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学习目的、知识点、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学习理论知识点(2020江西)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学习理论知识点(2020江西)

第三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概念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使得其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人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活动。

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也就是说不一定会在当前的行为中表现出来。

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由于适应、疾病或服药暂时引起的变化不是学习。

学习不是本能活动,是后天习得的。

2、人类的学习与动物学习区别(1)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除了直接经验外,还有间接经验。

(2)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语言是使事物之间关系抽象化、概括化的信号。

(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它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分类1、加涅的学习分类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中提出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

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2、安德森的学习分类安德森根据知识表征方式的不同。

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回答怎么想,怎么做。

3、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符号学习(主要指词汇学习、实物图像、地形地貌,历史人物事件),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包括下位学习(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4、我国的学习分类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第3章角度测量

第3章角度测量
下半测回, 4、校核计算
右 b a
左 右 40
/n,以减小度盘分划误差的影响。
( 左 右 )
1 2
配置度盘: 为了提高测角精度, 需观测几个测回, 可根据据测回数 n 将起始方向读数改变 180°
三、方向观测法 在同一个测站上,需观测两个以上的方向时
L正 R正 180
(c=0)
1 c xc ( L R 180 ) 2 所以
校正:用水平微动螺旋,安置 丝,使交点对准目标 A。 (2)双重例镜法 在平坦地面选 A 点,距仪器另一端放一把 mm 分划的尺子整平仪器后,盘左瞄准 A,例转望远 镜在尺上取 B1,盘右瞄准 A,例镜在尺上取 B2,如 B1 与 B2 重合,则条件满足。
CC \ HH 所偏离的角度 C ——视准误差
1)平盘读数法 盘选一水平方向的目标 A,盘左盘右分别观测读数 L,R。
1 c ( L R 180 ) 2 则

c 10
,则不需校正。
因为视准误差对盘左,盘右平盘读数的影响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L正 L X c R正 R X c
四、横轴的检校 1、检验,距墙面 20~30m 处架仪器,选高处目标 (仰角大于 30°) ,盘左照准 A,放平望远 镜,在墙面上投出 A,例转望远镜,盘右照准 ,放平望远镜,在墙面上投出 B,如 A 与 B 重合, 则表明 HH VV ,否则要校正。
i 20
若 d 30m,
二、教学内容概况
(一) 、具体教学内容:
章 节 主 要 内 容 一般性了解内容 1、J6 经纬仪的构造 课时安排 2 §3-1 角度测量的原理 §3-2 J6 的构造及使用 §3-3 水平角测量 §3-4 竖直角测量 1、角度测量原理 2、J6 经纬仪的角度读数方法 1、水平角测量方法 2、竖直角测量方法

大学思修第3章总结知识点

大学思修第3章总结知识点

大学思修第3章总结知识点首先,第三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灵魂,它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它强调了对事物的全面、历史的、发展的认识,揭示了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是反对形而上学、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基础,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方向,是反对唯心史观、机械史观和经验史观的哲学。

其次,第三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学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学基本方法是指导人们进行思想认识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强调了对事物认识的历史性和社会性,揭示了认识的实践基础和社会要素,是反对唯心论和经验论的认识论。

辩证法的方法论强调了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方法,是反对形式逻辑和形式辩证法的方法论。

最后,第三章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和逻辑学基本方法在思维方式、认识方法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和逻辑学基本方法是推动人类思维方式、认识方法和科学研究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指导人们正确对待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标准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第三章的内容对于学生们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和逻辑学基本方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们应当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和逻辑学基本方法,不断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修第三章第二节笔记

思修第三章第二节笔记

思修第三章第二节笔记概述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思修第三章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介绍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对于我们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经济仍然处于相对落后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有三个方面:1.产品分配按劳分配为主,兼顾按需分配。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是主要的分配方式,即个人的收入和财富是根据其劳动付出的多少来确定的。

同时,也要兼顾按需分配,即根据个人和社会的需要来进行一定的调节和分配。

2.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是社会经济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

但与此同时,也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推动经济全面发展。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是发展的中心环节,是取得社会进步的基础。

通过加强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改造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原则和方法,是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即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

2.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

科学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主张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来实现社会公平和人民的幸福。

3.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等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等理论,对社会发展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从而确定正确的改造社会的方向和途径。

中共的执政理念中共的执政理念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所坚持的一系列指导思想和原则。

中共的执政理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民群众是执政的基础。

八年级上生物第3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生物第3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生物第3章知识点生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八年级上生物第三章是我们初步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一章,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八年级上生物第三章的知识点。

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在八年级上生物第三章的学习中,我们首先学习的是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整个生物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细胞构成的。

细胞可以进行自我复制和自我修复,完成各种生物功能。

2. 细胞结构细胞由细胞壁、质膜、细胞质、核仁、染色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叶绿体等组成。

细胞的功能与这些组成部分密不可分。

3.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最外层的一个壳,保护和维持细胞内部结构和稳定。

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有着严格的选择性通透性。

它的构成是由脂质层和蛋白质层组成。

4. 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中控制细胞代谢、生长和分裂的中心部位。

在细胞核内部有核糖体和 DNA。

细胞裡的 DNA 就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细胞分裂的重要依据。

5. 细胞器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叶绿体等,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

比如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内进行呼吸、光合作用的“动力站”;内质网则主要负责合成和转运蛋白质;高尔基体则负责分泌蛋白质和制造氧化还原酶等。

6.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进行自我复制的重要途径。

一般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

有丝分裂包括前期、中期、后期、间期和分裂期五个步骤,其中的重要环节是染色体在整个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重组、缩短、对分和移动。

无丝分裂则是指像细菌这样的无细胞核生物通过复制 DNA 后成为两个细胞。

7. 细胞的代谢细胞代谢包括物质合成、物质降解和能量转换。

物质合成是指利用体外物质,将高分子合成的过程;物质降解是把大分子化合物降解为小分子无机物的过程;能量转换是指将一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的过程,比如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和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等。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生物第三章的主要知识点。

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的理解生物在我们身上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也为我们以后对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

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

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想要学习好地理这门学科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爱好。

关于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欢迎大家来阅读。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篇1中国的自然资源3.1 自然资源概况什么是自然资源:人们从自然界获得并能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与能量。

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在自然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的质量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

我国自然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

自然资源由于受到某些成因的制约,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他们在地区分布上一般都是均匀的。

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3.2土地资源(6月25日世界土地日)土地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舞台。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类型齐全: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

我国草地面积广大、居世界前列,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

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一亿公顷。

我国土地类型:耕地、沙漠、林地、草地、戈壁、高寒荒漠、石山。

2、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

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属于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属于非农业用地)等。

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

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

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为主。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专升本《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汇总

专升本《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汇总

专升本《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2、唐朝韩愈的《师说》,较系统地论述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外教育史上一篇出色的教师专论。

3、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老子的《老子》、朱熹的《四书集注》、王守仁的《传习录》、无名氏的《大学》等著作中都有许多丰富的、深刻的教育思想。

4、300多年后,西方的第一部教育著作一一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问世。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1、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的学者是:培根2、首次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曾经赞誉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学者是:夸美纽斯3、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的学者是:洛克4、杜威: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1、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四、教育学发展中形成的理论派别1、实验教育学2、专升本《教育理论》2、文化教育学3、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4、批判教育学五、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的是:范例方式教学理论六、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是《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一、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朱熹2、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代表人物:利托尔诺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观点是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4、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苏联及我国的教育学家二、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应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中既要注意稳定性,不随意改变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又要考虑可变性,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5、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三、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有筛选、整理、传递、保存和继承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活化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5、教育具有批判和引导文化的作用四、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章知识点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中学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命题点1:教学的概念(一)教学的含义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二)教学的本质1.教学活动即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交往、实践活动。

(三)教学的特点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四)教学与教育的关系1.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教育包括教学,还有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

3.教学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

4.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教学途径实现。

同时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全面实现。

命题点2:教学的模式及任务(一)教学的模式1.形式教育(17世纪)形式教育论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

形式教育强调古典语言、文字和古代历史等学科的教学,轻视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

即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无关紧要。

形式教育论的片面性在于设想官能因纯形式训练而得到发展,并使迁移的条件脱离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它所依据的官能心理学把心理理解为独立的精神实体,并且把各种官能看作各自孤立的心理现象,这些都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不符合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原理2.实质教育(18世纪末19世纪初)实质教育论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代表人物主要有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赫尔巴特把在教育中提供给学生的一切知识,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知识,都称为观念。

新观念被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或吸收,赫尔巴特称为“统觉”。

教育就在于观念的获得,促进统觉的过程。

他重视课程和教材,反映了实质教育的立场。

斯宾塞坚决主张实科教育,同时竭力抨击当时英国教育中的古典主义和经院主义,认为一般智力的发展是次要的,强调课程和教材的实用性。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主要学习了数与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包括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则、等式与不等式的比较、数式与方程式的概念、算式与运算法则等知识点。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1.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在数轴上是很直观的,正数向右移动,负数向左移动。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类似,符号相同则取同号,符号不同则取绝对值大的数的符号。

乘法的运算结果规则与正数乘积相同,符号相同则结果为正,符号不同则结果为负。

除法的运算结果规则是正数除以正数或负数除以负数结果为正,正数除以负数或负数除以正数结果为负。

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则: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满足反运算律。

乘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除法满足乘法的逆运算。

3.等式与不等式的比较:等式是指两个数或算式之间相等的关系,例如4 + 3 = 7。

不等式是指两个数或算式之间大小关系的表示,例如3 > 2。

在进行不等式比较时,需要注意不等式的方向。

4.数式与方程式的概念:数式是指含有数或数的运算符号的式子,例如3x + 4 = 10。

方程式是指含有一个或多个未知数的等式,例如2x - 5 = 7。

5.算式与运算法则:算式是用数或代数式表示与运算有关的式子,例如3 + 4、5 - 2、6 × 8、9 ÷ 3。

运算法则包括加法法则、减法法则、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

加法法则是指两个数相加的运算规则,减法法则是指两个数相减的运算规则,乘法法则是指两个数相乘的运算规则,除法法则是指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运算规则。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主要知识点。

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进行整数的基本运算,理解等式与不等式的比较关系,解决简单的方程问题,以及进行算式的运算等。

这些知识点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加强练习,巩固掌握这些知识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第3章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第3章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第3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进行描述。

一个完整的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1. 反应物:指参与反应,并在反应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物质。

可以以化学式或化学名表示。

2. 生成物:指反应后形成的物质,可以以化学式或化学名表示。

3. 反应条件:指影响反应进行的因素,例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第二节: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相对物质量。

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量保持不变。

1.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的系数表示,系数代表参与反应的物质量比例。

2. 平衡反应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量在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的状态。

3. 平衡常数是用来表示反应在平衡状态下的物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量变化量。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压力、催化剂等。

1. 温度:提高温度可以增加反应物分子的能量,促进碰撞频率,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2. 浓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加碰撞频率,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3. 压力:对于气态反应物,增加压力可以增加分子间的碰撞频率,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4.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提供新的反应路径,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第四节: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指根据已知物质量计算其他物质量的过程。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物质量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量。

1.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量比例可以根据方程式中的系数得出。

2. 反应物的摩尔质量可以通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得出,生成物的摩尔质量也可以通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得出。

3.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质量之间可以建立比例关系,从而计算出所需的物质量。

总结: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包括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的定义与描述。

《教育学》第三章知识点

《教育学》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所谓关键发展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2、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受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

3、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4、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6、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成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存在的事实及价值,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7、个性又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8、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9、被有些专家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是少年期。

10、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11、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人的社会化在青年期也基本完成,“理想和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3、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个体的道德认知过程中,也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前习俗水平到习俗水平,再到后习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这是人的各方面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财务管理学(增繁荣)第3章

财务管理学(增繁荣)第3章

11
3.2.2 企业筹资的分类
3. 国外资金筹集 (1) 企业利用外资的直接投资方式 ① 单一资本方式 ② 联合资本方式。 (2) 企业利用外资的间接投资方式 ① 政府贷款。 ② 国际金融机构货款。 ③ 发行国际债券。 ④ 出口信贷。 ⑤ 补偿贸易。
12
3.3 筹资规模的预测
3.3.1 预计财务报表法
5
3.2 企业资金来源和筹资分类
3.2.1 企业资金来源和方式
1. 企业筹资渠道(即来源) (1) 内部筹资渠道 从企业内部筹资,其资金来源有三:一 是企业自有资金;二是企业应付税利和 利息;三是企业未使用或未分配的专项 基金。 (2) 外部筹资渠道 外部资金来源主要有:专业银行信贷资 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其他企业资 金;民间资金;外资。
预计财务报表法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判断企业的财务 状况与经营管理状况,从而确定合理的筹资规模。 1. 单项评价 单项评价是对财务报表中的各重要项目进行分析评价,考察 其确定性、准确性与合理性,不涉及各项目之间的比例、比 率。 2. 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分析是指在财务报表一些有关联项目的金额之间, 用比率来反映财务报表所列示的有关项目的相互关系,以表 明和制定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上某一方面的情况。 3. 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是指用若干个连续期间的财务报告资料进行相关指 标的比较分析,以说明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变化过程 及发展趋向的分析方法。
1. 企业内部资金筹集(长期、中期、短期) 通常可用的内部资金又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 企业留利 (2) 折旧基金 (3) 企业闲散资产的变卖 (4) 企业应收账款回收 (5) 从效益低的占用向效益高的占用转 移资金
10 2. 国内资金筹集
3.2.2 企业筹资的分类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复习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复习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复习主要涉及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知识。

本章复习旨在使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梳理、巩固,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既有基础知识的回顾,又有拓展提高的内容,适合进行复习教学。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复习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基本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基本概念的掌握;2.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实例,以便进行课堂讨论和分析;2.设计好复习题目,涵盖本章所学知识点;3.准备好教学PPT,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回顾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本章重点知识点,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复习题目,检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确保他们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5.拓展(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第3章知识与回顾

第3章知识与回顾

八年级数学导学稿第三章 回顾与总结龙都街道吕标初中编写学习目标:1、理解分式的意义、会求使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能掌握分式的值是否为零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了解最简分式和最简公分母的定义、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通分和约分。

3、理解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运算,掌握异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法则,会熟练、准确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知道运算的顺序。

4、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初步了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

5、使学生能够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重点: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混合运算以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难点:分式方程增根的产生以及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知识点一:分式形如 的式子叫做分式 。

知识点二:分式B A的值1.当 时,分式有意义;2.当 时,分式无意义;3.当 时,分式的值为0;4.当 时,分式的值为1。

知识点三:分式的基本性质用式子表示知识点四: 分式的约分约去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式,使分式变成最简分式或者整式1.最大公因式= 。

2.当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为多项式时,知识点五:分式的通分把异分母分式变成同分母分式的过程。

1.最简公分母= 。

2.当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为多项式时,知识点六:分式的运算法则(用式子表示)乘法法则: 除法法则:加法法则: 减法法则:知识点七:分式方程的增根在方程变形的过程中产生的不适合 叫做原方程的增根知识点八: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一审 二设 三列 四解 五验 六答【巩固提升】1.将b a a -中的a 、b 都缩小3倍,则分式的值( )A . 不变B . 扩大3倍C . 缩小3倍D . 扩大6倍2.若关于x 的方程1011--=--m x x x 有增根,则m 的值是( ) A 、3 B 、2 C 、1 D 、-13.已知115x y +=,则分式2322x xy y x xy y-+++=________ ; 4.先化简,再求值:22911()3333x x x x x x -⋅=--+其中5、工程问题(1)某水泵厂在一定天数内生产4000台水泵,工人为支援四化建设,每天比原计划增产%25,可提前10天完成任务,问原计划日产多少台?(2)现要装配30台机器,在装配好6台后,采用了新的技术,每天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结果共用了3天完成任务。

青岛大学计控-第3章 数字控制技术

青岛大学计控-第3章 数字控制技术

T9、第二象限逆圆弧插补,当偏差 Fm 0 时,下一步的进给方向为 。
A、+x
B、-x
C、+y
D、-y
答案:B
知识点:逐点比较法圆弧插补
参考页:P80
学习目标:2(掌握插补原理)
难度系数:1
题型:选择
T10、第四象限逆圆弧插补,当偏差 Fm 0 时,下一步的进给方向为 。
A、+x
B、-x
C、+y
序控制
知识点:数字控制基础
参考页:P69
学习目标:1(熟悉数字控制的原理、方式和系统结构)
难度系数:1
题型:填空
T 4 、 顺序控制是以
为依据,按预先
完成工作的自动控制。
答案:预先规定好的时间或条件;规定好的动作次序顺序地
知识点:数字控制基础
参考页:P69
学习目标:1(熟悉数字控制的原理、方式和系统结构)
第三章 数字控制技术(共 65 题)
附注: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熟悉数字控制的原理、方式和系统结构 2、掌握插补原理 3、掌握多轴步进驱动控制技术 4、掌握多轴伺服驱动控制技术
一、填空题(共 27 题)
T1、所谓数字控制,就是生产机械(如各种加工机床)根据 ,按规定的 、 、 、 等规律自动地完成工作的控制方式。 答案:数字计算机输出的数字信号,工作顺序,运动轨迹,运动距离,运动速度 知识点:数字控制基础 参考页:P69 学习目标:1(熟悉数字控制的原理、方式和系统结构) 难度系数:1 题型:填空
。 C、偏差计算
D、坐标计算
T6、第三象限直线插补,当偏差 Fm 0 时,下一步的进给方向为 。
A、+x

高中生物必修1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优秀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1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优秀学案

§3.1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课标要求】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学习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与功能;2.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3.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难点】重点: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难点: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预习任务】知识点一、细胞膜的功能请尝试写出几点细胞膜的功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细胞膜的成分1.探究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1)选择材料问题一:你认为下列哪一种细胞比较适合提取细胞膜呢?请尝试说出原因?A.白菜叶肉细胞B.大肠杆菌细胞C.羊成熟红细胞D.人口腔上皮细胞[讨论]①假设可以用植物细胞制备细胞膜,例如:A、白菜叶肉细胞,需要做怎样的处理?②如果选择B、大肠杆菌细胞,需要怎样处理?③同样是动物细胞,C、羊成熟红细胞和D、人口腔上皮细胞哪一种更好呢?选材: ,原因:。

(2)实验原理问题二:用何种方法获得细胞膜呢?原理:。

(3)实验步骤①。

②。

③。

2.细胞膜的成分[资料一]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放入能溶解脂质多的有机溶剂中(已知脂质易溶于该有机溶剂中),实验现象:细胞膜被溶解。

[资料二]细胞膜用蛋白酶处理(已知蛋白酶能专一性的催化蛋白质分解),实验现象:细胞膜被破坏。

思考:从以上两则资料中,分别可得出什么结论?小结:(1)细胞膜主要由和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

(2)其中脂质中含量最丰富。

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问题三:如果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改变,细胞的生命活动会受到影响吗?【名词解释】1.渗透作用2.靶细胞(或靶器官)3.受体【自主检测】1. 细胞膜化学组成的表述最全面的是()。

《现代普通测量学》(第2版)教案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现代普通测量学》(第2版)教案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现代普通测量学》(第2版)教案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现代普通测量学》(第二版)教案及课后习题参考copyrighttomr.xie(2021-05-09)工程测量学教案及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I.学习目标和要求学习目的了解现代普通测量学的概况以及学习现代普通测量学的目的和要求。

学习要求1.了解测绘学与测量学的关系、现代测绘学的发展现状。

2.掌握地球空间信息学(geomatics)的定义和概念。

3.了解现代测绘学的在国民经济及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4.清楚学习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5.了解测量任务及其与专业培训目标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1.测绘的研究对象、测绘的划分、现代测绘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测绘的发展。

2.地球空间信息学(geomatics)与现代测绘学的任务。

3.现代测绘学的在国民经济及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三、练习和思考问题1.测绘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答:测量学研究的内容分测定和测设两部分。

其中测定是将地面上客观存在的物体,通过测量的手段,将其侧成数据或图形;测设是将人们的工程设计通过测量的手段,标定在地面上,以备施工。

2.地理信息学是什么意思?答:这是一项利用接触和非接触测量仪器、传感器及其组合系统,收集、测量、存储、管理、更新、分析、显示、分发(传输)和使用所研究对象的信息的科学和技术,包括整个地球、其表面以及外层空间的各种自然和人造实体。

或地理空间信息学。

四、考核目标与要求记忆:测绘的定义和测绘的研究对象。

领会:geomatics的含义,现代测绘学发展的特点、涉及的行业。

一《现代普通测量学》(第二版)教案及课后习题参考copyrighttomr.xie(2021-05-09)第2章测量学基础知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测量的基本知识,明确坐标系的选择和基点定位的概念。

2.了解水平面和水平面的关系。

3.阐明测量的基本概念。

4.深刻理解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5.充分认识普通测量学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内容和知识点1.地球特征,大地水准面的形成,地球椭球选择与定位。

美育基础,讲义第三章 美育的特点

美育基础,讲义第三章  美育的特点

第三章美育的特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美育的基本特点是形象性、愉悦性和自由性。

理解美育的形象是一种活的形象,美育的愉悦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愉悦,美育的自由是一种心灵的自由,以便加深对美育性质的认识,在实施美育中把握美育的特点,取得更好的美育效果。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一)识记形象、审美意象、美育愉悦的三个层次、形象性、愉悦性、自由性(二)领会形象性的特点、审美愉悦是人的高级神经愉悦、自由性的表现(三)简单应用通过实例分析美育形象的意味性(四)综合应用通过实例分析美育愉悦的三个层次三、考核知识点1.美育的特点包括:形象性、愉悦性和自由性。

论述:美育的特点:2.(美育)形象性:审美教育是通过美的事物的具体可感的形象来吸引受教育者,感染受教育者,使受教者亲临其境,亲闻其声,亲见其形,得到审美的愉悦。

从而达到教育目的,3.为什么说美育的形象是一种活的形象:①美育中的形象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美育的形象作为手段的一面为美育活动服务。

可以利用审美兑现来感染受教育者,或通过审美事例来说明。

美育的形象来自美的形象性。

而美的产生于形成都与其就有可感的形象相关。

②美育中的形象是客体的物象与主体的情意相融合、相互渗透的。

实质课题的物象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积极调动起来的主观因素,其中包括主体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理想等相融合。

③美育中的形象是具有生命力的形象。

一个活的形象就是指,他的生命就是形象,而他的形象就是生命。

这种活的形象并非是有生命的东西,一块大理石并没有生命,但由于建筑师或雕塑家的加工创造,赋予了其生命的意蕴,使之变成了活的形象。

4.审美形象是活的形象的(形象性)的特点:①具体可感性。

审美对象必须是一种具体可感的对象。

无论是社会美、自然美、还是艺术美,他们总是具有感性的特点,为审美主体所见、所听、所触、所闻,他们总是具有感性的特点。

②生动丰富性。

现实事物多种多样,千姿百态,大千世界千变万化,丰富多彩。

学习计划内容目的要求

学习计划内容目的要求

学习计划内容目的要求一、目的本学习计划旨在帮助我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绩。

在规划好学习计划的基础之上,我将更容易地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更有条理地做好每一门课程的学习。

二、学习目标1.提高学习效率,更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2.提高学习能力,提高课程成绩;3.制定合理有效,确保学习效果;4.规划好学习时间,调整学习状态;5.增强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

三、学习时间1.课内学习:根据所学课程学习任务分配,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保证每天学习时间不少于六个小时。

2.课外学习:根据个人情况、所学课程的难易程度,适当增加课外学习时间,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复习效果。

四、学习计划1.制定学习计划表制定学习计划表,记录每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截止时间,合理规划每天的学习任务,做到有计划地学习。

每天跟踪学习成果,及时调整学习计划。

2.培养学习习惯制定学习日志,定时进行学习总结和反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天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增强学习的集中精神和身体素质。

3.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中,要注重提高学习效率。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利用碎片时间,学会减少学习障碍,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

4.增强学习信心在学习中,要注重增强学习信心。

要相信自己能够掌握知识、掌握技巧,通过不懈的努力,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五、学习内容1.学习方法:要改善学习方法,善于总结归纳所学知识内容,合理利用学习工具,提高学习效果。

2.学习态度:在学习中,要注重改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要珍惜学习时间,发扬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自信,增强学习动力。

3.学习内容:根据所学课程的难易程度,制定合理的学习内容,侧重掌握基础知识,逐步提高学习难度,增强课程的学习深度。

4.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持宁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增强学习效果。

六、学习总结本学习计划将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希望能够帮助我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自律、高效地完成学业,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f (<布尔表达式>) < 语句1>;[else <语句2>;] if语句的语义是:首先计算<布尔表达式>的值,若值是
true,则执行<语句1>; [若值是false,则执行<语句2>]。
例题3-1程序分析
判断两个整型变量是否被3整除。
class Example3_1 Static int method(int x, int y) { if(x%3==0) y=y+x;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r=”+r); } }
3-1 算法__3.1.2 算法的描述方法1
(1)流程图
流程图也称为框图,它是用各种几何图形、流程线及 文字说明来描述计算过程的框图。
用流程图表示算法的优点是:用图形来表示流程,直观形 象,各种操作一目了然,不会产生“歧义性”,流程清晰。 用流程图表示算法的缺点是:流程图所占面积大,而且由 于允许使用流程线,使流程任意转移,容易使人弄不清流 程的思路。
1 空语句:空语句只包含一个分号,不执行任何操作。 2 表达式语句:有少量的几种表达式才能构成。
(1)由赋值运算符构成的表达式 (2)由++或—构成的表达式 (3)方法调用、new 表达式
3 复合语句:是指由一对花括号{}括起来的任意数量的
语句,有时又称为块语句或组语句。 在复合语句之中,可以包含任何种类的语句,包括另 一个复合语句。
System.out.println("1 到 100 之间所有奇数之和:"+s);
}
} 程序运行结果: 1 到 100 之间所有奇数之和:2500
3.4 循环语句__do-while
2.do-while语句
do-while语句的语法格式是: do{ <语句1> <语句2> …… <语句n> }while(<布尔表达式>); do-while语句的语义是: 第1步:依次执行循环体中的<语句1>、……、<语句n>。 第2步:计算<布尔表达式>的值。条件为真将继续执行第1 步,否则结束循环。
第3章 学习目的、知识点、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 理解算法和三种基本程序结构,即顺序结构、选择 结构和循环结构; * 掌握if、switch等选择结构语句,掌握if语句嵌套程 序设计技术; * 掌握while、do…while和for三种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语句,理解这三种不同的语句所设计的循环结构 程序之间的差别,掌握循环嵌套结构程序设计技术; * 掌握return语句、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及其它 们使用的环境。
第3章 学习目的、知识点、基本要求
学习目的:
通过对Java语言中基本算法和流程控制语句的学习, 理解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掌握用于选择结构和循环结 构程序设计的语句格式及其使用技巧,为设计复杂程序 奠定基础。
基本知识点:
* 算法基本概念和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 if语句、switch语句和if嵌套等选择结构程序设计语句; * while语句、do…while语句和for语句等循环结构程序设 计语句; * 上述三种循环结构语句嵌套技术; * return语句、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
3.4 循环语句__while
对while语句的进一步讨论:
(1) 循环体中语句可能一次都不会得到执行。 (2) 循环体或布尔表达式中至少应该有这样的操作,它 的执行会改变或影响while(<布尔表达式>)中<布尔 表达式>的值。 (3) 要注意while循环体的空语句。
例题3-5程序分析
计算1到100之间所有的奇数之和。 public class Example3_5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i=1,s=0; while( i<100 ) { s += i; i += 2; }
3-1 算法__3.1.2 算法的描述方法2
N-S图
数据输入 解题方法 数据输出
(顺序结构)
数据输入
条件判断 真 块1
数据输入

数据输入
语句块 条件判断 ?
?
[块2]
条件判断 ? 语句块
数据输出
(选择结构)
数据输出
(循环结构)
数据输出
3-1 算法__3.1.2 算法的描述方法3
(3)PAD图
PAD是英文Problem Analysis Diagram的缩写, 其原意是问题分析图。它是近年来在软件开发中被 推广使用的一种描述算法的图形方法。它是一种二 维图形,从上到下各框功能顺序执行,从左到右表 示层次关系。这种描述算法的方法,层次清楚,逻 辑关系明了,在有多次嵌套时,不易出错。
3-2 Java语句概述
4 标号语句:一个语句前放置一个标号即称为标号语句。 格式: 标识符:<语句> 其中:<语句>可为任何合法的Java语句。
顺序结构:
空语句、表达式语句、复合语句是Java程序依次顺 序执行的语句,故又称为顺序结构。
3.3 选择结构__条件判断1
1. if语句又称为条件语句 其语法格式为:
3-1 算法__3.1.1 算法的三种结构
1966年博姆(Bohm)和雅比尾(Jacopini)提出程 序有三种结构: 1 顺序结构 程序是把计算机要执行的各种处理依次排列,运行后 可以从左至右、从上向下地顺序执行,直至执行完成 所有语句行。 2 选择结构 其结构特点是在各种可能的操作分支中,根据所给 定的选择条件是否成立,来决定选择执行某一分支的 相应操作,并且任何情况下均有“无论分之多少,仅 选其一”的特性。 3 循环结构 其结构就是指由特定的条件决定某些语句重复执行 次数的控制方式。
3-1 算法__3.1.2 算法的描述方法3
PAD图
A 条 件 B 顺序结构 B 选择结构 A 当条件 当型循环 直到条件 直到型循环 循环结构 A A
(在为具体问题设计算法时,选用何种算法描述工具并不重要,重要的 是一定要把算法描述得简洁、正确,不会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性”。)
3-2 Java语句概述
3.3 选择结构__条件判断2
2switch语句
它比使用多个嵌套的if语句更简明些。 switch语句的语法格式如下: switch(<表达式>) { case <常量表达式1>: [<语句1>] case <常量表达式2>: [<语句2>] …… case <常量表达式n>: [<语句n>] [default:<语句n+1>] } Switch语句的语义是:首先计算<表达式>的值,然后判该 值与<常量表达式1>的值是否相等,若相等,则从<语句1> 开始,一直执行到<语句n+1>它是一直执行到底的。
例题3-6程序分析__斐波纳契数列
数列特点:
前两个数是1,第三个数是前两个数之和,以后的每 个数都是其前两个数之和。 F1=F2=1, Fn=Fn-1+Fn-2 方法一:迭代法 不断由已知值推出新值,直到求得解为止。 方法二:递归法 不断把问题分解成规模较小的同类问题,直到分解形 成的问题因规模足够小而能直接求得解为止。
3.4 循环语句__do-while
对do-while语句的进一步讨论: (1) 循环体中语句至少执行一次,循环体最少执行1次。 (2) 循环体或布尔表达式中至少应该有这样的操作,它的执行 会改变或影响while(<布尔表达式>)中<布尔表达式>的值。 (3) 要注意do-while语句与while语句在语义上的细微差别。 如下代码片断:求1+2+…+n之和。 while的程序片断: i=1;s=0; while (i<=n){s +=i; i++; } do-while的程序片断: i=1;s=0; do{s +=i; i++; } while(i<=n); 两者是等价的吗?不是。在n为0时,两者的结果有 区别。为此,do-while中,i=1;可修改为i=0;
例题3-4程序分析
接两月份值,返回季度名称。(例题3_3改写)
Class Example3_4 { Static int method(int month) { String s; case1: s=“first quarter”; break; case2: s=“second quarter”; break; case3: s=“third quarter”; break; case4: s=“forth quarter”; break; default: s=“error data”; } return s;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r=method(6); System.out.println(“r=”+r); } }
3-1 算法__3.1.2 算法的描述方法1
A
条件 Y N
流 程 图
B
(1)顺序结构
A
B
(2)选择结构
A A
条件 Y 条件 Y
N
当型循环
N
(3)循环结构
直到型循环
3-1 算法__3.1.2 算法的描述方法2
(2)N-S图
N-S 结构化流程图是在美国学者I· Nassi和 B· Schneiderman1973年提出的方法的基础上形成 的一种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流程图,其主要特点 是取消了流程线,即不允许流程任意转移,而只 能从上到下顺序进行,从而使程序结构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