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德以德促学
以美养德以德载美--张家湾中学“尚美养正”德育的思考与探索
以美养德以德载美 --张家湾中学“尚美养正”德育的思考与探索内容提要:美育与德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中学围绕“尚美育人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注重发挥美育的德育功能,美育与德育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以美养德、以德载美的“尚美养正”德育特色。
关键词:美育;德育;尚美;养正。
通州区张家湾中学创建于1956年,坐落在具有千年历史文化的漕运古镇张家湾镇。
学校立足于实际,着力打造“尚美教育”办学特色,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从“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育美、以美促劳”等方面实践着学校“尚美育人,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
尤其是近几年里,学校在传承中创新,进一步推进学校德育特色建设,逐步形成了“尚美养正”德育特色。
一、“尚美养正”德育的理念和内涵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是培养人们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知觉能力、创造能力的一种活动,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鲁迅先生认为“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特别强调美育对道德有非常大的教化作用。
陶行知先生更是强调把美育与道德、体育、智育和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以期创造“健康之堡垒、学术之环境、生活之园地、艺术之气氛、真善美之人格”的“健康、科学、美术、劳动与民主组成之和谐生活,即和谐的教育”。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更加明确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各级各类学校要把美育贯穿学校各阶段,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以美化人,以德育人——新时代高校美育与德育的双向融合
以美化人,以德育人——新时代高校美育与德育的双向融合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高校美育和德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作为培养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美育和德育正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高校美育与德育的双向融合,以期推动教育培养更加全面的人才。
一、高校美育的意义和目标高校美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的教育活动。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高校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品位。
高校美育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和形式进行。
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类课程,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艺术展览、演出等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审美能力。
艺术教育不仅提供了欣赏、创作、表达的机会,还有助于学生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感受力和理解力,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二、高校德育的意义和目标高校德育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道义观念,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道德问题也日益突出。
高校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公民,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高校德育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
首先,可以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法律课等课程,加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其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此外,可以通过设置学生道德实践和品德评价制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高校美育与德育的融合之处高校美育与德育的融合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二者相辅相成。
首先,艺术教育有助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从中汲取道德精神的养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对美好的事物产生喜爱,进而积极向上、努力奋进。
寓教于美 以美育德
寓教于美以美育德作者:周小兵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24年第04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师应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道德启蒙人。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和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么,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如何寓德于美呢?一、挖掘教材内容,助力德美交融美术教材中蕴含了许多德育因子,美术作品的内容、创作背景都可以作为教师渗透德育的载体。
以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星空的联想”教学为例,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马王堆汉墓帛画,在介绍这类画作是西汉时期人们对天空的想象后自然引出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着,教师继续展示“神舟六号”的升空过程,使学生意识到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宇宙、星空的向往,让学生懂得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生活。
随后,教师指导学生用对比的眼光观赏画家米罗的《星空》和梵高的《星空》,从这两幅作品中体会观看星空的不同视角,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
在课堂收尾环节,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梵高创作《星空》的不易,从而驱动美术教育和德育不断相融。
二、实施小组合作,指向并肩作战新课标倡导教师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以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我们班级的标志”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学会运用联想与概括的方法设计标志。
课前,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告知学生接下来的整节课将会以小组竞争的方式进行,整节课表现最佳的小组为获胜组,教师会为获胜组的每位成员颁发小礼物。
合作竞争机制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合作探究中。
例如,在课堂初始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标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回答问题最多且正确的小组计1分。
以“美”促“德” “美”“德”同行
以“美”促“德” “美”“德”同行作者:陈小教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22期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学校面对的都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效的德育教育尤其重要。
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
从学科层面看,德育与美育分数不同领域;但从终极价值取向来看,二者无论在教育途径还是伦理指向上都殊途同归。
以美育促德育,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德育的功能,促使德育朝艺术化、审美化的方向创新和发展。
德育的核心本质在于教人知善恶、辨荣辱,引人向善,让受教育者去思考、感悟、理解、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我。
“审美教育”亦称“美育”或“美感教育”,是审美活动与教育的结合,即通过审美实践活动,运用美的事物和美的形式对人进行认识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教育。
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审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在审美过程中享受高度自由的精神愉悦,从而实现美化自我、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美育是德育的情感基础我们知道,一个人有了道德上的认识,并不等于他就会有相应的道德行为。
只有让理性的道德灌输内化为感性的道德自觉,将人格他律转化为一个人的主动自律,才能将道德“内化”。
然而,道德内化本身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仅通过单纯的道德说教来获得。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达到“乐之者”的境界,就要将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融合在一起,才会形成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把道德实践变为内心的一种情感需要,是实现道德内化最有效、最牢固的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美育有着自己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道德实践中,情感是促进道德行为发生的内部动力,这种情感有一种强烈的“意向性”,直接导致人们的道德行为,如见义勇为,如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人类的审美活动也始终伴随着情感体验,这种情感是一种隐性的“间接性”情感,所谓“润物细无声”。
与德同行 以美育人——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的渗透
管理篇誗德育天地与德同行以美育人———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的渗透王惠(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西城区小学,甘肃定西)德育作为学生基础系统教育的关键所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言。
道德教育也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观念和价值观,纠正学生的道德品行,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小学美术学科是有效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和渠道,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与小学德育目标的有机结合,可以进一步实现美术学科的德育价值和素质教育环境下建德育人的教育目标。
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以提升学生的美育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相关教育部门和高校也在不断创新和丰富教学过程。
作为小学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美术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德育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目标的体现。
因此,在新的教育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是教育的必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必经之路。
一、对学生进行美育、德育的必要性小学时期,大多数学生的价值观并未形成,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在此过程中会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学科中有很多可以用来教学的内容,教师需要深入挖掘美术内容中的美育与德育内容,将其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全新的知识体验,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较好的培养和引导,德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教师需要关注这样的教学要求,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展开精心设计,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在小学美术教学渗透美育与德育,可以让美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完美与丰富,还可以实现以德树人教育教学目标,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在小学美术课堂渗透美育的策略(一)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最崇高的情感,让学生在感受爱国情感的同时,引导他们感受美、体会美。
在此过程中,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且美术课程本身更符合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美术课程的设计,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更加认真。
以美化人,以德育人——新时代高校美育与德育的双向融合
一、新时代高校德育与美育工作面临的困境(一)高校德育与美育的教学内容不能相互融合高等院校的德育和美育课程是育人过程中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两者应该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美育课程作为培养大学生正确审美观和塑造完善人格的教育途径,部分高等院校只是将美育课程作为选修课,没有规范的课程标准和完整的授课计划,将这门课变成了欣赏之类的课程,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更有甚者将美育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附属部分,没能将美育与德育的课程相互渗透、相互协调。
因此,只有德育与美育协同发展,课程之间融会贯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动心也能动情,才能达到思想正确、和谐发展的教学目标。
(二)高校德育与美育的教育设计缺乏个性化需求新时代的高等院校大学生都具有强烈的独立感和清晰的个性特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世界文化的大融合,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更广阔的天地,他们作为一群独立的团体,有着自己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法。
从“80后”开始,到“90后”,再到“00后”的大学生都更加独立,拥有强烈的自我存在感和丰富的自我情感体验,他们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喜欢在不断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中寻求美的存在和思想的改变。
因此,高等院校的德育和美育工作需要充分考虑教育的主体对象,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人格特征,在教育的内容和教授的形式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在美育课程和德育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做到寓教于乐,不仅能够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理念,而且也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渴望自我发展的需求。
[1](三)高校德育和美育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更多是专注于自己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忽略了对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也缺失了对自身审美情趣的培养。
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以往高等院校的教育对德育和美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正确导向和积极引导。
长此以往,大学生会更加封闭自己,在思想品德方面出现缺失,致使产生心理疾病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不良事件给教育者敲响了警钟。
以艺育德,以德促学——关于中学音乐教育渗透德育教育的初步尝试
、
德 育教 育及 其 重 要性
他 们 对 家 乡 的情 感 。 海 属 于亚 热带 地 区 的海 滨城 市 。 北 它
德 育 教育 在 现代 教 育 教学 中是 非常 重 要 的 。著 名作 家 王殿 卿在所 著 的《 化 、 德 、 育》 书 中提 到 : 质教 文 道 德 一 素 育 必 须 以 德 育 为 首 位 , 重 视 道 德 教 育 的 教 育 不 是 真 正 的 不 教 育 , 育 是 一 切 教 育 的 基 础 。 …那 么 , 为 德 育 呢 ? 我 是 德 何 这样 理 解 和定 义 的 : 育 即思 想 品 德教 育 , 事 教 育者 按 德 从 照 一 定 社 会 的 要 求 有 目的 、 计 划 地 对 受 教 育 者 施 加 系 统 有 的影 响 , 一 定 社 会 的 思 想 观 点 、 治 准 则 和 道 德 规 范 转 把 政 化 为个体 思 想品 质 的教育 。德育 包 括政 治教 育 、 想教 育 思 和 道 德 品 质 教 育 等 方 面 的 教 育 。l 育 就 个 人 方 面 考 虑 。 2 l 德
的 爱 国 主 义 感 情 ,它 们 对 中 学 生 的 人 生 观 和 世 界 观 起 到
用切 实 、 效 的教 学 方 法 及 学 习 方 式 . 音 乐教 育 中渗 透 有 在 德 育 教 育 , 将 其 与 创 新 相 结 合 . 本 文 极 力 探 讨 与 阐 述 并 是 的 。 文从德 育教 育 的重 要性 , 学 生 的心 理 、 理特 点 . 本 中 生
们 。而 歌 曲《 珠 传 友情 》 被选 为北 海 珍珠 节 节 歌 。所 南 则 以 , 教 唱 歌 曲《 珠传 友 情 》 , 先 是播 放 一 段珍 珠 节 在 南 时 我 晚 会 的 录 像 片 段 和 一 些 具 有 北 海 特 色 的 景 点 , 让 同 学 们 再 次 感 受那 令 人难 忘 的海 滩 壮 景 , 受 家 乡 的美 好 风光 。 感
以美育德、以德育人——美育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以美育德、以德育人——美育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教师不仅要教授具体的音乐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身道德和能力。
将音乐合唱教学与道德素质教育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的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从而满足社会中对于人才的需求。
同时,学校也要积极相应社会的体制要求,重视音乐学科对于学生的成长作用,加强美育教育方面的渗透。
关键词:美育教育;小学音乐;具体策略引言: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所以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也随之提升。
音乐是一门与艺术相近的学科,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陶冶自己的情操,感受音乐的魅力。
所以,学校也逐渐注重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教师也要注重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出美育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我将围绕美育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时期的学生正是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自身道德素质的关键性时期,对于社会的认识还不全面。
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行学习上的一个正确引导,使其学习到更加正确的音乐知识。
同时,学校也要在相关方面做出努力,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定期在学校中开展相关的音乐比赛,其中比赛要求也要与正能量相关,在准备歌曲方面音乐教师也要进行审核,也可以结合所学习的知识选定歌曲。
在进行排练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围绕合唱技巧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技巧后进行合唱。
并且在唱歌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理解歌曲当中所发出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为以后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讲解新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的《我是草原小牧民》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此首歌曲,对于旋律有了一定浅层的了解后,教师就可以更深层的讲解这首歌的合唱技巧,在学校开展合唱比赛时,这首歌还可以作为参赛歌曲。
中小学教学论文《以美启智以美育德》
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是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的根本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注重美育熏陶。
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以绿色成长教育为统领,系统推进美育工作,以美启智,以美育德,让美育浸润每个生命。
我们健全组织机构,明确管理制度,优先经费保障,适时规划发展。
适应时代的需求,聚焦于学生的绿色成长,确立了艺术教育发展的四个着力点。
一、环境文化——开放童趣自由舒展“绿色成长教育”的校园环境应该是“教育的存在”、“为孩子的存在”。
我们在规范的基础上优先美育发展。
现有艺术教室20间;乐器680余件;演出服装千余套。
体育馆、多功能厅,都有专业的灯光音响设备,便于学生们进行舞台实践。
我们还把教室延伸到楼道:在“美术天地”,教师可以上写生课,孩子们可以举办个人画展;在“音乐空间”,孩子们可以可以演奏乐器,在小小的舞台上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校园内的花开四季、成长林、叠翠亭、空中“梦想花园”……无不使孩子们沉浸于多彩的大自然,时刻受到美的浸润,在玩中习得美、感受美、维护美、创造美。
二、教师团队——大气智慧自信优雅教师心灵的舒展会直接作用于学生,进而在学校形成一条绿色成长的“生物链”。
根据教师需求,学校安排了摄影、插花、软陶、扎染等艺术类通识培训;同时还开设了古筝、瑜伽、舞蹈、茶艺、书法等教师社团,教师们自主管理、自得其乐、各美其美。
基于学生的绿色成长,音、美工作坊的教师们围绕着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
共同研发完善美育校本成果:《指尖旋律》(钢琴)、《悠扬音律》(葫芦丝)、《快乐琵琶》等,其中《轻舞飞扬》还由学校舞蹈团的学生录制了示范光盘。
除了国内的培训,学校还选派艺术教师先后赴韩、美、欧洲进行学习。
在吸纳的同时,我们感觉更有责任把中国传统文化传递到不同国家,让她们更多的了解中国。
我们先后把书法、民族音乐、秧歌、绘京剧脸谱和编中国结等内容带进了国外的课堂和社区,教师们在实践中成长感悟,实现了双赢。
与德同行以美育人——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的渗透
与德同行以美育人——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的渗透摘要:在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教学基准下,小学美术知识的传输与教学能够促发学生艺术涵养、知识底蕴、德育意识等多方面的良好迸发,更能够促推学生艺术知识系统的全面搭建、成长。
德育知识的传授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它能够有效的抑制学生在知识吸收、掌握历程中所发育出的不良意识“分子”,是学生学习生涯与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伙伴”。
将德育教育、知识融通到小学美术课程的传输历程中,不仅能够促发学生品质体系、德育系统的有效成长,促动学生品质细胞、德育神经的良好、无限发育,也能够促推学生在艺术文化的吸收与实践历程中,不断搭建起更加全面、良好的品质系统。
对此,本文将围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的渗透策略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渗透一、引言在素质教育的教学大背景下,小学美术知识的传输与艺术的实践要以促发学生品质系统的健全、成长为地基,着力于在小学美术教学历程中促推学生品质意识的有效发育,要让学生能够在小学美术知识的吸收中更加全面的认知到文化的多样性、丰富度,促发学生文化弘扬、传承等良好意识、品质的成长。
同时,教师也要将德育知识融通到美术课堂的教学历程中,促发学生良好学习意识、行为、品质的发育,让学生能够在美术知识与德育知识的相互贯通下,迸发出更多样化的创新思维与知识实践能力,促发学生知识吸收度、掌握度的全面攀升,助力学生知识思维的全面扩展,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搭建起更加实质化、高效化的思维体系,增加学生对艺术知识、文化的学习憧憬,促推学生品质系统的高效建立、发育。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的渗透策略(一)融通多样的文化因素美术知识以及德育的知识,都会对学生们今后生活上以及学习上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1]。
小学美术知识的传输与教学能够更好的促动学生文化思维、文化涵养、人文底蕴的全方位升华,能够促发学生文化知识与德育品质的多维度成长,是学生德育系统良好建立的重要桥梁。
以德载美,以美促德——小学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
社 会 实 践 活 动 。如 组 织 学 生 与 多 所 农 村 小 学 开 展 了
“ 乡手拉手” 动 , 城 活 引导 城 里 的孩 子 “ 农 家 门 ” “ 进 、吃
与 自然 、 会 的 和 谐 意 识 。如 学 校 每 学 期 安 排 学 生 进 农 家饭 ” “ 社 、干农 家 活 ” 回城 后 , 用 节 假 日邀 请 “ 拉 。 利 手
一
极 参 与形 式 多样 的集 体 生 活 , 乃至 社 会 生 活 。
二 是 有 计划 、 步 骤 地 组 织 学 生 开 展 形 式 多 样 的 有
现 。” 因此 在 活 动 中 , 师 要 唤 醒 学 生 对 自然 、 生 活 教 对 的真 切 感 受 , 导 他 们 去 发 现 美 、 受 美 , 而树 立 人 引 感 从
马克 思 说 :社 会 生 活 在 本 质 上 是 实 践 的 。 ” 会 “ 社 辅 相成 , 而达 到 审 美 育 人 的 目的 。 此 , 从 在 例举 一 些 我 美 来 源 于人 类 的 社 会 实 践 .是 社 会 实 践 的直 接 体 现 。 应 校 的具 体 做 法 , 谈 一 下 个 人 的体 会 , 与 大 家 共 同 学 生 良好 品 质 的 培 养 不 能 仅 局 限 于 校 内 , 当 面 向 社 粗 以 交 流。 会 、 向 民族 、 向 国际 , 面 面 由此 才 能 拓 展 更 为广 阔 的 育 启发引导 。 发现 自然 美 人 空 间 , 能 给学 生 创 造 了解 社 会 、 触 社 会 的机 会 。 才 接 需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十 分 重 视 自然 美 在 儿 童 教 育 中 的 而 社 会 实 践 活 动 的参 与 对 象 往 往 是 群 体 , 要 学 生 之
以美润徳 追求美的教育
以美润徳追求美的教育作者:陈殷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8年第08期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坚持立德树人,围绕“以教育之美,追求美的教育”的办学理念,美育和德育相融合,实施淳美德育,打造怡美课堂,争做慧美教师,培育善美学生,开展健美活动,建设和美校园,坚持走“以美润德、以美启智、以美育长、以美引善、以美树人”之路,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淳美德育,以美润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育是德育的深化和丰富化。
”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传承美的文化,实施美的教育,打造美的教育品牌,开展美的文化建设,力求以美的力量管理人、教育人、熏陶人。
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践行淳美德育有着历史优势。
麻城杜鹃亘古及今,这里有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与隐士陈季常相聚的遗址杏花村,有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著书讲学遗址钓鱼台“芝佛书院”,有“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大师彭桓武光耀寰宇……历史之美,无不闪烁着传统人文精神的光辉,既是传统美育的体现,又是美育传统的彰显。
淳美德育提倡将美的文化基因植入学生的心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学校以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美引善、以美导真、以美育美,培养学生理想美、评价美、家校美、主题教育美,塑造学生的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
在挖掘校园文化特色的过程中,校长侯登峰认识到必须用文化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出淳美德育,制定德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考核及评估体系,促进德育工作的规范化,同时构建小组、班级、年级、学科、学校文化体系,浓浓的校园文化彰显出学校的文化魅力。
学校开展“评价促养成”有效德育活动,制定“星级评价”标准,分“星星”“月亮”“太阳”三个晋级方式,对行为仪表、自主学习、与人相处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
开展理想教育,利用重大纪念日,宣传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通过升旗仪式、班(团、队)会、校内外教育活动等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二、怡美课堂,以美启智对于教学改革,侯登峰校长认为:“如果一所学校教学没有独特性,学校就没有生命力。
以美育促教育
构建具有时代性的德育工作管理模式——以美育促德育,以德育益智育龙港区完全中学2004年9月以美育促教育,以德育益智育充分领会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综合评价为导向,以教育科研为动力,切实尊重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将日常培养与开展活动相结合,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途径和规律,构建新时期的具有时代性的德育工作管理模式,力求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以美育促德育,以德育益智育”三育并举,共同营造和谐向上的优良育人环境,创建团结守纪,求实进取,明确德育导向的现代化中学。
近年来,我校的德育工作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一直走在我区各兄弟学校前列,2001年10月,辽宁省德育工作即中学班主任工作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充分肯定了我校德育教育的突出成绩,同时也为我校德育工作今后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我校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过程中,有突破、有发展、有成就,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和关心,以确保党的教育事业教育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适时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我校及时从报刊上下载了文件精神,连同新修订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以及《中小学开展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有关文件。
及时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作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所担负的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利用现实环境,大力开展新一轮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的创建工作。
一、建立健全德育工作体系,寓德育于管理之中几年来,我校积极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逐步确立了“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的教育思路,随后又上升到“以德立校,以德治校,以德兴校”的认识高度。
以美育德育为主题的议论文
以美育德育为主题的议论文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是久别重逢之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是典雅含蓄之美;“生命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求真理之美。
而我们要能体会这种美,就要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这就需要美的教育。
换句话说,美育是一种刚需。
美育是一种刚需,它能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经历了美的教育,我们就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种种美好。
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月亮,冬天的雪,自然万物,无一不美。
东晋的谢安一日在雪际举行家庭聚会,便问子侄:“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哥哥的儿子胡儿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而哥哥的女儿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个女子就是后来著名的女诗人谢道韫。
试想,由漫天白雪而想到春日飞絮,若非经历了美育的熏陶,又怎会如此诗意盎然呢。
因而,我们需要美育,美育可以让我们在未来庸俗的生活中留一点浪漫想象。
美育是一种刚需,它能给我们更加健康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
与美相对的是丑。
一个人如果能从小接受关于美的教育,那么它大概率会成为一个正直、善良、有责任心的人,成为一个心怀理想和理想主义的人。
相反,一个人如果生长在诸如自私、野蛮、剥夺遍地的环境里,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那么他大概率会成为一个坏人,给社会的安宁和谐带来隐患。
以美育人 以德立人作文
以美育人以德立人作文
哎呀,说到美嘛,那就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啊!就像那幅画,让人一看就觉得心里暖洋洋的,或者那首歌,一听起来就让人想跳舞。
用美来教育小孩,就是让他们从小就懂得欣赏这些好东西,知
道世界上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着他们去发现。
说到德嘛,其实就是做人的道理。
不是说你得遵守多少规矩,
而是你得明白,做人得有个底线,得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用德来树人,就是让他们从小就明白这些道理,长大后才能成为有
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你知道吗,美育不仅仅是看看画、听听歌那么简单。
它还能让
人心情变得更好,让人更有创造力。
就像你有时候看到一个美丽的
风景,就会突然灵感爆发,想出一些奇妙的主意来。
而德育呢,也不仅仅是告诉孩子要做个好人那么简单。
它更多
的是一种引导,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做个好人,为什么要遵守那些
规矩。
这样,他们长大后才能真正理解并践行这些道理。
所以啊,美育和德育是相辅相成的。
用美来启发孩子的灵感和
创造力,用德来引导他们的行为和思想。
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仅有艺术细胞,还有道德底线,那才是真正的全面发展呢!。
“以美育德”_“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的必然、实然和应然
“以美育德”_“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的必然、实然和应然近年来,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以“美育德”为核心理念,高校美术教育不再仅仅注重学生的艺术技法培养,而是强调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这种转变符合当代社会对美术教育的需求和高校育人任务,是高校美术教育的必然、实然和应然。
高校美术教育的必然性在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当今社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趋势,人们对美术教育有了更高的期望。
传统的美术教育主要注重艺术技法的传承和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但这种单一的训练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美育德的提出使美术教育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领悟能力和文化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社会的变化。
高校美术教育的实然性在于学生个体的需求和发展。
如今的高校新生群体多元化,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各异。
一味强调绘画技法的美术教育方式无法满足学生对多元化艺术表达的需求。
艺术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平台,引导他们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自我,并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
美育德的“五育融合”思想要求高校美术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全面素养的培养,因此必须拓展教育方式和内容,提供更富有创造性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高校美术教育的应然性在于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承。
美术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有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高校美术教育应当肩负起培养人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美育德的提出强调美术教育要与道德教育、智育教育和体育教育相融合,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和平台。
通过美术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为了实现“以美育德”:“五育融合”的目标,高校美术教育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首先,要构建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美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教学实践
美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标签:德育;美育;课堂;情感优秀的课堂,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生活体验的经验,引导他们熟悉生活、学会生活。
在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考,唤起学生的情感”入手,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再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主题,从“事实说话补认识,情景再现温经历,亲身体验强感受”设计导入,为突破课堂教学重点服务,从“形象感知释感念,类比感悟渗道理,情景体悟揭困惑”入手设计导入,为解决课堂教学难点服务,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
真正提高品德课堂美育教学导入的实效性。
一、美育是德育效果的重要体现培养学生的美育认知、美育情感,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道德意志,而这四方面能力的培养可以以美育来体现。
在教学中,有着诸多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教师在教授课时以自己对美的感悟为先导,深挖教材中的每一个美丽细节,与社会环境中的多种因素进行有机整合,多种学科知识、多种智能参与、多种学习途径,让学生感悟自然之中、社会之中每一个美的瞬间,在心里埋下美的种子,让美育之花在生活中绽放。
如在小学三年级的课本中倡导献出我们的爱心,关爱他人,一幅幅温馨的插图诉说着生活中的感动,学生从老师的讲授、身边的事例中判断出生活的美丑,从而确定美的标准,并在生活中践行自己的判断,做到尊老爱幼,关爱他人。
二、教师是美育和德育的教材教师作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应力求做到言行一致。
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言行对学生提出行为要求,这是最具说服力的。
教师美的人格还表现在道德评价上。
在教学中,教师对文明行为的由衷赞美,对不良行为的揭露和斥责,都影响着学生,促使他们向着教师所赞扬的方向发展。
教师的外在美也影响着学生,端庄大方的仪表、亲切自然的语言、恬淡悠然的性格也影响着学生的行为。
三、德育与美育相互促进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
德美相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美相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者:郝伟来源:《中国德育》2022年第11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论断鲜明指出了我国学校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实现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
随着国家一系列教育改革文件出台,尤其是“双减”政策的颁布,更将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到了一个全新高度。
美育和德育作为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愈发得到重视。
我校积极进行五育融合,尤其在德育、美育互融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探索。
一、美的文化影响人,建设德美相融的校园文化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它是致力于成才成人的学生成长文化,是实现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的教师发展文化,更是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和共同遵守的价值观、行为准则、行为模式的和谐文化。
我校秉承“享受多彩教育,绽放花样童年”的办学理念,凝练出“让每一朵花都精彩绽放”的文化主题,坚持“为学生成长奠基,为教师发展铺路”的办学宗旨,创新性地开展“学生成长花期工程”“教师发展云梯工程”“环境着色浸润工程”“课程育人五悦工程”四大育人工程,构建“党建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课堂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共育文化”八大学校文化,架构起四梁八柱的育人体系,弘扬“健康、和谐、智慧、阳光”的优良校风。
建校初,管理者在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未来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时,就将崇德向善、求真向美的核心价值文化融入培养目标、三风一训等办学理念,并力求用积极健康、美丽和谐且富有本校特殊气质的理念文化来引领师生行为、影响师生走向、陶冶师生德性、提升师生审美。
二、美的课程造就人,构建德美相融的课程体系我校坚持全人教育发展理念,立足于小学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基于学校发展的传统与实践,结合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提出建立“面向全体、突出生本、结构完善、多元发展”的校本课程文化思路,开发“人文与社会、智力与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和劳动与实践”五大领域课程体系,我们称“五悦”课程(与五大领域课程对应的是悦品课程、悦慧课程、悦动课程、悦心课程、悦创课程)。
“美”“德”融合的美育特色课程实践研究
“美”“德”融合的美育特色课程实践研究发布时间:2022-07-07T08:13:57.723Z 来源:《教育学》2022年3月总第278期作者:魏秋霞[导读]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如何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学情进行特色课程的开发,带动“美育”“德育”的融合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成了我们又一新的历史命题。
成都市太平寺西区小学四川成都610041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如何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学情进行特色课程的开发,带动“美育”“德育”的融合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成了我们又一新的历史命题。
一、以美润德——环境的陶冶中国古代美育思想就特别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
概括起来,我们可以从自然环境保护、社会环境熏陶两方面来拓展以美润德的实施路径。
1.自然环境保护。
自然之美的存在,并不仅仅让人从中寻找美的景色、欣赏美的景致,更多的是体会自然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小学美术课中《大丰收》《我和昆虫》《娇艳的花》等课中都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教学目标。
对自然的欣赏、保护,对绿色生活的畅想,是对美的一种追求,是对道德情感的一种升华。
2.社会环境熏陶。
(1)艺术环境创设。
学校开展多维度展示场景,校园博物馆、学校楼道公共空间、美术作品展区、校园环境打造、“润心田园”种植园的环境设计都是精心打造的视觉文化,唤醒学生对美的欣赏和追求,并使学生由此反观自身行为,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对居住环境的美化,不仅可以活用美学知识,还可以通过劳动提升生活环境质量,不失为一种与学生生活经验贴近的“美”“德”教育。
(2)公共资源熏陶。
针对学校农民工子女占比高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项社会资源补充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充分利用当地公园、各类美术馆、纪念馆、博物馆、科技馆发掘其中具有较高教育价值的部分并加以利用,为教学深度融合发展奠定重要的社会资源基础。
二、以美润德——课堂的浸润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教师更应加强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学习研究,确保课堂教学得以高质量、高效率的组织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每个人、每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色。
以美育德,以德促学,寓德育于轻松活泼、没有说教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之中,使学校德育工作从对学生说教和灌输等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模式向轻松活泼的艺术教育活动转化,也使学校的美育和德育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正是我校艺术教育的鲜明特色。
目前我在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德育的内蕴美,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审美情趣。
【关键词】环境美艺术美创造美体验美润德育德辅德蕴德
一、以环境美为教育活动内容,创设润德的物理空间
班级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环境是对学生进行艺术素养教育的一门“隐性课程”。
作为德育主任的我,每学期都进行班级文化墙评比,美化教室,让孩子能够友善地学习和生活。
如今的学校,踏进教室可以看见教室两旁张贴的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温馨悦目。
见到教室后面开辟植物角,花草树木十分养眼;“我型我秀”“学习乐园”等系列友善园地的美化、温馨悦目……教室的布置,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整洁美、简约美的育人环境。
二、以艺术美为教育活动内容,实现了育德的做法
1.挖掘音乐教材的内在思想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师应该牢固的树立德育意识,以课堂为阵地,以教材为内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的侧重点。
不少音乐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2.在音乐表演中体验协调美,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隐性的德育教育因素潜移默化相互渗透。
3.在歌曲学习中认识内涵美,陶冶学生的良好情操。
一首歌曲是由词、曲组成的,歌词则体现了歌曲的具体内涵。
一首优秀的歌曲,它的优美健康的歌词,往往也是很好的德育教材。
在教学时,抓住歌词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便能收到较好的德育功效。
三、以创造美为教育活动内容,实现了辅德的作用
围绕课题我在教研组内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在不同的年级段,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展开了教学研究。
我尝试通过演唱和评唱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通过评唱,在充分挖掘歌曲内涵已获得一定表现力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发挥歌曲效应,让学生在演唱中感悟歌曲的旋律和内涵,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演”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涉及到心理素质、身体各部分的协同能力及创新能力。
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将在演唱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老师在课堂上获得学生感悟歌曲和创新能力的直接信息。
学校大课间活动一直营造浓厚地艺术氛围,我们从健体、培德、养智、审美、社会适应等角度出发,整体规划我校大课间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操作流程以及评价体系,由此构建出校本课程——“快乐大课间”。
“快乐大课间”全程用音乐指挥,融音乐、艺术、体育为一体,融师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一体。
在激昂的出操号引领下,步调一致地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激情入场,我们在各种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又自行创编了多种校本化的校园集体舞,一组组圆圈,一阵阵拍手、一声声问候快乐着学生的心灵。
老师们带领学生共同活动,和学生融为一体,校园变成了和谐的乐园,欢乐的海洋。
四、以体验美为教育活动内容,实现了蕴德的途径
在艺术节中,学生的才艺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综合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集体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道德情操受到熏陶。
这样多姿多彩的文艺活动,既可检验学生的艺术表演水平,更是思想品德教育和精神风貌的展示,让学生在艺术美感享受中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寓教于乐。
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审美的认识、理解和感悟。
为了德育活动中体现美与德结合,我还设计开展了低碳生活小制作活动,家长亲子制作的作品,精彩各异,无
论是悬挂在校园内、还是展示在活动中,都能感受到手工作品的制作美、装饰美;每月的中队会展示语言的美,孩子们在一次次的编谜语、创儿歌的过程中,不仅注意到了语调的平仄、语音的押韵,更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优美语言的真切感受。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最终目的,打造和谐艺术校园文化,本学期已作为我课题的目标,处处体现着艺术美素养的提升。
和谐而富有生命力的音乐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美。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这样说:音乐是比一切智能、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因此,在音乐审美教学中充分渗透德育教育,充分重视德育渗透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不仅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以美导行,使他们在学校美育教育活动的实践当中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