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救助管理制度改革探析_杨立雄

合集下载

对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

对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

对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
云南省新农合特困医疗救助课题组
【期刊名称】《卫生经济研究》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医疗救助是指政府和社会对因病,但又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的特困人群实施专项帮助和支持的行为,也是社会保障领域中救济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医疗救助,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要“探索建立医疗救助制度”。

为此,课题组在全面调查了云南省20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开展医疗救助情况的基础上,对建立医疗救助制度的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探讨,希冀给各地建立医疗救助制度提供一些思路。

【总页数】1页(P29-29)
【作者】云南省新农合特困医疗救助课题组
【作者单位】云南省新农合特困医疗救助课题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
【相关文献】
1.常德市建立健全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 [J], 彭先友;郭欣
2.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若干难点分析 [J], 杨红燕
3.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若干思考 [J], 邓峰
4.湖南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和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J], 刘燕娟
5.53.4亿元投向城乡医疗救助所有农业人口县均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完善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

对完善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

资的能力和改善 自身境遇的机会 , 造成 了收人的减少和贫困的发生 , 后者又进一步制约着人们健康水平 的提 高, 最终形成 了健康水平低下 一 人力资本投资不足 一 困 一 贫 健康水平再度恶化 的陷阱 , 从而形成“ 因贫致 病, 因病 致贫 ” 的恶 性循环 。将生 活处 于低 收人甚 至贫 困 状态 的 社会 弱 势人 群 纳人 在 医疗 保 障体 系 中, 过 通
担其服务 的责任。医疗救助是政府的职责 , 健康权与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公 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 是政府保障 人权的一个重要体现。另外 , 医疗救助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性 , 只要是贫困人 口, 不用尽任何义务 , 都有权申 请 医疗救 助 。
( ) 断贫病 恶性循 环 的需要 一 切
贫 困通 常与疾 病联 系在一起 , 疾病也 常导 致贫 困 。研 究 发现 , 困 地 区 中 , 而 贫 因病年 支 出 医疗 费 用 占家 庭 总支 出 1% 一1% , 0 2 而有 1% 的家庭借 钱看 病 ,% 的家庭 看 病 后欠 医院 款 ,% 的家 庭 因看 病 变卖 财 产 。 6 9 困人 口的 5 % 以上 。 农 村 因病致 贫 、 0 因病返 贫 问题 突 出。据 卫 生部 第 三 次卫 生
服务 调查 , 村 3 .% 的 贫 困户是 因家庭成 员 的疾 病 或损 伤所 致 。 因此 , 农 34 在全 国建 立 起有 效 的农 村 医疗 救 助 制度不 仅非 常必要 , 而且 相 当紧迫 。4 _
第2 0卷
第 2期
长春工业大 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 a o hnc u nvrt f eh o g ( oi c ne dt n or l f aghnU ie i o cnl y Sca S i cs io ) n C sy T o l e E i

我国医疗救助成效、问题、对策

我国医疗救助成效、问题、对策

目录一、我国医疗救助概述 (2)二、我国医疗救助的成效 (2)三、我国医疗救助的问题 (6)四、针对医疗救助问题的对策 (9)一、我国医疗救助概述:所谓医疗救助, 就是对因为历史、地域、自然条件等诸因素的制约, 导致贫困而无经济能力享受基本医疗的人群, 依据疾病、贫困程度给予的医疗帮助,使他们获得必要的卫生服务,得以维持其基本生存能力,改善他们健康状况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

医疗救助既是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补充,又是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的医疗救助制度有了一定发展,但尚无行政立法及相关的行政法规,全国也无城乡统一的医疗救助计划。

大多数省份、市结合本地区实际对贫困群体进行医疗救助并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在救助标准、水平、资金投入及管理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二、我国医疗救助的成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救助事业有了一定发展,这个时期主要是针对农村贫困人口。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省份开始实施了医疗救助职能,如北京市和山东省。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医疗救助工作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

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要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在医疗等方面的社会救助政策。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在中国农村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并明确了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实施以大病补偿为主,以及对贫困家庭参加合作医疗给予资金补助的救助形式。

2003年,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对农村医疗救助的目标和原则、医疗救助对象的选择、救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服务提供、纠正制度的管理、组织与实施等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细化。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卫生部、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提出用2年的时间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县(市、区)进行试点,之后再用2—3年时间在全国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医疗救助的实施方案

医疗救助的实施方案

医疗救助的实施方案医疗救助是指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为了解决因疾病、意外等原因而导致的医疗费用困难的人提供的帮助和援助。

医疗救助的实施方案是一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健全的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对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全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健全的医疗救助对象认定机制。

建立健全的医疗救助对象认定机制是医疗救助实施方案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明确医疗救助对象的范围和标准,包括家庭经济状况、患病情况、医疗费用等方面的认定标准,确保救助对象的公平和公正。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认定程序和机制,包括认定申请、审核评定、异议申诉等环节,确保认定工作的透明、公正和规范。

二、建立多层次的医疗救助体系。

建立多层次的医疗救助体系是医疗救助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要建立国家、地方和社会各级医疗救助基金,确保医疗救助资金的来源和保障。

另一方面,要建立医疗救助协作机制,加强各级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医疗救助工作。

三、加强医疗救助政策的宣传和落实。

加强医疗救助政策的宣传和落实是医疗救助实施方案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要加强医疗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享受医疗救助政策。

另一方面,要加强医疗救助政策的落实力度,建立健全的政策执行机制,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和落地。

四、强化医疗救助管理和监督。

强化医疗救助管理和监督是医疗救助实施方案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的医疗救助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架构、人员配备、工作程序等方面的管理机制,确保医疗救助工作的有序进行。

另一方面,要加强医疗救助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医疗救助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确保医疗救助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五、加强医疗救助工作的科学研究和政策完善。

加强医疗救助工作的科学研究和政策完善是医疗救助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

医疗救助制度的创新经验及问题研究论文(共3篇)

医疗救助制度的创新经验及问题研究论文(共3篇)

医疗救助制度的创新经验及问题研究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我国现行医疗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构建覆盖全国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为“三险一助”模式,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其中,医疗救助制度既是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环节,对于缓解贫困群众就医难,实现病有所医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发现,现行的救助模式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救助标准与水平总体较低,基金结余率偏高医疗救助金额不足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受救助的群体普遍认可这项惠民政策,但同时认为这些医疗救助金只能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需要支付的巨额医药费用的实际问题。

与低保资金“应保尽保”相比,医疗救助资金实行总量控制,只能“看菜吃饭”。

特别是对高额支出的贫困家庭来说,现行医疗救助制度仍然杯水车薪。

目前贫困救助对象即使迈过了起付线门槛,还有封顶线的限制。

由于封顶线的限制,他们只能得到几百元至多几千元的补助,这对患大病的贫困救助对象来说,并没有真正解决他们的看病难问题,也不能通过这一政策来防止他们因病致贫。

而且,我国各地制定的医疗救助制度中报销比例一般都是针对医疗费用的“自负”部分,“自费”部分能够涉及的很少。

大多医疗救助政策中所指的“自负医疗支出”相比老百姓心中的“医疗支出”概念在范畴上有差异,简言之,前者是狭义的,后者是广义的。

因而,实际医疗支出只会更多。

我国重要城市基本上已经建立起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机制,但总体来说,报销比例略显较低。

同时,矛盾的是,医疗救助资金使用率不低、“有钱花不出去”。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医疗救助基金累计结余达亿元,比2005年底增长倍。

我国现行医疗救助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分析

我国现行医疗救助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分析

尚未产 生全 社 会 范 围的 、 为公 共 问题 的医 疗救 助 作 问题 。而在 改 革开 放 之后 , 市 的医疗 保 障 制度 逐 城 渐转 向保 险机 制 . 而农 村 的合 作 医 疗也 随集体 经 济
中因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的人群 , 或者 因支付 数 额 庞大 的 医疗 费用 而 陷入 困境 的人 群 , 施 专项 实
帮助和 经济支 持 , 他们 获得 必要 的卫 生服务 , 使 以维 持 其基 本生 存 能力 。 改善 目标人 群 健康 状 况 的 一种 医疗保 障 制度 。【 当前 中国 医疗 救助 的实践 背景 l J 在 下, 它是作 为政府 的一项 功能 而存在 的 , 现 政府 体 ’ 勾 出台 和实施 的一套 医疗 救 助 政策 。也 就是 说 , 医疗
疗 制度 以及 面 向农 村 的合作 医疗 制度 三个 部分 。[ 2 1 s 这些 制度 使城 乡居 民具备 了享 受基本 医疗 卫生 服务
的基础 , 社 会成 员 、 且 家庭 之 间收 入 差距 不 是 很 大 ,
收稿 日期 :0 10 —1 2 1- 5 1 基金项目: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课题 “ 新医改背景下健全河北省医疗救助政策研究” 2 10 17 (0 0 3 5 ) 作者简介: 王春城 (9 1 )男 , 18 一 , 河北易县人 , 师, 讲 博士 , 生导师 , 硕: 主要从事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 1 3卷 第 4 期
21 0 1年 7 月
石 家庄 学 院 学 报
Ju a o Siah ag U iesy o r l f h i un n ri n jz v t
V0 .3. . 11 No4
J1 0 u. 1 2 1

医疗救助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考

医疗救助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考
准是不一样 的。对于那些 “ 三无 ”或 “ 三孤 ”人员,其住 院
( 作者单位 : 洮南市社会救助事业中心 )
和 门诊费用补助 的金额在 2 0 0 - 5 0 0 0元之间。城市的失业或待
4 2
兰台内外 2 0 1 35
( 1 )农村医疗救助的标准。根据国家的相关医疗救助标
准, 分析农村的贫困现象, 制定出了一套农村医疗救助的标准 。 对 于农村 的特 困家庭设置 了一系列的医疗救助金 ,并减免了
基本卫生服务的费用 。特困家庭还 可以享受一 定的医疗保健
服务。如 , 特困家庭的孕妇可以享受 1 0 0 %的孕产期保健服务; 享受 5 0 %左右的常见病医疗 住院费用 ; 一些重 点疾病 的防御 费用也会得到适当的减免。对于孕产期和儿童的医疗服 务, 其所花费用完全由相应的县医疗机构支付。 ( 2 )城市医疗救助 的标准 。不同的贫 困程度其救助 的标


医疗救助的对象及标准
I . 医疗救助 的对象。我国主要的医疗 救助对象是农村和 城市的贫 困人 口。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农村人 口每年人均纯
收入低于 6 3 5元的,定为医疗救助的对象。经统计发现 ,我
中送炭 ”的效果 ,缓解弱势群体 的燃眉之急。如果条件 和资 金允许 ,政府可 以适当在 一些特贫地 区设立低费或完全免费
化和现代化管理 。
2 .医疗救助的标准 。为了更好地促进医疗救助体系的发 展,经过研究决定 ,对 不同的地 区、不 同的弱势群体采 取不 同的救助标准 ,以满足{ 电 1 门的医疗需求 , 解决他们的看病难、
看病贵的问题 。
综上所述 ,加强对贫困群体的医疗救助,顺应我国民情, 符合我 国国情,可以更好地促进我 国人 民整体生活水平 的提 高 。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档案管理 ,可 以有 效地确保 医疗救 助制度化、技术化和 规范化 ,真正实现对贫困群 体的救助 , 实现对人民基本权利的保护 , 更好地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

医疗救助视角下的我国政府治理结构及行政文化研究

医疗救助视角下的我国政府治理结构及行政文化研究

医疗救助视角下的我国政府治理结构及行政文化研究刘文杰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摘要:本文从两方面分析了医疗救助治理结构中的优势:“一站式”结算的业务流程结构,简化医疗救助程序,方便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治理结构中多部门协调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医疗救助整个流程更加透明。

但是医疗救助治理中仍存在着由于上级医疗救助部门不了解医疗服务的具体需求、医疗费用的额度及其涨幅等现实情况,造成的政策偏差问题。

此外,政府作为医疗救助治理主体已经出现资金不足的困境。

在此基础上,提出医疗救助治理的逐渐走向公平的未来趋势和改进建议。

关键词:医疗救助治理结构;多部门协调;“一站式”结算业务;优劣势分析一、医疗救助视角下我国政府治理结构及行政文化综述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人们对医疗救助的需求日益强烈,随后研究者们开展了对医疗救助的研究。

从1997年开始到现在,国内对医疗救助的研究已经从理论探讨具体到经验研究,学术界围绕政府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展开了丰富的研究。

熊跃跟研究了医疗救助治理实施中公民——国家关系。

医疗救助通过控制疾病和推行医疗服务而影响公民个人,国家则通过政策来实施必要的治理,并重新塑造国家——公民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强化国家权威。

张莹清晰界定了医疗救助治理结构中的责任主体,认为在当前多元主体责任时期,虽强调个人、社会以及家庭在医疗救助中发挥的作用,也会有非政府组织加入进来,但是政府仍然是医疗救助的主要责任方,起到补充作用,在进行救助的过程中参照政府设定的贫困标准,由国家财政进行拨款对国民进行救助并承担监管职能。

杨立雄专门列举了医疗救助管理中的三类问题。

一是外部配合机制尚未理顺协调。

需要民政、财政、社保部门协调管理,但是各部门对制度运行理解偏差,医疗救助职责不清、缺乏沟通;二是内部管理中工作内容和人员之间尚未实现合理匹配;三是救助程序烦琐,管理水平不高,复杂的程序导致救助滞后,延误了受救助对象的治疗。

王书勤在还指出要加强医疗监管完善医疗救助治理结构,监控医疗费用主要指标、定期对医疗服务机构抽查,以确保定点机构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好的基本医疗服务。

医疗救助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医疗救助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医疗救助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随着我国医疗体系的快速发展,医疗保障体系逐渐完善。

然而,仍有许多弱势群体无法享受到适当的医疗保障,造成社会不公。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出台了“医疗救助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本文将对此方案进行详细解读。

一、方案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其中医疗救助问题尤为突出。

很多贫困家庭因为无法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而不得不放弃医治。

加之,公立医院过于繁忙,医疗资源有限,给救助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出台了“医疗救助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旨在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医疗救助,提高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和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方案的主要内容1.加强医疗救助政策宣传医疗救助对象往往因为生活困难或身体不适无法正常工作,对于他们而言,政策宣传的效果尤为重要。

因此,方案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宣传和解释政策,提高医疗救助政策的知晓率和透明度,确保政策的落实。

2.优化医疗救助标准方案规定了医疗救助标准,包括救助对象范围、资金来源、救助金额和救助周期等。

具体来说,医疗救助对象主要是经济困难的农民工、低保户、五保户及其家属,以及特殊困难群体等。

此外,方案还规定了医疗救助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投入、民间资助和社会捐赠等,以确保医疗救助资金的充足。

3.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为了更好地推进医疗救助工作,方案中规定了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医疗救助机构,加强医疗救助的监督、管理和评估工作。

同时,方案还要求各级医院建立医疗救助服务窗口,为救助对象提供帮助及时准确的救助信息。

4.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方案要求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医疗救助的多种渠道,使医疗救助制度更加多元化。

例如,可以通过医联体和医共体等多种途径,加强医疗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提高医疗救助的效率和质量,让更多需要救助的人得到及时的治疗。

三、方案实施的挑战和建议1.资金的稳定性医疗救助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但是受经济形势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医疗救助资金来源不稳定,难以保证医疗救助资金的稳定性。

论我国政府对医疗救助资金使用监管的对策

论我国政府对医疗救助资金使用监管的对策

有效的方法。由于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建立起步晚 , 医疗救助制度不完善 , 医疗救助资金数额不足 , 难以 满足贫困人 口对医疗救助大额补助的需求 。而近年
来 出现 的数起 爱 心 捐赠 款 使 用 不 透 明 等事 件 , 更是 引起 社会 大众 对 医疗 救 助 资 金 使 用 非议 不 断 , 社 会
提供参考与依据 。


医疗救助体现 了政府对贫困人 口健康权的尊重
健 康权 是公 民作 为 民事 主体所 应 享有 的基 本权
利, 如果健康权得不到保 障, 那么公民的其他权利就
无 法 实现 , 只能成 为一 句空话 。改革 开放 以来 , 随着 我 国经济 的快 速发 展 , 城 市 和 乡村 医疗 救 助 制 度 分
救 助资金 的来源 主 要 是 : 财 政部 门根 据 本 地 区 开 展
较快的发展 , 特别是许多省市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 实际情况 , 修正和调整了现行 的医疗救助 的某些规 定, 使医疗救助人群范 围逐步扩大, 为了使越来越多
的弱势人群得 到 医疗救 助 , 在根据 他们 的基本 医疗 需 求 的基础上 , 在 制定不 同的补助标 准和 办法上 进行 了 探 索 。仅 以民政部 为例 : 请见表 1 : l 4 表 1 显示 : 从2 0 0 5 -2 0 1 1年 , 民政 部 用 于城市 医 疗 救助支 出经费增加 了约 2 1 . 1 4倍 , 城市 医疗 救 助人 次增加 了约 1 9 . 3 2倍 ; 用于农 村 医疗 救 助支 出经 费增 加 了约 2 1 . 0 5倍 , 农 村 医疗 救 助人 次 增 加 了约 7 . 3 7
农民人 人 享有 初级 卫 生保 健 服务 的需 求 得 到满

我国的医疗救助和捐赠体系调整

我国的医疗救助和捐赠体系调整

和捐赠体系调整朱贤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433)摘要:医疗救助作为广义的社会福利制度的项目之一,是医疗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从供给方面而言,具有非竞争性,从需求方面看,具有非排他性。

医疗救助的公共品的性质,使得政府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然而,医疗卫生支出的投入与弱势群体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需要之间往往存在矛盾。

公益性捐赠作为补充形式对我国医疗救助具有意义。

关键词:医疗救助;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政策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6-0015-02收稿日期:2012-04-24作者简介:朱贤皛(1982-),女,上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卫生经济学。

一、我国的医疗救助制度(一)研究目的医疗救助(Medica l Aid),是社会救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义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子项目。

我国医疗救助的对象定义为:“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者”。

[1]多数研究认为,医疗救助的对象为因病陷入贫困,以致生活无法维持、甚至生命无法延续的人们。

医疗救助保障了人们的健康权。

我国的医疗救助资金主要由民政部拨款,城市的医疗救助投入为38.3亿元,农村的医疗救助投入为29.7亿元。

[2]城市中的平均医疗救助水平为每人每次483.5元,农村则为360.3元。

与之相对应,2008年,我国私人捐赠不足10亿元。

中国人均捐款额一度仅为0.92元,不及人均G DP的0.02%。

按照保险学的观点,提高风险共济的能力,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提高筹资水平。

[3]有关医疗救助对象资格的认定,主要基于对病种和对陷入贫困的定义,大致从疾病的经济负担和病患的资产状况两方面进行评估。

那么,如何改进弱势群体的福利,进一步证明公益性捐赠作为政府医疗救助资金补充来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将成为文章拟回答的问题。

(二)我国的医疗救助背景我国农村地区的医疗救助全面启动于2004年,城市的医疗救助则于2005年4月试行。

医疗救助制度运行情况与改革建议

医疗救助制度运行情况与改革建议

医疗救助制度运行情况与改革建议【摘要】贵州省于2004年建立医疗救助制度以来,制度体系愈加规范,救助范围逐步拓宽,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在缓解困难群众看病难、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也存在筹资机制不稳定、救助范围不聚焦、救助水平不充分、公共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需要结合建立防止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的基本要求,在医疗救助制度的政策目标、救助方式和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增强医疗救助制度的兜底线功能。

【关键词】医疗救助;筹资机制;救助范围;统筹管理;贵州医疗救助制度是对经济困难或患重大疾病的城乡居民的医疗费用给予救助的一项制度,是民生领域的重大制度安排,对保障城乡居民医疗费用、减轻家庭负担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健全统一规范的医疗救助制度”“建立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并提出医疗救助制度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本文以贵州省医疗救助制度实际运行情况为依据,在研究分析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1贵州医疗救助制度基本情况1.1贵州医疗救助制度发展沿革贵州省医疗救助制度初建于2004年,当年4月,贵州省民政厅印发《贵州省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方案》,确定了12个县市作为农村医疗救助示范县,在医疗救助对象的确定、申请审批程序、救助标准、救助办法、资金拨付等方面予以明确,以点带面全面启动农村医疗救助工作。

200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拟定的《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利用2年的时间,在云岩区等19个县(市、区)进行试点,重点探索城市医疗救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资金筹措机制。

2021年《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颁布实施以后,2021年贵州省印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单位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函〔2021〕209号),正式将贵州省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统一,并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基本制度模式和架构基本确定。

我国医疗救助法制建设问题研究综述

我国医疗救助法制建设问题研究综述

我国医疗救助法制建设问题研究综述
王海容
【期刊名称】《医学与法学》
【年(卷),期】2013(5)5
【摘要】我国学界围绕医疗救助进行研究的论文较多,但大多着眼于该制度的实施现状、不足及其完善等相关问题,而对医疗救助法制建设缺乏足够的关注,缺乏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因而与之密切关联的论文并不太多,也没有专门研究医疗救助立法问题的著作问世,直接以"医疗救助立法(法制建设)"为主题的国家科研项目目前为空白.本文试通过对医疗救助法制建设问题研究现状进行整理与分析,期待能由此明晰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以有助于我国医疗救助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页数】3页(P7-9)
【作者】王海容
【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我国城市医疗救助费用控制机制研究综述 [J], 高文凤;尹文强;张宜民;黄冬梅;于倩倩
2.各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及其对建立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社会医疗救助的启示 [J], 刘苓玲
3.我国现行医疗救助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分析 [J], 王春城;郑统
4.我国出版法制建设研究综述 [J], 黄先蓉;刘玲武
5.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J], 郭文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完善医疗保障体制打破“贫病交加”循环圈

完善医疗保障体制打破“贫病交加”循环圈

完善医疗保障体制打破“贫病交加”循环圈杨立雄【期刊名称】《中国医疗保险》【年(卷),期】2016(0)2【摘要】本文对“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慢性病在农村低收入家庭中发病相当普遍,且对绝大多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影响;最近一年有成员生大病的农村低收入家庭比例超过70%。

从低收入家庭的支出压力看,医疗支出压力排在第一位,且远高于其他主要支出的压力。

调查表明,农村低收入家庭仍然难以摆脱“贫”“病”交加的困境,因而是农村精准扶贫的重点人群。

针对低收入群体的医疗困境,本文提出对策建议,从两个方面入手切断“因病致贫”和“因贫致病”的循环圈。

%Based on the data of Investigation on the Economic Status of Low Income Families, it was found that chronic diseases were very common in poor rural families, and have caused bad impact on most patients’ work and life. There were over 70%of the low income families in rural areas having one or more persones gotten serious illness during the last year. For the expenditure pressures, the pressure of medical expenditure ranked ifrst, and was much higher than other major expenditure pressures. The survey indicates that it is hard for the low income family to get out of the plight of poverty and illness by themselves, so they are the target popul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rojects. To deal with the pressure of medical expenditure, this paper suggests a way tobreak the vicious circle of‘poverty due to illness’ and‘illness due to poverty’ from two aspects.【总页数】5页(P12-16)【作者】杨立雄【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40.684;C913.7【相关文献】1.中国医疗保障体制的选择、探索与完善 [J], 申曙光;马颖颖2.借助商业医疗保险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 [J], 潘琪;马爱霞3.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完善医疗保障体制 [J], 杜书伟;余辉;余剑4.当前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演进、问题与完善 [J], 陶丹5.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及伦理思考 [J], 唐庆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社会救助统筹整合研究

中国社会救助统筹整合研究

中国社会救助统筹整合研究
杨立雄
【期刊名称】《社会政策研究》
【年(卷),期】2024()1
【摘要】随着社会救助的保障水平稳步提高,项目种类不断丰富,社会救助统筹整合问题日渐突出。

在微观层面,社会救助项目之间缺乏协同造成低保家庭和其他困难群体之间的福利待遇出现较大差距;在中观层面,社会救助向其他社会保障领域快速扩展,出现社会救助“综合保障化”;在宏观层面,“兜底”定位导致社会救助分配功能减弱,地区差距拉大,服务共同富裕发展战略的力度不够。

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救助政策的“自下而上”和问题触发式发展路径;社会救助管理的科层制发展与专业化分工之间的矛盾;社会救助的政治属性与政府职能的变动。

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亟待加强社会救助统筹整合,提升社会救助的公平性;建立国家低收入线制度,形成分层救助体系;明确福利发展模式,限定社会救助边界;提升社会救助分配功能,夯实基本生活救助。

【总页数】12页(P102-112)
【作者】杨立雄
【作者单位】康复大学(筹);中国人民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
【相关文献】
1.打造中国社会救助智库与交流合作平台——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成立暨社会救助改革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
2.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的整合
3.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前沿问题——第三届中国社会救助研讨会暨中欧社会救助政策比较研讨会会议综述
4.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整合与体系完善的研究力作
——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整合与体系完善重大问题研究》5.社会救助如何才能减少贫困?--20世纪末至今的中国社会救助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几个问题的思考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几个问题的思考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几个问题的思考
杨立雄;刘湘玲
【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卷),期】2006(035)002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在征缴中应针对不同经济类型地区设计合理的筹资结构,实行半强制原则,建立缴费合理增长机制;在基金的补偿过程中应坚持"保大"原则,补助结构适当向基层医院倾斜,并适当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另外还应建立医疗救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
【总页数】6页(P12-17)
【作者】杨立雄;刘湘玲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北京,100872;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21.3
【相关文献】
1.201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的问题与思考 [J], 曲桂珍;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审计的意义、内容及作法的思考 [J], 谭必丹
3.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制度》几个问题的探讨 [J], 杨建国
4.科斯定理应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思考 [J], 凌静怡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审计问题思考 [J], 彭国毅;郑晓光;彭君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疗救助基金管理中的问题及针对性建议探讨

医疗救助基金管理中的问题及针对性建议探讨

医疗救助基金管理中的问题及针对性建议探讨作者:黄秋月郑辉明来源:《中国市场》2021年第19期[摘要]在当前我国社会医疗救助体系中,医疗救助基金必不可少,针对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也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了社会上基层弱势群体的医疗服务水平质量,与百姓的幸福指数关系很大。

文章中简单探讨了城市医疗救助基金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与针对性建议,并加以例证。

[关键词]医疗救助基金;基金管理;医疗救助制度[DOI]10.13939/ki.zgsc.2021.19.036医疗救助基金的主要管理内容包含了筹集、使用、監管、投资收益四大部分,这四大部分管理内容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信息不公开、人为监管意识相对薄弱、医疗救助法律体系应用不到位等,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社会医疗救助经济体系将无法正常建立。

1 我国的医疗救助制度概述我国医疗救助制度是作为社会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障的重要社会公益制度而存在的,就这一点国务院保障部早早就落实了有关人群基本医疗保障的相关重要举措,它希望衡量落实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科学发展观,保障并改善民生。

例如早在2014年所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就已经将社会医疗救助体系划分为八大类,其中医疗援助赫然在列,并被列为单项类别。

我国的医疗援助制度是为了确保医疗救助者能够获得最基本的医疗与保健服务,鉴于当前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势头越发明显、贫困问题日益突出,所以针对各个社会群体的医疗救助必须凸显其应有的社会保底性质,国家必须对医疗救助基金制度管理始终保持高度关注[1]。

2 Q市医疗救助基金管理的基本运行状况概述2.1 Q市医疗救助基金管理的运行现状Q市在医疗救助基金管理方面追求制度完善,早在2010年就已经提出了城市有关医疗救助制度的相关实施意见,而10年来伴随城市医疗救助工作的逐步开展深入,其在加强城市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工作方面成效明显突出。

就目前来看,Q市已经建立了医疗救助基金的相应筹集机制,旨在有效缓解城市中贫困人口就医难、就医贵的现实难题。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的变革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的变革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的变革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是保障人民健康,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为了提高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的效果,我国近年来实施了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变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针对这一改革进行探讨,分析其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人民群众的影响。

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在过去的实践中,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发挥作用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改革是势在必行的选择。

二、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主要内容1. 统一的医疗保险体系:国家统一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的整合,消除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的差异。

2. 医疗保险参保全覆盖:将医疗保险参保范围扩大至全民,让每一个人都可以享受医疗保险的福利。

3. 医保基金的整合管理:将各级医保基金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基金,以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 医保目录的调整和完善:对医保目录进行周期性调整和完善,确保医保范围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5. 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从按项目付费转变为按病种付费,促进医疗服务的质量提升和成本控制。

6. 医疗价格的政府定价:政府对医疗价格进行定价,防止过度收费和乱收费的现象发生。

7. 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通过调整医疗资源的布局和优化医疗机构的编制,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

8. 医联体和多点执业制度的推广:建立医疗机构联合体和推广多点执业制度,提供更加便捷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9.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强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

10. 医院改革:改革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建立以公立医院为主体,多元办医为特点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三、对人民群众的影响1.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通过统一的医疗保险体系和参保全覆盖,使得更多人有能力享受到医疗保障的福利,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救助制度作为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受各种因素制约而没有能力享受基本医疗服务的贫弱群体提供健康保障。

作为切断“贫困—疾病—贫困”这一恶性循环链条的制度安排,它是解决这部分群体疾病之忧、帮助他们获得基本健康权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医疗救助制度日益完善,医疗救助支出和保障人数逐年递增。

但是,受医疗费用上涨、个人支出比例较高与受助受益人较少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现行医疗救助制度在管理实施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加以研究解决。

一、我国医疗救助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一)救助确定问题什么人能进入享受救助的范围?应该为这部分救助群体提供哪些医疗服务?如何提供才能保障救助效果?这些问题随着制度的实施会逐一呈现,转变为制度发展的难点。

具体来说,一是救助对象确定困难。

救助对象决定着医疗救助人口数量和救助面的大小,科学合理地确定救助对象是医疗救助制度的重要一环。

在实施中如何将应助、待助群体与其他群体区分,以保证有效利用救助资源是当前医疗救助面临的首要难题。

贫困人口的确定本身十分复杂,①贫困人口确定后,他们中的哪些患者可以享受医疗救助同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②二是救助病种界定困难。

鉴于财力的承受能力和资金总量有限,目前医疗救助主要是实施大病、重病救助,对于未在病种规定范围内的医疗需求会因为缺乏保障而导致贫困。

医学中疑难病种复杂多样,将哪些病种列入救助范围,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如何实施救助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是救助标准确定困难。

医疗救助资金有限,不可能满足贫困人口的所有医疗需要。

不同病种因治疗地点不同其治疗费用不也一样,甚至是同一病种因贫困家庭的承受能力不同也会造成保障效果各异。

在优先选取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医疗服务后,面临的难题就是如何提供救助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给予保障。

(二)救助管理问题一是外部配合机制尚未理顺协调。

完善城乡医疗救助需要民政、财政、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作者简介杨立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北京,100872)。

①一方面,贫困人口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静态的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线会遭遇动态贫困人口的挑战;另一方面,贫困人口标准是人为设定的,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受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收入调查较为困难,有可能使部分资金没有落实到真正需要救助的人手里。

②确定哪些人可以享受医疗救助时需要全面考虑性别公平、救助对象比例、救助动态性、救助资金数量等问题,以寻求客观公正的最大化制度设计。

我国医疗救助管理制度改革探析*杨立雄〔中图分类号〕F840.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2)12-0006-042012年第12期地区年份农村低保标准(元/人·月)县属医院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元/人·次)住院费用/低保标准县属医院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元/人·次)门诊费用/低保标准2006-2241.3-84.7-2007702491.935.5993.2 1.33200882.32702.932.84100.8 1.22农村城镇200620072008169.6182.4205.35351.65892.56636.531.5532.3132.33132.3139.2152.30.780.760.74表12006—2008年低保标准、人均住院费用和人均门诊费用简表资料来源:历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2008年《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情况报告》与2008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部门协调管理,通过行政协作和信息沟通共同推进。

但各部门对制度运行存在理解偏差,[1]有的部门对提供目标人群精确度、规章程序的相互配套等制度化的思维模式和工作理念不熟悉,需要一个很长时期才能磨合好。

[2]这些问题使得医疗救助工作呈现分块管理、职责不清、缺乏沟通等现象,难以优化配置医疗救助资源。

二是内部管理有待完善。

首先,工作内容与人员之间尚未实现合理匹配。

医疗救助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强,需要具有相当数量专业素质的人员去开展工作,而事实上全国有52.6%的试点区县没有配备任何医疗救助全职工作人员,有1至5名全职工作人员的占23.3%,5至10名的占10%,而有10名以上全职相关人员的比例仅为14.1%。

[3]其次,救助程序繁琐,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城乡医疗救助都需要经过申请、审核、批准、发放程序,程序的复杂性导致救助滞后,大部分地区只采取事后救助的方式。

①而且报销时间拖得过长,有的甚至一年或半年才集中办理一次,使得困难群众看病需要自己预先垫付医疗费用,导致相当多的救助对象因无力垫付医疗费用而放弃或延误了治疗。

在机会、管理与时间等综合成本的考虑下,少数个案往往放弃医疗救助申请。

(三)制度衔接问题虽然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农合制度、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一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已经有相关文件做出规定,但都属于指导性建议,尚未有具体实施办法,有待进一步探索。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医疗救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同步推进,也不能混淆各自应该承担的职责和救助界限,关键是要让救助者顺利,方便地实现由医疗救助向医疗保险制度的服务衔接。

医疗救助只是针对贫困群体因发生疾病进行的救助,如何与社会救助政策中的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临时应急救助等政策衔接,全面保障受助者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二、医疗救助管理制度的改革思路(一)规范医疗救助实施过程第一,建立多维甄别对象机制,适当扩大救助人群。

健全以个人或家庭收入为基础,参照其经济特征、社会特征、医学特征及保险特征等多维度的甄别机制。

同时,扩大医疗救助人群,兼顾城乡边缘群体的医疗需求。

按照我国文件规定,医疗救助制度覆盖享受低保的群体和各地区按照当地财力确立的其他适合人群。

而从实际情况看,各地区尤其是财政较为拮据的中西部地区,普遍存在财政错配现象,②这使得地方政府未将更多的低收入群体纳入保护对象。

我国城乡低保标准以保证居民最低生活水平的需求设定,保障水平较低。

2008年,农村低保标准仅为每月82.3元/人,城市低保标准为每月205.3元/①以城市医疗救助为例,在调查的509个区县中,84%的区县采用事后救助模式。

[4]②财政错配现象是指具有较高财政收入的政府层级却不负责提供与之相应的公共服务,而是由财政收入较低的政府层级承担,造成一方面部分政府层级由于财力不足无力提供足够公共服务,另一方面部分政府层级又存在大额的预算盈余情况。

人,但当年县属医院人均次住院费用为2702.9元,地级市属医院人均次住院费用为6636.5元。

即使城乡医疗保障计划可以为参保者提供50%的偿付比例,居民到县属和地级市医院住院每次也需要负担费用1351.45元和3318.25元,相当于当年城乡医保标准的16倍以上(见表1)。

如此高额的自付费用,对于收入高于低保标准200%到300%的边缘群体而言,自付部分的医疗费用对该家庭来说仍然是一笔巨额支出。

这表明应该将城乡部分低收入群体的医疗需求纳入救助范畴。

第二,简化准入程序,采用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救助。

事后医疗救助在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和实现应保尽保方面的效果较事前救助要差。

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事后救助方式使他们可能因为无力垫支巨额医疗费用而不能进入救助范围,降低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并且导致报销金额和比例具有不可确定性,①阻碍低收入群体对医疗服务的消费,特别是对于收入弹性较高的医疗服务和慢性病医疗服务。

因此,在医疗救助具体实施上,宜采用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救助方式。

通过卫生保健制度实现人们少生病,保障良好的健康条件,依据收入并兼顾其他标准确定救助群体,在疾病发生时及时提供保障,在事后对负担仍然较重的贫困群体提供救助。

(二)完善制度衔接,实现无缝保障第一,完善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

医疗救助制度通过对贫困群体资助参保、提供直接补助或负担一定比例费用来减轻疾病致贫风险,新农合以履行缴费义务为前提,通过报销一定比例医疗费用来保障人们病而无忧。

二者在衔接实施中,医疗救助制度着重对因病陷入贫困但尚未参加新农合的人员提供事中和事后的救助服务。

事中服务包括门诊减免、药品床位减收及总医疗费用优惠等,事后对经过帮助后仍困难的人员提供二次补助,对于身体健康但未参加新农合的贫困群体,实行资助参保。

对于已资助参保的人员,帮助其缴纳新农合方案中规定的起付线部分比例,或承担共付线、超过封顶线的部分比例,对自主参加新农合且因病报销后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提供二次救助。

新农合则通过降低起付线、扩大报销比例、提高封顶线等方式为贫困群体提供政策优惠,并根据各地区农民患病病种的特点,将未纳入医疗救助病种范畴的地方病、慢性病及一些特殊病种纳入新农合大病统筹。

第二,完善医疗救助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其他社会救助制度的衔接。

在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上,要确保医疗救助内容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项目的内容相匹配。

医疗救助制度资助贫困群体参加城镇医疗保险,对符合享受医疗保险的资助者,帮助其负担或缴纳部分起付线、共付线及封顶线的比例。

医疗保险制度对纳入保障范围内的受助者在门诊、住院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并适当降低起付线比例、扩大共付线和封顶线的范围,对享受医疗保障补偿后负担仍然较重者,通过医疗救助制度提供二次保障。

在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衔接方面,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没有涉及医疗问题。

对患大病、重病的贫困者进行救助后,可以适当考虑将生活仍然困难的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

在医疗救助制度与《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衔接上,对常见病和重大病的救助要各行其责,逐步形成前者主要以资助参加合作医疗解决大病问题、后者主要解决五保对象常见病问题的制度格局。

(三)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救助效率第一,完善医疗救助内部管理制度。

首先,加快法制化进程,完善相关法规体系。

立法先行,循序渐进是一项普遍的规则,法制化使救助制度有法可依,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办事效率。

其次,明确资金管理制度。

成立由医疗卫生、民政、社保、财政、街道等部门代表组成的“城市贫困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委员会”,建立独立的“城市贫困医疗救助资金”专用账户,做到专款专用。

再次,建立医疗救助信息管理制度。

定期报告救助资金使用状况,对救助者的医疗服务、健康状况、家庭收入等情况进行定期核查、通报和反馈。

最后,加强工作队伍建设。

医疗救助中的救助对象、病种、标准界定等工作内①指可能出现大量使用目录外药物和器械的情况,造成费用报销比例比预期低。

容,需要依靠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人去执行。

①需要根据能级匹配和工作需求设立或增加从事医疗救助工作人员的编制,定期组织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之熟悉工作流程、提高业务素质。

第二,实现各部门协调配合。

医疗服务既具有以价格为中心影响供给需求的商品共性,也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