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9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739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739人民版

1)中国电影的发展阶段
无声
黑白
进口片
有声 彩色
国产片
中国第一次放映电 影的时间、地点:
1896年,上海 徐园“又一村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1905年,北京丰 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 第一部电影:京剧《 定军山》,演员为中 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 家谭鑫培。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难夫难妻》——第一部故事片
10万多个,解决了近7 000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的表现是现场直播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 三是播映许多优秀的电视连续剧; 四是出现了许多受欢迎的综艺类节目。
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 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 带网络时代。
⒈广播 ⒉电影 ⒊电视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 文字
广播
声音
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
第一个广播台 第一个中国自办广播台 第一个私营广播台 第一个全国性广播台
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上海新新公司开办的电台 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
2、电影
文字+声音+图像=影 视
1895年, 由卢米埃尔兄 弟制作的电影 《火车到站》 、《工厂大门 》在巴黎公映 ,标志着世界 电影的诞生。
——(美)米歇尔·科兹曼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⒈广播 ⒉电影 ⒊电视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互联网的发展
• 1946年世界第一台 计算机诞生
• 50年代计算机技术 传入中国
• 60年代中国制造出 自己的计算机.
• 1993年中国开通第 一条互联网专线.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程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原因(1)内因:19世纪,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外因:在华传教士办报热潮的推动。

2.外国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热潮。

3.国人办报(1)开始: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高潮: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3)发展: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事业(1)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

①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

②1926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③1928年,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2)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

(3)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有了新发展,日益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2.电影事业(1)趋势: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2)历程:①开始: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

②诞生:1905年,任景丰拍摄了京剧《定军山》片断,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③发展并走向成熟(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了快速发展,产生了许多知名的导演与明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电影作品。

(3)走向辉煌(新中国):①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但过分强调政治宣传作用,题材单一。

②改革开放后:《小花》《牧马人》《红高粱》《霸王别姬》《英雄》《我的长征》等相继问世,激活了中国电影市场。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42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42人民版PPT课件

谢谢聆听
从鸦片战争后到90年代,西方传教士在华料1 它们在充当列强侵略工具的同时, 客观上对我们也产生了不少积极的影 响: … …使中国人认识到了近代报刊的功能, 刺激了国人办报活动和中国人自己近代报刊 的产生。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与经验, 并使一批中国人受到了新闻工作的职业训练, 在印刷设备与技术上,外报也为中国人自办 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
报纸的缺陷
二、广播事业的发展 1、近代时期
第一个广播台
第一个中国自办 广播台
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 台。
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第一个私营广播 上海新新公司开办的电台。 台 第一个全国性广播台 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
中共创办的第一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即中央人 个广播电台。 民广播电台的前身)。
课堂检测
• 1.《盛世危言》指出:“……置之, 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作奸犯 科者,明正典刑,……中历历详述,见 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 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 天下之事……。”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
• A.修筑铁路 B.创办报刊
• C.放映电影 D.开通电话
课堂检测
• 2.二十世纪上半期,欧洲发生这样的 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 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 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 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 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 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1896年,在上海中国第 一次放映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 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 影:京剧《定军山》,演 员为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 术家谭鑫培。
《难夫难妻》——第一部故事片 《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电影
《渔光曲》——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 电影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知识导航人民必修2讲解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知识导航人民必修2讲解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知识梳理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古代中国的报业: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

2.西人在华的办报热潮:19世纪40~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

3.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1)在西人办报热潮的推动下,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

(2)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中国人办报的先例。

(3)国人办报在维新运动中形成高潮,影响最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4)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近代广播事业的产生发展(1)近代广播事业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

(2)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

(3)1926年6月1日,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4)1928年8月,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2.电影事业的产生发展(1)电影在中国的放映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阶段。

(2)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的第一次电影放映。

(3)民国时期,郑正秋、张石川、周剑云、黎民伟、欧阳予倩、田汉等是当时闻名全国的电影导演;胡蝶、阮玲玉等是红极一时的女电影明星;还有《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一些优秀的电影作品。

3.电视事业的产生发展(1)电视自从20世纪30年代问世以来,已极大地改变了民众的日常生活。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2)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为中央电视台。

(3)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1.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当今社会正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

【2019最新】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版必修2(2)

【2019最新】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版必修2(2)

【2019最新】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版必修2(2)[学习目标]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原因(1)内因:19世纪,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外因:西方人办报热潮的推动。

2.概况(1)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热潮,拉开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2)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3)维新运动期间形成高潮,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4)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按戏曲、电影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

1.广播事业(1)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正式开播。

(2)1926年6月1日,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3)1927年3月,新新公司开办了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4)1928年8月,近代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5)新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2.电影事业(1)历程:电影事业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2)概况①清朝末期:1896年8月,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

1905年,人自己摄制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②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快速发展,产生了许多知名的导演、明星和电影作品。

③新成立后:电影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但过分强调政治宣传作用而使题材单一。

④改革开放后:许多影片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上获奖,增强了电影在世界电影中的影响力。

3.电视事业(1)起步:1958年5月1 日,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第一家电视台。

(2)发展①1978年5月1日,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此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电视台纷纷成立。

②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天上卫星转发,地上有线网络传输”的广电覆盖新格局逐渐形成。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人民版必修2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人民版必修2

【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76页) 报纸除了有娱乐民众的功能之外,在政治方面经常成为讥讽时 喉舌。以上材料是民国初年天津《大公报》针对报业所发表的 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政治背景与舆论环境?谈谈你 。 提示 上述材料反映出整个社会处于复杂混乱的政党政治的政治 实相当自由开放,但是实际上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相当混乱。 新闻舆论是对政府行为有效监督的一个手段,也是保持社会正义 。只要言论不依仗政府或其他公共权力强制推行,确保多元的自 威胁和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反而会推动公民在自由思考中逐步 社会的进步。但这不意味着社会舆论可以完全没有约束,它必须 向来引导民众,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知识网络
课堂小结
答题术语 1.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 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拉 刊业的序幕。从19世纪70 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 2.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不断 逐渐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 3.互联网作为一种互动媒体 活平台,催生着当代中国 念和新模式。
【学习思考】(教材第74页) 电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提示 电视造成了个人和团体的社会身份(或角色)与电视提供的 弱化了社会身份和电视提供的物理场合之间的距离,打破了社会 传统关系,创造了新的场景。电视更趋向于将不同印刷媒介阅读 个公共领域。它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共享的存在,提供了最大范围 渠道。电视使得原来属于各个社会层面内部的场景推到了前台, 统。电视通过展示而使许多地点或方面失去神秘感,从考古到科 步促进了人们对新观念和新知识的接受。
[史论形成] 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与特点 (1)原因 ①内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为报刊业发展提 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对动荡社 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 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 (2)特点: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反映时代的主题;种类不断增 ,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日益密切等。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737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737人民版
答案 图一和图二:互联网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如 网上学习;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如网上购物。从 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图三和图四:反映了互联网的消极 影响: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良信息,使青少年沉 迷于网络游戏。
(2)从以上四幅漫画反映的现象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案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 和人类的发展和进步;青少年要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等。
探究思考 (1)材料描述的是哪一种大众传媒? 答案 电影。
(2)这种传媒事业在中国开始起步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 1905 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 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探究主题三 互联网的兴起 知识主线
情境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探究思考 (1)依据图一和图二说明互联网对人们产生了哪些方面的积极 影响?图三和图四反映了关于互联网的什么现象?
答案 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 内忧外患,危机加重)。主要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 新图存。
[重点精讲] 推动近代大众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西方报业和文化的扩张,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 (2)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品种单一的官方报 纸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 (3)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大众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 (4)近代政治运动的需要和推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课堂小结
1.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
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刨总由君。”对
情境材料二 中国近代几种重要报刊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探究思考
你认为报刊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什么?上述报刊的共同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3.变迁规律: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4.变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总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3)电视:20世纪30年代问世。1958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成立。1978年________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2008年6月9日,“中星9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直接服务于国家广播电视“__________”工程和卫星直播,解决了边远地区和农村广大群众收看电视难的问题。
3.互联网与民众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报刊真实、及时、客观地为人们提供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影视事业的发展。
它的影响有:电影和电视作为传播媒介能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它奇妙的教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3、互联网的神奇魅力。
(3)国人办报
2.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
①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
②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是1923年由英美报商在上海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③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1926年的__________广播无线电台。
④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⑤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__________的广播电台。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 人民版必修2
2.重大影响 (1)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 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2)互联网作为一种互动媒体、信息渠道和生活平台,在得到网民认可的同时, 也存在着信任度与安全感低、网络沉迷情况等负面影响。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 三
谈谈四大媒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报刊、电影、电视、互联网)。 提示:(1)从本质功能看:使人们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2)从娱乐功能看:给人们带来与众不同的精神享受。 (3)从联系功能看:加强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扩展了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了 人们的思想观念、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3.电视 (1)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2)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3)2008年6月9日,“中星9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直接服务于国家广播电视“村村 通”工程和卫星直播领域。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3.引起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 往的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一二
一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一、认识报刊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 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 们的思想。
2.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 命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以及五四运动时期,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 的思想武器。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西人办报:19世纪40—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 2.国人办报 (1)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 《时务报》等。 (3)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实现了专门分工。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节《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参考学案1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节《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参考学案1 人民版必修2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学习目标:1.内容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

(2)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尝试通过短短的十几年的迅速发展来了解今天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过程与方法】(1)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或互联网发展史。

(2)观看不同时期的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加深对社会变迁的了解。

(3)组织不同小组制作相关教学题材的网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报刊发展的状况,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逐渐改善,推动了中国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今天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消极的影响。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的面对网络的诱惑。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报刊、影视发展的状况。

难点: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对互联网的影响。

二.知识结构:原因大众报业的发展过程:广播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大众传媒的更新电视历程: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三.知识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大众报业的发展历史渊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1.大众报业出现的原因(1)进入,单一的与落后的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社会呼唤着适合需要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办报潮流的推动。

2.近代中国大众报业的兴起与发展(1)年,,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

影响较大的有、、等3.通俗性报刊的发展特点:(1)采用的语言,取材,运笔,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

(2)成立后,根据的与相结合的原则,按戏曲、电影、体育、生活、文艺、娱乐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读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购买相应的报纸。

探究1:阅读材料材料一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

专题四第3课

专题四第3课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互联网的普及,说明大众传媒的影响。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报刊、影视、互联网发展的基本史实,感受今天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过程与方法:资料整合;网页制作;过程简述;辩证评价。

【重点难点】重点:报刊、影视发展的状况。

难点: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对互联网的影响。

【学习过程】课前自主预习一·课前探究1.大众报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中国电视网络迅速普及的原因有哪些?二、知识清单(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_______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

2.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

《_________》的出版,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影响较大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民国成立后,________报刊更加活跃,并根据_______与_________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了专门分工。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1)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均由外人开办,服务对象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__。

(2)1926年6月1日,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________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3)1928年8月,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_______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随后,地方广播电台与_______广播电台纷纷出现,无线电广播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2.电影(1)电影放映:1896年,在____进行了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电影由此开始在城市中流行。

(2)电影制作:民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电影导演和演员:______、张石川、周剑云、黎民伟、______等是当时闻名全国的电影导演;______、朱飞等是著名的男演员,__________、阮玲玉等是著名的女演员;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电影作品,如《孤儿救祖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 人民版必修2
的普及
历史叙述
1.广播:近代广播事业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 1923年,英美报商在上海创 办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 在南京开 播,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无线电广播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 内容。
答案
重点精讲
互联网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1)促使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导致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知识经 济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部门,而且创造的社会财富占据了国民生产总
值相当大的部分。
(2)引发了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
而且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
思考 根据材料,归纳19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 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中国报刊的主体;报刊种类繁多,
多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要内容;内容丰富,贴近民众生活。
答案
探究点2 近代中国报刊业发展的作用 材料 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位,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 ——《国民日日报》发刊词(1903) 思考 据材料,归纳概括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 表达民意、启蒙民众,挽救民族危机,对当时中国政治和思想近 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视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答案
重点精讲
电影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方式有何特点及作用?
(1)电影的时效性不强,但它制作比较精良、画面清晰,能让观众在短时间
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2)电影有着较强的教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往往夹杂着商业广告,起到了引导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案 人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案 人
教法
学法
1.教法:情境创设、任务驱动法等
2.学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情景体验等
教学资源
合作探究单、PPT、视频、图片等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放映一段十二届人大的视频,讨论:同学们可以通过哪些传播媒介了解关于人大会议的有关信息?根据学生概括指出: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由此导入新课。上述这些都是传递信息的手段、方式或载体,也就是所谓的传播媒介。
1983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正式推出“春节联欢晚会”。自此,年三十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中国新的民俗。
1990年4月18日,全国第一家省级有线电视湖南有线广播电视台开始试播。有线台的成立,打破了无线电视一统天下的局面。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板书)
1、出现:(板书)
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中国电影历经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抗日救亡时期,有《狂流》《中华儿女》等鼓舞斗志、弘扬爱国主义的影片;抗战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又深刻揭示社会矛盾和本质,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
经历十年文革浩劫,中国电影走出低潮,拍摄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实践、针砭社会时弊的优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除《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等作品外,还出现了《不见不散》等贺岁片、喜剧片的新样式,涌现出一大批新生力量。
根据以上材料填表:
世界产生标志: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首映中国首部电影1905年《定军山》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版必修2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版必修2

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习目标]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原因(1)内因:19世纪,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外因:西方人办报热潮的推动。

2.外国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热潮。

3.国人办报(1)开始: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高潮:维新运动期间,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3)发展: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

[思维点拨] 中国近代报纸业发展的内因(1)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报刊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近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3)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

[图解识记] 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作用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事业(1)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

(2)外国人开办:1923年,英美报商在上海创办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

(3)国人自办①1926年,中国人自办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②1927年,上海出现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③1928年,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④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

2.电影事业(1)趋势: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2)产生: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

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3)发展: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发展迅速。

(4)新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事业进入一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后,我国共有近五百部影片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上获奖。

3.电视事业(1)起步: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2)发展①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人民版必修2-推荐ppt版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人民版必修2-推荐ppt版

考点一
考点二
教材问题解 答
(3)其他: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博客、论坛、电子报刊等,都成为民众生活的 重要组成部分。 3.性质:是一种互动媒体、信息渠道和生活平台。 4.评价
新模式 (2)消极:存在信息真实性难以判断等问题。
考点一
考点二
教材问题解 答
要点 互联网 史料一 为展示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变迁情况,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图 片展览活动。以下是活动中展出的部分图片。
考点一
考点二
教材问题解 答
考点二 (选考)互联网的逐渐普及(b)
1.历程 (1)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___互__联__网__专__线____正式开通。 (2)截至2008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2.应用 (1)政治生活: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 (2)经济生活: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 __网__上__购__物______成为其兴起后出现的 一种全新的考点一
考点二
教材问题解 答
3.电视事业 (1)起步:1958年5月1日,___北__京____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电视台
中央
中星9号 村村

考点一
考点二
教材问题解 答
要点 报刊业的发展
史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 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 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考点一
考点二
教材问题解 答
史料二 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报纸总印数(亿份)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人民版必修2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2.电影事业 (1)趋势: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 历程。 (2)产生: 189年6 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 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 年1,90中5 国人自己摄制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3)发展: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发展迅速。 (4)新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事业进入一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后, 我国共有近五百部影片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上获奖。
12345
解析
答案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版必修2[学习目标]1.原因(1)内因:19世纪,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外因:西方人办报热潮的推动。

2.外国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热潮。

3.国人办报(1)开始: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高潮:维新运动期间,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3)发展: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

[思维点拨] 中国近代报纸业发展的内因(1)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报刊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近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3)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事业(1)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

(2)外国人开办:1923年,英美报商在上海创办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

(3)国人自办①1926年,中国人自办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②1927年,上海出现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③1928年,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④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

2.电影事业(1)趋势: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2)产生: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

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3)发展: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发展迅速。

(4)新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事业进入一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后,我国共有近五百部影片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上获奖。

3.电视事业(1)起步: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2)发展①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②到197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

③目前已建成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

[易混易错] 报刊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件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与文化娱乐生活。

影视最主要的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其次是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

1.历程(1)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2)截至2008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2.应用(1)政治生活: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

(2)经济生活: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

网上购物成为互联网兴起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商品交易形式。

(3)其他: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博客、论坛、电子报刊等,都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易混易错] 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反而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的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

各种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争夺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

主题中国近现代传媒的变迁1.报刊史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

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操,遂致力于办报,藉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史料二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

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宣传变法图存。

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史料解读]两段史料分别分析了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史料一划线部分“西方列强的入侵”“外患之凭陵”说明了外部原因,“清廷之腐败”说明其内部原因;史料二划线部分则强调了报刊业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问题思考](2)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报刊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提示(1)①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

②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2)近代报刊与社会政治斗争的关系非常密切。

它助推了维新变法等政治运动的发展,维新变法等政治斗争借助报刊展开宣传,又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

2.影视史料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吗?——1909年《大公报》[史料解读]从划线部分信息“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和“1909年”判断“开眼界”描述的媒介。

从划线部分信息“开眼界”“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归纳其“比听戏强得多”的表现。

[问题思考]史料中使人“开眼界”的是什么?“比听戏强得多”的表现是什么?提示电影。

表现:可以直观感受各国风土人情,可以较快感受生活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人们的生活和文化需求。

3.互联网史料一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企图用弓箭①追赶飞行的子弹一样。

哪怕在你每一次用指尖敲击键盘的同时,互联网就已经不断地变化了。

——英国学者尼尔·巴雷特史料二②[史料解读]①用夸张的比喻说明互联网发展迅速。

②漫画形象地说明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具有负面影响。

(1)据史料一反映的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现象,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提示①互联网集其他媒介的优势于一体,而且成本低廉;②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③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2)结合史料二中的漫画分析网络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提示网上信息量大,各种信息良莠并存,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淫秽色情、诈骗等负面信息便会乘机而入,影响社会,特别是对好奇心强而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具有更大的影响。

1.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①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入侵由外国人创办的。

②“报”“刊”不分。

中国近代所谓报,实际上既指报纸,也包括各种期刊。

③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大部分报刊都是因政治斗争需要而创办的。

(2)影响①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时效性较强,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

②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近代社会,报刊对中国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影响及应对之策(1)影响①积极方面: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②消极方面:网络不良信息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比如,使不少青少年迷恋网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等。

(2)应对之策①顺应世界潮流。

由于互联网具有极大的优势,我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大力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除负面影响。

针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政府必须加强管理,使互联网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同时,社会、教师等要正确引导青少年科学、合理地使用互联网。

大众传媒的变迁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1.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内容的新闻事业的功能,是报刊业的主要任务,它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有着重大影响。

维新派、革命派曾以报刊为阵地,大造变法或革命的舆论。

后来,报刊上开始登载商业广告、娱乐信息,而且比重日益增大,但新闻报道仍被人们认为是报刊的主要特征。

2.影视是带有政治导向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但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消磨闲暇时光,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获得修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告,甚至出现电视商场的专题节目,引导人们消费。

总之,影视对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

3.互联网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完成工作,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增加了乐趣。

1.《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

”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C.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D.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答案C 解析题干中体现了秀才不出门也能知道世界大事,说明近代报纸加速了社会新闻2.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八天《申报》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

这一现象表明(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答案B 解析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正是通过“报纸”宣传这个手段,所以这一现象足以表明“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3.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曾有一个判断:“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展史;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

”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利丰厚B.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C.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D.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习气的变化【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角度限定“社会生活史”,结合材料信息“印刷机器发展史”和“新闻事业发展史”可知C项为最佳答案。

4.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

这一现象说明( )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考点】【题点】答案D 解析从材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1925年前后”“华商投资175家电影公司”,上海占绝大多数,电影是经济文化发展的体现。

1925年国内军阀混战,排除A项;材料所涉及的内容是电影的发展,而不是电影业的产生,排除B项;材料没有谈到市民对电影的态度,排除C项。

故选D项。

5.有人说:“网络一半是‘红颜’,一半是‘祸水’!沉迷于网络,可能会改写人生!”之所以说网络是“红颜”,是因为网络( )①信息量很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②可以购物,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③可以学习,开拓了新的学习渠道④可能造成社会问题、人们的心理问题A.①②③B.①②④D.①③④C.②③④【考点】【题点】答案A 解析这里的“红颜”比喻网络的积极作用,④属于消极影响,属于“祸水”,故选A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