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1 诗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诗两首》课堂学案(共2课时)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诗两首》课堂学案(共2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案课题1 《诗两首》学案(共2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背景,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二、自主学习:(一)、导语设计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

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艾青(1910~1996),原名,笔名、、林壁等,浙江金华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

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

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作品有《》《》《》《黎明的通知》等。

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2.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2015九年级语文下册 1《诗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2015九年级语文下册 1《诗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

《诗两首》教师寄语:“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学习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预习检测:一、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填空1.艾青(1910~1996),原名,浙江金华人。

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作品有等。

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等。

2.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

湖南衡阳人。

现居。

主要作品有《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二、理解探究1. 一首优秀的诗歌,往往会集中抒发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表达某种观点,《我爱这土地》抒发了;《乡愁》咏叹了。

2.《我爱这土地》升华主题的句子是哪几句?3.有人说,《乡愁》两次写到对母亲的思念,显得有些重复,使全诗不简洁,所以第三节可以删去,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三、合作释疑1.《我爱这土地》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2.《我爱这土地》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3. 《我爱这土地》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有何深意?4.“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5.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四、课内精读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1.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分别写什么内容?2.诗中运用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有什么共同特征?3. 下列对诗歌含义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强烈要求两岸统一。

九年级语文下册1诗两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1诗两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诗两首【学目】1.熟并背两首歌,掌握歌的内在旋律与和奏。

2.理解歌的意象,会其象征意。

3.意会歌中美的境地,感觉涌着的激情。

4.领悟歌抒的恋土深情和思愁,培育祖国的思想感情。

【划】2状况入激趣不自己的母,不自己的祖国?穿越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系起来,那就是祖国深深的恋。

早在1938 年,有名人艾青就眼含泪祖国母唱了一首深情的歌——《我土地》。

今日,我一起去感觉人心里汹涌着激情的灵魂。

自主学展现交流步一知梳理夯基1.作者名片艾青 (1910 ~ 1996)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人,代有名人。

主要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人曾自称“沉痛的人”。

在中国新展史上,艾青是郭沫若、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一代,并生重要影响的人,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1985 年,法国授与艾青文学最高章。

2.背景料本写于1938 年 11 月,其日本侵略攻陷了北、、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狂残忍,妄摧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起抗争,行了不屈不的斗争。

人在国土、民族危亡的关,定地入民族解放斗争的大水中,成代的“吹号者”,祖国深邃的和侵略者切的恨,写下了首大方激动的国篇。

步二整体感知走文本1.教深情地范全。

2.学生自由,教作提示。

【交流点】我土地假如 / 我是一只,..我也 / 用嘶的喉 / 歌唱:....被暴雨 / 所打着的 / 土地,.....永汹涌着 / 我的悲的 / 河流....无止息地 / 吹刮着的 / 激怒的 /,...和那来自林的/ 特别温柔的 / 凌晨⋯⋯....【如何析今世歌】第一,熟习奏韵律,感觉音美。

今世歌拥有烈的奏、明的韵律,欣歌必频频,熟习歌的奏韵律,从歌的音韵与奏中,意会出此中的音美,而析歌的感情与技法。

第二,掌握主旨意趣,会感情美。

的第一因素是感情,无情即无。

是把人的精神世界裸露出来人看。

所以,今世歌必首先入人的感情世界,掌握人的抒怀基和感情旨趣。

第三,张开合理想象,剖析形象美。

九年级语文下册1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2

九年级语文下册1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2
十二、布置作业
二.资料展示
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诗评家。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
三.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十二.布置作业
二、资料展示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 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四、学生自由诵读
六、指名诵读全诗
八、精彩研读。
学生合作研讨: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板书文题、作者)
五.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教师作示范朗读
七.教师明确: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九年级语文下册 1《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1《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word1 诗两首第一课时我爱这土地【学习目标】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难点)3.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015年9月3日是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中国大地上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正是由于在当时的中国大地上,我们的先辈们用自己的血肉与不屈的抗争,才换来了抗战的胜利和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爱国诗歌——《我爱这土地》。

二、预习展示1.阅读资料,了解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某某某某人,现代著名诗人,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2.初读课文,把握节奏与情感基调。

(1)初读课文,用“/”划分诗歌的停顿,用“·”标出重读的字词。

明确: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里面。

../也腐烂在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前两句诗句,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明确:本诗的感情基调:悲怆而深沉。

三、合作探究(一)朗读课文,把握象征意象1.诗中的“鸟”歌唱的对象有哪些?这些对象又象征着什么?明确: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

象征意义:“土地”象征着繁衍养育了中华民族,现在却遭受侵略者欺凌的国土;“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九年级语文下册 1 诗两首教学案2【精选资料】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1 诗两首教学案2【精选资料】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1 诗两首教学案2【精选资料】新版新人教版1. 诗两首一、定标依据 1、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根底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诗两首》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其中《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

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气氛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

诗人借助鸟的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

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等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

《乡愁》是台湾诗人余光中众多以乡愁为主题诗篇中一曲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恋歌。

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种物象,并以时间的开展贯穿组合,概括了诗人深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思念。

教读本课,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标准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拟采用整体感知、揣摩诗句、扩展评价的赏析方法。

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到达提高朗读技巧和诗歌欣赏水平的目的。

在精彩赏析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陶冶性情。

教学目标 3、中招考点现代诗歌近些年在中招试题上并未怎么涉及。

不过它和必考的古诗词在鉴赏上还是有相通之处的。

在学习中应着重把握诗歌语言、诗中艺术形象以及情感主旨。

4、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新诗的抒情方式及语言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单元可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使学生了解诗歌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个性化阅读获得情感体验。

二、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诗歌,能说出诗歌主要内容或思路。

2、通过感悟诗中的艺术形象,能总结出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诗歌,能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诗两首》(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诗两首》(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课《诗两首》第2课时教学目标1.感知诗歌内涵,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

2.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3.有感情的诵读诗歌,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怀。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导入设计1.【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兴趣。

】(激趣型)思乡怀亲是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脑子里就会涌出很多有关的诗句,如:【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每个月圆之夜,都会牵动无数游子的离愁,勾起他们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起感受他那份特殊的感情。

导入设计2.【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设疑型)乡愁是什么?乡愁是山脚下的曲曲小路,是村边的弯弯的小河,是山岭上的那棵树,是后院树下的秋千。

乡愁是什么?是母亲手中的线,是游子身上的衣,是家乡的那扇门,是那盏为你守侯的灯。

【教师:在这首诗中,乡愁是可感的,因为是伴我们成长的,但有一位诗人说: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你能理解吗?】【学生:摇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现代诗歌《乡愁》。

导入设计3.【设计意图:了解背景,加深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

】(背景型)20世界40年代末,余光中随父母迁居香港,不久去了台湾,台湾和大陆长期隔绝,漂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产生了挥之不去的思乡情绪。

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一首比较有名的--《乡愁》。

课堂实录一、预习展示【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明确诗歌的节奏,了解作者及作品创作的背景。

】1.朗读节奏小时候,乡愁.../邮票..。

../是一枚/小小的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

.../船票../是一张/窄窄的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诗两首》(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诗两首》(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诗两首》(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响深远的散文家、评论家和翻译家。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敲打乐》、《白玉苦瓜》、《蓝色的羽毛》;散文集《左手的缪斯》、《听听那冷雨》、《逍遥游》。

文题背景【文题解说】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作中出现最多的意象之一。

“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我爱这土地”这一朴素而明快的标题,直接倾诉了诗人对祖国一往情深的挚爱。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这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最容易生出的一种内心感受,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

余光中的这首《乡愁》最大的特点,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类人的家国之思。

【创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当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

诗人艾青坚定的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其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诗句,不知打动了多少读者的心。

20世界40年代末,余光中随父母迁居香港,不久去了台湾,台湾和大陆长期隔绝,使漂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产生了挥之不去的思乡情绪。

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像《乡愁四韵》、《呼唤》、《春天,遂想起》等,这首比喻精当、朴素亲切的《乡愁》更是脍炙人口。

文章主旨《我爱这土地》这首抒情诗,借鸟的喉咙,歌唱了作者深爱的大地,歌颂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日寇切齿的恨。

《乡愁》这首诗通过描述自己那缕缕不断、绵绵悠长的离情别绪,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整体设计课文分析《我爱这土地》诗人化身为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抒写了当时祖国所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与激怒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望,表达了诗人也包括那个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的爱。

《乡愁》作者巧妙地将乡愁(对母亲、爱人、祖国的思念和浓浓的爱)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上,让无形的乡愁有了具体可感的内容。

九年级语文下册 1 诗两首教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1 诗两首教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诗两首一、定标依据1、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诗两首》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其中《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

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

诗人借助鸟的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

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等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

《乡愁》是台湾诗人余光中众多以乡愁为主题诗篇中一曲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恋歌。

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种物象,并以时间的发展贯穿组合,概括了诗人深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教读本课,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拟采用整体感知、揣摩诗句、扩展评价的赏析方法。

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达到提高朗读技巧和诗歌欣赏水平的目的。

在精彩赏析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陶冶性情。

教学目标3、中招考点现代诗歌近些年在中招试题上并未怎么涉及。

不过它和必考的古诗词在鉴赏上还是有相通之处的。

在学习中应着重把握诗歌语言、诗中艺术形象以及情感主旨。

4、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新诗的抒情方式及语言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单元可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使学生了解诗歌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个性化阅读获得情感体验。

二、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诗歌,能说出诗歌主要内容或思路。

2、通过感悟诗中的艺术形象,能总结出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诗歌,能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味诗中意象,能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015年春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诗两首 导学案

2015年春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诗两首 导学案

1 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

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诵读。

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我爱这土地自主预习一、导语设计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

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艾青(1910~1996),原名,笔名、、林壁等,浙江金华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

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

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作品有《》《》《》《黎明的通知》等。

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学习资料]九年级语文下册 1《诗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九年级语文下册 1《诗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

1 诗两首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体味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结构美等特点,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

2.以读为本,通过朗读吟诵,感悟诗歌的意蕴美,通过美读想象,感受诗歌的图画美;通过品读回味,欣赏诗歌的语言。

3.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体味诗人所表达的乡愁,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诵读,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学习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的主题。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知识链接:走近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

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

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

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诗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写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解题:诗题“我爱这土地”,表达了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这首诗抒发了那个艰苦的年代里,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1诗两首导 精品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1诗两首导 精品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 诗两首【导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两首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理解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4.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课时计划】2课时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

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诗人内心汹涌着激情的灵魂。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名片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背景资料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教师深情地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作诵读提示。

【交流点拨】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如何赏析现当代诗歌】第一,熟悉节奏韵律,感受音乐美。

现当代诗歌具有强烈的节奏、鲜明的韵律,欣赏诗歌时必须反复诵读,熟悉诗歌的节奏韵律,从诗歌的音韵与节奏中,体会出其中的音乐美,进而赏析诗歌的情感与技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诗两首漫步田间地头,徜徉溪流河湖,也许就是那么一个偶然的瞬间,你突然发现我们身边的世界原来是如此的美丽。

那绿浪起伏的田园,那涛声阵阵的丛林,还有孩童们纯洁天真的欢声笑语,无不轻轻的拨动着我们内心深处那也许埋藏了很久的亲近土地、感受故乡的情怀。

故国故乡故园,人之所恋;华夏祖国母亲,魂之所系。

让我们用真情所铸的诗篇,唱响心中对祖国母亲的深情赞歌。

1.熟读并背诵两首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理解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4.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第一课时我爱这土地一、新课导入土地是一堆古典的信念,一缕浪漫的感情,一串象征的诺言,一股写实的意志。

这万物生灵的根基上,曾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曾烙下了多深荡气回肠的眷恋情怀。

有谁不热爱生我养我的肥沃土地?有谁不依恋教我护我的祖国母亲?让我们和诗人艾青一起深情吟唱《我爱这土地》,一同感受诗人心中汹涌奔流的爱国激情。

(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里面。

../也腐烂在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作者链接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3.背景链接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齐诵诗歌,说说这首诗歌紧扣“土地”,作了哪些形象性的描述?【交流点拨】点出土地情结。

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

“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着,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

倾吐土地情结。

“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无比温柔的黎明”是作者所歌唱的对象,诗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的欣赏中,为了自己的爱永远留给土地,他作出了庄严郑重的选择。

升华土地情结。

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

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情结,已使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

“深沉”一词也许表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适应的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沉重的省略号,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一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

(二)文本探究朗读诗歌,思考下面的问题: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鸟儿歌唱了哪些事物?它们各象征什么?【交流点拨】土地、河流、风、黎明。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点拨】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3.诗人为何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交流点拨】诗人虚拟“我是一只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4.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交流点拨】主旨句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这两句也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三)语言赏析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应该”前面为什么加一“也”字?“嘶哑”一词换成“清脆”或“嘹亮”好不好?为什么?【交流点拨】“也”一词表明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主动请战于民族解放运动中。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

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所以不能换。

2.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交流点拨】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四、板书设计第一节 鸟儿生死眷恋土地 我爱这土地 第二节 “我”对土地 深沉的爱恋五、拓展延伸拓展阅读中国的土地刘湛秋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比较这首诗与《我爱这土地》在内容和感情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交流】内容上:相同点都是写中国的土地不同点:《我爱这土地》主要是写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社会现状;而《中国的土地》主要是写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欣欣向荣的景象。

感情上:相同点都是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

不同点:《我爱这土地》中除了表达爱国之情外,还表达了对侵略者的痛恨、对革命者的赞扬等情感;而《中国的土地》中更侧重于对祖国和人民的赞美。

第二课时 乡愁一、新课导入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情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思乡情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愫,“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乡情感,让漫漫人生多了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

诗人们把思乡之愁诗意递进诉诸笔端,使我们品味到思乡的凄婉哀伤,感受到思亲的绵延久长。

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去体味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的赤子衷肠。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 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乡愁小时候乡愁....的/邮票../是一枚/小小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的/船票../是一张/窄窄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的/海峡..../是一湾/浅浅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2.根据你的积累,完成下面的思乡思亲名句。

(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2)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4)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刘皂《旅次朔方》)3.作者链接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湖南衡阳人。

1928年出生于南京,现居台湾。

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

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

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朗诵全诗,探究问题: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交流点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

小时候,诗人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

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

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

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

(二)文本探究1.诗人借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形象来表达乡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交流点拨】运用独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

2.“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形象分别寄托了作者什么时间,什么样的感情?【交流点拨】邮票——少年——母子深情;船票——青年——夫妻恩爱;坟墓——中年——生死别离;海峡——老年——思乡之愁。

3.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交流点拨】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三)语言品析1.“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再加上“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是不是说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淡?【交流点拨】“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这是正语反说。

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

2.找出这首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用“____美,美在__ ”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

【交流点拨】生甲:“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