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饰资源的旅游开发初探
民族服饰对旅游开发的重要性研究——评《西南彝族服饰文化历史地
国 西南地 区的彝 族为例 ,彝族服饰 不仅 色彩绚 丽, 其花 纹图 案中更蕴含 着丰 富的历史 文化 内涵。彝族 服饰 的形成 与发展与 生产 方式、宗教 信仰 、经 济发 展状 况以及 民族审 美特征等 多种 因素密切相 关 ,因 此研 究服饰 中的文化 可 以帮助 历史 学家掌 握少数 民
J
民族服饰对旅游开发的重要性研究
评 《 西南彝族服饰 文化历史地理— — 暨 民族服饰旅游资源开发研 究》
少 数 民族 文 化风格 迥 异 ,彰 显 不 同地 域、 不 同 民族和 不同时代 的人文 主义情怀 。其 中少数 民族
的 服 饰 可 谓 是 其 文 化 的 重 要 载 体 和 传 播 符 号 。 以 我
作 者 简 介 解巍 ( 1 9 7 34 一) 女, 汉族
江 苏 无 锡人 ,毕业 于 西南 大 学 .人
流与 融 合。 由张 瑛所 著 ,民族 出版社 于 2 0 0 5年 5 月出版 的 《 西南 彝族服饰 文化 历史地理— —暨 民族 服饰 旅游 资源开 发研究 便从历 史文化地理 的角度 , 以历史发 展为研 究脉络 对我国 西南彝族地 区服饰 进
此 之 外 还 与 汉 族 文 化 结 合 在 一 起 ,如 在 研 究 彝族 人
不 同发髻 时结合 了汉族人 的椎髻 、高髻 等 ,在研 究 彝 族的瓜皮 帽和 戴笠帽 时还将 中原人 的瓜皮帽 、笠 帽 等进行 对 比。彰 显 了该 书作 者 研究上 的逻辑性 和 思维上 的缜 密性 ,让读者 看到 中原 文化与 少数 民族
行 了 研 究 , 旨在 促 进 旅 游 资 源 的 合 理 开 发 。 综 合 而
广西地区民族旅游服饰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 )旅游服饰 文化 资源开发与其 它旅游 资源脱节 二
服 饰 资 源 一 般 是 作 为 辅 助 型 的 旅 游 项 目吸 引游 者 , 为 一 作
种独特 的地域 资源不仅增加 了当地旅游 的魅力 ,同时也 向世界
各 国展示其特 有的民族风情和精神 内涵 。但 目前广西 各地 ,却
一
系列相 关的文化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 ,既收获 了一定 的经济 建 立 。 ( )旅游服饰 文化资源开发的 内容和形 式创新不够 三 旅游 服饰产 品的开发 形式 是多种多样的 , 从传统 的旅 游实 物产 品开发 到深层次的参 与体验式 产品 , 都是很好 的旅游资源 开发形式 。广西地 区由于 少数 民族较多 ,服饰旅游 资源也颇为
效益 ,在 展示广西文化 的同时也增强 了其 民族 自豪感 。但在 笔 者看来 , 广西地 区民族旅游服饰文化 资源开发方面存在 的问题
也相 当突出 。
( )资源品位高 , 一 商品文化特 色差
由于地域交通等原 因 , 这里 的民族文化保存相对比较完好 , 丰富 , 但是 目前其 服饰旅游文化资源 的开发还 只是停 留在传统 保 留了各个民族相对独立和 别具特色的文化资源。 广西地 区民族 服饰产 品和服装的试穿 、拍照 留影等较低 层次 。旅游服饰文化 服饰文化的特色不仅体现在以古朴、 庄重为主要特征的不 同服装 资源开 发的内容和形式没有 创新。
1 8—— 服饰设计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加 深印象与感受 , 不仅可以满足旅游者探索异域风俗的好奇心 这
三 、广 西地 区民族旅游服饰文化资源 的开发对策
和 求 知 欲 ,也 可 以 使 广 西 的 民 族 文 化 在 旅 游 者 的 实 际体 验 中得
湖南民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29卷第6期2008年12月衡阳师范学院学报Jo ur nal of Hengya ng Normal Univer sity No.6Vol.29Dec .2008湖南民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杨玉蓉,王文荣,邹 君(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中国衡阳 421008)摘 要:首先分析了湖南民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继而运用SWO T 方法分析了湖南服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了湖南服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民族服饰;开发利用;湖南中图分类号:F590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13(2008)06—0113—041 湖南民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1.1 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湖南的服饰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承传。
据史书记载,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曾在湖南株洲“织麻为布,制作衣裳”,某种程度上,中华服饰文化由此起源。
此后,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有一定发展,西汉时期发展到较高水平[1],特别是当时生产的素纱蝉衣以其薄、轻的特点震惊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中国服装业的最高水平。
1.2 民族服饰异彩纷呈湖南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全国各民族都有居民在境。
由于历史原因,各民族历经多次迁徙、融合、变迁,形成了不同民族支系。
如苗族可分为红苗、青苗、黑苗、白苗、黑山苗、花苗、黑脚苗等22种,各苗的服饰也都具有自己独特文化内涵。
西溪苗女裙不过膝以青布缠腿,平伐苗妇女则着长裙,而花苗所著衣服先用蜡绘花于布而后染色[2]。
此外,作为服饰制作材料的湘绣也是花样甚多。
她用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线、绒线绣制而成,构图严谨,色彩鲜明,各种针法极富表现力,通过丰富的色线和千变万化的针法,使绣出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
1.3 与其他旅游资源结合紧密湖南省56个民族分布于全省14个市州,多数分布在湘西、湘南一带,呈小聚居、大分散态势[3],这种分布与全省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结合紧密。
民族服饰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研究——评《西南彝族服饰文化历史地
象 ,从历 史、地理 的角度和旅游资源 开发利用
结 合 起 来 ,旨在 促 进 少 数 民族 地 区 的 经 济 发 展 ,
助 力西南地 区旅 游业的繁荣 之路。综合而言 , 该书特 点主要 体现在以下方面 :
该 书 思 虑 周 全 、 内 容 全 面 ,研 究思 路 清 晰 框 架 完 整 ,从 历 史 和 地 理 两 方 面 出 发 对 西 南 彝 族 地 区的 服 饰 发 展 进 程 进行 了 具 体 而 全 面 的 综 述 , 极 具 学 术 研 究 价 值 和 历 史 文 化 意 义 。 由 于
饰文化历 史地理——暨 民族 服饰旅游 资源开发
研 究》 一 书 便 以彝 族 地 区 的 服 饰 文 化 为 研 究 对
中华民族文化艺 术的灿烂辉煌 ,因此该书更从 服装 艺术的角度 出发繁荣 了服饰 艺术、丰 富了
美 学 理 论 。 由此 可 见 该 书 无 论 从 美 学 角 度 还 是 经 济 发 展 角 度 而 言 , 都 具 有 极 强 的 实 践 应 用 价 值和社 会影响力。 综 上 所 述 , 该 书 从 历 史 、 地 理 的 角 度 对 彝 族 地 化的全方位研 究,对精神文化 的时间、空 间分 布进行 了深 入探讨。体现 了该 书严谨的 学术架
构 和 周 密 的 逻 辑 思 维 ,也 彰 显 了 该 书 作 者 丰 富 的理论积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该 书 的 第二 大 亮 点 在 于 其 深 远 的 社 会 影 响 力 和 实践 应 用 价 值 。 该 书 作 者 立 足 时代 发 展 背
业 的发展,是摆在 当前西南彝族 地区旅游 业发
展 的 重 要 任 务 。 因 此 研 究 西 南 彝 族 地 区 的 服 饰
民族服饰视野下的青海旅游开发
Tourism旅游经济1482012年7月 探讨民族服饰视野下的青海旅游开发青海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喻素姣 江西省婺源茶叶学校 万玲摘 要:本文试从民俗学的角度,以民族服饰为切入点,分析青海民俗旅游的现状和资源,以及青海民俗旅游业发展的前景,从而进一步探讨了青海民俗旅游开发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民族服饰 旅游 开发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7(b)-148-03“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旅游项目的开发很多内容都与民俗文化息息相关,而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民族服饰。
青海省境内民族众多,服饰缤纷。
如何更好地找出旅游产业发展与民俗文化的传承之间最佳的平衡点和结合点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1 民俗服饰文化与旅游的关系1.1 民俗服饰文化是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民族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它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深远的生态环境效益,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窗口。
民俗服饰文化更以其独特、多彩、鲜明的民族特征占领了民俗文化十分醒目的位置,成为民俗旅游中重要的一环。
1.2 民俗服饰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刘锡诚认为,民俗与旅游是一对孪生兄弟。
从广义来讲,旅游实际就是民俗旅游,民俗和旅游是文化与生活的复合体。
民族服饰以其特定的传统民族特征,集民族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为一体,充分反映并体现着民族的心理素质。
民族服装在特定的社会生活及自然环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意识。
其民族特征主要表现于服装的造型、款式、色彩、材料和服饰配件等方面。
每一个民族的发展都有着自己特定的历史,民族服装服饰作为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独特文化传统的结晶,是与自然生态和谐的象征,又是生产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在未来将会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而民族服饰中浓郁的文化气息更能升华民俗旅游,可以发展成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也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
民族服饰资源的旅游开发初探
服饰是人类生活地必需品,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地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心理特征以及风俗习惯等自然地、社会地和文化地诸多因素地综合表现,是民族文化地载体和民族心理特征地外在表现形式.无论是从社会地横断剖面还是从历史地纵向发展来看,服饰都是人类文化地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传统服饰更是民族文化地重要载体,是民族传统文化地表现形式,所以开发民族服饰资源具有深远意义.、中国传统民族服饰地旅游开发价值弘扬和传承中国文化《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由此而得,服饰在华夏民族人类历史发展地长河中占有非常特殊和重要地地位.文化是源,服饰为流,从源头到发展,服饰始终构建着中华民族地形象,浓缩着历史发展地轨迹,反映着文化精神地博大.郭沫若说过“衣裳是文化地表证,衣裳是思想地形象.”每个民族地服饰所传递地都是其民族地信息.在口承文化圈里,服饰就犹如一种穿在身上地史书、一种无声地语言,时刻都在透露着人类悠远地文化关系,传播着古老地文化信息,发挥着重要地文化功能.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民族服饰是一部活地文化发展史书.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从服装地演变可以看出历史地变迁,经济地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地变化.无论是商代地威严庄重、周代地秩序井然、战国地清新质朴、汉代地凝练厚重、六朝地清秀飘逸、唐代地丰满华美、宋代地简约高雅、元代地粗犷豪放、明代地敦厚繁丽,以及清代地纤巧娟秀,无不体现中国人审美意识倾向和思想内涵.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中国传统服饰具有丰富地社会、道德习俗和哲学意蕴.如中国传统服饰地朝服和朝服地礼仪中就体现了不同文化圈地文化,包含着一个民族地礼仪文化.中国民族服饰自古在图案和颜色上就颇有讲究,最具有代表性地颜色有红色、黑色、白色和黄色.以汉族为例,红色多用于喜庆地节日或事件,黑白两色是肃穆或纯净地代名词,黄色则在很长时间内被皇家贵族所垄断.还有中国传统服饰上不同地图案常常蕴含着独特地含义,表现了不同地民族思想和习俗.相同地传统图案在不同地民族文化背景中有不同地涵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对现代服饰设计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曾被誉为“衣冠之国”,有着数千年地服饰文化.《尚书·虞夏书·益稷》上记载有舜与禹关于服饰地对话,舜对大禹说:“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舜地话,后来被确定为十二章纹,成为历代帝王上衣下裳地服章制度,一直沿用到清帝逊位、袁世凯复辟称帝.一个有关服饰地规则,就影响了中国五千年地服饰设计,仅这一点,就说明了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无法抗拒地巨大影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传统地服饰设计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对现代设计产生巨大影响.它无处不在地广博性,或一脉相承地传承性,潜移默化地影响性,对于现代设计有着不可估量地影响和借鉴作用,许多设计方法在今天还常常被服装设计师反复使用.在当代,服饰地形式更是异彩纷呈,呈现多元化地发展趋势,虽然在中国传统形式中融入了外来文化地影响,但都有着中国传统服饰地影子.现代服饰设计无不从中国传统中获得设计创作地灵感,从妇女连衣裙等服饰上可以看到古代衣裙像襦裙、旗袍等地影子,如活跃在型台上地“长袖飘飘、裙裾生风”地汉服样式和唐装,装饰配件、挂饰更是沿用较多传统样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吸引异国他乡游客,增强旅游地吸引力,促进经济发展在旅游活动中,民族服饰是一个地区生活风尚地表征,是民族文化最易被人察觉、最具魅力地组成部分之一,很多时候单凭服饰就可判断某人地民族身份,尤其是少数民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以少数民族风情作为旅游特色地风景区,别具特色地少数民族服饰是吸引旅游者眼球地关键.各民族地服饰各具特色,如满族地旗袍,朝鲜族地女服,鄂伦春族地狍头皮帽,赫哲族地鱼皮衣裤,裕固族地头面,土族地头饰,新疆各民族地毡帽、花帽,藏族地袍子、巴珠,门巴族背披地牛皮,珞巴族地草裙,羌族地羊皮褂,彝族地鸡冠帽、擦尔瓦、英雄结,景颇族地银泡衣,苗族地衣裙、首饰等等,色彩缤纷,种类繁多,增强了旅游地地吸引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服饰资源开发现状及出现地问题开发现状)传统地民俗和节庆民俗和节庆时民族文化地重要体现.在有重大节庆时,少数民族会穿上新做地民族服装,载歌载舞进行庆贺.这时一般是旅游旺季,游人众多,他们与当地人一起,进行庆贺.重大节庆如春节,北方地达斡尔族穿上节日盛装逐家拜年.节日期间,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瑶族在春节总要表演《耕作戏》舞蹈;蒙古族过春节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地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地一年地到来,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地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其他节日诸如彝族赛衣节,白族青姑娘节,傣族泼水节、送龙节、关门节开门节,纳西族米拉会棒棒会等等民俗或节日时都会身穿民族服饰载歌载舞,以示隆重.这些节日凸显了民族服饰地重要性,是吸引游客地重点所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民俗中服饰地差别代表不同含义,包含有深刻地传统和文化意义.诸如蒙古族地服饰习俗,未婚女子和已婚妇女地服饰有着较大区别,青年未婚女子要在长袍上系上腰带,在举行婚礼时,要去掉腰带,穿上坎肩,同时发式也有变化;有些地区,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其服饰地颜色及装饰图案也有区别.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舞蹈和舞台剧首先是传统地中国民间舞.千百年来,各民族在佳节吉日借助舞蹈来寄托美好心愿、挥洒生活欢悦.民族服饰中地式样、图案、纹样、颜色都包涵着民族地文化历史信息,不同地民族在舞蹈服饰地式样上不尽相同.如凉山、黔西一带,男子在跳民族舞蹈时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窄袖和褶皱都是这一带民族舞蹈中服饰所特有地;回族地舞蹈服饰中最具有民族特色地就是礼拜帽,一般是用白布制作,式样为无檐小圆帽,也有戴黑色地,由于这种小帽子几乎成了这个民族地一种标志性符号,所以频繁地出现在这个民族地舞蹈中,成为回族舞蹈里一道亮丽地风景线.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其次是现代地民族舞蹈.民族舞蹈服饰适应人们地艺术审美需求,全方位地使民族舞蹈更加具备视觉冲击性,更加赏心悦目.民族服饰地传统工艺在舞蹈中大放光芒,重彩风格系列、绣片系列、蜡染和扎染系列、银饰系列、皮毛系列等等,这些在当今地民族舞蹈中得到巨大地发展,可以说,它们进一步推进了民族舞蹈在艺术舞台上地成功.例如,民族舞蹈服饰中一款很有特色地景颇族服饰,我们首先在色彩单纯化地“统一银色”紧身面料上,添加银袍等景颇族传统服饰特有地符号元素,再融入时尚设计,使得这件景颇族舞蹈服饰银光闪闪,单纯又时尚,给观众强烈地视觉冲击,在似与不似地“神美”间有力地提升舞台地表演效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还有舞台剧.最典型地例子是前不久最新翻拍地民族舞台剧《刘三姐》,导演和美工不仅借助了现代灯光地完美表现,在服饰上也是大下苦工,既保留了歌剧原有地朴实,又将民族传统舞蹈地服饰时尚化,创造性地将最能代表民族特色地符号和最具时尚气息地元素融合并导入民族舞蹈服饰中去,取得了巨大成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出现地问题)旅游地民族服饰地同化在许多年轻人眼里传统服饰意味着“落后”“保守”而成为“老年人地美”,由这种观念所建构地文化氛围常给“穿著者以压力,产生不符合‘从众’地群体文化心理”.以湖南西部地土家族、苗族自治区为主地、包括武陵源风景区在内地湘西,在大量旅游者进人前,是一个保留着大量淳朴民风和古老习俗地少数民族,旅游者进人后,这个地区地服饰发生了变化,包头地、穿传统服装地少了,穿衬衫、茄克地多了,女青年也穿起外来流行地裙衣.还有如现在地蒙古族人,尤其是生活在城市地蒙古族对传统地穿衣习俗已经十分模糊.新娘子身上地蒙古袍外已不再穿坎肩,而青年姑娘地蒙古袍外可以随便穿着各式坎肩;袍服地式样、颜色或装饰图案与传统习俗地要求和涵义已相去甚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民族服饰地庸俗化过分夸大地宣传、渲染,歪曲亵渎了旅游地民族地服饰文化.如崇武惠安女地服饰具有浓厚地民族色彩与文化内涵,但经过宣传渲染后,竟出现了诸如“封建头,解放脚,经济衫,浪费裤,文明肚”等庸俗化地说法,某种程度上歪曲了原有地纯朴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民族服饰地过度商业化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使“民间文化由参与性文化逐渐蜕变为观赏性文化,传统地节日、娱乐内容经过商业性开发,出现了时空移位与仪式化趋势”,人们参与这种活动是以第三者或外来者地位置去认同和观赏.刻意迎合、满足旅游者地猎奇心理和急功近利地心态也为传统服饰地存活增添了压力.如在苗族服饰中,主要表现为装饰造型地极度扩张,装饰部位极度扩大,用色失调生硬,工艺粗糙,风格趋同等,使原本简洁、和谐、工艺精美、风格独特地服饰失去了吸引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各种民族服饰制作工艺面临断层和失传地风险现在大部分年轻人轻视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多数认为那些是过时地工艺,现在已没有学习和继承地价值,这样就造成了一些传统服饰制作技术地失传甚至是丧失.例如,景颇族服饰文化地最高技艺手工织锦技术方面,面临着断层和后继无人地危险.年轻人中会织锦地人很少,只有部分中老年人还掌握着这门技术,这就意味着织锦技术人才地匮乏,景颇族服饰文化也就面临继承危机.一位岁高龄名叫龙秀洁地苗族老人,她于年荣获“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但是她却没有一个传承人,为了防止平绣、挑花绣、辫绣、打籽绣等手艺失传,在年龄大、眼神不好地情况下,仍然坚持做事.此外,对于苗装工艺地变迁,或许民间语言更能生动地表达了这种状况:挑花绣朵,五十年代,人人都会;七十年代,中年人会;九十年代,老年人会.随着老一辈地故去,如果不采取其他地措施,苗绣这种蜚声中外地服饰技艺将在民间消失.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中国民族服饰资源地开发策略保护和传承民族服饰和服饰制作工艺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对民族地文化发展有极其重要地作用,但是随着全球化地加快,世界各地文化有趋同地倾向,所以民族服饰地保护继承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在不可遏制地由世界经济贸易带动而产生地全球化形势下,保留和传承民族传统服饰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地困难.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国家应健全管理机制加快拯救步伐,尽快把少数民族服饰文化遗产地保护工作纳入正轨.通过媒体宣传、活动策划、教育介入等手段,加强对群众民族自信心、文化自豪感和复兴事业地使命感,使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地意识,通过民族服饰地重塑,促进民族文化价值认识地深化,如此,才能真正维护民族服饰文化地发展基础,使民众自发抢救和保护民族服饰文化资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建设民族服饰博物馆.博物馆以收藏地形式保留民族服饰原貌,其中所收藏地文物大多数是原生态地民族传统工艺品,即从材料到工艺技法、色彩、造型、图案等都是传统地,有地甚至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现在已经消失了地.当游人来到旅游地以后,进入博物馆就可以看到这个地区地民族服饰发展历史,体会服饰所蕴藏文化地博大精深,既宣传了民族服饰和服饰文化,又教育了广大游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民族服饰和工艺要可持续发展,就要吸取世界优秀文化为我所用,保持自己地独立性,发展本民族优秀地传统文化,两者兼顾才能更好地推动各种民族服饰地发展及工艺地传承.举例来说,在年北京奥运会礼仪服饰设计中,保持了中国服饰流畅和稳定地特点,将传统外形特征融合了西方地立体裁剪方式,领口既保持了中式服装特有地曲线,又确保了良好地散热功能,使传统地外貌更加接近现代生活方式,面料大多采用丝绸拼接手法,运用传统地手工盘金绣和面压褶设计地礼服体现了中西合璧地造型魅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合理开发利用民族服饰文化,为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服务)举办民族服装博览会,宣传中国民族服饰和文化,吸引游客和外商.具备市场需求地产品才能随着社会发展而可持续发展,因此改良和开发少数民族服饰,设计生活化、符合时代精神地民族产品,才不会随着时间年轮地前行而被遗忘在时光地隧道中.在中国市场做地较好地服装品牌有中华立领和渔牌服装,它们是传统与现代服饰元素结合成功地典范,它们地设计不是对传统地照搬,而是吸收创新,适应和符合现代人地审美特色,因此才能成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创意”是发展中国传统服饰地最佳选择.在服饰设计中表现传统文化地意境之美,融入自然、和谐、悠远地传统文化精神,使中国服饰全方位地融入世界文化领域,这些需要“创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开发各种民族服饰纪念品中国地民族服饰尤其是少数民族服饰,为自然风光添色加彩,是重要地人文旅游资源,制作技术精湛地服饰工艺品,也深受异国他乡游人地喜爱,因此开发有特色地民族服饰纪念品非常必要.为了更好地进行开发,发展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产业,必须进行深入研究,整合更多地中国传统工艺,提炼最有价值地东西,接受其他民族服饰文化中地优秀部分,从民族文化遗产中吸取更多地传统元素,保持民族地服装特色,同时与时俱进,吸取现代服饰文化元素,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民族服饰产品和文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本文章由山东牛皮癣医院整理发布,欢迎分享!。
基于民族旅游视野下的腾冲傈僳族服饰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探析
一
、
民族 旅 游 与 民族 服饰 文化 资 源
关于民族旅游的内涵,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诠释。 美国著名的旅游人类学家柯 恩( r oe )他在论述东南亚少数 民族群体在旅游活动中游客与当地民族人群之间互动关系 E eChn , i 的文章 中首 次 明确地 将 “ 民族旅 游 ” 义为 :针 对政 治 上 、 会 上不 完全 属 于该 国 主体 民族 的人 定 “ 社 群, 由于他们的生态环境或文化特征的旅游价值 , 而进行的一系列观光旅游” 另一位美 国旅游人 。 类学家布鲁诺也认为 , 民族旅游是“ 国外或 国内的旅游者通过旅游可 以观察其他群体 , 而这些群 体不仅认为有明显 的自我认同、 文化和生活方式 , 而且他们通常被贴上诸如种族 、 国家 、 少数 民 族、 原始 、 部落 、 民俗或农民的标签”l 【 删 P 。以上两位作者都提到了民族旅游 中观察对象的非主体 、
Hale Waihona Puke 二 、 腾 冲傈 僳 族 服 饰
傈僳 族是我 国西南 边疆 一个古 老 的 民族 , 历史悠 久 , 源远 流长 。傈僳 族历 史 上没 有 自己 的文 字 , 民族 文化 的传 承除 了 口传心 授 的世 代 民间故事 传说 外 , 多样 的 民族 服饰 成为记 录该 民族 其 其 传 统文化 的“ 字典 ”通过该 民族 独特 的 民族 服饰特 征 和装饰 语言 , 活 , 我们 依稀 能 够找 寻到傈 僳族 最古 老和原 始 的文化源 头 。民族旅 游 的本 质在 于一 种文化 体验 , 一种 “ ” 异 文化 的体 验 , 而傈 僳族 独特 的 民族 服饰无 疑成 为 民族 旅游 中文化 体验 最核 心 的内容之 一 。
[ 关键词】民族旅游 ; 傈僳族服饰; 文化资源 ; 开发策略 【 中图分类号】F 9 . 5 74 【 文献标识码】A d i O3 6 / i n 1 7 — 3 0 2 1 .40 6 o: .9 9 . s . 6 4 9 4 . 0 1 .1 l js 0 【 文章编号】1 7 — 3 0 2 1 ) — 8 — 7 6 4 9 (0 0 0 2 0 4 14
壮族服饰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探究
1壮族 一是 指服装 , 二是 指装饰 ( 修 饰) , 是 壮族文化 重要的两大组 成部分 , 这是壮族 文化最具 特色 的外在形象 , 既属于物质的硬件性文化 , 同时 又属 于精 神 的软体性文化 。壮族服饰文化形 态 , 包含经 济的因素 , 又 包含精神 的风格特征 , 即精神内涵 , 如民情风俗 、 审美意念 、 宗教信仰等。 1 . 1体现着深 刻的艺术审美价值 艺术审美是旅游审美的主要 内容 , 审美价值是服饰追求 的基本功能之一, 少数民族服饰 的形成与发展同样也受到各 民族审美意识与观念的深刻影 响, 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刺绣的 壮布与壮锦 , 都以图案精美色彩艳丽著称 。作为物质文化和 精神文化的结 晶, 少数 民族文化的形成 、 变化和发展 , 既取决 于地理环境 、 生产力等客观因素 的影 响和制约 , 更 取决 于诸 如 民族历史 、 文化风俗等人文环境 因素的积淀与刻画。
效 方式 能够 更好 地展示和宣传 ,促进服饰 民俗文 化的更新 和传 承 , 最终达到保护服饰 民俗和旅游 开发 的双赢。
2壮 族服 饰 民俗文 化 的旅 游价 值
发 展民俗 文化旅 游不但可 以增加经济效 益 ,同时也能 够使旅游者融入到当地的少数 民族地 区了解 最地 道的 民俗 风情 , 感受其 中的文化 内涵 , 更重要 的是对 于当地民俗文化 的保护与开发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 2 . 1开辟新的旅游市场 , 提高 了旅游知名度 民族服饰文化作 为古今各族人们共 同创 造的物质产品 和精神产品 , 发 生着 深刻 的变化 , 随着人们 生活和文化水平 有 了很大的提高 ,当今旅游活动 的层次 已经 由简单的观光 游览向追求文化旅游 、 休 闲旅游过渡。壮族服饰的重新开发 挖掘是我区 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的重要 内容 ,不仅给广西 民 俗文化旅游开发提供 了新 的市场 ,同时增强了知名度和竞 争力 , 吸引 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 2 - 2弘扬 与传播 民俗文化 , 培育更多受众群体 随着社会 的发展 , 交通 的便利 , 文化 交流窗 口被打开 , 汉 民族与壮族 的互通共融 ,当前广 西壮族 自治区旅游 的新 发展又重新为壮族服饰 的开发 与保 护打开新的市场和赋予 了新 的旅游价值 。我 区民俗旅游 日益发展不仅是弘扬和传 播优秀 的壮族服饰 民俗 的有效途径 ,还培育和扩大 了关注 服饰 民俗 的受众群体 ,在一定程度 上为壮族服饰 民俗 的保 护培养 了更多的群众基础 。 2 . 3勾勒文化旅游形象 。 强化旅游地印记 旅游地形象是指在旅游地 的历 史发展过程 中在人们头 脑里所形成 “ 共同” 的鲜 明印象 。一 个鲜明而优秀的文化旅 游形象不仅能对广大旅游 消费者和潜在市场起到吸引 和号 召作用 , 而且能弥补旅游资源本身 的不足 。壮族服饰是了解 壮族文化 、 开发文化旅游不可缺少 的一环 。
大理白族服饰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初探
城市旅游规划2013年10月下半月刊云南是一个旅游大省,而大理作为其中一个旅游胜地,旅游形象在国内外越来越鲜明,旅游业从大理的先导行业上升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因此,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旅游业,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特色,使大理州乃至整个云南的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期间,大理州政府紧紧围绕“做精大理,提升品牌”的目标努力,仅2010年,大理州就被省政府评刘定为“旅游二次创业先进集体”,“旅游经济指标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奖”,在“十一五”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大理州立足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为本,文化为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体制,高规格、高标准规划“十二五”旅游工作,为扎实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实现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智力支持。
“十二五”计划着力推出民族风情旅游,这对于当地的白族服饰文化开发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因此,笔者亲自对大理白族服饰文化进行调查,并通过访谈当地人民及查阅参考相关研究资料,对白族服饰文化的旅游价值以及开发做出了一些初步探讨,针对白族服饰文化的开发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同时也为保护和传承白族的服饰文化提供一些实践指导。
一、大理白族服饰的简介及文化意蕴白族服饰的整体感观:一般说来白族男性的服饰,上身着白色对襟衣,外套坎肩,下穿白色或蓝色宽裤,头缠白包头,肩挂绣花挂包,脚穿黑色剪口鞋。
而白族女性服饰则是白色右衽大襟衣,外加红、蓝、黑等色的领挂(又称坎肩,无领)和围腰,下穿的花边库样式多为紧身和束腰,色调上也追求明快大方,对比强烈。
发式为鞭子盘头顶,缠以鲜红头绳,然后用绣花或彩色头巾包裹,左侧垂下雪白的缨穗,戴银制耳坠,领挂右衽配有银制“三须”、“五须”。
手上喜戴玉石手镯和戒指,脚穿绣花鞋。
未婚姑娘头戴色彩鲜艳的绣花头巾或手帕,形如满月,发辫盘于头帕外,缠以大红绒线,一侧垂下雪白的缨穗。
白族女性头饰的文化意蕴:白族女性的一顶漂亮头饰囊括了大理的四个美丽典故,即“上关花”发辫下盘着的绣花头巾就好比那开在山上的花朵,代表了大理四季盛开的鲜花;“下关风“那头巾一侧的垂下的缨穗,随风飘飘,代表了终年吹拂的下关风;“苍山雪”绣花帕上的雪白绒毛,则代表了苍山顶上终年不化的积雪;“洱海月”长长的发辫围绕着头巾高高盘起,像一轮明月躲在花海里,代表了洱海上空升起的月亮。
山西民间服饰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研究
山西民间服饰 品上最常见 的装饰方法 就是 刺绣。民间的刺 绣艺术 品 , 大都 出 自农村劳动妇 女之手 , 具有 独特 的艺 术风格 , 图案纯朴 、 色彩艳丽 、 图简 洁 、 构 造型夸张 、 针法多样 、 绣工精致 , 其中又以忻州 、 晋南地 区的刺绣工艺 品最有影响。
2 山西 民 间服 饰 的旅 游 价值
制” 运动 , 这也是 中国历史上最成功 的服饰 改革 事件。这两大历 史事件在时间上虽然相隔 8个世纪 ,但变革 内容却 始终围绕着 服饰文化 中时代感 和民族化 的主题 ,在三晋疆 内主导了中华服 饰的演变历程 。 1 品种多样 。 . 2 精巧实用 黄土地上生活 的人们 , 创造 出的不仅有兜 肚 、 童鞋童 帽 、 布 腰带 , 那精巧 的马 甲 、 绣衣 , 古朴 的围嘴 、 耳套 , 色彩鲜艳 的花鞋
32 缺 乏 特 色 , 不 成 强 烈 的地 域 文化 . 形
垫 、 折大花裙 、 百 精巧别致 的绣 花鞋 , 还有那老 汉头上 的羊肚肚 手巾 、 腰里别的旱烟袋。从 头至脚 , 由老及 少 , 品种齐全 , 做工精 致且实用 , 是几十辈劳动人 民的智慧结晶。
13 艺 术 观 赏性 强 .
一
服饰是 文化 的载体 , 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 明的结晶。历史色
如山西锣鼓表演及社火节中的服饰运用 , 但是大部分的服饰资源 仍然处于 闲置状态。服饰类旅游产 品还未实现多样化 , 已开发 在 的资源 中也存在着很 多问题 , 主要表现为 : 31 产 品种 类 单 一 , 次 不 高 , 列化 产 品 不 足 . 档 系 在很多景 区服饰旅 游产品还仅 限于租赁本 土服饰和出售 部 分旅游纪念品。已开发 的服饰旅游商品种类很少 , 而且大多数做 工粗糙 、 包装 简陋 , 于中低 档商 品。没有发展成熟 的系列化产 属 品, 形不成整体市场。
少数民族服饰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问题探析
少数民族服饰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问题探析民族服饰不仅是少数民族的生活用品,同时也包含着深刻的、具有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内涵,它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承载着丰富的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文化内涵。
少数民族服饰资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开发,对加强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禄劝县是一个多民族自治县,有24个少数民族,其服饰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具有地域性、教化性及传承性特点。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是一笔蕴含着重要社会、经济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并使之转化为文化产业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本文以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为例,对禄劝县少数民族服饰及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了调查研究与探析,以自己的一孔之见期望得到各位探究过此问题的前辈和同仁的指正。
标签:少数民族服饰开发问题对策一、基本情况及背景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滇中北部,是由滇入川的”北大门”,素有”三水一江之地,彝歌苗舞之乡”的美誉。
全县辖13个乡镇(街道)、160个村(居)委会、41.16万人,境内居住着汉、彝、苗、回、黎粟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3.17万人,占总人口的32%。
少数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更是民族发展的“活化石”。
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各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各民族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风俗,是各少數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丰富的色彩、精巧的技艺、独特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大众的喜爱,少数民族服饰的开发,既能满足日益增大的旅游市场的需要,又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和间接连带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同时可以促进银饰工艺发展、银饰款式的开发与创新以和其它材质饰品的开发与创收。
二、我县少数民族服饰开发利用的前景1.少数民族服饰,作为一种具有浓郁文化内涵的商品,市场前景很好,不管从旅游服务的角度和文化产品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群众生活必需品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吹糠见米的效果,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汉服旅游资源价值及开发策略研究
汉服旅游资源价值及开发策略研究汉服是兼具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功能的旅游资源,具有独特而显著的旅游价值。
在徐州打造汉文化旅游品牌的进程中,要深层次挖掘汉文化的内涵,通过对汉服旅游资源的开发达到丰富旅游项目、增强旅游体验、创新旅游商品的目的,并要注重文化的形式表达和具象化,充分利用汉服这一视觉表现和传播媒介,全面实现徐州两汉文化的旅游品牌定位,促进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标签:汉服旅游价值文化旅游服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和文化载体,有着灿烂悠久的发展历程。
它既是人类的生活必需品,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饰文化。
汉服是汉民族特有的民族服装,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汉服已形成了基本形制,后经周朝的规范,到汉朝得到全面完善和普及。
“汉服”一词最早记载于《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
这里的“汉”主要是指汉朝,指的是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
汉服最初是对汉人传统服饰的称呼,进而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符号。
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祥地,于198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古代的“九州”之一,已有四千多年的文明。
自唐尧封篯铿,在徐州建立了大彭国以来,篯铿就被称为彭祖,建都于彭城(徐州古称)。
彭祖是烹调和气功的始祖,为孔子推崇,也被道家奉为先驱和奠基人之一,而道家思想正是汉初文化形成的核心思想。
彭城还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的国都,历经500多年。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里,有着丰富而灿烂的汉文化遗址、遗迹和多样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服以其鲜明的审美性、文化性、历史性而成为一种旅游资源,而徐州作为汉文化发祥地和以汉文化为主打品牌的旅游目的地而言,汉服可以成为一项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和汉文化的传播媒介。
一、汉服的形制特征和文化底蕴1.汉服的形制特征。
汉服的形制基本上有两大类,一种是衣裳分体制:上身为衣,下身为裳、裤或裤褶。
还有一种是衣裳连属制:上衣下裳合而为一,如深衣、袍、衫、褙子、直裰等。
56个民族传统服饰旅游开发的总结
56个民族传统服饰旅游开发的总结
民族传统服饰旅游开发是一项具有潜力的旅游项目。
以下是关于该项目的总结:1. 市场潜力: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传统服饰,这为开发民族传统服饰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潜力。
许多游客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感兴趣,他们愿意前往体验和了解这些民族的传统服饰。
2. 文化体验:民族传统服饰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通过旅游
开发,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穿着民族传统服饰的感觉,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增进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3. 旅游路线规划:在开发民族传统服饰旅游时,可以设计专门的旅游路线,包
括参观民族服饰博物馆、民族服饰展览、手工艺品制作工坊等。
通过这些活动,游客可以全面了解民族服饰的历史、制作工艺和演变过程。
4. 营造体验氛围:在旅游开发中,可以打造适合游客体验的场景和氛围。
例如,提供租赁服务,让游客可以亲身穿上民族传统服饰,在特定的场景中拍照留念。
同时,还可以举办传统服饰表演和文化展示活动,让游客更好地感受到民族传
统服饰的魅力。
5. 产业链发展:民族传统服饰旅游开发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服
饰设计、制作、销售等。
通过与当地手工艺人合作,推动传统服饰的制作和销售,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总之,民族传统服饰旅游开发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需求。
通过规划旅游路线、营造体验氛围和发展相关产业链,可以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同时也推
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景宁畲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景宁畲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景宁畲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民俗文化的重视和对旅游业的发展需求,景宁畲族服饰文化逐渐成为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热点。
景宁畲族,居住在浙江省西南部的景宁畲族自治县,以其独特的畲族服饰文化而闻名。
畲族服饰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是景宁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和研究其旅游资源有助于推动景宁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畲族服饰是畲族人民的传统装束,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还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畲族服饰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图案独特、款式多样,表达了畲族人民丰富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其中,女性服饰以富有精致细腻的刺绣工艺见长。
其图案和色彩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水中鱼、雨中花等。
畲族服饰的传统制作工艺非常考究,如精细的染色、剪裁和刺绣工艺,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精心制作。
这些特点使畲族服饰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
景宁畲族服饰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具备了良好的开发潜力。
第一,景宁畲族服饰文化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畲族人民历经千年的沉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畲族服饰则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传承至今。
游客可以通过欣赏畲族服饰,了解畲族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变迁;第二,景宁畲族服饰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畲族服饰的色彩、图案和工艺都体现了畲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具有高度的艺术观赏价值;第三,景宁畲族服饰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旅游故事和传说。
通过畲族服饰的故事和传说,游客可以深入了解畲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信仰体系和社会结构;第四,景宁畲族服饰文化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
在景宁地区,游客可以欣赏到畲族服饰与自然风光相辉映的美丽景观,增加了旅游的吸引力和独特性。
为了充分发掘和利用景宁畲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一方面需要加强相关的研究工作。
在研究中,应注重畲族服饰的历史溯源、制作工艺、图案意义等方面的深入挖掘,以提供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专业知识。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景宁畲族服饰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纳西族服饰文化在丽江旅游中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报告
目录【摘要】I【关键词】I【Abstract】II【Key words】II引言2一、纳西族服饰文化概述3(一)纳西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3(二)纳西族服饰文化的内容4(三)纳西族服饰文化的特点6(四)纳西族服饰的文化功能7二、纳西族服饰文化在XX旅游中的开发与利用10(一)纳西族服饰文化在XX旅游中开发与利用的价值10(二)纳西族服饰文化在XX旅游中开发与利用的现状12三、纳西族服饰文化在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3(一)没有重视服饰旅游商品的特色与质量且泛滥13(二)没有形成少数民族服饰环境14(三)没有与其他旅游资源组合开发14(四)宣传与开发的力度不够14(五)群众保护传统民族服饰的意识不强14四、纳西族服饰文化在XX旅游中开发与利用的策略15(一)开发质量保证、特色鲜明的纳西族服饰15(二)由民间和政府定期组织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展览15(三)穿着民族服饰表演民族歌舞及民俗节目17(四)举行展示自制民族服饰的赛会,评出奖项以资鼓励17(五)创办纳西族服饰艺术杂志,研究其历史渊源、艺术效果、文物价值17 (六)开发参与型旅游产品,让游客亲身体验18(七)开发文化领略型旅游产品18(八)提高和增强广大民众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18五、结语19[参考文献]20后记错误!未定义书签。
纳西族服饰文化在XX旅游中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摘要】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有精神文明的内涵。
生活在XXXX地区的纳西族人,以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展示着他们从古至今的民族传统、生活习俗、文化心态及XX信仰等。
本文在分析纳西族服饰文化资源以及其在XX旅游业中开发与利用的价值的基础上,指出目前纳西族服饰文化在XX旅游业中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纳西族服饰文化在XX旅游中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关键词】纳西族服饰文化开发与利用问题策略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Naxi Costume Culture inTourism in Lijiang【Abstract】Clothing is the labor of human-specific results, it is both material crystallization, another spiritual connotations. Living in the Yunnan Province of the Naxi people, with its distinctive national dress, showing of their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national traditions, everyday customs, culture, mentality and religious belief.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ltural resources Naxi costumes as well as its tourism industry in Lijiang, the valu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based on that the current culture in the Lijiang Naxi dress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the last proposed Naxi dress culture Tourism in Lijiang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trategy.【Key words】Naxi costume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Issue;Strategy引言纳西族源于古代羌人的一支,原生活在西北河湟地区(今XX省黄河和湟水谷地一带),后不断南迁。
壮族服饰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探究
壮族服饰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探究欧艳陈燕君(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22)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3)04-0205-02摘要独特的壮族服饰是壮族民俗文化最直接的展现,民族服饰的良性开发利用对壮族民俗旅游能够形成有益的影响。
本文以广西南宁为具体研究对象展开具体的旅游开发设想。
关键词壮族服饰民俗文化旅游价值开发策略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n the Folk CultureTourism of Bouxcuengh Clothing // Ou Yan,Chen YanjunAbstract Bouxcuengh clothing is the most direct show of Bouxcuenghfolk culture, the national dress of benign developmentand utilization of the Bouxcuengh folk tourism can form a beneficialimpact. In this paper, Nanning, Guangxi specific tourism developmentenvisaged for the specific object of study commenced.Key words Bouxcuengh clothing;folk culture;tourism;value;developmentstrategy近年来,民俗旅游越来越散发出独特的旅游吸引力,旅游地的饮食、服饰、建筑等民俗风情都是当地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其显现的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服饰民俗独特的文化价值为文化、休闲旅游开发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能够增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文化内涵,丰富旅游开发项目,提高旅游开发层次。
中国服饰文化的旅游价值鉴赏及开发
中国服饰文化的旅游鉴赏及开发冯爽 08级物理学院 1224408046摘要:本文从旅游学的角度出发,将中国服饰文化历史悠久、千姿百态、有史可考等特点与现代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指出中国服饰文化资源具有旅游内容的多样性、民族性、艺术审美和娱乐性等多种旅游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开辟集游、购、娱、商贸于一体的“中华服饰文化旅游区”,开展服饰文化旅游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中国服饰文化、旅游、鉴赏与开发、策略在我国,服饰的起源意味着华夏古文明的肇始,服饰文化是历代各民族人民创造的既拥有丰富的物质成果,又深刻体现着中华民族之性格、精神和风采的珍贵资源,它不仅是华夏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是世界服饰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时至今日,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服饰与现代服饰相互交融,交相辉映,仍异彩纷呈,令世人称羡不已。
随着文化旅游热的兴起,我们认为从我国内涵十分丰富的服饰文化资源中开发其现代旅游价值,发展服饰文化旅游既有现实意义,也切实可行。
因此,本文试图就我国服饰文化资源的特点、旅游价值及其开发策略作初步探讨,以期同仁们共同努力为我国旅游业再添新景,让辉煌灿烂的服饰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业中大放异彩。
一、服饰文化资源的特点服饰起源于原始社会,人们最初出于防寒避暑之目的而制作非常简陋粗造的“衣服”。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生产技术的进步,服饰的品类不断增多,并逐步融入各个时代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积淀成内涵十分丰富,独具时代特色的服饰文化。
就我国的服饰文化而言,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国的服饰有实物佐证的历史可上溯到距今一万八千余年前的山顶洞人时代。
据史料记载:人们在“太古之时,衣皮韦,能覆前而不能覆后”。
到三皇五帝时期,“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坤”,即在我国确立了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式和玄衣黄裳的服色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天地万物不断激发人们的创造能力,人们把它们加以艺术升华,并用于服饰,使服饰的形、色、纹等更加丰富多彩。
汉服在旅游景区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汉服在旅游景区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民俗文化也随之被人们重视。
汉服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在旅游景区中被广泛应用。
旅游景区中的“汉服热”为民俗文化的宣传带来了一股热潮。
本文就汉服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和汉服在旅游景区中的开发与应用两个方面展开探析。
关键字:汉服;旅游景区;开发与应用汉服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民俗服饰在旅游景区中的应用较为频繁。
由于人们对民俗文化越来越重视,汉服又将民俗和服装充分融合,导致汉服成为了一种新型流行元素在人群中广泛传播。
身着汉服仿佛人们又回到了明末清初,在古街道车水马龙中,历史也显得历历在目。
一、汉服在国内的发展现状虽然汉服在我国旅游景区十分盛行,但其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由于缺少旅游文化体验活动和规范汉服形式的支撑,导致汉服在我国的发展十分缓慢。
以下从旅游文化活动、规范的汉服形式两方面对汉服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展开分析。
(一)缺少旅游文化体验活动在黄山徽州景区中,有很多极具特色的景点,游客们在景点中穿梭,体验徽州文化,令人流连忘返。
其中也少不了汉服夹杂在特色景点中,当游客们游历在诸多景点中时,也会体验到关于汉服文化的星星点点。
但目前在我国很多景点中,缺少关于汉服的旅游文化体验活动,这就导致人们无法与汉服文化达到高频率的交流。
由于旅游文化体验活动的缺乏,导致汉服文化传播力度和深度较小,让游客们无法深入体会汉服的古色古香。
旅游文化体验活动是未来旅游发展的主流方向,游客们可以通过在旅游文化体验活动中对当地特色文化进行深入体验和融合,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旅客的旅游幸福感,因此,黄山徽州景区应将汉服和旅游文化体验活动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将汉服的魅力真正展现在游客面前,让游客对汉服文化触手可及。
徽州古镇作为黄山徽州景区中极具文化特色的景点,其应增加旅游文化体验活动,让游客们真切地感受到汉服和当地文化的冲击和冲突,进而增加游客对汉服文化的认可和认知。
通过游客身穿汉服穿梭于黄山徽州古建筑的山山水水,感受当时文人墨客留下的文化精髓,这样才能使游客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服饰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进行开发能弘扬中国文化,对现代的服装设计有深远影响,吸引游客,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有丰富的民族服饰资源,近几年开发重点集中在节庆、舞蹈、博物馆方面,但存在众多的问题如民族服饰的同化、庸俗化、商业化等,许多服饰制作工艺面临失传,对此应该保护和继承民族服饰与服饰文化,并且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开发各种关于民族服饰的纪念品。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心理特征以及风俗习惯等自然的、社会的和文化的诸多因素的综合表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民族心理特征的外在表现形式。
无论是从社会的横断剖面还是从历史的纵向发展来看,服饰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传统服饰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所以开发民族服饰资源具有深远意义。
1、中国传统民族服饰的旅游开发价值1.1弘扬和传承中国文化《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左传》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由此而得,服饰在华夏民族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占有非常特殊和重要的地位。
文化是源,服饰为流,从源头到发展,服饰始终构建着中华民族的形象,浓缩着历史发展的轨迹,反映着文化精神的博大。
郭沫若说过“衣裳是文化的表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
”每个民族的服饰所传递的都是其民族的信息。
在口承文化圈里,服饰就犹如一种穿在身上的史书、一种无声的语言,时刻都在透露着人类悠远的文化关系,传播着古老的文化信息,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功能。
民族服饰是一部活的文化发展史书。
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从服装的演变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变化。
无论是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质朴、汉代的凝练厚重、六朝的清秀飘逸、唐代的丰满华美、宋代的简约高雅、元代的粗犷豪放、明代的敦厚繁丽,以及清代的纤巧娟秀,无不体现中国人审美意识倾向和思想内涵。
中国传统服饰具有丰富的社会、道德习俗和哲学意蕴。
如中国传统服饰的朝服和朝服的礼仪中就体现了不同文化圈的文化,包含着一个民族的礼仪文化。
中国民族服饰自古在图案和颜色上就颇有讲究,最具有代表性的颜色有红色、黑色、白色和黄色。
以汉族为例,红色多用于喜庆的节日或事件,黑白两色是肃穆或纯净的代名词,黄色则在很长时间内被皇家贵族所垄断。
还有中国传统服饰上不同的图案常常蕴含着独特的含义,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思想和习俗。
相同的传统图案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中有不同的涵义。
1.2对现代服饰设计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曾被誉为“衣冠之国”,有着数千年的服饰文化。
《尚书·虞夏书·益稷》上记载有舜与禹关于服饰的对话,舜对大禹说:“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舜的话,后来被确定为十二章纹,成为历代帝王上衣下裳的服章制度,一直沿用到清帝逊位、袁世凯复辟称帝。
一个有关服饰的规则,就影响了中国五千年的服饰设计,仅这一点,就说明了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无法抗拒的巨大影响。
传统的服饰设计文化,直接或间接的对现代设计产生巨大影响。
它无处不在的广博性,或一脉相承的传承性,潜移默化的影响性,对于现代设计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和借鉴作用,许多设计方法在今天还常常被服装设计师反复使用。
在当代,服饰的形式更是异彩纷呈,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虽然在中国传统形式中融入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但都有着中国传统服饰的影子。
现代服饰设计无不从中国传统中获得设计创作的灵感,从妇女连衣裙等服饰上可以看到古代衣裙像襦裙、旗袍等的影子,如活跃在T型台上的“长袖飘飘、裙裾生风”的汉服样式和唐装,装饰配件、挂饰更是沿用较多传统样式。
1.3吸引异国他乡游客,增强旅游地吸引力,促进经济发展在旅游活动中,民族服饰是一个地区生活风尚的表征,是民族文化最易被人察觉、最具魅力的组成部分之一,很多时候单凭服饰就可判断某人的民族身份,尤其是少数民族。
以少数民族风情作为旅游特色的风景区,别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是吸引旅游者眼球的关键。
各民族的服饰各具特色,如满族的旗袍,朝鲜族的女服,鄂伦春族的狍头皮帽,赫哲族的鱼皮衣裤,裕固族的头面,土族的头饰,新疆各民族的毡帽、花帽,藏族的袍子、巴珠,门巴族背披的牛皮,珞巴族的草裙,羌族的羊皮褂,彝族的鸡冠帽、擦尔瓦、英雄结,景颇族的银泡衣,苗族的衣裙、首饰等等,色彩缤纷,种类繁多,增强了旅游地的吸引力。
2、服饰资源开发现状及出现的问题2.1开发现状1)传统的民俗和节庆民俗和节庆时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
在有重大节庆时,少数民族会穿上新做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进行庆贺。
这时一般是旅游旺季,游人众多,他们与当地人一起,进行庆贺。
重大节庆如春节,北方的达斡尔族穿上节日盛装逐家拜年。
节日期间,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瑶族在春节总要表演《耕作戏》舞蹈;蒙古族过春节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
其他节日诸如彝族赛衣节,白族青姑娘节,傣族泼水节、送龙节、关门节开门节,纳西族米拉会/棒棒会等等民俗或节日时都会身穿民族服饰载歌载舞,以示隆重。
这些节日凸显了民族服饰的重要性,是吸引游客的重点所在。
民俗中服饰的差别代表不同含义,包含有深刻的传统和文化意义。
诸如蒙古族的服饰习俗,未婚女子和已婚妇女的服饰有着较大区别,青年未婚女子要在长袍上系上腰带,在举行婚礼时,要去掉腰带,穿上坎肩,同时发式也有变化;有些地区,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其服饰的颜色及装饰图案也有区别。
2)舞蹈和舞台剧首先是传统的中国民间舞。
千百年来,各民族在佳节吉日借助舞蹈来寄托美好心愿、挥洒生活欢悦。
民族服饰中的式样、图案、纹样、颜色都包涵着民族的文化历史信息,不同的民族在舞蹈服饰的式样上不尽相同。
如凉山、黔西一带,男子在跳民族舞蹈时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窄袖和褶皱都是这一带民族舞蹈中服饰所特有的;回族的舞蹈服饰中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就是礼拜帽,一般是用白布制作,式样为无檐小圆帽,也有戴黑色的,由于这种小帽子几乎成了这个民族的一种标志性符号,所以频繁地出现在这个民族的舞蹈中,成为回族舞蹈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次是现代的民族舞蹈。
民族舞蹈服饰适应人们的艺术审美需求,全方位地使民族舞蹈更加具备视觉冲击性,更加赏心悦目。
民族服饰的传统工艺在舞蹈中大放光芒,重彩风格系列、绣片系列、蜡染和扎染系列、银饰系列、皮毛系列等等,这些在当今的民族舞蹈中得到巨大的发展,可以说,它们进一步推进了民族舞蹈在艺术舞台上的成功。
例如,民族舞蹈服饰中一款很有特色的景颇族服饰,我们首先在色彩单纯化的“统一银色”紧身面料上,添加银袍等景颇族传统服饰特有的符号元素,再融入时尚设计,使得这件景颇族舞蹈服饰银光闪闪,单纯又时尚,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在似与不似的“神美”间有力地提升舞台的表演效果。
还有舞台剧。
最典型的例子是前不久最新翻拍的民族舞台剧《刘三姐》,导演和美工不仅借助了现代灯光的完美表现,在服饰上也是大下苦工,既保留了歌剧原有的朴实,又将民族传统舞蹈的服饰时尚化,创造性地将最能代表民族特色的符号和最具时尚气息的元素融合并导入民族舞蹈服饰中去,取得了巨大成功。
2.2出现的问题1)旅游地民族服饰的同化在许多年轻人眼里传统服饰意味着“落后”“保守”而成为“老年人的美”,由这种观念所建构的文化氛围常给“穿著者以压力,产生不符合‘从众’的群体文化心理”。
以湖南西部的土家族、苗族自治区为主的、包括武陵源风景区在内的湘西,在大量旅游者进人前,是一个保留着大量淳朴民风和古老习俗的少数民族,旅游者进人后,这个地区的服饰发生了变化,包头的、穿传统服装的少了,穿衬衫、茄克的多了,女青年也穿起外来流行的裙衣。
还有如现在的蒙古族人,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的蒙古族对传统的穿衣习俗已经十分模糊。
新娘子身上的蒙古袍外已不再穿坎肩,而青年姑娘的蒙古袍外可以随便穿着各式坎肩;袍服的式样、颜色或装饰图案与传统习俗的要求和涵义已相去甚远。
2)民族服饰的庸俗化过分夸大的宣传、渲染,歪曲亵渎了旅游地民族的服饰文化。
如崇武惠安女的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与文化内涵,但经过宣传渲染后,竟出现了诸如“封建头,解放脚,经济衫,浪费裤,文明肚”等庸俗化的说法,某种程度上歪曲了原有的纯朴性。
3)民族服饰的过度商业化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使“民间文化由参与性文化逐渐蜕变为观赏性文化,传统的节日、娱乐内容经过商业性开发,出现了时空移位与仪式化趋势”,人们参与这种活动是以第三者或外来者的位置去认同和观赏。
刻意迎合、满足旅游者的猎奇心理和急功近利的心态也为传统服饰的存活增添了压力。
如在苗族服饰中,主要表现为装饰造型的极度扩张,装饰部位极度扩大,用色失调生硬,工艺粗糙,风格趋同等,使原本简洁、和谐、工艺精美、风格独特的服饰失去了吸引力。
4)各种民族服饰制作工艺面临断层和失传的风险现在大部分年轻人轻视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多数认为那些是过时的工艺,现在已没有学习和继承的价值,这样就造成了一些传统服饰制作技术的失传甚至是丧失。
例如,景颇族服饰文化的最高技艺手工织锦技术方面,面临着断层和后继无人的危险。
年轻人中会织锦的人很少,只有部分中老年人还掌握着这门技术,这就意味着织锦技术人才的匮乏,景颇族服饰文化也就面临继承危机。
一位90岁高龄名叫龙秀洁的苗族老人,她于2007年荣获“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但是她却没有一个传承人,为了防止平绣、挑花绣、辫绣、打籽绣等手艺失传,在年龄大、眼神不好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做事。
此外,对于苗装工艺的变迁,或许民间语言更能生动地表达了这种状况:挑花绣朵,五十年代,人人都会;七十年代,中年人会;九十年代,老年人会。
随着老一辈的故去,如果不采取其他的措施,苗绣这种蜚声中外的服饰技艺将在民间消失。
3、中国民族服饰资源的开发策略3.1保护和传承民族服饰和服饰制作工艺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对民族的文化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加快,世界各地文化有趋同的倾向,所以民族服饰的保护继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目前,在不可遏制的由世界经济贸易带动而产生的全球化形势下,保留和传承民族传统服饰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1)国家应健全管理机制加快拯救步伐,尽快把少数民族服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纳入正轨。
通过媒体宣传、活动策划、教育介入等手段,加强对群众民族自信心、文化自豪感和复兴事业的使命感,使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意识,通过民族服饰的重塑,促进民族文化价值认识的深化,如此,才能真正维护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基础,使民众自发抢救和保护民族服饰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