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

合集下载

胸部CT检查医学课件

胸部CT检查医学课件
内壁光整或略有不规则。
肺结核
CT可发现肺内粟粒状阴影、肺门 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空洞和钙化
等。
肺部肿瘤性病变
肺癌
CT可显示支气管腔内或壁 外肿块、管壁不规则增厚 、管腔狭窄或阻塞等。
肺转移瘤
CT表现为两肺多发大小不 等的结节或肿块,边缘光 滑或毛糙,有时可见空洞 。
肺良性肿瘤
如错构瘤、腺瘤等,CT表 现为肺部圆形或类圆形结 节,边缘光滑,密度均匀 。
03
胸部CT检查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分析了胸部CT检查的优缺点,如高分辨率、无创性等优点,以及辐射
剂量、造影剂过敏等潜在风险。同时强调了检查前的准备、检查过程中
的配合和检查后的随访等注意事项。
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 技术创新: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胸部CT检查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如采用更先进的扫描技术、 更精确的重建算法等,以提高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肺循环
血液通过肺动脉进入肺内,完成气体 交换后,通过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
肺功能
包括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前者指肺 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后者指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心脏大血管结构及功能
01
02
03
心脏结构
由左心房、右心房、左心 室和右心室四个心腔组成 ,通过房室瓣和动脉瓣控 制血流方向。
大血管
包括主动脉、肺动脉、上 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等,负 责输送血液至全身各部位 。
心脏功能
推动血液循环,为全身各 组织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 物质,同时带走代谢废物 。
03
胸部常见病变CT表现
Chapter
肺部炎症性病变
肺炎
CT表现为肺部斑片状、大片状高 密度影,边缘模糊,可见支气管

胸部CT图片

胸部CT图片

整理课件
72
图73-肺脓疡
病灶实质部分CT值60Hu (增强扫描),边缘部分 欠清,为隐球菌性肺脓疡
整理课件
73
图74-肺癌
肺癌,上腔静脉(SVC)内 癌栓形成,增强扫描:血 管内见类圆形充盈缺损
整理课件
74
图75-肺癌
左下肺肿块灶,向纵隔内 生长,增强扫描:左心房 (LA)内见低密度充盈缺 损
整理课件
23
图24-4R/L、5、6组淋巴结
位于动脉韧带、主动脉弓左 侧,肺动脉至左上肺动脉之 间的淋巴结-为主动脉弓下或 主肺动脉组(5组)
整理课件
24
图25-7组淋巴结
位于隆突下3cm范围以 内的淋巴结-为隆突下组 (7组 )
整理课件
25
图26-7、10R组淋巴结
位于纵隔胸膜外肺门区 (包括右侧中间支气管 旁)的淋巴结-为右/左 肺门组(10R/L组)
整理课件
53
图54-肺结核
病灶内密度不均匀, CT值约35-350Hu, 可见较多斑点、斑 块状钙化,
整理课件
54
图55-肺结核
手术病理显示: 右上肺为结核灶, 周围伴有较多淋巴 细胞浸润
整理课件
55
图56-前纵隔畸胎瘤
前纵隔囊实相间的 肿块灶,平扫CT 值14-65Hu
整理课件
56
图57-前纵隔畸胎瘤
64
图65-良性间皮瘤
右后上良性间皮瘤 (B.Mesothelioma)
整理课件
65
图66-恶性间皮瘤
右侧胸膜广泛增厚, 胸膜面多发结节, 有强化
整理课件
壁肿块灶,境界 清楚、光滑,内密度均 匀,CT值-97Hu
整理课件

正常胸肺部CT

正常胸肺部CT

2021/6/4
35
2021/6/4
36
2021/6/4
37
2021/6/4
38

2021/6/4
39
2021/6/4
后纵隔淋巴结
40
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 理而来,供大家参考,
感谢您的关注!
内界为纵隔胸膜
外界为肺段支气管起始段及伴随动脉。
2021/6/4
18
胸壁 气管、支气管 肺段、肺叶 肺门 叶间裂 肺小叶 纵隔 纵隔淋巴结
2021/6/4
19
叶间裂
是识别肺叶的标志
右肺:斜裂及水平裂; 左肺:斜裂
常规层厚(≥5mm)时,叶间裂显示为较宽的 无或少肺纹理的透明带;
薄层扫描时(﹤2mm)多显示为线状影
2021/6/4
20
A
B
A常规层厚显示双侧斜裂为无肺纹理透亮区
2B021/薄6/4 层显示为双侧斜裂呈发丝状细线状影 21
水平裂 常规层厚
2021/6/4
薄层
薄层
22
胸壁 气管、支气管 肺段、肺叶 肺门 叶间裂 肺小叶 纵隔 纵隔淋巴结
2021/6/4
23
肺小叶 常规CT难以显示肺小叶结构,高分辨率CT显示肺小 叶是多边形截头锥体形,底位于肺表面,尖向肺门, 直径约10-25mm,肺小叶核心为小叶肺动脉和细支 气管,其直径约为1mm。 正常情况下,小叶间隔线 很少能完整显示,如能清晰 显示多为异常增厚。
1、乳腺; 2、胸大肌; 3、胸小肌; 4、肩胛下
肌;5、冈下肌; 6、大圆肌; 7、竖脊肌;8、斜
方肌; 2021/6/4 9、胸椎体; 10、肩胛骨;11、肋骨
5
胸壁 气管、支气管 肺段、肺叶 肺门 叶间裂 肺小叶 纵隔 纵隔淋巴结

胸部ct报告

胸部ct报告

胸部ct报告胸部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关于胸部内部结构的详细信息。

通过胸部CT报告,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胸部器官的病变情况,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下面将以一个虚构的胸部CT报告作为主线,介绍一些常见的病变和相关的医学知识。

1. 患者信息报告首先提供了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和检查日期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对病变进行全面分析,并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对应。

2. 肺部结节在胸部CT报告中,肺部结节是最常见的病变之一。

结节是指直径小于3 cm的胸部小肿块。

根据其形态、密度和生长速度等特征,结节可分为恶性和良性。

3. 结节密度报告会详细描述肺部结节的密度。

高密度结节往往与钙化有关,常见于肺结核、肺内感染或肺血管瘤等。

低密度结节可能是囊性肿瘤、肺囊肿或肺炎等引起的。

4. 肺炎胸部CT报告还可能揭示患者是否存在肺炎。

肺炎是肺部感染引起的疾病,常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CT图像上,肺炎通常表现为肺部实变,即肺组织密度增加。

5. 肺气肿肺气肿是指肺组织的气体积聚,导致肺功能受损。

胸部CT报告通常会描述肺气肿的程度和范围。

轻度肺气肿可能仅仅表现为肺部气腔增大,而中度和重度肺气肿则可能导致肺组织的破坏和扁平化。

6. 胸膜增厚胸膜是覆盖肺部的薄膜。

如果CT报告提到胸膜增厚,可能与胸腔积液、胸膜炎或恶性胸膜肿瘤等相关。

胸膜增厚常常会导致胸部疼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7.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在胸部CT中也是常见的结构。

如果CT报告指出淋巴结肿大,可能是感染、肿瘤转移或炎症的表现。

淋巴结肿大的程度和位置有助于医生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和进一步的治疗计划。

总结:通过胸部CT报告,医生可以了解患者胸部器官的病变情况,包括肺部结节、肺炎、肺气肿、胸膜增厚和淋巴结肿大等。

胸部CT报告是医生判断疾病类型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仅凭CT报告无法得出准确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胸部CT读片

胸部CT读片
胸部CT简讲
胸部CT简讲
• CT是X线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将 物体的体层面进行图像重建的一种成像 技术。CT的原理是根据不同密度的人体 器官和组织其X线吸收系数值不同,将吸 收系数值换算成CT值(HU)。
胸部CT简讲
• 水0HU骨皮质+1000HU 空气-1000IU • 胸壁肌与心肌30-40HU 流动血流3244HU 血凝块64-86HU • 脂肪 -80~-120HU 肺组织 -600~-800 深吸 气其时为-810HU
纵隔窗
• • • • • • • • • • 胸锁关节层面 2669-8 主动脉弓上(左无名静脉)层面2669-9 主动脉弓层面2669-11 主肺动脉窗层面2669-15 左肺动脉层面2669-17 主肺动脉与右肺动脉层面2669-19 左房层面2669-22 四腔心层面2669-25 心室层面2669-31 膈肌脚后层面2669-38
• 返 回
• 返 回
• 返 回
• 返 回
• 返 回
• 返 回
肺部常见疾病CT
肺部单个结节的鉴别
肺癌常见的特征
• 1、 形态:轮廓清楚,多为圆形或类圆形 • 2、 边缘:深分叶(图),锯齿征(图),细 短毛刺,毛刺大小均匀,密度较高(图) • 3、 内部密度:密度较较均匀,可见空泡征 (图)支气管充气征(图) • 4、 血管支气管集束征(图) • 5、 病变远侧可见楔形小片影,为小支气管阻 塞所致 • 6、 支气管截断变窄 • 7、 空洞壁厚薄不均,可见壁结节(图) • 8、 胸膜凹陷征即兔耳征
• 返 回

返 回
• 返 回
• 返 回
• 返 回

返 回
• 返 回谢谢!Fra bibliotek• 返 回

胸部CT基础知识ppt

胸部CT基础知识ppt

异常时发现肿瘤。
03
判断分期
CT检查可以判断肺癌的分期,对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
义。
胸部ctHale Waihona Puke 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诊断准确性高
CT检查能够准确地诊断肺结核,清晰地显示病灶的形态、大小 、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早期发现
胸部CT能够发现较早期的肺结核,有时甚至在X线胸片上尚未 发现异常时发现病灶。
扫描参数包括管电压、管电流、扫描层厚、重建间隔、螺距 等。这些参数需要根据检查目的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值。 例如,管电压决定了X射线的能量,管电流决定了X射线的数 量,而重建间隔则决定了图像的清晰度。
胸部ct的扫描流程及注意事项
胸部CT的扫描流程包括患者登记、摆位、扫描、后处 理和报告撰写等环节。在登记环节,患者需要提供基 本信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摆位时,患者需要按照技 师的要求躺好并固定体位。扫描时,技师会操作CT机 进行扫描,并实时监控图像质量。后处理环节中,医 生会根据扫描的原始图像进行图像重建和诊断。最后 ,报告撰写环节中,医生会根据诊断结果撰写报告并 提交给临床医生或患者。
在进行胸部CT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患 者需要移除金属饰品、磁卡等物品;其次,患者需要 按照技师的要求躺好并固定体位;此外,对于孕妇和 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要进行必要的保护措施;最后, 对于增强扫描的患者,需要确认无过敏反应后方可进 行注射造影剂。
03
胸部ct图像解读
胸部ct图像的特点及判读原则
它能够提供胸部内部结构的详细图像,包括肺、纵隔、胸膜 和胸骨等。
胸部ct的发展历程
胸部ct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经历了多次技术革 新和升级。
从早期的单排CT到现在的多排CT和超高端CT,图像质量 和分辨率不断提高,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各种胸部疾病。

胸部CT课件之正常表现

胸部CT课件之正常表现
这表明胸膜没有炎症、肿瘤等疾病,是胸膜健康的标志之一。
CHAPTER 04
胸部正常CT图像分析
图像分辨率和窗宽、窗距的调整
图像分辨率
确保图像分辨率足够高,能够清 晰显示胸部各组织结构。
窗宽、窗距调整
根据不同组织密度的差异,适当 调整窗宽和窗距,以便更好地观 察和分析。
观察和分析正常胸部CT图像的步骤和方法
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如X光、 MRI等,可以相互补充和印证,提高 诊断的准确性。
THANKS
[ 感谢观看 ]
通过对胸部CT图像的分析,医 生可以了解胸部的解剖结构、 病变位置及范围等信息。
胸部C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胸部CT在临床诊断 中主要用于发现和诊 断肺部疾病,如肺炎 、肺癌等。
此外,胸部CT在术 前评估、肺癌分期及 疗效评估等方面也具 有重要价病变、纵隔肿 瘤等疾病。

它能够提供胸部组织的三维结构 ,有助于发现和诊断各种胸部疾
病。
胸部CT检查具有无创、无痛、无 辐射等优点,是临床常用的检查
手段。
胸部CT的成像原理
胸部CT的成像原理是利用X射 线穿透人体组织,不同组织对 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通过 计算机技术重建图像,形成断 层影像。
胸部CT的成像质量受到扫描参 数、重建算法等多种因素的影 响。
包含食管、胸导管和神经等组织。
在CT图像上,纵隔表现为一系列低密度影,其形态和位置相对固定。
胸膜腔结构
胸膜腔是由胸膜壁层和脏层围成的潜在腔隙,内含少量浆液,起到润滑作用。
胸膜腔分为胸腔和心包腔两个部分,胸腔主要容纳肺脏,心包腔则容纳心脏和大血 管。
在CT图像上,正常的胸膜腔表现为无气液体位,呈均匀一致的低密度影。

胸部CT的解读医学

胸部CT的解读医学

CT扫描的安全管理
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
01
医院应建立CT室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实
施。
定期维护和检查
02
CT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工作正常且符合安全
标准。
培训和教育
03
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医务人员应接受辐射防护培训和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
06
胸部CT的未来发展
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
治疗
CT可用于评估肺癌的治疗效果,如手术切除后的复查,放化 疗后的疗效观察等。
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CT图像可以显示肺炎的病变范围、部位、程度等,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作出明确诊 断。
治疗
CT图像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如炎症吸收情况,病灶缩小程度等,指导临床用药和调整治疗方案。
肺气肿的诊断与治疗
胸部CT的CT扫描技术 • CT图像解读 • 胸部疾病的CT表现 • 胸部CT的临床应用 • CT扫描的辐射与防护 • 胸部CT的未来发展
01
CT扫描技术
CT扫描的基本原理
CT(Computed Tomography)即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主要利用X射线的穿透 作用,对胸部进行逐层扫描,通过探测器接收透过人体后的射线,经过计算机处 理后得到胸部的二维图像。
病毒性肺炎
磨玻璃样改变、肺纹理增多增粗。
肺结核的CT表现
渗出性病变
片状或斑片状模糊影、边缘不清。
增殖性病变
结节状病灶、大小不一、密度较淡 。
干酪性病变
空洞壁较厚、内壁凹凸不平、周围 炎性病变。
纤维钙化性病变
条索状高密度影、边缘锐利、钙化 灶。
04
胸部CT的临床应用

胸部CT有没有必要做

胸部CT有没有必要做

胸部CT 有没有必要做李岩 (北京市大兴区黄村医院 ,北京 102613)胸部CT 作为一种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胸部CT 的必要性,从优点、缺点、风险,以及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检查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什么是胸部CT 检查胸部CT 检查主要用于全面观察胸腔内部及胸壁结构,提供肺部、心脏、食道、气管、纵隔和其他相关结构的详细信息。

通过使用X 射线和计算机技术,胸部CT 能够生成高分辨率的横截面图像,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等,方便医生判断肺部是否存在肿块、感染性病变或其他异常,以及病变的良恶性、病变范围等。

同时,CT 扫描还能提供心脏及胸腔大血管的清晰图像,有助于评估心脏及大血管的健康状况。

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纵隔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胸部CT 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诊断工具。

此外,胸部CT 还可用于评估外伤性损伤,比如肋骨骨折或胸腔积液等。

胸部CT 的优缺点优点胸部CT 扫描具有一系列显著的优势,比如能提供高分辨率图像,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患者的健康问题。

通过多角度观察,CT 扫描能够深入显示肺部、心脏和其他相关结构,提供全面而详细的信息,对诊断潜在疾病至关重要。

此外,相较于一些其他检查方法,CT 扫描通常能较快完成,有助于及时获得诊断结果,为患者提供更快速的医疗干预。

缺点首先要考虑辐射暴露风险。

胸部CT 使用的是X 射线,患者在接受检查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辐射。

尽管这种辐射水平通常相对较低,但对于一些特定人群,如孕妇和儿童,辐射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需格外注意。

与其他一些检查方法相比,CT 扫描的费用较高,会对一些患者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

在考虑是否进行这项检查时,医生需要权衡其较高的费用与所提供信息的价值。

此外,还要考虑到胸部CT 扫描的过度敏感性。

有时候,CT 扫描可能显示异常结果,但并不一定表示患者存在疾病。

而过度敏感的结果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正常胸部CT讲解

正常胸部CT讲解
正常胸部CT讲解
目录 CONTENT
• 胸部CT扫描技术 • 胸部CT解剖结构 • 正常胸部CT影像表现 • 胸部CT诊断要点 • 胸部CT临床应用 • 胸部CT的局限性
01
胸部CT扫描技术
CT扫描原理
01
02
03
断层成像
CT扫描采用X射线束对人 体进行断层扫描,获取不 同层面的影像信息。
计算机重建
支气管是肺内的管道结构,将气体引 入肺部,CT图像上可以观察到支气管 的走向和形态,以及是否存在支气管 扩张或狭窄等情况。
纵隔和胸膜
纵隔是胸部中央的一块区域,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器官和结构,如心脏、食管、气 管等,CT图像上可以清晰地显示纵隔的正常形态和结构。
胸膜是覆盖在肺和胸壁表面的薄膜,CT图像上可以观察到胸膜的形态和厚度,以 及是否存在胸膜增厚或积液等情况。
的厚度、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协助诊断胸膜增厚的病因。
02 03
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是胸膜腔内的液体异常积聚,可以是漏出液或渗出液。CT上 可以观察到胸腔积液的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协助临床 制定治疗方案。
胸膜肿瘤
胸膜肿瘤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CT上可以观察到肿瘤的大 小、形态、边缘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 依据。
扫描前的准备
告知医生身体状况
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 用药情况等,以便医生判 断是否适合进行CT检查。
去除金属物品
在进入CT室前,应去除身 上的金属物品,如首饰、 皮带等,以免产生伪影干 扰图像。
遵循医生指导
遵循医生的指导,正确呼 吸、保持静止等,以确保 扫描结果的准确性。
02
胸部CT解剖结构

胸部CT诊断学ppt课件

胸部CT诊断学ppt课件
详细描述
肺癌的CT诊断通常采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筛查,可以发现早期肺癌。肺癌的典 型CT表现为肺部结节或肿块,边缘不规则,有时伴有毛刺或分叶状。同时,CT 扫描还可以观察到肿瘤对支气管的浸润、淋巴结转移以及胸膜受累等情况。
肺结核的CT诊断
总结词
肺结核的CT诊断可以观察到肺部病灶的形态、密度、边缘和 周围改变,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肺结核。
咳嗽等症状。
肿瘤
胸部的肿瘤可来源于上皮细胞、间 叶组织等,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 瘤。
循环障碍
心脏疾病、血管病变等原因导致血 液循环障碍,引起胸闷、气短等症 状。
03 胸部CT影像学表现
正常胸部CT影像学表现
肺脏
正常肺脏在CT上表现为密度均匀、纹理细腻的软组织影,肺门结 构清晰,无淋巴结肿大。
纵隔
详细描述
肺结核的CT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肺部结节、斑片状阴影、空 洞和支气管播散等。病灶通常位于上叶的尖后段和下叶的背 段,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同时,CT还可以发现肺门淋巴 结肿大和胸膜病变等。
胸腔积液的CT诊断
总结词
胸腔积液的CT诊断可以观察到胸腔积液的位置、量和胸膜改变,有助于判断积 液的性质和病因。
发展阶段
1980年代,CT技术逐渐 应用于胸部,但由于辐射 剂量较大,限制了其在临 床的广泛应用。
成熟阶段
1990年代至今,随着技术 的进步,低剂量CT扫描成 为可能,广泛应用于肺癌 筛查和诊断。
胸部CT在诊断中的应用
肺癌诊断
CT能够发现早期肺癌,观察肿 瘤大小、形态、位置及淋巴结
转移情况。
肺结核诊断
与MRI比较
与PET比较
PET能够显示病变的代谢活性,但价 格昂贵,且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不 如低剂量CT。

胸部正常CT表现

胸部正常CT表现

04
纵隔正常CT表现
纵隔分区及各区结构特点
纵隔分区
纵隔可分为前、中、后 三区,各区包含不同的
器官和组织。
前纵隔
主要包含胸腺、脂肪组 织和淋巴结等。
中纵隔
后纵隔
包含心脏、大血管、气 管、食管等重要结构。
主要包含脊柱、肋间肌、 肋间血管和神经等。
大血管走行、分支及毗邻关系
大血管走行
主动脉和肺动脉干位于纵隔中部, 分别向左前和右前方向走行。
胸部正常CT表现
目录
• 胸部CT基本概念与原理 • 肺部正常CT表现 • 胸膜及胸壁正常CT表现 • 纵隔正常CT表现 • 心脏大血管正常CT表现 • 总结与展望
01
胸部CT基本概念与原理
CT成像原理及发展历程
CT成像原理
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利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 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射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 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
02
肺部正常CT表现
肺组织密度与结构特点
均匀一致的肺组织密度
肺野含气量适中
正常肺部CT图像上,肺组织应呈现均 匀一致的密度,无明显的局灶性密度 增高或降低区域。
正常肺部CT图像上,肺野含气量应适 中,不过度充气也不过度压缩。
肺纹理清晰
肺纹理主要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 管构成,正常CT图像上这些结构应清 晰可辨,无模糊或增粗表现。
大血管起源、走行和分支情况
主动脉根部起于心脏左上方,向 上延伸为主动脉弓,然后转向下
行走于脊柱前方。
肺动脉干起于心脏右上方,向左 后方斜行,分为左、右肺动脉后
进入肺门。
上、下腔静脉分别回流上、下半 身的静脉血至右心房。

胸部CT有没有必要做

胸部CT有没有必要做

胸部CT有没有必要做胸部CT是一种利用x线和计算机技术对胸部进行横断面成像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胸部的内部结构,如肺、心脏、血管和纵隔等,是一种在医学诊断领域应用相当广泛的CT技术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针对这一技术展开讨论,探讨胸部CT有没有必要做,有什么价值,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做?1.胸部CT的原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胸部CT的原理是利用了X射线能够穿透人体组织,并在不同组织中衰减程度不同的特性,通过计算机算法,重建胸部内部的结构图像。

胸部CT可以用于诊断和评估各种胸部疾病,如肺结节、肺癌、肺栓塞、肺纤维化、胸腔积液、纵隔肿瘤等。

并且可以指导经皮穿刺活检、手术方案等治疗措施。

除此之外,胸部CT也可以用于常规体检,筛查肺癌等潜在风险,尤其是对于有吸烟史、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而言十分必要。

2.胸部CT有没有必要做?胸部CT有没有必要做是因人而异的,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来决定,通常来说,如果你有以下情况,则可能需要做胸部CT检查:首先是常规x线检查发现病变,需要进一步定性或定位的情况。

例如,如果患者的x线胸片显示有肺结节或肺实变等异常阴影,但不清楚是良性还是恶性,或者不确定具体位置和大小,那么你可能需要做胸部CT来进一步确认和评估。

其次,高度疑诊为胸部病变,但常规x线检查阴性的情况。

例如,如果患者有咳嗽、咳血、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但x线胸片正常,那么可能需要做胸部CT来排除肺癌、肺栓塞、肺结核等可能的疾病。

再次,需要导向穿刺活检及某些介入治疗的定位时。

例如,如果患者需要做经皮穿刺活检来取得肺内或纵隔内的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或者需要做某些介入治疗如射频消融、栓塞等来治疗肿瘤或血管异常,那么患者可能需要做胸部CT来指导针头或导管的插入和操作。

最后是在进行常规检查,或肺癌风险筛查的情况中。

如果个人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但想要预防和早期发现肺癌等潜在的危险因素,那么患者可能需要做胸部CT来进行筛查和监测。

胸部CT解剖

胸部CT解剖
头臂干(右侧颈总动脉、右侧锁骨下 动脉)、双侧头臂静脉、左侧颈总动脉、 左侧锁骨下动脉。气管、食管、脂肪组织 内可显示小的淋巴结。
整理课件
47
整理课件
48Biblioteka 整理课件49• 4、主动脉弓层面
主动脉弓自右前向左后斜行,呈腊肠 状贴于纵隔左缘,上腔静脉居其右侧。奇 静脉弓、上腔静脉后间隙。
整理课件
50
20
(三)段支气管
• 当支气管走向与扫描层面一致时,CT显 示其纵断面;当支气管走向与扫描层面垂 直时,CT显示其横断面。
• 通常支气管因其内充盈空气,显示为低 密度的“含气影”,其断面可呈圆形、卵 圆形或长条形透亮影。
• CT上支气管分支名称与X线一致。观察 肺门或肺实质,气管树是最恒定的解剖标 志。
58
整理课件
59
• 8、左右心室层面 左右心室、冠状静脉窦。
整理课件
60
整理课件
61
• 9、膈脚后层面
食管、降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 胸导管、脂肪、淋巴管。
整理课件
62
七、高分辨率CT肺部正常表现
• HRCT可以显示肺的细微解剖结构,主 要用来研究肺部的弥漫性间质疾病。
• 腺泡的分布 • 小叶间隔增厚 • 小叶核心结构 • 小叶实质
整理课件
32
整理课件
33
整理课件
34
• 5、相当于心室层面 右肺门旁出现内基底段,其余肺段在肺
野的分布与上一层面相仿。
左肺野:前部为下舌段,中间小部分为 前内基底段,后部为背段。
整理课件
35
整理课件
36
• 6、心脏下部、下腔静脉近心端层面
右肺野:前部为内侧段及外侧段少许, 沿肋缘向后依次为前基底段、外基底段和 后基底段。

CT入门常见73种胸部影像学术语图解

CT入门常见73种胸部影像学术语图解

胸部影像学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肺结核
多形性病灶,如渗出、增殖、 干酪、空洞、纤维化等。
肺脓肿
早期为大片浓密模糊浸润阴影 ,边缘不清,分布在一个或数 个肺段内。
肺炎
表现为肺实变、磨玻璃影、支 气管充气征等。
肺癌
分中央型及周围型,表现为肿 块、分叶、毛刺、胸膜凹陷等 。
支气管扩张
表现为“双轨征”及“环形阴 影”。
05
胸部影像学检查技术与进展
胸部X线检查技术
后前位胸片
常规后前位投照,显示胸廓全貌及双侧肺野 。
斜位胸片
用于观察肋骨骨折及肋软骨钙化等。
侧位胸片
用于观察心脏大血管形态、纵隔肿块及肺部 病变等。
特殊体位胸片
如仰卧位、俯卧位等,用于观察胸腔积液、 气胸等病变。
胸部CT检查技术
平扫CT
常规胸部CT平扫,可发现肺部炎症、结节、肿块等病变。
早期发现
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可以早期发现 一些潜在的胸部病变,如肺癌、肺结 核等,有助于及时治疗和改善患者预 后。
疗效评估
胸部影像学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如肺炎的吸收情况、肺部肿瘤的缩 小程度等,为临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 依据。
胸部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检查
包括胸部透视和胸部摄片,是 胸部影像学的基础检查方法, 能够显示肺部的大体病变和心
胸部生理功能
01
02
03
呼吸功能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通过呼吸运动吸入氧气 并排出二氧化碳,实现气 体交换。
循环功能
心脏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 力器官,通过心脏的收缩 和舒张将血液泵入全身各 部位。
免疫功能
胸腺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产生T淋巴细胞 参与细胞免疫。

胸部CT学习教程

胸部CT学习教程

3、心包肿瘤
大血管异常
1、右位主动脉 2、左上腔静脉
3、上腔静脉梗阻
4、主动脉瘤:主动脉管腔局部异常扩大,
直径超过4.0cm或超过邻近管径的三分之一。
第59页/共64页
第60页/共64页
第61页/共64页
第62页/共64页
第63页/共64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64页/共64页
第10页/共64页
肺正常CT表现
次级肺小叶
为3~5个终末细支气织间隔的最小肺结构,是HRCT 所
观察的基本单位。多角形,直径约1~2.5cm。
小叶核心、小叶实质、腺泡、小叶间隔
肺间质
第11页/共64页
第12页/共64页
纵隔正常CT表现
纵隔分区—六分法。 前纵隔:胸腺组织,淋巴结,脂肪组织 和结 缔组织; 中纵隔:心脏、大血管, 气管、主支气 管; 后纵隔:食管,降主动脉,胸导管,奇 静脉,
第20页/共64页
胸部病变基本CT表现
一、阻塞性肺不张 原因:支气管腔内肿瘤、粘液栓、支气
管狭窄或腔外压迫。 CT表现:肺组织密度增高,体积缩小,
呈三角形,边缘清楚锐利,尖端指向肺门, 基底贴纵隔或胸壁,增强后明显强化。邻 近结构受牵拉代偿。
第21页/共64页
第22页/共64页
第23页/共64页
肺 等。
CT表现: 界面征:间质第增48页厚/共与64页含气肺组织对比的
胸部病变基本CT表现
胸膜下线:胸膜下1cm内呈2-5cm长的 细弧 线影,由相邻增的小叶间隔相连而成。
纤维瘢痕线:无渐细分支,走行不定, 可伴 肺结构的扭曲。
蜂窝 结节影(2-5mm小结节)
第49页/共64页
第50页/共64页

胸部CT学习

胸部CT学习
胸部CT
为人民服务
上叶:1尖段 2后段 3前段
上叶:1尖段 2后段 3前段
上叶:1尖段 2后段 3前段
上叶:1尖段 2后段 3前段
上叶:1尖段 2后段 3前段
上叶:1尖段 2后段 3 前段 中叶:4外侧段(上舌 段) 5内侧段(下舌 段) 下叶:6上段 7内侧底 段 8前底段 9外侧底 段 10后底段
鸣谢 医影在线 特别感谢 那些为了大众健康默默工作在放射线中的人们
END 再见
上叶:1尖段 2后 段 3前段 中叶:4外侧段(上 舌段) 5内侧段(下 舌段) 下叶:6上段 7内侧 底段 8前底段 9外侧 底段 10后底段
中叶:4外侧段(上舌段) 5内侧段(下舌段) 下叶:6上段 7内侧底段 8前底段 9外侧底段 10后底段
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CT室全体同仁
上叶:1尖段 2后段 3 前段 中叶:4外侧段(上舌 段) 5内侧段(下舌 段) 下叶:6上段 7内侧底 段 8前底段 9外侧底 段 10后底段
上叶:1尖段 2后 3 前段 中叶:4外侧段(上舌 段) 5内侧段(下舌 段) 下叶:6上段 7内侧底 段 8前底段 9外侧底 段 10后底段
上叶:1尖段 2后段 3 前段 中叶:4外侧段(上 舌段) 5内侧段(下 舌段) 下叶:6上段 7内侧 底段 8前底段 9外侧 底段 10后底段
上叶:1尖段 2后段 3前段
上叶:1尖段 2后段 3 前段 中叶:4外侧段(上舌 段) 5内侧段(下舌 段) 下叶:6上段 7内侧底 段 8前底段 9外侧底 段 10后底段
上叶:1尖段 2后段 3前段
上叶:1尖段 2后段 3 前段 中叶:4外侧段(上舌 段) 5内侧段(下舌 段) 下叶:6上段 7内侧底 段 8前底段 9外侧底 段 10后底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部CT检查方法(一)平扫1.一般扫描病人取仰卧位,双臂上举,先扫定位片,然后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范围。

采用横断位扫描,一般自肺尖至肺底,层厚8-10MM,层距10MM,深吸气后屏气或平静呼吸后屏气时扫描,扫描时间一般为0.7-3S。

感兴趣区可加扫薄层,层厚2-5MM,或加扫高分辨率CT。

2.肺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是指采用较大的矩阵(512X512)、薄层(层厚为1-2MM)和较小视野扫描(两肺扫描野15-30CM,一侧肺为15-20CM),并用骨算法重建的一种肺部扫描技术。

适应症为:(1)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癌性淋巴管炎、特发性间质纤维化、淋巴管肌瘤、组织细胞增多症、肺气肿及支气管扩张等;(2)估计间质性疾病的活动性,特别是纤维性肺泡炎;(3)为更好地显示结节性病灶的形态特征,如发现病灶内钙化或有脂肪,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4)为更好地显示支气管阻塞性病变;(5)病人呼吸困难、咯血或临床疑为弥漫性肺病,但胸片正常或诊断不明者;(6)引导穿刺活检。

HRCT扫描方法有三种:(1)用层厚1-2MM、间隔10MM作全肺扫描,适合于发现支气管扩张;(2)在普通CT扫描的基础上,分别在主动脉弓、肺动脉平面及膈肌上1-3CM各扫1-3层,适用于肺弥漫性病变;(3)在普通CT基础上,在孤立结节或可疑支气管狭窄的病灶处加扫3-4层HRCT,层距依病灶大小而定,一般为1-5MM,以便清楚显示病灶细节。

3.动态CT扫描当病人用力深吸气和深呼气时,对指定层面的气管或肺野作一系列快速CT扫描,以获取其衰减直和结构在呼吸运动中改变的资料。

通常采用电子束CT(EBCT)或螺旋CT扫描。

检查方法为:(1)用EBCT 扫描:病人仰卧,于主动脉弓、气管分*及膈上三处,病人用力吸气、呼气,6秒内作10次扫描,每次扫描时间为100毫秒,间隔500毫秒,层厚1.5-3MM;(2)用螺旋CT扫描:有报道,扫描始于上一次深呼气末2-3秒,止于再次深呼气末1-2秒,扫描全过程为10-12秒,层厚3MM,间隔10MM,采用部分扫描资料重建,一次扫描获20-24幅连续图象。

主要正常表现:(1)从呼气开始到结束,肺野范围逐渐缩小而密度呈均匀增高,吸气相则相反;(2)CT值改变:深吸气和深呼气之间全肺CT值相差150-300HU,平均约200HU。

若在用力呼气后其CT值增加小于100HU,则提示有空气潴留。

主要适应症:动态CT扫描能区分正常肺和空气潴留区,反映肺局部区域(肺叶、段、亚段,甚或肺小叶)的功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价值,也可用于支气管扩张及小气道病变的诊断。

但该方法在空气潴留、肺气肿和伴有气道阻塞疾病的诊断上有混淆和争论。

4.窗宽和窗位常规采用肺窗和纵隔窗观察,平扫时肺窗的窗宽为700-1000,窗位-600- -800;纵隔软组织窗的窗宽250-400,窗位30-50。

观察骨骼用骨窗,窗宽1000-2000,窗位400-600。

(二)增强扫描肺部病变CT检查只有部分病人需增强扫描。

主要适用于下列情况:(1)血管畸形或血管性病变;(2)明确肺或纵隔肿瘤与大血管的关系以及受侵害的程度;(3)鉴别肺门或变异的纵隔血管与肿大淋巴结;(4)区分纵隔淋巴结结核与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肿大;(5)鉴别肺内孤立性病变,如结核病与肺癌等;(6)纵隔内缺少脂肪对比的病人,为观察纵隔内有无病变时需造影。

造影剂注射方法:采用60%的碘造影剂60-100ML,经内侧肘前浅静脉注入,通常采用一次性大剂量注射,扫描方向自头侧向足侧,于注射完毕或注药同时开始动态扫描或螺旋CT体积扫描。

为观察局部病灶的增强特点,可选择一个有重要价值的层面连续动态扫描。

(三)螺旋CT扫描螺旋CT扫描是一种CT 球管连续旋转同时连续进床的体积扫描,一次屏气可完成全肺扫描。

既无呼吸运动伪影,又不发生层面间漏扫。

COSTELLO等报道一组40例常规CT与螺旋CT的比较研究结果,二者均发现的肺结节病灶为254个,仅螺旋CT能显示的有22个。

螺旋CT还更有利于结节病灶形态结构细节的显示。

由于螺旋CT缩短了扫描时间,增强扫描可减少造影剂用量,能获得比常规CT使用大剂量造影剂相似或更佳的增强效果。

螺旋CT对肺结节病灶特别是微小结节病灶、气管和支气管病变、血管性病变等的诊断,具有比常规CT更高的价值。

检查方法:在选定的范围内行体积扫描,通常层厚8-10MM,每秒进床8-10MM一般用层厚8-10MM,将原始数据重建为横断位图象。

为更细致的观察肺结节病变或支气管,还可采用层厚5MM,进床每秒5MM,甚至进床每秒可仅1MM,以利于对小结节进行密度测量。

增强扫描时,为达到减少造影剂用量,并使肺动脉、肺静脉及主动脉显影优良,采用双相注射法,即用造影剂60ML,注射速度为每秒2ML,注完20ML后用每秒1ML维持,注射开始20秒后进行体积扫描。

此外,将螺旋CT体积扫描获得的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进行后处理,可重建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立体图像,类似纤维支气管镜所见,即(支)气管CT仿内镜成像。

它可显示肿瘤性气道狭窄、扭曲、扩张等,对纤维支气管镜术前计划考虑或治疗,纤维内镜教学训练有帮助。

CT仿内镜成像不仅能从狭窄或阻塞的近端,而且能从远端观察病灶,有助于观察纤维内镜不能观察到的结构。

CT仿内镜成像还能观察到纤维内镜无法到达的管腔,如血管内腔情况(需要经静脉注射造影剂)。

(四)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普通X线定位困难者,如纵隔病变、胸膜病变或肺内病变,可采用CT引导下穿刺活检。

B超对胸膜、纵隔及邻贴胸膜的病变易于显示,也常用于引导穿刺活检。

(五)CT对胸部疾病的诊断评价及诊断分析方法肺为含气器官,具有良好的自然对比,常规胸片易于发现或诊断肺部疾病,是肺部疾病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但胸腔内、外各种正常结构在胸片上重叠的,容易掩盖部分病灶。

此外,胸片的密度分辨率较低,因而可能出现病灶遗漏或显示不全面,有的病灶细节不清。

CT正好能克服上述不足,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胸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肺胸部CT为横断位成像,没有影像重叠,能显示胸部X线片难以显示的病变,如纵隔旁、心后区及肋膈角区的病变等。

CT 的密度分辨率高于胸片10倍,能显示肺组织结构的细节,接近大体解剖的分辨能力,可发现肺内2MM大小的病变,能敏感地显示结节、肿块内钙化、脂肪及液化坏死,是胸部X 线片以外诊断肺部疾病的首选检查技术。

主要适应症:(1)当痰中或经支气管镜刷检发现癌细胞而常规X线检查阴性;(2)肺内孤立性结节病灶,常规X线定性诊断有困难者;(3)疑为肺癌或已确诊为肺癌而要了解肺癌胸内侵犯和(或)转移的范围,以明确分期和决定手术可否切除;(4)高度怀疑肺转移瘤而常规X线检查阴性,或仅发现一个转移灶或局限区域转移灶,期望寻找隐匿性肺转移瘤;(5)原发或转移性肺肿瘤治疗后的随访;(6)为明确与胸膜、纵隔相邻病变的起源或外侵程度;(7)怀疑支气管内病变而又不能接受支气管镜检查或支气管造影者;(8)常规胸片诊断困难的肺浸润性病变;(9)肺的间质性疾病;(10)因胸腔积液或胸膜肥厚影响肺部观察而又不能排除肺内病变者;(11)为寻找肺门增大的原因,即明确是血管性改变还是淋巴结肿大或其他肿块;(12)引导穿刺活检和某些介入治疗。

归纳起来,肺部CT适应症是:(1)为显示胸部X线片不能显示的或显示不全的病灶;(2)帮助定位、定性诊断;(3)为明确病变范围及进行肺癌术前分期;(4)帮助选择活检部位及介入导向。

CT的主要不足:(1)只能横断位成像,空间分辨率低于常规X线片,软组织分辨率低于MRI。

但大多数情况下,胸部CT优于MRI。

(2)不注射造影剂不易分辨肺门血管与软组织结节,碘过敏病人需要增强扫描时,CT诊断困难,此时可采用MRI检查;(3)肺结节病灶的定性诊断仍有一定困难,甚至不易将肺小结节病灶与小血管断面鉴别。

2. 纵隔Ú#纵隔内含有多种组织,结构较复杂,胸部X线片对纵隔病变的诊断价值有限。

CT密度分辨率明显高于胸片,可分辨密度差仅0.3%、直径为4MM的组织,是目前纵隔病变的首选检查技术。

主要适应症:(1)了解纵隔肿块部位、组织来源、囊性或实性、血管性或非血管性、良性或恶性以及肿瘤的侵犯范围与毗邻关系;(2)评价纵隔增宽是生理性、解剖变异还是病理性;(3)了解重症肌无力者有无胸腺瘤恢廓增生;(4)肺或其他部位有恶性肿瘤,需了解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5)纵隔淋巴瘤或其他恶性肿瘤治疗后复查;(6)了解胸椎旁线增宽是生理性变异还是病理性改变,以及病理改变的性质。

主要不足:(1)纵隔脂肪过少者,CT平扫较难清楚显示各种正常结构及其与病变的关系,因而需要增强扫描。

但碘过敏者CT不能克服上述不足,MRI由于流空效应(快速流动的血液无信号),无需注射造影剂也能区分血管与软组织结构,可替代CT。

(2)不能多方位成像,主动脉肺动脉窗淋巴结有时不易显示,隆突下淋巴结有时不易与左心房区分,显示这些区域的病变CT多不及MRI。

(3)淋巴瘤放疗或化疗后随访,CT不易鉴别病变纤维化与残留或复发,定性诊断不及MRI准确。

3. 胸膜、胸壁正常胸膜除特定部位(如叶间裂、前上纵隔胸膜)以外,CT一般较难显示。

但显示积液及胸膜增厚性病变敏感。

主要适应症:(1)了解胸膜、胸壁病变的性质;(2)明确胸膜、胸壁肿瘤的侵犯范围。

其主要不足是显示肋骨本身病变不如胸部X线平片,只有当肋骨病变超出骨皮质范围而累及软组织时,CT 才优于胸部X线平片,但对肺癌侵犯胸壁软组织的判断,CT不如MRI准确。

4. 心包普通CT显示心包腔积液或钙化已很敏感。

主要适应症:(1)明确心包腔内有无积液,判断积液的多少,甚至性质;(2)了解心包肥厚的程度及部位。

目前螺旋CT和电子束CT(EBCT)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上已显示很大的潜力,对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基本上已能替代常规血管造影。

EBCT能显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搭桥血管的开通状态,直接显示搭桥血管的解剖,非创伤性地解决了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复查问题。

EBCT测量左室容积比左室造影更准确,他还可以分层面按节段对左心室运动功能和泵功能(射血分数)进行定量分析,是心肌梗死治疗前后效果评价的敏感而又可*的检查方法。

通过显示冠状动脉钙化对冠心病的预测也很有意义。

EBCT也有助于心辩膜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等疾病的诊断。

常规X 线片、超声心动图、MRI、常规心血管造影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上各有优势,各种检查可优势互补。

故合理选择、综合应用各种检查技术对疾病诊断极其重要。

胸部CT的诊断分析方法概括起来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

第一,要掌握疾病的各种CT表现,要仔细地CT片上所呈现的各种CT特点,并对这种CT特点与病理表现(大体和镜下病理表现)的互相联系有清楚的理解,以便准确解释CT片所包含的全部信息和微细差异,既要抓住主要特点,也要避免以偏概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