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科学方法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浅谈对行政管理的理解

浅谈对行政管理的理解

浅谈对行政管理的理解管理科学是21世纪人类最辉煌的学科之一,我们是21世纪的接班人、尤其应该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通过学习行政管理我学到了很多方方面的知识:1、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辩证唯物主意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政策分析等科学方法;3、具有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4、熟悉了党和国家在行政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行政学的理论前沿以及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科学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等等。

行政管理是国家机关实施行政权力针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行为过程,它是政府行使管理与服务职能的重要表现。

新形势下,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系统,运用高效的行政管理手段,有利于建构现代化管理理念,有利于推动现代社会经济的和谐与稳定发展。

一、行政管理的特点: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机关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

也是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进行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

行政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它有以下基本特点:1、全面性、广泛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

行政管理涉及面广。

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广泛涉及到人事编制,政务文秘等工作,又包括资产财务,行政后勤等工作。

2、强制性、协调性行政管理是国家机关为治理相关社会事务进行实施国家行政权力的行为,它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之上,具有法制性特征,行政管理是人类改造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特定领域,有它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是协调社会关系的管理行为。

3、实效性、服务性行政管理工作目标是保证机关工作正常顺利地开展,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性特征。

行政管理通过组织、控制、协调与监督等方式,实现预定的国家任务,并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

试论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透明化的作用

试论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透明化的作用

试论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透明化的作用作者:鲍继娜潘峰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22期提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政府对各种社会事务的管理呈现出领域不断拓展、力度不断加强的趋势,这种趋势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控制,另一方面也利于“行政国豍的形成。

行政管理的透明度决定着公民在行政管理中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实现程度。

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透明化的支撑作用、差异化特征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如何发挥信息技术适当作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透明化行政管理作者简介:鲍继娜,中共扬州市邗江区委党校,法学硕士;潘峰,中共国家税务总局党校,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C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8-208-02一、引言(一)行政管理豎透明化概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等各个方面。

信息技术逐渐被行政管理者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领域。

建立现代民主政府,必然要求行政管理主体提高行政管理透明度,扩大公众参与,即逐步推进行政管理透明化。

(二)信息技术概述信息技术,是管理和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主要表现为计算机、通信领域用以实现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的信息系统及软件。

信息技术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动态性、共享性。

从信息处理的过程来看,信息技术主要分为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三)信息技术作用于行政管理政府对社会事务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如:(1)过度的政府主导损害公民参与权;(2)轻率的暗箱决策损害公民知情权;(3)欠缺的制度保障损害公民表达权;(4)堵塞的反馈渠道损害公民监督权等。

“电子政务”、“阳光政府”、“数字政府”等一些列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理念不断深入政府管理各个领域,透明度逐渐成为普遍接受的价值尺度,信息系统的构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行政管理方式变革的必然选择。

行政管理的现代化

行政管理的现代化

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摘要:自从现代化理论诞生以来,人类的各个领域都迈入了现代化的进程。

社会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日益成为热点的理论问题。

行政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范畴,自然也纳入了理论界的视野。

关键词:法制化、行政管理、观念现代行政管理内在要求法制化的行政管理即行政管理的法治化,行政管理的法治化不断让人们树立法治的必要性和法治理念,让人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观念。

现代行政给管理法治化,就是通过法律对国家行政管理的各项活动、各个环节进行调节和规范,将行政给管理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协调手段、行为方式、步骤和程序法律化,为国家行政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1、行政管理法制化的基本要求1.1有法可依是基本前提只有健全了各种国家行政工作的法律和法规,将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在行政管理中的运用给予明确规定,才能使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中有足够的依据,从而按法律规定的程序产生、组成并进行活动,提高行政效率,促进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法律制定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法律制定要及时。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个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都在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法律的制定必须不断地顺应历史发展和时代变化,及时地、适时地根据这种变化,制定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避免行政管理滞后,各个领域、各种活动都无章可循,造成社会混乱。

其次,法律制定要具体。

各种行政法律规范须内容正确、措施具体、语义明确,而不能含糊其辞或弹性较大,以免造成形式上有法可依,实际上无法可依。

再次,法律制定要全面。

即要有中央制定的、全国各地、各部门都必须执行的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又需要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在宪法和法律的原则指导下,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制定不同效力、不同适应对象、不同适应范围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层次行政管理的需要。

1.2有法必依是基本环节有法必依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依法办事,有法不依,不如无法。

行政管理理论方法有哪些

行政管理理论方法有哪些

行政管理理论方法有哪些一、传统理论方法传统理论方法主要包括法治理论、行政权力理论和行政职能理论等。

法治理论认为行政管理应当受法律的约束和规范,行政机关的行为应当合法、合理和合法。

行政权力理论强调行政管理的权威性和垂直性,行政机关具有专门的行政权力,必须服从于上级行政机关的指挥和管理。

行政职能理论强调行政管理的职能和任务,行政机关应当依法行使职权,完成行政管理的各项任务。

二、现代理论方法现代理论方法主要包括科学管理理论、行政效率理论和公共参与理论等。

科学管理理论主张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行政管理,对管理的各个环节和过程进行科学的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行政效率理论强调行政管理应当追求效率和效益,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实现行政管理的成本最小化和绩效最大化。

公共参与理论强调行政管理应当引入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促进公众对行政决策和行政行为的参与和监督。

三、新兴理论方法新兴理论方法主要包括公共价值理论、治理理论和创新理论等。

公共价值理论强调行政管理应当坚持公共利益至上,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

治理理论强调行政管理应当实现共同治理和多元共治,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作用,实现行政管理的共同治理和社会治理。

创新理论强调行政管理应当不断创新和改革,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的创新,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服务水平。

以上所述即是行政管理理论方法的介绍,这些理论方法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行政管理理论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支持。

希望各级政府和行政管理部门能够结合实际,合理运用这些理论方法,推动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对现代管理的借鉴意义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对现代管理的借鉴意义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对现代管理的借鉴意义121313090039张哲内容摘要:科学管理理论作为西方古典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其中的相关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这些理论提供的不仅是一种方式方法,更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逻辑方式。

科学管理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现代企业的管理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简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泰勒、法约尔、韦伯等的管理思想内容以及其对现代管理的影响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科学管理西方古典理论现代管理引言:古典管理理论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美国,是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包括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当时主要是依靠传统管理办法,单纯依据工厂主个人经验,企业经营基本处于一个无序状态,效率低下,为了提高产量,工厂主不断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来尽可能的压榨工人。

但是随着工人队伍的壮大,劳资双方矛盾就越来越强烈。

另一方面,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也急需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和理论。

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工程师和管理实践家对此进行了研究。

古典管理理论因为倡导秩序、标准化而提高了效率,正是因为起飞阶段的经济发展需要,古典管理理论才会破土而出。

一、科学管理思想科学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是形成古典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泰罗,他首次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被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

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①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

泰勒科学管理的最大贡献在于泰勒所提倡的在管理中运用科学方法和他本人的科学实践精神。

泰勒科学管理的精髓是用精确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判断、意见和经验。

泰勒在进行科学管理的研究时以及在推行他的科学管理的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有来自工人阶层的,也有来自于雇主们的。

但泰勒没有屈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为科学管理献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

现代管理科学

现代管理科学
• 主要方法:现代管理科学的主要方法包括系统分析方法、决策分析方法、战略规划方法、目标管理方法、组织设 计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等。
• 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是一种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对组织系统进行分析和优化的方法。 • 决策分析方法:决策分析方法是一种通过对各种决策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方法。 • 战略规划方法:战略规划方法是一种通过对组织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制定组织发展战略的方法。 • 目标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是一种通过设定明确、可衡量的目标,激励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方法。 • 组织设计方法:组织设计方法是一种通过对组织结构、职能、人员等进行设计和优化,提高组织运行效率的方
• 理论体系: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体系包括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等方面。 • 管理理论:管理理论主要包括科学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管理实践理论、决策理论、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等 。 • 管理方法:管理方法主要包括系统分析方法、决策分析方法、战略规划方法、目标管理方法、组织设计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等。 • 管理技术: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等。
DOCS SMART CREATE
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与实践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
现代管理科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 起源:现代管理科学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管理问题日益复杂,对管理 科学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被誉为现代管理科学的奠基人。 • 20世纪20年代,埃尔顿·梅奥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强调了员工需求与满意度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 20世纪50年代,彼得·德鲁克提出了管理实践理论,强调了管理者的职责与角色。 • 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管理科学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 20世纪60年代,詹姆斯·麦格雷戈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探讨了员工激励与管理方式的关系。 • 20世纪70年代,赫尔曼·西蒙提出了决策理论,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 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强调了企业流程优化的重要性。 • 现状:现代管理科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各类组织的管理实践。 • 现代管理科学不仅包括管理理论,还包括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等方面。 • 现代管理科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推动管理创新。

经典管理理论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

经典管理理论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

经典管理理论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者们不断寻求着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策略,以提升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经典管理理论作为管理学领域的基石,为企业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智慧和指导。

本文将探讨一些经典管理理论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由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提出,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确定最佳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以提高生产效率。

在企业实践中,科学管理理论的应用体现在工作方法的标准化和工作定额的制定。

例如,一家制造业企业可以对生产线上的每个操作步骤进行详细分析和标准化,明确每个工人的工作任务和时间定额。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科学管理理论也注重对工人的选拔和培训。

企业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具备相应能力和技能的工人,并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标准化的工作方法。

这有助于提高工人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因工人操作不当而导致的错误和损失。

然而,科学管理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过度强调工作的标准化和专业化,可能会导致工人工作的单调性和枯燥感,从而影响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因此,在应用科学管理理论时,企业需要关注工人的需求和心理,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来提高工人的工作动力。

二、行政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他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计划职能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

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指标。

通过科学的计划,企业能够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组织职能则涉及到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设计和人员配置。

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提高信息流通和工作协同的效率。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政府行政改革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政府行政改革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政府行政改革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政府行政改革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而在这个过程中,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应用也日益受到了关注。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注重科学、高效、透明、激励和创新,这些理念在政府行政改革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满足社会对优质公共服务的需求。

本文将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政府行政改革的关系、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政府行政改革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1. 突破传统行政管理模式。

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模式以“行政化”、“部门化”为主,容易形成权力集中、信息不畅、效率低下等问题。

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注重创新、高效、服务和激励,有助于打破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束缚,引入市场化、公司化、专业化的管理理念和机制,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2. 借鉴企业管理经验。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总结和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包括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服务管理等方面。

政府在行政改革中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3. 增强政府责任和透明度。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强调透明、规范、责任、激励,有助于增强政府的责任感和透明度,推动政府决策过程公开透明、责任明晰、绩效考核,有效防止腐败和滥用职权现象,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4.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传统政府行政管理模式以行政为主,政府部门职能交叉重叠、行政审批和干预占用了大量资源,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注重市场导向、服务导向和创新导向,有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部门职能和职责、精简行政审批程序,推进“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的职能定位,增强政府的服务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

1. 推进政府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政府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明确政府行政目标和绩效标准,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倒逼政府部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论文-浅谈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其改观对策

论文-浅谈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其改观对策

毕业论文题目:浅谈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其改观对策写作提纲一、行政管理效率的意义(一)行政管理效率的概(二)行政管理效率的内容(三)行政管理效率的作用二、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一)机构林立、人浮于事(二)行政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协同性较差(三)研究与决策问题、程序冗长(四)批文拖拉、节奏不快(五)会议过多过滥、难以压缩三、我国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一)旧观念的束缚(二)慢节奏的习惯(三)行政管理研究工作薄弱(四)行政法律制度不健全四、提高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及简要措施(一)观念不断更新,树立高效观点(二)法制、机制日趋合理(三)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四)加强考核,注重开展绩效评估(五)拓宽领域,开展行政理论研究参考文献论文摘要行政管理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行政活动的生命。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提高我国行政管理效率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阐述行政管理效率对我国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分析目前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结合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形成原因,提出对目前存在问题的改观对策以及如何提高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简要措施。

关键词:行政、行政效率、行政管理、效率目录一、行政管理效率的意义 (1)(一)行政管理效率的概念 (1)(二)行政管理效率的内容 (1)(三)行政管理效率的作用 (2)二、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 (2)(一)机构林立、人浮于事 (2)(二)行政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协同性较差 (2)(三)研究与决策问题、程序冗长 (3)(四)批文拖拉、节奏不快 (3)(五)会议过多过滥、难以压缩 (3)三、我国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 (3)(一)旧观念的束缚 (4)(二)慢节奏的习惯 (4)(三)行政管理研究工作薄弱 (4)(四)行政法律制度不健全 (4)四、提高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及简要措施 (5)(一)观念不断更新,树立高效观点 (5)(二)法制、机制日趋合理 (5)(三)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 (5)(四)加强考核,注重开展绩效评估 (5)(五)拓宽领域,开展行政理论研究 (6)注释 (7)参考文献 (7)浅谈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其改观对策行政管理效率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然而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伴随着现代化进度的不断提高,我国行政管理所面临的任务和压力也越来越大。

浅谈信息化促进行政办公效率的提升

浅谈信息化促进行政办公效率的提升

浅谈信息化促进行政办公效率的提升1. 引言1.1 信息化对行政办公效率的重要性信息化对行政办公效率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信息化可以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通过信息化技术,政府部门可以实现信息快速传递、数据高效管理和流程自动化,减少了繁琐的手工操作和纸质文件的传递,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了行政工作的效率。

信息化可以提升行政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公开,使决策过程更加透明,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和权力寻秩,保障了决策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信息化还可以促进政府部门间的协同和合作。

通过信息化平台,不同部门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重复劳动,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信息化对行政办公效率的提升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政府部门应当重视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办公效率,推动行政管理现代化。

2. 正文2.1 信息化促进行政办公效率提升的方式信息化促进行政办公效率提升的方式包括多方面的措施和方法。

首先是推广信息化技术,包括建设数字化办公平台、推行电子文档管理系统、开展政务信息公开等措施,从根本上提高行政效率。

其次是加强信息化人才建设,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信息化人才,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办公。

还需要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协同办公系统,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提升工作效率和协调性。

还可以通过推行智能办公设备和智能化办公环境,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信息化促进行政办公效率提升的方式多种多样,需要政府部门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行政办公效率,实现现代化管理的目标。

2.2 信息化在政府办公中的应用信息化在政府办公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和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利用各种信息化工具和系统来提高办公效率和服务质量。

信息化在政府办公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子政务:政府部门建立了各种电子政务平台,提供在线办公、在线申请、在线审批等一系列服务。

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看当今中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

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看当今中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

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看当今中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20世纪初在工业化时代产生的一种管理理论,其核心观点是通过科学方法和数据分析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这一理论在当时的工业生产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为当今的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当今中国,行政管理也正向着科学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张将管理工作转变为科学的方法,通过研究和分析工作过程,发现并实施最佳的工作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工作分工、科学管理、合理激励和标准化管理,这些观点对于当今中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从工作分工的角度来看,泰勒主张将工作分解成若干个简单而重复的动作,以便员工能够熟练地掌握并提高效率。

在当今中国的行政管理中,也需要将繁杂的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分配,使得每个员工都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到精益求精,进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科学管理理论强调科学管理,即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数据分析来决策和管理。

在当今中国,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管理工具和方法也日益丰富和完善,可以更好地帮助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

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都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从而做出更科学和准确的决策。

合理激励也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泰勒认为,员工的工资应当与其工作的表现成正比,以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

在当今中国的行政管理中,也需要合理激励员工,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这种合理激励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薪酬激励、晋升机会、培训发展等,都可以有效地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

标准化管理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

泰勒主张对工作方法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标准化,以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在当今中国的行政管理中,也需要建立各种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包括工作流程标准、管理制度标准、绩效考核标准等,以确保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行政管理 科学管理理论

行政管理 科学管理理论

行政管理科学管理理论一、行政管理的发展历程行政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当时,美国社会经历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政府对于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治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于是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改进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能,从而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在行政管理的早期发展过程中,人们主要关注的是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工作程序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从更加科学的角度思考行政管理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其中就包括科学管理理论。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法兰克·吉尔伯特(Frank Gilbert)和亨利·福尔(Henri Fayol)。

他们对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成为了现代行政管理的基础。

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工作分析、作业标准化、效率提高、管理层和操作层之间的协作等。

其中,工作分析是指对工作流程进行科学分析,找出工作中的瓶颈和浪费,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依据;作业标准化是指通过科学方法确定最佳工作方法和流程,使得工作过程可以被规范和标准化;效率提高是指通过科学管理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管理层和操作层之间的协作是指管理者和操作者之间形成合作的关系,共同为组织的目标努力。

科学管理理论的原则包括专业化、科学化、标准化、效率化等。

其中,专业化是指管理者和工作者分工明确,各自负责;科学化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工作进行分析、设计和管理;标准化是指工作程序和方法要经过科学的规范和标准化;效率化是指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科学管理理论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科学管理理论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到精细化劳动。

行政管理中的决策分析与预测能力

行政管理中的决策分析与预测能力

行政管理中的决策分析与预测能力在现代社会中,行政管理在各个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行政管理中的决策分析与预测能力则是保证行政决策科学合理的基础。

决策分析与预测能力的准确和有效,直接影响着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就行政管理中的决策分析与预测能力进行探讨,阐述其重要性以及提升方法。

一、决策分析的重要性决策是行政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而决策分析则是决策的关键过程。

利用决策分析方法,可以全面系统地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明确目标和影响因素,以科学的方式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首先,决策分析可以帮助行政管理者准确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背景。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了解问题的起因和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背景信息,避免主观臆断和盲目决策。

其次,决策分析可以对各种决策方案进行综合比较。

分析不同方案的优劣势,将各种因素进行权衡,选择最具经济和效率的解决方案。

这有助于优化决策结果,提高行政管理的效果和质量。

最后,决策分析可以降低决策风险。

通过对可能性和概率的分析,可以预测决策结果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二、预测能力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预测能力是行政管理中另一个重要的能力,通过对未来趋势和变化的准确预测,可以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预测能力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经济、人力资源、市场等各个领域。

首先,预测能力可以帮助行政管理者制定长期规划和战略。

通过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趋势进行预测,可以为行政管理者提供未来发展的参考,为决策制定提供依据。

其次,预测能力可以用于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

通过对市场需求、人力资源等进行预测,可以合理配置资源,降低资源浪费和风险损失。

最后,预测能力可以用于政策制定和调控。

通过对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趋势进行预测,可以为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提升决策分析与预测能力的方法为了提升行政管理中的决策分析与预测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加强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能力。

行政管理理论分为哪两类

行政管理理论分为哪两类

行政管理理论分为哪两类行政管理学理论分为两大类,一是传统行政管理理论,二是现代行政管理理论。

传统行政管理理论主要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国家的学者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

现代行政管理理论则是在20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的管理理论观点,其中包括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新政管理、政策实现理论等。

这两种管理理论各有其特点和优势,也有其一定的运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下面将分别对这两类管理理论进行进一步的介绍。

传统行政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强调组织的效率和权威。

20世纪初期的管理学家强调组织的机械性、规范性和计划性,认为只要按照计划和规范进行管理,就能够取得成功。

这种管理理论对当时的组织管理和社会进步有着积极的意义,但由于它过分强调了组织的机械性和规范性,忽视了人的因素,导致了组织的僵化和腐败。

由于这些缺陷,传统行政管理理论在20世纪后期逐渐被现代行政管理理论所取代,但其仍有其价值和意义,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强调组织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20世纪后期的管理学家强调了组织的生命力、创新力和人的因素,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管理理论观点,包括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新政管理、政策实现理论等。

这些管理理论不再强调组织的机械性和规范性,而是强调组织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注重人的因素和组织的环境适应性,提出了很多新的管理理论观点和管理方法,有益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在传统行政管理理论中,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观点。

泰勒认为,管理就是科学,是一门科学。

他认为,管理是一门科学,并且可以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

他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指导管理者进行管理活动。

这些原则和方法包括分工、专业化、规范化、计划化等,对管理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另外,韦伯的官僚管理理论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观点。

韦伯认为,现代组织是一种官僚制度,官僚制度是一种高度规范化、层次化和权威化的组织形式,能够保证组织的稳定和效率。

管理学行政管理理论与方法

管理学行政管理理论与方法

管理学行政管理理论与方法一、行政管理理论1. 泰勒理论泰勒理论是行政管理领域最早的理论之一,它主要关注生产效率,强调科学管理、劳动分工和工作标准化。

泰勒认为,以科学方法进行生产和工作安排,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效率。

泰勒理论对于行政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后来的行政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

2. 马克思主义行政管理理论马克思主义行政管理理论注重阶级斗争和政治权力的掌握,它关注的是整个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结构,将行政管理作为国家政权的执行者。

马克思主义行政管理理论强调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干预和管理,强调公共事务的社会化和国有化。

3. 韦伯理论韦伯理论强调组织的层级结构和权威结构,提出了有关组织形式的理论,强调官僚制度是最有效的组织形式。

韦伯认为,官僚制度通过层级结构和严格的规则和程序来实现有效管理,并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以上三种理论是行政管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在实际应用中,这些理论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而现代行政管理理论还包括了很多其他理论,如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公共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等。

这些理论在特定的领域和情境下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应用。

二、行政管理方法1. 计划和组织计划和组织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它包括了领导者制定目标和策略,安排资源和工作任务,确保组织按照计划进行工作。

有效的计划和组织可以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并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2. 领导和指导领导和指导是行政管理中至关重要的方法,它包括了领导者对团队成员的激励和激励,指导他们完成工作任务。

有效的领导和指导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的目标。

3. 控制和评估控制和评估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包括领导者对工作进展和绩效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工作按照计划进行,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有效的控制和评估可以帮助组织及时纠正偏差,实现目标。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行政管理还包括了很多其他方法,如沟通和协调、团队建设和激励、冲突管理和危机处理等。

科学方法搞好行政管理工作

科学方法搞好行政管理工作

理论探索在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普及的情况下,管理水平决定了发展趋势和命运,行政人员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他们的管理,决策和控制各类学校的资源,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着学校管理目标发展,计划的实施和最终效果。

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助于高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人才结构,提高行政管理队伍的整体管理水平,从而保护高校可以提供高品质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功能。

1、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中不和谐现象剖析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但也承担的责任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新的和谐理念对高校进一步深化改革,更新管理理念,规范行政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学校的发展,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管理理念的不和谐。

目前高校的行政管理还不能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新形势,缺乏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因循守旧,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其他明显的现象。

尤其在高等教育决策和管理,学术人员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会不多,这种情况是由于许多决定和法规对法学教学和研究,导致资源分配,收入分配和其他方面的损失,公平。

更不幸的是,大学政府和谐不协调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

(2)管理机制的不和谐。

行政管理内部缺乏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责任监督机制。

在旧的管理运行方式的惯性作用下,重机构、重权力、重章法而不重视人,是当前高校管理机制中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

(3)管理运作的不和谐。

具体管理运作中的不和谐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在具体管理运作中,“官本位”思想渗透整个校内管理系统,这往往导致政策的制定随着领导人意志的改变而改变,朝令夕改的现象普遍,严重违背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规律性。

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相互推诿扯皮,缺少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上下级关系不和谐;上级领导过于注重领导权威,缺少亲和力,无法真正有效地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下属一部分同志不是专心致志干事业,而是一门心思跑关系,不务本职工作;有些同志过于计较个人得失,不能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同志之间有意见或看法,不能开诚布公地进行交流;职能部门和院系之间分配不合理,严重挫伤了教职工的积极性。

泰勒科学管理思想对当代行政管理的启示

泰勒科学管理思想对当代行政管理的启示

泰勒科学管理思想对当代行政管理的启示泰勒科学管理思想对当代行政管理的启示泰勒(1856—1915),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倡导者,被后人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0世纪以来,科学管理理论在美国和欧洲大受欢迎,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不仅如此,当前我国行政改革也能从中获得很多有益的借鉴。

一、泰勒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他说:”诸种要素一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括如下:科学,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

协调,不是不和别人合作,不是个人主义。

最高的产量,取代有限的产量。

发挥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

”[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这个定义,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也综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其丰富的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的劳动生产率谋求最高的劳动生产率是泰勒创立科学管理理论的根本出发点,是泰勒制定科学管理的原理、方法的基础。

为实现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他进行了大量、反复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管理的实质、原理、原则、方法、制度等丰富的思想观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科学体系。

(二)科学管理的实质是实现管理方和被管理方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泰勒认为科学管理不仅仅是将科学化、标准化引入管理,更重要的是实现一切企业和机构中的工人们和雇主们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

他认为雇主和雇员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

因为对于雇主而言,追求的不仅是利润,更重要的是事业的发展。

而事业的发展不仅会给雇员带来较丰厚的工资,而且更意味着充分发挥其个人潜质,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采用最佳的任务管理法是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而采用科学化、标准化的任务管理法则能使工人们发挥最大程度的生产积极性,作为回报,他们能从雇主哪里取得某些特殊的刺激,这种管理模式也被称谓“积极性加刺激性”的管理。

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看当今中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

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看当今中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

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看当今中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现代工业管理理论的基础。

其主张在工业生产中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生产过程,寻找最优化的生产方式,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这种理论思想体现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计划化等现代管理的基本观念。

在当今中国的行政管理中,科学化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和方法,对很多行政领域的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角度,探讨当今中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

一、生产过程的科学化和优化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所有工业生产过程都可以被科学化和优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这种理论思想在当今中国的行政管理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城市规划方面,人口密度和用地规划都需要进行科学分析和规划,以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在教育管理方面,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也需要科学地考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在环境保护方面,各种环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需要进行科学化的分析和优化。

二、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在当今中国的行政管理中,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例如,在公务员考核管理中,各级干部需要按照标准化的考核流程进行考核,从而提高考核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在招聘管理方面,各单位也需要按照标准化的流程和标准来进行招聘,以提高录用质量和公正性;在财务管理方面,各级政府要按照财务规范化的要求来进行收支管理,从而保证财务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三、绩效管理和目标管理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张从目标和绩效出发来管理,通过绩效评估和目标管理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当今中国的行政管理中,也越来越强调绩效管理和目标管理。

例如,在各级政府管理方面,绩效考核已经成为普遍的管理方式,政府和公务员的绩效也需要按照相应的标准和流程来评估;在经济管理方面,企业需要按照目标管理的方式来制定年度计划和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823499(2001)S020052203浅谈现代科学方法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Ξ杨守吉(淮海工学院海洋与水产学院信息管理教研室,江苏连云港 222042)摘 要:将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等一些新兴学科的科学方法引入到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中,以求更完整地认识行政组织、行政现象和行政行为,更为科学地运用行政管理的手段去不断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行政管理;方法;效率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B0 引言行政管理是内容庞杂、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

行政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行政理论是否正确、行政组织结构是否合理、行政工作人员是否精干,而且取决于行政方法是否得当。

因而,行政方法是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要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离不开行政方法及其技术手段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长期以来,不少人对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等新兴学科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探讨,并将其方法、手段和成果广泛运用到了各个领域的研究,这不仅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且极大地影响了管理科学的发展,为之提供了全新的现代科学思想和方法。

笔者所论及的行政管理方面的控制方法、信息方法和系统方法等就是应用这些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果。

1 控制方法控制论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出现的一门新型学科。

它是在自动调节、电子计算机、通讯技术和神经生理学、生物学、数学等学科相互渗透、高度综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二次大战后,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自动追踪、瞄准、发射、导航等一整套的导弹和反导弹控制系统,以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全盘自动化,电子计算机已成为控制论应用的一种主要工具,它使控制论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

1.1 控制方法的涵义控制方法,就是运用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在行政管理中实施控制行为,即按照计划标准来衡量完成情况和纠正偏差以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行政管理作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社会过程,它的运行有着一定的发展方向、途径和程序,这就需要依靠控制的作用,实现对管理活动的组织、协调和领导。

1.2 采用控制方法应注意的问题行政管理是目标明确、指向具体的控制过程,国家通过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颁布政策法令,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社会的运行,并不断纠正各种偏差,保证一定的社会目标的实现。

因此,应用现代科学中的控制论方法,是行政管理实现科学控制的有效途径。

把控制论方法应用于行政管理,需明确以下几点:第一,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控制目标。

在运用控制方法时,首先要明确控制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这样才能在控制过程中,创造合适的条件,使行政管理沿着既定目标井然有序地发展,并能及时判断和分析脱离目标的现象,以便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第二,必须选择有效的控制方式。

行政管理是否具有控制能力,是否能达到控制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控制方式的有效选择。

如国家对社会经济要实行宏观调控,单纯采取行政的、直接的控制方式,就不能达到宏观管好、微观搞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正确的控制方式应当是变直接控制为间接控制,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和调节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

第三,控制必须通过反馈来实现。

对一个组织系统来讲,控制是一种调节过程。

具体地说,是指组织系统为了适应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变化,排除内外干扰,克服不确定性,保持某种特定的最优状态的调节过程。

控制的过程就是借助反馈调节机制才得到实现的。

反馈调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促使控制系统稳定在平衡状态上的负反馈调节;另一种是促使控制系统向某一方向变化发展的正反馈调节。

行政管理系统是人工系统,需要管理者自觉运用控制反馈方法,不断进行调节,从而使事物的发展处于稳定状态,使行政管理沿着正确的目标发展。

因此,为保证控制的有效性,必须克服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义,畅通信息渠道。

管理者依据反馈的信息可以发出或重新发出控制和调节的指令,以保证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和既定目标的实现。

第四,控制要有完善的组织系统。

完善的组织系统是实第10卷・专刊・2001年6月淮 海 工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H uaihai Institute of T echno logyV o l.10S.I.June2001Ξ:20010512施有效控制的组织保证。

首先,控制部门和被控制部门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应当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做到顾全大局,而不能各行其是。

其次,组织机构之间职责要分明,谁来控制、对谁控制、控制失当的责任以及采取相应对策等问题,都要有明确规定。

在行政管理中,常出现失控现象,特别是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而失控现象的出现与行政组织系统不完善有很大关系。

解决此类问题,一方面要摆正控制部门与被控制部门的关系;另一方面要科学设置行政组织和规范其行政职责。

2 信息方法所谓信息,是指通过文字、数据或信号等形式来表现的、可以传递和处理的对象。

信息乃是表现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现代信息在质和量上已远远超越了传统的信息范畴(情报、消息、资料等)。

2.1 信息方法的涵义信息方法,是指把系统看作是通过信息流动变换过程,实现其有目的性活动的方法。

信息是控制的基础,所有管理也可以说是信息活动的过程。

同样,行政管理系统只有借助于信息的流动和通过信息通道,才能实现各管理环节之间的联系,从而完成各项管理任务。

2.2 信息运动的基本环节信息运动的基本环节由三个部分组成,这就是信源、信道和信宿。

发出信息的事物为信源;信息的传递为信道;信息的归宿为信宿,它是最终接受利用信息的组织或个人。

运用信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在接收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加工制作,作出定性和定量分析,建立信息模型;对信息模型进行功能模拟试验,经过比较分析,进一步修改完善模型;将产生的新信息通过传递到达有关组织或个人,并不断排除信息传递中的干扰。

这样,就能使整个管理活动按照预定的目标发展。

因此,从信息角度讲,管理活动的过程就是作信源的管理对象产生并输出信息,作为信宿的管理机构接收信息,并对此进行抽象、处理和转换,再向管理对象传递新信息的过程。

2.3 采用信息方法的重要性在行政管理中运用信息方法,就是把行政管理机关看成是一个信息系统,把行政管理过程看作是信息的输入、传递、存储、变换、使用、输出的过程。

运用信息方法进行行政管理活动,就要自觉做好行政信息的收集、传输、使用和反馈,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信息方法表明,各种信息的流动速度是影响管理活动效率的重要原因。

而要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就要求合理设置机构,减少管理层次,这样就能缩短信道,减少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经过的中转环节的数量,从而加速信息的整体循环。

从这个意义上说,采用信息方法有利于实现机构设置合理化。

不仅如此,信息方法对整个行政管理科学化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控制论创始人、美国的维纳曾指出:“任何组织所以能够保持自身的内在稳定性,是由于它具有取得、使用、保持和传递信息的方法。

”3 系统方法系统论是在现代工业、农业和军事急速发展,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情况下产生的。

它是控制论、信息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系统是由互相连接或互相储存的事物或集聚事物所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复杂的统一体。

它是根据某种方案、计划(目的)有秩序地安排各项事物而组成的综合体。

恩格斯指出,系统就是“过程的集合体”。

3.1 系统方法的涵义系统方法,就是对待任何事物都要用系统观点从整体去分析处理的方法。

即是说,按照事物特定的系统,把所要研究的对象放在系统中进行考察和分析,以实现整体的最优化的方法。

在行政管理中,应用系统方法,就是把整个行政管理活动看作是一个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系统而进行管理。

3.2 采用系统方法必须遵循的原则在行政管理中采用系统方法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系统方法的基本观点。

它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从属于某个系统,都具有系统的属性,而任何一个系统,又总是相对形成一个整体。

系统的整体性表现在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保持着有机联系。

行政管理以及行政管理过程中某一具体的管理活动是一个系统工作,只有从整体与部分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才能提示行政管理的特征和运动规律。

行政活动中,要处理的事情愈多,就愈需要将部分和整体以最佳的状态来调和;其相互联系的部门和人员愈多,整体观念就愈重要。

按照整体性原则的要求,当要素与要素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局部要服从整体,要通过整体系统的协调运转正确处理这些问题。

事实表明,有时子系统都很好,而整体组合不好,这个系统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反之,有时子系统并不十分理想,可是总体结合起来却搞得很好。

这截然不同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整体性原则的重要性。

第二,综合性原则。

任何整体都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综合体,我们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对整个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功能、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任何重大的行政决策都必须遵循综合性原则。

因为这类决策涉及面广,复杂程度高,不但有技术因素,还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我们只有通过综合分析和考察,才能找到正确的对策。

此外,综合性原则还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

系统工程几乎涉及各种现代科学知识,其中重要的有运筹学、数学、控制论等,其中运筹学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图与网络等,数学中有数理统计、概率论等。

第三,关联性原则。

关联性是系统与周围事物以及系统内部各个部分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因此,行政管理活动必须考虑系统环境对系统的深刻影响,考虑系统内部各35・专刊・杨守吉:浅谈现代科学方法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部分作用可能产生的结果。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指出事物的联系,寻找其具体联系的方式,并尽可能用明确的模型表示出来。

如前几年,中国科学院系统所曾经搞了一个农业模型,在模型中经过计算机发现农民养猪在经济上吃亏,必须提高猪的收购价格。

系统工程界还对我国价格补贴、人口增长的发展趋势以及与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计算。

这些都为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决策提供了依据。

第四,最优化原则。

它要求选择最优方案,使系统处于最优状态,达到最优效果。

最优化并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最优化方案只是相对于其它方案更可行合理,更能发挥作用并尽量避免各种消极因素。

最优化原则也不是孤立的,它和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密切相关。

系统最优不是个别因素或局部最优,而是指在考虑综合性、关联性因素条件下的整体最优。

3.3 系统方法的实施步骤系统理论在总结以往人们的组织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有着自己鲜明特点的方法步骤。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系统工程专家提出的由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组成的三维结构,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每一项具体任务,在这个三维空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具体地说,在考虑工作时,一个系统从规划到更新,可以分为调研、具体计划、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等阶段;在思考问题时,可分搞清问题、选择评价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系统选择、决策、实施等步骤;在运用专业知识和学科方面,要运用各种不同专业的科学知识,如哲学、政治、经济、管理、法律、艺术、商业、医药、建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