环境因素、职工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
4.完善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记录和报告制度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记录和报告制度,将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记录在册,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制度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制度是指对生产经营单位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及时整改和治理。
其目的是为了消除隐患,保障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
1.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生产经营单位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后,应当采取措施制定治理方案,明确整改目标、责任人、时限和预案等内容。
治理方案要综合考虑人、机、料、法、环等因素,确保整改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措施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治理方案,全面、及时、有效地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措施。
相关责任人要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检查和验收治理结果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专人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结果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治理工作彻底、有效。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4篇)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为加强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
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____号),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我村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
第一条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定期____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落实整改资金,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第二条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村委会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实行分级报告制度。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村委会报告。
村委会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____核实并予以查处;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的、重大事故隐患不报或者未及时报告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七条上级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土陶村村委会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二)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双报告"工作制度为_____《____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____》、省委省政府《____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____》精神,督促全县交通运输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职工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不断提升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水平,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运输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工作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一、前言安全生产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给人员和财产造成伤害和损失。
为了提高生产安全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建立一套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主要就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进行详细说明。
二、隐患排查1. 隐患排查的目的隐患排查的目的是识别潜在的事故隐患,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消除或控制,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2. 隐患排查的内容隐患排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 对生产设备和工作场所进行检查,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
- 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 对相关安全措施和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发现不合理之处。
3. 隐患排查的方法隐患排查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 定期检查: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排查,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关注。
- 不定期检查:不定期地对生产设备和工作环境进行检查,增加排查的随机性,提高发现隐患的几率。
- 突击检查:突然来到工作现场进行检查,借此形成一定的压力,促使安全管理的落实。
三、隐患治理1. 隐患治理的原则隐患治理的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在治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安全性、可行性和经济性。
2. 隐患治理的方法隐患治理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 实施工程控制:通过设备改造、工艺调整等工程手段来消除或减少隐患。
- 加强管理控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
- 检查复核措施:对已经治理的隐患进行复核和检查,确保治理措施的有效性。
3. 隐患治理的责任分工隐患治理的责任应明确分工: - 企业管理层要负责制定治理计划和安排专人负责治理工作。
- 部门负责人要负责组织实施治理措施。
- 员工要积极配合治理工作,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隐患报告1. 隐患报告的目的隐患报告的目的是将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汇报上级,借此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2. 隐患报告的内容隐患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 隐患的详细描述,包括位置、原因、可能产生的后果等。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范文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范文一、制度目的与依据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的制定是为了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和报告工作,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包括子公司和分支机构。
三、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程序1. 隐患排查:(1) 组织成立由安全生产部门牵头的隐患排查小组,由企业领导任命组长,成员包括相关部门负责人、安全监管部门代表以及职工代表等;(2) 制定并落实隐患排查计划,按照计划对企业各项工作开展全面排查,将排查内容分解成具体的检查项目和责任单位;(3) 排查过程中,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检查,如发现重大隐患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记录在台账中;(4) 隐患排查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汇总隐患排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整改措施。
2. 隐患治理:(1) 根据隐患排查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明确治理措施、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间,将隐患分级分类,优先治理重大隐患;(2) 将治理方案落实到位,各责任单位要按照方案要求,认真开展隐患治理工作,确保治理质量和进度;(3) 在治理过程中,要加强隐患信息的共享,加强协调配合,各部门之间要建立联动机制,确保治理效果;(4) 治理完成后,要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隐患要及时归档并记录相关信息。
3. 隐患报告:(1) 针对重大隐患,在治理完成后应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隐患的基本情况、治理措施和治理效果等;(2) 针对其他隐患,在治理完成后要定期向安全生产小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隐患的基本情况、治理措施和治理效果等;(3) 报告应及时准确,报告材料要完整,报告内容要真实反映事实,不得虚假报告。
四、责任与处罚1. 安全生产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具体实施和监督工作;2. 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3.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对本企业的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4. 对于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不到位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将依法给予处罚。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一、引言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保障员工身体安全和企业稳定运营的重要基础条件。
然而,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为了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改进和完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制度1.目标和原则(1)目标:排查出企业存在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制定整改方案,提出有效措施,保障工作场所安全。
(2)原则:全员参与、标本兼治、及时整改、宣传教育。
2.排查方法(1)定期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制定排查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排查范围,全面排查各类隐患。
(2)突击检查:不定期进行突击检查,摸清底数,督促整改。
(3)举报制度:建立匿名举报渠道,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安全隐患排查中来。
3.排查内容(1)物理环境:检查危险源、安全设备、消防设施等方面的存在隐患。
(2)作业程序:检查作业操作规程、流程图等是否存在缺陷。
(3)人员管理:检查员工操作培训情况、岗位责任等。
4.排查报告和整改(1)排查报告:将排查结果以报告的形式上报,报告内容要真实、详细、准确。
(2)整改措施: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工作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期限。
(3)跟踪督办:对整改措施进行跟踪督办,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执行。
三、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治理制度1.治理目标和原则(1)目标:全面消除企业存在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构建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
(2)原则: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防患于未然、以人为本。
2.隐患治理方法(1)技术改造:通过技术手段,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安全隐患。
(2)安全设施建设:完善企业的安全设施建设,提高安全水平。
(3)岗位责任落实:明确员工的岗位责任,充分培训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4)安全设备维护:规范安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3.治理效果评估(1)效果评估指标:制定科学可行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治理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1.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为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安全和员工身体健康,需要建立并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1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的内容企业应该对生产经营中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因素进行全面排查。
对于发现的有隐患的设施、设备、管线、场所、环境等方面,应该及时委托专业单位进行评估和加固。
1.2 隐患排查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企业应当设置隐患排查治理部门,并确定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人,并在考核评价中将排查治理情况纳入评价指标。
1.3 隐患排查结果的收集和分析企业应该建立隐患排查结果的收集和分析机制,对于已经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记录,编制整改方案,并跟踪整改进度。
1.4 整改质量和跟踪效果的评价企业应该对隐患整改的质量和跟踪效果进行评价,以确保整改方案的有效性和整改效果的稳定性。
2. 事故报告制度发生重大事故后,企业应该及时进行报告,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事故调查和责任核查。
事故报告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几项内容:2.1 事故报告的程序和要求企业应该建立事故报告的程序和要求,明确事故发生后应该进行哪些调查和报告。
2.2 事故报告的时间要求企业应当在事故发生后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避免因时间拖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3 事故调查的要求和程序企业应该根据事故性质和影响程度建立事故调查组,并制定调查程序和要求。
调查结果应该详尽、准确和客观,能够真实反映事故的原因和经过。
2.4 事故责任的核查和要求事故发生后,需要进行责任核查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企业应该建立责任追究的程序和要求,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3.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的落实企业应该逐步建立并完善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将制度贯彻执行到位,确保制度的有效性。
企业需要制定培训计划,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对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的认识和建设经验。
结束语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该认真落实制度的有关要求,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是为了预防和控制事故风险,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而建立的一套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隐患排查:制定明确的隐患排查计划,确定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对涉及系统、设备、工艺、人员等各个方面的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的排查。
2. 隐患治理: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定整改措施和时限,并进行跟踪监督,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
3. 报告制度:建立健全的事故隐患报告制度,明确事故隐患的报告要求、报告流程和报告责任人,并制定相应的报告模板和报告内容,确保及时、准确、全面地汇报事故隐患信息。
4. 考核评估:定期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进行评估和考核,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和效果,并及时进行修订和改进,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5. 监督与检查:建立相应的监督与检查机制,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保障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通过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效果,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的安全。
第 1 页共 1 页。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
重点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和报告制度1. 引言重点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和报告制度是为了有效防备和及时处理企业内部的重点事故隐患问题,保护员工和企业资产安全,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和运营,确保企业可连续发展。
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全部部门、员工和外包单位。
2. 管理标准2.1 隐患排查2.1.1 隐患排查的范围•生产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劳动保护;•用电安全;•火灾安全;•安全生产管理;•其他可能存在的重点事故隐患。
2.1.2 隐患排查的周期•每年进行全面排查一次;•每月进行局部排查一次;•每周进行重点排查一次;•每日进行简要排查一次。
2.1.3 隐患排查的方法•依照排查周期和范围,订立排查计划;•依照计划,派遣专人或组织小组进行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记录,分类整理,订立整改方案;•对待整改的隐患,设立整改期限,并督促整改;•定期评估隐患排查工作的效果。
2.2 隐患整治2.2.1 隐患整治的方法•依照整改方案要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隐患整治;•对发现的可能导致重点事故的隐患,应立刻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掌控和隔离;•完成整改后,应进行复查,确保隐患整治到位。
2.2.2 重点隐患的处理•对于发现的重点隐患,应立刻上报公司领导,并依照公司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对于无法立刻处理的重点隐患,应采取临时措施进行掌控和隔离,同时立刻上报公司领导,并依照公司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2.3 隐患报告2.3.1 隐患报告的内容•隐患的描述和认真信息;•隐患的风险等级和隐患的可能影响;•隐患整改的方案和期限。
2.3.2 隐患报告的方式•口头报告:对于紧急情况的隐患,应立刻上报公司领导;•书面报告:以正式文件形式上报公司领导,并抄送相关部门。
2.3.3 隐患报告的周期•对于普通隐患,应当在发现后48小时内完成报告;•对于重点隐患,应立刻完成报告。
3. 考核标准3.1 隐患排查考核•是否依照排查周期和范围进行隐患排查;•排查计划的订立是否合理有效;•隐患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隐患整改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隐患排查工作的改进措施。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大隐患整改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重大隐患整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能够及早发现和消除隐患,还能够推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本文将重点探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的相关问题。
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1. 隐患排查事故隐患排查是事故预防的重要环节,通过细致入微的排查工作,发现各种潜在的隐患,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隐患排查应由专人或专项机构进行,具体包括对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劳动保护、消防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2. 隐患治理一旦发现隐患,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隐患治理包括修复设备、加强防护措施、优化工艺流程等措施,以消除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3. 隐患追踪隐患的治理不是一次性的工作,需要进行长期的跟踪和监督。
需要建立隐患追踪制度,定期对已治理的隐患进行检查,确保隐患彻底消除。
4. 隐患报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需要及时报告。
隐患报告制度的建立能够及时向相关部门和领导汇报隐患排查治理的情况,促使各方面重视并采取措施。
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1. 整改责任建立重大隐患整改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对涉及重大隐患的单位和个人,要责令立即停产停业,直至整改完毕。
2. 整改措施对于发现的重大隐患,要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整改措施应明确具体、可操作,并要有明确的时间进度和完成标准。
3. 整改复查完成整改后,要进行整改复查。
整改复查通过对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消除,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领导报告。
4. 整改追责对于未按照要求进行整改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追责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地推动重大隐患整改工作的实施,确保整改工作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相关制度和规范流程,能够及时发现、消除隐患,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章制度:________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
1、为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和监督管理,严防重大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环境、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上的不安全缺陷,可能导致发生一次3人(含3人)以上死亡事故,或1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3、重大事故隐患危害程度:可能造成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隐患为重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一次死亡10~29人的事故隐患为特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一次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为特别重大事故隐患。
4、矿建施工事故隐患按性质分为顶板、瓦斯、机电、运输、放炮、火灾、水灾及其他8类,井下机电安装比照矿建施工。
5、地面生产、经营事故隐患分为火灾、爆炸、泄露、触电、坠落、中毒和窒息、机械伤害及其他8类。
6、项目部在日常安全检查的基础上,每月组织一次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经相应的组织形式评估确认后,于下月5日前汇总报送处安监处。
重大隐患在未整改完成前,必须每月上报,直至整改完成。
属于长期监控管理的重大事故隐患,要逐月检查上报。
7、重大事故隐患内容包括:
①事故隐患类别
②事故隐患等级
第 2 页共 5 页
③事故隐患可能影响的范围及程度分析
④事故隐患整改措施
⑤整改资金来源和保证措施
⑥整改目标
⑦事故应急预案
⑧整改责任部门及负责人
8、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贯彻严格责任、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为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第一负责人,分管领导、副职和技术负责人要具体负责,做到项目落实,措施落实,资金落实,时间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
9、一时难以立即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执行,无措施,一律停止施工生产或经营。
10、项目部安监站负责对重大事故隐患综合管理、统计上报工作,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档案。
负责检查指导各单位对重大事故隐患管理,监督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
重大危险源安全制度
1、依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结果,各项目经理部对未列为重大危险因素的危害(一般隐患、违章)可由项目的相关责任部门(或人员)组织整改,维持现有的运行控制、加强管理。
2、公司安全质量监察部对《OHS危险源辨识与危险评价结果一览
第 3 页共 5 页
表》及《OHS重大危险源因素及其控制计划清单》通过内部信息沟通与已发布。
3、公司安全质量监察部及相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应每年进行一次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险的辨识和评价。
4、公司关注各级职业健康安全文件、信息,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的辨识、危险评价及危险控制措施的符合性、有效性。
必要时及时更改。
5、职业健康安全危害的辨识、危险评价的主要评价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
6、各项目经理部应将全年工程项目活动中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的辨识、危险评价调查表和控制措施予以保存,并在年终备份报公司工程管理部,作为公司每年进行一次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险的识别与评价的依据。
7、各级安全监督人员对职业健康安全的辨识、危险评价及危险控制措施、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险、管理方案的实施履行监督职责,以确保其有效实施。
对发现识别和评价的问题作为纠正的依据。
第 4 页共 5 页
规章制度
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
(资料仅供参考)
下载修改即可使用
第5 页共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