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性危害

合集下载

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一、引言实验室中的实验活动,尤其是涉及到生物领域的实验活动,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生物危害性。

为确保实验室和实验人员的安全,进行实验活动前,有必要对实验所涉及的生物危害进行评估,并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报告就实验活动的生物危害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建议。

二、实验背景本次实验活动旨在研究细菌的增殖过程,通过培养细菌并观察其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分析细菌的增殖速率以及环境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三、生物危害评估根据实验活动的性质和目的,本次实验涉及到的生物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染风险:实验活动中使用的细菌可能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存在感染风险。

误操作、实验器材的不当处理或细菌暴露可能导致感染事件的发生。

2.毒性物质:实验中所使用的细菌培养基、酶切剂等物质可能具有毒性,误接触或吸入可能对实验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3.遗传物质:实验中使用的细菌包含遗传物质,若遗传物质泄漏或误操作可能对环境和实验人员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根据以上评估,本次实验活动涉及到的生物危害较为明显,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实验室和实验人员的安全。

四、防护建议基于生物危害评估结果,下面提出相应的防护建议:1.实验操作人员应经过必要的生物安全培训,熟悉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了解细菌的危害性和应急处理措施。

2.实验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和护目镜,以防止细菌直接接触皮肤、吸入或飞溅进入眼睛和口鼻。

3.实验室应配备安全实验台和生物安全柜,确保实验台面的材质易于清洁,防止细菌滋生和繁殖。

4.细菌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细菌外泄和污染环境。

5.严格控制细菌培养基的使用和处理,避免误吞食或皮肤接触。

6.在实验过程中避免纯化细菌时的气溶胶产生,可采用安全离心机或其他无菌操作方式。

7.实验后,将实验器材、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理,避免细菌污染的扩散。

五、结论本次实验活动涉及到的生物危害较为明显,但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生物危害对实验室和实验人员的危害。

实验室生物因子及危害程度分级一览表

实验室生物因子及危害程度分级一览表
生物因子
中文名
丙型肝炎病毒
生物危害级别
第三类
实验室操作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防护服、生物危害标志等
安全实施
生物安全柜,应急装备等
工作性质
检测
英文名
Hepatitis C virus
简介
丙肝跟乙肝一样都属于是传染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性生活、母婴垂直传播。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医学界目前尚未研制出有效预防丙肝的疫苗。因为丙肝病毒是RNA病毒,极易变异,研制疫苗的难度很大,因为除了人和黑猩猩以外,其他动物都不会患上丙肝,因此疫苗研制难以找到动物模型,所以惟一的有效的处理方式是高危人群及早做丙肝抗体检测,及早发现疾病并积极治疗。丙型肝炎患者如果病毒核酸(HCV - RNA)阳性,说明病毒在持续复制,其肝功能难以稳定,患者多数情况下,血清转氨酶(ALT)呈轻度或中度升高。这些患者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及保肝治疗。经多年的临床验证,使用普通干扰素后,可有50%的患者获得较好疗效,即血清HCV - RNA阴转,肝功能恢复正常。但停用干扰素后,10%~15%的患者出现病毒复制反弹,即HCV - RNA阳转,肝功能再次异常。
实验室生物因子及危害程度分级一览表
生物因子
中文名
艾滋病病毒
生物危害级别
第二类
实验室操作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防护服、生物危害标志等
安全实施
生物安全柜,应急装备等
工作性质
检测
英文名
Human immundeficiency virus
简介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感染者是传染源,曾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等分离得HIV。握手,拥抱,接吻,游泳,蚊虫叮咬,共用餐具,咳嗽或打喷嚏,日常接触等不会传播。三种主要传播方式为: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汇编)

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汇编)

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被危害性生物及物品所侵害,保证危害性物品不外泄,对实验室工作环境进行评估,以鉴定生物安全防护等级,保证生物安全。

一、危害程度分类及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评估本实验室是为医院科研工作提供公共科研平台。

生物源危害主要是由临床取材标本(如血液、组织等)中的微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具有潜在危险性,可能引起实验室感染;此外,实验室还存在触电、火灾、化学腐蚀、偷盗等危险。

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本实验室不涉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高致病性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高致病性微生物的菌、毒种的保藏,实验室采用一定防护措施就能控制感染或防范灾害,或者对相应病原体存在有效的免疫方法。

评估我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按二级实验室(BSL-2)生物安全要求。

二、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防护的一般要求1. 吸烟危害评估及防护(1)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2)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2. 实验区内食用食物、饮料及其他危害评估及防护(1)实验室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口”接触可能的其他物质;(2)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专用存放食物的冰箱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

3. 使用化妆品危害评估及防护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进行化妆,但允许并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4. 实验中眼睛和面部的风险评估及防护(1)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需使用护目镜、面罩或其他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2)工作人员在实验室的危险区内不要佩戴隐形眼镜,除非同时使用护目镜或面罩;(3)使用、处理能通过粘膜或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

5. 实验中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一般要求(1)应穿着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服装,工作服应干净、整洁;当工作中有危险喷溅到身上的可能时,应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渗外罩;有时还需要佩戴其他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面罩等;(2)个人防护服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3)不得在实验室内设置值班床,严禁在实验室内住宿。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认识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认识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认识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实验室生物安全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实验室生物安全指的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生物学研究时所需要遵守的一些安全规定和操作方法,以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实验室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意义、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危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措施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等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意义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意义非常重要,首先它是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础。

在实验室中,研究人员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危险的生物物质,如细菌、病毒等,这些生物物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其次,实验室生物安全也是保护实验室环境的安全的基础。

在实验室中,如果不遵守生物安全规定,可能会导致生物物质泄漏或者污染实验室环境,从而影响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因此,实验室生物安全对于实验室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科学研究的推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危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危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危害、对实验室环境的危害和对公共卫生的危害。

1.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危害在实验室中,研究人员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危险的生物物质,如细菌、病毒等,这些生物物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例如,接触到含有致病菌的微生物培养物可能会导致感染,接触到含有致癌物质的化学试剂可能会导致癌症等。

2.对实验室环境的危害在实验室中,如果不遵守生物安全规定,可能会导致生物物质泄漏或者污染实验室环境,从而影响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例如,生物物质泄漏可能会导致实验室环境的污染,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甚至可能会造成实验室的停工。

3.对公共卫生的危害实验室中进行的研究可能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传染病的防治、食品安全等。

如果实验室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会导致疾病的传播或食品安全问题,从而对公共卫生造成威胁。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措施为了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评估日期:
参与评估人:
本实验室主要从事临床免疫生化检验工作,样本来源包括健康体检人群和病人,涉及的生物因子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

这些生物因子主要来自送检样本本身,可能存在传染性病原体,包括甲类传染病如鼠疫杆菌、霍乱弧菌,乙类传染病如艾滋病、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痢疾杆菌、结核分支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百日咳、淋球菌、梅毒钩端螺旋体、疟疾等。

本实验室仅从事病原体检测实验,不进行有关细菌、病毒、真菌的培养增殖实验,因此属于BSL-2级生物安全。

生物因
子可能通过气溶胶、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等途径传播。

为预防和控制生物危害,本实验室配备了基本防护设备如工作服、手套、口罩等,同时设有冲淋及洗眼装置。

生物安全委员会对所有员工进行了生物安全培训,并定期演练。

因此,本实验室的生物危害在可控范围内。

结论:本实验室的生物危害评估结果表明,实验室的生物危害在可控范围内。

实验室危险源危害及预防措施

实验室危险源危害及预防措施

实验室危险源危害及预防措施实验室是一个充满各种危险源和危害的环境,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保障实验室安全。

下面将介绍实验室的常见危险源、危害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1.化学品危害:实验室中常使用各种化学试剂,这些化学品可能对人体造成刺激、灼伤、中毒等危害。

预防措施包括:-在实验室中配备充足的通风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室衣物、手套、护目镜等,以减少直接接触化学品的风险。

-严格遵守化学品的储存和处理规定,确保化学品储存区域干燥、通风良好,并标识清晰。

-做好实验前的安全评估工作,了解化学品的性质、用途和危险性,并选择合适的替代品或降低风险的工艺。

2.生物危害:实验室中常接触各类微生物和生物样品,这些生物物质可能存在传播疾病的风险。

预防措施包括:-采用合适的生物安全柜和防护措施,避免微生物的直接接触和扩散。

-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如正确使用实验室手套、外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对于高风险的生物材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和处置,如制定物质转移协议、材料消毒等。

3.火灾危害:实验室中存在各种易燃、可燃物质,如化学试剂、溶剂等,这些物质容易导致火灾。

预防措施包括:-建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和培训员工应急逃生计划,并定期组织演练。

-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严禁随意携带火源物品。

-定期检查和维护防火设施,如灭火器、消防器材,并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易于取用。

4.物理危害:实验室中常涉及到各种物理实验装置和设备,在错误操作或不当使用下可能导致人身伤害。

预防措施包括:-提供相关实验操作培训和指导,确保操作人员熟悉实验装置和设备的操作方法。

-使用正确、合格的实验室设备,如安全玻璃、护目镜、防护罩等。

-在实验之前,对实验装置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无故障、正常运行。

-遵循实验操作的正确标准流程,如在进行高温实验时使用耐高温手套、面罩等。

5.辐射危害:一些实验室可能使用到放射性物质或设备,这些物质或设备可能产生辐射危害。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常见的生物危害及防治措施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常见的生物危害及防治措施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是进行动物实验和研究的重要场所,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常存在各种生物危害,这些危害可能会对实验室的动物、工作人员和整个实验室的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了解常见的生物危害及相应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围绕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常见的生物危害及防治措施展开讨论。

一、常见的生物危害1.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动物实验室中最常见的生物危害之一,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导致动物感染疾病,甚至对人员健康产生威胁。

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常常通过空气传播、器械污染等途径传播。

2. 昆虫在动物实验室中,昆虫可能会对动物实验和工作人员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威胁。

苍蝇、蚊子等昆虫可能会传播各种疾病,并在实验室环境中引起感染。

3. 啮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如老鼠、仓鼠等)在实验室中常常被用于进行实验和研究,然而它们本身也可能成为生物危害,传播疾病、破坏实验设备等。

二、防治措施1. 严格的环境控制为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应该实施严格的环境控制,包括空气净化、无菌操作、实验室内消毒等措施,以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无菌。

2. 实施有效的防扩散措施一旦发现病原微生物在实验室环境中传播,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防扩散措施,例如对实验设备、器械进行彻底消毒、隔离患病动物等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3. 昆虫控制为防止昆虫对实验室环境和动物的威胁,需要实施有效的昆虫控制措施,例如建立防虫设施、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杀虫、维持实验室环境的清洁等。

4. 动物管理对啮齿类动物的管理也是防治生物危害的重要措施,包括定期清洁动物笼、保持动物健康检查等,以减少动物对实验室环境和人员健康的威胁。

5. 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也是防治生物危害的重要措施,包括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加强员工培训、建立安全预案等,以应对各种生物危害的发生。

在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中,了解常见的生物危害及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保障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和人员健康非常重要。

临床实验室危害源

临床实验室危害源

一、对生物源危害:临床实验室生物源危害主要是由微生物。

尤其是病源微生物引起的。

包括细菌。

病毒。

寄生虫等。

在实验室内做试验、研究等操作时。

实验人员需要处理大量的病源微生物,很容易引起污染。

根据生物污染的对象,为空气污染、水污染、人体污染、物体表面污染等种类。

1.对空气的污染:根据污染空间,可分为实验室内环境空气污染、实验室外环境空气污染。

许多操作可产生气溶胶,是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粒子一般为0.001mmol1000um的固体,液体微子粒子形成胶溶状态分散体子当气溶胶不能安全有效地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便导致实验室内空气污染。

下述操作可能产生气溶胶:使用涡旋震荡器、用力拍干反应板超声波处理、试液开封、开启冰箱和离心机及舍弃离心后的上清液时、另外动物接种从动物体内采血、清洗注射器、调整液量也可产生。

2.对水的污染:实验中会产生大量污水,医院污水尤其是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传染病房的污水,有大量的有机悬浮物和固体残渣,还不同程度的含有多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虫卵。

这种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池塘或直接灌溉,可污染环境和水源。

当人们接触成食用污染水时,可能使人致病或引起传染病的流行。

3.对人体的感染:人是实验室污染最容易侵袭的对象。

其污染途径包括接触污染物或吸入病源微生物气溶胶。

原因有几下几种:(1)实验室事故引起的污染,通过器械、破碎且污染的玻璃器皿、针头刺破伤而发生。

(2)实验室动物引起的感染。

(3)气溶胶引起的感染,通过呼入被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

(4)其他工作区与生活区相混,下班或餐前不洗手而感染。

4.对物体表面的污染:实验人员的皮肤、鞋底、感染性物溢出或溅出后处理不当可造成墙壁、地面、台面、仪器和其他等物体表面的污染。

二.化学源危害:主要指临床实验室的操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危险性化学品引起的危害,包括:易燃、易暴、易腐蚀、有毒、有害化学品等。

在临床实验中对危险化学品的存放,处理、应用、处置应符合化学实验室行为标准,并有明显标识。

生物性危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生物性危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社会影响
生物性危害因素可能导致 社会恐慌和不稳定,影响 社会安全。
常见的生物性危害
02
因素
细菌
细菌种类繁多,分布 广泛,可引起多种疾 病,如肺炎、胃炎、 肾炎等。
传播途径:经口摄入 、吸入、接触等。
常见的细菌有沙门氏 菌、大肠杆菌、幽门 螺杆菌等。
病毒
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可引起多种 疾病,如流感、肝炎、艾滋病等

常见的病毒有流感病毒、疱疹病 毒、腺病毒等。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空气传播等。
真菌
真菌是一种微生物,可引起多 种疾病,如脚气、肺炎、皮肤 病等。
常见的真菌有酵母菌、霉菌、 癣菌等。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空气传 播等。
寄生虫
寄生虫是一种生物,通常寄生在人体内,可引起多种疾病,如蛔虫病、血吸虫病等 。
生物性危害因素及其预 防措施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生物性危害因素概述 • 常见的生物性危害因素 • 生物性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 预防生物性危害的措施 • 生物性危害的监测与控制 •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生物性危害因素概
01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生物性危害因素是指能导致人类或动物发病或死亡的微生物、寄生虫、动植物 等,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防护用品的选择
根据接触病原微生物的风险程度,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 医用外科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一次性手套等。
防护用品的使用
在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前,应先进行手卫生,按照说明书正确佩戴, 确保密合度良好,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
防护用品的更换与储存
个人防护用品应定期更换,避免过期使用,同时应储存于干燥、通 风、无污染的环境中。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级及依据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级及依据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级及依据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的与生物相关的实验活动中,预防生物危害和保障实验室安全的一系列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是指在实验室中发生的与生物相关的安全事件,根据事件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可以将其分级。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分级及其依据。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分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生物安全咨询委员会的要求,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1. 一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一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是指在实验室中发生的对人体无害或只对个别人员造成轻微影响的事件。

这类事件通常是实验失败、操作失误等导致的,对实验室人员的生命健康和实验室环境的安全没有实质性威胁。

2. 二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二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是指在实验室中发生的对人体可能造成轻度疾病或暂时性伤害的事件。

这类事件可能涉及较弱的致病性微生物或具有一定毒力的生物材料,但一般情况下对大部分人员不会造成生命威胁。

3. 三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三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是指在实验室中发生的对人体可能造成严重疾病或重度伤害的事件。

这类事件通常涉及具有高致病性的病原体或毒力较强的生物材料,对实验室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4. 四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四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是指在实验室中发生的对人体可能造成致命疾病或严重伤害的事件。

这类事件涉及高致病性且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病原体或高度毒性的生物材料,对实验室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级的依据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分级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 病原体或生物材料的致病性和毒力:根据病原体或生物材料的致病性和毒力大小,可将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为不同级别。

一般来说,病原体或生物材料越具有致病性和毒力,事件的级别就越高。

2.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不同病原体或生物材料的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不同,对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危害程度也有影响。

医学实验室安全培训

医学实验室安全培训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 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 基本用药程序;
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 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 时,使用强化用药序;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 序。
追踪
根据接触疾病的性质定期检测及随访。
诊疗、护理活动时意外地被患者的血液等体内 物质污染,或被患者血液等体内物质污染的针 头、手术刀等锐利器械刺破自己的皮肤,而有 可能导致感染性疾病发生的一类职业暴露。
感染性职业暴露的评估
分型 :
轻度类型暴露: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 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无临床症状.
重度类型暴露: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 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有临床症状.
消毒液进行消毒,作用30-60分钟。 所用清洁器材、用具不得三个区域共用,专区专用,
用后及时消毒。
2.4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
紧急处理 I、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 洗粘膜。 II、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 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 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III、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 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 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暴露源不明型暴露:不能确定暴露源者.
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 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 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
分 二级暴露 级
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 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 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

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

13
(2)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①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培训制度、准入制度、健康监测报
告制度、个人良好行为制度、意外事故报告制度等。
②标准操作程序:包括实验废弃物处置标准操作程序、进出
实验室标准程序、菌毒种使用标准操作程序、实验室消毒 标准操作程序、 意外事故处理标准操作程序等。
14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24
2、BSL-1安全实验室
(1)用途 ①生物实验教学。
②从事具有明确生物学特征的、已知在健康成人中不
引起疾病的微生物菌株的研究。 (2)主要装备 常规的实验及清洁用具。
25
BSL-1安全实验室
26
3、BSL-2安全实验室
(1)用途 从事与某些严重人类疾病有关的,但具有有效治疗 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菌株研究。 (2)主要装备: ①生物安全柜(II级)。 ②常规的实验及清洁用具。
31
BSL-4安全实验室
32
Thank you!
评估来明确规定安全保障系统 对于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的窗户是否装有避 是否安排了储存设备、储存 是否分别给男女工作人员提供 活动空间和走廊是否满足人员通行和大型 所保护的范围 (4)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 光窗帘 仪器设备的搬运 架来确保储存物品不会滑动、 了更衣间 倒塌或掉落 在不用时整个建筑物是否可以 是否有足够的通风换气 试验台表面是否耐溶剂和腐蚀性化学品的 (5)暖气和通风 实验室的每一位成员是否都配 安全的锁上 侵蚀 储存设施里是否堆积有易造 备了存放日常服装的设施 通风系统是否装有高效空气过滤器 成人员绊倒、火灾、爆炸和 门和窗是否是防破碎的 (6)照明 是否每个实验室房间都有洗手池 是否有实验室人员进行午餐等 昆虫匿藏的垃圾、闲杂材料 机械通风系统是否会影响生物安全柜和通 实验室建筑在结构和维护中能否避免啮齿 活动的房间 装有危害性物品以及贵重仪器 和物品 风橱内部及周围气流 普通照明是否充分 类动物和节肢动物进入及滞留 设备的房间是否上锁 是否有适当的机构来收集和处 冰箱和储存区域是否上锁 试验台上是否有工作照明 所有暴露在外的蒸汽管道和热水管道是否 理普通生活垃圾 使用这样的房间、仪器和物品 采取了隔热或防护措施来保护人员安全 日光灯色彩是否和谐 是否进行控制并需批准 是否配备有断电时使用的独立供电系统 噪声水平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个人防护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个人防护

BSL-2实验室的设备和设施要求
BSL-2实验室设计建造特殊要求:在BSL-1实验 室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实验室门应带锁并可 自动关闭,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应有足够的 存储空间摆放物品;门上具有符合要求的BSL-2实 验室生物危险警示标志;应通风,如果使用窗户 自然通风,应有防虫纱窗;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 应急照明。
二、实验室人员工作中所面临 的生物危害及个人防护
实验室人员的防护装备 检验人员职业危害与防护注意事项
生物安全实验室个人防护装备
所涉及的防护部位: 1、眼睛 2、头面部、呼吸道 3、躯体 4、手 5、足 6、耳(听力)
装备包括:
1、眼镜(安全镜、护目镜) 2、帽子、口罩、面罩、防毒面具 3、防护衣(实验服、隔离衣、连 体衣及围裙) 4、手套 5、鞋套
BSL-2实验室的设备和设施要求
BSL-2实验室的安全设备个人防护:需Ⅱ级生物 安全柜;应设洗眼设施,必要时应有应急喷淋装置, 洗眼设施应安装在BSL-2实验室出口处的洗手池附近。 个人防护设备包括:工作服外穿防护服,戴帽子、口 罩;当操作的感染性材料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而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外操作时,为防止材料溅出或雾 化产生气溶胶的危害,必须使用面部防护装置(如护 目镜、面罩、个体呼吸防护品)。
安全设备是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一级防护屏障,主要包括 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离心机安全罩等;实验室设施是生 物安全实验室的二级防护屏障。
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biosafety cabinet,BSC)是直接操 作危险性微生物时所用的负压过滤排风柜。
其防护原理是:从安全柜排除的空气经过高效 过滤器(HEPA过滤器)过滤释放,以保护外环境; 安全柜内形成的负压和气幕可以防止气溶胶外泄, 以保护操作者;送入安全柜工作区的空气经过HEPA 过滤器过滤,在安全柜内形成百级清洁度的环境, 以保护操作对象。

实验室安全指南:如何应对生物、化学、物理危害及设备设施隐患

实验室安全指南:如何应对生物、化学、物理危害及设备设施隐患

实验室安全指南:如何应对生物、化学、物理危害及设备设施隐患实验室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表1.生物危害生物危害主要来源于实验室涉及的生物因子和生物材料,以及可能产生的气溶胶、感染性物质等。

这些危害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等途径传播,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产生潜在危害。

为了预防和控制生物危害,实验室应采取以下措施:●使用合格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隔离衣等;●对实验材料和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消毒;●定期对工作环境和设备进行消毒和清洁;●对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危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生物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1.化学危害化学危害主要来源于实验室涉及的化学物质、试剂、气体等。

这些危害通过直接接触、吸入、食入等途径传播,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产生潜在危害。

为了预防和控制化学危害,实验室应采取以下措施:●正确选择和使用化学试剂和气体,遵守化学物品使用规定;●对化学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合理处置;●定期对工作环境和设备进行通风和排风,避免空气污染;●对工作人员进行化学危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化学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1.物理危害物理危害主要来源于实验室涉及的电器设备、放射性物质、噪音等。

这些危害通过直接接触、辐射、噪音等途径传播,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产生潜在危害。

为了预防和控制物理危害,实验室应采取以下措施:●对电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运行;●对放射性物质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避免辐射泄漏;●对工作环境进行噪音控制,减少噪音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对工作人员进行物理危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物理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1.设备设施实验室设备设施包括实验台、通风柜、离心机、PCR仪等。

这些设备设施的数量、规格、使用范围等应符合实验室工作的要求。

为了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实验室应采取以下措施:●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对设备设施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其清洁卫生;●对设备设施进行合理布局和调整,确保其符合实验操作流程的要求;●对工作人员进行设备设施使用和维护的培训,提高其操作能力和维护水平。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是指实验室中处理生物材料时发生的事故或意外事件,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农业、兽医和环境造成危害。

这些事件可能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疾病、如炭疽或埃博拉病毒等,或者实验室中的生物材料外泄到环境中,对周边居民和野生动物造成威胁,甚至会导致疾病在一个地区的传播。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实验室操作不当、设备故障、人为破坏或自然灾害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例如,实验室中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可能会在操作过程中意外泄漏或被工作人员感染,而容器或设备可能会破裂或者出现故障。

此外,实验室中存放和处理的生物材料可能被不法分子盗窃或恶意破坏,导致材料外泄到环境中。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对社会和全球健康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

在现代医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中,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和全球最重要的关注点之一。

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更是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因此,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生物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以保护公众的健康和福祉。

为了避免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保障实验室的安全运作。

其中最主要的是在实验室内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控制规程和操作规程,这些规程需要明确实验室内的生物材料分类、存储、使用和处理规则。

同时,还需要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实验室安全评估和紧急预案等。

此外,实验室人员也需要接受必要的培训,熟悉实验室内的生物安全规范,了解生物危害同样需要紧急应对。

实验室内设备也需要定期维护检修、计划检测,确定设备是否符合标准,当发生故障时,需要进行快速维修或更换。

实验室安全意识和生物安全意识的普及,同样是保障生物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总体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建设需要关注多个方面的问题,并且需要各个方面的人员共同参与和合作。

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实验室内和外的监测和管理,才能有效地降低生物安全风险,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以保障人类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发展。

生物实验室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

生物实验室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

生物实验室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生物实验室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的指导。

生物实验室是一个潜在的危险环境,因此必须认真对待和评估其中的风险因素。

危害因素识别在进行风险评价之前,首先需要识别生物实验室中的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可能包括以下方面:1. 病原体:生物实验室可能包含各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

这些病原体可能对人类和动物造成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2. 毒性物质:生物实验室可能使用一些毒性物质,如化学试剂、放射性物质等。

这些毒性物质可能对实验室人员和环境带来潜在的风险。

3. 实验设备:生物实验室中使用的一些设备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高压设备、自动化设备等。

这些设备的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人员受伤或事故发生。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评估实验室中危害因素对人员和环境造成的潜在风险程度。

风险评价应该包括以下步骤:1. 识别危害因素:根据生物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识别实验室中存在的危害因素。

2. 评估潜在风险:对每个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判断其潜在影响、暴露路径和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

3.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4. 实施控制措施:按照制定的控制措施,对实验室进行安全管理和操作。

5. 监测和评估:定期对实验室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结论生物实验室的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步骤。

通过识别和评估危害因素,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降低实验室中的风险程度,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在实验室操作中,务必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范和操作程序,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以上是关于生物实验室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简要指导。

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生物危害的来源

生物危害的来源

生物危害的来源1.生物危害广义:指各种有害生物因子(病原微生物、来自高等动植物的毒素和过敏原、来自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毒素和过敏原、基因改构生物体等)对人、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

1.实验室感染狭义:在实验室进行感染性致病因子的科研中,对人员造成危害和对环境污染。

☐当硬件条件缺失、管理制度不完善及操作不规范,导致致病因子泄漏和逃逸,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气溶胶aerosol固体和/或液体微粒稳定地悬浮于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

气体介质称为连续相,通常为空气;微粒(particles)称为分散相,成分复杂、大小不一,粒径一般0.001~10 μm。

微粒为液体的称液体气溶胶。

⏹实验室感染65 %以上感染由微生物气溶胶引起⏹实验室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气溶胶实验室操作:由吸管向外排液,用力过猛会使液滴飞溅5.实验室感染的来源(1)标本来源☐检测标本•实验室标本:当实验室活动涉及传染或潜在传染性生物因子。

•临床标本:临床接收病人的血液、尿液、粪便和病理标本等可能含各种致病因子,如肝炎病毒、HIV 等。

临床检测面对更多的是未知疾病标本。

☐菌毒种依据《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我国将医学微生物按其对人类危害性以及是否具备有效治疗与预防手段分为四类。

•一类:如鼠疫耶尔森菌、O1和O139群霍乱弧菌、炭疽杆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天花病毒、黄热病毒、马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等。

•二类:如狂犬病毒、汉坦病毒、森林脑炎病毒、新型隐球菌等。

•三类:如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柯萨奇病毒等。

四类:菌苗与疫苗等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弱毒与减毒的微生物菌种及各种低致病性微生物菌种。

(2)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产生的污染来源•离心机气溶胶、飞溅物和离心管泄漏等。

•组织匀浆器、粉碎器及研磨器气溶胶、溢漏和容器破碎等。

•超声波器具气溶胶、损伤听觉和引发皮炎等。

•真空冷冻干燥机及离心浓缩机气溶胶、直接接触污染等。

•培养搅拌器、振荡器和混匀器气溶胶、飞溅物和溢出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II級生物安全操作櫃 – II級生物安全操作櫃, 並穿戴連身式具支持 生命系統通風設備之 正壓工作服
• 例外,如:
– 設施內已完全消毒 – 未使用第四級生物 更衣室內更換實 驗衣物,離開更衣室 前除去個人防護設備
47
實驗室設計
• 目的:
– 保護實驗室內與實驗 室外的工作人員
• 設計:
– 將實驗室與其他公用 場所分開 – 消毒設備,如:高溫 高壓滅菌鍋 – 洗手設備 – 定向氣流通風系統 – 淨化空氣處理系統 – 氣閘式入口設計 – 警示區出入控制 – 獨棟實驗室 48
– 1973&1978英國 -- 3人感染天花
16
生物安全等級
• 考量因素:人體健康危害、傳播能力、 控制措施、治療方法 • 其他:環境與社會衝擊、政治考量 • 現有分類:美國 、歐盟、世界衛生組織、 其他國家(如:加拿大與澳洲)
• 等級低
危害低
17
美國生物安全等級
• Biosafety in micro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laboratories, (CDC)938395 • 第一級:一般操作下無 (最低) 危害者 • 第二級:實驗室中意外感染時具有中等 程度健康危害者,如:influenza virus
38
安全設備:生物安全操作櫃(續)
• II 級:
– 過濾內向氣流(75ft/min) – 人員與操作物保護
IIA/B3
39
安全設備:生物安全操作櫃(續)
• II 級:
– 分為Type A、 B1 、 B2 、 B3 (循環氣流與 排出氣流比例、最小表面風速)
40
安全設備:生物安全操作櫃(續)
• 隨時關閉實驗室門 • 確認工作人員熟悉標 準操作程序與相關設 施 • 須在生物安全操作櫃 中處理感染性物質, 並宜使用抗污紙墊 • 所有可能遭感染物品 (含:實驗衣)均須經 消毒後才丟棄、使用 或送洗 • 不可有與工作無關之 動植物存在
33
其他操作管理要求(第四級)
• 特殊門禁:上鎖、多 人管制、進出時間、 登記、緊急應變措施 • 必須經由更衣室(更 換所有衣物、手套、 鞋)及淋浴室才得進 出實驗區域、緊急應 變措施 • 物品運送:雙門設備 (如:高溫高壓消毒 器) • 自實驗室或生物安全 操作櫃中移出具活性 第四級物質時:放入 兩層密閉防破裂容器 中再經消毒處理 (如: 消毒槽浸泡) 34
– 不慎外洩病源時不會 導致社區民眾或動物 的感染
實驗動物
• • • • • 以動物替代人類為研究對象進行實驗 鼠、兔、猴、猩猩等 實驗動物房:動物培育、管理 實驗室的延伸 傳染:生成的氣霧、皮膚黏膜接觸、動 物咬傷、動物抓傷、實驗後組織或器官 切片處理、屍體處理
49
實驗動物房的設計原則
• • • • • • 向內開啟的自動門 易於清洗建材與動線規劃 (無死角) 乾淨/污染緩衝區:減少交互感染 非必要不設地板排水口 排水口下U型管放置消毒劑 專用電梯
6
細菌型態 – 桿菌與螺旋菌
桿菌
螺旋菌
7
真菌(Fungi)
• • • • 似植物體 缺乏葉綠素 本身酵素分解有機物 包括:黴菌 (mold)、 酵母菌(yeast) 與蕈類 (mushrooms) • 多細胞或單細胞結構
8
節肢動物
•疾病傳播方式:叮咬或吸入排泄物 •常以哺乳類動物為宿主(如:鼠)
14
入門須知
• • • • • 接觸的生物、產物、附著物 潛在危害 暴露的可能途徑 正確操作方式 預防措施
15
實驗室危害研究
• 1974丹麥Shinhoj:實驗室人員肝炎發生 率為一般人7倍 • 1974英國Harrington&Shainnon :肺結核 為一般人5倍
• 二次傳染:傳染至其他親人或朋友等
實驗室生物性危害
• • • • • • • 生物簡介 傳播途徑與健康危害 生物安全等級 實驗室操作技術 安全設備 實驗室設計 動物實驗
1
生物
動物:
具運動性
植物:
不具運動性
無光合作用
行光合作用
微生物:
運動性?? 光合作用??
2
微生物
• • • • • 病毒(VIRUS) 細菌(BACTERIA) 真菌(FUNGI) 藻類(ALGAE) 原生動物(PROTOZOA)
–初級防範措施:
• 避免工作人員及實驗環境的暴露
–二級防範措施:
• 保護實驗室外的環境 (含社區環境)
20
生物危害管理方法
–實驗室操作程 序 –安全設備:操 作櫃、密閉式容 器、個人防護具
10% 硬體設計與設備
90% 操作
實驗室安全
–實驗室設計
21
實驗室操作程序
• 標準微生物操作程序:所有生物等級
• 其他操作管理要求:
–第二級至第四級 –高等級涵蓋低等級
• 人員訓練
22
標準微生物操作程序
• 實驗進行中的門禁管制
實驗進行中
–避免污染實驗產品 –非該實驗室人員的暴露 –避免生物物質外洩
23
標準微生物操作程序(續)
• 洗手
–接觸具感染性物質、 脫掉手套後、離開實 驗室前
–使用具殺菌效果之洗 手乳液
• 第三級以上(含):飼養籠內鋪墊材料在移 除或清洗前須先高溫高壓滅菌消毒 • 第三級以上(含):半封閉式飼養 (如:開 放式動物籠於抽氣櫃中) 55
實驗動物的特殊操作原則 (續)
• 第四級:
– 僅能經更衣室與沐浴室進入動物房
• 更換所有衣物 • 不洗頭者使用頭沐浴並更換衣物
45
安全設備(第三級)
• 必須使用手套,並穿 著實驗衣 (同第二級 要求) • 使用 II 或 III 級生物 安全操作櫃 • 在操作櫃外作業時, 務必使用個人防護設 備 (如:特殊防護衣 物、呼吸防護具、手 套、面具) 與物理性 防護設備 (如:安全 離心器)
46
安全設備(第四級)
• 所有活動必須在 :
9
高等植物
花粉熱
10
高等動物
•實驗動物 •鼠兔貓狗猴等 •動物咬傷 •皮屑 •人畜共同傳染病 •節肢動物
11
生物性危害(Biohazards)
• 植物、動物、微生物或是其產物 • 可影響人類健康或是造成不舒適具潛在 風險 • 生物性危害:
–感染 –過敏 –中毒
12
生物性危害
• 感染(Infection):生物體在人體內繁殖生 長所致(如:流行性感冒、痲疹、肺結核)
• 穿著實驗衣,不可穿至 其他非實驗區域,工作 單位清洗或丟棄 • 接觸感染源時須戴手套, 建議穿戴雙層手套,且 不得穿離實驗室 • 操作櫃外有噴濺可能時, 須保護臉部 • II 級生物安全操作櫃 使用情形:
– 可能產生氣霧或噴濺 的操作步驟,如:離 心、研磨、攪拌、劇 烈搖盪或混合、超音 波震盪、開啟內外壓 差大之感染源容器 – 使用高濃度或大量感 染源
其他操作管理要求(第四級)(續)
• 除須保持活性生物 外,其他物質移出 前均須高溫高壓滅 菌或消毒 • 不得有不相關的動 植物與衣物 • 完善通報系統:意 外、相關疾病與醫 療處理、檢疫、隔 離等
35
安全設備:生物安全操作櫃
• 避免暴露於處理微 生物過程中所產生 的噴濺或氣懸物質 • 依是否具人員保護、 產品保護、以及完 全隔離等分為 I、II、 III級
• II 級應用:
IIB2 – 生物安全等級第二級: 氣霧或噴濺、高濃度 – 生物安全等級第三級 – 生物安全等級第四級 +連身正壓工作服
41
安全設備:生物安全操作櫃(續)
• III級:
– – – – 完全氣密式 內在負壓 手套操作 高效率濾材雙 層過濾排出物 – 人員、外界環 境與操作物的 最高保護 – 生物安全等級 第三、四級
28
標準微生物操作程序(續)
耐用、防漏密閉、可滅菌之容器
29
標準微生物操作程序(續)
高溫高壓滅菌處理所 有培養物、儲存物及 其他具感染廢棄物
15 pounds 121 C 30 min
30
標準微生物操作程序(續)
• 以防穿刺、防洩 漏、可密封的容 器運送尖銳物品 與檢體
31
其他操作管理要求(第二級)
• 嚴格門禁:特殊訓練 人員進出 • 標示:警告標誌、負 責人姓名電話、進出 特殊要求 • 工作人員免疫接種與 定期檢驗 • 特殊危險物安全手則 • 定期訓練、意外通報 • 無關動物管制 • 小心操作尖銳物品
– 不脫針、不折斷針頭、 不回套、單手回套、防 穿刺洩漏的收集筒 –不徒手處理破碎玻璃
32
其他操作管理要求(第三級)
– 實驗衣物須先滅菌處理再清洗
56
實驗動物的安全設備
• 第二級以上(含)
• 生物安全操作櫃、物理性防護措施、個 人防護設備
– 非人類之靈長類動物房:佩戴臉部、眼睛及 呼吸道保護設備 – 處置感染性動物:佩戴手套
57
實驗動物的安全設備 (續)
• 第三級:
– I 、 II級生物安全操作櫃飼養感染動物 – 依需要配置安全鞋與消毒洗腳池
• 第四級:
– III級生物安全操作櫃飼養感染動物 – 穿著具通氣維生系統之連身式正壓裝
58
動物房設施
50
實驗動物的標準操作原則
• 與標準微生物操作程序類似 • 洗手:
– 操作動物後、脫除手套後、離開動物房前
• 禁止飲食、抽煙、處理隱形眼鏡、化妝 • 小心操作以減少氣霧的產生
– 如:清除動物籠中鋪墊物時
51
實驗動物的標準操作原則 (續)
• 消毒工作檯面 • 保持關閉大門 • 動物房內廢棄物在丟棄前須高溫高壓滅 菌消毒 • 感染性動物屍體:裝入密閉防漏容器後 予以焚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