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笔记

合集下载

自考《实验心理学》听课笔记(一)

自考《实验心理学》听课笔记(一)

第⼀章绪论 第⼀节⼼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变量就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

⼀、⾃变量 1、⾃变量的定义 ⾃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者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为或⼼理的变化。

我们要选择的⾃变量的变化间距,即检查点,要能引起因变量相应的变化。

我们把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变量的变化,叫做⾃变量的不同⽔平。

2、⾃变量的种类 1)刺激特点⾃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应是由刺激的不同特性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变量称为刺激特点⾃变量。

(如主试要求被试学习50个单词,这些单词也许是常见的,也许很少见到。

那么,这些单词在报纸上出现的频率就是单词的⼀个特点,我们可以研究单词的频率对再认的影响。

句⼦的不同类型,如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都是句⼦的特点。

这些⾃变量都是因⾃⾝的不同特点⽽引起被试不同反应的,它们都属于刺激特点的⾃变量。

) 2)环境特点⾃变量,进⾏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变量。

时间也属于环境⾃变量。

时间是⼀种⾮常重要和⽆时不在的⾃变量,特别是在记忆的实验中,你甚⾄可以说,⼏乎没有不⽤时间作⾃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变量,⼀个⼈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或右⼿为利⼿、⾃我评价⾼或低等,都可以作为⾃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语造成的。

⼆、因变量 1、因变量的定义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为变量。

2、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 信度指⼀致性,即同⼀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3、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 当⾃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不是⾃变量造成的,⽽是由其他因素,即没控制好的额外因素造成的,这种因变量就是⽆效的,或者说产⽣了⾃变量的混淆。

郭秀艳版 实验心理学笔记 (1)

郭秀艳版 实验心理学笔记 (1)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由来19世纪之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思辨。

现代意义上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是在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的。

心理学建立的意义:1.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范围;2.使得心理学研究方法和途径发生了深刻的改革,在方法和研究上给予其他心理学分支以大力的支持和辅助;3.第一章绪论4.借助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方法和思想,当代心理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和荣誉;实验心理学发展的途径:1.费希纳:物理心理学,开创性的提出量化研究;2.冯特:首先提出心理学必须要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3.艾宾浩斯:实证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过程;一、费希纳(一)生平1801年4月19日出生于德国;做了7年的生理学家;15年的物理学家;14年的心理学家;11年的实验美学家;在教物理的时候,开始从事感觉的研究,率先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色觉和后像;19世纪受荷兰理性哲学影响,开始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1860年,出版《心理物理学纲要》(二)对心理学的贡献;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1)费希纳定律,公式为:S=K㏒RS为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为实际刺激强度;K 为常数;㏒取对数;(2)费希纳定律的含义: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当刺激量越大,产生一个最小可觉差【jnd】所需要的变化量就越大。

即是:物理量越大,为了感觉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3)费希纳定律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第一,这一定律证明了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着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是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表达;第二,费希纳定律还表明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存在着差异,刺激强度增加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的相对于已有的感觉强度;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1)最小可觉差;(2)正误法;(3)均差法;(三)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1、一方面他关于感觉测量的思想被后人进一步深化:对各种心理现象都试图进行科学量化的研究,并且用数字形式表现出来;2、另外一方面,从他的不足出发,后人发展出一种新的心理学物理方法——信号检测论;二、冯特(一)生平1832年8月16日出生于德国;在海德堡从事生理学研究是他的实验心理学概念的开始;(二)对心理学的贡献;1、倡导用心理现象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2、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且在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学科,使得心理学真正的走进科学的殿堂;3、他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撒下了种子;(三)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他是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实验心理学的开山人物,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最大;三、艾宾浩斯费希纳的量化思想让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成为可能;冯特的勤奋工作建立了实验心理学的体系;艾宾浩斯大大拓展了实验心理学的领地;(一)生平1850年2月24日出生于德国波恩。

实验心理学笔记

实验心理学笔记

实验心理学笔记—- 郭秀艳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由来产生于1879年三个代表性人物: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科学方法的两个标志:经验观察;自我校正(1)经验观察的角度:实验心理学要达到科学方法的标准,就必须发展出一套有效且稳定的观察方法,其观察结果必须尽可能地避免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

必须回答“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这两大课题。

(2)自我校正方面:实验心理学能否自我校正?如果从实验法得来的结论同样可以通过实验法(也即通过其他实验)来进一步巩固证实,或与之相反地反驳质疑,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实验心理学具备了自我校正的能力。

非科学方法有哪些:权威、注意凝视、先验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研究法、实验法1、观察法是通过一定程序收集资料,以期获得描述性的数据来简化复杂现象的过程。

属于较为原始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

类型:自然观察法、个案研究法与调查研究自然观察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个案研究是指深入地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

调查研究是采用问卷或量表对某种现象进行大范围取样研究的方法.2、相关研究法能够描述事物间共同变化的关系,但还是不能确定相互关联的事物孰为因果,其指标叫做相关系数(r)。

(1)优点:可以显示变量间的共变关系,从而提示研究者注意到各种现象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2)缺点:其一,相关研究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其选用相关法的前提条件是否得到了满足。

其二,相关研究法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3、实验法(一)什么是实验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心理学实验一般有以下几个要素:实验假设和推论;实验变量;实验控制观察法有三种:自然观察、个案观察法、调查研究法相关研究的改进:交叉—滞后法实验研究的原则:(1)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2)保证被试推出的自由;(3)保证被试避免受到伤害;(4)保密的原则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1)确定课题,选择被试;(2)确定实验控制;(3)数据整合;(4)撰写研究报告。

朱滢《实验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第4章【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第4章【圣才出品】

第3章心理物理学方法3.1复习笔记一、感觉阈限的测量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其操作性定义是有50%的次数能引起感觉,50%的次数不能引起感觉的那一种刺激强度。

差别阈限是有50%的次数能觉察出差别,50%的次数不能觉察出差别的刺激强度的差别。

差别阈限值也称最小可觉差(JND)。

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主要有3种: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

(一)最小变化法1.最小变化法测量绝对感觉阈限(1)最小变化法的刺激由递减和递增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

(2)被试报告有感觉时用“+”表示,报告无感觉时用“-”表示,不能肯定有无感觉时用“?”表示。

(3)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地小,目的是系统地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

在这个系列中被试有感觉和无感觉的转折点就是绝对感觉阈限。

(4)最后求得的绝对阈限是多次所得的系列绝对阈限的算术平均值。

2.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1)在每一次试验中比较两个刺激:一个是标准刺激,一个是比较刺激。

(2)被试可以有3类反应,表示为“+”,“=”,“-”。

(3)不肯定间距和主观相等点:下限是指从“-”到“=”的转折点,上限是指由“=”到“+”的转折点,上限与下限之间称做不肯定间距(IU)或相等地带。

差别阈限(DL)等于l/2不肯定间距。

不肯定间距的中点被称为主观相等点(PSE),被试在作比较时,是以主观相等点为标准刺激,而不是以规定的刺激为标准刺激。

(4)差别阈限也是多次试验后的统计值。

绝对差别阈限是指通过多次试验求得的平均差别阈限,如果标准刺激变了,那么所求得的绝对差别阈限也会改变。

绝对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称做相对差别阈限。

3.最小变化法中可能出现的误差(1)习惯误差习惯误差是指被试因习惯于由原先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而对新的刺激作了错误的判断时所引起的误差。

习惯误差导致递增系列的阈限增大;相反,导致递减系列的阈限变小。

张学民《实验心理学》(第3版)复习笔记和典型习题详细分析与解答(第3章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道德)

张学民《实验心理学》(第3版)复习笔记和典型习题详细分析与解答(第3章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道德)

第3章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道德3.1 本章要点1.如何公正地对待人类被试2.如何公正对待实验动物3.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严谨的科学精神4.论文写作与发表应注意的问题由于心理学实验的对象一般是人或动物,因此,在进行心理学实验时,实验者首先应该考虑伦理道德问题。

在这里,伦理道德包括两方面含义:第一方面含义是对实验对象——人或动物的公正对待;第二方面含义是研究者应具备和遵守科学道德。

3.2 复习笔记一、如何公正地对待人类被试(一)公正地对待人类被试1.关于实验参与者对待人类被试的基本原则是:对人的尊重、有益性和公正。

2.实验者与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当一个实验参与者出于对心理学研究的兴趣,主动、自愿地参加研究者的实验时,实验者与参与者之间就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由此得出的结果更为真实可靠。

对于实验者来说,与参与者建立积极的关系对实验的实施是非常有帮助的。

3.实验者对待参与者的行为规范(1)如果出现如下情况,实验者应该在实验室等候实验参与者,并向他们做出解释或做出合理的安排。

①实验者忘记预约了实验参与者做实验;②仪器故障或其他原因推迟或取消实验;③实验时间安排的变更;④知情同意;⑤退出实验自由;⑥免遭伤害的保护,消除有害后果。

(2)尊重实验参与者的时间。

(3)做好充分的实验前准备。

(4)以礼对待实验参与者。

(5)保护个人隐私。

(6)营造一个轻松的实验环境和氛围。

因此,在一般的心理学实验中,在伦理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应将实验对参与者可能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伤害降至最低限度。

4.发放实验通知应注意的问题(1)通知内容①通知应该以书面形式发放,措辞简单且容易理解;②通知应告知实验参与者实验的意义;如果中途退出实验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影响他们自愿参加的实验因素(如冒险尝试、身体不舒适、缺乏自信心、其他不利因素等)以及实验参与者希望了解的其他方面的问题;③当实验者与其同事实施实验时,实验者应尽可能避免实验参与者因种种原因退出实验或发生其他的意外情况;④如果实验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某一门科学的学分,实验者应该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学分还是以其他的形式获得回报;⑤如果有的参与者因为一些合理的原因不能参加实验,实验者应该对实验参与者作出合理的解释,征求参与者、介绍人或组织人的同意。

邓铸实验心理学笔记

邓铸实验心理学笔记

导言: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与逻辑一、科学的方法与主观的研究者1、科学方法的经验性:问题的答案可以通过观察得到2、科学方法的公开性:科学方法使得观察可以得到他人的评估3、科学方法的结构性:保证研究的客观性4、科学方法的操作性5、科学方法的系统性二、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心理物理学是关于身心之间或外界刺激量与内部活动心理量之间函数关系或依存关系的严密科学,是介于物理学与心理学之间的一门独立学科。

费希纳的心理物理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冯特的心理学实验室铁钦纳——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三、实验心理学的逻辑广义的实验心理学:采用实验作为其主要研究方法的心理学体系(描述和控制功能)狭义的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并概括和介绍心理学各分支领域中实验研究成果的科学1、观察技术与相关技术观察法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较持久的观察,它是出于描述的目的,而且只能达到描述的目的。

自然观察、参与式观察、结构性观察(又称策划性观察,即创设一定的情境,将研究对象的活动安排在这一情境中——实验室观察)相关技术是在观察基础上的一种关系描述,它通过统计技术将变量间的关系量化,测量出变量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和共变关系的方向2、实验技术实验技术的3个特点: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可控制——额外变量的控制;可重复心理实验有两种形式: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3、实验的逻辑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选择样本,并随机分为两组,设样本1为实验组,进行某种实验处理,测量观测值;样本2为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测量观测值,比较观测结果,验证因果关系第一章心理学实验研究的过程一、了解实验研究过程是必要的吗?学习实验心理学的原因:1、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实验心理学为解答心理学的疑难问题提供了开放的和完备的程序,它可以保证得到尽可能准确和完整的答案。

实验心理学 第2章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考研笔记-精品

实验心理学  第2章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考研笔记-精品

第二章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自变量是被操纵的变量,而因变量是被测定或被记录的变量。

在心理学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有以下几种可能性:①当自变量增加时,因变量直线增加。

直线的斜度可能不同,但关系总是线性的;(A)②自变量与因变量两者没有关系。

它说明行为不受自变量的影响。

(如B)③当自变量增加时,因变量却相应减少。

(如C)④自变量与因变量形成非线性的关系。

其中有的是一致关系(如D、E),有的是倒转关系(如F)。

在后一种情况下,因变量先随自变的上升而上升,以后,自变量继续上升,而因变量持续下降。

第二节自变量及控制、自变量的含义简述自变量的含义。

自变量的含义:自变量是研究者所操纵且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自变量的不同取值称为水平X自变量的变化水平完全取决于研究者的操纵。

又称为独立变量。

如反应时实验中的不同照明条件,记忆实验中的不同识记条件等。

理解:①在心理学实验中,自变量的代名词是"处理"或"处理变量〃。

任何一个心理学实验的目的都是发现自变量在心理或行为中的效应, 因此选择自变量是研究者需要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

②在实验设计中,自变量也叫因素或因子。

通常讲的单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是指自变量的个数。

③水平是同一个自变量采取的维度,即自变量的不同取值,也叫实验处理。

每种自变量水平也叫一种实验处理。

AxB实验设计指自变量A水平的个数和自变量B水平的个数。

、自变量的种类举例说明自变量的种类。

实验的本质,无外乎是在有限个控制情境下的观察、比较,而这控制的关键就在于自变量。

划分根据自变量种类自变量定义举例(1)根据自变量的操作水平划分的种类①操作性自变量是指研究者可以直接操纵的变量,即自变量可很好地被量化并且是可以控制的。

①在记忆实验中,学习的次数是研究者可很好地操纵的自变量。

②在汉字加工的研究中,研究者常选择汉字的频率作为自变量。

让被试对高频汉字和低频汉字进行命名反应。

实验心理学笔记

实验心理学笔记
顺序量表: 变量的值只能反映某种顺序或大小关系,没有相等的单位,不能进行算术运算。
等距量表: 变量的值可以反映某种顺序或大小关系,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能够进行加减运算,但因为没有绝对零点,所以不能进行乘除运算。
比例量表: 变量的值具有相等的单位,而且有绝对零点,因此可以进行加减和乘除算术运算。
反应时:从给予刺激开始到做出反应的这段时间称为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一个反应对应于一个刺激,当一个刺激呈现时,就立即对它做出反应,这种反应时称为简单反应时。(书上定义: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多为视觉和听觉简单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多个反应,各自对应事先所规定的那个刺激进行反应。选择反应时=简单反应时间+辨别刺激的时间+选择的时间。(书上定义: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内隐记忆:又称为程序记忆,一种长时记忆的形式,指关于技术、过程或“如何做”的记忆。当人学习过某些知识,却无法回忆或再认时,这些知识的记忆依旧存在,只是以一种无意识的方式表现出来。被试者并非有意识的指导自己有用这种记忆,它只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能自然地表现出来,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者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
感觉阈限:又称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为绝对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二为差别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差别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绝对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
差别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所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等,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复习笔记 记忆)【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复习笔记 记忆)【圣才出品】

8.1复习笔记一、记忆过程:编码、存储与提取(一)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1.记忆结构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由Atkinson和Shiffrin提出,认为记忆由感觉存储、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3种结构组成,它们在信息储存的时间长短、容量和遗忘快慢等方面是不同的。

2.记忆过程(1)信息首先以感觉登记的形式进入信息加工系统。

(2)在感觉登记中的信息或者消失或者进入短时存储部分(STS)或称短时记忆(STM)。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信息大约只能保留lmin。

(3)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或者被遗忘,或者进入长时存储部分(LTS)或称长时记忆(LTM)。

长时记忆容量是无限的,信息在其中可保持数十年之久。

复述或机械背诵在信息从短时存储传递到长时存储中起到重要作用。

3.感觉存储或感觉记忆图8-1刺激卡片(1)视觉形象的存储①全部报告法a.实验程序刺激卡片(如图8-1所示)呈现50ms后,要求被试把他全部看到的字母都报告出来。

b.实验结果被试觉得12个字母都看见了,但只能说出4~5个字母。

c.实验结论通过实验,Sperling断定。

被试看到的比他能报告的多。

②部分报告法a.实验程序被试首先注视刺激卡片50ms,然后,根据声音提示(高音、中音、低音)报告相应行(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的字母。

3种音调是随机出现的,防止被试猜测。

b.实验结果要求被试全部报告所看见的字母,平均成绩为4.5个;而部分报告法的平均成绩是3个多一点,由于这是报告一行的结果,实际的平均成绩应该乘3,即10个左右。

c.实验结论Sperling的部分报告法证实了视觉形象的存储可以在瞬间保存较多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也可以飞快地消失。

(2)听觉回声的存储①听觉的感觉记忆以回声储存的形式存在,它保持的时间约为3~4s。

②Darwin用类似部分报告法证实了回声储存的存在。

实验表明,被试能在回声储存中保存4.9个项目。

4.短时存储或短时记忆(1)短时存储容量①短时记忆容量的测量短时记忆的容量可以通过测定记忆广度来获得。

完整版实验心理学笔记郭秀艳

完整版实验心理学笔记郭秀艳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贡献费希纳——奠基人1.费希纳定律:S=KlogR 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 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2.三种感觉测量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冯特——创始人1.把心理现象(感知觉,注意)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2.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3.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艾宾浩斯——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1.发现并证明实验法在整个心理研究中都是有效工具2.从根本上改变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人工材料3.新的测量方法—节省法4.遗忘曲线2.非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的区别(各自特点)非科学方法的特点:1.听信权威2.注意凝聚3.先验科学方法的特点:1.经验观察2.自我校正3.心理学常用研究方法1.观察法特点:直接和描述性缺点:①无法对因果关系做出推论②提供的资料不充分③其描述性限制常常被忽略④观察法本身不一定客观无偏2.相关研究法——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3.实验法——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其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优点:①能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②经济实验控制一一泛指对实验精度的一切保障工作,以保证应变量确实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

①尽量消除无关变量②尽可能加以平衡4.试验心理学研究基本程序1.确定课题2.选择被试3.确定实验控制4.数据整合5.撰写研究报告第二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1.自变量分类自变量——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1.作业变量2.环境变量3.被试变量2.操作定义——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定义(布里奇曼)3.口语记录——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在实验之后,被试对主试提出问题所作回答的记录4.天花板效应& 地板效应——指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最底端5.额外变量的控制方式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3.匹配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4.随机化法和抵消平衡法5.统计控制法6. 实验者效应 &要求特征(典型的额外变量) 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的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 主试的期望 要求特征——被试会自发的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 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7. 被试间设计 &被试内设计被试 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被试 内设计——每个被试都接受 8. 内部效度 &外部效度 内部效度——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 外部效度(生态效度) 9. 几种常用实验仪器1. 立体镜 —证实双眼视差和产生立体知觉的仪器2. 深度知觉仪 —检验深度知觉敏锐度的仪器3. 速示器 —短时呈现视觉刺激的仪器(研究知觉、记忆和学习等方面)4. 记忆鼓5. 警戒仪 —测定个体警戒状态(加工定向注意的研究)6. 镜画仪 —研究练习效果和技能迁移作用,考察被试的反转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7. 眼动仪 —测试人眼活动情况,研究有关心理过程 第三章 如何读和写心理学实验报告1. 重要中外信息检索源中——心理学报 心理科学 心理科学进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外——通用的目录 社会科学引用索引 科学引用索引生物学摘要 工效学摘要 医师索引 心理学文摘2. 核对清单阅读法——提前列出一份问题清单,然后在阅读过程中逐一回答并核对有关清单上的问题及答案3. 标准实验报告格式题目和作者 摘要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反应时1. 反应时研究历史1. 天文学——贝塞尔( 人差方程式 —天文学家在观察星体的时候,他们之间形成系统的恒定的差异,它反映了两 个观察者之间的个体差异)2. 生理学(第一阶段)——赫尔姆霍茨3. 心理学(第二阶段)——冯特及其学生2. 简单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给被试呈现 单一的刺激 , 距就是简单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可能呈现的 刺激不止一个知道的 3. 影响反应时的基本因素1. 简单—复杂 反应时任务2. 速度—准确性 权衡——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间的反向关系,必须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3. 刺激 变量4. 机体变量即 被试 变量4. 减数法 &加因素法附和 假设或猜想 ,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一个 自变量水平的处理 所有 自变量水平的处理 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实验结果的 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唐纳斯7减数法 &斯滕博格7加因素法只要求做 单一的反应 ,并且两者是 固定不变 的,这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 ,对每个刺激都要求被试做一个 不同的反应 ,但刺激出现的顺序事先是不1.减数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 分析信息加工过程 (即每个阶段的 加工时间 )A 反应(简单反应)—一个刺激一个反应B 反应(选择反应)—两个或以上刺激和对应的刺激C 反应(辨别反应)—两个或以上刺激,只有一个刺激要求反应C-A=辨别反应的时间 B-C=选择时间2. 加因素法—证实 不同加工阶段 的存在,辨认它们的 先后顺序 第五章 心理物理学1. 绝对感觉阈限 & 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 差别感觉阈限—刚好能引起 差异 感受的刺激 2. 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测量方法1. 最小变化法( 最小可觉差法 、序列探索法) 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2. 恒定刺激法( 正误法 )—选定几个 固定 刺激 与最小变化法实施上无大差异,不同在于阈限值的计算上3. 平均差误法(均误法、 调整法 )3. 韦伯定律△ 0 m =c△ 0差别阈限大小 0刺激的强度水平 C 韦伯分数4. 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e =Klg 0e 心理感觉的量值 K 固定的系数 0物理刺激高出绝对阈限以上的单位数量5. 史蒂文森定律(幂定律)S=bI aS 感觉量b 由量表单位决定的常数 a 感觉道和刺激强度决定的幕指数6. 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思想1. 信号和噪音对信号检测起干扰作用的所有背景都是噪音。

APS复习笔记_实验心理学

APS复习笔记_实验心理学

Trichromatic Theory 三原⾊理论 and Antagonism theory 拮抗理论1.Trichronmatic theory regards that Red, Green and Blue are the three primary colors which can form all colors.Another supplementary theory, named Atagonism theory, suggests that all colors come from three subsystems, andeach system contains two opposing components: red and green, yellow and blue, and white and black, which explainshow color blindness workds. For instance,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lor blindness includes red-green color blindness,blue-yellow color blindness and total color blindness.Auditory2.Sound is transmitted by sound waves, the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of which determine the loudness and pitch ofsound respectively. For instance, how people distinguish music and noise is that music consists of a mixture of soundwaves with a fixed and periodic waveform, while noise has an irregular waveform and period.Perception3.Perception is produced when the stimulus acts directly on the senses, and it is the reflection of the whole of things inpeople's cognitive activities.1) Integrity 整体性 :The tendency to form gestalts (完形的), the whole is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2) Constancy 恒常性: Size constancy, lightness constancy, shape constancy (e.g. mice)3) Comprehension 理解性: The interpretation of ambiguous figures (e.g. young girl vs. old women, frog vs horse)4) Selectivity 选择性: Involved attentionSubjective Contour 主观轮廓In the process of perception, the incomplete graph is regarded as the completed graph, because the past knowledgeand experience provide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to the current perceptual activityGestalt 格式塔法则4.(1) Law of proximity 接近法则: objects that are close in space and time are easily perceived as a whole(2) Law of similarity 相似法则: objects with similar physical properties (strength, color, size, shape, etc.) are easilyperceived as a whole(3) Law of continuity 连续法则: objects characterized by continuity or common direction of motion are easilyperceived as the same whole(4) Law of closure 封闭法则: people tend to supplement the contour(轮廓) of the defect so that perception becomes acomplete closed figurePerception Processes5.(1) Bottom-up processing: Closely related to empirical facts, It starts with sensory information from the outside world,in other words, it is a process by data driven. (e.g. someone is touching you)(2) Top-down processing: involves in cognitive factors past perceptual experience, knowledge, motivation andcultural background, It begins with the concept storage in memory, so it is a concept processing. (e.g. The skin is softand the hands are small, so you know there might be a child touching you)Three-level memory system6.Ebbinghaus forgetting curve7.⽆标题附件40 KBbasic forms of long-term memory8.Reasoning9.De fference between Deductive and Inductive reasoning:If the premises are correct, the conclusion of a deductive argument is certain;in contrast, the truth of the conclusion of an inductive argument is probable, based upon the evidence given.Heuristic10.Experimental Design11.Reaction Time 反应时11.Reaction time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sponse variable in psychological research,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objectivity and operation. There are two basic types of reaction time, which are simple reaction time and selectivereaction time. The simple reaction time asks subjects to perform a single response to a single stimulus, whileselective reation time demands that subjects are given more than one different stimulus and responded differently todifferent stimuli, which means subjects are required to identify the stimulus before responding. In Donders's theory ofsubtracting reaction time hypothesized that the reaction time represents the sequential mental activities processing,because different mental processes are continuous, and the sum of the occupied time is the total reaction time, sothe reaction time of complex mental process minus the reaction time of simple mental process can get the reactiontime of mental process that may exist between the two.Possible effects of the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12.(1) Expectation Effect (期望效应): When a subject expectsto have a certain kind of outcome they will, without realizingit, they will change their actions and behaviours to actually get this exact outcome.(2) Placebo Effect (安慰剂效应): A placebo is an inert treatment or substance that has no known effects. Researchersmight utilize a placebo control group, which is a group of participants who are exposed to the placebo or fakeindependent variable. To test whether the manipulation of independent variables is effective.Sensory memory Short-term memor y Long-term memory1s~4s 15s~30sFrom different sensory pathways Experienced early stage cognitive processing Transformed from short-term memorythrough rehearsalLarge capacity but short retention time 1.Cannot be retrieved once disturbed 2. 1.Old information is quickly overwritten by new information if not rehearsal Keeping lifetime and unlimited capacity1.The forgetting of long-term memory isregarded as the failure of informationretrieval, rather than the loss ofinformation itself2.Semantic vs. Episodic Prospective vs. Retrospective Declarative vs.ProceduralSemantic: Mem ory of vocabulary, concepts and abstract concepts, "language system" , is necessary for language activitiesProspective:Memories of future events/plans that have not yet occurred Declarative: Memory ofverbally describableinformation andknowledge about theworldEpisodic: memory of specific events, situations Retrospective: Memory of past events/information Procedural:Unspeakable motorskills Deductive Reasoning 演绎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归纳推理Premise 1: Every teacher teaches his course in the classroom Premise 2: Classrooms are in the school Conclusion: Teachers work in theschoolsChoose concepts that do notbelong to the same category :“Cat ”, “Dog ”, “Bird ”, “Building"Choosing"Building"Deductive is a mental process of drawing deductive inference.1.An inference is deductively valid if its conclusion follows logically from its premises 2.Inductive reasoning is a methodof reasoning in which a body ofobservations is considered toderive a general principle.1.It consists of making broadgeneralizations based onspecific observations.2.Within Subject Design Between Subject Design Mixed DesignAll subjects received all levels of treatment of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Single independent variable The subjects were treated with only one level of independent variable, and subjects are radomly assigned to different experiment group which accapts only one 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 Single independent variableThe subjects received differentexperimental design treatmentson different independentvariables, e.g. participant acceptwithin subject treatment on factorA, and accept between subjecttreatment in factor Bmultiple independent variablesReduce the number of subjects recruited-Is an economical way to reduce the cost of subject recruitment 1.Reduce the impact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It can balance out the random error caused by experimental operation - participant are randomly accept one of the 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 1.Do not be affected by differentlevels of the same experimentalconditions2.It can be conducted whenthere are more than twoindependent variables1.acceptable for complexexperimental design2.。

实验心理学复习笔记

实验心理学复习笔记

实验心理学复习笔记第六章注意 注意的核心问题是对信息的选择分析第一节、注意的理论和实验三大注意理论:过滤器理论、资源限制理论和特征整合理论一、过滤器理论与双耳分听技术一、过滤器理论与双耳分听技术(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早期选择模型)(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早期选择模型)由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由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提出,本特提出,且使用双耳分听技术证明了该理论,且使用双耳分听技术证明了该理论,该过滤器模型的核该过滤器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它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

心思想是它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

(二)衰减模型(中期选择模型)(二)衰减模型(中期选择模型)1. 追随耳实验:要求被试在双耳分听过程中始终复述某一耳听到的信息,并忽略所有来自另一耳的信息。

另一耳的信息。

2. 过滤器并非依“全或无”过滤器并非依“全或无”的原则工作,而是按衰减方式进行,同时允许追随耳和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

耳的信息通过。

3. 特雷斯曼使用带追随耳的双耳分听技术验证了该理论。

特雷斯曼使用带追随耳的双耳分听技术验证了该理论。

(三)反应选择模型(晚期选择模型)(三)反应选择模型(晚期选择模型)1. 基本假定:由感觉通道输入的所有信息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并加以识别。

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的重要性。

的重要性。

2. 哈德威克和希夫林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靶子词实验验证了该模型。

(四)模型比较(四)模型比较1. 衰减模型和过滤器模型的共同点衰减模型和过滤器模型的共同点① 两者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加以调节两者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加以调节② 两者都认为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两者都认为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③ 这种注意选择都具有知觉性质,因而被称为过滤器--衰减模型,并将之看做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知觉)【圣才出品】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知觉)【圣才出品】

第7章知觉7.1 复习笔记一、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一)历史渊源1.直接知觉(direct perception):认为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知觉的刺激物说。

(1)格式塔心理学:人们的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并不是对各部分的简单总和。

(2)吉布森(Gibson,1950,1966,1979):把知觉看作是从环境中提取相关信息的直接过程。

2.间接知觉(indirect perception):以Gregory为代表,认为知觉是较为活跃的和主动的过程,是当前呈现的外部刺激和大脑中已经存在的对外部世界的内部表征两者之间的匹配过程。

3.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up-bottom)加工:自下而上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也称材料驱动加工(data-driven processing);而自上而下加工则指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也称为概念驱动加工(conceptually-driven processing)。

直接知觉论只讲究自下而上加工,而间接知觉论则讲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加工相结合,即刺激信息和内部经验的匹配。

(二)直接知觉实验最关键的实验设计要点是排除过去经验对被试的影响。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的研究是吉布森和沃尔克(Gibson和Walk,1960)的视崖实验。

1.实验背景视崖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深度知觉,这是知觉中最具魅力的一个研究领域。

2.实验方法(1)被试:6个月到14个月大的婴儿和刚出生的小动物。

(2)实验仪器:视崖(visual cliff),是一张高为4英尺的桌子,表面是一整块厚玻璃,半边的玻璃是不透明的,紧贴玻璃下方就有一块红白格子的布,此为“浅滩”,而另半边的玻璃是透明的,不过在相距4英尺远的地面上同样放着红白格子的布。

(3)实验操作:将婴儿放在视崖的中间,并要求他们的母亲站在视崖深的一端和浅的一端召唤他们,观察他们是否会跟着母亲的召唤,向“视崖”或“浅滩”爬去。

实验心理学笔记整理

实验心理学笔记整理

实验心理学笔记整理嗨,小伙伴们!今天我来和你们分享我整理的实验心理学笔记。

这就像是打开一扇通往奇妙心理世界的大门,里面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发现呢!实验心理学啊,它就像是一个超级侦探,在人的心理迷宫里寻找线索。

比如说,我们想知道人们为什么会在压力下做出某些决策。

这就好比是在黑暗的森林里寻找宝藏的路线,实验心理学家就是拿着各种工具(实验方法)去探索的冒险家。

我在笔记里看到一个超有趣的实验。

研究者想要探究记忆是如何被干扰的。

他们把参与者分成了两组,就像把一群小伙伴分成了两个小队一样。

一组参与者在记忆单词的时候,旁边有人不断地制造噪音干扰,哎呀,这就像你在安静看书的时候,旁边有人一直在大声唱歌,烦得很!另一组则在安静的环境下记忆单词。

结果呢?在噪音环境下的那组参与者记住的单词可少多了。

这就说明环境对记忆的干扰可真是个大问题啊!再说说实验设计吧。

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

真像是搭建一座复杂的城堡,每个部分都得精心安排。

完全随机设计就像是抽奖,每个参与者被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都是随机的。

比如说,研究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学生们就像抽奖一样被分到不同的教学方法组里。

还有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呢。

被试间设计就像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跑道上比赛,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而被试内设计就像是一个人要在同一条跑道上跑好几次,但是每次的比赛规则(实验处理)不一样。

实验中的变量也很重要。

自变量就像是汽车的方向盘,它决定了实验的走向。

比如在研究药物对情绪的影响实验中,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就是自变量。

因变量呢,就是汽车开到哪里去了,是自变量改变后产生的结果。

在这个例子里,参与者的情绪变化就是因变量。

还有控制变量,这就像是汽车行驶的道路状况得保持一致,不然就不知道是方向盘(自变量)的作用还是道路(控制变量)的作用了。

比如说在研究灯光强度对阅读速度影响的实验中,除了灯光强度这个自变量,像书本的字体大小、参与者的视力等都得控制好,要是字体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就像道路一会儿平坦一会儿坑洼,那可不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心理学笔记——郭秀艳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由来产生于1879年三个代表性人物: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科学方法的两个标志:经验观察;自我校正(1)经验观察的角度:实验心理学要达到科学方法的标准,就必须发展出一套有效且稳定的观察方法,其观察结果必须尽可能地避免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

必须回答“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这两大课题。

(2)自我校正方面:实验心理学能否自我校正?如果从实验法得来的结论同样可以通过实验法(也即通过其他实验)来进一步巩固证实,或与之相反地反驳质疑,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实验心理学具备了自我校正的能力。

非科学方法有哪些:权威、注意凝视、先验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研究法、实验法1、观察法是通过一定程序收集资料,以期获得描述性的数据来简化复杂现象的过程。

属于较为原始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

类型:自然观察法、个案研究法与调查研究自然观察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

个案研究是指深入地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

调查研究是采用问卷或量表对某种现象进行大范围取样研究的方法。

2、相关研究法能够描述事物间共同变化的关系,但还是不能确定相互关联的事物孰为因果,其指标叫做相关系数(r)。

(1)优点:可以显示变量间的共变关系,从而提示研究者注意到各种现象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2)缺点:其一,相关研究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其选用相关法的前提条件是否得到了满足。

其二,相关研究法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

3、实验法(一)什么是实验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心理学实验一般有以下几个要素:实验假设和推论;实验变量;实验控制观察法有三种:自然观察、个案观察法、调查研究法相关研究的改进:交叉—滞后法实验研究的原则:(1)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2)保证被试推出的自由;(3)保证被试避免受到伤害;(4)保密的原则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1)确定课题,选择被试;(2)确定实验控制;(3)数据整合;(4)撰写研究报告。

第二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一节实验研究的变量变量:指在数量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变量是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

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相关变量relevant variable: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额外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控制变量controlled variable: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那些变量。

实验的三个要素:假设、变量和控制一、变量:实验的基本特征二、自变量(一)自变量的分类:(1)作业变量(2)环境变量(3)被试变量(二)对在变量的操纵(1)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由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1972年提出,指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的定义。

)(2)确定自变量的各个水平三、因变量(: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一)因变量的分类对因变量测量的指标(1)客观指标:反应的速度;反应速度的差异;反应的正确性;反应标准;反应的难度(2)主观指标:被试的口语记录(protocal:被试在实验是对自己心理活动过程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在实验之后他对主试提出的问题所做的回答的记录)。

(二)对因变量的控制1、反应控制:目的:被试的反应确实发生在实验者感兴趣的因变量维度上,主要通过指导语来实现。

指导语:是心理学实验中主试给被试交待任务时所说的话。

指导语的要求:内容确定;指导语要完全;简单明确;指导语要标准化。

2、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反应指标选择的标准:有效性(最重要),客观性,数量化。

3、避免量程限制影响有效性的典型情况: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

它们统称天地效应。

天地效应: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而使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者是最低端,从而使指标有效性遭受损失。

四、控制变量(一)心理学实验中典型的额外变量1、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

2、要求特征:被试自发的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方式进行反应。

我们把这种称为要求特征。

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霍桑效应:实验作业受到参加者对所做实验的了解的影响。

安慰剂效应:在药效研究的实验中,当病人相信他们已经接受了某种药物的治疗,尽管事实上他们接受的只是惰性物质,结果却产生了药效增强的效果。

对此,我们可以采用双盲进行控制。

(二)额外变量的控制事前控制:1、排除法elimination method2、恒定法constant method3、匹配法matching method4、随机化法和抵消平衡法事后控制:5、统计控制方法(协方差分析,剔除极端数据,分别加权等)。

第二节实验研究的设计实验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1、实验采用多少自变量和因变量;2、各自变量内又采用多少处理水平;3、如何将被试分配到各自变量的各处理水平中。

一、多变量设计定义:在实验中包含有两个或多个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实验设计。

(一)多自变量实验设计定义:在实验中包含有两个或多个自变量的实验设计。

交互作用:是指自变量的相互关系,即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致时产生的一种关系。

多自变量的优点:效率高;实验控制好;可以获得交互作用。

(二)多因变量实验设计定义:在实验中包含有两个或多个因变量的实验设计。

二、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between-subjects design:每一个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被试内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混合设计mixed design:指在一项实验中有些自变量是被试内的而有些自变量是被实践的实验设计。

(一)被试间设计:优点:一种处理方式不可能影响或污染另一种处理,因而避免了练习、疲劳误差。

缺点:由于接受自变量不同水平处理的被试各不相同,就很难分辨出因变量的变化是由于被试间的差异导致还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所致;而且它需要被试巨大。

方法:等组法:(匹配;随机化)(二)被试内设计优点:节省了人数,且不同的被试的个体差异也得到了最好的控制;局限:实验处理之间相污染的问题:(时间间隔;顺序误差;联系效应;疲劳效应。

)自变量中一个水平的处理可能会完全改变另一个水平处理时所发生的情况。

被试内设计的平衡技术:ABBA设计和拉丁方设计拉丁方设计:是指使各组被试接受不同实验处理,而对实验处理的顺序和实验时间顺序采用轮换的方法。

两种方法的选择:若实验可以同时用这两种方法时,一般采用被试内设计,因为他更有力或更敏感,且被试变异性而导致误差的可能性比被试间设计小。

三、小样本设计small-sample design他是被试内设计的一种变式,实验时它像人数较少的被试或单个被试呈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处理方式。

ABA 设计;多基线设计;拓展式ABA设计四、准实验设计quasi-experiment design定义:指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它本质上是一种相关研究。

第三节实验研究的效度和信度一、效度定义: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

(一)内部效度internal validity:1 定义: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2 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主被试之间的相互作用;统计回归;其他诸如生长与成熟,被试选择的偏向等等。

3 内部效度的特例——统计程序的有效性。

二、外部效度external validity1 定义: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2 影响因素:实验环境的人为性;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测量工具的局限。

二、信度定义: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

(一)影响信度的因素(二)实验信度的验证方法直接验证;系统验证;概念验证直接验证:是指在尽可能保持原实验方法的情况下在实际中重复实验。

第四节实验研究的仪器一、几种常用的仪器(一)听力计:测定个体对各种频率声音的感受性大小的仪器;(二)立体镜:是一种证实双眼视差和产生立体知觉的仪器;(三)深度知觉仪:是用来检测深度知觉敏锐度的仪器;(四)时间知觉测试仪:(五)空间知觉测试仪(六)速度知觉仪(七)速示器:是一种短时呈现视觉刺激的仪器;(八)记忆鼓:是一种研究记忆的仪器;(九)反应计时器:用来测量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对单个或多个刺激或刺激组合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的仪器。

(十)警戒仪:测量个体警戒状态的仪器;(十一)镜画仪:是一种用于研究练习效果和技能迁移作用的实验仪器,可考察被试的反应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十二)眼动议:测试人眼活动情况和研究有关心理过程的专用仪器。

第三章如何读和写心理学实验报告第一节文献检索一、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检索源二、实例第二节核对清单阅读法Kantowitz提出了这种方法:是指在阅读任何论文时都不要匆匆浏览,而应当提前列出一份问题清单,然后在阅读过程中逐一回答并核对有关清单的问题及答案。

心理学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1)题目和作者(2)摘要(3)引言(4)方法(5)结果(6)讨论(7)参考文献第四节学生心理学实验报告的写作(一)题目(二)引言(三)方法(四)结果(五)讨论(六)结论(七)参考文献(八)附录。

第四章反应时反应时: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多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第一节反应时的研究历史一、反应时研究的开端——在天文学上的研究历史;二、反应时在心理学中的研究历史唐德斯Donders将反应时正式引入心理学领域;1850-1969 ABC时期即唐德斯的减法时期;1969年至今是斯滕伯格的加因素法时期。

第二节反应时研究的基本问题一、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一)简单反应时:指给被试呈现单一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二)选择反应时:指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对选择反应时作系统区分的时唐德斯;二、速度-准确性权衡反应时的因变量是:速度和准确性。

三、影响反应时的其他因素(一)刺激变量1、刺激的不同类型影响反应时;2、刺激的强度不同而异;3、刺激的复杂程度不同而异4、因刺激呈现方式不同而异;5、刺激的数量和差别不同而异。

(二)反应时间受机体变量影响1、适应水平2、准备状态(是指机体对于某种行为做出的准备情况,1.5秒最好)3、练习次数4、动机5、年龄因素和个体差异6、酒精及药物的作用第三节反应时新法三种形式:减数法;加数法;开窗实验一、减数法时期subtractive method原理:是一种用减数的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逻辑: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