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与反思-课文11 诗词二首:七律 · 长征|语文S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1 诗词二首:七律 · 长征|语文S版
七律.长征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板块一:导入课题师:同学们!七十年前,在人类历史上有过一次伟大的壮举——长征(出示课件)谁来说说对长征的了解。
回顾这漫漫二万五千里的征程,有一个人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一首诗歌长征,这个人就是(毛泽东)你对他又了解多少?师:正如你们所说毛主席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然而他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今天,我们就走进诗人毛泽东,走进他的《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师:谁来读读(生读),发现了吗!课题上多了一个(点)这个点就是——间隔号(红笔重点)读的时候要(停顿),谁再来读一读?师:知道什么是七律吗?不知道没关系,咱们把书翻到136页。
数一数这首诗总共有几行?(8行),每行有几个字?(7个)几行为一句(两行)一共有几句话?(4句)对,(点课件)像这样一首诗有八行每行有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4句的诗,我们就称它为七律。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七律长征》。
板块二:初读感知,疏通诗意师:先自由的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开始。
师:读完了吗?谁愿意来试着读一读?(边读边指导出示相应的字音)全班一起把这首诗连起来读一遍。
师:诗歌读顺了,相信在读的过程中有些词语你已经理解了,但是毛主席把历时一年的二万五千百里长征浓缩成了八句56个字,肯定还有咱们不理解的词语,再自己读读用笔在不理解的词语上打上问号?待会我们再来交流!板块三:聚焦“难”,感受“远征之难”师:(五岭逶迤、乌蒙磅礴)想看看这两座山的样子吗?(出示图片)看,这就是一座连着一座的五岭山脉,用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五岭(弯弯曲曲连绵不断)就是诗中说的(逶迤)五岭逶迤绵延千里,像一条蜿蜒的长龙。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教案
语文 S 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七律·长征》这首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诗歌的结构特点;•掌握《七律·长征》中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理解诗人对长征的精神赞美和感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赞美。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在诗歌中发现美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学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爱好文学、写作的兴趣和能力;•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语言魅力;•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情感、品德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七律·长征》的诗歌结构和包含的文化内涵;•掌握《七律·长征》中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创造能力。
2.2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长征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在鉴赏《七律·长征》诗歌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文学创作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长征的历程以及精神核心,引导学生对长征的背景、内涵产生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2 学习《七律·长征》1.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轮流朗读《七律·长征》。
鼓励学生注意什么叫做“声律之美”。
并且帮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程和精神内涵。
2.团体讨论将学生分成团队,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并做记录。
例如:长征的历史背景是什么?长征的意义是什么?3.聆听和分享每组学生在某一问题上进行讨论后,以组为单位进行讲和,将各组不同的见解进行汇总,整合答案并进行分享。
3.3 诗歌创作根据自己对长征的理解和赞美,学生自行创作一首诗歌。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感受。
3.4 朗诵课堂学生将自己的诗歌进行朗诵。
老师要求学生注意:朗诵的清晰度、声音的高低、所掌握的情感是否流畅。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诗词二首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_语文S版
1七律·长征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句导读:“不怕”二字概括出了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①这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乌蒙磅礴(pánɡ bó)走泥丸(wán)。
3[句导读:“跨五岭,越乌蒙”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翻山越岭时的大无畏精神。
“腾”与“走”的拟人化的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使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
][②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
]译文: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是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4乌蒙山是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试分析“万水”“暖”“寒”几个词语1☜2 ①首句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气势总领全诗。
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千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3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五岭山脉”比作“细浪”,把“乌蒙山”比作“泥丸”,写出在红军眼中山之渺小;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山势雄险,突出表现了作者与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坚强意志。
4 ③这两句承接首句的“万水”,既实写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急流险滩。
一“暖”一“寒”,既写天气情况,又写心理感受。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红军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④“更喜”二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另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这两句掀起高潮,写长征的最后路程虽艰苦卓绝但胜利在望,以“尽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
的表达效果。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1 诗词二首:七律 · 长征|语文S版 (5)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四、课前准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
五、教师准备:搜集视频、图片等制作课件。
六、课时安排一教时七、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揭题导入,了解七律1、知道毛泽东是谁吗?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这位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的伟人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
读读课题,发现了什么?七律是诗体名,它有什么特点?打开课本,数数总共几行?每行几个字?2、这样的诗叫做——七律。
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7个字,第2、 4 、6、 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诗歌中的“平仄”是指汉字的声调。
普通话中的汉字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汉字注音符号分别用“-”、“/”、“V”和、“\”表示四种声调。
阴平和阳平是平声;上声和去声是仄声。
因此可以用拼音声调来辨认字的平仄。
在汉语中每一个字的字音都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例如"春"字的声母是"ch",韵母是"un"。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1 诗词二首:七律 · 长征|语文S版 (1)
式教学设计拨自学情况。
了的问题要给予引导。
既可以照顾整体,也能兼顾个别。
四、点拨自学得失。
(10分钟)1.根据黑板展示情况总结本节课的字词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预习重点,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通过学生自由读、集体读、师范读多种方式的诵读检验学生对诗的节奏的把握。
再通过以读导思、以思导学的方法逐层感受这首诗的魅力。
让学生体会到我们今天学习长征,不仅是回顾一段历史,学习一首诗篇,更重要的是感受长征精神给我们的力量和启迪。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困难,那就请你想想红军的长征精神,克服困难,勇敢前进。
根据教师提问,交流展示学习成果: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根据点拨,读出情感。
2.交流这首诗重点字词3.交流你感受到红军具有怎样的精神?有什么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这是五个环节中备课中最难预设的一个环节。
如何精炼地预设,决定着教师在这唯一出彩的地方是否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
这就决定了备课的难点不是教材,而是学生。
最后我准备从三方面予以点拨。
一是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读中逐层深化教学。
二是从课文总结性的点拨。
帮助他们梳理自学中知识混沌局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是进行升华性的点拨。
问:你感受到红军怎样的精神?既检验了学生课文内容理解程度,又能领悟作者的情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五、巩固自学成果。
(7分钟)出示预先准备好的练习题,从字音字形、词语解释、课文理解、情感感悟四个方面逐层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做到当堂学习、当堂掌握,及时点拨,及时巩固。
完成老师出示的练习题,检测自己当堂学习的成果,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不遗留问题。
巩固练习既要考虑到语文的工具性,又要兼顾到语文的人文性。
第一、二题重在检查学生是否能够联系课文内容灵活把握课文脉络,达到当堂背诵。
三、四两题主要是凸显语文的人文性,检查并巩固学习课文所得,对红军精神有整体把握。
教学反思总结《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通用13篇)
《七律·长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通用13篇)《七律·长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通用13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律·长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律·长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三、教学模式:问题情景教学模式四、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出新课了解长征历史: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结束时,毛泽东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写下了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诗篇《七律长征》,总结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二)自学互助1、整体感知诗歌诗意和感情(1)、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合作讨论)(2)、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读出你体会的感情,个别学生表演朗读(3)听范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红军长征可谓是艰苦卓绝,这首诗中你认为红军长征时克服了。
com了那些困难,才胜利到达陕北?(合作讨论)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桥、飞夺泸定桥、翻越岷山(5)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整整一年,作者在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来概括长征历史?要用56个字来描写长征丰富浩大的历史内容和不可胜数的英雄业绩,几乎是不可能的。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七律·长征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七律·长征一、课程背景《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是一本围绕中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教材,本教案针对该教材中的长征篇进行教学设计。
该课程涵盖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中国革命时期的长征,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卓越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二、课程目标1.能够理解长征中的主要历史事件,掌握长征路线及其意义。
2.能够感受长征中革命烈士的精神、忠诚和无私奉献,了解他们的历史功绩。
3.能够通过学习长征篇,感受历史课的魅力,学习历史知识。
4.能够通过学习长征篇,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1.掌握长征中主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2.感受长征中革命烈士的精神、忠诚和无私奉献。
3.掌握七律的写作技巧,运用七律写作方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放映长征时期的照片,并请学生介绍照片上的场景和人物。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进入长征的历史背景,为下一步学习做铺垫。
2. 学习教师为学生进行长征篇教学。
根据《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对长征的介绍,重点讲解以下内容:1.长征的基本路线和历史意义。
2.长征中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3.长征中革命烈士的精神、忠诚和无私奉献。
3. 分组练习将学生随机分成小组,由教师提供七律写作话题,要求学生围绕该主题进行七律创作。
同时,教师提供写作技巧指导,并鼓励学生进行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 课堂分享将学生的七律作品展示出来,由学生进行分享和点评。
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创意、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评分。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完成长征篇读书笔记的整理以及七律作品的修改,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对长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学生还通过七律创作,锻炼了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但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不够投入,缺乏积极性,主要是因为缺乏足够的互动和交流,下节课应该注重加强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1 诗词二首:七律 · 长征|语文S版 (11)
《七律·长征》“自主—导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设计者: 王兵林教学内容:七律·长征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语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课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另外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句7字。
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中间四句要对仗工整。
每两句为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这是本篇文章的特点。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诵全诗,理解诗意,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情感目标:充分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教师:1、搜索有关认真查阅与长征相关的知识及文字、图片、数据、音乐、视频等。
2、运用搜集到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中适时呈现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提前预习,完成预学案,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前导部分学生自主活动流程设计教师导学操作预设设计意图或补充资料个性分析一、课前预习。
1. 学生完成预习。
课前预习指导::一、朗读诗歌。
(七言绝句诗的节奏是“二二三或者四三”,这首诗怎样读准它的节奏?请先标出来,再试着读一读,最好能背诵下来)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逶迤..()磅礴..()泥丸..()岷.山()二、读懂诗意。
1、如果遇到不懂的可以借助课文下注释、查字典或借助工具书。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七律·长征》教学反思(通用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律·长征》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篇1《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
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
我首先设计了精彩回放,走进长征。
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和学生查找的资料中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再以读代讲,感知长征。
特别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
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教唱、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突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
足见红军的顽强和乐观。
在学习课文时,把诗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跃性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把这一课真正上成读书课,通过反复情感朗读,读出诗的意境,读出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但对于现在小学生来说,长征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故事,有的甚至前所未闻,怎样让学生们感同身受?在课堂上,教学重点紧紧围绕“难”、“不怕”、“只等闲”,同读共赏,进一步感受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乐观主义精神。
在学生充分感知“远征难”之后,再与“腾细浪”、“走泥丸”对比,体会红军勇往直前的乐观主义精神;“暖”与“寒”是诗中又一个重点,它暗示了红军智取金沙江的快乐与强渡大渡河的悲壮与惊险。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七律·长征 语文S版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长征》是史诗,字字句句都是历史的凝结,要想品透诗味,感悟诗情,必须在课堂中部分“还原历史”;只有联系具体的史实,才能让学生“叩史而入诗”,进而在品读中达到“明史而入境”的境界。
2.全诗只有56字,概括的却是8万多人368天的战斗征程,语言极其凝练。
诗中的每一个字都蕴含着诗人饱满的革命热情,以及战士们丰厚的革命情怀。
因此,引导学生结合红军长征的史实,品味核心的字词的独有内涵,感受近体诗语言的凝练美,应是本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3.鉴于“叩史学诗”的需要,那么适度引进课外各种资源,实现诗歌文本与历史资料、图片及录像的有机整合,就成为了本课教学的必要手段。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字词,能结合背景和史实,体会“暖”“寒”的含义。
2.紧扣重点词句,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品词析句,感受红军无畏、乐观的革命精神,体会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
【课前准备】1.学生查阅有关长征的资料,了解长征的时代背景以及与课文相关的主要战斗。
2.教师搜集相关的图片、视频,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伴随着《七律•长征》这首歌播放有关长征的图片,创设情景。
一、揭题导入,简介背景,走进长征1.(板书:长征)同学们,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齐读:长征);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征途上,有一段真实的传奇,那就是举世闻名的——(齐读:长征)。
2.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知道长征的历史吗?(指名说)请看:(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并配画外音解说)1934年10月,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围剿,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实行战略大转移。
一路上,他们血战湘江,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攻占遵义,四渡赤水,两战娄山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激战腊子口,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一路上红军征战368天,行程两万五千多里!回顾一年的战斗历程,毛泽东心潮澎湃,豪情满怀,写下了这首光耀千秋的史诗——(板书:七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1 诗词二首:七律 · 长征|语文S版 (2)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法:读议结合,启示教学,图文对照。
学法:自读感悟,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多媒体,自制课件。
学具准备:搜集到的《长征》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下面老师要给大家听一首歌曲,大家听听这首歌唱的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哪一段辉煌历史?(播放歌曲《七律·长征》)2、师:你们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生:《七律·长征》)师:是呀,这首歌叫《七律·长征》,而这首歌的歌词其实是一首诗,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5课——《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看到课题,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叫七律·长征?什么叫七律?师:是啊,为什么不叫长征,而要叫七律·长征呢?根据我们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谁知道七律是指什么?生:所谓的七律诗就是七言八句。
也就是说这首诗每行7个字,一共8句话。
每两行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而且律诗中间4句两两相对应,朗读的时候有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
3、师:下面老师接着考考大家,看看大家是不是都认真做好预习了呢?有哪位同学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生:毛泽东)4、你们对毛泽东有多少了解呢?(指名说说)5、师:是呀,毛泽东还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他在我们的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6、师:同学们在课前都进行了预习,那么大家究竟对长征了解多少?7、师:请同学们看到书上的资料袋,我们一起来了解关于红军长征的知识(学生读资料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1诗词二首:七律长征语文S版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诵全诗,理解诗意,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情感目标:充分体会红军战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四、教学过程:课前活动:一分钟速记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毛泽东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一)初读文本——知晓“长征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来一起了解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去感受他伟人的胸怀。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同学们预习了这首诗,那么读的怎样了呢?来,一起来试试。
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是的,漫漫长征,千难万险;红军将士,英勇无畏。
诗中有两句就表现了这一点。
这两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只等闲”是什么意思?(把什么都看得很平常。
)红军战士把什么看得很平常呢?对呀,红军穿过了11个省,翻过12座大山,跨过了24条长河,行程二万五千里,(看路线图)这其中不知遇到了多少艰险,可他们把这一切都看得平平常常,多了不起啊!来,让我们再次齐读这句诗。
(二)走进文本——展现“征难图”1、自由读全诗,小组合作交流: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诗人怎能一一记叙,诗中为我们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吗?(生汇报,板书))2、选其中最让你震撼的一幅,说说感受。
(三)融入文本——感悟“远征难”下面我们就结合着诗句去感受那些令人震撼的历史画面: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1)(指名读)请学生板画:五岭乌蒙(2)结合板画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你们看(出示相关图片)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1 诗词二首:七律 · 长征|语文S版 (1)
一、教材分析《长征》本课是毛主席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之时,回想起长征中红军所走过的万水千山,所经历的艰难坎坷,心潮澎湃写下的诗。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爱说,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
同时,孩子们通过电视和书本对红军长征的内容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对长征艰苦历程完整的学习,缺乏对长征精神的感受和体验。
再加上这首诗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比较远,学生要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漾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抓住重点诗句品读感悟,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体会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诗这种题材特点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透过诗句领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五、教法与学法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感悟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以激发兴趣法、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写法,体会感情。
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体会诗境。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生齐唱《幸福拍手歌》。
师: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英烈用鲜血换来的。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特殊的年代。
齐读课题。
(二)了解背景。
你对长征了解多少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课前搜集的关于长征的资料。
包括长征途中的故事。
师:(出示课件),这就是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央主力红军从瑞金出发,一路上既要翻山越岭,又要躲避天上敌人飞机的侦察轰炸,地上敌人的围追堵截。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语文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语文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磅、礴、丸、岷。
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
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课前我们在家里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自己了解了哪些长征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讲述你收集到的长征时期的故事。
2、红军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了陕北根据地,这时,毛泽东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七律长征》。
(教师板书课题)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请同学们先来自己读读这首诗,要读准生字的读音,注意诗歌的朗读特点。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七律·长征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七律·长征一、教材内容概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的补充教材。
本册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知识·素养·策略提升训练》、《实践·探究·应用提升训练》三个部分。
本节课主要教授的内容是《课文》部分中的“长征”,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对英雄事迹的敬佩之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长征的原因和意义,并通过课文朗读、讲解及相关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长征的起因、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词汇与短语的意思和用法。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情感态度。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英雄事迹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长征的起因、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词汇与短语的意思和用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问答或图片展示的形式,引出长征这一历史事件,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课文朗读(10分钟)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长征》,注意语调、语速和停顿的处理。
步骤三:课文讲解(15分钟)1.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长征的起因、过程和意义。
2.点拨学生关键词汇和短语的意思和用法。
3.解释生词,确保学生对课文理解无障碍。
步骤四:语言点讲解(15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言点,如“长征”、“翻越”、“上山下乡”等,并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步骤五:阅读理解(20分钟)以小组形式进行阅读理解训练,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并进行回答讨论。
步骤六:课堂练习(15分钟)完成课本上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步骤七: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分享一些关于长征的真实故事,以激发学生对英雄事迹的敬佩之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1 诗词二首:七律 · 长征|语文S版 (6)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设计理念:树立大语文观,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和网络资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得对文本的感悟和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教学本课,应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感受毛泽东的风采,激发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过程与方法:朗诵全诗,读中感悟;品词析句,体会意境;合作交流,升华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品词析句,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资源:1.学生:查找长征有关资料,通过借助工具书,预习诗文。
2.教师:查找长征相关资料,准备歌曲《七律•长征》及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自悟和教师引导感悟相结合,适时以课件补充相关影像和其他资料,丰富学生感性认识。
教学流程:一、导入、释题同学们,在70年前,曾有一次伟大的壮举,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现在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胜利结束后,毛主席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的诗篇,那就是这首《七律.长征》播放《难以忘却的长征》录像片段,初步了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随着长征的亲历者毛泽东一起,走进他的《七律·长征》。
二、初读感知,疏通诗意1、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次长征呢?请自由地读读这首诗。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1 诗词二首:七律 · 长征|语文S版 (9)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礴”、“丸”、“岷”3个生字,会写“丸”、“崖”“岷”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2.自学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1.导入课题同学们,七十多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许多感人肺腑的事迹。
今天我们就随着伟人的笔记,去触摸长征的风景。
2.了解长征(1)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2)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听老师来介绍一下。
(3)了解七律,读好课题。
二、自读诗句,感知诗意1.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
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
3、读通了诗,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长征非常艰难,但是红军不怕艰难。
)(板书:艰难不怕难)4、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学习诗歌,品悟诗情 1、学习句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A、万水千山B、远征难b: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只等闲)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2、下面学习三四句,用“——”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划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
3、学生自由读、体会。
4、全班交流,小组汇报。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 A、五岭逶迤B、乌蒙磅礴“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板画帮助学生理解。
)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A、腾细浪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1 诗词二首:七律 · 长征|语文S版 (1)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3个生字。
2.理解诗意,感受中国工农红军英勇无畏、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英勇无畏、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长征中的一些重要的战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毛泽东感受他那博大豪迈的胸襟,走进长征感受那段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示题、齐读)。
2.先来了解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二、自学课文:1.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七律诗,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谁愿意正确地读一遍给我们听听?谁还愿意再来读一读?3、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找出诗中写长征途中遇到的那些困难?说说自己的感受?①学生自学:②交流汇报:腾五岭、跨乌蒙、渡金沙、夺泸定桥、爬雪山4、.读了这么多遍,发现这首诗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吗?齐读。
这句话总的告诉了我们什么?(远征难、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态度是“不怕”“只等闲”。
)5.同学们,远征难,这万水千山,怎能一一都写下来呢?在这里,毛泽东选取了哪些山和水作代表,你们能找到吗?(板书,在书上圈出来)6.到底这跋山涉水有多难呢?选择描写山或者是水的语句,结合诗句的意思以及你查阅到的资料,说说跋山难在哪?涉水难在哪?红军战士们分别是怎样对待这些困难的?选择山的语句的同学,可以用画简笔画的方法来学习。
三、小组交流汇报。
(1)山:“五岭逶迤腾细浪”: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翻腾着的细小波浪(画图对比)“乌蒙磅礴走泥丸”:气势雄伟,山势高大险峻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延绵数千里的五岭,海拔2000多米的乌蒙山,如果是平时,叫我们翻越如此高山大岭,难吗?不仅如此,对于红军来说,天上还有几十架敌机轰炸,地上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难吗?可红军却把这些困难看作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事,这是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充分体现了他们什么样的英雄气概呢?(板书:英勇无畏)“更喜岷山千里雪”: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首诗歌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
其次是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一般,一是朗读特别出众的学生没有,二是朗读时对情感的把握不够到位,部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不高。
教学目标:1.学生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
2.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3.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4.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体会红军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视剧《长征》片段、电影《飞夺泸定桥》片段、《长征》朗诵配乐音乐。
课时安排:一课时设计理念:《课标》规定: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能自主质疑,并凭借自读感悟、交流释疑,理解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
教学过程:一,回放视频,追忆长征1、1934年10月,为了粉碎国民党妄图把红军剿灭的阴谋,毛泽东带领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那些人,那些事,至今历历在目……2、播放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视频(课件一:红军过雪山草地视频)3、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4、教师相机简介长征背景及主要经历1934年10月,中央工农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长征。
他们经过11个省份,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红军长征胜利后,毛泽东主席回想起长征途中历经的千山万水和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诗5、师:板书课题:七律.长征6、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轻声读一读生:长---征师:请问:你为什么把长字读的这么长呀?生:因为红军长征经过了两万五千里,两万五千里的路程很长,所以我这样读师:有自己的理解,你真棒!二、自主互动,感受长征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出节奏2、屏幕出示词语课件,请每组六号同学起来接力读完。
远征等闲逶迤磅礴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3、评价词语认读情况,指导学生根据意思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后再有感情读词语,逶迤:读出连绵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的感觉磅礴:读出乌蒙山气势雄伟,高不可攀的难4、指名读全诗(预设)生:把“更喜岷山千里雪”的“岷”读成“ming”,“更”读成第一声了师:谁发现了问题?生:我发现他读错了一个字把“更喜岷山千里雪”的“岷”读成“ming”,生:我发现他把“更”读成第一声了师:你能不能再读一次:岷山更喜师:指导读好:“逶迤、磅礴、云崖、岷山、尽开颜”等词语。
5、师:同学们,你从首诗中读懂了什么?生:我读出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生:我读出了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生:我读出的是红军无所畏惧的大无畏精神三、展示交流,剖析长征导语:会读,只是学习诗词的基础,接下来,我们还要能理解诗词的意思,1、默读这首七言律诗,找出这首诗的中心句,用笔画下来。
2、小组内交流找出的句子。
3、全班交流找出的句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4、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诗的5、指导读好远征难、只等闲6、同学们,红军长征难吗?你是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生:难!我从“远征难”可以看出,可是红军怕吗?(不怕!)请你读出红军的不怕,注意重读哪个词?7、男女生合作读这两句,男生读第一行,女生读第二行8、师:诗词中哪些地方具体写出了长征的艰难?(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铁索寒、千里岷山)9、师:课件出示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铁索寒、千里岷山图片,感受征服它们的艰难(课件二:依次出示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千里岷山图片)10、师:谁能把这些词分成两类:山:五岭逶迤、乌蒙磅礴千里岷山水:金沙水、大渡桥5、师:红军长征中历经的只有这些山山水水吗?6、生:远远不止!我从课后的额资料袋里知道红军翻过18座大山,越过24条大河师:相机补充:18座山、24条大河资料7、师:的确!除此之外,还有荒芜人烟的茫茫草地,一望无垠的沼泽。
而且在长征途中红军翻高山,渡大河,每日头顶上有几十架敌机的侦查轰炸,地下还有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每天,他们都要遭遇一次战斗。
8、师:学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说:师生齐:远征难!9、师:这样的困难,在常人眼里是巨大的,是无法克服的,而我们的红军战士又是怎样看待它们的呢?10、师:你能用诗中的一个词告诉我们吗?生:(只等闲)11、师:“只等闲”是什么意思?生:只等闲就是只看着是平平常常的事情生:意思是红军战士不把困难当做困难师:同学们理解的真到位,能说说你从哪里可以看出红军战士把万水千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情?12、师:请同学们从诗中找出这些词并圈起来“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13、师:谁能用简笔画表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14、生:我从这两行诗里头看出了红军不怕艰难、面对艰难永不退缩的那种感觉。
而红军面对五岭那么长、乌蒙那么高,他们竟然说五岭就像那种腾起了细浪,而把乌蒙山比作走那种泥丸。
师:泥丸就是?生:滚动的小泥球。
生:红军在面对那个逶迤的五岭、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的时候,它们即使再险峻,也会被红军看的微不足道。
师:好一个微不足道!同学们,细浪、泥丸是怎样的?谁能到这儿把它表示出来,简单的。
细浪,翻腾的细浪,滚动的。
好,就请你。
生:(上黑板画)师:请留步。
为什么将它画得这么小啊?生:因为我觉得在红军眼里,它们就像不堪一击的小泥丸。
师:就是泥丸。
同学们,从她画出的图,我分明读到了两个字——蔑视。
红军蔑视什么?请你说!生:红军蔑视千山万水。
师:是的,就是蔑视一切困难。
我们请一位同学把这两行诗读出来,读出这种蔑视一切困难的气概!请你来读。
15:师:金沙江水浪滔滔,两岸峭壁插云霄。
波浪翻滚几丈高,船行水上一叶飘。
而狡猾的敌人哪,此刻封锁了所有的渡口,抢走了江面上所有的渡船哪。
同学们,红军要想渡过金沙江,怎么办呢?师:谁能讲一讲“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故事生:红军俘虏了镇守渡口的敌人,一举夺取了较平渡口,接着很快红军的大队人马胜利地渡江,夺取了长征途中的最伟大的一次战役的胜利。
国民党军队在七天之后才到达了江边,而此刻的红军呢,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北上去咯。
师:他讲得真好,听了这个故事,此刻你的心情怎样?生:我的心情十分轻松。
师:好的,还有呢?你的心情怎样?生:我的心情很激动,因为红军是以智取胜的。
师:好的,一个智。
你说呢?生:我觉得我的心情很自豪,因为我为中国有这样一支训练有素的红军而骄傲。
16:师:你们的心情,也就是当时渡江红军的心情啊!在诗中,诗人用一个字极度的表现出了。
谁能找出来。
生:诗人用一个“暖”字表现出了当时红军的心情。
师:是的,你来读一读这行诗。
17:师:巧渡金沙江是红军长征途中最具智慧的一次战斗,而强渡大渡河就是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
我们一起来看——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由十三根铁链组成,两遍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算是桥面。
而此刻,敌人抽走了桥面上所有的木板,还在铁链上浇上了汽油。
不要说攀着铁索过桥了,你就站在这江边,往上这么一瞅啊,心里什么感觉?你说。
生:心惊胆战。
生:毛骨悚然,因为铁链上浇上了汽油,敌人又在那边放火把铁链烧得滚烫,铁链都烧发红了,底下就是咆哮的大渡河,就像要把我吞掉似的。
18、播放电影飞夺泸定桥片段(课件三:飞夺泸定桥视频)师:此时此刻,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一下你内心的感受吗?请你说。
生:惊心动魄。
生:催人泪下。
师:同学们,你们的感受,诗人毛泽东在诗中用一个字表现了出来。
生:寒。
师:谁来读一读,读出我们内心的感受。
生:大渡桥横铁索寒。
19、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最后一句诗: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0、师:简介岷山特点,思考:面对终年积雪,绵延千里的岷山,红军战士为什么感受到的是喜悦呢?生:因为红军越过了五岭,越过了乌蒙,渡过了金沙,强渡了大渡河,。
生:因为红军翻过岷山,就胜利在望了生:两万五千里长征终于获得了胜利。
师:现在就要到达目的地了,所以看着这千里雪山,也更加的喜欢了。
师:“尽开颜”,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生:我好像看到了红军们在为自己的胜利在欢呼雀跃。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课件四:红军长征结束,毛泽东等回想长征经历的图片)四、诗词赛诵,升华长征1、师:在红军战士身上,有一种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你认为是什么?(藐视困难,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强乐观-------)2、师:同学们,理解了诗句意思,再来读一读诗题,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带着这种感觉再次练习有感情朗读。
3、赛诵诗词。
一男生一女生组与组赛诵全班齐诵(课件五:长征配乐朗诵音频)五、长征精神,永放光芒长征已经结束,但长征精神必将世代相传,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61周年,作为新时期少先队员,让我们一起在队旗下宣誓:不怕困难藐视困难坚强乐观勇往直前国家有难一马当先众志成城共谱新篇六:板书设计:七律.长征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不怕困难藐视困难英雄主义乐观主义七、达标评价,不忘长征1、用“——”画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远征难(nán nàn)更(gēng gang)喜岷(mín míng)山尽(jǐn jìn)开颜五岭逶(wēi wěi)迤(yíyǐ)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远征难只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尽开颜3、理解填空:(1)、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 )。
(2)、这首诗运用()()表现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精神。
(3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等五次战役。
4、辨析提高:前段时间,媒体报道了一些地方,出现了“重走长征路”热潮,你怎么看?你认为我们学习长征精神,主要学习什么?该怎样学?5、拓展延伸课外阅读《沁园春.雪》,感受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豪迈气概。
八、教学反思:巧用媒体资源,助力诗词教学- ------《七律.长征》教后反思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双南小学郭焕清《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而作的一首诗。
全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经历无数艰难险阻的五个典型画面,即:“翻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飞夺泸定”、“喜踏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