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专题练习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2 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含解析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2 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二) 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德州模拟)管仲认为:五谷食米,民之司命(决定民众生死)也。

黄金刀币,民之通施(通货)也。

故善者执(掌握)其通施以御(控制)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

这体现了()A.重农抑商的政策B.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C.以农促商的理念D.“工商皆本”的主张B[根据题干中“黄金刀币,民之通施(通货)也”可知,抑制商业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善者执(掌握)其通施以御(控制)其司命”可得出主张国家掌握通货,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中并未强调用农业促进商业的理念,故C项错误;“工商皆本”主张手工业、商业与农业并重,题干材料中体现的是在农业与商业中,国家所应扮演的角色,故D 项错误。

]2.(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调研)据史料记载,广州、博罗、四会等附近有大城,有市、官员和机构对陶瓷贸易进行管理,而且三地都处江边,四会则控制着现在的佛山、南海、高明、三水等地,是西北江的交汇处,也是货物流通的枢纽。

这些史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交通枢纽对商品集散地的重要性B.广东与中原的经济来往频繁C.官方对商品贸易进行严格管理D.广东瓷器经河道运输至中原地区A[题干强调的是交通枢纽在货物流通中发挥的作用,故A项正确;题干并未出现与中原的经济来往,故B项错误;官方对商品贸易的管理是为了凸显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广东瓷器经河道运至中原,故D项错误。

]3.(东北三省四市联合体模拟)读下表,由表中所给的数据可知()中国历代粮食亩产量变化一览表(单位:市斤/市亩)B.魏晋时期农业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唐宋时期国家分裂导致农业经济衰退D.明清时期北方农业税赋高于南方B[古代中国“南稻北粟”的格局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故A项错误;在魏晋尤其是“永嘉之乱”时期,北方人口大量涌入南方,使得南方获得初步的开发和发展,农业重心开始出现南移的趋势,故B项正确;尽管两宋都不是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但通过表格数据对比不难看出,偏安一隅的宋王朝粮食亩产量并没有过多下降而且南方更是出现了长足的增长,故C 项错误;题干中并没有提及明清税赋的相关状况,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 专题七 古代中国的经济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全册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 专题七 古代中国的经济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七古代中国的经济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过春节”又称为“过年”。

“年”的甲骨文写法是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

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人们祈求谷物生产大丰收B.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一直占主导地位C.为了纪念神农氏D.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立国的根本2.下图(二牛一人、犁)所示的耕作方式,应该是( )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集体耕作3.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称“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某某平原成了天府之国”。

这一“工程”是指( )A.隋唐大运河B.都江堰C.X国渠D.灵渠4.(2016·某某会考)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它最早出现于( )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5.“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商品经济发达C.自耕农经济脆弱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6.(2018·某某学考)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发生了改变,最明显的是( )A.使用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B.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C.开始刀耕火种D.出现了曲辕犁7.(2017·学考)如图所示的古代农业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曹魏时期D.隋唐时期8.(2018·某某学考)“雩祀(yu si)”最初为中国古代人们为求雨而举行的仪式。

每年农历四月,万物生长旺盛,急需雨水浇灌之时,举行求雨礼。

随着时代的发展,“雩祀”由民间祈祷活动逐渐上升为国家祀典。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从老百姓到统治者都非常重视( )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渔业9.(2018·学考)南宋诗人X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练习及答案

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练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农耕经济一轮复习练习(带答案)1.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 祝令文一曲《家是温柔港湾》唱出了千百万人的心声。

观察汉字“家”的构成,判断出正确选项()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②我国古代经济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家畜饲养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地位④家畜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高于人类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3.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

这主要是因为()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业经济的发展4.)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农历,即当地赶集的日子)。

”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A.晓市B.村落C.草市D.夜市5.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上述材料反映出松江地区()①棉织业发达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④棉织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⑤对外交往频繁A.①③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6.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具有世代传习的特点。

直到现在,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

这种传习方式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是①手工业市场的狭小迫使手工业劳动者以此自卫②自然经济封闭保守性的影响③保证了手工业产品的工艺水平④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7. (2010年福州月考)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动的运动半径很小。

下列对其解释不准确的是A.实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B.绝大多数人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C.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的流动性很小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8. (2010年广东六校第二次联考)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2017届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练习

2017届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练习

2017届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古代中国的经济1.公元前246年秦国修建郑国渠之后,该灌区面积为4万余顷,粮食亩产达到6石4斗,而当时其他诸侯国;粮食单产普遍只有1石5斗左右。

这反映出()A.粮食在民间的价格随之降低B.其他诸侯国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秦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较大D.农业发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2.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牛耕大量退出。

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一种用人力操作的耕垦农具)所取代。

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A.人口增长快,剩余大量劳动力B.使用牛耕的成本太高C.农耕经济的分散性和封闭性D.大量高产作物的引进3.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各地。

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游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

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①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②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③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④中国仍是世界市场的中心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4.马克思指出:“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

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

”马克思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特点B.小农不能划分到阶级中C.小农国家意识比较淡薄D.小农应当建立政治组织5.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6.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这两种耕作方式()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7.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

2017高考历史复习考点: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2017高考历史复习考点: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国古代经济属于典型的农耕经济。

辽阔的平原、肥沃的⼟地、适宜的⽓候、纵横的河流,为农业⽣产发展提供了天然的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256年),随着铁器、⽜耕的使⽤,⼩农经济形成,以家庭为⽣产、⽣活单位,“男耕⼥织”,农业与家庭⼿⼯业相结合,这种⽣产经营模式延续于整个中国古代,直到近代才逐步解体。

与⼩农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古代⼟地所有制以私有制为主体,⼟地兼并伴随其整个发展过程。

我国古代⼿⼯业长期处于世界地位,特别是在⾦属冶炼、纺织、陶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营⽅式主要有家庭⼿⼯业、官营⼿⼯业和私营⼿⼯业三种形态。

商业领域,尽管统治者实⾏重农抑商政策,但由于经济规律的作⽤,我国古代商业依然得到很⼤发展。

古代⼿⼯业和商业毕竟从属于农业,其发展⽔平明显受到农业的制约,只是作为农业的补充⽽存在,⽆法独⽴发展。

明清时期,在⾃然经济的母体中开始孕育资本主义⽣产关系的萌芽,但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其发展,也阻碍了中国向近代⼯业⽂明的演进,最终导致中国在近代的落伍。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这⼀主题有两条重要线索:⼀是从古代经济的基本类型来看,农业、⼿⼯业和商业构成了中国古代最基本的三个经济部门;⼆是从经济的性质来看,原始社会、奴⾪社会、封建社会都是以⾃然经济为主导的,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资本主义⽣产关系的萌芽。

①中国农业独⽴发展、⾃成体系。

铁犁⽜耕的出现、封建⼟地所有制的确⽴,促进了⼩农经济的形成。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产的基本模式,⽽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

②古代中国⼿⼯业脱胎于古代农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业三种形态。

中国古代⼿⼯业具有历史悠久、素称发达、技术⾼超、⼯艺精湛、质地优良和长期处于世界地位的特点。

③中国古代农业、⼿⼯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兴起和繁荣。

从春秋战国时期⼤商⼈的崛起到明清地域商⼈群体的兴起,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由官府垄断到地域范围不断发展扩⼤、城镇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和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练习题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练习题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时期?A. 西周B. 春秋战国C. 秦汉D. 隋唐A. 骨耜B. 铁犁C. 铁锄D. 犁壁3. 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 火耕B. 牛耕C. 马耕D. 犁耕4. 下列哪项措施有利于提高古代农业生产效率?A. 井田制B. 均田制C. 庄园制D. 土地私有制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二、填空题1. 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以________为主,________为辅。

2. 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_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3. 北魏至唐前期,我国实行了________制度,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4. 古代农业生产技术中,________法和________法是两种重要的耕作方式。

5. 唐朝时期,________的推广使农业生产工具得到了改进。

三、简答题1. 简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 举例说明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3. 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对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

4. 简述古代土地制度的主要类型及其作用。

5. 评价古代农耕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2. 分析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 试述古代农耕经济与国家政策的关系。

4. 从历史角度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5. 分析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判断题1. 古代中国的农业始终以稻作为主,北方地区则以小麦为主。

()2. 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发明使得耕作效率大大提高,是我国古代农具发展的高峰。

()3. 古代农业生产中,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农业发展没有直接影响。

()4. 明清时期,玉米和甘薯的引进与推广,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农作物种类。

()5. 古代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是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

()六、连线题1. 贾思勰2. 王祯3. 许行4. 番薯5. 《农政全书》A. 《齐民要术》B. 《农书》C. 提倡农家思想D. 引进推广番薯七、名词解释1. 井田制2. 均田制3. 庄园制4. 铁犁牛耕5. 农业税八、材料分析题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孟子·滕文公上》。

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习题精选

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习题精选

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习题精选第1题【单选题】A、由南方向北方不断地迁移B、以北方社会作为创作题材C、呈北重南轻的不平衡局面D、受传统文学创作区域影响【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图是我国古代画坛上的一幅著名作品,生动地反映了苏州怀胥桥商市的一幕场景。

它直接有助于我们研究( )清代《盛世滋生图》A、商业交换的起源B、商业都会的崛起C、庙会集市的萌芽D、民间集市的出现【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清乾隆年间出使中国的马戛尔尼曾说:“吾实未见中国禁止外人在北方各埠贸易之规定明文。

其所云云,不过华人欲掩其真正动机,而不欲宣诸口者。

”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对外政策的“真正动机”是( )A、限制对外交往B、维护天朝统治权威C、实行闭关锁国D、维护封建小农经济【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

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史学界几乎对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都有着不同看法,关于“闭关锁国”有如下三种观点:甲:清朝为巩固自身统治,在对外交往中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乙:闭关锁国是对16世纪以后欧洲海盗商人不法行为的一种合理答复丙:闭关锁国是弱者对抗强者的一种自卫手段你认为以上三种观点:( )A、都有一定的合理性B、甲、乙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C、甲、丙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D、只有甲的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唐代农业发展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②使用高转筒车③曾推行均田制④出现了曲辕犁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明洪武28年规定,凡洪武27年以后新垦的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征税)”“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

高一历史必修2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练习题

高一历史必修2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练习题

高一历史必修2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练习题【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考点串讲】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一)农耕方式的演进1.地域:最早在黄河、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南稻北粟)2.耕作方式的发展※刀耕火种——“耜耕”(石器锄耕)时代——铁制农具和牛耕(原始社会)(原始末期至商周)(从春秋战国起)说明:从春秋战国起,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协作)——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出现)3.牛耕的发展春秋后期出现——汉代广泛推广——唐代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二)土地制度的变化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1.井田制及其瓦解含义:西周时期实行的一种土地国有制度,其本质是国王代表整个贵族占有土地的土地私有制。

有公田、私田之分。

瓦解: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过程——春秋时期公田抛荒,私田逐渐私有;税制改革(如鲁国“初税亩”),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井田,土地私有制确立。

2.战国以后的土地所有制结构——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说明:①三种形式可以转化;后两种形式此消彼长②地主私有土地占主导地位,制约古代社会土地关系的发展。

3.土地兼并问题——体现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根源: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的合法性危害: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政府对土地兼并的政策:①北魏、隋唐的均田制②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③明清买卖土地广占田地日益普遍4.地主私有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田庄制:东汉豪强地主(士族地主)经营大地产的方式租佃制:战国产生,宋代发展,明清普及※说明:两种方式体现了地主与佃农(佃户)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弱(三)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①春秋战国以后,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构成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师说通用版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课件

师说通用版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课件

2.专题通: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 (1)魏晋南北朝时期:趋向平衡。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 发,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 渐南移打下基础。 (2)隋唐五代时期:逐步南移。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 移。五代十国时期,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 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 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 展。
(
考向二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考查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015· 全国卷Ⅰ,27 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典例2] ) 表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唐 宋 明 清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商业经济”概念的理解,并且 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文言文理解能力。A项中描述的是商品经济 发展的概况,其中的“市”“货”体现的是商业场所和各种商 品。B项描述的是四川的一种比较精美的丝织品,与商业经济 没有直接关联。C项描述的是商人四处经商到了长安城。D项描 述的是广州商人较多,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A、C、D三 项都与商业经济有直接关联,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3.模块通:中国古代手工业未能导致生产技术领域革命的 原因 (1)中国古代手工业与农业一样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 小,社会需求不大,缺乏革新工具的动力和社会基础。 (2)代表当时手工业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 族服务,技术的发明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使行业间相互隔 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3)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 的积极性;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 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

2017年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专题练习(四)

2017年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专题练习(四)

2017年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四)古代中国经济考向一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及其特点1.讲高考例1【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例2【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2.讲典例【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例1】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趁热打铁】【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例2】【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17】在古代文学家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趁热打铁】【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3.讲易错【题目1】明朝人于慎行在《谷山笔麈》中记载:“华亭相(明朝内阁首辅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专题一 中国古代经济 高考及模拟试题

专题一 中国古代经济 高考及模拟试题

专题一中国古代经济高考及模拟试题考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的发展)0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四选三的题目,排除掉一个错误的即可。

在考场上运用排除法效果比较好。

根据材料信息“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没有体现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但体现了①②③。

故本题答案选A项。

02.(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25)《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03.(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26)表1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答案】A04.( 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联系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唐朝时期,随着经济文化影响力的上升,南方的习俗也被北方人接受。

故答案为C项。

2016_2017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练习人民版必修2

2016_2017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练习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这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解析:题干材料“土地之神”“五谷之神”,体现了农业与国家的关系及在国家中所占的地位,故选B。

答案:B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

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铁犁牛耕家庭农业 B.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 D.集体劳作铁犁牛耕解析:早期农业生产工具简陋,劳动效率低下,采用集体耕作,方框A内容应是集体劳作;中国古代农业生产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演变,方框B内容是铁犁牛耕,故D 正确。

答案:D3.“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和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

据此判断这一农具应是( )A.施肥工具B.灌溉工具C.播种工具D.除草工具解析:从题干材料“两足中虚”“中置耧斗”“所盛种粒”“下通足窍”可知是耧车。

汉代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故选C。

A、B、D与题干材料的描述不符,排除。

答案:C4.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

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 )A.封闭性B.分散性C.连续性D.脆弱性解析:材料“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反映了小农破产的原因,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答案:D5.“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A B C D解析:由题干材料中“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傍一人执耧”“种乃自下”等信息可知,该农具为播种工具耧车,故B正确。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试题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试题

三、试题分析
试题答案 1—— 5 CBBAA 6—— 10 DCABB 11——15 BDAAA 16——20 DCCCC
1.
2.
【解析】选B。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传统农业 密切相关,体现了“重农”,但没有体现 出“抑商”。
3.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 的原因。注意题中信息变化,战国时“一夫挟五 口,治田百亩”显然在揭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 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 铁犁牛耕的推广。D明显不符,AC也取决于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 式· 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
13.
14
【答案】A 【解析】宋代城市经济发达的主要表现是 市场兴盛,城市繁荣,选项中只有A符合题 意。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 宋代都市经济
15.
16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所述时间应该知道明清 时期与宋元时期在经济方面的政策不同是 对外的海禁政策,故选D。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 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 政策
3.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各个 阶段、各个省市命题都有出现。从考查角度和能 力看,特别注意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 的具体表现。本考点还经常与现实生活中的商业 发展相联系,以考查学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备考时一定要注意。 4.近几年“重农抑商”政策出现频率较高,特别 是这一传统政策造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 抑商”的经济政策,特别是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 “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主要运用新材料, 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认识问题的能 力。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案 专题限时集训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精练精析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案 专题限时集训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精练精析

专题限时集训(二)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D.精耕细作模式的形成和发展2.《国语·齐语》记载着管仲对齐桓公说的一句话:“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斸,试诸壤土。

”根据文意判断,其中“锄夷斤斸”指的是( ) A.铁制农具B.青铜武器C.化学元素名称 D.奢侈消费品3.下列古语均摘自《盐铁论》,其中哪一记述可以用来说明“工官”工场的制作工艺水准较高( )A.“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B.“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

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C.“末修则民淫,本修则民悫(意:忠厚)。

民悫则财用足,民侈则饥寒生”D.“外不鄣海泽以便民用,内不禁刀币以通民施”4. 班固《汉书》记载:“(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

”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5.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

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

由此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①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②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③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④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商业贸易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6.明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课时作业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2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一、选择题1. 公元前548年,楚国“蒍掩书田”,即把土地分为九等,然后按土地面积、质量“量入修赋”。

这种做法()A.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 进一步强化了井田制度C. 促进了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革D. 促进了铁犁牛耕的推广解析:春秋时期,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井田制逐步崩溃。

楚国“量入修赋”,实质上就是承认了私田主人对私田的所有权。

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2. (2016福建厦门毕业班质量检查)《管子》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鍼(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小马车)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由此可知当时()A. 各行业分工比较细致B. 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已经成熟C. 官营冶铁业相当发达D. 铁器在生产生活中地位重要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手工业成就。

在当时各行业的生产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必要工具,主要是铁器,这说明了铁器在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材料涉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并没有体现分工的细致,A项不符合题意;农业只是材料所涉及的行业之一,B项以偏概全,排除;题目材料中出现了“铁官”,但材料并没有实际说明铁器制造业的情况,无法得出官营冶铁业发达的结论,故C项不正确。

答案:D3. (2016湖南长沙模拟)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 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

这主要说明()A. 秦国经济较其他诸侯国先进B. 春秋时期已经出现铁器C. 秦国盛行落后的人殉制度D. 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的秦国落后于其他诸侯国,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虽涉及人殉,但秦公一号大墓的状况不能反映秦国的整体状况,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关于农业发展的信息,排除D项;陪葬品中有铁器,说明春秋时期铁器已经出现,故选B项。

古代中国的经济2017高考题

古代中国的经济2017高考题

古代中国的经济2017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1小题,共41.0分)1.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2.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 自耕农经济盛行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 均田制破坏严重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3.《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4.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5.“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

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

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C. 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D. 边患问题得到解决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7.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 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 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8.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突破 第5讲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突破 第5讲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第5讲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一、选择题题点1 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阶级的提倡B.宗法制的解体C.社会人口的增加D.铁器牛耕开始使用2.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

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 ) A.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题点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商业发展4.《鹿鼎记》里面讲,曹雪芹的父亲是韦小宝手下的御前侍卫,后来被康熙任命为“江南织造”,负责管理江南地区专供皇室的锦缎生产。

他管理下的产业最有可能属于( ) A.田庄手工业B.私营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5.有西方人说中国人太聪明了,他们用两种最简单的东西,赚了全世界无数人的钱:一是树叶(茶叶),二是泥土(瓷器)。

下列产品出现在英国市场上的先后顺序是( )①丝绸②青花瓷③白瓷④粉彩瓷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①④②6.2012年6月27日《新疆文物年鉴》提出:“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通道,是东西文明的交汇点,各时代文物出土众多”,在一座刚发掘的大型汉墓中出土的文物中不可能发现( ) A.青花瓷B.粟米C.纸张D.丝绸7.下图中税收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小农经济的发展C.商品经济的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题点3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8.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9.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历史专题练习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一、选择题
1.公元前548年,楚国“蒍掩书田”,即把土地分为九等,然后按土地面积、质量“量入修赋”。

这种做法( ) A.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进一步强化了井田制度
C.促进了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革
D.促进了铁犁牛耕的推广
2.(2016福建厦门毕业班质量检查)《管子》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鍼(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小马车)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由此可知当时()
A.各行业分工比较细致
B.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已经成熟
C.官营冶铁业相当发达
D.铁器在生产生活中地位重要
3.(2016湖南长沙模拟)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

这主要说明()
A.秦国经济较其他诸侯国先进
B.春秋时期已经出现铁器
C.秦国盛行落后的人殉制度
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
4.(2016山东济南检测)据《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更名天下田曰王田……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

”结果导致“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人涕泣于市道”。

不得已“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

上述材料说明王莽()
A.改制时政府手中掌握了大量国有土地
B.得到了无地农民的大力支持
C.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D.最终重新肯定了土地的私有权
5.北魏文成帝兴安元年(公元452年),陕城镇将崔宽看到弘农(今河南灵宝附近)这个地方出产的漆、蜡、竹、木价钱比南朝市场上便宜好几倍,于是他利用职权走私,发了大财。

这说明当时()
A.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效卓著
B.官商勾结营私之风盛行
C.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南方
D.南北地区经济往来仍在继续
6.(2016四川成都诊断)唐代后期盐铁使刘晏推行新盐法,只在产盐区设置盐官,收购盐户所煮成的食盐,
D.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物种交流
12.据宋应星《天工开物》序,明代“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明代()
A.统治区域的不断扩大
B.长途贩运的发展
C.官府商业控制的加强
D.水路交通的发达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太祖认为元末商税太重,改二十税一而三十税一,并扩大了免征商品税的范围,“军民嫁娶丧祭之物、舟车丝布之类,皆勿税”,并撤除税课司局364处;到明成祖时,又进一步扩大免税范围。

——《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明朝建立后,铸造洪武通宝钱,在应天建宝源局,各行省建宝泉局,严禁私铸。

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设宝钞提举司,并于次年重新发行钞票,“禁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违者罪之”。

——《中国古代史》材料三: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

一岁之役,官为佥募。

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

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立法颇为简便。

嘉靖间,数行数止,至万历九年乃尽行之。

——《明史·食货志二》(1)据材料一、二,归纳明初统治者采取的经济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一条鞭法的特点。

(3)材料二中明政府明确规定“禁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材料三中又规定“计亩征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及其变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14.(2016江苏南通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

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

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商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明、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

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如北非的勿斯里。

海外贸易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试从整体史观的视角简要评价。

材料二: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
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时,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

“朝贡”往往是强势的中央政权向周边民族和国家宣示自己的国力,带有赏赐和炫耀的意味,经济上受益与否则无关紧要。

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2)根据材料二,指出朝贡贸易的目的和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贡贸易长期存在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