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阅读训练及答案
《郑板桥爱子之道》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选段】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
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
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
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
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
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
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选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有删减) 【注释】郑板桥简介①刻急:苛刻严峻。
②上帝:老天。
③犹子:兄弟之子。
④家人:仆人。
⑤飧(sūn):熟食品。
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翻译】我五十二岁才有个儿子,哪有不疼爱他的道理?但是爱孩子一定得有规矩方法,即使是孩子们在一块游戏玩耍,也必须使他时刻记着对人应该忠厚,做事要稳妥,不能急躁。
我不在家,儿子就归你管教。
要紧的是必须培养他的忠诚厚道的感情,消除残酷冷漠的性情,不能认为他不是你的儿子,无法像亲生儿子一样管教而暂且纵容姑息。
家中仆人的子女,总也和我们一样是生活于天地间的人,应该同样爱护,不能让我的儿子欺负虐待他们。
凡是给孩子们鱼肉果点等,应该平均发放,使孩子们欢喜蹦跳。
假如让我的儿子坐着独吞好吃的,而叫仆人的子女远远地站着观望,想吃而不能够吃上一丁点,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必然会可怜自己的孩子,但又拿不出什么办法,只得把孩子叫走,这样做岂不叫人像割心挖肉一样难受吗? 【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的词。
(1)务令忠厚 (2)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 (3)若吾儿坐食好物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
3.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让、使 (2)适合 (3)吃 2.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很怜悯他们,但又无可奈何,呼叫他们让他们离开。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附答案)1

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附答案)(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10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忿()狱()11.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分)1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2分)9.A;10.愤恨、案件。
11.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12.唐太宗认为之前已经宣布过:弄虚作假不自首者死。
坚持要兑现守信用。
戴胄认为应该流放。
其理由是真正的守信用应该维护国法,而不是凭君王一时的喜怒来决断事情。
1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二)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二年级部编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二年级部编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郑板桥巧劝舅父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小时候住在舅父家里。
舅父家境贫寒,常常唉声叹气。
一天,舅父看着院子里的一棵古树,忽然想到:四合院,中间一棵树,不就构成个“困”字吗?难怪家里富不起来呢!于是,舅父打算把这棵树砍掉。
这棵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古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郑板桥非常喜爱它。
现在舅父讨厌这棵树,要把它砍掉,郑板桥心里很着急。
他知道舅父迷信,于是说:“舅父,这棵树不能砍,砍了要坐牢的!”舅父不信,郑板桥不慌不忙地说:“四合院,没了树,人住在里边.不就成了一个‘囚’字吗?”舅父想了想,觉得郑板桥说得对,决定不砍树了。
(1)短文中描写古树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第三自然段中的一对反义词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舅父认为家里富不起来的原因是什么?找出相关句子。
_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舅父是一个________(①细心观察;②迷信)的人。
(3)用自己的话说说郑板桥是怎样劝说舅父的。
(4)照样子,写一写。
例:四合院,中间一棵树,就成了“困”。
①三棵树在一起,就成了“________”。
②人在树下坐,就是“________”。
③田里长草,就是“________”。
【答案】(1)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喜爱;讨厌(2)舅父看着院子里的一棵古树,忽然想到:四合院中间一棵树,不就构成个“困”字吗?;②(3)四合院里没了树,人住在里面,就成了一个“囚”字,是要坐牢的。
(4)森;休;苗【解析】2.阅读理解天鹅湖要问我为什么心里美滋滋的,我告诉你啊——因为我的家乡有一个美丽的湖,名叫天鹅湖。
湖呈(chénɡ)圆形,湖水清可见底,绿得发亮。
湖水四周有茂密(mào mì)的树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垂柳,在微风的吹拂下,柳条迎风起舞,看得出柳姑娘的身影十分秀(xiù)美。
四年级郑板桥爱子答案

四年级郑板桥爱子答案【篇一:四年级语文阅读试卷】语文学科四年级竞赛试卷一、课内阅读(一)猫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与不过问。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者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的叫唤,长短不一,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在不叫得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这可都凭它的高兴。
她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是藏起来。
可是他又那么凶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1、用2、“屏息凝视”的含义是什么?突出了什么?3、《猫》的作者是著名作家(),他笔下的猫性格有些(),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既(),又();二是既()又();三是既()又()。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之情。
(二)爬山虎的脚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技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
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08 文言文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题系列02(解析版)

08 文言文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曾国藩①家书【甲】纪鸿②吾儿: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受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乙】温甫③六弟:尔三月之信,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
尔既看《史记》,则断不可看他书。
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
余从前教诸弟,常限以功课,近觉限人以课程,往往强人以所难,苟其不愿,虽日日遵照限程,亦复无益。
【丙】诸位贤弟足下: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注释】①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②纪鸿:曾国藩次子,数学家。
③温甫:曾国华,字温甫,曾国藩胞弟。
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尔既.看《史记》既:已经B.不敢稍.染官宦习气稍:稍微C.亦复无益.益:增加D.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负: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C.句意为:也没有益处。
益:益处;故选C。
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凡仕宦之.家先天下之.忧而忧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为.人谋而不忠乎C.常限以.功课先帝不以.臣卑鄙D.但.须专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之: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为:动词,成为/介词,替;C.以:介词,用/介词,表原因,因为,由于;D.但:副词,都可译为“只,只是”;故选D。
3.翻译句子。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
八年级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篇一:60套初二语文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txt>八年级下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生命中有许多不能承受的痛,那是人生不想直接面对的现实。
当那一刻来临的时候,刻,心头漾起的,就是那不能承受的痛。
对他则更是顶礼膜拜。
要把我的信念,把我的 !生命之花重新在他身上绽放。
心脏中一下手装上了四个支架的他,良好的体质和坚韧不拔的男子汉气质。
然而在潜意识里,我认为这一奇迹的.出现,还缘于爸爸在身处临界的那一刻,读懂了女儿通过手掌传递给他的语言。
那是用血缘凝结而成的语言,那是用亲情浇灌而成的语言。
从手心向他传递过去的那生生不息的气息里,爸爸读懂了我向他表达的情感,感受到我们对他的需要和依恋,感受到我们对他深深的爱。
他用顽强的毅力挣脱了病魔,回到了我们身边。
第1页共 107 页八年级下语文课外阅读理解2慢慢从惊恐中恢复过来的我们,逐渐变得又只记得从父母那里去吸取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了。
而父母,则更慷慨地给我们提供着源源不尽的食物、关怀和照顾。
只是,我们也多少发觉了一些变化,每次到家,总见爸爸在忙着,忙着种花,忙着写稿,忙着练字,忙着裱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作品,说是要给自己的同学每人一张以作纪念,还指给我看哪些是给哥哥的,哪些是给弟弟的,哪些又是给我的??而最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再次进行心脏搭桥手术。
正成为我们自己。
1?概括全文内容回答。
(4分)答2;第二方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3.爸读过手掌传递给他的语言”,女儿“语言”的具体含义是。
(3分) 4?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比较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二年级(部编语文)二年级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部编语文)二年级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郑板桥巧劝舅父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小时候住在舅父家里。
舅父家境贫寒,常常唉声叹气。
一天,舅父看着院子里的一棵古树,忽然想到:四合院,中间一棵树,不就构成个“困”字吗?难怪家里富不起来呢!于是,舅父打算把这棵树砍掉。
这棵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古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郑板桥非常喜爱它。
现在舅父讨厌这棵树,要把它砍掉,郑板桥心里很着急。
他知道舅父迷信,于是说:“舅父,这棵树不能砍,砍了要坐牢的!”舅父不信,郑板桥不慌不忙地说:“四合院,没了树,人住在里边.不就成了一个‘囚’字吗?”舅父想了想,觉得郑板桥说得对,决定不砍树了。
(1)短文中描写古树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第三自然段中的一对反义词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舅父认为家里富不起来的原因是什么?找出相关句子。
_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舅父是一个________(①细心观察;②迷信)的人。
(3)用自己的话说说郑板桥是怎样劝说舅父的。
(4)照样子,写一写。
例:四合院,中间一棵树,就成了“困”。
①三棵树在一起,就成了“________”。
②人在树下坐,就是“________”。
③田里长草,就是“________”。
【答案】(1)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喜爱;讨厌(2)舅父看着院子里的一棵古树,忽然想到:四合院中间一棵树,不就构成个“困”字吗?;②(3)四合院里没了树,人住在里面,就成了一个“囚”字,是要坐牢的。
(4)森;休;苗【解析】2.我会读一读,做一做。
奶奶的绒线帽每到冬天,奶奶总要戴那顶灰色的线线帽去街上。
可今天,她却只围了一条长围巾。
她说:“绒线帽破了个洞,补一补才能戴。
”我看看绒线帽,想了想,跑回屋里,从箱子里翻出了一副小时候的棉手套,拼下上面那朵小红花放在小洞上比了比,正合适!我用线仔细地补好,放在奶奶的床上。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郑板桥知潍县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郑板桥知潍县郑板桥,乾隆间知①山东潍县。
值岁连歉,板桥乃大兴工役,招远近饥民,修城凿池,以工代赈.,复.劝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饲之。
尽封积粟之家,责其平粜②,有讼.事,则右窭子而左富商③。
监生④以事上谒.,辄坐大堂,召之入,瞋目..?”..大骂曰:“驼钱骡⑤有何陈乞或命皂卒⑥脱其帽,足踏之,或摔⑦头黥面⑧,逐之出。
一时豪富咸惮之,而贫民赖.以存活者则无算⑨。
(选自《板桥全集》)[注释]①知:掌管。
②平粜(tiào):平价出卖粮食。
③右窭(jù)子而左富商:保护贫苦人而压抑豪富人。
④监生:此指儒生。
⑤驼钱骡:只看重钱财的畜牲。
这是骂人的话。
⑥皂卒:穿黑衣的官府差役。
⑦摔(zu6):揪住。
⑧黥(qíng)面:本是古代的一种刑罚,用刀刻额颊,再涂上墨。
此指用墨笔在监生脸上乱涂。
⑨无算:无数。
[文化常识]城与池。
城与池是古代都市的防御工事。
为了防止入侵者,都市的四周要筑起高高的城墙。
明清以前,城墙大多仅用泥土夯实,成下宽上窄的梯形状。
明朝起,外墙砌砖。
城头上盖有小楼,可瞭望亦可射击。
筑城要用大量泥土,于是城墙下成了宽阔的天然护城河,这叫“池”。
池上有浮桥。
入侵者想攻入市内,首先要越过“池”,这是不容易的事;过了池再想爬上几丈高的城墙,则更难。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赈②复③邑④讼⑤谒⑥瞋目⑦陈⑧乞2.选择:“贫民赖以存活者”中的“赖”,解释为 (A)依靠;(B)懒惰;(C)因此;(D)幸而。
3.翻译:①值岁连歉 ;②一时豪富咸惮之4.理解:郑板桥为什么要对“监生”如此责骂与侮辱?郑板桥知潍县1.①救济②又③县④诉讼、告状⑤拜见⑥瞪大眼睛⑦述说⑧请求2.(A) 3.①正逢连年欠收;②一时间豪强富贵人都怕郑板桥。
4.因为“监生”拜见他,目的是为豪富说情。
译文:郑板桥,乾隆年间担任山东潍县知县。
正逢连年受灾歉收,郑板桥开展积极的抗灾救灾,招募远近受灾的饥民,修整受损房屋开凿河道,以饥民工作代替对他们的救赈,又劝说城里的富裕人家,打开粮仓煮粥救济饥民,使饥民轮流得以饮食。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考点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形象类--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考点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形象类统编版高三总复习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考点11诗歌鉴赏之形象类【三年真题】一、【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
寄东鲁二稚子(1)李白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
[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
B.李白思念一双儿女,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
C.这首诗叙事朴实,语言明白如话,亲切自然,堪称“天然去雕饰”。
D.这首诗展现李白柔情的一面,其风格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
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
B.诗人先感慨“谁种龟阴田”,最后又说“因之汶阳川”,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
C.“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这两句由金陵酒楼引发东鲁家园之思,过渡巧妙。
D.“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
3.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
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
【答案】1.B2.D3.①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
②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
③桃树是抒情的线索,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
④桃树是构造意境的要素,酒楼春景、娇女流泪、儿女行走,这些画面都包含桃树,形成优美的意境。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等的综合鉴赏能力。
B项,“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错。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他想象到了自己一双小儿女在桃树下玩耍的情景,他们失去了母亲(李白的第一个妻子许氏此时已经去世),此时不知有谁来抚摩其背,爱怜他们。
【高分教程】四年级语文阅读讲义一 写人类文章阅读

四年级阅读训练专题一写人类文章阅读写人文章,就是以人物描写为主的文章,人物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群体。
写人的文章着眼于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人物是主要描写对象,事是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服务的。
我们应先了解文章写的是付么,认真分析人物,然后弄请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在阅读写人文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在审题的时候,要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否则容易错误理解题目的要求,例如,要求给加点的字注音,有的同学却给加点的字注解释。
二、细心研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通常阅读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速读,最好先扫文章从买到尾速读一通,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可以运用就是最先读文章后读题目,然后再读文章寻找正确答案;也可以“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文章,最后寻找答案。
三、巧妙借助文中“原话”,确定解题区间。
有些题目要求用原文来回答,我们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如果题目中指定要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我们他可以将文中的原话加以变化,变换一种说法来答题。
典型例题讲解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郑板桥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
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
后来他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
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
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潍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
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
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画,他却偏不画。
【部编语文】二年级阅读理解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语文】二年级阅读理解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郑板桥巧劝舅父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小时候住在舅父家里。
舅父家境贫寒,常常唉声叹气。
一天,舅父看着院子里的一棵古树,忽然想到:四合院,中间一棵树,不就构成个“困”字吗?难怪家里富不起来呢!于是,舅父打算把这棵树砍掉。
这棵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古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郑板桥非常喜爱它。
现在舅父讨厌这棵树,要把它砍掉,郑板桥心里很着急。
他知道舅父迷信,于是说:“舅父,这棵树不能砍,砍了要坐牢的!”舅父不信,郑板桥不慌不忙地说:“四合院,没了树,人住在里边.不就成了一个‘囚’字吗?”舅父想了想,觉得郑板桥说得对,决定不砍树了。
(1)短文中描写古树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第三自然段中的一对反义词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舅父认为家里富不起来的原因是什么?找出相关句子。
_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舅父是一个________(①细心观察;②迷信)的人。
(3)用自己的话说说郑板桥是怎样劝说舅父的。
(4)照样子,写一写。
例:四合院,中间一棵树,就成了“困”。
①三棵树在一起,就成了“________”。
②人在树下坐,就是“________”。
③田里长草,就是“________”。
【答案】(1)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喜爱;讨厌(2)舅父看着院子里的一棵古树,忽然想到:四合院中间一棵树,不就构成个“困”字吗?;②(3)四合院里没了树,人住在里面,就成了一个“囚”字,是要坐牢的。
(4)森;休;苗【解析】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一群大雁要从南方飞到北方,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总是把小雁排在最后。
一连几天,都是这样飞,小雁感到不自由,要自己单独飞。
小雁离开雁群飞。
开始,它感觉不到累。
飞了一会儿,它越飞越觉得翅膀很重。
突然,一阵大风吹来,它再也没力气了,眼看要掉下来了。
二年级阅读理解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

阅读理解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一、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郑板桥巧劝舅父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小时候住在舅父家里。
舅父家境贫寒,常常唉声叹气。
一天,舅父看着院子里的一棵古树,忽然想到:四合院,中间一棵树,不就构成个“困”字吗?难怪家里富不起来呢!于是,舅父打算把这棵树砍掉。
这棵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古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郑板桥非常喜爱它。
现在舅父讨厌这棵树,要把它砍掉,郑板桥心里很着急。
他知道舅父迷信,于是说:“舅父,这棵树不能砍,砍了要坐牢的!”舅父不信,郑板桥不慌不忙地说:“四合院,没了树,人住在里边.不就成了一个‘囚’字吗?”舅父想了想,觉得郑板桥说得对,决定不砍树了。
(1)短文中描写古树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第三自然段中的一对反义词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舅父认为家里富不起来的原因是什么?找出相关句子。
_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舅父是一个________(①细心观察;②迷信)的人。
(3)用自己的话说说郑板桥是怎样劝说舅父的。
(4)照样子,写一写。
例:四合院,中间一棵树,就成了“困”。
①三棵树在一起,就成了“________”。
②人在树下坐,就是“________”。
③田里长草,就是“________”。
【答案】(1)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喜爱;讨厌(2)舅父看着院子里的一棵古树,忽然想到:四合院中间一棵树,不就构成个“困”字吗?;②(3)四合院里没了树,人住在里面,就成了一个“囚”字,是要坐牢的。
(4)森;休;苗【解析】2.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小露珠黎明时分,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娃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珍珠那么美丽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一会儿,太阳公公披着彩霞,从东方升起来了,照亮了天空和大地。
《郑板桥》阅读答案_记叙文阅读

《郑板桥》阅读答案_记叙文阅读《郑板桥》阅读答案_记叙文阅读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郑板桥》阅读答案_记叙文阅读,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郑板桥》阅读答案_记叙文阅读1村居郑板桥雾树溟潆①叫乱鸦,湿云初变早来霞。
东风已绿先春草,细雨犹寒后夜②花。
村艇隔烟呼鸭鹜,酒家依岸扎篱笆。
深居久矣忘尘世,莫遣江声入远沙③。
【注释】①溟潆:模糊不清。
②后夜:指早晨。
③沙:江南水村多以“沙”命名。
《村居》阅读题目(1)本诗前两联描绘了乡村早春怎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莫遣”一词,将诗人的内心表露无遗,请结合最后两联诗句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村居》阅读答案(1)湿润朦胧春寒料峭春意盎然(2)第三联,诗人描绘了恬静、自在的世外桃源的景象,最后一联写早已经忘记尘世,千万别让江涛之声传入远村,“莫遣”是“不要让”的意思,意在不要让尘世的烦扰来惊扰宁静的小水村,表达了诗人厌恶尘世的喧嚣,喜爱宁静、闲适的生活的心情。
《郑板桥》阅读答案_记叙文阅读2郑板桥爱子之道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这篇郑板桥爱子之道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郑板桥爱子之道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
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
郑燮《竹石》阅读答案及赏析(通用15篇)

郑燮《竹石》阅读答案及赏析(通用15篇)郑燮《竹石》阅读答案及赏析篇1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会,提升审美力量,增长人生才智。
为提高大家的阅读力量,这篇郑燮《竹石》的阅读答案是第一我收集整理的,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盼望对你们有所启发和收获。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非常好。
请你谈谈好在哪里?(3)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什么形象?郑燮《竹石》阅读答案(1)写的是生长在高山破岩中的竹子。
(2)用拟人手法,很形象。
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坚韧的性格。
(3)借物喻人,托竹抒情。
表现了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赏析】这是一首是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深刻的思想感情.以物喻人,实写竹子,赞颂的却是人.诗人矗立的青山,坚硬的岩石为背景而基础,说竹子"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千磨万击'."坚劲'则正是这个历经风吹雨打的竹子和竹子所象征的人的真实写照.因此,可以说,诗歌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全诗清爽流畅,感情真挚,语言虽然通俗但意义深刻而意味深长.郑燮《竹石》阅读答案及赏析篇2设计理念: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
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设计特色: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竹与石的对话、把自己假想成郑燮,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
教学过程讲究承接、回环,从入课时赏画到结课时在画上题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竹子怎么画]竹子的画
![[竹子怎么画]竹子的画](https://img.taocdn.com/s3/m/225292f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1.png)
[竹子怎么画]竹子的画竹子的画一:国画竹子的画法步骤图步骤一考虑好构图,先用淡墨画出枝干。
步骤二晴竹要用“鱼尾”组叶形式画出,注意整体的疏密关系。
步骤三用重墨向不同方向画重墨竹枝,注意重墨竹枝和淡墨竹枝的对比、搭连、疏密关系,要空手有致。
用重墨画出竹叶,要注意前后之间虚实相生。
步骤四再仔细检查不足之处,用浓淡墨色补足。
最后题款、钤印。
竹子的画二:题画竹原文及翻译题画竹清代:郑板桥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解说一生的付出。
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尤以画竹为佳。
“四十年来”告诉我们板桥画竹是付出了一生的心血的。
画竹成了他展示生命的一种方式。
任何一项技术或艺术都值得人去做一生的追求。
也只有把一项技术或艺术作为一生的追求,才可能达到它精纯的状态。
这项技术或艺术也才能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画竹枝”似乎不是一项高深的技艺,但板桥却用一生的思想情感倾心于它,因此,他才对画竹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才画出独具一格的竹子。
技艺的精进,不仅在于生命的投入,还在于生命投入的方式。
做和思就是生命之投入方式。
“日间挥写夜间思”就是板桥画竹的生命投入方式。
有了日间的挥写,加上夜间的沉思,板桥才感悟到了画竹的真谛,才画出了竹枝的神韵。
我们的教学是不是也要用一生的生命来投入,进入“日间教来夜间思”的生命状态,无技巧的境界。
从冗繁到清瘦,可以看出板桥对画竹领悟的过程。
可以想象,刚开始画竹,他是把竹枝的一枝一叶都要画出来的,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
但这样的表现只能是自然的忠实的复制和描摹,最高境界只是逼真而已。
而非能表现竹子的精神,表现作者对竹子意义的独特理解,从而达到艺术化的境界。
“清瘦”可以说是板桥对竹子意义特有的发现,这种发现的表现就成了一种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既有属于竹子的天然素质,有倾注了作者的情思。
也许清瘦的竹子不那么像自然界的竹子,画着画着,对过去的纯描摹而言似乎是“生”了,但这却是一个更高的创新的“熟”的境界。
《郑板桥》阅读题答案

《郑板桥》阅读题答案《郑板桥传》是作者潜心完成的一部力作,可谓笔力深厚之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郑板桥的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通能帮助同学们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郑板桥译文:郑燮,号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
擅长画竹和兰花。
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可以直接说爱民如子)。
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以至于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郑燮)后来被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
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
郑燮说:“这都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能活命?上级降罪,我来承担。
”于是打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
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对其的爱戴可见如此。
《郑板桥》阅读题目1:4.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D.或阻之(或:有的人)5.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6.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郑板桥》阅读答案1:4.A 说明:本题2分。
5.(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说明:本题2分。
6.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说明:本题2分。
答出其中的两点可得1分,三点及以上得2分。
《郑板桥》阅读题目2:2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27.翻译句子: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郑板桥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板桥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郑板桥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的成就并不在于天资是否聪慧,而在于自身的刻苦努力和正确的读书方法。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郑板桥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郑板桥读书》阅读材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①陋,人咸易之。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②,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③,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及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注释】①寝:丑陋②竖立:确立观点③屈曲委蛇:曲曲折折地深入研究④奥区:深奥的地方《郑板桥读书》阅读题题目【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3分)(1)然读书能自刻苦( ) (2)自忘其所语 ( ) (3)书有弗记者乎(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2分)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小题3】请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郑板桥在读书方法和态度上给你的启示。
(2分)《郑板桥读书》阅读题答案【小题1】(1)但是 (2)说 (3)不【小题2】人们都说郑板桥读书善于识记,殊不知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背诵罢了。
【小题3】我们可以学习郑板桥读书刻苦、发愤自励的精神,也可以学习他读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苟同世俗,重视背诵的读书方法。
《郑板桥读书》参考译文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学习,没有其他的老师。
小的时候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啊,后来稍稍大了一些,虽然长高了,但相貌平平,没有人认为他会有什么改变。
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发愤,自己确立观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己不断深钻细研,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使自己不多的性情才能力气得到昌盛.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背诵罢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郑板桥爱子》阅读训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
《郑板桥爱子》阅读训练习题《附答案)
郑板桥不仅是清朝有名的画家、诗人、书法家,而且是深深懂得家教的教育家。
他非常讲究“爱子之道”。
郑板桥在外任职时,曾将他6岁的儿子小宝留在乡下,由他的弟弟郑默代为抚养,郑默对小宝十分宠爱。
小宝常炫耀道:“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时小宝还欺侮人家的孩子,这些事(使、替、让)郑板桥知道了,心里非常焦急,就给弟弟写信道:“(我52岁才生一个儿子,哪有不爱的道理?)但教更重于养。
”他要求弟弟对孩子严加管教。
当郑板桥病危(后、时、了),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突然提出要吃儿子做的馒头,待儿子将馒头送到父亲病床前时,父亲已经断了气。
小宝悲痛地大哭,忽然发现旁边有张纸条,上面写道:“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郑板桥临终前给儿子上了“自立”的一课。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耀”的解释①光荣②夸耀③光线强烈地照射。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焦急()清贫()
4、把文中加括号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5、文中写了郑板桥爱子的哪些事?
6、简要写出文中划线的句子给你的启发。
7、你的父母是如何爱你的?举一例说明。
《郑板桥》参考答案

《郑板桥》参考答案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风格独特,充满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郑板桥的生平、艺术特点和影响力等方面来探讨他的艺术魅力。
郑板桥出生于清代乾隆年间,他的父亲是一位文人,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从小就对绘画和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显示出了非凡的天赋。
在他的父亲的悉心培养下,郑板桥的绘画和书法才华逐渐显露出来。
郑板桥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而著名。
他善于运用墨色的变化来表现山水的变幻,给人以一种恢弘壮丽的感觉。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奇峰怪石、流水飞瀑和茂密的树木等元素,这些元素的运用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独特的韵味。
除了山水画,郑板桥的花鸟画也非常出色。
他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花朵的细节,使得花朵栩栩如生,仿佛要从画纸中跃出来。
他的花鸟画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花卉和鸟类,这些元素的运用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郑板桥的绘画作品不仅在技巧上独具一格,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独到之处。
他的作品不拘泥于写实,而是追求意境的表达。
他善于运用虚实相间的手法,通过留白和墨色的运用来表现画面的深远意义。
他的作品给人以以虚幻的感觉,使人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郑板桥的艺术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上,还体现在他的学生和后来的艺术家身上。
他的艺术理念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学生中有很多人都成为了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他们继承并发扬了郑板桥的艺术风格。
同时,郑板桥的作品也受到了后人的广泛赞赏和研究,被誉为中国画坛的瑰宝。
总的来说,郑板桥是中国画坛的一位巨匠,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远的艺术意义而备受赞誉。
他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魅力。
他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通过对郑板桥的艺术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五)

扬州个园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
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兴建起来的。
当时园中遍植翠竹,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
园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假山,以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好像“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这是个园春景。
再往前,一座人工的假山出现了,它便是形态奇特的“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夏山”。
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茶香飘,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廊。
长廊尽头便是“秋山”。
秋山全用黄山石建成,造型不同一般,给人一种大胆泼辣的感觉.在晴天黄昏时分看此山,秋山迎着夕照,山势巍峨,有红枫、石桥,“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就在眼前。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山"。
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
好像用残雪堆成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1、“豁"字不知道读音,查字典应用查字法,先查,再查。
2、选择正确的解释.秋高气爽.:①明朗②率直③愉快( )修竹繁茂.:①茂盛②丰富③精美()3、作者是按怎样顺序游览扬州个园的?请填空。
步入大门—→—→—→4、你认为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扬州个园的特点?5、照样子写句子。
⑴仿写一个比喻句。
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
⑵仿写一句话,用上成语“草长莺飞”。
在晴天黄昏时分看此山,秋山迎着夕照,山势巍峨,有红枫、石桥,“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就在眼前。
背影我的朋友在灯影下,给我讲了一段吃苦瓜的故事。
我们广东人都喜欢吃苦瓜.有一次,我们在朝鲜战场作巡回宣传。
回来时,吃到新鲜菜-——一个盘炒苦瓜。
吃得真算得意,很快就吃了大半盘.这时候,我们的将军也来到饭厅吃饭,他在那边桌上,大口地边吃边听作战参谋在身旁向他汇报战争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
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
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
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
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
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
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
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
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阅读后问题:
1、从短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写下来。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
闻名于世——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
(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3)“板桥体”的特点是
4、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
第二件:
5、文中用()给文章分成了四段。
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参考答案】
1、独树一帜妙趣横生万古不移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美妙的情趣,充分地表现出来。
闻名于世——全世界都有名。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3)“板桥体”的特点是: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
4、简要地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1>郑板桥当县令时,私自开仓济贫被罢官。
<2>郑板桥把卖字画的钱发给老百姓。
5、用()给文章分成四段。
概括段意。
第一段:郑板桥是清朝书画家,从小聪明好学,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第二段:郑板桥的诗书画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第三段:郑板桥被罢官后,用卖字画的钱救济穷人。
第四段:郑板桥一生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