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欧洲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欧洲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对欧洲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
欧洲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对欧洲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人们对欧洲福利国家的典型印象,是它们拥有“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和高水平社会福利保障,而这些保障主要源于其福利制度。
19世纪下半期,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了缓和阶级矛盾, 一面镇压,一面安抚,实施了一些迷惑群众的社会立法,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保险法》和《养老、残废、死亡保险法》。
一般认为俾斯麦的这“三部曲”是欧洲福利制度的最早雏形。
1 9 4 2 年, 贝弗里奇教授设计了一个主张建立包括社会各阶层的“全民性”的国民保险制度,成为了当代福利国家制度的蓝图。
20世纪经历了二战之后,欧洲福利制度开始得到不断建设和完善,产生了一些重要的积极影响。
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使广大群众获得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促进了社会稳定。
欧洲劳动人民的实际工资和福利津贴得到显著增长,特别是社会上的“弱者”, 如孤寡老人、残疾人等,都得到了生活上的基本保障。
其次,累进税制和各种福利措施促进国民收入再分配,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同时,欧洲的免费教育制度使所有青少年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休假制度保障员工充分地休养生息,发展爱好,更好地实现自我,造就更多富于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的劳动力。
但福利国家制度本身也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一些严重的不良影响。
高福利使一些人工作动因被破坏,宁愿躺在福利的摇篮里睡大觉而不愿参与劳动市场竞争,工作热情和生产效率普遍下降,甚至有人拿着失业津贴去出国度假。
另外,它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多的人失去了责任感,贪图享受过度消费。
而这样的高福利是以高税收为其前提条件的,赋税的不断加重使人民不满与日俱增。
沉重的赋税还造成地下经济泛滥和人材外流。
比如英国每年就约有一千多名工程师和科学家流入美国。
同时,福利机构庞杂, 制度僵化, 造成巨大浪费。
福利开支的惊人膨胀使得财政上入不敷出,选择借贷。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福利制度的包袱更因老龄化的加剧而更加沉重。
北欧福利制度对中国社会主义福利制度发展的启示
北欧福利制度对中国社会主义福利制度发展的启示在中国经济高效发展的今天,社会福利的发展成为关系民生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
建立合理的、公平的高福利政策有助于保证社会稳定提高百姓的幸福感,是广大中国人民共同的“中国梦”。
北欧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制度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福利制度的发展有这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教训,如何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十分值得我们研究讨论。
标签:北欧模式中国福利制度发展中国梦一、北欧模式福利制度分析北欧,是指地处欧洲北部的一些国家,一般包括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和冰岛五国。
北欧模式,很多人称之为“福利国家模式”,其突出特征是国家通过各种法定的福利保障计划形成一种体制,建立一种社会保障网,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高度社会福利,使个人不因生、老、病、残等原因而影响正常的生活。
1.北欧福利制度的特点1.1.广泛性。
北欧国家提供的社会福利范围更广种类较多,包括教育的援助、免费的医疗、残疾人的救助、养老金的支付等方面。
而且无论你在劳动力市场的什么地位均能享受到国家为其提供的社会福利。
1.2.平等性。
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不依阶级、阶层、性别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无论是高收入者、低收入者还是无收入者所有人被融入福利体系当中。
1.3.强制性。
在所有的社会福利领域.北欧国家都有强力的政府管理力量。
1.4.较稳定的福利制度。
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得到了本国民众的广泛支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北欧模式根本改变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2.北欧福利制度的缺点2.1.失业率的居高不下。
充分就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因为这是国家能够提供福利服务和收入转付的先决条件。
因此,失业率的居高不下对北欧国家而言是一个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2.2.劳动力的严重缺失。
由于高福利和福利平均化造成了“不劳而获”和“少劳多得”的这一现象,降低了公众的工作热情,消极怠工的现象严重。
这一现象不仅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败坏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竞争精神。
欧美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比较与启示
欧美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比较与启示受制于政治体制、经济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不同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差异较大。
本文将就欧美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比较展开探讨,并探究其背后的思想与价值观念。
一、欧美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历程欧美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
当时,一些欧洲国家开始实行社会保险制度,为工人提供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等服务。
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出了“新政”,将社会福利政策上升为国家政策,并创立了社会保险、公共住房和劳工保护等制度。
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出现了“福利国家”模式,政府逐渐承担了更多的社会保障职责。
随着社会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福利政策的意义与价值在不断加强。
二、欧美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区别与影响因素1、政治体制欧洲地区一些社会福利制度最早的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其政治体制均为议会制和君主制。
相较之下,美国拥有完全不同的政治体制。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有独立立法权。
这种联邦制给了州政府较大的自主权,使得各州间的社会福利政策有较大差异。
2、经济水平欧美国家的经济结构与阶层分布存在巨大差异。
欧洲地区的福利国家模式主要源自于工业革命后,各国经济实力很长时间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比之下,美国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社会保障在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面前变得相对较为辅助。
3、国家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导致了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不同。
在欧洲,信仰与爱国主义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反作用,因此社会保障措施被视为对资本主义的平衡措施。
相比之下,美国的文化传统把个人自由和市场力量置于更为重要的位置,强调个人责任,担心过度的社会福利会扼杀市场机制。
三、欧美社会福利政策的启示欧美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有着鲜明的特点。
欧洲国家的福利政策十分完备,涵盖范围广,被视为是相对于国家财政收入的有效支出。
相对而言,美国的福利政策较为薄弱,主要集中于社会保险,政府承担的职责相对较少。
西方福利模式对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启示
西方福利模式对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启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瞩目。
然而,这种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例如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福利模式,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首先,西方福利模式鼓励公平分配。
在西方国家,政府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体系来确保收入的公平分配。
社会福利项目,如医疗保险、养老金和失业救济金等,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基本保障。
中国可以借鉴这种模式,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以减轻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体的经济压力。
这不仅有助于增强社会稳定,还可以激发国内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西方福利模式强调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
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环节,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国家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并鼓励人们不断提升自身技能。
中国可以借鉴这种做法,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此举不仅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还可以提高劳动者的薪资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力。
此外,西方福利模式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统一,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增长。
西方国家通过制定环境法规和政策,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和绿色技术,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
中国可以学习西方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加强环境监管,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并不容易。
中国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平衡的地区发展差距,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改革体制、推动产业升级等多方面的努力。
此外,西方福利模式也并非完全适用于中国的国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
中国可以从不同国家的经验中吸取精华,形成适合本国实际的福利模式。
综上所述,西方福利模式给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通过公平分配、教育培训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改革,中国可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北欧福利国家的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北欧福利国家的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关于北欧福利国家的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一、北欧福利国家的兴起与发展——背景与历程随着二战后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在北欧国家(瑞典、挪威、芬兰、丹麦)逐渐建立起以福利制度为基础的社会体系,民众获得了很多的福利,如普及教育、医疗和失业救济。
这些福利的提供方是政府,国民无需支付额外费用。
到了1970年代,北欧福利国家已经成长为当时全球最为富裕、最具公平性的社会。
但由于长期的福利支出,导致国家财政负担过重,经济开始萎缩,劳动力市场刚性过大,企业创新热情不高,制度开始被怀疑。
二、北欧福利国家的改革——新的调整与思考在面临经济恶化和财政压力的情况下,北欧福利国家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限制福利、降低税收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措施,这些措施的效果积极,经济运转更为活跃,福利可持续提供。
同时,由于调控的具体措施包括类似企事业单位解除用工关系以及缩短工作时间等,极大地打破了劳动力市场刚性和降低了社会财政负担。
三、北欧福利国家的经验与启示——政策调整和社会责任意识我们可以认为,北欧福利国家调整的成功经验是政府需要承担相当的社会责任,同时不断缩小社会福利差距,以实现民生保障基本在于民生保障的标准条件下,鼓励企业和市场的发展,为整个社会腾出更多的资源用于创造财富的肆意进取,从而将福利支出这个消费支出变成投资支出。
四、北欧福利国家的案例分析——瑞典近些年,北欧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扩张和改革。
瑞典是其中的一个明显例子,瑞典经济依赖出口,此前的长期大规模福利开支导致瑞典开支过剩,财政赤字增长。
然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相当理性的选择:让市场和企业承担更多的福利负担,降低失业福利等等。
通过建立新的法规保障,政府向子女教育、家庭租赁等领域大量下放,鼓励更多的创新和创业精神。
这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瑞典的经济发展,将他们从身陷财政困境的国家中挣脱出来,打造了一个更具活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瑞典经济。
五、北欧福利国家的案例分析——挪威挪威特别强调日常民生和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政府负责审查企业各项经济支出,鼓励企业增加社保福利支出,同时在保障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益之间做出了平衡。
欧洲福利国家现状以及启示
欧洲福利国家现状以及启示福利国家的定义:福利国家是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的一种方法。
在施瓦茨的《美国法律史》一书中,福利国家是指从罗斯福新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的历史阶段.欧洲福利国家产生:欧洲福利制度的起源,如果从社会政策立法来看,最早可以上溯到上世纪中期英国颁布的《伊丽莎白济贫法》1960,该法将对穷人的救济制度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下来。
但一般而言,学界认为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是以19世纪80年代德国稗斯麦政府颁布的《劳工疾病保险法》(1883),《事故保险法》(1884),《养老金保险法》(1889)为标志的。
20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大陆的快速发展,当时单一的社会救济和保险已经不能够平衡日益增长和激化的社会矛盾,欧洲很多国家开始重新定位政府所扮演的角色、)1945年英国工党经过大选上台执政,采用了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勋爵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即《贝弗里奇报告》),这份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得以用法律的形式正式固定下来,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该国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福利国家因此而正式得名.在此之后,几乎所有的欧洲发达国家相继通过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立法,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完整的以高福利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体系。
福利国家模式在欧洲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
有学者将福利国家的产生归结为经济权力、政治权力、意识形态权力和军事权力四个方而交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工业化初期经济的快速增长为福利国家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其次,政党政治为讨好选民,使得国家福利成为必需的手段;再次,福利思想的发展为福利国家的产生提供了意识形态环境;最后,军事斗一争作为所有变化因素中的强大者,加速推进了福利国家的产生进程。
欧洲福利国家的类型:1。
欧洲的福利制度给予中国的启示
欧洲的福利制度建于二战结束后,到上世纪70年代,欧洲基本建立了以高福利为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儿童津贴、病假补助、医疗、教育、住房、失业救济、养老保险、殡葬补助等各类“子制度”,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种福利制度一度被称作是“均富社会和避免冲突的理想模式”,不仅让世界为之艳羡不已,也让欧洲人长期处于自我满足的陶醉之中,将之视为“欧洲软实力强大的重要标签”。
“从摇篮保到坟墓”的高福利制度是二战后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签。
但近些年尤其是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各国财政难以承担“豪华福利”的重负,欧洲多国兴起了福利制度改革,或推迟退休年限,或冻结养老金支付,或降低公务员的薪酬……而因为遭遇全国大范围的抗议和罢工浪潮,法国的退休制度改革最近更是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一边是萨科齐政府态度强硬,称要不惧任何阻力推进法国退休制度改革,一边是为反对该项改革而举行的全国大罢工愈演愈烈,甚至导致打砸抢等暴力活动频发,法国在改革上面临的困局其实是欧洲高福利制度遭遇全面危机的一次集中体现。
金融危机之后,欧元区成为全球经济复苏最慢的地区,只能仰赖短期刺激金融业带动长期实体经济复苏。
欧元区国家长年采取高赤字财政,债台高筑,一方面,经济增长慢,税收涨得少,政府财政增收也就难;另一方面,老龄化导致政府财政在养老、医保等方面的福利支出快速增长。
收支之间的落差被越拉越大,一味地借债无异于饮鸩止渴,只会让政府财政赤字像滚雪球一般。
欧洲的高福利制度面临着难以为继的严峻挑战。
欧洲国家一度以福利国为高度文明的象征而感到自豪,如今却在金融危机拖累之下,迫于巨大的财政压力而改弦更张,却又因为面临强大的民意反弹而遭受政治压力和民众的示威抗议。
对这些国家来说,福利主义颇有些“请神容易送神难”的窘困。
最重要的是,它可能冲击欧洲国家对自身国家特性的认定,以及民众对过去引以为荣的制度的信心。
西方福利多元主义的政策实践对中国的启示在转型时期,中国有必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福利体制。
欧洲福利制度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当代世界2012.5 CONTEMPORARY WORLD62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探讨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欧洲福利制度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张建国 孙兆龙/文百余年来,欧洲福利制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推动欧洲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曾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所借鉴。
但随着福利水平的刚性攀升,欧洲福利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现。
欧债危机的爆发更是凸显了欧洲高福利制度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引发人们对二者关系的深刻反思。
欧洲福利制度具有哪些主要经验和教训,对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具有哪些参考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总结和研究。
欧洲高福利开支长期刚性增长是导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一、社会保障开支长期刚性增长导致一些欧洲国家财政亏空严重社会保障支出是欧洲高福利国家最大的财政支出项目,且其规模和占GDP的比例长期以来只增不减。
截至欧债危机爆发前夕,欧盟27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不含教育及住房补贴)占GDP的比例平均达到26.4%,而欧元区国家则为27.5%。
其中,德国、比利时和葡萄牙的社会保障(不含教育及住房补贴)支出已分别高达GDP的30.4%、29%和27%,相当于相关政府财政支出的40%、47.5%和70%。
加之欧洲国家大部分社会保障支出均由政府负担,社会福利开支的不断攀升导致很多欧洲国家政府财政赤字严重,甚至出现巨额“财政黑洞”。
二、为填补巨额财政亏空,一些欧洲国家多年来被迫举债度日,债务风险愈积愈高在1995—2008年期间,意大利每年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00%以上,其中有五年均超过110%。
同期,希腊每年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一直在90%以上,其中有八年均超过100%。
以目前欧洲社会福利支出最高的法国为例,其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一直在增加,1978年为21%,1992年为35%,2004年为63%,2005—2011年期间已增长到85%。
2012年法国财政预算为3660亿欧元,其中需要当年偿还的债务本息合计已达到1288亿欧元,超过全年财政支出的35%。
欧洲福利国家公共服务对我国的启示
欧洲福利国家公共服务对我国的启示「提要」在欧洲有着悠久并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幸福美好生活的福利制度和公共服务,从高福利开始逐步造成了各国家的高税收,继而导致生产的高成本、社会的高失业率和国家竞争力的减弱,如何在不过于人民现有福利水平前提下走出这个怪圈,已经成为欧盟与各成员国政府公共服务改革与创新的一项主要议程。
欧盟福利国家的经验启示是:我国社会公共服务要量力而行,社会保障服务要以救援为主,社会保险应引导自助为主,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应选择市场化为主。
「摘要题」政策“公共服务”是由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倡导的一项新的政府职能。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明确强调:“各级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在继续加强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这个崭新概念和目标的明确提出,进一步表明政府要根据世界大家庭的管理经验来调整自己的工作价值坐标系统,表明我国要在更加清晰的理念指导下,全面系统建立与国情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这标志着我国行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政府管理中一个重要转折的来临。
政府公共服务的内容很多,而社会保障服务与义务、公共基础设施供应和公用事业服务一样在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社会保障在我国一般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在欧洲多数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中,社会保障的丰满体系基本完整反映了英国贝弗里奇勋爵在1942年提出的主张,其特点是广覆盖、全方位、统一提供,权利与义务对等,其范围包括了儿童补助、抚养补贴、生育补贴、寡妇补贴、伤残补贴、失业救济、就业培训补贴、丧失生活来源救济、养老金、丧葬补助、医疗和康复服务等几乎与人生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的所有内容。
欧洲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发源地,其社会保障服务的历史长,经验多,影响大。
考察、分析和欧盟成员国在社会保障发展中的利弊得失,对于我国正处于规范和初建中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一、欧洲福利国家公共服务中的欧盟15国(注:这里指2004年5月之前的欧盟,之后的欧盟是25个国家,新加入的有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塞浦路斯、立陶宛、拉脱维亚和马耳他一共10个新成员。
欧洲福利国家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按:针对欧洲传统福利制度的弊端,西方学者提出了“第三条道路”的福利国家改革构想,即变消极福利为积极福利,变“社会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国家”,以市场机制激活福利机制和劳动力市场。
欧洲福利国家“第三条道路”的改革为当前我们学习借鉴欧洲的社会保障模式,建设“东方新欧洲”的样板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欧洲福利国家改革对我们的启示一、欧洲福利国家改革特点针对欧洲“福利国家”制度的种种危机,以吉登斯为代表的西方学者提出“第三条道路”的福利国家改革理念,其主旨是改造传统的“社会福利国家”为现代的“社会投资国家”;指导思想是变消极福利为积极福利,其比传统的福利国家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1.责任和权利相统一。
“第三条道路”最鲜明的特征之一是强调责任与权利相结合。
福利国家改革的原则是“不承担责任就没有权利”。
传统福利制度最致命的缺陷在于滋生人们对政府的过度依赖。
人们普遍把享受集体带来的好处看作理所当然,而把承担责任和义务看成是额外的。
2.变“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国家”。
国家要建立“社会投资国家”。
其要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调社会公正与经济效率的统一。
一方面承认国家在实现社会公正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提出国家不应包办一切。
国家应强调人力投资而非提供直接经济资助,国家应从转变就业机制入手,改变传统的家庭模式,促进就业,以此提高人民素质和国家竞争力。
这才是促进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相统一的方法。
二是对风险进行“事先预防”。
提出“积极福利政策”,应抛弃“事后补偿”的传统福利制度,建立积极的风险管理机制,这就要求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干预与合作。
三是对传统福利国家结构进行调整。
若福利“只具有消极内涵且主要面向穷人,则必然导致社会分化”。
为建立有效的“社会投资国家”,首先应扩大人力投资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使国家、企业和个人都参与对福利事业的投资,其次应扩展社会关注对象以避免社会分化。
3.从减少社会排斥入手解决不平等问题。
西欧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变迁及其启示
西欧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变迁及其启示随着西欧国家社会变革的不断进行,社会福利制度也随之不断变迁。
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各国对于福利制度的构建和优化都做出了各自的努力。
本文将以西欧国家为例,探讨其社会福利制度的变迁及其所带来的启示。
一、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历程1.1 资本主义崛起前的盖尔德制度在经济落后和农村化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盖尔德制度被广泛应用。
盖尔德(guilds)是一种由当时各种职业人员组成的商会组织,其目的是维护成员的利益、保证成员的就业和社会安全。
除了为商会成员提供保险服务外,盖尔德制度还为其成员提供了城市和乡村中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1.2 工业革命后的慈善机构模式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福利制度也发生了变革。
慈善机构的出现标志着公共社会福利服务的开始,慈善机构一边发展,一边不断地扩大其维度,同时各类慈善组织也不断涌现。
1.3 国家主导的普惠福利制度20世纪初,欧洲各大国家开始建立普惠性的社会福利制度。
例如,瑞典在1930年代前后建立起国民养老金、社会保障金、无工作救济金等福利制度,并向全国公民提供免费医疗和护理服务。
在这一阶段,国家成为社会福利提供者。
1.4 新自由主义下的大幅度削减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在西欧逐渐兴起。
新自由主义强调小政府,通过减少政府在福利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以促进经济竞争和市场发展。
这一时期,西欧国家普遍出现了社会福利体系的精简。
二、西欧福利制度的启示2.1 福利国家需要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福利国家创建伟大但不意味着它成为了永恒。
福利国家需要随着时间的进展,调整和改进其福利政策,以应对当下问题。
如今,西欧福利国家通过创新技术不断改善其福利标准,建立了更灵活、可持续和普惠的福利制度。
2.2 福利国家需要更好地平衡政治经济福利国家需要更好地平衡两个因素:政治权力和经济变量。
过分关注福利可能导致产生不必要的开支,最终损害了经济和政治发展。
反之,忽视福利则会导致不公平的分配和社会紧张。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探索与启示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探索与启示一提到西方国家的福利,让很多国人羡慕不已,很多人希望中国将来也可以实现那样的高福利,但是西方的福利制度真的适合中国吗?答案是否定的。
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面临着经济停滞局面,社会福利制度也陷入了重重困境。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形势严峻,各种医疗、养老、社保等诸多问题引起社会矛盾加深,而现在欧洲高福利主义模式难以持续,西方各国政府都开始考虑要削减社会福利支出,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我们中国正从补缺型福利模式向适度普惠型模式转变,应当谨防重走欧洲高福利老路。
一、西方福利制度简介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行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具体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三大类。
社会保险是政府以法律形式,强制公民在就业期间按其应课税年工资额的一定比例向国家交纳的社会保险税,用于投保者因规定的原因丧失收入以后,向他们及其家属提供一部分补偿收入和服务,以保障他们维持基本生活。
其种类主要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疾病和健康保险、工伤事故保险等。
社会救济是针对部分生活困难者和贫困家庭提供的带有生活救济性质的补贴,如对失去收入或收入低微的老弱病残者给予特殊照顾的补助。
社会福利是由政府以拨款形式提供给公民的各种补贴。
这是不以个人经济状况为转移的带有普遍性的公共财政补贴。
二、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可以施行的原因那么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为什么可以施行呢?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1、高税收“羊毛出在羊身上”。
实行高福利政策的资源,其实都来自劳动者创造的财富,只是通过高税收由国家实施再分配罢了。
这些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征收率一般都达到30%-50%,高收入者的纳税率甚至达到70%-80%,我们国家个人所得税是5%-45%。
也就是说,劳动者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收入都交了税。
瑞典的遗产税最高达98%,也就是说上一代留给子女的财产,最少时只剩下2%,几乎等于没有。
探讨北欧国家的福利政策对我国改革的启示
北欧国家福利政策对我国改革的启示引言北欧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以其强大的福利政策而著名。
这些国家,如瑞典、丹麦、挪威和芬兰,以其高水平的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系统、公共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而闻名。
这些福利政策对北欧国家的人民带来了许多福利,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改革的启示。
本文将探讨北欧国家的福利政策,并分析其对我国改革的启示。
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特点1.包容性社会保障体系:北欧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覆盖范围广泛,能够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这些国家普遍实行全民健康保险、失业救济、养老金制度等。
这些社会保障政策为人民提供了稳定的福利支持,减少了社会不平等问题。
2.公共教育和医疗系统:北欧国家拥有高质量的公共教育和医疗系统,无论财富背景如何,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这种公共服务的提供使得人民普遍享有平等机会,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3.高税收和公共支出:为了实现维持福利政策的目标,北欧国家实行了高税收和公共支出。
这些国家普遍采取渐进税制,对高收入者征收较高的税率,以此来提高社会福利和减少贫富差距。
4.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北欧国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他们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致力于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这种经济模式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
对我国改革的启示1.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我国应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投入,确保人民的基本福利得到保障。
加强全民医保、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2.公共教育和医疗的提高:我国应加大对公共教育和医疗系统的投入,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和医疗资源。
通过公共教育和医疗的提高,可以提高社会平等和社会竞争力。
3.税收制度的改革:我国应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实行更为公平的税收政策。
推行渐进税制,对高收入者增加适度的税负,减轻低收入人群的税收负担,以实现社会公平。
4.推动可持续发展:我国应加大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力度,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西方福利模式对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启示
西方福利模式对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启示近年来,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城乡差距等问题的日益凸显,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亟需改革。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福利模式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社会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
西方福利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权益,旨在提高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
这一模式注重政府的积极参与,通过国家财政的投入和政策的制定来实现公民福利的保障。
与此相关的是,西方国家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养老金、失业保险等,为公民提供了稳定的福利待遇。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从西方福利模式中汲取宝贵的经验。
首先,中国应当加强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投入和规划。
当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还不完善,人口老龄化和社会问题的增加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政府应当加大对福利事业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具体可行的政策措施,确保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其次,中国应当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整合和协调。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分散性、碎片化的问题依然存在。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社会保障制度各不相同,导致公民权益难以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的执行也存在困难。
与此相对照,西方国家通过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了公民的权益平等和连续性。
因此,中国应该在社会保障方面加强各个部门的协调和整合,构建一个全面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另外,中国也可以从西方福利模式中吸取关于公民参与的经验。
西方福利模式的实施是通过政府和公民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的,政府提供福利待遇,公民也需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这种公民参与的模式不仅能够增加政府的责任感,也能够提高公民的积极性。
在中国,我们应当倡导每个公民对社会保障的关注和参与。
公民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和谐建设,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并行使监督权利,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公正和透明。
然而,也要明确指出,西方福利模式并非完美无缺,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欧洲福利国家公共服务对我国的启示
欧洲福利国家公共服务对我国的启示马庆钰2012-10-12 14:53:05 来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4期作者简介:马庆钰,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北京100089)内容提要:在欧洲有着悠久历史并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幸福美好生活的社会福利制度和公共服务,从高福利开始逐步造成了各国家的高税收,继而导致生产的高成本、社会的高失业率和国家竞争力的减弱,如何在不过于影响人民现有福利水平前提下走出这个怪圈,已经成为欧盟与各成员国政府公共服务改革与创新的一项主要议程。
欧盟福利国家的经验启示是:我国社会公共服务要量力而行,社会保障服务要以救援为主,社会保险应引导自助为主,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应选择市场化为主。
关键词: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公共管理欧盟改革“公共服务”是由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倡导的一项新的政府职能。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明确强调:“各级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这个崭新概念和目标的明确提出,进一步表明中国政府要根据世界大家庭的管理经验来调整自己的工作价值坐标系统,表明我国要在更加清晰的理念指导下,全面系统建立与国情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这标志着我国行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政府管理发展中一个重要转折的来临。
政府公共服务的内容很多,而社会保障服务与义务教育、公共基础设施供应和公用事业服务一样在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社会保障在我国一般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在欧洲多数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中,社会保障的丰满体系基本完整反映了英国贝弗里奇勋爵在1942年提出的主张,其特点是广覆盖、全方位、统一提供,权利与义务对等,其范围包括了儿童补助、抚养补贴、生育补贴、寡妇补贴、伤残补贴、失业救济、就业培训补贴、丧失生活来源救济、养老金、丧葬补助、医疗和康复服务等几乎与人生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的所有内容。
浅谈欧洲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精品模板
浅谈欧洲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班级:11级历史2班学号:1030111024011姓名:周蓓浅谈欧洲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在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是一个含义极为宽泛的概念。
它是指国家或社会为提高国民或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经济和社会保障制度。
就其形成历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在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后才形成的。
从内容上看,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既包括正式的社会福利制度,即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包括非正式的社会福利制度.具有“全面性”、“普遍性”特征的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在满足国民基本生活需要,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等方面无疑发挥着极大的积极作用,但西方国家现行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存在不少问题,必须进行改革.本文通过对欧洲福利制度的对比分析,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提供总结经验教训.【关键词】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发展历史;基本内容;各国福利制度比较;利弊;启示一、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历史在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是一个含义极为宽泛的概念,它是指国家或社会为提高国民或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经济和社会保障制度.就其形成历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在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后才形成的。
早期的社会福利与慈善几乎是同义的。
提供者首先多为教会或教区,社会福利主要是以“专为社会弱者服务”的面目出现,对于无依靠的老人、残疾者以及孤儿等提供援助,实际上是为了解决日趋恶化的贫困问题。
19世纪前半叶,大多数西方国家把对贫困者进行的救济看成是对贫困者进行的一种施舍。
19世纪末,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鼎盛时期,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显著增加,国内民主建设和政治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国家功能日趋完备,这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及政治基础。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贫困问题进一步扩大,这也是迫使西方国家不得不进一步发展社会福利的重要原因。
西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给我国的启示---以英国为例
论文题目:西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给我国的启示---以英国为例内容摘要:西欧国家的福利制度举世闻名,英国作为西欧福利国家的典型代表,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高水平普惠型社会福利。
我国在社会转型加速期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应从中应汲取经验教训,从而实现社会福利制度的顺利转型。
关键词:西欧、社会福利制度、英国、启示一、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西欧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内容体系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其后各国开始建立和发展现代的社会救助制度,此后逐步建立和发展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保障相关服务体系,从而使得主要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内容体系逐步走向完善。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是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核心内容。
这一时期,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问题在西方国家都已经出现,一些社会问题已经严重到要求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地步。
社会问题原因与性质的变化决定了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根本性质与目标的变化,传统社会救助制度与措施无法有效解决全面出现的失业、贫困、老年、健康和住房等问题。
新的社会发展时期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这种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目的不再是消极被动地对贫困者提供有限救济,而应是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预防贫困,于是,一种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即社会保险制度在西方国家应运而生。
这种社会保险制度的目的不再是对贫困结果的救济,而是通过国家实施的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防止社会成员由于个人无法控制的原因而导致贫困,这是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种根本性质的变化。
虽然社会保险制度在19世纪末的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但社会保险制度真正开始在西方国家普遍出现却是在20世纪初。
在整个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伤保险是在西方国家普遍出现的社会保险制度项目,养老金制度、健康保险制度与生育保险制度是在西方国家比较普遍出现的社会保险制度项目,而失业保险制度则是在西方国家尚未普遍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项目,仅在英国、法国等少数几个西欧国家开始出现。
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
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福利国家是一种政治与经济制度,主张以政府的权力和财力为基础,通过提供免费或低价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福利来提升公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保障水平。
福利国家的理念在20世纪风靡欧洲国家,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然而,福利国家的实施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端,其对中国的启示也值得深思。
首先是福利国家的财政压力。
福利国家需要大量的经费来支持教育、医疗、养老等福利,这意味着政府要承担巨大的财政压力。
在欧洲发达国家中,福利国家的财政压力正逐渐加重,因为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上涨等原因导致福利经费的投入倍增,导致一些国家的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不断攀升。
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中,福利体制的实施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财政压力,为此,政府需要合理规划和运用财政资源来提供福利,同时也需要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
其次是福利国家的社会成本。
福利国家提供的免费或低价福利需要公民征税来支持,但这意味着公民的税负会加重。
例如,医疗保健等福利的实施需要增加税收,这可能导致负担能力不强的公民无法负担,甚至舍弃其他基本需求。
此外,福利国家还可能导致工作懈怠,因为不少人会滋生“不劳而获”的心态,而这让福利国家承受了更多的负担。
在中国,除了储备一定的财政资源来支持福利,此外,社会应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再者,福利国家的经济影响。
福利国家的实施需要增加赤字或者负债,但这也可能导致经济的不稳定。
例如,福利国家需要提供高昂的社会保障金,而这会给雇主的负担增加,给经济发展带来额外的负担。
相比之下,中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增长中,但为了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需要在国内外相关政策方面做出精准的决策,避免不必要的弊端的出现。
最后,福利国家也会带来社会的不满。
即使福利国家的理念一开始已被广泛赞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因为政策运营的不好,出现种种问题,导致梦想破灭,从而导致公民生产生许多负面的情绪。
要在中国全面建设福利国家,政府必须积极参与公民的意见反馈,及时修正政策方面的问题,开拓新的福利政策,更好地服务社会。
浅论欧洲积极福利制度对完善我国福利体系的启示
浅论欧洲积极福利制度对完善我国福利体系的启示摘要:中国改革开放已然三十年,无论是国际地位、经济实力、军事、教育、文化、还是科技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变。
但现阶段,我国全面向工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和世界全球化进程积极发展的背景下,并伴随着我国发展起步晚,领土辽阔,人口众多等基本国情,众多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涌现,用完善的福利制度来缓和社会关系势在必行。
本文通过分析社会民主主义福利政策几十年地不断变革与进步以求适应自身及外界的发展,来思考和推进中国福利制度。
关键词: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政府机构全球化积极福利制度纵观全世界各地的发展进程,我们不难看出任何一种成熟的社会制度的诞生以及发展都需要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社会基础;二是理论设计。
一、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的优势西方国家拥有不同的哲学思想,从这些思想中,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阶级、阶层的利益。
例如,社会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截然相反的政治哲学。
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福利国家做出过贡献,但意识形态上有巨大差异,因此,也对国家的福利政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前者强调生活机会与社会保障的全面性出发,并强调自由优先,但与资本主义中的自由主义相比较好,它强调的是人的全面自由的参与社会和政治的自由,而不是摆脱外在的束缚和限制。
另外,它强调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必要性。
社会民主主义的公正是建立在所有人具有同等权力这一基础上的,要求在法律、自由、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享受同等的机会;要求收入、财产方面具有更多的平等。
资本主义中的自由主义所强调的前提是最初社会基本益品平等分配,而社会民主主义更体现结果的平等。
而且他们相信只有受到国家的干预,这种结果的平等才会成为现实。
最后,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价值之一是互助,这也是极为反对西方个人主义的体现。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因此,每一个人都有他天生的社会性。
个体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与他人和整个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由此可见只有保证了共同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个人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欧洲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班级:11级历史2班学号:1030111024011姓名:周蓓浅谈欧洲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在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是一个含义极为宽泛的概念。
它是指国家或社会为提高国民或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经济和社会保障制度。
就其形成历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在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后才形成的。
从内容上看,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既包括正式的社会福利制度,即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包括非正式的社会福利制度。
具有“全面性”、“普遍性”特征的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在满足国民基本生活需要,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等方面无疑发挥着极大的积极作用,但西方国家现行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存在不少问题,必须进行改革。
本文通过对欧洲福利制度的对比分析,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提供总结经验教训。
【关键词】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发展历史;基本内容;各国福利制度比较;利弊;启示一、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历史在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是一个含义极为宽泛的概念,它是指国家或社会为提高国民或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经济和社会保障制度。
就其形成历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在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后才形成的。
早期的社会福利与慈善几乎是同义的。
提供者首先多为教会或教区,社会福利主要是以“专为社会弱者服务”的面目出现,对于无依靠的老人、残疾者以及孤儿等提供援助,实际上是为了解决日趋恶化的贫困问题。
19世纪前半叶,大多数西方国家把对贫困者进行的救济看成是对贫困者进行的一种施舍。
19世纪末,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鼎盛时期,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显著增加,国内民主建设和政治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国家功能日趋完备,这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及政治基础。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贫困问题进一步扩大,这也是迫使西方国家不得不进一步发展社会福利的重要原因。
于是,政府便把济贫转化为经常性的社会福利项目,并逐步纳入政府的正常职能范围。
与此同时,在观念上也有了较大的改变,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贫困的根本原因并不是贫民的“懒惰”和“放纵”,而是由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有可能因某种因素而陷入贫困,成为需要援助的人。
在上述理念的影响下,社会福利制度就慢慢地成为了一项不是专为穷人而设计,而是具有稳定社会秩序、保障个人基本生活的制度。
二战结束以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立即着手进行福利国家建设。
首先,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如英国,1946年颁布了“国民保险法”和“国民医疗保健法”,1948年颁布了“国民救济法”。
其次,统一了社会保障事务的管理体制。
如英国从1944年起就实现了对社会保险、社会补助和社会救济项目的统一设计、统一管理和统一实施,,最终确立了“福利”与“国家”之间的联结关系。
20世纪50~70年代,北欧等发达国家,仿效英国的做法,完善了其社会福利制度,使社会福利涉及到大多数人,甚至是社会全体成员。
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存在于特定的社会福利系统中,是完成社会服务,实现社会控制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
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社会工作走向专业化、职业化过程是一致的。
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加快了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进程;同时,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也推动着社会福利制度不断走向完善。
如社会工作在反福利依赖方面发挥出的独特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福利制度的促进与完善。
二、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在这里,我们所说的社会福利是广义的社会福利,也就是说包含社会保障在内。
从内容上看,广义的社会福利制度既包括正式的社会福利制度,即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包括非正式的社会福利制度。
西方国家广义的社会福利制度,就其内容来看,是非常丰富的。
1.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是西方各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福利制度的“第一大支柱”。
绝大部分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险是强制性的,即必须根据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立法规定,由劳动者、企业或社区、国家三方共同筹资来开展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的种类包括老年保险、生育保险、疾病保险、伤残保险、失业保险、死亡保险等。
社会保险的主要目的是为劳动者及其家属在遇到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或丧偶等风险导致收入减少、中断或丧失时,提供收入补充,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一般认为现代社会保险制度最早出现在德国,以1889年的有关社会保险立法为标志。
2.社会救助制度社会救助主要面向特殊困难群体,是解决现实贫困问题的重要措施。
社会救济与社会救助的实际工作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社会救助的覆盖面比社会救济更广泛,不仅包括政府的救济,也包括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享受社会救助不需缴纳捐税,不论男女老幼,也不论就业与否,只要生活不能维持下去,都是社会救助的对象。
社会救助的资金由国家财政支付,但领取救助的人需要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
如目前英国社会救济的对象主要可以分成四类:一是无法享受到社会保险计划保障的穷人与社会游民等,这些人由于生活极端困难而无法投保,不具备从社会保险中获益的资格;二是领取失业津贴期满后仍无法找到工作的人;三是低收入者及其家庭成员,在需要治疗牙科疾病、外科手术以及配置眼镜的时候,可以申请救济;四是65岁以上居民中收入不足以满足最低生活水平的人。
社会救助强调最低基本生活的保障以及国家和社会对需要救助成员的单面责任和义务。
3.社会补助制度社会补助与社会救助不同,社会救助强调针对性和个案性,社会补助则包含“普遍性”的意义。
西方国家社会补助项目较多,如在英国,主要包括子女津贴、住房补贴、家庭补贴、病残看护补助等。
在法国,家庭及儿童补贴就包括多子女补贴、家庭收入补贴、单亲补贴、孤儿补贴和最低家庭收入补贴等。
在德国,有培训补助金、子女补贴、教育津贴等。
4.社会服务制度社会服务制度也是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美国的社会服务项目主要可以分成“政府提供”和“政府购买”两种形式。
由政府直接负责提供的社会服务项目主要包括收养服务、培训与教育项目。
政府负责购买的社会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个案管理服务、家政服务、社区整和服务、集体膳食服务、成人/儿童日间照料、残疾康复服务、送饭到家、运输服务、面向儿童/家庭与盲人的支持性服务、监管性生活服务。
在英国社会服务主要包括老年人社会服务、残疾人社会服务和儿童社会服务。
英国大部分地区的社会服务需要交费,如果受益者负担不起,政府可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减免。
5.社会融入计划制度在西方,绝大部分国家有社会融入计划。
虽不同国家社会融入计划的内容不同,目的也不同,但社会融入计划的功能是相同的,那就是为了解决其国内最突出的社会问题。
如德国是个高失业率的国家,其社会融入计划的重点就使长期失业的人重新融入社会,所以德国对失业者发放失业救济。
其实,失业救济的目的在于使那些无权享受或不能继续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业者得到失业保护,失业救济对失业保险起补充作用。
在法国,1988年开始实行“社会融入最低收入”制度,其目的是为因失业等原因处于贫困状态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并鼓励他们就业,从而缓解越来越严重的贫困化和社会排斥现象。
6.教育、培训、住房、医疗等福利制度公共教育是一项比较重要的福利制度,西方国家一般都实行有年限规定的免费义务教育。
如美国,初级、中级公共教育都是作为市民权益的基础部分而由政府免费提供。
美国相关法律规定父母必须将其5岁~16岁的子女送到学校读书。
在德国,免费教育是人人在青少年时期可以享受的社会福利。
德国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类学校绝大多数都是公立学校,教育经费由州和市镇两级政府支付,学生(包括外国留学生)上学免交学费。
同时,一些国家也通过培训来满足劳动者长期共存社会成员的需求,如在丹麦,教育经费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成人教育,每年有100多万成人接受某种形式的教育或培训。
住房福利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借助国家和社会力量来解决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
一般是通过发放住房补贴来实现。
如瑞典,对那些处于工作阶段的有孩子的低收入群体,就以发放住房补贴的形式予以救助。
住房补贴的资金全部来源于中央政策。
也有建造公房并以低价租给穷人居住的,在此方面最有代表性意义的国家是美国。
医疗卫生福利制度,在大部分西方国家是作为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而存在。
如法国,从2000年开始,就实行了“普遍医疗保障”制度,实行该制度主要是为处于社会保险之外的人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在英国,则实行国民医疗保健制度,该制度规定,凡居住在英国的人都可以免费(或缴纳很少费用)到国民保健系统属下的医疗机构就医,并且,英国绝大部分医院都加入了这一系统。
三、各国社会福利制度比较在此列举欧洲一些国家比较典型的的福利制度以作比较。
1.英国:难民也享受高福利,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5.9%英国实行全民免费医疗。
据说在英国生孩子,从入院到出院不用花一英镑,伙食费都由政府买单,出院时,政府还给买好了婴儿车。
英国大学阶段以前的教育均免费,大学阶段也有90%的大学生可获得政府津贴。
所以,对低收入家庭来说,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是一路免费的。
英国的社会福利覆盖所有在英国居住的人。
据采访知一名在英国的难民,他在英国享受很舒适的福利住房,居住面积约80平方米(与另一人合住),洗衣机、电冰箱、煤气灶、电视机等家电应有尽有,想要什么生活用品,跟福利官说一下,也会免费获得,床单、毛毯定期免费换洗。
英国政府每周给他发生活费,第一周是 90多英镑(1英镑约合10.5人民币元),从第二周起,每周35英镑。
他照样享受与英国国民同等标准的免费医疗,他不会英语,看病时由政府出钱为他聘请翻译。
2.德国:买“伟哥”也报销,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7.6%德国人一生下来就享受抚育金,第一个和第二个孩子为每月184欧元,第三个孩子为每月190欧元,从第四个孩子开始,每月215欧元,这笔钱一直领到25周岁或有了固定收入为止。
对困难家庭来说,社会福利几乎包办了一切,领取的救济金只是“零花钱”,购买价值超出30.68欧元的日用品由社会福利局支付账单。
德国《图片报》的一个记者走访了一个拿救济金的家庭,男主人30岁,妻子23岁,他们有一个出生不久的孩子,这个家庭几乎所有用品,从拖鞋、衬衣、小孩床,到洗衣机、电视机、炉灶都是由社会福利局付款购买的。
除此之外,他们每月还能领到350欧元的房租补贴、385欧元的生活费。
德国黑森州有位弗先生靠社会救济生活,每月从社会福利局领取350欧元的救济金和112欧元的养老金,社会福利局同时还要为他支付居住面积100平方米的住房的房租。
弗先生由于靠服用性刺激药物才能过正常的性生活,政府还必须为他每年支付购买“伟哥”的4900欧元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