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_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和反思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和特点。
2.了解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原理。
3.学习欣赏《苏州园林》中的景点和景观。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1.介绍《苏州园林》的历史和特点。
2.分析《苏州园林》的设计原理。
3.欣赏《苏州园林》中的景点和景观。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2.分析和解读《苏州园林》的设计原理。
教学准备:1.电脑和投影仪。
2.PPT课件。
3.《苏州园林》的图片和介绍。
教学过程:Step 1 自我介绍与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苏州园林》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Step 2 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和特点(1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介绍,《苏州园林》的历史和特点,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该课程的主要内容。
Step 3 分析《苏州园林》的设计原理(20分钟)老师针对《苏州园林》的设计原理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分析,包括水、山、建筑的运用、园林的布局和构图等。
Step 4 欣赏《苏州园林》中的景点和景观(2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苏州园林》中的著名景点和景观逐一介绍,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进一步了解和感受这些景点和景观的美。
Step 5 学生交流和讨论(15分钟)学生就他们对《苏州园林》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交流和讨论,展示和分享个人的见解和观点。
Step 6 提出创作任务(10分钟)老师根据课程内容,提出让学生进行创作的任务,可以是设计一个自己理想中的园林。
Step 7 展示学生作品(15分钟)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同时老师进行点评和鼓励,激发学生继续创作的热情。
Step 8 反思和总结(10分钟)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并进行反思和展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历史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学会了分析和欣赏园林的设计原理,培养了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同时,通过展示学生的创作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引言概述: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建造的代表之一,以其精致的设计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教学实践中,苏州园林的特点和设计理念可以为教师提供许多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从苏州园林的特点、设计理念、建造结构、园林艺术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教学反思,探讨如何将苏州园林的精髓融入教学实践中。
一、苏州园林的特点1.1 精致细腻:苏州园林以精致的设计和精致的工艺著称,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
1.2 布局合理:苏州园林的布局通常采用错落有致的方式,巧妙地利用空间,形成独特的景观。
1.3 园林元素丰富:苏州园林中往往融入假山、水池、廊亭等元素,丰富多彩,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二、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2.1 园林格局:苏州园林注重“小中见大”的设计理念,通过错落有致的布局,营造出宽敞明朗的空间感。
2.2 水景设计:水是苏州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元素,水池、溪流等水景被巧妙地融入园林中,增添了生机和灵动感。
2.3 植物配置:苏州园林中的植物配置精心考虑,往往采用盆景、花木等,营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
三、苏州园林的建造结构3.1 园林建造:苏州园林中的建造多为古朴典雅的木质结构,往往采用斗拱、雕花等工艺,展现出独特的建造风格。
3.2 园林围墙:苏州园林的围墙往往采用青砖砌筑,高低错落,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
3.3 园林门户:苏州园林的门户设计精美,往往悬挂着对联或者石碑,体现出园林主人的文化品味。
四、苏州园林的园林艺术4.1 园林造景:苏州园林通过假山、水景等造景技法,营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展现出园林艺术的魅力。
4.2 园林雕刻:苏州园林中的雕刻工艺精湛,往往以花鸟、人物等为题材,展现出园林文化的精髓。
4.3 园林书院:苏州园林中往往设有书院,书院建造风格独特,往往成为园林中的一大亮点。
五、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5.1 园林诗词:苏州园林往往融入文人雅士的诗词墨迹,展现出园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5.2 园林传统:苏州园林传承了中国古代园林建造的传统,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初中语文_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说明文,在学习《苏州园林》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对说明性文本的基本知识点都有初步了解。
可以将知识的传授建立在学生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力求降低学生的接受难度。
为了走出说明性文本一些特有的框架和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可以考虑以下教学方式的结合:首先,有效地结合多媒体工具,充分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设置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其次,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课文、分析品味语言、鉴赏美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引导、激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探究兴趣。
效果分析学生课前预习比较充分,基本掌握了字词,对作者也有了一定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顺序,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体会到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
经过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学生较好地把握了本文的说明方法和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分析了本文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配以多媒体进行,学生不仅在愉悦的心情下享受到园林美,还结合具体语句品味出本文语言的准确、生动、简洁,初步了解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本课的讲解、图片的欣赏,都使学生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相信激发部分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反思《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学期的一篇讲读课文,上课前我搜集了相关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
上完这一课,我觉得这堂课有以下优点:这堂课目标突出,重点难点都放在让学生掌握这篇课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上,我觉得最后学生也学有所得;教学过程较为流畅,能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
《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为了上好公开课,避免枯燥,我搜集了比较多的苏州园林图片,并配以音乐、朗读,用以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图片指导学生理解文中的语句,进而促进本课的学习,这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12篇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12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苏州园林》教学反思12篇《苏州园林》教学反思1这堂课目标突出,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引言概述: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在现代教育中,苏州园林也成为了一门重要的教学内容。
然而,苏州园林教学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1.1 教学内容的结构苏州园林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园林的历史、设计理念、建筑特点等方面,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园林艺术的内涵。
1.2 教学内容的深度教学内容应该注重深度挖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园林的意义和价值,而不仅仅是表面的了解。
1.3 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应该注重实践性,通过参观实地园林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园林艺术。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2.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实地考察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2 互动性教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互动性,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3 融合性教学教学内容应该融合多学科知识,如建筑学、园林设计、文化历史等,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园林艺术的复杂性。
三、评估方式的完善3.1 多元化评估方式评估方式应该多样化,包括考试、作业、实践项目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2 实用性评估评估方式应该具有实用性,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对园林艺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3 反馈机制评估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4.1 专业化教师教师应该具有园林艺术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学习。
4.2 团队合作教师之间应该加强团队合作,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3 继续教育教师应该不断进行继续教育,跟上园林艺术领域的最新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五、学生参与度的提高5.1 学生激励机制学校应该建立学生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园林教学,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
5.2 学生反馈机制学校应该建立学生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对园林教学的反馈和建议,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苏州园林》教学反思篇一自十月份中旬以来自己就着手准备《苏州园林》这篇文章的讲解,至11月x日下午于学校智慧教室进行汇报展示,准备时间有近50日之久。
如此长的时间去备一堂课按照常理应是可以调整出一节让人满意的课堂,但事实却与之大相径庭。
27日下午展示课后我们语文组内老师进行了评议,提出建议与改正方法。
会后自己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挫败感。
一堂全力以赴的课较终以这样的效果结尾确实不甘,较初备课过程中组内老师早已对我的课堂设计提出了修改意见,设计确定后初期试讲有幸教研员张老师去听了一节试讲课,课后给出了严厉的教导,展示课结束后的评课会议上学校王波老师又是对我所上的课堂进行了批判。
诸位前辈的教诲仍萦绕在耳边,回味这一路的备课经历不禁心酸,心生挫败。
不是因为被批评的伤心而是想不透为什么自己构思好的想法为何在课堂上呈现不出来。
直至周末张老师向我们推荐李华平老师的一篇文章《迷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自己方如醍醐灌顶。
失败原不是自己努力程度不够而是出发时方向已经错了。
这堂课中自己远达不到李华平老师所指出的“所上语文课迷失在了哲学、美学、生命教育等学科丛林中”的层次,但确确实实是“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正道,失却了语文教学的味道”。
课堂的设计使自己不自觉中偏离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先入为主的教学思想,自我个性化解读的炫耀使得课堂面目全非。
这堂课的设计想法起源于暑期的培训作业,在征求课例研究内容时我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尝试探究说明文在教学形式与内容上的改进。
个人感觉讲解说明类文章时,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理解性把握说明文的知识方法。
但现实教学中因文体特征学生对此类文体兴趣不高,很多教师对说明文只是以简单的知识点讲解为主,学生也只能是生硬记忆,造成有辨识能力而无确切的理解感受,造成在说明文学习上愈行愈远。
所以讲解过程中应做到不要以学生初始兴趣来定位文本的教学而是以科学正确的文本教学来调动学生兴趣。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和反思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苏州园林》是一首中国传统的古典诗词,由著名的唐代诗人杜甫所写。
这首诗描写了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以及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苏州的自然风光,具有浓厚的诗意,也表达了诗人对苏州园林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设计
1、介绍课前准备
在教学之前,我们先给学生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园林文化以及它的基本概念,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如苏州园林的简介、苏州园林的历史、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等,以此作为对《苏州园林》的基本了解。
2、课堂活动
(1)首先,我们会结合整体课堂活动,进行抽认卡的活动,让学生把握中国园林的基本概念,如山水、花鸟、树屋、假山等,提高学生对中国园林的了解。
(2)接下来,我们会通过课文阅读活动,让学生学习这首《苏州园林》,注意感知诗中的语言美感,理解杜甫对苏州园林的敬畏之情。
(3)最后,我们会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感受,让学生在整体的语境中体会《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_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主要内容是介绍园林建筑特点和风格,是作者为介绍《苏州园林》写的序文。
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这样先总后分抓住特征条理清晰地介绍了《苏州园林》从而显示了苏州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以及我国园林艺术水平的高超。
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这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佳作,因此不仅在本册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是本册书的重点篇目。
教学目标: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理清文章结构,掌握文章说明顺序,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品读文章,掌握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风格,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体会苏州园林的艺术地位与价值,认识苏州园林所体现的我国不落俗套、独具一格的审美,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
教学重点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结构、顺序。
2.掌握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掌握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3.讨论与点拨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常言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今天我们就随叶圣陶先生走入苏州园林,领略它的风采。
二、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他创作态度严肃,作品构思缜密,风格朴实,语言精练,被称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三、检查预习倘若tǎng 鉴赏jiàn 轩榭xuānxiè池沼zhǎo对称chèn 丘壑hè相间jiàn 嶙峋lín xún镂空lòu 依傍bàng 琢磨zhuó蔷薇qiángwēi 庸俗yōng 蔓延màn 斟酌zhēn zhuó四、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一句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苏州园林》教学反思1在我们小榄这里,同学们平常可以看到园林建筑,但是,能深化地欣赏,那还不算,大多只是从表面看看罢了。
其实,假如细心地欣赏,你会有惊喜的发觉!中国园林是极富传统文化意蕴的,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珍宝。
所以,教这篇课文时,我认为本课不仅要教会同学学说明文,还要让同学学会用鉴赏者的眼光来看园林,再进一步从细处来观看,从传统艺术来看,从而激发同学宠爱园林、爱惜园林、爱惜祖国文化的感情。
《苏州园林》虽然是介绍“苏州园林”,体裁是说明文,但是语言简洁、生动,很有一种“图画美”,给人美的感受。
我认为,教学本课的重点,应当是要引导同学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课前,让同学搜集有关苏州各名园的图片和资料,深化了解。
上课时,再呈现一些图片,让同学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同时,通过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充分调动同学的学习主动性,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受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善的图画”的特点,不断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热忱,调动了同学学习的潜能,传统说明文学习时的单调、乏味一扫而光,既丰富了同学的学问,又唤起了他们的美感,沉醉在奇妙的事物中。
老师趁机让同学列举祖国的一些名胜古迹,同学兴奋起来,争先恐后地说,课堂气氛活跃,准时对同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使同学宠爱祖国的奇妙,同时提高同学的审美观,提高同学的艺术审美力气,培育同学的综合力气。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同学抓住事物的`特征去说明,怎样适当运用说明方法,还不够具体,同学在这些方面比较薄弱,对同学的具体训练少了些。
引导同学联系生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不够;同学写作说明文的力气还不理想。
我要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探讨。
在说明文的教学中,要强化说明文的有关学问,使同学慢慢对说明文加深熟识,提高同学的语文综合力气,不断进步。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2这堂课目标突出,尽量把课堂还给同学,培育同学听说读写的力气。
初中语文_《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苏州园林教学目标:1.感知文本内容,扫除文字障碍,流畅朗读。
2.理清文章内容,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
体味文章语言的多样性,揣摩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1、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2、探究课文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课前准备]温故知新1.什么是说明文?2.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简明3.说明文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4.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口诀):列(数字) 举(例子) 下(定义) 分(类别) 作(比较) 打(比方)引(资料) 摹(状貌) (作)诠(释) 画(图表) 。
5.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递进式一、导入新课导语: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苏州,苏州之所以被称为天堂就是因为它有着全国乃至全世界都著名的园林,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今天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来欣赏苏州园林的建筑美、图画美和艺术美。
板书课题: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学生介绍:苏州四大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二、作者简介及预习检查1、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他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预习检查轩榭..xuān xiè 镂空lóu 模样mú重峦叠嶂.zhàng嶙峋..zhēn zhuò..lín xún 斟酌三、自主学习小组合作阅读课文,思考讨论: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苏州园林总的特点?2、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是怎么做的?分别对应了课文的哪些自然段?3、剩下的段落讲了什么?4、文章的结尾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明确答案(学生发言后,师总结,出示答案)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苏州园林总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初中美术_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美丽家园---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概述本单元以居住空间规划为主题,依据“欣赏?评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要求,从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的造园方式组织材料,力求让学生从传统园林中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造园境界,帮助学生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探索实践中加深对美术的认识,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创造美好生活,教材选择了苏州园林照片,引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了解园林的整体布局,感受古典园林中建筑于山水和谐共生,意蕴绵长。
教材选择典型图文介绍园林窗、廊、径、桥等在空间划分与变化中的作用,并通过在园林中掘地为池、叠石为山等特点的介绍,试图让学生了解一定的造园手法,感悟山水、草木,以及亭台楼阁的巧妙安排,品味造园家创造优美的自然山水意境的独具匠心。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做出的。
初三学生有了一定的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欣赏评述缺乏专业性和指导性,所以教师以引导其法鼓励为主。
,(三)教学环境分析本节课在录播室用电子白板上课可以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苏州园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了解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
2.认识园林的基本要素认识中国园林的表现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苏州园林的文化美培养学生从事物现象本身挖掘内在文化底蕴的能力。
2.初步在短时间内尝试表现观察到的园林美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和鉴赏传统文化美的情操。
2.学会欣赏高雅艺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园林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
2.把握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
(二)教学难点理解园林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资源1.湘版美术教科书九年级上册教材2.专门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3.录播室四、教学方法欣赏法、分析法、提问法、启发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与整合点步骤目标与内容教学方法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课题1、展示漏窗实物。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引言概述: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园林艺术而闻名于世。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幸担任苏州园林的教学任务,通过这次教学经历,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总结,分别是设计理念的传承、园林布局的规划、景观元素的运用以及园林艺术的表达。
一、设计理念的传承1.1 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深入研究其设计理念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1.2 强调传统设计理念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的独特之处,并能够运用这些理念进行创新设计。
1.3 引导学生通过研究苏州园林的案例,分析其中的设计思路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力。
二、园林布局的规划2.1 教授学生苏州园林的布局原则,例如“四明”、“三体”、“三足”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布局概念。
2.2 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培养学生对园林空间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3 组织学生进行园林布局设计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体验并运用所学的布局原则,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景观元素的运用3.1 分析苏州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元素,如假山、水景、廊亭等,让学生了解其意义和运用方法。
3.2 强调景观元素与整体布局的协调性,教授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选择和运用景观元素。
3.3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引导他们在运用传统景观元素的基础上,注入现代元素,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四、园林艺术的表达4.1 教授学生苏州园林的艺术表达方式,如意境的营造、意象的塑造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2 引导学生通过手绘和模型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苏州园林的理解和创造。
4.3 组织学生进行园林艺术作品的展示和评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意识到教学中应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苏州园林这一独特的园林艺术。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一、引言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技巧而闻名于世。
教学是传承和弘扬苏州园林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对苏州园林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以期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二、教学内容苏州园林教学的内容应包括苏州园林的历史渊源、设计理念、构造技巧、植物配置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苏州园林的深入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苏州园林的独特之处,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苏州园林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讲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苏州园林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亲身感受和体验苏州园林的魅力。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和魅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苏州园林进行深入研究,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效果1. 知识掌握:通过苏州园林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苏州园林的基本知识,包括苏州园林的历史、设计理念、构造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2. 情感态度:苏州园林教学应能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使学生能够欣赏和保护苏州园林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3. 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评价不同的苏州园林,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改进和优化建议1. 教学资源的丰富化:教师可以收集更多的苏州园林相关的资料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2. 实践环节的增加:增加实地考察的频率,让学生亲身体验苏州园林的美,加深对苏州园林的理解和认识。
3. 学生参与度的提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多媒体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_6则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_6则《苏州园林》教学反思_6则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州园林》教学反思_6则,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_6则1在《苏州园林》的设计中,我摒弃旧传统“串讲”教学模式。
设计“课前积累——创设情景导入——自由式阅读——合作式解读——探究式拓展”五大环节。
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感、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先创设情景导入,再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让学生找出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然后仔细阅读课文,从2—9段中找出含有“图画”的句子。
我想:学生如果能够找出这些句子,肯定就能理解说明的特征和说明的顺序,但这有一定的难度,对第一次接触说明文的学生来说是否会完成,我心里没有底,但总想试试,结果出乎我意料之外,有部分学生很聪颖,一下子就找出来了,真让我为之一振。
再指导学生为这10个句子标上序号,分组讨论,找出说明整体、局部、细部的句子,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本文的说明顺序。
又由“局部”的句子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各自的说明对象,从而解决每段的中心句。
第二课时学生配乐选段朗诵,赏佳音、品美文,充分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准确性的句子已是水到渠成了。
课堂结束之前留下一定时间,让学生讨论“课文的结尾是否画蛇添足”,想象“如果作者继续写下去会写什么?”;想象并设计“21世纪我神往的校园美”,学生纷纷动手,擅长画画的用彩笔勾勒,长于写作的用语言描绘。
学生笔下的校园美五彩缤纷,虽然稚嫩,但从一个侧面表明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已得到培养,学生的思维空间需要我们去开拓,学生身上闪耀出的智慧的火花,也令我倍受鼓舞。
如果说还有不足的话,就是学生的想象力,还有待于培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12篇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苏州园林》教学反思12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苏州园林》教学反思12篇(苏州园林第二课时教学反思),以供借鉴。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一、引言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选择了《苏州园林》作为课堂教学的话题。
《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妙的园林构造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期对未来的教学改进有所启示。
二、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主要包括:1.介绍《苏州园林》的历史和特点: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特色;2.分析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苏州园林的设计思想,如追求自然、塑造空间、借景抒情等;3.解读苏州园林的典型代表作品:选择数个苏州园林中的典型代表,分析其设计特点和艺术价值;4.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鼓励学生对苏州园林进行自主创作。
经过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任务基本得以完成。
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历史和特点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能够理解和解读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
同时,他们也对苏州园林中的典型代表作品进行了分析,了解了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
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过程中,展现出了较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与示范相结合:对于苏州园林的历史、特点和设计理念,我采用讲授的方式进行详细介绍,并结合示范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2.案例分析:通过选取典型的苏州园林作品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和艺术价值。
3.小组合作和讨论: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中,我鼓励小组合作和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激发创新思维。
综合而言,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初步验证。
学生通过讲授和示范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苏州园林》的内容,案例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
小组合作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四、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意义;2.掌握苏州园林的设计原则和特色;3.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苏州园林的不同元素,深入理解其美学价值。
二、教学内容1.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介绍;2.苏州园林的设计原则和特色;3.苏州园林的代表性作品分析与欣赏。
三、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对苏州园林有了解吗?”让学生谈谈对苏州园林的一些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30分钟)a. 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介绍(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和文字展示,向学生介绍苏州园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其与古代文化、建筑风格的关系。
同时,教师可引用相关文献和故事,生动形象地描述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
b. 苏州园林的设计原则和特色(10分钟)教师介绍苏州园林的设计原则,如“小即大”、“有序而不规则”、“静中有动”等。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让学生理解这些原则的内涵和实际应用。
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介绍苏州园林的特色,如圆明园、留园等的独特景观。
c. 苏州园林的代表性作品分析与欣赏(10分钟)教师引领学生观看苏州园林的图片、视频或幻灯片,让学生主动聆听和观察。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每个作品的设计原则和景观特色,同时指出其中相互协调的关系。
通过分析和欣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苏州园林的美学价值。
3. 深化(20分钟)a. 学生合作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座苏州园林的代表性作品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片和视频,从不同角度解读园林的设计原则和景观特色。
教师可以设立一些思考问题,如“这座园林的整体格局是怎样的?”、“你认为这个景点采用了哪些设计原则?”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b. 学生展示和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对所选园林的分析和观点。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互动,促进全班的学习和交流。
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观点,并为他们的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家园---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概述
本单元以居住空间规划为主题,依据“欣赏•评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要求,从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的造园方式组织材料,力求让学生从传统园林中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造园境界,帮助学生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探索实践中加深对美术的认识,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创造美好生活,教材选择了苏州园林照片,引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了解园林的整体布局,感受古典园林中建筑于山水和谐共生,意蕴绵长。
教材选择典型图文介绍园林窗、廊、径、桥等在空间划分与变化中的作用,并通过在园林中掘地为池、叠石为山等特点的介绍,试图让学生了解一定的造园手法,感悟山水、草木,以及亭台楼阁的巧妙安排,品味造园家创造优美的自然山水意境的独具匠心。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做出的。
初三学生有了一定的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欣赏评述缺乏专业性和指导性,所以教师以引导其法鼓励为主。
,
(三)教学环境分析
本节课在录播室用电子白板上课可以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苏州园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了解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
2.认识园林的基本要素认识中国园林的表现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苏州园林的文化美培养学生从事物现象本身挖掘内在文化底
蕴的能力。
2.初步在短时间内尝试表现观察到的园林美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和鉴赏传统文化美的情操。
2.学会欣赏高雅艺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园林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
2.把握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
(二)教学难点
理解园林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资源
1.湘版美术教科书九年级上册教材
2.专门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
3.录播室
四、教学方法
欣赏法、分析法、提问法、启发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与整合点
步骤目标与内容教学方法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课题1、展示漏窗实物。
问:是什么?通过漏窗可以看到什么?
2、通过这些山、水、植物、建筑可以
营造出什么?
总结导入:园林是……,今天我们就一
起走进园林,领略魅力。
(板书课题)
欣赏法
提问法
漏窗实物【在一,二分钟
内使教学目的定位,顺利
地进入新课,教学效果简
明高效】
学生说,教师总结【课题清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
美丽家园
——苏州园林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做出的。
初三学生通过初中两年美术课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美术素养,还有了一定的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欣赏评述缺乏专业性和指导性,所以教师以引导其法,鼓励为主。
效果分析
1、教学目标达成较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所有学生均有收获。
教学氛围宽松和谐,体现合作精神,体现教育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3、时间利用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4、学生作业上,过于追求细节,导致在短时间内不能很好地达到自己的要求。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居住空间规划为主题,依据“欣赏•评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要求,从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的造园方式组织材料,力求让学生从传统园林中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造园境界,帮助学生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探索实践中加深对美术的认识,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创造美好生活。
教材选择了苏州园林照片,引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了解园林的整体布局,感受古典园林中建筑于山水和谐共生,意蕴绵长。
教材选择典型图文介绍园林窗、廊、径、桥等在空间划分与变化中的作用,并通过在园林中掘地为池、叠石为山等特点的介绍,试图让学生了解一定的造园手法,感悟山水、草木,以及亭台楼阁的巧妙安排,品味造园家创造优美的自然山水意境的独具匠心。
评测练习
通过欣赏评述苏州园林美景,教师在教室内营造了一个小范围游廊,目的是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的感知美,欣赏美,评述美,表现美,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操。
在欣赏过程中,看到同学或驻足细看,或两两讨论,可看出已真正的融入其中,老师再适时提问,园林中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你?
利用手中的材料在三分钟内把你认为的美表现出来?可以选择各种表现形式。
也可以小组合作。
课后反思
一、学生的分析不足。
学生的经历、知识面等因素的忽视,在设置讨论这一环节,创设讨论氛围缺乏个性化。
二、教学过程当中加入中国哲学思想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天人和一的思想是中国文化哲学的要特点。
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
三、为了能更好的讲好本节课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1、中国园林因其独特的个性和成就在世界独树一帜,作为综合性的艺术,涉及美术门类的各个领域,建筑,绘画,书法,手工艺,设计,雕塑,织造等,具有很高的欣赏与教育价值。
要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扎实掌握。
2、要重点掌握几个经典的园林建筑,如颐和园,拙政园。
3、中国园林建筑资源十分丰富,可结合参观当地的园林,体会中国园林的特点。
学生可借游览的机会拍摄照片集体交流。
4、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带领同学一起查找咨询园林名胜的资料,借此开拓学生的眼界。
就当前的一些拙劣的现代园林建筑展开激烈的讨论。
可结合当地的资源,如街边的公园,人工湖等,启发学生体会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与优点。
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园林艺术遗产的爱护和保护。
课标分析
本单元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欣赏.评述”作为主要学习内容,从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的造园方式,力求让学生从传统园林中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造园意境,帮助学生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通过欣赏传统私家园林艺术,让学生了解具有代表性的造园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中选择极具特色和代表性的苏州园林,其布局精妙,结构紧凑。
园林规模不大,造园者把山水草木以及亭台楼
阁融合于小小空间,把江南所特有的景致巧妙安排在一起,利用墙、廊等划分空间,使空间主次分明、疏密相间、赋予节奏;利用框景,借景等多种手法,扩大人们对实际空间的感受。
让学生体会整体布局的智慧和局部造景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