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与信任:利维坦的正反面

合集下载

《利维坦》内容简介

《利维坦》内容简介

《利维坦》内容简介《利维坦》是由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所创作的一本书,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作品简介:英国作家霍布斯的著作,利维坦,用霍布斯的话说,国家,即伟大的利维坦——是一个人工模造的人;其中,主权是它的灵魂,官员是它的关节,奖惩是它的神经,财富是它的实利,安全是它的事业,顾问是它的记忆,公平法律是它的理智,和平是它的健康,动乱是它的疾病,而内战则是它的死亡。

《利维坦》全书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宗明义宣布了作者的彻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一般的哲学观点,声称宇宙是由物质的微粒构成,物体是独立的客观存在,物质永恒存在,既非人所创造,也非人所能消灭,一切物质都于运动状态中。

第二部分是全书的主干,主要描述自然状态中人们不幸的生活中都享有“生而平等”的自然权利,又都有渴望和平和安定生活的共同要求,于是出于人的理性,人们相互间同意订立契约,放弃各人的自然权利,把它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这个人或集体能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能把大家的人格统一为一个人格;大家则服从他的意志,服从他的判断。

第三部分《论基督教国家》旨在否认自成一统的教会,抨击教皇掌有超越世俗政权的大权。

第四部分《论黑暗的王国》,其主要矛头是针对罗马教会,大量揭发了罗马教会的腐败黑暗、剥削贪婪的种种丑行劣迹,从而神的圣洁尊崇,教会的威严神秘,已经在霍布斯的笔下黯然失色。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于1651年出版了他以怪兽Leviathan命名的著作----《利维坦》,意在用以比喻一个强大的国家,借此论证君权至上,反对“君权神授”。

传说,在上帝造人之后,人请求上帝:“上帝啊,我们太弱小了。

请你再创造一个英雄吧,让他保护我们”。

上帝说:“英雄在保护你们的同时,也会欺压你们,吃你们”。

后来人们为了抵御各种外来的风险,自己创造了一个利维坦,创造了一个能让他们有归属感的庞然大物----政府,但政府这个利维坦(Leviathan)有双面的性格。

《利维坦》简介

《利维坦》简介

《利维坦》简介(一)时代背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用新的眼光来认识世界,十七世纪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的新时代。

(二)霍布斯与《利维坦》霍布斯(1588——1679年)是欧洲一大批向旧制度冲击、为新制度呐喊的思想家中最早的佼佼者,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形成时期的代表。

后世对霍布斯的整体评价有三点:第一,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之一。

第二,作为无神论者的霍布斯根本否认神的存在,摧毁以旧约和新约作为真理的信仰,从而摇撼了整个封建制度的一大精神支柱。

第三,是政治理论方面划时代的人物,他的《利维坦》可以同古代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相比遥相匹比。

尽管在亚里士多德前有苏格拉底,在霍布斯前有马基雅维利,但从理论的系统性和深远性来说他们各自比前人更胜一筹。

《利维坦》成书于1951年,是霍布斯论著中体系最完善、学术价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部著作。

[社会契约理论的开端与源头]利维坦,是《圣经》中述及的一种力大无穷的食人海兽,霍布斯借此比喻强大的国家机器,从而阐述其政治国家的思想。

《利维坦》一书分四部分:1.第一章为《论人类》,开宗明义宣布了作者的彻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一般的哲学观点,声称宇宙是由物质的微粒构成,物体是独立的客观存在,物质永恒存在;接着指出人的生命也不过是四肢的运动;作为一个自然的生物,人的自然本性首先是求自保和生存,从而是自私自利、恐惧、贪婪、残暴无情的,因此处在“自然状态”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互相防范、敌对、征战不已。

2.第二部分《论国家》是全书的主体,描述了“利维坦”的形成及其具体形态:处在自然状态中的人们在不幸的生活中都享有生而平等的“自然权利”(该词为作者首创),又都渴望和平和安定的生活,于是出于人的理性,人们相互间同意订立契约(信约),放弃个人的自然权利,把它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这个人或集体能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把大家的人格统一为一个人格,大家服从他的意志和判断。

第五讲利维坦的主要内容

第五讲利维坦的主要内容

利维坦
利维坦原为《旧约圣经》中记载的一种怪 兽,在此书中用来比喻强势的国家。这本 书分成四个部分:1.论人;2.论国;3.论 基督教国;4.论黑暗之国。
第一篇“论人”,他将人的生命看作一种 机械的运动,认为趋利避害、自我保存是 人生命运动即人性的根本原则。在没有任 何政治权威的自然状态中,人们为了私利 而争斗,呈现出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 状态。
2.主张终止君权,建立共和政体的“独立 派(Independents)”。
英国内战
1648年,克伦威尔以武力将长老派议员从 议会中肃清,在肃清后议会只留下一百多 名独立派的议员。
1649年,以反叛的罪名将查理一世斩首, 废除王政,创建了共和国,这就是史称的 “清教徒革命”。
克伦威尔
1653年克伦威尔升为护国公(Lord Protecter),开始其独裁政治。
《利维坦》里面的思想激怒了当时流亡在法国 的保王派,迫使霍布斯不得不逃回英国向革命 派的英国政府寻求保护;
1651年霍布斯在英国出版了《利维坦》。
晚年
1660年英国王政复辟后,威尔斯王子返回英国即 位,成为查理二世。有一天,查理二世遇到霍布 斯,问了他的近况,并给他自由进出皇宫的权力。
以及表示这些开端的术语第七章第七章率讨论的终结或决断率讨论的终结或决断第八章第八章论一般所谓的智慧之德以及其反面论一般所谓的智慧之德以及其反面的缺陷的缺陷第九章第九章论各种知识的主题论各种知识的主题第十章第十章论权势身价地位尊重及资格论权势身价地位尊重及资格第十一章第十一章论品行的差异论品行的差异第十二章第十二章论宗教论宗教第十三章第十三章论人类幸福与苦难的自然状况论人类幸福与苦难的自然状况第十四章第十四章论第一与第二自然律以及契约法论第一与第二自然律以及契约法第十五章第十五章论其他自然法论其他自然法第十六章第十六章论人授权人和由人代表的事物论人授权人和由人代表的事物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论国家论国家第十七章第十七章论国家的成因产生和定义论国家的成因产生和定义第十八章第十八章论按约建立的主权者的权利论按约建立的主权者的权利第十九章第十九章论几种不同的按约建立和国家和主权的论几种不同的按约建立和国家和主权的继承问题继承问题第二十章第二十章论宗法的管辖权与专制的管辖权论宗法的管辖权与专制的管辖权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一章论臣民的自由论臣民的自由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二章论臣民的政治团体和私力团体论臣民的政治团体和私力团体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三章论主权者的政务大臣论主权者的政务大臣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论国家的营养与生殖论国家的营养与生殖第二十五章第二十五章论建议论建议第二十六章第二十六章论民约法市民法论民约法市民法第二十七章第二十七章论罪行宥怒与减罪论罪行宥怒与减罪第二十八章第二十八章论赏罚论赏罚第二十九章第二十九章论国家致弱或解体的因素论国家致弱或解体的因素第三十章第三十章论主权代表者的职责论主权代表者的职责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一章论自然的上帝国天国论自然的上帝国天国第三部分第三部分论基督教体系的国家论基督教体系的国家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二章论基督教体系的政治原理论基督教体系的政治原理第三十三章第三十三章论圣经篇章的数目年代范论圣经篇章的数目年代范围根据和注疏家围根据和注疏家第四部分第四部分论黑暗的王国论黑暗的王国作者声称宇宙是由一些看不见的微粒组成物体作者声称宇宙是由一些看不见的微粒组成物体是看不见的客观实在物质是永恒存在的不以是看不见的客观实在物质是永恒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切物质都是处在不停的运动人的意志为转移一切物质都是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

以恐惧对恐惧——霍布斯“利维坦”的诞生

以恐惧对恐惧——霍布斯“利维坦”的诞生

论 。 霍 布 斯 新 国家 理 论 的产 生 可 以恰 当 地 概 括 为 : 以 恐 惧 对 抗 恐 惧 。 本 文 根 据 《 维 坦 》,分 5 利
个 方面 阐述恐 惧 与 “ 维坦 ” 诞 生之 间 的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关 联 。 利
身 心 平 等 与恐 惧
霍 布 斯 所 谓 的 平 等 有 两 个 条 件 ,一 是 不 存 在 “ 同 的 权 力 使 大 家 慑 服 的 时 候 ” 也 就 是 通 常 共 ,
布斯 以 “ 恐惧” 这一 “ 现代 ” 激情为基点建立他的 “ 维坦 ” 利 :在 自然状态下 ,身心平 等的个人 之间相互恐惧 ; 由这一恐惧而推演 出的最初两条 自然律 ;进 而订 立契约及 遵守契 约的 动机也必 须依赖恐惧 ;国家 的稳定也 必须 依赖个体对 主权者 的恐惧 ;以及两者之 间战争 的延续 ,也 即恐惧 的继续 。
关 键 词 :恐 惧 ;利 维 坦 ;霍 布 斯 中 图分 类 号 :B 6. 2 5 12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06—19 (0 0 3— 0 1 6 3 8 2 1 )O 0 0 —0
在 《 维 坦 》 第 6章 ,霍 布 斯 以 “ 向 ” 为 中 心 ,分 析 并 定 义 了 人 类 的 各 种 激 情 ,一 方 面 利 意 消 解 了古 典 政 治 哲 学 的 美 德 观 念 ,另 一 方 面 试 图 以 此 为 基 石 ,建 立 不 同 于 古 典 政 治 哲 学 的 国 家 理
以恐 惧 对 恐 惧

以 恐 惧 对 恐 惧
霍 布斯 “ 维坦 ” 的诞 生① 利
o林 壮 青
( 华侨大学 哲学- 9社会发展学院,福建 厦 f 3 12 ) - 60 1 l

利维坦 读书笔记

利维坦 读书笔记

利维坦读书笔记《利维坦》是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的一部重要著作,全名为《利维坦,或教会国家和市民国家的实质、形式和权力》。

这本书是霍布斯对人类社会和政治秩序的深刻思考,主要探讨了自然状态、社会契约、国家权力等问题。

以下是我在阅读《利维坦》时的一些读书笔记:1. 自然状态:霍布斯认为,在没有国家和法律约束的情况下,人类处于一种“自然状态”,即“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为了生存和利益而争斗,没有公平、正义可言。

因此,为了摆脱这种混乱状态,人们需要通过社会契约建立国家和法律。

2. 社会契约:霍布斯认为,社会契约是人类从自然状态向文明社会过渡的关键。

通过社会契约,人们放弃部分自由,将权力交给国家,以换取安全和秩序。

这种契约是一种自愿的、非强制的协议,但一旦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

3. 国家权力:霍布斯认为,国家的权力是绝对的,因为它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存在的。

国家有权制定法律、征税、发动战争等。

同时,国家也有责任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如生命权、财产权等。

4. 君主制:霍布斯主张实行君主制,因为他认为君主制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君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力。

然而,君主的权力并非不受限制,他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否则人民有权反抗和推翻他。

5. 教育:霍布斯非常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任务。

他主张实行普及教育,使每个人都能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文化。

此外,他还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6. 宗教:霍布斯对宗教持谨慎态度,他认为宗教信仰可能导致社会分裂和冲突。

他主张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允许不同的宗教信仰共存,但反对宗教干预政治。

《利维坦》是一部具有深刻哲学思想的著作,对人类社会和政治秩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阐述。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霍布斯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社会契约、国家权力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利维坦读后感

利维坦读后感

《利维坦》读后感霍布斯的《利维坦》是一部深邃且影响深远的政治哲学著作。

全书分为四部分,从“人”到“国家”,再到“基督教国家”和“黑暗王国”,层层递进,深入剖析了权力、政治、宗教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读完此书,我深感其对于理解人类社会和政治制度的重要性,同时也对人性、权力与道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霍布斯在书中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人生来就有追求自我保存的本能,这种本能在社会中表现为对权力和利益的追求。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反思了人性中的自私与权力欲望,也让我明白了权力的来源和其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利维坦》中对于国家的构建与权力的分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霍布斯认为,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平衡,人们需要放弃部分自由,让渡部分权力给国家,从而形成公共权力。

这种公共权力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和平与安全,但同时也可能成为压迫和剥夺个人自由的工具。

这一观点让我重新审视了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也让我明白了权力的双刃剑性质。

在书中,霍布斯还对宗教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宗教信仰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但宗教信仰也可能会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这一观点让我反思了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也让我明白了宗教与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没有国家的社会里,自然拥有自己的意志和行动方式。

”这句话是霍布斯《利维坦》中著名的一个论断,表达了他对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

霍布斯认为,在无政府状态下,人们会根据自己的本性和利益采取行动,追求自我保存。

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平衡,人们需要建立国家,让渡部分权力给国家,形成公共权力。

国家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的和平与安全,但同时也可能成为压迫和剥夺个人自由的工具。

因此,我们需要对国家权力进行限制和监督,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人对于自我保存的关注优先于其他一切事物。

”这句话表达了霍布斯对于人性的基本看法。

他认为,人天生就有追求自我保存的本能,这种本能在社会中表现为对权力和利益的追求。

【读后感】利维坦读后感

【读后感】利维坦读后感

利维坦读后感《利维坦》这部作品,如同一面明镜,映照出人类社会的种种面貌。

霍布斯以他的深邃洞见,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恐惧与欲望的世界,让人在惊心动魄的阅读中,不禁对人性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霍布斯这句名言,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划破了人性中的虚伪与贪婪。

在这个充满争斗与欺诈的世界里,人们为了追求自由,却往往陷入了更加深重的束缚。

这种矛盾与挣扎,使得《利维坦》这部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感染力。

霍布斯将国家比喻为“利维坦”,一个庞大的生物,用以维护社会的秩序。

这种比喻,既形象又生动,让人在阅读中,仿佛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怪物,张牙舞爪地守护着人类社会的安宁。

然而,这种守护,却是以牺牲个人自由为代价的。

这种无奈与悲哀,让人在感叹之余,不禁对人性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在《利维坦》中,霍布斯提出了“社会契约论”这一重要观点。

他认为,人们为了追求安全和秩序,愿意放弃一部分自由,将权力交给国家。

这种观点,既揭示了人性的自私与贪婪,又展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这种契约是否能够真正实现人们的愿望,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阅读《利维曼》,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战乱与恐惧的年代。

在那个时代,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忍受着种种苦难。

霍布斯以他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同时也展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这种对现实的深刻剖析,让我对人性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禁想起了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的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与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我国古代,孟子就强调了民众的重要性,认为国家的存在是为了民众的幸福。

这种思想,与霍布斯的观点相得益彰,共同揭示了人性的光辉。

总之,《利维坦》这部作品,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霍布斯以他的智慧,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充满恐惧与欲望的世界,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部作品,无疑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利维坦名词解释

利维坦名词解释

利维坦名词解释利维坦(Leviathan)是美国DC漫画公司出版的漫画《蝙蝠侠》中的角色。

一般被称为“海王”。

利维坦以冰封自己在海底,当他受到攻击时,会爆发而出。

他的力量源泉来自于所有生命都是他的食物,无论大小,只要活着,他就能够摄取他们的生命和能量。

利维坦拥有巨大的触手和吸盘,以及他那海洋生物特有的上下翻动的蠕动方式,它们的大小可以达到几百英尺。

1、出自于《蝙蝠侠》故事情节。

黑暗骑士系列漫画中的人物。

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从小没有接受过任何的教育,也没有超能力。

凭借着身体的强壮和高超的体术技巧,他成为了当地一名非常优秀的警察,并且成为了市长候选人。

后来他被卷入了哥谭市最腐败的犯罪分子的案件之中,由于有政府官员参与其中,他变得身不由己,必须与一群极端危险的人为敌。

他自认为这些人和他有着共同的信念,他是他们的头领。

然而在最后,由于出乎意料的阴谋,使得利维坦完全失去了控制,彻底沦为了杀戮机器,最终的结果是使他再度死亡,复活后的利维坦继续寻找他真正的身份和理想。

2、利维坦出自于《Batman_____》这本书里面的反派之一。

为什么海王利维坦被称为“海王”?而不是“海霸王”或者“海宗主”呢?我的理解是:在海里他就是皇帝,到了陆地上还是皇帝。

海王是一位古老的亚特兰蒂斯的王者,名为“尼普顿”,曾经统治过大海,以至于引发了地震和洪水。

而这个神话传说被其他族群称作“创世纪”,不久之后这些族群开始不断扩张,在北非建立起多个帝国,包括古埃及、波斯、希腊、罗马、阿拉伯、印度和中国等等。

古埃及则自称为“法老”。

可见“尼普顿”在他们心目中是何等的尊贵和崇高。

所以我认为海王就是古埃及的一位神,他们更多的把他视为王者而非“海神”,只是因为他也是水做的,才对应了水王的名号。

3、你们说的恶魔蝙蝠侠是蝙蝠侠中的一个人物,又叫蝙蝠侠中的恶魔,比如地狱蝙蝠,无形蝙蝠,最近也有人说是亚瑟王蝙蝠。

但其实都不是。

蝙蝠侠中的恶魔只是和他同名罢了。

《利维坦》第十三十四章

《利维坦》第十三十四章

第十三章论人类幸福与苦难的自然状况自然使人在身心两方面的能力都十分相等,以致有时某人的体力虽则显然比另一人强,或是脑力比另一人敏捷;但这一切总加在一起,也不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到使这人能要求获得人家不能像他一样要求的任何利益,因为就体力而论,最弱的人运用密谋或者与其他处在同一种危险下的人联合起来,就能具有足够的力量来杀死最强的人。

至于智力,除了以语词为基础的文艺,特别是称为科学的根据普遍和颠扑不破的法则处理问题的技能(这种技能很少人具有,而且也只限于少数事物;它既不是一种天生的能力,也不象慎虑那样是在我们关注其他事物时得到的)。

我还发现人与人之间更加平等,因为慎虑就是一种经验,相等的时间就可以使人们在同样从事的事物中获得相等的分量。

可能使人不相信这种平等状况的只是对自己智慧的自负而已。

在这一方面,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自己比一般人强;也就是说,都认为除开自己和少数因出名或赞同自己的意见而得到自己推崇的人以外,其他所有的人都不如自己。

因为根据人类的本性说来,不论他们承认有多少人比自己机灵、比自己口才好、比自己学问好,但却不会相信有很多人能像自己这样聪明。

因为人们看自己的智慧时是从近旁看的,而看他人的智慧时则是从远处看的。

但这倒是证明人们在这一点上平等而不是不平等。

因为一般说来,任何东西分配平均时,最大的证据莫过于人人都满足于自己的一分。

由这种能力上的平等出发,就产生达到目的的希望的平等。

因此,任何两个人如果想取得同一东西而又不能同时享用时,彼此就会成为仇敌。

他们的目的主要是自我保全,有时则只是为了自己的欢乐;在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彼此都力图摧毁或征服对方。

这样就出现一种情形,当侵犯者所引为畏惧的只是另一人单枪匹马的力量时,如果有一个人培植、建立或具有一个方便的地位,其他人就可能会准备好联合力量前来,不但要剥夺他的劳动成果,而且要剥夺他的生命或自由。

而侵犯者本人也面临着来自别人的同样的危险。

由于人们这样互相疑惧,于是自保之道最合理的就是先发制人,也就是用武力或机诈来控制一切他所能控制的人,直到他看到没有其他力量足以危害他为止。

霍布斯与利维坦

霍布斯与利维坦

霍布斯与利维坦霍布斯与利维坦⼈是政治的动物?⼀、动物之间并不存在嫉妒。

⼆、动物的⾃然欲望是⼀致的。

三、动物没有理性。

四、⼈能凭借语⾔表达彼此对好坏的看法。

五、动物不会区别Injury(伤害)和Demage(损伤)六、⼈只有通过⼈为的信约才能建⽴起威慑个⼈的公共权⼒,实现稳定的⼀致。

在没有⼀个公共威权使⼈们恐惧的时候,他们便处在所谓的战争状态之下。

这种战争,即⼀切⼈反对⼀切⼈的战争。

Hobbes命题⼈的⾃然状态是⼀种战争状态。

⼈性或⼈类的四种特征:⼀、⾃然天赋、⾝体⼒量与⼼灵的敏捷⽅⾯的平等。

⼆、资源的稀缺与我们的需求之性质存在⽭盾。

三、⼈的⼼理构造主要是以⾃我为中⼼的。

四、⾃我保存的欲望是最为强⼤的⾃然欲望。

⾃然状态战争状态并⾮永恒的战⽃,⽽是⼀种永远充斥着恐惧和不信任的状态。

“当他外出旅⾏时,他会带上武器并设法结伴⽽⾏;就寝时,他会把门关上;甚⾄就在屋⼦⾥边,也要把箱⼦锁上。

他做这⼀切时,他⾃⼰分明知道有法律和武装的官员来惩办使他遭受⼀切伤害的⾏为。

试问他带上武器时对⾃⼰的国民是什么看法?”《利维坦》骄傲与恐惧统治的欲望(追求卓越,赢得⽣活竞赛的欲望;骄傲是⼀种想要凌驾于他⼈之上的欲望,要让⼈在你⾯前失败。

骄傲是危险的,它引起冲突与战争。

)不被打扰的欲望(⼈有着对死亡的天然恐惧;但恐惧并不仅限于此,⼈不想失败,并且想要避免被别⼈视作失败者⽽倍觉羞辱。

⼈在意别⼈如何看待⾃⼰。

)⼈性公理第⼀条公理:⾃然欲望,⼈总是渴望攫取占⽤他⼈皆有共同兴趣之物。

第⼆条公理:⾃然理性,⼈总是逃避死亡,保存⽣命或⾃我保存是⾸要的善。

⾃然状态的⽣活(⼀)孤独⾃然状态下⽣活⽅式的根本规定性。

丧失了⼀切约束,个体激情与思想不受限制的扩张。

它是任何可能⽣活⽅式的敌⼈。

(⼆)贫困不存在财产,因⽽⽆所谓所有权。

⽆法预期某种稳定的⽣活,从⽽不存在合作与商业。

(三)卑污缺乏秩序的肮脏。

(四)野蛮⼈凭借⾃然能⼒⽣活,与野兽⽆异。

(五)短促意味着死亡在⾃然状态下可以轻⽽易举地战胜⽣命。

恐惧与信任:利维坦的正反面

恐惧与信任:利维坦的正反面

作者: 毛立云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出版物刊名: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0-77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5期
主题词: 恐惧;信任;利维坦
摘要:本文认为公民对利维坦司法之剑的“恐惧”不是公民社会稳定存续的充分条件。

建立在恐惧的基础之上,反作用于“恐惧之统治”的“信任”,对于稳定、持久的公民社会的存续具有重大的意义。

信任的建立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模式具有了某种确定性,在此基础之上人类理性就能发挥作用。

理性作用的发挥和由此带来的生活的改善增加了人类倚靠理性能力、抑制激情主导的倾向。

信任藉由“提高人类禀赋中理性的作用”这一途径,实现对于人性的改造,进而改变人类的行为模式,并最终达到维护公民社会存续的效果。

恐惧与自由论利维坦之双刃剑

恐惧与自由论利维坦之双刃剑

恐惧与自由论利维坦之双刃剑针对恐惧与自由论利维坦之双刃剑的文章自由是一个人类一直追求的价值观,而恐惧是一个人类一直在面对的存在。

尽管自由与恐惧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紧密关联。

恐惧常常促使人们接受权威的规则和限制,进而促进了社会安全和秩序的维护。

这一点在利维坦这部名著中得到充分的论证,其强调了利用统治力量保障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然而,利维坦的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中也引起了很多争议。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恐惧与自由论利维坦之双刃剑,并举出5个例子来说明其重要性。

一、恐惧与自由的双重作用恐惧与自由实际上是互为因果的:一个人对自由的追求通常与他对恐惧的回避密切相关。

这一点在利维坦这部作品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论证。

在利维坦的世界中,由于人们相信世界已经脱离了上帝的掌控,因此他们都处于强烈的恐惧之中。

它伴随着“选拔”和“杀戮”这两个恐怖的概念,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强有力的权威来保卫他们的安全,并维护社会的稳定。

即便是当代社会,恐惧与自由也存在着类似的作用。

人们的自由往往与周围环境的安全有着密切关联。

比如,在一些危险的地区,人们必须遵守压缩自由的规则,以确保自身的安全。

换句话说,自由是在恐惧的基础上建立的,而恐惧则常常成为保障自由的前提。

二、利维坦思想的争议1. 马克思主义的反驳马克思主义代表着一种与利维坦思想截然相反的立场。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本质是阶级斗争,人们只有在消灭阶级和贫富差距之后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因此,他认为利用暴力维护社会秩序是荒谬的。

2. 孟德斯鸠反对利维坦孟德斯鸠是一位法国思想家,对利维坦的思想进行了反对。

在他看来,强大的国家权威只会导致人们的压迫和奴役,因此他主张增强人民的权力来反对统治者的暴政。

3. 利维坦好处被滥用当代社会中,一些政治家和统治者利用利维坦思想的好处来对付民众。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权力不再为保护人民或者推动社会发展而存在,而是为了用暴力控制社会。

4. 利维坦主义的早期模式有缺陷当初,利维坦主义之所以被提出,是因为它一度被视为效率最高、最有效的政治模式。

《约伯记》中的利维坦

《约伯记》中的利维坦

《约伯记》中的利维坦
《约伯记》是《圣经·旧约》中的一部书,其中讲述了关于信仰、苦难和神的正义等重要主题。

而其中有一段描写了一种神秘的生物——利维坦。

利维坦在《约伯记》中被描述为一种巨大的海洋生物,它的形象充满了神秘和恐怖的色彩。

利维坦是海中的霸主,身体巨大,有着强壮的躯体和锋利的鳞甲,无人能够与之匹敌。

它的眼睛如闪电,嘴里喷出火焰,声音如雷霆,整个存在都充满了威力和荒凉的气息。

在《约伯记》中,神让约伯看到了利维坦的恐怖形象,以展示神的伟大和力量。

利维坦的形象成为了神的信仰和慰藉的象征,同时也提醒了人们对神的敬畏和顺服。

利维坦的形象也被广泛用于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成为了一个充满神秘和惊奇的符号。

无论是古代的神话传说,还是现代的小说和电影,利维坦的形象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利维坦的解读也有着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利维坦是一种现实存在的生物,或者是古代海洋中的巨型爬行动物;也有人将其视为一种象征,代表着人类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挑战。

无论利维坦是现实的存在,还是象征的意象,它都是一种神秘而古老的生物形象,在人类的文化和想象中留下了深远的痕迹。

(egt
在今天看来,利维坦的形象可能已经不再那么神秘和恐怖,但是它所代表的力量和威严依然令人无法忽视。

利维坦的故事,不仅是《约伯记》中的传奇,更是人类对于未知和超越的探索和想象。

其形象和意义,将继续影响和启发着人们的思考和创作。

通过利维坦的获得拯救:《利维坦》第三、四部分释义键

通过利维坦的获得拯救:《利维坦》第三、四部分释义键

通过利维坦获得拯救:《利维坦》第三、四部分释义_键摘要:中国学者对霍布斯的经典著作《利维坦》第三、第四部分,即《论基督教体系的国家》和《论黑暗的王国》重视不足,本文尝试解读此两部分,以期对《利维坦》的理解更为完整。

本文认为,都铎王朝宗教改革之后的英国成为了新教国家,这使得人们的得救信靠观念产生了混乱,即对谁是《圣经》的权威解释者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模糊。

鉴于此,霍布斯在《利维坦》第三、四部分里试图重塑《圣经》解释的权威,这个权威就是世俗主权者。

论文关键词:关,键,词,利维坦,得救,宗教权威,世俗权威对于研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多数中国学者和学生而言,霍布斯的《利维坦》或许是一本稍嫌过厚的书。

学者们对《利维坦》第一、二部分,即如何构建利维坦(利维坦实为一种国家或国家制度)以获得和平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而对于《利维坦》第三、四部分,即如何通过利维坦得救而成为上帝国的臣民,往往以它是对罗马教会和天主教的批判为由草草了断,而且据此认为霍布斯是一位无神论的唯物主义者,并赋予他资产阶级利益代言人的身份。

如此说来,《利维坦》的第三、四部分要么显得无足轻重、要么就有“画蛇添足”之嫌。

然而,作为一本被奥克肖特称为“用英语写作的最伟大的——也许是独一无二的——政治哲学杰作”[1],《利维坦》似乎并不应该被分割为关系不大的两大部分,不应该以对罗马教会和天主教的批判为由了断其第三、四部分。

鉴于此,本文试图解读它的第三、第四部分。

在宗教改革之后,宗教正统问题就变得比较麻烦了,即长久以来人们习以为常的罗马天主教的“上帝”成了问题。

在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思想的鼓励之下,人人都拥有了解释《圣经》的权利和权威。

所以就像霍布斯所说的那样,人们对于此问题很难有一致意见。

人类对于事物起源的好奇心和对于未来的恐惧决定了他们必须至少把周围的概念领域都给填满。

从而导致在17世纪存在各种各样的教派,比如天主教徒、路德宗教徒、加尔文宗教徒、阿米尼乌斯派教徒,等等。

《利维坦》读书报告

《利维坦》读书报告

从《利维坦》看霍布斯的政治伦理思想一、主要内容《利维坦》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论人类。

霍布斯宣布了他彻底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一般的哲学观点,声称宇宙是由物质的微粒构成,物体是独立的客观存在,物质永恒存在,既非人所创造,也非人所能消灭,一切物质都处于运动状态中。

接着他人从。

论人。

入手,指出人的生命也不过是四肢的运动;作为一个自然的生物,人的自然本性首先在于求自保、生存,从而使自私自利、恐惧、贪婪、残暴无情,人对人互相防范、敌对、争战不而,象狼和狼一样处于可怕的自然状态中。

第二部分:论国家。

这部分是全书的主题,主要描述自然状态中人们在不幸的生活中都享有。

生而平等。

的自然权利,又都有渴望和平和安定生活的共同要求,于是出于人的理性,人们相互间同意订立契约,放弃个人的自然权利,把它委托付给某一个人或者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这个人或集体能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能把大家的人格统一为一个人格;大家则服从他的意志,服从他的判断。

他认为,这样订立的契约就叫做社会契约,这个人或者这个集体就是主权者,而像这样通过社会契约而统一在一个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就组成了国家。

此外,霍布斯还论述了主权者的权利—至高无上;国家制度的最佳形式是君主制;人民的义务—绝对服从。

主权者或者国家的职责有三:一是对外抵御敌人侵略,保障国家安全;二是对内维护社会的和平与安宁;三是保障人民通过合法的劳动生产致富。

第三部分:论基督教体系的国家。

这部分旨在否认自成一统的教会,抨击教皇掌有超越世俗政权的大权。

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列举《圣经》条文职责教义之荒谬,坚持主张教会必须臣服于世俗政权,并且只能作为政权的一种辅助机构,从而根本否认所谓。

教皇无过错。

之说。

第四部分:论黑暗的王国。

霍布斯将主要矛头针对罗马教会,大量揭发了罗马教会的腐败黑暗、剥削贪婪的种种丑行劣迹,从而神的圣洁尊崇,教会的威严神秘,在他的笔下黯然失色。

他甚至呼吁教会势力撤出大学,使大学教育摆脱教会的控制和影响,连结婚要履行宗教仪式,也是他所反对的。

《约伯记》中的利维坦

《约伯记》中的利维坦

《约伯记》中的利维坦《约伯记》是圣经中的一本旧约圣书,描绘了约伯经历了巨大的苦难,但仍然坚守信仰,最终得到上帝的慈爱与安慰的故事。

而在《约伯记》中,提到了“利维坦”这个神秘的生物,这个生物在古代被描述为一条强大的海龙,具有巨大的力量和威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约伯记》中的利维坦,揭示它在这部古老经典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价值。

利维坦首次出现在《约伯记》的第三十八章,上帝向约伯展示自己伟大的创造力时提到了这个生物。

上帝问约伯:“你能用钩钓出利维坦吗?用绳子把它的舌头压住吗?你能用鱼钩穿它的鼻子吗?”这些描述表明,利维坦是一种极其强大和难以控制的生物,人类无法完全掌控它。

所以,利维坦被描绘为无法被人类征服的存在,它的存在本身就展现了上帝创造的伟大和神秘。

在《约伯记》的后续章节中,利维坦被用作一种象征,代表着邪恶和混沌的力量。

在《约伯记》第四十一章中,上帝继续向约伯描述利维坦的形象和力量,强调这个生物的无法预测性和不受人类控制的特性。

利维坦的形象在《约伯记》中被用来对比上帝的创造力和伟大,凸显了上帝的至高无上和神秘莫测。

除了象征着邪恶和混沌的力量,利维坦在《约伯记》中还被解读为代表自然的原始力量。

利维坦是海洋中最为强大的生物,它的形象象征着自然界中的原始力量和神秘之美。

在古代,海洋被视为充满了未知和危险,而利维坦则代表着海洋的神秘和力量。

利维坦的形象也被赋予了自然界的神秘和力量的象征意义。

除了在《约伯记》中,利维坦的形象也在古代世界其他文学作品中出现过,例如《启示录》、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等作品中都有对利维坦的描述。

在这些作品中,利维坦常常被描绘为海洋中的怪兽,具有极大的力量和威胁。

这些形象都强调了利维坦的神秘和不可战胜的特性,使得它成为了古代世界中一个充满魅力和惊险的存在。

利维坦在《约伯记》中扮演着多重的象征角色,代表着邪恶和混沌的力量,自然的原始力量和神秘的美。

它的形象凸显了上帝的伟大和创造力,以及自然界的神秘和力量。

盘点三大海怪

盘点三大海怪

盘点三大海怪一、利维坦在圣经中,上帝在创世的第六天,创造了两只怪兽,其中一只就是利维坦,它是海洋的霸主。

当它在海洋中畅游的时候,海水都会为之逆流。

口中喷着火焰,鼻子冒着浓烟,尖牙交错。

身体上披着厚厚的铠甲,挂着尖刺倒钩。

性格冷酷,嗜血好杀。

在深海中游弋寻找猎物,它是所有海洋生物的恐惧。

传说,在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它会与另外两只巨兽成为祭品,奉献给圣洁者。

在基督教中利维坦是恶魔的代名词,并被冠以七宗罪之“嫉妒”。

然而古老圣经中记载的利维坦,只是上帝创造出来的怪兽,并非站在世界的对立面。

只是随着宗教的发展,人们需要一个凶恶的反派来渲染末日,渲染上帝的伟大。

慢慢地利维坦完成了华丽的转身,成为了反抗上帝的意志,要让世界毁灭的恶魔形象。

世界末日来临之际,它与另外的巨兽没有服从上帝的安排成为食物,而是雄踞一方沦陷这个世界。

在很多影视作品或者游戏中都可以看到利维坦的身影,例如在游戏《鬼泣3》中有一个绕着通天塔飞行的巨型海怪,就是以利维坦为原型。

毕竟对于巨兽的恐惧一直根植在人类的脑海中,是最佳的游戏原型。

利维坦的恐惧知识流传在故事中,而克拉肯则是在现实中留下了痕迹。

巨大的触角缠绕着货轮,强大的力量下,货轮一点点扭曲变形,最终沉入海底。

这样的画面在加勒比海盗电影中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

而来自挪威民间传说中的克拉肯就是这样一幅巨大乌贼的模样,他们称克拉肯为北海巨妖。

二、北海巨妖克拉肯北海巨妖有着庞大的体型,当它浮在海面上的时候,会被误认为是海岛。

有的水手甚至会登上小岛安营扎寨,然后,他们在无尽的恐惧中沉入海底。

听闻在安哥拉近海,有从圣马洛莱的航船被巨妖袭击。

后来一位英国海将提出,他的10艘英国战舰在1782年的一个晚上神秘消失,根据现场的种种迹象推测,很可能是遇到了克拉肯的袭击。

当然这样的说法传出的时候,他受到了嘲笑,他的声誉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坏。

在人们的印象中,海怪自然是存在于传说和神话里的东西。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也越发的深入,我们似乎发现了北海巨妖的原型,那就是大王乌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 立 云
[ 北 京 大 学 ,北 京 1 0 0 8 7 1 ]
关键 词 :恐惧 ;信任 ;利维坦 摘 要 :本 文认 为公民对利维坦 司法之 剑 的 “ 恐惧 ”不是 公 民社会 稳定存 续 的充分 条件 。建 立
在恐惧 的基础 之上 ,反作用于 “ 恐惧 之统治” 的 “ 信任”,对于 稳定 、持久 的公 民社会 的存续 具有重
7p353由此我们可以推知之所以瓦伦德在霍布斯的政治哲学一书中将义务可能的最终来源归为1神的奖与罚2上帝的意志3一系列具有内在权威的自然法这三类8而不是归为人的占优力量或权力正是因为这种占优力量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能持续稳定地占优所以义务最终不可能来源于人造的力量或权威
恐 惧 与信 任 :利 维 坦 的正 反 面 术
惧 ,这都是 感到 害怕 的人 所特有 的。
收 稿 日期 :2 0 1 5—0 2— 2 4
作者简介 :毛立云 ,男 ,北京大学政府 管理学 院博 士研究生 。
本文 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 0 1 4年度青年项 目 “ 中西比较视 阈下 我国当代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 ” ( 项 目号 :1 4 C K  ̄2 5 )的 阶
是 ,那 么 对 于 “ 公 民社 会 的 存 续 ” 来 说 至 少 还 需 要 何 种 激 情 的辅 助 ?这 个 问 题 鲜 有 人 探 讨 。 本 文 拟就 该 问题展 开研 究 。
的却是 对 未知 的恶行 的各种预 测 。在我 看 来 ,用 逃 跑 ,还有 不信 任 、怀疑 、警 惕和预 防来对抗 恐
大的意义。信任的建立表示人与人之 间的交互模 式具 有了某种确定性 ,在此基础之上 人类理性 就能发 挥作用 。理性作用 的发挥和 由此带来 的生活 的改 善增加 了人类 倚靠理 性能 力 、抑制 激情主导 的倾 向。 信任藉 由 “ 提高人类 禀赋中理性 的作用 ”这 一途径 ,实现对 于人性 的改 造 ,进 而改变 人类 的行 为模 式 ,并最终达 到维 护公 民社会存续 的效果 。
社会 这种说 法是 不对 的 ;恰恰相 反 ,如果 他们 一 直这 样相互 恐惧 ,他们甚 至都 不可 能承 受相 互的 打 量。我 想 ,持 这种异议 的人相 信 恐惧 实 际上 只 不过是 惊吓 ( f i r g h t e n e d ) 而 已。但 我 用那个词 指
之 间 的 逻 辑 关 系 是 什 么 ? 换 言 之 ,仅 就 人 类 的 激 情 方 面 而 言 ,对 国 家 司 法 之 剑 的 “ 恐 惧 ” 是 否是 “ 公 民社 会 的 存 续 ” 的 充 分 条 件 ? 如 果 不
种 和被 伤 害 、被 侵 犯 有 关 的嫌 恶 。 同时 ,恐
上 是人 类追 求 荣 誉 的 天性 ) 都会 导 致 人 们 相 互 间 的争 斗 ,而 在 自然 状 态 中 “ 所 有 人 天 生 彼 此
惧 必 然涉及 外 在力 量对 个人 欲 望 的可能 的否定 。
其 次 ,恐 惧 定 义 中 的 另 一 关 键 词 是 “ 伤 害 ”,

7 O・
政 治 学
恐惧 与信任 :利 维坦 的正反 面
在 上 面 的论 述 中 ,霍 布斯 着 重 区 分 了 “ 惊 吓”与 “ 恐惧” 。“ 惊 吓” 来 源 于 实 际上 已经 发
生 或正 在发 生 的事 物 ,而 “ 恐 惧 ” 则 是 指 尚未 发 生但 可 能 发 生 的事 物 。关 于 恐 惧 的定 义 :首 先 ,恐பைடு நூலகம்惧究 其 本 质 是 一 种 特 定 类 型 的嫌 恶 ,是
段性研究成果。


为了统一 ,所有 a r 均 翻译成 “ 恐惧” ,如译文有所不同则替换 之。
本段译文对应于 《 论公 民》第 1章的注释 2 。但是译文中的 “ 虚惊”一词被替换为 “ 惊吓” 。主要原因在于将  ̄g h t e n e d翻
译为虚惊 ,会对接下来 f e a r 和 衔 ̄t e n e d之差异 的分析造成 困扰 。
公 民社会 的 存 续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应 该 是 没 错 的 , 霍布 斯 自己也 说 过 “ 大 规 模 的 、持 久 的 社 会 的 起 源 不 在 于 人 们 相 互 的 仁 慈 而 在 于 相 互 的 恐 惧 ” 。 “ 但是 “ 恐惧 ”和 “ 公 民社 会 的存 续 ”
恐 惧 的性 质
霍 布 斯 关 于 恐 惧 的 定 义— — “当人 们 具 有 对 ( a v e r ̄ o n )
会 得 以 建 立 的 唯 一 源 泉 ,也 是 公 民 社 会 的 存 续
足 以依恃 的唯 一途 径 ” 。 “ 强调 “ 恐 惧 ” 对 于
象将造成伤害 ( h u r t ) 的看 法 时 ,嫌 恶
中 图 分 类 号 :B 5 6 1 . 2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 7 5 1 1( 2 0 1 5 )0 5—0 0 7 0— 0 8
熟知 霍布 斯 政 治 哲 学 著 作 的读 者 恐 怕 都 会
承认 “ 恐惧 ” ( f e a r ) 在 其 哲 学 中 的重 要 地 位 , 甚 至 有 学 者 声 称 霍 布 斯 认 为 恐 惧 “既 是 公 民 社

布 斯认 为在 自然 状 态 中人 们 “ 相 互 为 害 最 常 见
的原 因在 于许 多人 同时想 要 同一样 东 西 。 ” W 另外 ,他 补充 道 :“ 认识 上 的意见 分歧 也甚 为关
键 ,因为那种 分 歧 不 可避 免 地 会 引 发 最 恶 性 的 冲突 。 ” [ 2 ] ( P 6 - 7 ) 对 物 的争 夺 和 意见 的分歧 ( 本 质
就称为恐惧 。 ” l 3 l ㈣’ ①这 对 于 我 们 理 解 恐 惧 的 性 质 确 是 不 够 充 分 的 。好 在 他 通 过 《 论 公 民 》 一 书 的 注释对 “ 恐 惧” 一 词 的含 义 作 了有 益 的 补充 :
有这样 一种异议 :人 能通 过相 互的 恐惧组 成
这种 “ 伤 害 ” 尚未在 现 实 中发 生 ,只 是 出 于 对 未来 的一 种 预 测 ,或 者说 产 生 于 对 外 来 事 物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