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利与弊

合集下载

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思考

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思考

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思考“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遍及全球,中国拥有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但是,世界对“中国制造”毁誉参半,中国对自己的“世界工厂”地位褒贬不一。

据称,在国际上将中国称为“世界工厂”的说法最早源自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

再往前追溯,英国、美国和日本以其强大的创新和制造能力,也曾先后扮演过“世界工厂”的角色,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各种产品、机器和设备。

英国于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它创立了以蒸汽机为动力、分工合作与规模生产的近代工厂,掌握了国际分工的主动权,是全球制造中心和财富集散中心。

类似英国,美国也是通过执新一轮工业革命之牛耳而成为“世界工厂”的。

美国用一系列知名品牌来标识自己“世界工厂”的地位,创立了“泰勒制”与“福特流水生产线”,奠定了现代工厂的基础。

战后的日本则是通过“重化学工业化”、“加工贸易立国”和“技术立国”,成为新兴的“世界工厂”。

它不仅实现了企业生产方式的革命,如“丰田模式”,还实现了资本主义组织方式的革命,即所谓“日本式经营”,如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和企业内工会等。

就英、美、日的历史经验来看,“世界工厂”一般应具备这样一些条件:该国的工业生产能力、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已位于世界同类企业和行业的前列;工业品出口额必须占到世界总额的较大比例,能影响甚至决定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走向及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该国的工业生产不仅为世界大规模地提供各类物品,而且为世界贡献了批量科学技术及全新的管理经验,使世界工业文明跃上新的台阶。

可以说,与昔日“世界工厂”相比,当今中国的“世界工厂”无论从质还是量的方面衡量都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Made in China”长期以来似乎是廉价产品的代名词。

中国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比例很低,诸多行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超过50%,而作为前“世界工厂”的美国和日本,这一比例却仅占5%左右。

很多无自主品牌、无自主设计、无核心技术的“三无”中资企业,仅靠代工生产来赚取微薄的利润。

为何不是印度而是中国成了世界工厂?

为何不是印度而是中国成了世界工厂?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红利:中国有庞大的劳动力人口,这为中国的制造业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资源。

同时,中国政府也在过去几十年中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了人口增长率,从而有效地利用了人口红利。

低成本劳动力: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中国的制造业在成本上具有竞争优势。

政府支持:中国政府大力扶持制造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提供低成本的土地、税收减免和财政支持等,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

供应链优势:中国的制造业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制造到出口贸易,形成了高效的生产模式和产业链条。

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中国的制造业在技术和管理水平上不断提升,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管理模式,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效率。

以上是导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市场需求和国际贸易规则等,也对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结合有关国际贸易现实,分析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喜是忧?

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结合有关国际贸易现实,分析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喜是忧?

经济学09-01班兰秀涛15号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结合有关国际贸易现实,分析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喜是忧?答:喜忧参半。

作为世界工业制成品市场的后来居上者,中国以其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上百万有才华的工程师和良好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新一代的世界工厂。

毫无疑问,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会对本国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能增加本国的就业率,增加税收,能带动技术的进步,促进GDP的增长。

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增长能拉动全球经济增长,我们生产廉价的商品来满足国内外需求,有助于增进世界各国消费者的福利。

欣喜之余,我们也要仔细审视“世界工厂”给我们带来的弊端。

以下主要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简单分析之。

产品生命周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

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看:⑴在产品创新阶段,应首先在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进行,因为在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以及国内市场容量上这些国家都具有优势地位。

⑵在产品成熟阶段,随着国外仿制品的出现,创新企业就应到海外设立子公司。

西欧经济、技术水平和消费需求与美国比较相似,而生产成本低于美国,所以美国的企业首先投资于西欧。

⑶在产品的标准化阶段,创新企业的垄断优势逐渐消失,生产的相对优势已转移到生产成本较低和劳动密集型经济模式的国家和地区,一般为发展中国家。

我国正好承担了这一角色,成为跨国公司的世界性生产基地。

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国家进行了产品的研发,拥有产品的知识产权,获取的利润最大。

随着产品生产技术的成熟,生产基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负责产品的生产,同时还需向发达国家支付专利费用。

于此以来,发展中国家在产品生产环节的获利少之又少,陷入了一个“获利少——创新少——获利更少”恶性循环,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更加严重。

再来看一下我们的贸易现实状况。

2012年,欧美外需市场的情况不会有根本性好转,国内各种综合成本上涨的压力也将持续。

我国出口现在面临着综合成本上升的压力,包括劳动力工资的上涨、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土地成本的上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等。

世界工厂的名词解释

世界工厂的名词解释

世界工厂的名词解释近年来,一个众所周知的经济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这就是“世界工厂”这个名词。

那么,何谓“世界工厂”?在本文中,将尝试对这一名词进行解释,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世界工厂的定义“世界工厂”是指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和角色。

具体而言,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一直以来都扮演着制造业“加工中心”的角色,承担着大量的生产任务。

这一地位的确立主要源于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较低的生产成本以及发达的制造业基础设施。

世界各地的大企业通过将生产线移至中国,从而获得更低廉的成本和更高的竞争力,形成了一个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

二、造成世界工厂现象的原因1. 廉价劳动力: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为外国企业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的选择。

这使得中国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的首选之地。

2. 生产成本优势:中国拥有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成熟的生产技术和强大的制造业基础设施,这为外国企业在中国进行生产提供了便利。

此外,中国政府在经济开放和外商投资方面也积极提供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外资。

3. 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网络,具备了高效的物流管理和及时的物品交付能力。

这使得外企能够更加顺利地组织生产,确保产品按时交付。

三、世界工厂的影响1. 经济增长:世界工厂地位使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为国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为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 国际经济重心转移:世界工厂现象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地位,也导致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

中国成为了许多跨国公司的供应链核心,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3. 环境和社会压力:作为世界工厂,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和社会压力。

大量的工业生产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加剧,同时也带来了劳动力保护和社会公平等问题。

4. 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世界工厂现象促使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实力。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利大于弊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利大于弊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利大于弊本资料由辩论中国网收集制作———————————————————————1、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集中的国家,而且是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家;2、成为世界工厂,从时间上来看指的是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成为,而不是永久的成为,从辩题的现实意义来看,这个特定历史阶段应该是指中国在本世纪中叶以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以前)从空间和经济结构来看,并不是全中国都搞制造业,是是要在中国广大地区发展制造业,从而让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种制造业的发展,并不表示中国要放弃发展高技术产业。

这个就好象工业国家并不表示就完全放弃农业和信息产业一样。

3、中国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成为世界工厂,是利大于弊的。

理由:A、从哲学上来看,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当今国际社会是全球化的,任何一个国家是否能在国际竞争中是否获得优势,关键在于这个国家在国际化的经济分工中是否具有自主的、不可替代的、不可缺少的地位。

因此,中国在国际经济的分工中扮演的角色是否有利,就要看这个角色是否是自主的、不可替代的、不可缺少的,而不是以某种特定的发达国家的经济模式为目标来模仿。

B、从中国自身的情况来看,中国具有成为世界市场的前提。

中国的特点是劳动力丰富、资源丰富、土地广阔、大量地区人口生活水平较低、大量劳动者素质尚待提高。

在这个前提下,技术要求不高、劳动力需求大的制造业无疑可以在中国大量发展,而中国无论从什么条件来看,都有大量发展制造业的条件。

这个选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此为利一C、从过程中来看,中国如果成为了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自然就成为了全球化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国家,因此可以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有利的地位。

生产汽车的国家并不见得比生产电脑的国家低贱,正如福特公司不比微软低贱一样D、从发展的结果来看,在特定历史阶段,依靠对知识、技术要求不高的制造业,可以为中国广大不发达地区打下经济积累的基础,让那里有更多的资金来发展教育、提高生活水平,从而为经济的下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中国成为世界的工厂的弊端

中国成为世界的工厂的弊端

中国成为世界的工厂的弊端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同。

时至今日,印有made in China的产品大面积的占领国外市场,这是值得国人自豪的,这说明中国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目前这个简单的世界工厂是有欠缺的,它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只是短期或者说是局部的。

首先,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过多的依靠外来投资,外商看中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国家也给外商提供了相当多的优惠政策(比如说给予外商国民待遇),这在前期对带动GDP增长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也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尽管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还是很低的,但已经高于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比如印度)。

另外,给予优惠政策问题已经被国人质疑,这对民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给予外商多年免税减税的优惠使那些竞争力本来就高于国内企业的外企来说更是如虎添翼,在这样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下和外企争夺国内外市场,难度之高,显而易见,也是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的。

国家似乎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局部地区已经决定取消对外商的一些优惠政策,这使得外商的投资成本日益增加,加上先前谈到的与日俱增的国内人力成本,使外商投资的成本和风险陡然增加,遏制了外来投资的积极性,试图依靠外商投资来长期拉动GDP 增长,这本身是行不通的!其次,长期依靠境外市场的国内企业,势必会对境外市场存在依赖性,一旦国际时局变幻发生战争,内战或者其他对中国不利的情况,国内企业小则利润缩水,企业亏损,对那些严重依赖外国市场的企业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我这里有个例子,前几年中国和日本韩国之间的大蒜,木耳等农产品的倾销之争使相当多的国内企业和无数农民遭受损失,由于完全依赖上述两国市场,使这些企业在出现问题时完全没有回转的余地。

当然,弊端不仅仅这两点,还有在高端产品上,中国的差距太大了。

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大公司,竞争力和世界一流水平都相差甚远。

江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已是穷途末路

江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已是穷途末路

江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已是穷途末路中国经济安全专家江涌撰文:中国“世界加工厂”的地位越来越像《红楼梦》中冤死的晴雯,即所谓“羊肉没吃着,空惹一身膻”。

编者按: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国际分工的大背景下积极推进工业化,大力引进外国直接投资(FDI),由此积累起庞大的生产能力,“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遍及全球。

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经济保护主义甚嚣尘上,贸易摩擦纷至沓来,“中国制造”终结了无止境的扩张,企业产能严重过剩。

2010南非世界杯,赛场内外的足球、国旗、荧光棒、帽子、手机链、座椅等等物品令“中国制造”大放异彩。

其中,一种被当地人称为“呜呜祖拉”的喇叭,在两秒钟内就售出一个的“销售神话”,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而,一个售价20-60兰特(1人民币约合1.13兰特)的呜呜祖拉,中国加工厂只能获取“一毛钱利润”。

经济上遭敲诈——买什么什么就贵,卖什么什么就便宜。

邓小平曾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但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东石油价格从几美元飙升到上百美元,而稀土价格几乎未变,“稀土当粪土卖”早已成为世界的笑料。

英、美、日在充当“世界工厂”角色的时候,基本掌握国际分工的主动权,国际资源充足而廉价。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美国制造”和“日本制造”是建立在每桶只有几美元的廉价石油基础上的。

1973、1974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导致油价从5.11美元涨至11.65美元,1979、1980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油价从12.78美元涨至18.73美元。

而中国却遇上了油价从每桶几十美元飙升至一百几十美元的时代,油价高企成为常态。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钢铁产能已达7亿吨,接近全球的50%;2009年进口铁矿石6.3亿吨,比2008年增长42%,进口贸易量占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75%。

依照一般经济理论与惯例,中国可以利用“客大欺店”优势,理应拥有铁矿石的定价权。

然而,作为“世界加工厂”的中国,不仅没有掌握国际分工的主动权,而且也没有取得国内市场的主导权,企业一盘散沙,行业有组织没纪律。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制造业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和劳动力优势等方面,但同时也存在着环境污染、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竞争劣势。

首先,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是其最大的比较优势之一。

由于中国在全球制造业链条中的位置,中国制造业可以利用较低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来大规模生产商品。

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主要来自于人力资源的丰富和劳动力的相对低廉。

中国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得企业可以以较低的价格雇用劳动力,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中国制造业还有规模优势。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有广阔的市场和庞大的劳动力,这为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企业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来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也为制造业提供了充足的销售机会。

此外,中国制造业还拥有劳动力优势。

中国的劳动力人口众多,而且工人们在制造业方面的技术经验丰富。

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在技术和经验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然而,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一些竞争劣势。

首先,中国制造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在环保方面存在竞争劣势。

由于中国在成本优势的基础上追求高速发展,大量的工业排放和资源消耗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压力。

其次,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成为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劣势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此外,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供给也趋于紧张,这使得劳动力的成本进一步上升。

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逐渐减弱,一些企业开始将产业迁移到其他低成本国家。

另外,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这也是其竞争劣势之一。

中国制造业在过去主要是以低成本生产为主,而缺乏自主的创新能力。

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思考

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思考

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思考“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遍及全球,中国拥有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但是,世界对“中国制造”毁誉参半,中国对自己的“世界工厂”地位褒贬不一。

据称,在国际上将中国称为“世界工厂”的说法最早源自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

再往前追溯,英国、美国和日本以其强大的创新和制造能力,也曾先后扮演过“世界工厂”的角色,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各种产品、机器和设备。

英国于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它创立了以蒸汽机为动力、分工合作与规模生产的近代工厂,掌握了国际分工的主动权,是全球制造中心和财富集散中心。

类似英国,美国也是通过执新一轮工业革命之牛耳而成为“世界工厂”的。

美国用一系列知名品牌来标识自己“世界工厂”的地位,创立了“泰勒制”与“福特流水生产线”,奠定了现代工厂的基础。

战后的日本则是通过“重化学工业化”、“加工贸易立国”和“技术立国”,成为新兴的“世界工厂”。

它不仅实现了企业生产方式的革命,如“丰田模式”,还实现了资本主义组织方式的革命,即所谓“日本式经营”,如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和企业内工会等。

就英、美、日的历史经验来看,“世界工厂”一般应具备这样一些条件:该国的工业生产能力、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已位于世界同类企业和行业的前列;工业品出口额必须占到世界总额的较大比例,能影响甚至决定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走向及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该国的工业生产不仅为世界大规模地提供各类物品,而且为世界贡献了批量科学技术及全新的管理经验,使世界工业文明跃上新的台阶。

可以说,与昔日“世界工厂”相比,当今中国的“世界工厂”无论从质还是量的方面衡量都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Made in China”长期以来似乎是廉价产品的代名词。

中国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比例很低,诸多行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超过50%,而作为前“世界工厂”的美国和日本,这一比例却仅占5%左右。

很多无自主品牌、无自主设计、无核心技术的“三无”中资企业,仅靠代工生产来赚取微薄的利润。

我国制造业中的优势与劣势行业分析

我国制造业中的优势与劣势行业分析

我国制造业中的优势与劣势行业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浪潮,我国制造业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制造业中,并非所有行业都能够取得同样的成就。

本文将对我国制造业中的优势和劣势行业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我国制造业行业发展的趋势。

一、优势行业分析1. 电子信息技术行业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行业是制造业中具有明显优势的领域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增加,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行业蓬勃发展。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和消费市场之一。

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行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市场需求大。

中国拥有庞大且不断增长的人口基数,这为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其次,成本优势明显。

中国制造业中的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相比其他国家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能源、原材料价格相对较为便宜,这使得中国电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再次,产业链齐全。

中国的电子信息技术行业整体发展较为健全完善,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配套的供应链体系。

从电子元器件制造到电子产品组装,再到销售和售后服务,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链环环相扣,具备竞争优势。

2. 汽车制造业中国汽车制造业也是我国制造业优势行业之一。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对汽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我国汽车制造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巨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人口众多,且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升级的趋势明显,这为汽车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加大,推动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其次,产业配套完善。

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包括整车制造、零部件制造、销售等环节。

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配套企业的兴起,形成了庞大的汽车产业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再次,技术创新能力强。

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理性思考

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理性思考

专科生毕业论文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理性思考学号:11501204XX:赵毛毛年级:2011级系别:经济贸易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指导教师:X 超完成日期:20113.8.25承诺书在此我承诺以下论文是由自己经过思考以及通过吸取大量信息取得的研究成果。

经过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批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假设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当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Abstract前言一、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形成〔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推动因素1.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2.国际分工的新变化与产业转移趋势3.中国的比拟优势〔二〕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相关问题研究1.现阶段中国世界工厂的根本特征2.中国赋予世界工厂的新内涵二、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影响〔一〕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弊端1自然资源的超限利用2环境治理压力增大3.经济危机风险增大〔二〕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优势1.有利于经济的开展2.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引进3.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三、针对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地位的应对策略〔一〕企业自身的努力1.增强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能力2.中国企业的股票积极在海外上市3.打造名牌4.强化职业技术教育〔二〕强化政策支持1.实施大国战略2.确立以制造业开展为重点四、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出现带给我们的启示〔一〕正确对待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结论参考文献后记摘要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开展,中国的商品大量走出国门,畅销世界。

不管是在电影、杂志、广告还是其他媒介上,“MADE IN CHINA〞,随处可见,已在全球安家落户。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中国经济的飞跃开展令世界瞩目。

为此,甚至是在很多国外媒体或学者中也引起强烈的讨论。

但与兴旺个国家相比,中国的制造业还是处于低端,且差距悬殊。

从本质上看,中国只是廉价的加工者,缺少核心生产力,缺少技术的支持。

尽管世界工厂的头衔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商机,但我们仍要认清现状,趋利避害,以市场、以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加上良好的效劳,吸引国外工厂的进入。

中国成为世界代工厂的利弊

中国成为世界代工厂的利弊

中国成为世界代工厂的利弊08高教班蒋大圆发达国家利用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充分利用我国制造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加快在中国的投资与发展,抢占市场先机。

特别在中国加入WTO后,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不断增加,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趋势不断增强。

这有利也有弊,利弊相依。

有利方面:1.进一步吸引外商的直接投资,快速提升制造能力与手段。

2. 世界品牌产品放量入市,加速产品技术水平提高。

3.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拉动经济,解决富裕劳力就业问题。

不利方面:加工型“世界工厂”的建设不利于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

1.市场开拓与营销能力缺失。

对于一些以出口业务为主的加工企业,其订单往往由合资外方提供,企业作为“世界工厂”只关注组织生产,提供“廉价”劳力,自身失去了市场开拓、营销网络建设的能力,一旦订单落空或合作外方出于其他策略考虑,企业将无法生存。

2.开发能力软肋。

订单式生产不需要企业建立独立的产品研发机构,企业不具备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市场变化时,企业很难做出快速反应,削弱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根据上述“世界工厂”的利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若一味强调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不顾忌市场的反响,对市场发展方向把握不准,不具备产品开发能力,依赖资源投入来发展企业的粗放式增长方式是不能持久的,这类“世界工厂”式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难免不出现失败的结局。

因此,在今后的发展模式中,我们强调既要建立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为国内外两大市场提供产品的同时,更要培养世界工厂必须具有的市场经营与产品研发能力,使该“世界工厂”能真正地成为面向市场变化、面向顾客需求的开发与生产高质量产品基地。

进而从根本上保证这类“世界工厂”的发展能促进产业的增长方式向集约化转变。

最新整理对中国——世界工厂的思考.docx

最新整理对中国——世界工厂的思考.docx

最新整理对中国——“世界工厂”的思考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中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当中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了,关于中国是否是“世界工厂”的争论也逐渐增多。

据相关统计研究表明,世界范围内90%的电钻,80%的打火机,50%的像机,30%的空调和电视机以及40%的洗衣机是中国制造的。

仅去年一年,中国就为60亿世界人口每人生产了一双鞋,2.8件衣服和1.7米长的布料。

中国在以往10年中在世界贸易大国名单上的排名从第13位上升到第6位。

中国的xxxx,显示器和家电产品的数量占世界首位。

毫无疑问,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好处1.有利于现实的经济增长域外大量工厂向中国转移,快速增加了现实的资本存量和潜在的经济增长能力。

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国富民安的根本途径。

中国原有的工厂已相当落后,并且大批倒闭。

新建工厂资金缺口相当大,域外大量工厂向中国转移,成为引进资金和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

同时也将催生中国的现代服务业,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引进中国制造业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是落后的。

发达国家大量工厂向中国转移的同时也必然带来相对先进和实用的技术与管理,这有利于我们对其进行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提高产业整体素质,有利于观念更新,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将有力地促进中国经济融人全球经济的大系统之中。

3.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中国的最大实际就是人口多、就业压力大,发达国家的大量工厂向中国转移,无疑有利于减缓中国的就业压力。

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减缓中国就业压力更有意义。

二、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弊端中国“世界工厂”的形成一方面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增长、科学技术的引进以及就业压力的缓解等。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消极方面,如:1.外资垄断加强,对国外产品依赖加深近十年来,外资进入我国的规模在逐渐扩大,产品种类和生产项目遍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

“世界工厂”与中国制造业

“世界工厂”与中国制造业

“世界工厂”与中国制造业一、论文报告标题:1. “世界工厂”发展历程及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2.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与挑战;3. 如何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4. 以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5. 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二、“世界工厂”发展历程及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中国珠三角为代表的制造业集群逐渐崛起,成为世界各国制造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在注重成本效益的时代迎来了一轮真正的“中国制造”热潮。

然而,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贸易战的不断升级,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的加速,都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重大挑战。

由于资源成本的提高、国际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以及环保、国际贸易等政策的压力,中国制造业如何应对变化,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成为了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三、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与挑战1. 优势:(1)劳动力成本低廉,劳动力素质与技能不断提升,提升了劳动生产率(2)工业链条完备,备件供应、产品加工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中国拥有较为成熟的生产体系和供应链,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外资企业来华的信心。

(3)资源丰富,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成本和运营管理更加精细化2. 挑战:(1) 劳动力成本提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这是制造成本显著上升的主要因素。

(2) 环保压力: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中国的环保压力也在不断加大。

制造业因其高污染、高能耗等特性尤其受到冲击。

(3)创新能力弱:中国制造业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仍是低端加工业,创新能力不足成了中国制造业的短板。

四、如何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制造要跨越“中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迈进,实现制造业的升级与转型。

下面提出以下几个建议:1.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效率:通过引进国际先进制造技术、完善生产流程,有效提高了制造效率,从而通过大规模量产降低了制造成本,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中国制造业全球产业链的地位与挑战

中国制造业全球产业链的地位与挑战

中国制造业全球产业链的地位与挑战一、前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制造业一直处于全球制造业的前沿地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面临的挑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1. 制造业增长迅猛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增长迅猛,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改革开放。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占据了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29%。

2. 专业化程度高中国制造业的专业化程度较高,涵盖了机械、电子、化工、建材、纺织等各个领域。

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之一是生产成本低廉。

因此,许多国有公司、外国企业和投资者都在中国设立制造工厂。

3. 世界工厂中国也被称为世界工厂。

由于劳动力、原材料和制造成本低廉,许多国家都选择在中国制造它们的产品。

中国成为了很多跨国公司的制造基地。

4. 提高品质虽然中国产品在过去曾经因为品质低廉而遭受质量控制方面的批评,但中国制造业现在已经不断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和创新,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全球市场占有率。

三、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1. 产品质量问题尽管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取得了成功,但产品质量还是一个广泛的问题。

工厂对环保意识的缺乏、监管不足等因素制约着中国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2. 知识产权问题中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知识产权的问题。

一些国家常常指责中国制造业盗用他们的知识产权,使中国在全球市场上的声誉受到了损害。

3. 人力资源短缺随着经济持续增长,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人力资源的短缺。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同时,工厂也必须竞争优秀的工人和技术人才,以保持线下生产的竞争力。

4. 环保问题随着更多的国家和消费者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公司必须认真对待环境影响问题。

中国制造业的工业化过程中所带来的空气和水污染问题也成为了阻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5. 人民币升值中国人民币升值会让中国制造业的产品价格上涨,导致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

中国制造业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

中国制造业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

中国制造业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长,中国制造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其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然而,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一些劣势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制造业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

一、优势1. 历史底蕴与制造技术积累中国的制造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制造技术积累。

中国制造业所具备的手工艺传统和工匠精神,为制造高质量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的制造技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并逐渐向高端制造业领域迈进,如高铁、航空航天、核电等。

2. 市场规模和资源优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市场规模巨大,并且拥有丰富的资源,如煤炭、钢铁、稀土等。

这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丰富的原材料支持,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3. 制造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中国制造业的制造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较低。

中国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市场相对饱和,这使得企业在生产中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聘请工人。

同时,经济规模的优势也使得中国企业可以进行大规模批量生产,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4. 供应链集成和制造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制造业在供应链集成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企业与全球供应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并通过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网络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此外,中国还投资大量资金进行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运输、通信网络等,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劣势1. 制造技术水平相对滞后虽然中国制造业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具备一定的制造技术实力,但在高端制造和创新领域还存在一定的滞后。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在科研、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方面仍存在差距。

2. 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压力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给企业和政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长期以来,为了追求经济发展,一些制造企业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了空气、水质等环境污染严重。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利弊及对策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利弊及对策
年 中 国 的 外 贸 总 额 预 期 达 到 6 5 亿 美 万 百
兀 。
世 界 制 造 中 心 转 移 到 以 日韩 为 首 的 东 亚 及 东 南 亚 国 家 和 地 区 。 当 今 , 国 的 制 成 中
品 出 口 占 外 贸 出 口 总 值 的 比 例 已 接 近
9 % , 界 制 造 业 中 心 正 从 日韩 向 崛 起 的 0 世 中 国转 移 。
公 司 近 期 纷 纷 在 中 国 建 立 零 部 件 生 产 与 采 购 网 , 大在 华 采 购 力 度 , 中 国企 业 加 将 融入 全球经 营 网络 。 球5的态势
纵 观全 球一 体 化进 程 的三 次浪 潮 , 可 以 看 到 , 多 国 家 都 是 先 从 世 界 工 厂 发 展 很
个 产 业 工 人 的 平 均 小 时 工 资 是 5 .4 元 ( 含 保 险 1 美 8 包
置 , 国 、 企业 在 有 比较优 势 的部 分争 夺 制 高 点 , 各 各 量 级 高 的 企 业 率 先 依 靠 知 识 经 济 实 现 升 级 ,将 原 有 的 产
业 向 外 转 移 , 后 发 的 企 业 争 相 接 受 转 移 , 希 望 通 过 而 并 自 己 的 努 力 积 蓄 力 量 , 现 超 越 式 发 展 , 是 一 个 此 起 实 这 彼 伏 的 动 态 过 程 。 在 贸 易 自由 化 和 资 源 配 置 全 球 化 的 背 景 下 , 大 多 数 工 业 产 品 转 移 在 中 国 制 造 是 经 济 规 律
维普资讯
中 国

世 工 国剃辫

全 明
MADE I GHI N NA 已 成 为 当 代 全
中 国策略 ,以加 强与 中 国企业 的联 系 , 台

有哪些国家被称作是“世界工厂”,为什么?

有哪些国家被称作是“世界工厂”,为什么?

有哪些国家被称作是“世界工厂”,为什么?一、中国:世界制造业大国近年来,中国被称作是“世界工厂”的代表。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占据了全球制造业的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8.6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05.6万亿元,相应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16.3%增加到2019年的27.2%。

这些数据足以证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1. 人口优势首先,中国的人口众多,这是其成为世界工厂的重要基础。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随着亚洲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决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以利用当地大量廉价劳动力。

2. 完善的产业链其次,中国拥有完善的产业链,从原材料、代工生产到终端组装,各个环节都相对完善。

这为各类电子、机械、食品等制造企业提供了极高的生产效率和制造质量。

3. 政府支持另外,中国政府也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对于制造业企业的减税降费、投资补贴等政策的实施,鼓励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智能化水平。

二、印度:劳动力数量多,薪资低除了中国,印度也被视为“世界工厂”之一。

虽然印度在制造业规模和发展水平方面依旧落后于中国,但是其大量的劳动力储备、成本优势和政府扶持等因素让印度在全球制造业市场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

1. 劳动力优势印度劳动力稳定增长,人口基数大,可以为制造业提供所需的廉价劳动力。

而且,由于印度的工厂设施集中在城市外围地区,廉价的劳动力在产业升级和城市化方面也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2. 政府支持印度政府在制造业方面也推出了一些政策以支持国内企业的发展,构建完善的制造业发展生态系统,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三、越南:成为“新工厂”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制造业的升级换代,越南成为了“新工厂”的代表。

1. 地理位置优势越南邻近中国,拥有12个港口,海路和陆路交通发达。

小企业和跨国公司都可以通过越南的水路和陆路进出口商品。

2. 劳动力成本低越南的人力成本比中国低。

世界工厂的喜与悲

世界工厂的喜与悲

世界工厂的喜与悲有人高呼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已经在工业世界中拥有立足之地,并且作为民族幸事大力宣扬。

但世界工厂的地位对于中国大陆来说,悲远远大于喜。

首先、外药治心通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依靠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制造缺少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赚取微薄的生产加工利润。

大量的产品销往国外,依靠外部经济拉动内部经济。

其次,五脏杂乱忽视内部需求的培养,使大量制造企业有货无市,产品积压,资金流转能力减弱,长期下去,直把企业拖死。

尤其是某些大型制造企业,原本可以在产业提升后,将原先的中高端产品作为中低端产品销售给中低端消费者。

但是,由于这批目标群体长期以来,收入低,又要面对通货膨胀的危机,承担住房、教育、医疗等开支,没有能力进行消费。

而这样的结果,就使这些企业库存囤积,逐渐丧失活力,退出市场。

中央以财政拨款的方式支援农民购买家电,就是为了缓解这个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以拉动内部需求的方式,使经济良性发展。

但是,这个迟来的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又再一次因为官僚体系的低效运作碰到了层层困难,农民要想实际领取这些费用,真是难于上青天。

第三,能源危机依靠加工的企业还将面临一个巨大困难就是能源危机,在这个危机来临的时候,中国大陆外贸型加工企业的成本逐渐增加,利润还将进一步减少,国内市场又无法拥有充足的内需消化产品,导致这些企业濒临倒闭。

而国际资本,将采取把专案转移到更低廉的劳动力国家,以图通过人力资源的节约规避成本的提升。

而那时候,中国大陆的世界工厂地位将发生巨大动摇。

在现有体制之下,盲目的经济开发导致腐败和财富分配不均以及地方权力机关通过公共权力侵害公民合法权利的普遍。

而且在寻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缺少环境评估的有效监督,导致用环境的恶化来换取短期性的经济增长。

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地方权力者不受民众监督而只用GDP来做为升官的砝码,然而这种GDP其实是一种负增长,是需要花更多的GDP来进行治理,也就是把子孙后代的发展空间和几代人的GDP堆积到当前来实现“盛世中华”的歌舞升平,而二十年三十年之后的那些帐由谁来还?基于中国大陆经济短期内迅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这种杀鸡取卵的经济发展方式,其实是一种不经济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利与弊
所谓世界工厂,简而言之,就是为世界市场大规模提供工业品的生产制造基地。

对所谓世界工厂,要作具体分析,它至少有三种类型:一类是来料加工型的世界工厂。

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便宜,跨国公司就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工业品的生产加工基地。

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及产成品的销售都由跨国公司控制,通过大进大出的方式,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作为生产加工基地的国家,主要是赚取人工费用,实现劳动力的就业。

第二类是原材料的采购和零部件的制造实行本土化为主,跨国公司控制著研发和市场销售网络。

这种类型较第一种类型的层次提高一步,但仍然属于生产车间型的世界工厂。

当然这两种类型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往往是并存的,只是比重的高低有所区别。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GDP增长较快而GNP并没有获得相应增长的局面,附加价值的大头被跨国公司拿回了本国,有时甚至出现发展中国家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结果。

我们必须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第三种类型是既具有研发能力和名牌,也控制著国际市场的销售网络,既在本土进行加工制造,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

特别是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因此我们不拒绝、不排斥第一种类型和第二种类型的发展模式,积极利用外资,欢迎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生产制造基地以及通过大进大出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工。

但是,我们的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分工不应长期停留在这一水平上,不应只依靠发挥劳动力便宜的比较优势,而应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努力提高竞争优势,推进产业升级,培养一大批能够进入世界工业500犟的大型企业,在技朮密集与知识密集型产业领域,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中国不仅应成为一个工业生产大国,同时也应逐步成为一个工业生产移生产强国。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

这其中有弊也有利
利:
1、有利于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裕且价廉的优势,解决就业问题;
2、有利于我国借鉴国外的技术、经验,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总体水平;
3、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弊:
1、“世界工厂”是我国始终处于国际制造产业链条的下游,不利于我国产业的优化调整和创新建设;
2、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我国经济实力的跨越性增长,存在着被外国资本剥削利用的空间;
3、存在着因管理不善等原因而出现污染环境、危害工人健康等社会问题。

总体上来看,“世界工厂”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必将经历的阶段和可以利用的机遇,我国应在发挥好以上益处的基础上,充分重视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以求在产业链条中不断升级,在国际制造业中具有核心优势。

成为世界工厂有利也有弊,利弊相依。

我们应趋利避害,以市场、以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良好的服务换取发达国家大量工厂向中国转移。

但同时必须坚持自然资源的适度开发等原则,坚持在较高标准的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按照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加大市场竞争力度。

在不断转移的过程中,不断淘汰产业质量链的中低端产品的生产,促进产业质量链的高端产品生产向我国转移。

不断促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质量产品的开发,以实现国民经济的高品位、高效率运行,高质量、高效益增长,高速度、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