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还不是“世界工厂”
中国是不是世界工厂
中国究竟是不是世界工厂?所谓世界工厂,简而言之,就是为世界市场大规模提供工业品的生产制造基地。
在世界经济史上,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国家,先后是英国、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显然与世界工厂有很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企业规模小,整体实力弱。
(2)技术水平低。
(3)技术创新能力弱。
而且在19世纪60年代前后,英国是“世界工厂”时,其制造业产值在全世界的比重曾经达到20%,而中国现在则不过5%;那时英国生产了全世界53%的铁、50%的煤,而2000年,我国出口40亿美元的普通钢铁,却要进口97亿美元优质和特殊钢铁,贸易逆差达到57亿美元;2001年,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国企业有11家,没有一家制造业企业。
更令人寝食难安的是,我们不仅量少且质差。
在全球制造业的生产链上,我国的企业只摇荡在中低端。
中国企业大都采取OEM的制造方式,中国外贸200强中企业出口值有74%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
所以说中国还不能成为世界工厂!那么,中国会不会成为“世界工厂”?目前,中国已具备打造“世界工厂”的有利条件。
集中精力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就有可能在未来10-20年成为“世界工厂”。
最具比较优势的是庞大的劳动力队伍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据法国巴黎百富勤公司预测,未来20年,中国能维持一个强大的劳动力队伍,大量新增的劳动力足以使劳动力成本控制在低水平。
尽管中国大学生比例较低,但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在2000年占人口的48.7%,随着文化教育支出的不断增长,年轻一代文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另外,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创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
近一个时期,外商纷纷在中国成立研发中心,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的实验室”,同时,外企也加大了在华采购的力度,建立零部件生产与采购网。
据了解,通用电气、惠普、戴尔、柯达等跨国公司近期纷纷宣布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专家判断“世界工厂”的概念与以往已大不相同,不再是一个国家孤军奋战,而是许多国家一起共同打造“世界工厂”。
中国还没有成为世界的工厂
00 ◎ 最近经 济界一直 在撂讨世 界I 日 本 在 这 三 十 年 间 , 创 造 了 系 列 的 造 业 , 还 包 括 建 筑 业 , 产 值 将 近 5 0
厂 正 在 从 日 奉转 向 中 国 ,人 们 认 为 明
经 济 奇 迹 ,有 很 多 的 产 品 ,照 相 机 ,电 亿 美 元 , 而 这 一 年 全 球 是 9万 多亿 美 年. 美
◎ 逮 幺说 ,中国现 在 离 世 界 的
I厂 还 艰 遥 远 。 ▲ 根 据 这 样 一 个 标 准 ,中 国 目前
和 中国企业 的发展 的 演讲 引起 与会 后, 日本 经 济 者 关 注 。 王 志 乐 认 为 . 中 国 工 业 产 品 品 种 少 档 次 低 创 新 能 力 差 、 占 全 球 比 重 还 不 够 大 . 现 在 还 没 有 成 为 世 界的 工 厂。
▲ 在 世 界 经 济 史 上 , 国 被 称 为 英 世界 工 厂, 从 16 0一l6 年 工 业 革 命 7 80
第 二 , 它 们 占有 世 界 工 业 品市 场 钢 产 量 里 面 , 大 量 是 低 档 次 的建 筑 钢 的 重 要 份 额 。 八 十 年 代 中 期 ,日本 制 材.而不是 高档 次,高附 加值自 钢 材, 在 勺 而且 品种 比较少。在 20 0 0年 . 中 国 进
松 下 套 司把 在 美 周 的 一 家 压 墒 机 厂 关 掉 ,把 谴 备 转 到 广 东 ,欲 将 广 东打 建
成 --g上 最 大 的 压 墒 机 制 建 基 地 , 年  ̄. 1
国 最 高 2 多亿 美 元 ,日本 第 二 ,德 国 万 第 三 ,第 四 是 中 国 。 国 制造 业 的 地位 中 比 中 国 GDP所 占地 位 要 高 , 中 国 GD P
失乐园,得乐园?——中国失去“世界工厂”地位的利弊
e 文l 李戴克
优 良耕地被 占用等新闻也一再出现 。
成为 “ 世 早 工厂”的代价
从 2 0 0 1 年 日本通产省发表 的白皮书第一次提 出中国已成为 “ 世界工厂”的概 念的十一年后,亚
不过眼下, “ 世界工厂”在中国日 渐式微的呼声
渐起 : 一方面,最低端的消费品的生产不断从中国 转向生产要素成本更低的地区 东南亚、 南美洲、
端制造业 ‘ 世界工厂 ’ 。 ”
家 发改委 的行业预 测报告,到 2 0 1 5 年 中国汽 做 好准备从中国手 中接过接 力棒 ,成为新 的低 即使 未来 5年 国内市场需 求按 1 0 % 的增速计 算, 到2 0 1 5 年也才仅有 2 9 0 8 万辆的需求规模 。 由此, 有人认为, 回顾以往前几任‘ 世界工厂” 的发展历 程,不管是英 国、美 国、 日本 ,或是 制造业 曾经同样 高度 发达的中国香港、台湾地 区,历史总是一次次重演 : 都 经历 了从 强大 的
产能优势到结构调整 过程 。每 一个兴起的 “ 世
对此 ,银河证 券的首席 经济学 家左小蕾在 接受 《 小康 ・ 财智 记者采访 时表示 ,失去 “ 世 界工 厂”地位 对于 中国而言其 实是件好 事情 , 而中国也应该顺应这一历史规律 。如今低成本 要素优 势已失去,中国必须 正视这 些问题 ,进 行结 构调整 ,产生 新 的结 构、新的 比较优 势。
超过美 国, 占世界总产量 的 2 5 %; 船舶 产量 占世
界4 1 . 9 %; 工程机 械 占世界 4 3 %。中国还为 世界
年5 %的水平上升, 劳工工资一年上涨 3 0 %。那 么,
到2 0 1 5年,在中国制造产品并运回美国与在 美国
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动摇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分析
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动摇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分析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动摇主要源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分析。
历史上,中国一直是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动力,但其地位目前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通过分析历史原因和现实情况,来详细探讨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动摇的原因。
首先,历史原因是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动摇的重要因素之一、自开放以来,中国吸引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并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中国拥有廉价劳动力、相对便宜的生产成本以及庞大的内需市场,使其成为世界工厂的首选地之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优势逐渐减弱。
工人工资的逐渐增加和其他成本的上升导致中国的制造成本上升,不再像过去那样具有绝对竞争优势。
此外,其他国家也开始发展自己的制造业,通过提供低成本劳动力和其他优惠条件吸引外商投资。
这导致了全球制造业的格局发生了变化,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受到了挑战。
其次,现实情况是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动摇的现实原因之一、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升级转型的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更高质量和环保的产品有了更高的需求。
然而,中国的制造业由于长期以来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产品的质量和创新能力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中国制造品牌的整体形象较差,对于高端市场的竞争力不足。
其次,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对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产生了影响。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氛围的日益增强,加上美中贸易战的影响,使得中国的外贸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此外,全球供应链的转移和调整也对中国的制造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许多企业开始在其他地区设立工厂,以分散风险,同时降低成本和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
然而,尽管中国世界工厂地位正在动摇,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将会走下坡路。
相反,中国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倡议,以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加强国际合作。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来提升竞争力。
中国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工厂
首 先我 想对 世界 工 厂 的问题 讲一 点意 见 在
全 球 经 济化 的大 背 景下 ,任 何 国 家都 不可 能成 为 世 界 工 厂 ,更不 要说 中国 。经 济全 球 化 的时代 里 面 特 别是 在高 技 术 的产 品全球 产 业链 跨 越许 多
家 的前提 之 下 ,不可 能 有 国家 成 为世界 工厂 ,永
维普资讯
编者按 : 1月 1 在 0日至 1 1日,搜狐举行 的 2 6 中国新视 角 高峰 0 0
论坛上 ,龙永 图在演讲 中发 表 了 “ 中国永 远 不可 能成 为世 界 工厂” 的见
解 ,兹摘 录如 下 。
中国永远不可能成为
世 界 工厂
新 、管 理 上 的创 新 才 能使 它 在 全 球 范 围 内 整 合 资
另外 一 点 ,通 过 集成 创新 ,使 得 中国在 整个 制 源 。我经 常讲 现在 对 一个 企业 来 讲有 多 少资 源 当然 造 业 当中某些 产 品方 面取得 龙 头 的地位 ,像 美国 的 很重 要 但不 是最 重 要 的 ,最重 要 的是 整 合资源 的 波 音飞 机在 跨 越 70多个 国家 的生产 链 当中处 在最 能力 。对于一个 国家来 讲 我 们现在 有多少资源 ,我 后 组 装整合 资源 的地 位 。我 们今 天提 到 的 自主 创新 们 能调动 多 少资源 当然很 重 要 但 是 更重 要 的是我 有 三个 方面 讲得 很好 一个是 原 始创 新 一个 是 集 们 中国通 过 集成创 新 能 力的培 养 能够 使 我们 整合 成 创新 ,一 个是 引进 吸收 提高 的二次创 新 。 我觉 得 全球 最好 的 资源 。在 这 个 方面 对于 世界 工 厂 的问题 全 面理 解 自主创 新具 有很 重要 的意 义 ,要使 我们 中 我 想提 出这 么一 些意 见 。 国的车 间通 过科技 创 新能 够逐 渐成 为全 球产 业链 当 中生产 高附 加值 、高 科 技含 量 的车 间 而不 仅仅 是
浙江大学当代中国经济课程 思考题
思考题: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转型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何区别?(P8-9)与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转型不同,中国的经济体制转型不是“休克疗法”((Big Bang Approach),而是“渐进式”的。
换言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大特征是,以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同时运行的“双轨制”方式来进行的,即在维持原有计划体制内的经济成分运行机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允许体制外经济成分以市场机制来发展,或者是放松对体制外经济发展的管制的体制改革方式来进行的。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主攻方向可用三大目标来概括:建立"公共尺度体制"、"公共财政体制"、"公共政府体制".根据"三大体制"的要求,应将裁藩、分流、定分、厘标、退市作为逼近改革终极目标的主要途径.中国---渐进式改革;俄罗斯---“休克疗法”。
俄罗斯在转型的起点就有了明确的制度选择:一是要在国家政体上由共产党一党执政转向多党议会制;二是要在经济体制上由集权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批评俄罗斯的转型是简单照搬了教科书中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过分迷信市场经济的功能。
但杨小凯认为:经济转型的核心是宪政制度的转变。
“如果说俄罗斯转型的教训是在一个时期过分迷信市场经济,那么中国转型的教训可能是忽视了尽快建立一套有效的社会政策,并由此构建经济健康转型的社会安全网。
”2.今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本次调控的目标:保外需,扩内需内容:今年8月15日、10月8日连续两次大幅度下调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法定准备金率,意味着我国央行自2003年9月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五年之后,开始改变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即由紧缩的货币政策逐步转为扩张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0月30日起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下调至3.60%,下调0.27个百分点.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10月21日联合发出通知,从2008年11月1日起,适当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世界工厂的名词解释
世界工厂的名词解释近年来,一个众所周知的经济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这就是“世界工厂”这个名词。
那么,何谓“世界工厂”?在本文中,将尝试对这一名词进行解释,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世界工厂的定义“世界工厂”是指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和角色。
具体而言,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一直以来都扮演着制造业“加工中心”的角色,承担着大量的生产任务。
这一地位的确立主要源于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较低的生产成本以及发达的制造业基础设施。
世界各地的大企业通过将生产线移至中国,从而获得更低廉的成本和更高的竞争力,形成了一个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
二、造成世界工厂现象的原因1. 廉价劳动力: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为外国企业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的选择。
这使得中国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的首选之地。
2. 生产成本优势:中国拥有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成熟的生产技术和强大的制造业基础设施,这为外国企业在中国进行生产提供了便利。
此外,中国政府在经济开放和外商投资方面也积极提供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外资。
3. 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网络,具备了高效的物流管理和及时的物品交付能力。
这使得外企能够更加顺利地组织生产,确保产品按时交付。
三、世界工厂的影响1. 经济增长:世界工厂地位使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为国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为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 国际经济重心转移:世界工厂现象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地位,也导致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
中国成为了许多跨国公司的供应链核心,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3. 环境和社会压力:作为世界工厂,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和社会压力。
大量的工业生产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加剧,同时也带来了劳动力保护和社会公平等问题。
4. 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世界工厂现象促使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实力。
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吗?
世 界 的 工 厂 ” “ 信 息 技 术 等 最 尖 端 的 ,在 领 域 , 国 也 在 摸 索 ‘ 界 标 准 ’将 在 国 中 世 , 内 外 与 日美 欧 展 开 争 夺 战 ,其 前 哨 战 已
经 开 始 ” 。 最 具 代 表 性 的 评 论 是 ,0 1 8 2 20 年 月
维普资讯
口 吕政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吗 ?
根 黧
业 资和集造 厂 领以为工 零,可 成的 领本技 型 部域说 世 ,前 备界 域 ,术工 而还 已的 件密成 界 在集 密制 等不为厂 目具世 的
规模 和水平 。
充 沛 的 活 力迅 猛 发 展 ,而 世 界 其 他 国家 对 此 还 没 有 做 好准 备 。文 章 认 为 , 了 中 除 国 大 量 闲 置 的 低 工 资 和 极 具 可 塑 性 的 工 人 是 这 个 国 家 一 个 非 常 大 的 竞 争 优 势 外 ,还 有 另 外 三 个 因素 促 使 中 国 经 济 以 不 可 阻 挡 之 势 向 前 发展 。 首 先 是 政 治 体 制 , 于 通 过 解 除 对 经 济 的 控 制 , 国 已 由 中
《 经新 闻》 连 续发表 文章 , 为 “ 产 曾 认 中国
加 盟 世 贸 组 织 后 ,巨 大 的 中 国市 场 将 进
一
步 开 放 。在 制 造 业 方 面 , 国 已经 成 为 中
典 等 国 家 的 国有 企 业 所 受 的 制 约 。 第二 是 中 国 的 企 业 家 渴 望 学 习 ,没 有 沾 染 自 满 情 绪 。 中 国 正 在 迅 速 取 代 其 他 亚 洲 国 家花 费1 年 甚至 更长 时 间建 立 的企业 。 5
世界工厂
摘要一个国家要想成为“世界工厂”,就必须要具备资源的比较优势、对外开放的市场环境、金融实力的坚强支撑、技术创新的能力、政府的有效政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制造业持续高速发展。
中国是否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是否应该成为“世界工厂”这些问题在国内外经济界和理论界引起了很多争论。
文章首先从“世界工厂”的定义下手,进一步分析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现实基础,并提出中国制造业成为“世界工厂”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技术创新;市场环境目录摘要 (1)1、“世界工厂”的内涵 (3)1.1“世界工厂”的概念 (3)1.2“世界工厂”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3)1.3成为“世界工厂”必须具备的条件 (4)2、世界工厂的发展历程 (4)3、中国制造业整体还不是“世界工厂” (5)3.1制造业大企业大集团实力弱 (5)3.2制造业零部件制造基础差 (5)3.3外贸产品结构、地区分布失衡 (6)4、中国制造业现状以及向“世界工厂”发展所占有的优势 (7)5、成为“世界工厂”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7)5.1成为“世界工厂”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7)5.2成为“世界工厂”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8)6、中国制造业成为“世界工厂”的发展策略 (8)6.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完善促进企业发展为主题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 (8)6.2继续扩大制造业贸易规模,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升制造业贸易结构 (9)6.3应积极调整所有制结构,进一步发挥民营资本在制造业的作用 (9)6.4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同时加强对外资的引导和监管,抓紧制定出台反垄断法 . 96.5继续积极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 (9)结论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1、“世界工厂”的内涵1.1“世界工厂”的概念19 世纪后半期,英国以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近代产业为机器工业的发源地,它以坚船利炮开路,用廉价商品摧毁了一个又一个不发达国家的关卡,把许多国家网罗进英国的原料劳动力供应地。
中国甩掉“世界工厂”头衔跻身世界一极
贸 易投 资
金市场延续 9 年的牛市临近尾声。 然而 , 如果历 史重演 , 么, 那 在道琼斯指数 与金价 比率没有 回落到个位数 之前, 金价就不会触 顶。 13 年道琼斯指接近 6 点而金价为 2 美元时,它们 的 比率降 在 92 0 1 至不到 3 的低 点。到 l8 年 ,这 一比率触及 16 的低点,在 之后 2 年 里股 市的涨 90 .3 0
去年的 1% 8。而那 些为 中国市场提供 服务 的企业利润率却从 1% 6 上涨到 2% 尽管数 7。 字显示的结果 一清二楚 , 在北京工作 的奥地利企 业家 的劝告 “ 的投资者最好将 目 新
光投 向邻 国 , 不要再看 中国 了” 还是得不 到大多数人 的认同。 , 他所说 的 “ 国” 邻 指
3 0 海外经济评论
美元购得南非标 准银行 2% 权。中国海洋石油 ( 0股 中国 ) 有限公 司以 1 0 8 亿美元竞
海外经济评论 2 9
维普资讯
贸 易投 资
购加州联合石油公司也是因为华盛顿的政治反对才 以失败告终。
世 界 顶 级 公 司的 驻 地
世界十家最大规模公 司中有 四家公 司驻地在 中国:世界 最大的银行 , 最大的通 中国 来自统治地位 的世界经 济 一
中国 占统治地位 的世界经 济究竟是什 么样 的呢?专家拉 比达尔说 “ 您可 以想象 下 ,世界上有十个 日本是个什 么状 况。 ”专家认 为,中国现在的情况和 日本在上
世 纪六七十年代状况 一样 ,和 当时 日不落帝国使用 的是 同样 的战略 。“ 中国在很 多
领域学习新技术, 这些他们模仿来的东西, 又被他们继续发展。这就是 当年 日本人
的做法。 ”
中国的电脑 生产 商联想 20 年吞并美 国老牌 电脑公 司 IM时曾弓起很大 的轰 4 0 B I 动。 现在这类吞并活动 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 中国 电器 生产 商 TL 如 C 买下法 国电视 生 产商汤姆逊 , 电厂商海 尔也使用利勃海 尔的技术来 武装 自己。 家 中国汽车生产商也 在 学 习美国通用 汽车和英 国罗夫 的技术。 最大 的一笔买卖要数, 中国工商行用 5亿 7
对中国不当“世界工厂”的质疑
担 当“ 界工 厂” 世
利 国利 民 ,有 利 于 为 中 国走 向世 界 积 累 经
验 。增 强 经 济 发 展 的
推 动 力 。创 造 更 多 就 业 机 会 .创 造 社 会 财
富 。提 高 城 乡 居 民 的
收入和生活水平 . 加
快建设 高水平 的小康
我 国应 珍 惜 承担 “ 界 工厂 ” 任 的历 史机 遇 世 重
中 国担 当 “ 界 工 厂 ” 世 界 给我 们 提 供 的一 个 历 史 机 遇 , 世 是 是 我 国改 革 开放 3 0年 的成果 。 这与 我 国经 济 处于 工业 发 展 的 中期 或
中后期 的 阶段 承 担 的 国际分 工 相 一致 。一 些发 达 国家在 他 们 经济
分之一百一十二 ;三是 中国每年为世界提供的高新技术信息和创
新 的知 识 产 权不 足世 界 总 量 的 l 。 美 国 已达 6 %左 右 ; % 而 o 四是 中
国获 得 科技 诺 贝尔 奖 的人 才 尚无 1 ,几 乎 所 有诺 贝尔科 技奖 的 人 获得 者 全在 发 达 国家 ;五 是 能 培养 高 精 尖科 技 人 才 的高 等 院校 和 科研 机 构 , 国很少 , 中 大多 集 中在 欧美 发 达 国家 。
对中国不 当“ 界工厂” 世 的质疑
口陆 涌华
自去 年 以来 , 理论 界 、 术 界 出现 了一个 新 的 流行 语 : 国 在 学 中
不能 当 “ 界工 厂 ” 中 国不 当 “ 界 工 厂 ”想 当什 么 ? 一 步跨 进 世 。 世 , 想 “ 科技 大 国”经 营 “ , 知识 产 权 ”但 我们 准 备好 了吗? ,
“世界工厂”:未圆的中国yan席
评 。 国 内媒 体 也 认 为 中 国在 今 年 过 去 几 形 势 下 , 去 年 以来 的 中 个 月 中外 贸 出 口的 快 速 增 长 就 是 “ 界 世 工 厂 ” 实 际表 现 。 的 人们 沉 浸 在 即将 成 为 “ 界 工 厂 ” 喜 悦 之 中 , 很 少 有 人 冷 世 的 却
区大 约 有 4 人 口 , 上 购 买 力 相 对 较 强 亿 加
中 国 ,它 在 上 海 的 工 厂 仅 仅 是 芯 片 的封
装 线 , 心 的芯 片 设 计 和 制 造 、 试 还 是 核 测
是 日本 和 欧 盟 ,抑 或 是 东 南 亚 国 家 和 俄 在 跨 国 公 司 眼 中 是 一 块 不 可 多 得 的 肥
工 厂 计 划投 资 额 就 达 7 亿 美 元 。尤 为 重 5
出 口增 长 的背 后
加 入 世 界 贸 易组 织 的 元 年 , 中 国 的 对 外 经 济 贸 易 步 入 了快 车 道 ,尤 其 是 出 口和 吸 引 外 商 直 接 投 资 的 成 绩 更 是 可 圈 可 点 。今 年 18 份 , 口达 N 2 0 亿 美 —月 出 07 元 , 比净 增 1% ; 国 新 批 外 商 投 资 企 同 8 全 金 额 6 3 7 美 元 , 比增 长4 .2 , 2. 亿 0 同 2 % 实 4 长2 . %。 出 口对 象 中 , 论 是 美 国还 52 5 在 无
E在 中 国 市 场 的 销 售 收 入 也 是 1 亿 美 5 恰 恰 是 对 这 种 资源 优 势 最 能 充 分 利 用 的 G 来 不 单 是 建 工 厂 、 制 造 , 们 也 在 积 极 相 形 见 绌 了 。 预 期 到 2o 年 , E 中 国 搞 他 05 G 在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弊端
中国成为世界的工厂的弊端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同。
时至今日,印有made in China的产品大面积的占领国外市场,这是值得国人自豪的,这说明中国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目前这个简单的世界工厂是有欠缺的,它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只是短期或者说是局部的。
首先,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过多的依靠外来投资,外商看中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国家也给外商提供了相当多的优惠政策(比如说给予外商国民待遇),这在前期对带动GDP增长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也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尽管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还是很低的,但已经高于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比如印度)。
另外,给予优惠政策问题已经被国人质疑,这对民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给予外商多年免税减税的优惠使那些竞争力本来就高于国内企业的外企来说更是如虎添翼,在这样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下和外企争夺国内外市场,难度之高,显而易见,也是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的。
国家似乎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局部地区已经决定取消对外商的一些优惠政策,这使得外商的投资成本日益增加,加上先前谈到的与日俱增的国内人力成本,使外商投资的成本和风险陡然增加,遏制了外来投资的积极性,试图依靠外商投资来长期拉动GDP 增长,这本身是行不通的!其次,长期依靠境外市场的国内企业,势必会对境外市场存在依赖性,一旦国际时局变幻发生战争,内战或者其他对中国不利的情况,国内企业小则利润缩水,企业亏损,对那些严重依赖外国市场的企业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我这里有个例子,前几年中国和日本韩国之间的大蒜,木耳等农产品的倾销之争使相当多的国内企业和无数农民遭受损失,由于完全依赖上述两国市场,使这些企业在出现问题时完全没有回转的余地。
当然,弊端不仅仅这两点,还有在高端产品上,中国的差距太大了。
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大公司,竞争力和世界一流水平都相差甚远。
当前我国在国际分工的地位
一当前我国在国际分工的地位1.1 “世界工厂”近几年来,对中国现实国际分工地位的研究已经演化为有关中国是否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讨论和争辩。
所谓“世界工厂”,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有一大批企业和众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主要地位。
能够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国家,应该在重要产业有一批企业群在生产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成为世界的排头兵,其一系列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主要份额,甚至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
对外贸易方式也是进口资源产品或一些初级产品,通过自己国家发达的研发能力和机械制造能力生产出世界所需要的高级制成品,其进出产品的附加值相当高。
世界工厂的形成不仅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制造业的庞大规模和生产的成熟发达,而且显示了这个国家或地区与外部世界的贸易能力,表现为占有世界制造业工业品出口的相当份额。
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曾经提出,在世界经济史上,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国家,先后是英国、美国和日本。
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左右的英国,把世界工业产品的1/3-l/2和世界贸易额的1/5-1/4掌握在自己手中。
19世纪末,发展中的美国也建立起大机器工业生产,美国在电气、汽车、化工、药品等制造领域对欧洲产生了极大的挑战与压力;20世纪70年代,日本迅速崛起,在众多被认为由西方坚不可摧的大企业所垄断的工业部门取得了全球性的领导地位,如汽车、摩托车、手表、照相机、光学仪器、钢铁、造船、履带式雪上汽车、自行车、钢琴、拉链、收音机、电视机、音响设备、计算器和复印机等等,尤其是日本的电子、家用电器和汽车产品席卷全球市场。
上述“世界工厂”的出现同时还伴随着一批主导企业和品牌的诞生及发展,由于这些企业在世界制造业领域的垄断性优势,被誉为“世界工厂”的特定国家或区位因此具有主导世界范围众多制造领域的创新产品、生产潮流和生产标准的领袖地位。
例如,在日本作为“世界工厂”的年代,汽车业的丰田、日产和本田;家用电器业的松下、东芝、三菱和日立;钟表业的精工舍、西铁城和东方表等等厂商和品牌在世界市场上都是耳熟能详的。
2024年浅论中国制造业“世界工厂”的发展策略
2024年浅论中国制造业“世界工厂”的发展策略引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全球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在此背景下,探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策略,不仅对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对于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制造业要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必须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
这包括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质量品牌提升战略质量是制造业的生命线,品牌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中国制造业要提升全球竞争力,必须注重质量和品牌的双重提升。
一方面,要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品质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绿色制造战略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绿色制造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制造业要顺应这一趋势,坚持绿色制造,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这包括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监管,确保企业生产符合环保标准。
智能制造战略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
中国制造业要把握这一机遇,加大智能制造的投入,推广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要加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智能制造的广泛应用和普及。
产业链协同发展战略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单个企业的竞争力,更取决于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中国制造业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这包括加强原材料供应保障,提高原材料质量和稳定性;推动关键零部件和装备的自主研发和制造,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实现产业链的高效运转。
世界工厂
“世界工厂”与中国制造业有关资料表明,“中国制造”的产品已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仅2001年,中国出口商品额达2660亿美元,其中90%属于工业制造品。
同时,世界500强跨国企业中80%已进入中国,39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中国已跃居第二大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家。
有研究报告统计,中国共有包括家电、医药、电子等10个制造行业在内的共80余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
目前中国制造业位居世界第四,已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三大世界级制造区域。
随着经济总量和制造能力的发展,关于中国是否已成为“世界工厂”的议论越来越多,“世界工厂”与中国制造业亦成为WTO架构下世人关注的一大热点。
“世界工厂”究竟是什么所谓“世界工厂”,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有一大批企业和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主要地位。
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国家,应该是重要产业的一批企业在生产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成为世界的排头兵,其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主要份额,甚至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
在世界经济史上,英、美、日先后扮演过“世界工厂”的角色,对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最突出的是,“世界工厂”在科技研发上始终站在世界前沿,掌握着各项制造业新技术,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领导了世界经济和科技走向。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由单一国家制造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已经很少。
确立研发优势的关键是掌握高新技术产品和技术含量高的传统产品中的核心技术,而这些技术目前仍然掌握在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手中。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专家判断“世界工厂”的概念与以往已大不相同,不再是一个国家孤军奋战。
而是许多国家一起共同打造“世界工厂”。
并且,信息化时代的“世界工厂”,其主要特征与工业化时代已有所区别:它是信息技术革命引起的,与工业化时代的世界工厂的延伸和扩展相互关联。
但不同的是,信息化时代的“世界工厂”并不意味着其一个国家整体制造能力的全面提高,而是更多充当“世界工厂车间”的角色。
中国应该如何走出“世界工厂”误区
过旱成 为世界 工厂存在 “ 软肋"
在 改革 开放中 ,我国企业 获得外
部强大 的技术支援 。但是 ,中国工业
中国众多 企业的弓势不 仅在资本
实力和产业规 模 ,更重 要的是缺乏核 心技术竞争 力 。英 国 “ 金融时报 ”首 席经济评 论家马丁 ・ 沃尔夫说 : “ 中 国对外 国专业技术 的依 赖程度很高 , 与 日本 、韩国不 同 ,在经济快速发展 时期技术 创新没有多 大进展 ,在创 立
维普资讯
团 囡 囫 囫
中国应该如 何 走 出
陈“ 清 世界工厂 泰
要走 出 “ 界工厂”误 区,须 以坚强的毅力和 自信 ,耐得住 寂寞 ,以创 新为 国家意 世 志和 民族使命。 面对 中国成 为 “ 世界 工厂” 的竞 争,不久前韩 国一位驻 京记者写 书称 , “ 如果说 中 国是世界工厂 ,就应该把 我们的 国家培 育成庞大 的研 究开发 中心” , “ 只要我们保持 高
资本 、技 术 、品牌 、市场 以及 关键 零
部件 等实力 ,整合 中国的产业 、企业
化最终 必须有 内生的技术 来源 ,否则
不仅不 能更多分 享高附加 值的利益 ,
和资源 。
在这种 “ 两头 在外 ”、 “ 三来一
甚至国家经济 安全都难 以保 障。 到 目前为止 ,我们引进 外商 投资 累计达 60 多亿 美元 ,中 国企业 累计 00 对 外投资约 70 , 元 。这表 明 , 0t 美 Z “ 引进 来 ”还是 中国参与 全球化 的主 要形式 。这种形 式从微观 层面看 ,是
10 ・ 0 8 V L 3 2 0 / O .
维普资讯
圈 囡 四 囫
有产 生这 样企业的后来居上者 。” 群 ,处 于价 值链 的最 低端 ,只是经济 全球 化历史 机遇下 中国实现 工业化迈 出 的 、日 曾创造 的工业辉 煌相提并论。 过 去两 个多世 纪 ,前后 几届世界 出了鲜明的财富积累效应 。
“世界工厂”的内涵变迁与生命周期论
生产 占世界市场三分之一份额 以上绝大份额;( )世界贸 2 易中心,出L占世界市场四分之一份额以上;( )伦敦成 J 3
为世界金融中心,产业资本有很强的支撑力;( )英国的 4
笔者认为这种分析范式值得商榷,其没有考虑世界经济发
展过程 中国 际分工 和 “ 世界 工 厂 ” 比较 优 势的 动态 变化 。
经济政策挑战》 贸易 白皮书第一次提出, 中国已经成为 “ 世
界的工 厂 ” 。国 内学者 对 世界 工厂 问题 的研 究开 始人 多从
一
( )工业化时期 :世界制造中心与世界科技中心的 一
体 化
反驳中国世界工厂 “ 威胁论”开始,一般认为中国现在还 不是 “ 世界工厂” ,中国离真正意义的世界制程中心还有
占世界工业的比重
50 % 45 % 39 % 36 % 32 %
占世界贸易的比重
27 % 25 % 2 2%
1 世纪中叶,第二次科技革命蓬勃兴起,电磁理论 9
的形成 和发展为 电力 技术开辟 了道路 , 电力 和电动 机取 代 了工业革命 时期 的煤和 蒸汽机 成为 新的 能源和 动力 ,工业
界科技 中心一致 的创新期 、成 长期 ,到世界制造 中心 .- 5 - ̄界科技 中心分离后的成熟期 、衰退期 的生命周期轨迹 。
[ 关键词] 世界工厂 内涵变迁 生命周期
20 年 5 01 月, 日本通 产省 发表 的 而对 2 世界对 外 1
一
、
q生 界工 厂 ”内涵 的历 史变 迁
生产体系也从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纺织业和采掘业的传统工
业转移到了新兴重化工业 。美国在科学教育上的投入不断 增加,有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 卜 j 生产力的结合, 产生了电气 、石油、橡胶等新兴工业,美国经济 出现跳跃
中国不能再当“两高一资”世界工厂
中国不能再当“两高一资”世界工厂
作者:张晓强
来源:《创新科技》 2010年第4期
中央政府最新关于利用外资的指导意见向“两高一资”行业的外商投资说不,国家发改委
副主任张晓强4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不能再做“两高一资”的世界工厂。
截至2009年底,我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8.3万家,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9454.4亿美元。
张晓强表示,去年中国GDP约4.7万亿美元,占全世界GDP约8%,但中国消耗了世界能源
的18%,钢铁的44%,水泥的53%,而这样巨大的资源消耗以及所带来的环境影响足难以支持中
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二“我们对内资也好、对外资也好,都提出一定要重视可持续发展,中国再也不能当‘两高一资’的世界工厂了。
”
张晓强表示,根据2009年的投资情况,中国投资环境的吸引力还是比较突出的。
2009年
伞球受金融危机影响,跨国投资下降了40%,中国基本保持了 2008年的水平,下降了2.6%。
不过张晓强表示,外商投资中也有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在政府采购或者在自主创新的产
品认定方而,“并不是说中国的投资环境是尽善尽美的”。
此外,国务院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之一是更多地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张晓强直言
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和周边国家比较,在基础设施、能源供应上比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界 的 比 重 曾经 达 到 2 % 。那 时 的 英 国 0
但品种不足 、 质量不优 , 低档次 的建筑
钢 材 占了很大 比重 。 中国的 出口额虽 大 ,但附加值 不高。2 0 年 中国进 口 00 钢 铁 9 亿美 元 ,出 口4 7 0亿美元 ,贸易
刚过 2 亿 美 元 。上 述 外 贸 2 0 企 业 0 0强
所谓 “ 世界工厂” 一般 是指一个 , 国家的制造 业有一大批 企业和 众多产
离为 国 业 中 工
产 品的 产量 供 虽 大 ,但产 品 品种 少 、 档 次 不 够 高 、产 品 附 加 值 低 。 以
出 口值 的 7 %是通 过加工 贸易方式实 4
现 的 。许 多 大 型 的 出 口企 业 目前 主 要
还是加 工制造 厂 ,有 的只是跨 国公司 生产链 的最 后一个低 端环节 。所 以技 术含量高 的 “ 中国制造” 品在 全球市 产
场上远未 形成主流 。
清 醒地 意 识 到 中 国 现在 还 不 是
“ 界工厂 ” 世 ,还 要 认 准 中 国 的 现 代 化
钢 铁 产 品为
例 ,九 十年 代 末 中 国钢
在发展 中唇索中 中唇大陆是吸 引外资最 多的唇家
离不开 强大 的制造业 。经过若干 年的
努力 ,中国将来有 可能成为 “ 世界 工
产 量 已 达 到 世 界 第一 ,
厂” 。前面 ,我谈到 中国还不是 “ 世界
工厂 ” 的几个原 因 , 际上 这些也正是 实 中国要成 为 “ 界工厂” 世 需要解决的 问 题和 努力 的方 向。关键就 是 中国制 造
右。
二 是 因
逆差达到 5 亿美 元。 7 大量优质 钢材 、 特 殊钢材 还要靠 进 口。中国虽 然出 口大 量的 电子 产品 , 但是它 们的核心技 术 、 关键部件 却要靠 进 口。这都是 因为我 们的研究 开发 能力和 自主创新 的能力 不高 ,以至于真 正有 中国企业原创 或 控 制核心技术 的产品不多 。
维普资讯
中 国 ● 全协席国联/平 国副、工主经 政主全商席叔 现在还不是 “ 世界工厂"
谈 到 制造 业 ,使 我 想 起 五 十 年 前 ,新 中国成立初 期就十分 重视制造 业 ,认为是 中国工业 化 的重 要组成部 分 , 继成立 了八 个机械工业部 , 全 相 在 国各地 建设 了大量工厂 。 中国的制造 业 由此奠定 了相当雄厚 的基础 。改革 开放 以后 ,沿海地 区 以来料加工 为主 的生 产方式 ,将 中国制 造的产 品进 一 步打入 国际市场 。世界许 多知名大 企 业也看 好 中国市 场 ,纷 纷来华投 资设 厂 , 后将 所生产 的产品出 口, 然 加上 中 国 自身 制造业 的迅速崛起 和成长 ,有 越 来越多打上 “ 国制造 ” 中 的产 品走 向 了世界。 于是有 人认为 “ 中国 已成为 世 界 工厂” 这 可能是对我 们在制造业 方 。 面 已取得成 绩的肯定 ,但我想 不免过
品、汽车及 摩托车都保 持 了很 强的竞
争 实力 。 日本造船业 曾在十 年间生 产 了世界船 舶吨位数 的一半 以上 。 如果按 以上 的概念 来判断 ,首先 我认 为 中国现在 还不是 “ 世界 工厂” 。 是 因为 中国工业产值 在全世界 的 比 中国第二 产业 产值 将近 5 0 0亿美 元 0 ( 包括 建筑业 ) 世界排名 第四 。 , 而这一 年全球是 9万多亿美元 , 国排第一 , 美 其制造业产值 占世界 的 比重超过2 %, 0 日本的 比重为 1 %,中国也就 占5 5 %左
重还不够 大。按我国 的统 计 ,1 9 9 9年
三 是因为 中国 目前真正在全世 界
处 于领 先 水平 的 制造 业企 业还 太 少 。 2 0 年世界 5 0强企业排名 ,中国企 01 0 业有 1 家 ,其 中没有制造 企业 。2 0 1 01 年 中国外贸2 0 中, 0强 排名 前三位都 是 外 贸代理 公司 ,出 口额最大 的是 6 . 18 亿美 元 ,而出 口额最 大 的生 产型企 业
如果 中国真 正成为未来 的 “ 世界工 厂” ,那么这一 “ 工厂”将 云集来 自世界 各国的设计者 、管理者 、生产者 。中国将
不 单 单 是 外 资 企 业 的 生 产 车 间 ,而 且 同
规则 。 在这样一 个公平 、 公开的市场 竞争 中, 有利于 中 国制造业 参与世界竞争 ,在 竞争 中获 利。 中国加入 WT O后 ,制造业原 有的优势 还将 得到 加强 ,特 别是制造成 本低是 我们的优势 。从外 部条件 看, 目前跨 国公司正在进行 全球的调整 , 中国这样 一个
业提高 “ ” 问题 。解决这个 问题就 质 的
75
维普资讯
会逐步缩小 中国与 “ 世界工厂 ”的距离 , 来成为 “ 将 世
界 工 厂 ” 一 是 完 全 可 能 的 。 为 中 国 已 经 具 有 比 较 坚 之 因
实 的工业 基础:我们 的基 础产 品,如钢 、煤 、水泥 、化
学 纤 维 等 产 量 已 居 世 界 第 一 。我 们 的 许 多 加 工 制 造 产
品在 国际市场上 也有一 定的份额 。未来 中国经济还将 处于较快 增长 中。在今后 5到 l 0年内 ,中国制造业产 值规模 有可能从现 在的全球 第四位 继续 向前 提升 。特
别 是 中 国 加 入 W TO, 味着 将 全 方 位 接 受 市 场 经 济 的 意
于 夸大了 。
一
生产 了全世 界 5%的铁 、 0 3 5 %的煤 。 英 国工业 制成 品及 其跨 国贸易遍及世 界 五大洲 。二 战以后 , 日本 经济快速 发 展 ,也曾一度成 为 “ 世界工厂 ” 。他 们
的炼 钢技术 、 自动化 流水作 业线等 曾
名列 世界前紊 他 们的照相机 、 电子 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