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11考点过关2

合集下载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专题二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教学课件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专题二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教学课件
以来明之,以秦始皇之强,蒙恬之威,然不敢窥西河,乃筑长城以界之。会汉初兴,以高祖之威灵,三十万众困于平城。 时奇谲之士、石画之臣甚众,卒其所以师,一虏不 可得见,况单于之面乎!夫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诚先于未然,即兵革不用而忧患不生。不然,一有隙之后,虽 智者劳心于内,辩者毂击于外,犹不若未然之时也。唯陛下少留意于未乱、未战,以遏边萌之祸!”书奏,天子寤焉,召 还匈奴使者。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十六》,有删改) (1)时奇谲之士、石画之臣甚众,卒其所以脱者,世莫得而言也。
(2)唯陛下少留意于未乱、未战,以遏边萌之祸!
实战演练 针对训练,提能力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 (1)当时,出奇谋的谋士、定大计的谋臣非常多,刘邦最终能脱身的原因,世上没有人知道,也没有 流传下来。(关键词:“石画”“所以”“脱”各1分,句意1分) (2)希望陛下在尚未发生祸乱和尚未爆发战争的时候稍微考虑治理的策略,从而遏制边境上就要萌生的灾祸!(关键 词:“唯”“少”“萌”各1分,句意1分) 【解题思路】 (1)石,大。“石画”指远大的谋略。“所以”指原因。“脱”指脱身。(2)“唯”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少”是副词,稍微。“萌”指发生。 【参考译文】 建平四年,匈奴单于上书汉朝,请求明年到长安行五年一朝见天子之礼。这时哀帝正患病在身,因 而感到很为难,询问公卿,黄门郎扬雄上书规谏说:“我不敢追溯遥远的历史,谨以秦朝以来的史实说明这个问题,以 秦始皇的强大,蒙恬的雄威,仍然不敢窥伺西河,而是修筑长城作为边界。等到汉朝兴起之初,以高祖的威力和英明, 三十万汉军仍被匈奴围困在平城。当时,出奇谋的谋士、定大计的谋臣非常多,刘邦最终能脱身的原因,世上没有 人知道,也没有流传下来。孝武皇帝即位,设下马邑之权,想引诱匈奴主力深入,结果白白浪费钱财,使军队劳累,连 一个匈奴人都没看见,更何况单于本人呢!眼明的人能看到无形的东西,耳聪的人能听到无声的音响,假如能事先防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土地改革的那年冬天,梁三家分得十来亩稻地,老汉早已干瘪的身 体突然就有了莫名其妙的精力,见天天不亮就开始忙乱起来,但对于 生宝也渐渐生出许多不满。
看见郭振山家盖瓦房,他心里气:“你把俺生宝拉进党里头做啥嘛? 你弟兄三个外头有人干事,屋里有人种地,你们积极得起啊!可俺家 里的地怎弄哩?”
听说生宝担任互助组组长,他冲到老婆跟前抱怨:“他为人民服务! 谁为我服务?成天不着家,啥时才能创立咱自个儿的家业?”
主背景 象征主题。 中间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②烘托人物形象或性格;③前后照应。 结尾 ①深化主旨;②照应开头;③以景作结,含蓄蕴藉。
(二)社会环境题 请结合全文,分析梁生宝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特点,以及这 样写的用意。
答案: (1)社会环境特点:土地改革后,农村成立了互助组;农民普遍贫困,渴望富裕; 政府重视农业粮食增产。 (2)家庭环境特点:父子是继父子关系;较贫穷;继父不理解梁生宝不顾小家而 为互助组创业。 (3)用意:展现了梁生宝思想性格形成的根源,表现了梁生宝一心为公、勤俭节 约的美好品质,塑造了梁生宝这位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创业的年轻干部形象。
第三步:分析概括自然环境的作用。 (1)扣住特点,打开角度,分析作用 (2)结合位置,分析作用
位置
作用
开头
①给全篇定下感情基调;②营造特定的意境,渲染特定的 气氛;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令、地点。
人物出 场前
导引人物出场。
人物描 ①交代人物身份;②暗示人物命运;③表现人物性格;④ 写中 突出人物地位;⑤烘托人物形象或心情。
房子又矮又小。房子高不起来,房子周围的树就不怎么高。这儿的 树都是矮个儿,都是那种憨厚的榆树,树杈很多,叶子很密,就是长 不高。风大。树像绿狮子,毛发纷乱,疯狂地扑打风,风疼得满地打 滚,窜到天上,发出长长的哨音,又跌落到洼地里发出猛兽似的嗥叫。 风嗥叫起来,地都动呢。老头吓唬老婆婆:“树抽打它们呢,树是老 天爷的鞭子,老天爷要抽它们,它们只能哇哇乱叫。”老婆婆战战兢 兢:“老天爷为啥抽它们?”老头说:“谁让它们乱跑,老天爷可容 不得谁整天乱跑。”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Word版,含答案):第二章 专题一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Word版,含答案):第二章 专题一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一、散文概念散文概念有广狭之说。

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古代无“散文”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这一概念广为公众所接受。

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

二、散文的文体特征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的。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应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2)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远,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三、散文的种类1.写人记事类散文(1)以记叙人、事为主要内容。

这类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突出特色,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2“语序不当”与“搭配不当”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2“语序不当”与“搭配不当”含解析新人教版

“语序不当”与“搭配不当”1.语段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_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实力和工作作风。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需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

A.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实力和工作作风。

B.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实力和工作作风。

C.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实力和工作作风。

D.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实力和工作作风。

B[第一处语病是语序不当,应改为“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其次处语病为搭配不当,“彰显”与“状态”“作风”不搭配,应把“彰显”改为“检验”。

] 2.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分别在于理之正逆。

凡是存在过的,都有其影响;问题在于影响的大小。

因此,对后人来说,就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一个任务,以确认其时代风貌,以明辨其历史地位,以受拒其余风遗响。

A.对后人来说,就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一个任务,以明辨其时代风貌,以确认其历史地位B.对后人来说,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务,以确认其时代风貌,以明辨其历史地位C.对后人来说,对传统文化就有进行分析批判的一个任务,以明辨其时代风貌,以确认其历史地位D.对后人来说,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务,以明辨其时代风貌,以确认其历史地位D[第一处语病是语序不当,“一个”应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前面;其次处语病是搭配不当,“确认其时代风貌”“明辨其历史地位”均出现搭配不当,可调整为“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大纲版)一、(12分,每小题3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颀长(qí)悚然(sù)彰善瘅恶(dàn)韬光养晦(huì)B.人寰(huán)攫取(jué)寻瑕伺隙(xì)啮臂为盟(niè)C.抵牾(yǔ)横亘(gèn)造福桑梓(zǐ)筋疲力尽(jīn)D.鞭挞(tà)骨骼(gé)辗转反侧(niǎn)蜚声中外(fēi)2.(3分)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C.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个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D.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4.(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册(二)连点成线整合突破(2)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册(二)连点成线整合突破(2)

课文6 石钟山记一、基础夯实(第1段)《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自以为得之矣。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虽( ) ②访( ) ③函胡( ) ④清越( ) ⑤桴( ) ⑥腾( ) ⑦余韵( ) ⑧徐歇( )答案 ①即使 ②寻求,探寻 ③同“含糊”,指声音重浊模糊 ④清脆悠扬 ⑤鼓槌 ⑥传播 ⑦余音 ⑧慢慢消失 2.理解性默写①《石钟山记》中,写唐人李渤通过敲击不同的山石聆听声响深究得名的由来,李渤发现声音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石钟山记》中,表现山石敲击后余音悠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石钟山记》中,写苏轼认为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南声函胡 北音清越 ②桴止响腾 余韵徐歇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 3.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有,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得分点:是、名,定语后置句)(第2段)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4.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赴()②因()③固() ④方() ⑤心动() ⑥罅()答案①赴任,就职②于是③本来④正⑤内心惊恐⑥裂缝5.理解性默写①《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游石钟山,到了绝壁下,他看到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东省高考语文考点突破 专题十一 图文转换不分版本

广东省高考语文考点突破 专题十一 图文转换不分版本

广东省高考语文考点突破专题十一图文转换不分版本专题十一图文转换A组XXXX年高考题1.(XXXX广东,22,6分)阅读下面的网卷调查统计表,答复后面的问题。

志愿者对其志愿行为意义的认识(多项选择)年龄段18-25岁26-40岁选项对职业履历有帮助,尤其是表达在个人简历上82% 69% 对职业开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效劳中获得了某些技能72% 23% 对职业开展有益,因为志愿效劳让自身才干得以充分发挥74% 65% 对职业开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效劳中拓展了社会关系35% 61%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两个年龄段的人对其志愿行为意义认识的同与异。

解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对职业履历有帮助,尤其是表达在个人简历上〞和“对职业开展有益,因为志愿效劳让自身才干得以充分发挥〞这两方面,两者的认同度都占绝大多数,这可以看作是相同点。

而在对“对职业开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效劳中获得了某些技能〞和“对职业开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效劳中拓展了社会关系〞这两个问题的认识上,双方存在明显分歧,可以根据这两点答题。

答案(例如):相同点:都认为对职业履历和自身才干的发挥有益。

不同点:18-25岁的志愿者大多注重了技能的获得和自身才干的发挥,而无视了社会关系的拓展;26-40岁的志愿者重视自身才干的发挥和社会关系的拓展,而对获得某些技能不感兴趣。

2.(XXXX新课标全国Ⅰ,17,5分)下面是我国公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字。

解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解答图文题,要对图标仔细观察,不遗漏任何信息。

此题的解读对象是徽标,徽标具有统一性、美观性、象征性等特点。

题干要求是“写出……构图要素及其寓意〞“简明〞“通顺〞“不超过70个字〞。

该标志的中心是青山、绿水、太阳,代表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周围有十个环,环环相扣,形成保护圈,环又与环境的“环〞契合。

高三一轮复习语文人教版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课件 2-2-2-1

高三一轮复习语文人教版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课件 2-2-2-1

第二篇 现代文阅读(含选修)
这三大项在高考散文阅读题中具体体现为以下考点: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分析体会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4)把握文章结构思路、归纳文意。 (5)鉴赏散文的形象、技巧,能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 (6)挖掘文本丰富意蕴、探讨作者创作意图、对散文个性
的使用上,不盲目从俗,并郑重其事地在文稿中批字强调,
凸现出赵树理较真、坚持己见的性格。 ②“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 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赵树理不循常规,以出其不意 的方式划拳,别具一格,异趣横生。这个细节表现了赵树理
幽默风趣的真性情,以及他和老舍之间的深厚感情。
高考总复习· 语 文(RJ)
第二篇 现代文阅读(含选修)
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他写稿大概不起草。我曾
见过他的底稿,只是一些人物名姓,东一个西一个,姓名之间 牵出一些细线,这便是原稿了,考虑成熟,一气呵成。赵树理 衣着不讲究,但对写稿有洁癖。他痛恨人把他文章中的“你” 字改成 “妳” 字( 有一个时期有些人爱写 “妳” 字,这是一种 时髦 ) ,说:“ 当面说话,第二人称,为什么要分性别 ——‘ ? 妳’也不读‘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
高考总复习· 语 文(RJ)
第二篇 现代文阅读(含选修)
【解析】 此题要求赏析语言特色。从句子结构来说, 两句都多用短句,语言简练。从用词上看,①处连用形容 词“高”“长”“细长”,语言简练而形象;②处连用动 词“唱”“念”“拉”“走”等,生动而传神。
【答案】 第①处:句子结构简单、紧凑,句式短小,
种编辑方法是“绝处逢生”。陈登科的《活人塘》就是这样 发现的。有次实在没有好稿,康濯就说:“老赵,你自己来 一篇吧! ” 赵树理关上门,写出了一篇名著《登记》( 即《 罗汉钱》)。

2012高考语文试卷分析:高考真题解题思路分析

2012高考语文试卷分析:高考真题解题思路分析

2012高考语文试卷分析:高考真题解题思路分析2002年全国春季高考试题25、为下面的报道拟一条标题。

(不超过12个字)近日,新会市博物馆展出了一件特殊的文物“木美人”。

这是画在一副木质门板上的油画,画的是两个与真人一般大小、身着汉式服饰的西洋美女。

研究者初步认为,这幅“木美人”是我国最早的油画作品,其艺术性不逊于意大利著名油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

据说,这副“木美人”门板,是明朝时一位新会籍人从福建带回来的。

木门所属的屋子因失火而烧毁,画有美联社人的门板是屋子里唯一没有被烧毁的东西,距今至少有500多年的历史。

这幅画究竟是何人何时所作?为何画中女子身着汉人服装,面部却有明显的西洋人特征?这些题至今还不清楚。

解题思路:为报道拟一条标题,实际上是要求概括出报道内容的核心。

这则报道介绍了油画“木美人”及其由来,评述其艺术价值,核心是文末提出的两个问题“至今还不清楚”。

依据这样的分析便可拟出这样的答案。

参考答案:中国的《蒙娜丽沙》(或“木美人”之迷)2002年北京市高考试题下面是5月21日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请概括其主要信息。

(不超过60字)5月27日至28日,“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

届时,来自世界五大洲和近30个国家及联合国有关方面的160多名代表将出席会议。

这次会议是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的。

据了解,会议以“新世纪的志愿服务:认知、支持、发展”为主题,旨在借助国际志愿者年形成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理念的认识,促进各国政府和公众进一步认可志愿者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积极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全球志愿服务事业的向前发展。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材料中主要信息的概括,属压缩语段的一种形式。

能力层级为D级。

材料是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首先就应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以便准确地把握材料内容。

消息是一种新闻写作格式,一般比较简短,主要要素有:时间、地点、事件、人物(或组织者、发起者等)、结果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2第1讲把握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准解综合性选择题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2第1讲把握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准解综合性选择题课件新人教版

29
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 样的地位呢?”
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 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 追到阿什河以东 20 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 宪勋及他的叔父,将他们逮捕。
30
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 一些松树。 我去的时候,在那里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指着石碑说,赵 一曼?我说,对,赵一曼。
34
3.结尾部分 ①小说再回到“我”的视角,回到现在,写烈士墓碑,写周围 的松树,写人们对赵一曼的铭记,暗示作品主题。 ②最后再回到“资料”中,写赵一曼女士赴刑前给儿子的信, 表现了烈士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提示] 此分析有助于分析解答第 1 题。
35
4.总说 这篇小说不同于一般小说的情节结构。它没有按照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的顺序行文。而是采用“历史与现实相交织”的手法, 用“镜头式的片段”选择材料,塑造人物形象。 [提示] 此分析有助于分析解答第 3 题
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
境,都要运用一定的手法去 描写,让其特点与人物形象 及小说主旨相适应,环境的 描写手法十分丰富,既有描 写角度的选择,还有各种修
环境描 写手法

(2015· 湖 南 卷 ·T16) 分 析 文 中画波浪线段落 景物描写手法。
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等。
3
2.从试题考点上看 以分析综合为基础,倾向于对考生鉴赏能力的考查,侧重考查 考生对文本的“感受”“品味”和“领悟”。命题人往往注重从小 说“3 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命题。命题角度的 切入点很小,问题较具体,难度适当降低。

高三语文(人教版)

高三语文(人教版)

高三语文(人教版)专题辅导讲座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命题趋向】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都为D(表达应用)。

往往结合起来考查,形式灵活,注重运用,凸显生活化、工具化倾向。

【考点透视】●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考查语言表达技能。

选用句式可用客观题,与连贯等内容结合考查,也可用主观题。

仿用、变换句式则用主观题,具有开放性。

选用句式要考虑表达思想情感的需要和语言环境的制约。

仿用句式常与修辞手法结合考查。

变换句式:长句与短句,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常式句与变式句,整句与散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把”字句,“被”字句等。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简明:句子本身简洁,不罗嗦;明了,无歧义。

连贯:句子之间顺序合理,前后照应,衔接紧密。

保持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合理地安排句子的顺序,保持清晰的条理;描写性的文字情境氛围要协调;句式要谐调一致;要有必要的过渡、交待、衔接、呼应。

考查方式灵活多样:排序:完全排序选择答案型;部分排序选择答案型;完全排序填写序号型;部分排序填写序号型归位:单一归位选择答案型;间隔复合归位选择答案型;连续复合归位选择答案型;间隔复合归位填写序号型“连贯”还可与“简明”、“得体”结合,与“辨析并修改病句”结合,与“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结合,与“正确使用词语”结合,与修辞结合……◎得体:符合语境(内部语境与外部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根据表达的方式、场合、对象、目的的差异,做到用语恰如其分。

可以单独设题,也可以与语言运用的其他方面结合起来考查。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考查的热点是比喻;其次是排比、对偶、比拟。

借代、夸张,设问很少考查。

可单独设题;常常与句式的选用、仿用、变换等结合,也可在阅读题中考查,注重考查实际运用的能力。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走出城,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宽阔了,也听到好多地方的流水 声了,看不到洗衣人,却听到洗衣人的杵击声,而那一片山,那红崖, 那岩石的纹理,层层叠叠,甚至是方方正正的,仿佛是由人工所垒成, 没有云,也没有雾,崖面上为太阳照出一种奇奇怪怪的颜色,真像一 架金碧辉煌的屏风,还有瀑布,看起来像一丝丝银线一样在半山里飞 溅。我看着眼前这些景物,虽然手里还握着一只温嫩的小胖手,我却 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而她呢,她也并不扰乱我,我想,她不会关 心到眼前这些景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等着吧,等橘子熟了,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 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多了,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 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应该是敏感的,于 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 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
我们走到了大街上。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起来。石 头道上的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女人头上的金属饰物随 着她们的脚步一明一灭;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脱了帽子,就冒出一 大片蒸气,而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天空自然是蓝的了,一个小 孩子仰脸看天,也许是看一只鸽子,两行小牙齿放着白光,真是好看。 小岫自然是更高兴的,别人的高兴就会使她高兴,别人的笑声就会引起 她的笑声。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丝毫没 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 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猖神庙的小,也点出猖神世俗性的一面。 B.猖兵画花脸后显得有地位,而“我”天生的脸面反而不算什么,这个
对比表达了“我”对猖兵的羡慕之意。 C.“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这个比喻写猖兵的“奇迹”不再,也写
4.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 要分析。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过多首诗赠他。“安史之乱”后,李白是“世人皆欲杀”的“罪人”,唯 有你说“吾意独怜才”。你常常梦见他:“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 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你一直担忧他在流放途中遇险:“江 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你总是有许多感慨:“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 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我两去宣州, 沿着李白的遗踪,遍访皖南一带,再回味他的诗,到底明白了些这个人的 痛苦辗转,也更懂得了你的赤子情怀——我喜欢你赞美你,并非需要你热 烈回应,隔山唱和。唯有仁爱之人,才能做到这样的无私无求。你几乎一
有一年,去成都,大年初一,赶去浣花溪公园,只为看看你的草堂。 那公园真幽静,大到不及边,雾气缭绕,寒气逼人,冷得人将脖子缩 了又缩。到处溪水潺潺,处处大树繁荫。随便一棵树,怕都有上百岁 了。那年正是你1300周年诞辰。活了58年,写下1500余首诗的你,永 不被时间打败,你的人格以及精神与时代并行。
题后点拨
分析句段作用要注意以下两点: (1)把握句段的三个特点 ①内容特点:看它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甚至表现了怎 样的主旨。 ②位置特点:看它是在文章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与上文或下文 有着怎样的关联;如是句子,则要看它在段落中的位置。 ③表达特点:看它在表达上有无特点,如使用了排比、对偶手法等。
题后点拨
梳理行文思路是阅读的基础工作,包含两点: (1)方法:①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 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 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脉络。② 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 的思路脉络。③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 握文意,还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④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 (2)规范:①规范表述应包括线索、层次、层意、思路特点。②规范 要求:线索准确,层意概括准确,层次要清晰,表述要有衔接词,不 能遗漏要点。③规范用语:先写……,再写……,后写……。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C解析:偷换概念,“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错,原文是“价值观……进行了选择”,“修正”应为“选择”。

2.B解析:强加因果,前后两句话无因果关系,且“根本原因”文中无此信息。

3.D解析:无中生有,“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错,“直接后果”纯属主观臆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D解析:阙:空缺,缺额。

5.C解析:①表现的是何灌的正直,而不是“恪尽职守”;⑤说的是萧燧的节俭;⑥说的是萧燧关心百姓的仁爱之心。

6.A解析:“与其亲党”错。

原文是“其亲党”,即秦桧的亲党,而非秦桧及其亲党。

7. (1).(5分)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解析:关键词“杂糅”“浇浮”“治”各1分,大意2分。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闻不问呢?”解析:关键词“异路”“安”“旧治”各1分,大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第8题侧重考查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第9题侧重考查对诗歌深层内涵的挖掘赏析。

首句因感秋而怀远,借景抒情,点出主题。

接着写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飞尽,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但令她失望——“无信”。

下片写悲感流泪,泪弹不尽,临窗而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

笺色之红因泪而淡直至褪尽,用夸张的修辞,极写痴情之深。

2012高考语文文学常识(人教版课本)

2012高考语文文学常识(人教版课本)

文学常识1、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偶然》《雪花的快乐》。

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此诗派的代表人物还有梁实秋、闻一多、胡适等。

2、毛泽东,字润之。

我们学过的作品有《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采桑子重阳》。

3、闻一多,原名闻家骅,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死水》,表达了他对中国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等现状的痛心失望。

4、穆旦,原名查良铮,现代诗人,代表作有《赞美》,表达对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人民,对他们的坚忍,对他们由苦难走向抗争,对整个民族的崛起赞美。

5、郑愁予,郑成功之后,台湾诗人,被称为“浪子诗人”、“中国的中国诗人” 。

代表作《错误》。

6、舒婷,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7、海子,原名査海生,中国当代诗人,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

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

代表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8、普希金,俄国伟大诗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

代表作《致大海》,这是一首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政治抒情诗。

9、裴多菲,匈牙利的爱国革命诗人和英雄,他的诗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为人所熟知,代表诗作《我愿意是急流》表达了一种牺牲自己,无私奉献的爱情观。

10、戴望舒,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代表作《雨巷》。

诗歌运用象征性的抒情手法,体现了诗人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11、何其芳,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作家。

代表作有《预言》,表达初临爱情的惊喜,对爱情的憧憬,以及初恋消失后的惆怅。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学案七体会意图,探究构思,理解小说特征、主旨真实与虚构二者似乎朝着两个方向前进,有着不可调和的张力,但二者在小说中却如同血与肉一样难以分开,现实是虚构的支点,虚构则提升了现实,使现实摆脱了庸俗。

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使读者在领略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

【必备知识图解】【必备知识学习】一、小说的文本特征虚构与真实是小说的本质特征。

抓住小说中“虚构”与“真实”二者的辩证关系,学会从文体特征的视角审视小说文本,从文体视角考虑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主题达成、审美效果等,既有利于深入把握小说作品的内容,深入领会作家的创作意图,在对小说的分析解读以及考试的应对中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有助于小说深度阅读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虚构性与真实性虚构是小说的本质特征,甚至是小说的灵魂。

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虚构的特质是想象、夸张、怪诞和荒谬。

小说家是专业“说谎者”。

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显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它绝然有别于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触手可及的现实世界。

小说中的真实不能只局限于现实里业已发生的事情;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

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

小说即便写的是历史或广为流传的故事,也可以进行再创造甚至是虚构。

【典题赏读】小说是虚构的,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请从“虚构”与“真实”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于博《黄豆飘香》)答案:①小说中,于放等人物以及于放带领抗联小分队攻打庆城前后发生的故事是虚构的。

②东北抗联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军纪严明,并得到群众的支持,抗联战士手足情深,都是真实的。

③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赋予生活和历史审美价值,更能感染读者,使读者在领略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

2012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免费范文

2012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免费范文

现在距离高考越来越近,时间也越来越紧张,没有多少时间了!这个时候很多学生由于心理紧张,每天坐立不安,特别烦躁,不能静下心来学习。

(关于高考心理辅导,另文刊登)这时候可不能放松【试题解析】此题四个选项分别概括原文语段的某个要点,考试需对照选项与原文,概括分析比较,找出概括不准确的的地方得出答案。

此类试题常错在个别词句的理解上。

A项中“教自己”,不准确。

原文是太祖多方请儒生教贺兰祥学习诗书经传等在内的典籍。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译文:(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译文:(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译文:【试题答案】(1)、周太祖刚入关时,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他们到身边来。

(2)、到这次重新往来,老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安心。

(3)、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理解)【试题解析】(1)、关键字:“初”刚刚之意;“致”送达之意;(2)、关键字:“是”代词,此次;“安“意动词,感到心安;(3)、关键字:“通好”是互通友好之意;“行李”指使者。

【参考译文】贺兰祥字盛乐。

他的祖先和北魏一同兴起,其后代有凭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镇守武川的。

最终就在那里安家。

贺兰祥的父亲贺兰初真,年轻时就已有名气,被乡里看重。

后来他娶太祖的姐姐建安长公主为妻。

贺兰祥十一岁就死了父亲,在服丧期间举止都符合礼仪。

他在舅舅家里长大,特别被太祖钟爱。

虽然在军队里,但常多方请儒士,教他读诗书经传。

太祖刚进关的时候,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臣迎接他们到身边来。

贺兰祥十七岁时,出仕担任奉朝请一职,加任威烈将军。

贺兰祥年轻时就有胆量有勇气志在立功。

不久提拔补任为都督,常在军中。

他曾参与平定侯莫陈锐。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专题:变换句式教学课件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专题:变换句式教学课件

实战演练 针对训练,提能力
参考答案 5.【参考答案】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 路,干不出一番新的事业。 【解题思路】 画线的句子可以分为两组排比句,以“没有……就……”的结构联结。第一组,参考“没有一点‘冒’ 的精神”,前后句改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和“没有一股气呀,劲呀”。第二组,参考“走不出一条新路”,将后两句改为 “走不出一条好路”“干不出一番新的事业”。其中,按照事理逻辑,应当是先走“好路”再走“新路”,后干“新的事业”, 所以要调整语序。
实战演练 针对训练,提能力
参考答案 4.【参考答案】 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在黄河岸边郁郁葱葱地生长;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的黄淮流域 文化,在红陶黑陶器物中散发出幽幽陈香;以湘楚文化和巴蜀文化为代表的南方文化,在长江上中游地区遍地开花; 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江南文化,在长江下游以南的田野水乡馥郁芳香。 【解题思路】 首先确定整句的句子形式应为“以……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在……(地点)……(状态)”,然后将 画线部分的句子内容按照此句式调整即可。
实战演练 针对训练,提能力 1. 请将下面的句子改成一个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王泽山院士长期从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他建立了发射装药理论,发明了低温感技术,研究和开发了 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理论和综合处理技术,是我国著名的火炸药专家。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 长期从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建立了发射装药理论,发明了低温感技术,研究和开发了 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理论和综合处理技术的王泽山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火炸药专家。 【解题思路】 首先将原句的主谓宾找出来,主语是“王泽山院士”,而他的一系列活动中,前面“长期从事含能材料 方西的教学与研究”是他的活动过程,而“建立了发射装药理论,发明了低温感技术,研究和开发了废弃火炸药再利 用的理论和综合处理技术”是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所以,可以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把它们作为“王泽山院士”的定语。 “是我国著名的火炸药专家”可以作为句子的谓语和宾语。最后整合即可。

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四正确使用词语(熟语)专项课件.ppt

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四正确使用词语(熟语)专项课件.ppt
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C.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 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 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D.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 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 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解析:A项“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 示出来。很恰当。B项“笔走龙蛇”,形容书法 生动而有气势。C项“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 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 辈教导热心恳切。D项“如履薄冰”,象走在薄 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 A.据介绍,这位盲人并非走后门照顾来的, 她在美国女子 1 500 米奥运选拔赛中名列第三, 许多明眼运动员不能望.其.项.背.。
B.但历史依然对命途坎坷的人儿不弃不离, 似乎乐.此.不.疲.这份伤感。
C.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 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 懂的店名,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D.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
下列加点熟语使用是否恰当。 (1)在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中外艺术 家联袂登台,奉献了一台美.轮.美.奂.的大型文
感动了无数市民。(2010·江苏卷)
解析: 不恰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 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此处为 英雄事迹,属于褒贬不当。
(2)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
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
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0·安徽卷)
解析: 不恰当。首当其冲:当,承当,承 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 击或遭到灾难。在句中情感色彩不当。
解析: A.“粉墨登场”:本来意思是指画 好了妆,上台演戏。现在一般多用于贬义, 比喻坏人乔装打扮,登上了政治舞台。该题 的出错率估计会高,主要是对“粉墨登场”这 个多义成语的理解,从考试的角度看,这个 题目有点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一考点过关(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诗人的想象中,面前的这株海棠花说不定会像人一样因夜深而睡去,所以诗人特意点燃高烛,照耀海棠,使她打起精神,不致“睡去”。

答案: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喻人。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这首词的上片致力于写景:“寒山”“风”“中原路”“秋空”;仅一个“削碎”直接形容鹰的飞翔姿态。

所以上片运用了衬托手法和动作描写,但“主要”是前者。

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3.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什么?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古长如白练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飞流直下三千尺”,运用夸张的手法,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千古长如白练飞”用比喻手法,“白练”写出了瀑布的形状、色彩,“飞”字写出动态之美,“千古”在时间上拓展和延伸,有较强的表现力。

答案: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注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解析:两个问题,分别涉及了“拟人”与“夸张”。

分析修辞必须侧重运用的效果,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答案:(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新颖。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6.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来牢莳未匝①,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①莳(shì)未匝:移植或栽种没有完毕。

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一步:指出运用的表达手法),把“笠”比作头盔,把“蓑”比作铁甲,(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形象生动,化板滞为飞动,暗示了天气的恶劣、插秧(农事)的繁忙紧张,表现了农人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三步:分析运用该手法的好处)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衬托(或“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

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元)周文质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

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

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请结合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本曲开篇便极力展现春天的美景,但当低下头来细想时才发现这一切都和自己形成了对比,乐景写哀情,更触发了他的思念之情、离愁之苦。

(2)前面的“渡口”“江头”已透出别情,渡口、江头古来就是送别的场所。

(白居易也有“浔阳江头夜送客”的诗句)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陈琳墓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①过此坟。

词客②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③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④学从军。

注:①飘蓬:喻指诗人身世飘零,如枯萎的蓬草,随风飘荡。

温庭筠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长期被压抑,终生不得志。

②词客:指陈琳,先后受何进、袁绍、曹操的重用。

③石麟:墓前的陈列品——石制麒麟。

④书剑:指文武才能。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抒情方法的把握能力。

通过分析可知,解答此题要联系作者身世和陈琳的身世。

温庭筠是大家熟知的诗人,通过注释可知此诗写作时作者的处境。

陈琳是东汉末年著名文人,曾为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

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

总结答案时,要抓住借古讽今的主旨,不必去紧扣字眼分析。

答案:这首诗借古讽今,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区别,表面上寄托了对陈琳际遇的欣羡,实际上是对自己生不逢时的深沉感慨,暗含着对当前这个弃贤毁才的时代的不满。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同是送别,但两诗在“虚”“实”手法的运用上各具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对古诗词描写手法的把握能力的题。

题目上已经点明让简要分析“虚”“实”的手法,难点是分析两首诗写法的不同。

王诗前两句是写的实景,由“忆”字引出虚景;郑诗前两句从视觉写,第三句从听觉写,都是实写离别。

答案:王诗由实而虚,在叙写离别场景后,用一“忆”字,虚构分别后朋友月夜泊舟、梦中听猿的情景,表现惆怅别情。

郑诗从视、听两个方面实写离别,借眼前景依依杨柳、蒙蒙杨花、凄怨笛曲,抒发绵绵离愁别绪。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黄庭坚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

玉人邀我少留行。

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

别时不似见时情。

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1)请分析“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写景的特色及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的下片层次清晰,角度有变,试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从结构和内容(色彩)两方面分析,属以美景衬哀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