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在儒学发展史上的贡献
中国儒家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儒家文化发展历程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要代表,是我国的传统文化。
那你知道儒家文化是如何发展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儒家文化发展历程吧!儒家文化发展历程儒家在先秦时,和诸子地位平等。
而且,在秦始皇时受到重创,便是所谓的"焚书坑儒"。
再至汉代,汉王朝以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为其文化建设的基本路线,而这三代中原文化正是儒家六经,孔子以继承华夏民族文化著称,因而儒学本身便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
由于宗经而尊儒,这也是儒家交上好运的原因之一。
孔子作古,"儒分为八"(《韩非子》),其中主要有两派,一是孟子出子思一系传道,二是荀子出子夏一系传经,这便是先秦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降,先有今文经学为官方经学。
《汉书·艺文志》载:"武帝末,鲁共王怀孔子宅,欲以广其宫。
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
"此后,便有了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分。
古文经学家提供了阐释学的一重经典模式,便是"我注六经",以文字训诂、名物考释等为手段来阐释文本的意义,这种偏重学术问题不注重政治人生的考据学,到乾嘉时代盛极一时。
今文经学家也提供了阐释学的一重经典模式,便是"六经注我",借助经典来阐述时代精神或者发挥自已的新见解,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便是沿着这一路数下来的。
之后古文经学一代大师郑玄以古文经学为主,兼纳今文经学,结束了相争两百年的今古文之争,"郑学"而后延绵。
除汉代今古文经学外,魏晋南北朝时有"南学"与"北学";唐朝又有融"南学"和"北学"于一炉的义疏之学,这便是汉唐经学……至北宋,儒家学者为应付佛老的挑战,便抛开了汉唐儒家偏重学术问题不注重政治人生的形式。
以直接了当的形式来阐述经典中的义理,讨论人性、人心、天命、理气等等形而上的哲学命题。
简论西汉统治者选择儒家思想的原因
简论西汉统治者选择儒家思想的原因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影响中国千年的思想学说,被历代统治者广泛接受。
儒家思想最早被统治者所采用,是在西汉。
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出西汉统治者选择儒家思想的两方面原因,并加以论述。
标签:西汉;儒家思想;新儒学儒家思想由孔子创立后,历经其后学的不断发展,虽在秦代遭受重创,但未尝断绝。
至西汉初期,而被统治者确立为指导思想。
汉以后仍被诸多朝代所用。
那么,西汉统治者为何选择儒家思想作指导思想呢?且从儒家自身发展和西汉统治者需要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儒家思想自身的发展首先,儒学在孔子之后,各弟子分别建立学术门户。
儒学遂开始分化,并随着诸弟子散游诸侯而得到广泛传播。
《汉书·儒林传》云:“仲尼既没,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卿相师傅,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
故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氂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
”其中最具代表者,是子夏和孟子。
孔子之后,儒家经典多为子夏所传授,诸多重要典籍是由子夏及其弟子整理成。
如《后汉书》卷四十四《徐防传》记载徐防上疏言:“臣闻《诗》、《书》、《礼》、《乐》定白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
”孔子去世后,子夏对儒学传播传播功不可没,他在多地讲学,弟子众多,西河之民甚至将其比作孔子。
而孟子则将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系统的“仁政”学说,是为儒家政治学说的重大进展,为后世封建社会儒家政治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次,汉初儒学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秦朝“焚书坑儒”虽对儒学造成重创,但并未中断儒学传播,亦未使儒家典籍遭到根本性破坏。
以至于楚汉之际,鲁地尚有儒生讲诵習礼。
《史记·儒林列传》云:“及高皇帝诛项籍,引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遗化好学之国哉?于是诸儒始得修其经学,讲习大射乡饮之礼。
”并且,汉初宽松的政治环境也为儒学发展提供了契机。
汉初为恢复生产而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
子夏
夏
人物简介
子夏(前507-?)姓卜, 名商,字子夏,后亦称“卜子 夏”、“卜先生”,春秋末晋 国温人,孔子的著名弟子, “孔门十哲”之一。
子夏是继孔子之后,系统传授儒家经典的第一人, 对儒家文献的流传和学术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天命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始祖。子夏还在儒家 思想的发展和创新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他晚年时,到 魏国河西一带教学开创的“河西学派”培育出大批经国 治世的良材。子夏在传播儒家经典,发展儒家学说,继 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等方面的贡献卓越。
译:子夏问孔子说:漂亮的笑容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 波光流转,把洁白的面容打扮得绚丽多彩,说什么呢?孔子说:先 有素色的底子,然后才可以描绘出美丽的图案。子夏说:礼是不是 也建立在美质之后呢?孔子说:启发我的人,是卜商啊,从现在开 始可以与你谈论诗经了啊。
体会:子夏问诗句的含义,孔子用绘画来比喻。 子夏由孔子所言“绘事后素”体悟到:仁礼关系中, 仁是根基,礼是实践有赖于仁的作用,礼乐产生在 仁礼之后;仁和礼相互支持。
子夏是孔子后期学生的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学著
称,被孔子许其为“文学”科的高材生。子夏为学时,
因常有独到的见解而得到孔子的赞许。但孔子认为子夏
在遵循仁和礼的方面有所不及,曾告诫子夏曰“女为君
子儒,无为小人儒”。子夏才气过人,《论语》中保留
了 他 许 多 著 名 的 格 言 。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眉目盼兮,素以为绚 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 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诗》已 矣。”(八佾)
译:子夏说:“每天学到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 东西,每月都不能忘记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 以叫做好学了。” 体会:学会新的知识,又牢记已知的知识,这样 日积月累,“得而不失”,学问自然渊博。
子夏:孔门中以文学著称的弟子
子夏:孔门中以文学著称的弟子作者:李如密来源:《江苏教育》2015年第10期【摘要】子夏是孔门私学中“文学”科的杰出弟子。
孔子对子夏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子夏的个别化教学艺术;二是孔子对子夏的数度告诫与发展预测;三是孔子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全面培养子夏的文学才能。
此外,子夏与同门弟子之间的相互切磋也富有教育价值。
【关键词】子夏;孔子;教学艺术;告诫;预测;切磋【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9-0034-05【作者简介】李如密,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7)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学论、教学艺术论的研究。
在孔门弟子中,子夏出身清寒而个性独立。
所谓“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荀子·大略》)。
他从学于孔子时,年轻聪颖、勇武勤学、擅长“发明”、专注文学。
孔子在教育子夏时,与这位高足弟子深入对话、教学相长,甚至发出“起予者商也”的由衷赞叹。
我们在今天解读孔子对子夏的教学艺术,重塑子夏的历史形象,实在是一件有趣而有益的事情。
本文谨就此做些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子夏的生活史、形象及成就子夏出身寒门。
《说苑·杂言》载:“商之为人也,甚短于财。
”《初学记》载:“子夏家贫,徒有四壁。
”《荀子·大略》载:“子夏家贫,衣若县鹑。
”据《正字通》解:“鹑尾特秃,若衣之短结;故凡敝衣曰衣若悬鹑。
”这是说他因为家里贫穷,衣服破烂得像悬挂着的鹌鹑。
子夏到孔门受业较晚,为孔子晚年弟子。
子夏性格勇敢、孤傲、规模狭隘、交友慎重。
[1]子夏以“文学”著称。
《论语·先进》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东汉徐防说:“《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
儒家发展历程
儒家发展历程儒家发展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传统。
以下是儒家发展的主要历程。
1.孔子时期: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他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个人责任,主张“仁德”、“礼治”,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弟子时期:孔子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他的思想。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包括子思、子夏、子张等。
他们致力于宣传和推广儒家的经典文化,强调家族社会道德伦理,以及政治家的职责和义务。
3.儒家经典形成时期:在战国时期,儒家经典逐渐形成。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儒家的核心教义;《孟子》记录了孟子的言论和思想;《大学》、《中庸》则总结了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理念。
4.儒家与法家的对立:战国时期,法家和儒家是两大主要思想流派。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强调严厉的刑罚和法律规范,而儒家则主张以德治国,注重道德教化和公共道德观念的建立。
不可避免的,两派思想产生了对立和争论。
5.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1年至公元前87年,汉武帝是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积极推动者。
他将儒家思想确立为国家的官方思想,通过推行儒家教育,任用儒家学者担任重要职位,以及培养和选拔儒家学者等方式来推广儒家。
6.东汉儒家的衰落:东汉时期(公元25年至220年),儒家的影响力逐渐衰落。
由于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儒家思想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虽然在当时的政府中仍然存在官方的儒家学者,但他们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
7.宋明理学的兴起:宋明时期(公元960年至1644年),儒家思想得到了重视和复兴。
理学家程朱理学成为主流思潮,强调以心学为基础的道德修养和天人合一的理论。
这一时期,儒家的思想和价值观再次得到了广泛推崇。
8.现代儒学的发展:近代以来,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和重新思考。
在现代,儒学主要聚焦于教育、道德和社会伦理的研究。
同时,一些儒学家也开始关注当代社会问题,提出了崭新的儒家观点和解决方案。
历史趣谈:七十二贤孔门十哲之一 孔子高徒卜商生平介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七十二贤孔门十哲之一孔子高徒卜商生平介绍导语:卜商,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
以文学著名,与孔子论《诗》,独阐精微,孔子赞曰:“商始可与言《诗》已矣。
”在孔门弟子中,子夏卜商,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
以文学著名,与孔子论《诗》,独阐精微,孔子赞曰:“商始可与言《诗》已矣。
”在孔门弟子中,子夏不像颜回、曾参之辈恪守孔子之道,而是颇具独创精神和异端倾向。
孔子教诲他道:“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子夏任莒父宰,问政,孔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从孔子的遵遵告诫中,已约略可见出子夏对正统儒学的偏离。
子夏对“君子”的理解与孔子所说的“温文尔雅”颇有不同,他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这不似坦荡醇厚的儒者,倒似心机深沉的法家了。
孔子没后,子夏去鲁至魏,行教于西河,治学严谨,敢于质疑经史之谬误。
曾听人言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
”子夏说:“‘三豕’应为‘己亥’之笔误。
”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
于是名重天下,从学者众,门下人才辈出,如田子方、段干木、李悝、吴起、禽滑厘、商鞅之属,皆受业于子夏,而荀子、李斯、韩非等也俱是其隔代再传弟子。
西河学派既传授儒家经典“六艺”,也是法家政术思想的先驱。
子夏操守高迈,言曰:“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
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
”魏文侯以师礼事之,乃许咨以国政。
晚年,因哭子丧明,为曾参所责。
孔门弟子之有著作传世者,以子夏为最多。
相传《论语》即为子夏与仲弓合撰,《毛诗》亦传自子夏,《诗序》即为子夏作,《仪礼发明章句,始于子夏”之说,更可见他在孔门诸子中地位之重要。
生活常识分享。
子夏生平考述(王红霞)
子夏生平考述(王红霞)摘要:经过考证可知,子夏出生于公元前507年,十五岁入孔门,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直至孔子逝世。
其间曾任卫行人和莒父宰。
在试图维系孔门集团统一的努力失败后,子夏离开鲁国,回到魏国设帐收徒,继续传播儒家思想,直至去世。
纵观子夏的一生,除短期从政、为父母守丧外,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儒学思想的学习和传授之上。
子夏是孔子的重要弟子,被列为“孔门四科”。
他对儒家经典的传授和儒家思想的传播功劳极大。
子夏生平的考述关涉到早期儒家的发展,特别是关系到孔门弟子对儒学的传承。
一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
名和字往往有密切关系,如子夏的同门闵损,字子骞,损和骞都有亏折的意思。
端木赐,字子贡。
上赏给下叫“赐”,下献给上叫“贡”。
子夏也不例外。
《说苑·修文》云:“商者,常也。
常者质,质主天。
夏者,大也。
大者,文也。
文主地。
故王者一商一夏,再而复者也。
”“夏”和“商”义正相应。
子夏出生地有魏、温、卫三说。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曰:“卜商,卫人”。
董仲舒称“卫子夏”。
[1](《俞序》)《史记集解》引郑玄曰:“温国人。
”《礼记·檀弓上》孔颖达疏则曰:“魏人”。
其实,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这与温邑本身的历史变迁有很大的关系。
温地即现在的河南温县,据《温县文史资料》记载,“商之父名卜启周,为温县卜氏家族一世。
”子夏当然也是温县卜氏一族。
古温国是周武王建立周朝时司寇苏忿生的封地,《尚书·立政》云:“周公若曰:太史,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以长我王国。
”《汉书·地理志》云:“河内郡,县十八:温县,故国,己姓,苏忿生所封也。
”由于温地为苏国的都城,所以习惯上称苏为温。
公元前650年,狄人灭掉苏国,苏子奔卫。
公元前636年,王子带发动变乱。
晋文公为招揽人心,出兵救助周襄王,杀死王子带。
周襄王为答谢晋文公而封赐土地,“与之阳樊、温、原、欑茅之田”。
当然,此时周襄王封给晋国的并非温国的全部,而是有一部分在卫。
论语之子夏解析
论语之子夏解析子夏,名挚,字孟诸,鲁国曲阜人。
他是孔子的重要弟子之一,也是儒家经典《论语》中的重要人物。
子夏在《论语》中有着许多精彩的言行,展现出他卓越的智慧和为人处世之道。
本文将从子夏在教育、治学和修养方面的表现进行解析,探讨他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一、子夏的教育观念子夏重视教育,并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德行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他说:“仕于宰,学于礼,听于冯唐之门。
”这句话强调了在担任官职之前,应当先通过学习礼仪来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德。
他还强调了要向冯唐学习,冯唐是古代有名的学者,子夏通过听他的讲解,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问水平,而且得到了示范和启发。
二、子夏的治学态度子夏对待学问的态度非常谦虚,他表示自己不是什么大学问家,而只是努力学习,不怕辛苦。
他说:“日新月异,岁比其年。
”这句话表明他坚持每天都要不断进步,与时俱进。
他也强调了重视实际行动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他说:“仕官者,其事必躬,其事必躬。
”子夏认为做官的人必须亲自去实践,亲身参与实际工作,才能借此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子夏的修养之道子夏注重修身养性,他认为先要自己提升修养,才能在家庭和社会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他说:“弟子为小人,子为大人。
”子夏以身作则,要求自己成为一个走在前面的先行者,给弟子树立榜样。
他言行一致,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传播儒家思想。
他在治学上也非常严谨,他提出了“三省吾身”的要求,即要经常反省自己的思想言行,时刻警惕自己的过错和不足,并不断提高自己。
综上所述,子夏作为孔子的弟子,秉承了儒家的精神,他通过教育、治学和修养来追求道德的完善和智慧的开发。
他的思想和行为对后来的儒家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学习,我们可以借鉴子夏的思想,不断修养自己,追求真理,以更高的境界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关于孔子的介绍
关于孔子的介绍孔子,字子夏,又名丘夫子、丘子、大夫,属于宋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间生活,是西周以来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有思想家之称的秦汉时期泛指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学生以及遵循和发展他的学说的一大群学者统称。
孔子出生于宋国,得天下英才荟萃,早期受到边塞思想的影响,虽然他在家居之中从未离开过宋国,但他的思想却深深影响了世界历史。
他的思想被称为“儒家学派”,被视为中国古代的经典思想,是中国社会的世界观。
他的学说指导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此外,孔子的思想影响了整个亚洲的哲学、教育、政治等领域。
孔子的思想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追求仁义礼智信的完善和实践,强调仁政修身、务实求真、礼法建制、讲究厚重孝敬,贯彻仁爱原则。
他提倡“六艺”:孝悌、义、信、礼、智、艺,将孝、忠、悌、敬以及乐等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他力主设立“七政”,即“孝、悌、宽、恕、勇、敏、忠”,认为人性可以通过文明教育来开拓和改进,发掘人类的潜能并成就最大的善行。
孔子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的著作及学术成就,而且在于他的政治能力和教育实践。
他把儒教改革及其影响力很大作用于政治实践,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把他的经典著作《论语》和《大学》,贯穿于把它当作《礼记》和《春秋》的补充性教育活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的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智慧与哲学思想在社会上影响甚广。
他的著作《论语》和《大学》也成为中国哲学古典的权威,被古人和后人研究及高度评价。
孔子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受到追求和赞扬,他的思想也一直是今天中国先进文化的基石。
此外,孔子的思想也对整个亚洲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东方哲学史上伟大的思想家。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被视作中国古代经典思想,朝代更迭,在国家及社会等各个层面统治了六百年,他的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
他提倡仁义礼智,行善乐进,力图将仁爱的原则保持社会秩序,把传统文化融入社会生活。
夏朝的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先驱
夏朝的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先驱夏朝的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先驱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承载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夏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萌芽,并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儒家思想是中国最重要的思想体系之一,它以其关于道德、家庭、礼仪、仁爱和社会秩序的原则,为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和政治提供了根基。
本文将从思想内涵、传承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夏朝时期的儒家思想。
一、儒家思想的内涵及主要观点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是“仁”,即对于他人的关怀、尊重和关爱。
儒家主张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孝道的重要性,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义务。
儒家还提出了几个重要概念,如“礼”、“义”、“孝”等,这些概念构成了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基础。
其次,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教育的作用。
孟子在夏朝时期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人们通过教育和个人修养可以达到道德境界。
因此,儒家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尤其重视为君子培养挚爱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品质。
最后,儒家思想注重社会秩序和政治治理。
夏朝时期,儒家学派成员提出了一些关于国家治理和社会秩序的观点。
其中,孔子的“仁政”理念被广泛接受,他主张君主应该以仁爱治国,通过德治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
二、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夏朝时期的儒家思想在后来的历史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与发展。
春秋时期,儒家思想进一步形成了具体的学派,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重要思想家和政治家。
这些学派和思想家对于儒家思想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发展。
孔子是儒家思想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将儒家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整合和发展。
孔子的弟子们将孔子的学说系统化为《论语》,这本书成为了后来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在《论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对于仁、义、孝等核心概念的深入思考和解释。
另外,儒家思想在汉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
汉代的儒家学者通过编撰《史通》等书籍,将儒家思想与其他学派的思想进行了融合,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三晋儒学第一人子夏
三晋儒学第一人子夏作者:暂无来源:《前进》 2020年第7期子夏(前507—前420年),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与曾子、子张、子游并称为“孔门四杰”,也是“孔门十哲”之一。
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
他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
孔子过世后,子夏至西河设教,创立了三晋儒学,并且广收门徒。
战国初期魏国的国主魏文侯,以及吴起、田子方、李悝、段干木、公羊高等名臣,都是他的学生。
其思想不仅孕育出像荀子这样的鸿儒,而且还成为法家思想的重要来源。
孔门求学有秀才孔子门下弟子众多。
因为本着“有教无类”的原则,孔子几乎一生未停止过收徒授徒。
子夏是孔子晚年收入门下的一位弟子。
据记载,孔子过世的时候,子夏不过二十九岁。
根据《论语》的记载,子夏是孔门弟子中较为擅长文学的一个。
这里的“文学”,指的是典章文物,即那些成文的历史文献和政治制度。
孔子对此也是十分肯定的,在一次关于《诗经》的对话中,子夏在孔子的启发下说,对于做人来讲,首先要有良好的素质,而后再加以必要的礼仪文饰。
孔子听后很是赞赏,说道,卜商啊,是你启发了我呀!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在一起谈论《诗》了。
从这次对话中不难发现,子夏对《诗经》是有着很深研究的,从孔门弟子之间的对话中也能发现,同门弟子这方面的困惑往往也会从子夏那里获得启发。
当然,孔子作为一个严师,也常常对子夏提出批评。
例如他告诫子夏:“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论语·雍也》)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这当然不是说子夏是一个贪利的小人,而是说子夏在思想倾向上更注重人们的利益,讲求现实功效,而且比较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现实。
这些也可作为子夏的一个思想特质。
其实,孔子对子夏是较为器重的,这一点从子夏年纪轻轻就能成为鲁国的“莒父宰”(即莒父这一地方的行政长官)就能看出。
子夏在儒学发展史上的贡献
第26卷 第3期 运城学院学报V o.l 26 N o .32008年6月Journa l of Y uncheng U n i versityJun .2008子夏在儒学发展史上的贡献谢耀亭(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 要:子夏作为孔子晚年最重要的弟子之一,在儒学发展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先秦儒家简帛的不断出土以及对早期儒学发展的重新认识,子夏的贡献更显突出。
子夏对儒家的创立以及早期儒学的传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子夏对 六经 的熟练掌握和运用,使他在儒学经典的传授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殊的文化环境造就了子夏独具特色的思想,使他成为早期儒学 务外 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子夏的思想溶入到三晋文化之中,对后来处于三晋文化圈中的荀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子夏;儒学;务外;地域文化中图分类号:B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008(2008)03-0014-03子夏,姓卜名商。
晋地温邑人(今河南温县),三家分晋后属魏。
长于文学,曾任莒父宰。
孔子死后,他到西河(今山西河津一带)设教。
死后葬于今河津东辛封村,至今此地还有子夏墓和子夏祠堂,且历代都有修葺。
随着先秦儒家简帛的不断出土以及我们对早期儒学发展的重新认识,我们可以看到子夏在儒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子夏的研究,可使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早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一子夏为创立和光大儒学做出了不朽的业绩。
儒学的创立,不得不归功于孔子。
然孔门弟子在儒学发展史上扮演了两个角色。
这两个角色的划分可以孔子的去世为界。
在孔子去世之前,可以把他们看成是同孔子一起创立儒学的开创者;孔子去世后,他们便成为儒学的传承者与发展者。
我们以孔子去世为界是基于如下考虑:孔子生前,孔门弟子思想虽与孔子思想有一定的分歧,但不是很大,且孔子能及时加以指导。
孔子在与其弟子相处过程中,他们会相互受到启发。
孔子去世后,孔门弟子便以孔子的学说游说诸侯和教授弟子,遂以儒学的传人面世。
子夏的思想成就和历史贡献
The Thought Achievement and Historic
Contribution of Zixia
作者: 高专诚[1]
作者机构: [1]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
出版物刊名: 中原文化研究
页码: 47-54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4期
主题词: 子夏儒学;晋文化;晋法家
摘要:随着近些年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子夏的思想成就和历史贡献越来越引起思想界和史学界的重视。
子夏是孔子弟子、孔子儒学的重要传人,他创立的晋地儒学是先秦儒学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儒学史的重要内容。
在晋地思想史上,子夏是最早的形成系统思想的思想家,其思想成就为晋地思想史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子夏的政治思想启迪了晋法家思想的发生和发展,对于晋法家史上的一些重要思想家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治国之道是法家思想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全面了解和研究子夏的思想成就和历史贡献,对于地域文化研究和古代思想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上承孔丘,下启荀况r——浅谈子夏对儒家学说的继承与发扬
上承孔丘,下启荀况r——浅谈子夏对儒家学说的继承与发扬吴健健【摘要】子夏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继承者和发扬者,将儒学思想融会贯通后进行符合社会变革潮流的创新和阐发,创造出独特的"西河学派",提高儒学内涵的丰富性、灵活性,对儒学"集大成者"荀子的思想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对先秦思想繁荣作出巨大的贡献.本文从子夏对孔子思想的继承、革新和对荀子思想的启发、影响的角度出发,探索子夏在孔荀思想流变中承上启下的意义,讨论子夏思想对儒家学说继承和发扬的历史贡献.【期刊名称】《文教资料》【年(卷),期】2016(000)033【总页数】3页(P4-6)【关键词】子夏;儒家学说;传承与发扬【作者】吴健健【作者单位】东南大学 2014级汉语言文学系,江苏南京 211189【正文语种】中文子夏作为孔门十哲之一,在《论语》等儒家典籍、史书著作中的出场频率是很高的,对于他言行举止的记载和评价非常多。
从这些简洁凝练而富有意涵的记录中,我们得以窥探子夏其人的能力才学和精神品格。
子夏对“六经”经典能够熟练掌握、运用且文采出众,孔子对于子夏的学识和才干也给予充分肯定,称赞他在“文学”科的优秀表现。
子夏深入研究《诗》、《乐》、《易》等经典,对经学著作发掘、阐释,并整理后发扬于后世,还撰写《诗大序》等影响深远的儒学著作。
自汉代以来,大多数学者都肯定子夏对儒学经典传承发扬的贡献。
《后汉书·徐防传》载:“《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自子夏。
”在治学方面,子夏善于钻研,勤思好问,古代典籍中对于子夏提问孔子的记录很多,侧面展示出其勤于思索提问的良好习惯。
并且子夏能够深入把握孔子的思想精髓,他与孔子的对话常常迸射出智慧的火光。
《论语·八佾》记录了“子夏问诗”的经典语段。
子夏问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是孔子的弟子吗
子夏是孔子的弟子吗
子夏是孔子的弟子,卜商,字子夏,姓卜名商,卫国温人,是孔子晚年的得意弟子之一。
子夏是继孔子之后,系统传授儒家经典的第一人,对儒家文献的流传和学术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后世誉为传经之鼻祖。
子夏介绍
卜商(公元前507年——公元前?年)字子夏,汉族,东周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河南温县)人,一说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人称卜子。
性格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
以“文学”著称,曾为莒父宰。
孔子逝后,他到魏国西河进学,主张国君要学习《春秋》,吸取教训。
以防止臣下篡权。
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主张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劳。
李俚、吴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也尊以为师。
相传《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传授下来。
子夏是个怎样的人
子夏是个怎样的人子夏是一位具有独创性因而颇具有异端倾向的思想家,还是著名的“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子夏是个怎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子夏是个怎样的人子夏比孔子少四十四岁,孔子去世后,弟子们云散,子夏到了河西,继承老师的衣钵,继续讲学。
子夏虽然不能像孔子那样成为圣人,然而,他在教学育人上的成就,丝毫不亚于孔子。
子夏在魏国,受到魏文侯的礼遇,被尊为大师级别人物,子夏的弟子都是魏国的栋梁,田子方、段干木、吴起,这些魏国的文臣武将,都拜子夏为师,尤其是吴起,是战国初期最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走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变富强,其才华和成就,在当时无人可比。
对于儒家而言,子夏似乎有点离经叛道,跟其老师孔子不同,他不太关心复兴周礼,而是关注现实政治和法治,因此有人把子夏列入法家人物。
子夏对于读书的目的性,也是很明确的,著名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就是他说的。
子夏有时候也不怎么给孔子面子,孔子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往往觉得不太开心,为什么?因为子夏为人直率,说话没有遮拦,在老师面前也如此。
子夏之晋的故事三豕涉河就是出自子夏之晋的,据说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在访问晋国的路上,经过魏国的时候,就听到有人在读史书,子夏听出此人念错一个字就上前纠正,那人回到国内一查,果然是自己读错了。
这也成为一个典故,子夏在听到有人误会了史书中的意思,为什么晋国会有三只小猪过河呢,心中不解的子夏努力回想,知道了是念课文的人的错误,他上前指出错误,告诉这个念书的人,不是豕涉河,而是己亥涉河吧,这人回去一查,发现果然是自己错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呢,我们说晋师己亥涉河,是晋国在己亥年过的河,因为己亥和三豕的写法很想,所以念书的人才闹了笑话,后来人们也用这个典故,来笑话那些在写文章中出错别字,而且错误很离谱的人。
其实要是我们熟悉古代文字就不难理解,当时人们会念错了,在甲骨文中,因为是写在兽骨上的,所以有时候,一竖很可能就因为写的太开,而被归到旁边的子上去了,这三和己应该就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故。
孔子的高足——子夏
孔子的高足——子夏孔子的高足——子夏(2011-09-03 18:39:38)转载▼标签:杂谈子夏,即卜商,生在卫国(今河南温县),晚年讲学于西河(今陕西韩城),《史记》中说他“少孔子四十四岁”,当生于公元前507年(周敬王十三)。
卒年不详。
子夏到孔门受业,是在孔子自卫返鲁(公元前484年)之后,他家贫穷,当过鲁国一个叫“莒父”城邑(今山东莒县境内)的总管。
他在孔门弟子中,为十二哲之一,与子游并列入文学科,是孔门弟子中著作传世最多的人。
相传《论语》为子夏与仲弓合撰,《毛诗》传自子夏,《诗序》为子夏所作,《仪礼·表服篇》亦传自子夏,《易传》一卷亦子夏所撰,“发明章句”始于子夏。
孔子逝世后,子夏居西河为教授,为魏文侯师。
晚年,因哭子失明。
其后裔在韩城居住。
《寰宇记》:有子夏石室,在韩城县。
《水经注》:夏阳横溪水……北坎石上有微涓石溜,丰周瓢饮,似是栖游隐学之所。
昔子夏设教西河,疑即此也。
三子夏的后裔据《乾隆韩城县志》卷十二载郑仔《创建先贤子夏祠记》一文,内称:“及余令韩,访之故老,无知者异矣。
既而闻有卜姓者云是子夏苗裔,居治东卜家村。
又有自卜家村移居治西西洋村者,是古迹虽湮而子姓灼燃也。
居西泽者分二门,率皆敦厚朴实。
今建祠祀其祖子夏,丐余记。
余既喜,问之所考,信而有证。
《韩城市志·大事记·战国》(1991年12月三秦出版社出版)载:”魏文侯元年(前445)魏国公卜夫子子夏(其先世为卫国人)曾为魏文侯师,设教西河(本市城西南原有西河村,并有子夏庙),广授生徒。
西泽、下干谷、河渎村卜姓居民,其后裔。
”分享:。
子夏对晋儒转法的贡献及其学派地位
子夏对晋儒转法的贡献及其学派地位[摘要]晋法家由晋儒转化而来,晋法家的理论源头是儒家现实主义。
以子夏为宗的晋儒具有重利倾向的儒家现实派,与功利主义的法家只有一步之遥。
子夏在由儒转法的过程中起了桥梁作用,子夏之学为晋法家的理论源头,子夏西河设教,培养的弟子进一步转变为法家。
由于子夏始终徘徊于义利之间,心战不已,并没有完成由儒转法的过程,所以未成为法家的鼻祖。
但子夏的学术贡献与历史地位不应忽视,可称为儒家现实派的鼻祖兼晋法家的理论先驱。
[关键词]子夏;晋儒转法;晋法家Zixia’sContributiontotheTransformationfromJinConfucianistto LegalistandHisAcademicStatusHUANGHui-ming(DepartmentofLawandPolitics,JiangsuProvincialPartySchool,Nanjing210009,China)Keywords:Zixia;thetransformationfromJinconfucianisttolegalist;Jinlegalist[收稿日期]2022-05-08[基金項目]江苏省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晋法家源流研究”(16HQ023)子夏是孔子以文学著称的弟子之一,位列四科十哲之中,小孔子44岁。
曾担任过鲁国莒父(今山东莒县西)宰。
孔子死后,侍奉过卫灵公,后去西河收徒讲学,有弟子三百多人,形成“西河学派”。
子夏一生的学术贡献主要有二:一是在三晋地区阐释和传播了儒家经典;二是对晋法家学派的形成起了桥梁作用。
一、子夏之学为晋法家提供了源头面对礼崩乐坏的春秋乱世,孔子终其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周游列国,历尽坎坷,郁郁不得志。
晚年转而倾注于培养弟子,其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由此形成了儒家学派。
但儒家学派由于是春秋时的显学,贵族弟子多习之,人数众多,因而并非铁板一块。
贵族内乱和诸侯争霸的现实在孔子死后还在不断加剧,各国变法图强的政治需要,促进了儒家学派的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 第3期 运城学院学报V o.l 26 N o .32008年6月Journa l of Y uncheng U n i versityJun .2008子夏在儒学发展史上的贡献谢耀亭(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 要:子夏作为孔子晚年最重要的弟子之一,在儒学发展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先秦儒家简帛的不断出土以及对早期儒学发展的重新认识,子夏的贡献更显突出。
子夏对儒家的创立以及早期儒学的传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子夏对 六经 的熟练掌握和运用,使他在儒学经典的传授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殊的文化环境造就了子夏独具特色的思想,使他成为早期儒学 务外 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子夏的思想溶入到三晋文化之中,对后来处于三晋文化圈中的荀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子夏;儒学;务外;地域文化中图分类号:B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008(2008)03-0014-03子夏,姓卜名商。
晋地温邑人(今河南温县),三家分晋后属魏。
长于文学,曾任莒父宰。
孔子死后,他到西河(今山西河津一带)设教。
死后葬于今河津东辛封村,至今此地还有子夏墓和子夏祠堂,且历代都有修葺。
随着先秦儒家简帛的不断出土以及我们对早期儒学发展的重新认识,我们可以看到子夏在儒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子夏的研究,可使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早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一子夏为创立和光大儒学做出了不朽的业绩。
儒学的创立,不得不归功于孔子。
然孔门弟子在儒学发展史上扮演了两个角色。
这两个角色的划分可以孔子的去世为界。
在孔子去世之前,可以把他们看成是同孔子一起创立儒学的开创者;孔子去世后,他们便成为儒学的传承者与发展者。
我们以孔子去世为界是基于如下考虑:孔子生前,孔门弟子思想虽与孔子思想有一定的分歧,但不是很大,且孔子能及时加以指导。
孔子在与其弟子相处过程中,他们会相互受到启发。
孔子去世后,孔门弟子便以孔子的学说游说诸侯和教授弟子,遂以儒学的传人面世。
子夏作为孔门 四科十哲 之一,对儒学的创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论语 八佾 载子夏问孔子: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 子曰: 绘事后素。
曰: 礼后乎? 子曰: 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起,启发之意。
子夏启发孔子的是什么?是 礼后 ,那么比礼更为本质的是什么?那就是 仁 。
孔子思想有两大支柱,一为礼,一为仁。
二者关系如何?子夏一语道破。
孔子说: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可以看出礼之本即是仁。
孔子的 礼后于仁 的思想受到了子夏的启发。
[1]史记孔子世家 : 至于为 春秋 ,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从此语中能否得出子夏对有的书是有机会 赞一辞 的?如果根本没有机会,何必要写 至于为 春秋 呢?一部 论语 被后世儒生奉为圭臬。
论语 一书中子夏被提到十九次,且子夏的言论有的与孔子的言论具有相同的权威性而被广泛传诵,如 学而优则仕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可见后世儒生也承认子夏为儒学创立做出的贡献。
二在孔门弟子中,子夏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对 六经 皆有修养的弟子之一,对儒学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在文献中不难发现子夏对 六经 的掌握和运用。
对于 诗 , 论语 八佾 中有子夏同孔子讨论诗的记载。
子夏不仅能准确领悟到诗句的深意,且能举一知二。
此外, 韩诗外传 礼记 孔子闲居 都有子夏在学习诗的过程中遇到疑难向孔子请教的记载。
子夏对于 书 的研习,则见于 韩诗外传 和 尚书大传 中。
关于 礼 的讨论,见于 论语 礼记 檀弓上 孔子家语 中 论礼 和 子贡问 中。
关于 乐 的运用, 史记 乐书 载魏文侯问乐于子夏。
子夏不14收稿日期:2008-04-16作者简介:谢耀亭(1980-)男,山西右玉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
仅解释了古乐与今乐的不同,且对乐的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
关于 易 的掌握,子夏写有 易传 ,但后来亡佚,今存 子夏易传 乃后人伪造。
[2] 孔子家语 中 六本 和 执辔 都记载了子夏和孔子谈 易 的情况。
至于 春秋 ,后人认为 公羊传 和 谷梁传 的传授都同子夏有关。
子夏对 六经 的掌握和运用,为其西河之学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使子夏传播儒学有了可能。
子夏对传播儒学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梁启超先生说: 当孔子在世时,其学未见重于时君也,及魏文侯受经子夏,继以段干木、田子方,于是儒教始大于西河。
文侯初置博士官,实为以国力推行孔学之始。
儒教第一功臣,舍斯人无属矣。
[3]事实确如梁氏所说,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其学说主张,未能受到时君的重视,儒学只是当时诸子学中的一种。
由于时代环境所致,各国国君都不愿接受儒家的学说,更谈不上真正推行,我们从 累累若丧家之狗 的记载中,便不难想见。
魏文侯 师卜子夏,友田子方,礼段干木 ,以国力推行儒学,确曾对儒学的发扬光大起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子夏设教西河,广泛授徒,加之其弟子魏文侯以国力推行儒学,儒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子夏开启了三晋儒学之先河,为三晋儒学的创始人。
子夏对儒学发展的贡献,不仅表现在开启了三晋儒学的先河,创立了西河学派,以及其弟子魏文侯以国力推行儒学,更表现在他对儒家经典的传授上。
对于子夏传经,历来有不同的说法。
传统的说法,以宋代洪迈为代表,认为六经皆传自子夏。
他说: 孔子弟子,惟子夏于诸经独有书。
虽传记杂言未可尽信,然要于他人不同矣。
于 易 则有传,于 诗 则有序。
而 毛诗 之学,一云,子夏授高成子,四传而至小毛公;一云,子夏传曾申,五传而至大毛公。
于 礼 则有 仪礼 丧服 一篇,马融、王肃诸儒多为之训说。
于 春秋 ,所云 不能赞一辞 ,盖亦尝从事于斯矣。
公羊高实受之于子夏;谷梁赤者, 风俗通 亦云子夏门人。
于 论语 ,则郑康成以为仲弓、子夏等所撰定也。
后汉徐防上疏曰: 诗 、 书 、 礼 、 乐 ,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
斯其证云。
[4]近人梁启超也在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中依据传世文献列出自子夏到汉代的 六经 传授系统。
也有人否认子夏传经,以钱穆先生为代表。
他说: 孔门传经系统见于史者惟 易 ,而 易 之与孔门,其关系已最疏,其伪最易辩。
其他诸经传统之说,犹远出史迁后,略一推寻,伪迹昭然矣。
[5]对于子夏传经,洪氏所举诸经传授系统,出于两汉魏晋人之说,未必完全可信。
梁氏所列表下自注曰: 所表传授人,只据故书,其真伪非著者的责任。
[6]可见梁氏未做具体考证。
我们如果明确说六经皆由子夏传授,且传承关系如汉儒传经般历历可考,则找不到确凿的证据,且不大可能。
因为子夏的时代,尚不同汉儒那样重视派系及传人。
汉儒的传经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特有现象。
但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子夏对经学传播的功劳。
首先,子夏对六经的熟练掌握,为其传经提供了可能性。
在汉代人认同的儒家经典传承体系中,列于首传者的大多是子夏的弟子,且都有史可考。
另外,从现存文献记载中,也可以发现子夏传经的痕迹。
后汉书 邓张徐张胡传 记载徐防言: 臣闻 诗 书 礼 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
这就是说用章句的形式注释 诗 书 礼 等经典最早是从子夏开始的。
综上所述,由于子夏对 六经 的熟谙和运用,加之魏文侯的礼贤政策,使儒学在西河之地大放异彩。
这对当时处于百家争鸣中的儒家来说,可谓是一个极有力的推动,为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儒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这在孔子创立儒学之时便可看出,孔子正是在吸取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加之自己的创造,才使儒学得以产生。
这样一个开放的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会以开放的胸怀来迎接不断面临的挑战。
一个开放的体系不可能要求学派成员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而恰恰需求来自不同声音的探讨和辩论,在不同的思想中寻求共同的进步。
孔门弟子之间,思想也有很大的差别,而子夏的思想便颇具特色。
第一,注重务外。
论语 学而 : 子夏曰: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事父母、事君、交友,这些都是具体的实践,子夏认为这也是学习。
论语 子张 : 子夏曰: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也。
所谓 小道 即农、工、商、医等小的技艺。
可观之处,便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从外在世界学习,即使在一些小的技艺中也可学到知识,体现了子夏重视从外在世界探求学习的 务外 思想。
第二,学以致用。
论语 子张 : 子夏曰: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获得知识的目的是要运用,用知识来指导实践。
学而优则仕 也反映了其 学以致用 的思想。
通过 仕 找到一个发挥 所学 的平台,用学到的知识去指导实践,而并不是把 学 当作 仕 的敲门砖。
子夏的学以致用的思想也影响到荀子。
荀子言: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也表现出 学以致用 的思想。
第三,儒法兼容。
子夏为孔门高足,有儒家思想自不必说。
但在子夏的思想中也兼容了法家的思想。
首先,重视功利。
论语 雍也 : 子谓子夏曰: 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何谓小人儒?朱熹在15四书章句集注 中引谢氏言: 君子小人之分,义与利之间而已。
[7]小人儒便是注重功利的人。
论语 子路 :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
可见在当时孔子就注意到了子夏的重功利的倾向。
而重视功利一向被法家所重视和执行。
其次,对 势 的重视。
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 记载有子夏言: 善持势者,早绝奸之萌。
善于持势者,就能做到防患未然。
可见韩非也承认子夏思想中有 势 的思想。
韩非最后总结法家学说为法、术、势三部分。
关于势的学说,主要来源于慎到的 势 的思想。
而慎到是赵国人,时间距子夏较近,更容易受到子夏思想的影响。
再次,对 信 的重视。
论语 学而 中子夏言: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 子张 中也记载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 。
不论是为民者,还是为君者,都应有信。
尤其是为君者,更应先施信与民,然后才能使民。
这种示民以信的思想,后来为法家及兵家常常使用。
子夏颇具特色的思想,使其开创的 西河之学 也呈现别样的风采,培养出一大批经国济世之才,但他的主要弟子却无一人成为儒学正统传人,而是道、墨、法俱存于西河学派之中。
此种现象之形成,无不和子夏独特的思想有密切关系。
子夏思想中的法思想,也使其成为了三晋文化中儒家向法家过渡性的人物。
[8]四依据修养方法和途径之不同,从宏观上我们认为,先秦时期儒学的发展主要有两种倾向,可把先秦儒学划分为两大派。
一派是由内向外、注重向内探求的 主内 派。
一派是由外向内、注重外部制约的 务外 派。
[9]由前述子夏独具特色的思想中可以看到,子夏开启了早期儒学 务外 之先河。
子夏 务外 倾向的形成与三晋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晋文化表现出进取和创新。
晋国始封时, 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
由于与戎狄相杂,所以因地制宜,有很大的自由度,较少受周制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