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4《梅花魂》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4* 梅花魂【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中国诗词的无限魅力,领悟梅花的品格,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们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语言运用:抓住描写外祖父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把一件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思维能力: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贞不屈的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都祖国的无限眷恋。
审美创造: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培养学生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课前解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自读感知,以读代讲。
默读后思考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便更好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注课文描写的五件事:1.教诗词落泪;2.珍爱墨梅图;3.难归而痛哭;4.赠予墨梅图;5.送梅花手绢。
关注外祖父的三次落泪:第一次是读诗词时流泪,外祖父心中涌动的是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后两次都是因不能回国,内心痛楚而流泪。
三次流泪,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对故土的思念和热爱。
关注课文题目的含义:“梅花魂”中的“魂”既是梅花不畏冰雪、凌寒怒放精神的体现,又是外祖父漂泊海外,坚守爱国之情的写照,更是中华民族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教学目标】1.认识“腮、虬”等11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对题目“梅花魂”的理解。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
通过课文写的外祖父的几件事,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题目,了解梅花的品格。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2)1.教师导入新课:梅花历来为文人墨客所钟爱,有关梅花的诗词文章不胜枚举。
你能想起哪些呢?预设1: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预设2: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板书优秀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快速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难点: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小黑板3.学生练习本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几个数:12、15、18、21、24、27,让学生快速说出哪些是3的倍数。
(二)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1.老师引导学生观察3的倍数的数列:3、6、9、12、15、18、21、24、27……2.让学生尝试找出3的倍数的特征。
a.3的倍数的个位数是3、6、9的倍数。
b.3的倍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4.老师通过课件展示验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三)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判断下列各数是否为3的倍数:36、72、45、81、123、255。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答案,老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1.老师出示一道题目:一个三位数,百位和十位数字之和为10,个位数字为3,这个数是3的倍数吗?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这个数是3的倍数,因为百位和十位数字之和为10,个位数字为3,它们的和为13,是3的倍数。
3.老师出示更多类似题目,让学生巩固练习。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板书设计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内容:1.3的倍数的特征:a.个位数是3、6、9的倍数。
b.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2.练习题:36、72、45、81、123、2553.拓展延伸题目:一个三位数,百位和十位数字之和为10,个位数字为3,这个数是3的倍数吗?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判断下列各数是否为3的倍数:36、72、45、81、123、255。
2.找出100以内的所有3的倍数,并写出它们的特征。
人教版五年级下《金色的鱼钩》语文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金色的鱼钩》语文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金色的鱼钩》公开课教案1【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⑴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⑵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同学可以根据自身对语感,说自身想到的,教师可以引导:光明、绚烂、永垂不朽等。
2、快速默读课文:⑴用自身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什么事?语言表达可以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⑵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对同学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绚烂的金色的光芒”?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默读课文,考虑: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时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
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同学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示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
交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第3课时《村晚》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第3课时《村晚》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村晚》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诗的语言风格和意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2.通过朗读、背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3.通过学习古诗《村晚》,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家乡风景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村晚》的意境和语言特点;•教学难点:领会《村晚》中的意象,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版本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教学资料:古诗《村晚》教材内容,相关图片、音频等;3.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乡村夜景,引导学生讨论夜晚乡村的美丽景色,营造氛围。
2. 学习古诗《村晚》(15分钟)1.听录音,感受古诗的节奏和语调;2.分段理解诗句,解释生僻生词,帮助学生理解每句的意思;3.探讨古诗中的意象、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朗读与背诵(15分钟)1.分组朗读《村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要求学生课后背诵部分诗句,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4. 创设情境(10分钟)•模拟乡村夜晚情景,让学生自由发挥,描绘自己心中的乡村夜晚景色。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回顾本堂课学习内容,学生表达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表现并展望下节课内容。
五、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整首《村晚》,准备朗读表演;2.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的乡村夜晚。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积极参与,对古诗《村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古诗的生僻词较难理解,下节课需加强这方面的辅导。
另外,通过本节课使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其对家乡风景的热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村晚》这首古诗,提高他们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五年级下《灰椋鸟》语文公开课精品教案课后反思
五年级下《灰椋鸟》语文公开课精品教案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灰椋鸟》一文进行深入学习。
该文位于教材第七单元,主要描述灰椋鸟外貌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象征意义。
详细内容涉及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通过生动描绘和丰富想象,展现灰椋鸟优美姿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课文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解灰椋鸟特点及其在传统文化中地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鸟类情感,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关于灰椋鸟传统文化寓意理解。
教学重点: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中灰椋鸟特点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灰椋鸟图片,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特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思考灰椋鸟特点。
3. 课堂讲解:(1)解析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描绘灰椋鸟形象。
(3)讲解课文第二自然段,介绍灰椋鸟在传统文化中寓意。
4. 例题讲解:针对难点,设计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6.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灰椋鸟特点:(1)外形:美丽、优雅(2)生活习性:群居、迁徙2. 灰椋鸟传统文化寓意:吉祥、喜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灰椋鸟形象。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灰椋鸟传统文化理解。
2. 答案:(1)形象:参照课文第一自然段描述,画出灰椋鸟美丽姿态。
(2)理解:灰椋鸟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喜庆,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年级下册科学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公开课教案•相关推荐五年级下册科学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下册科学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下册科学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的:1、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2、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3、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做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并认真观察,收集证据,进行记录。
4、体会到科学家获得证据的过程中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能为科学家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一年。
教学难点:认识恒星的周年视差。
教学准备:记录表,两根木杆,一把木尺,小纸条,一个红圆片(太阳),两个蓝色圆片(星星)。
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在自转的同时是不是还围绕太阳公转呢?2、思考:怎样知道地球是否围绕太阳公转?3、小结:地球的确是在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
二、探究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证据:1、思考:在人们不能到天空中观察地球的运动时,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公转的呢?2、提问:(在黑板上画一地球运行轨道图,在轨道外画两颗星星)如果地球在公转,在公转的轨道上观察星星,会看到什么现象?3、模拟实验。
(1)谈话:天空中的星星的位置各不相同,有的离地球近,有的离地球远,如果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那么,天空中的星星的位置就会随着地球的运动而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用一个模拟实验来研究这种变化。
(2)模拟实验①讲解:在操场上画一个圆圈,圆圈中放一个红色小圆片,代表太阳;找两个竹竿,上面分别贴上一个蓝色圆片,分别代表星星,其中一颗星星离地球近,一颗星星离地球远;在远处的星星顶竿上挂一木尺,每隔10厘米贴一个记号;然后找一位同学代表地球,背对着圆圈做圆周运动(公转),在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两颗星的位置,并做好记录②学生到操场模拟实验。
五年级下册英语公开课教案5篇
五年级下册英语公开课教案5篇五年级下册英语公开课教案5篇教案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案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五年级下册英语公开课教案,方便大家学习五年级下册英语公开课教案1We lived in a small house.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New words: life ,different, ago, any, television, grandchildren, us, grandmother, lady(2)New sentences:There were/weren’t …. There are….We lived…many years ago. We live…now.2、能力目标:(1)能根据情境正确使用There be ……,We lived…many years ago. Weliv e…now.句型谈论生活、学习中的事物(2)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There be …, We lived…many years ago. We live…now.句型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该句型。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写出下列动词的过去式。
do_____ is____ are_____live_____ have______ watch____二.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在听录音的同时找出课文中出现的新单词与新句型。
2)进行游戏“火眼金睛找生词新句”。
让学生以竞赛抢答的形式快速找出课文中出现的新单词与新句型。
3)在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教师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大声跟读课文。
巩固练习;重点句式操练Listen and say。
先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句子,明确本课的重点句式,然后让他们灵活运用句式:There is/are……/There was/were……造句。
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5篇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篇一课型:新授教学内容:教材P5~6例3、例4及练习二第1、9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发现、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在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
口算后提问:从14×3和×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发现?2、列竖式计算。
26×7×123×25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小数乘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二、自主探究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出示教材第5页例3的主题情境图。
师: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校有一个长米、宽米的宣传栏。
现在学校要给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师:给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该怎样计算呢?全班交流,然后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传栏的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宣传栏的面积呢?如何列式呢?生:师: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如何计算呢?生1可以用竖式计算:生2:也可以把它们可作整数来计算(下左)。
师: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生:可以仿照上面同样的方法计算。
(上右)所以一共需要千克油漆。
师: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吗?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加以总结。
小结:所有小数右边的数一律对齐,其他小数位从右往左依次对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杨氏之子》,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核心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题。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故事进行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故事《杨氏之子》的文本材料。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3.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故事《杨氏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阅读故事(20分钟)学生阅读《杨氏之子》,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关注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
第三步: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第四步:展示讨论结果(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入的讨论。
第五步: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归纳故事中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五、课堂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写下对《杨氏之子》的读后感,包括对主题的理解和自己的感悟。
2.鼓励学生画出《杨氏之子》的重要场景或人物形象。
七、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以上为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实施。
五年级下《灰椋鸟》语文公开课教案一等奖课后反思
五年级下《灰椋鸟》语文公开课教案一等奖课后反思1、五年级下《灰椋鸟》语文公开课教案一等奖课后反思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灰椋鸟》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复习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灰椋鸟》,课件出示灰椋鸟的样子,(师生接读)灰椋鸟的嘴(),背(),远远看去(),有什么好看的呢?2、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下面我们就跟随一起去欣赏灰椋鸟归林的局面。
板:灰椋鸟归林二、学第四节,播放录像感知内容。
(先播放少量灰椋鸟在树林上空飞行图,然后是无数灰椋鸟飞来,布满树林上空。
请同学初步谈谈自身的感受)师:同学们观察到画面前后有什么变化吗?生:刚开始鸟少,后来鸟多师:看,灰椋鸟开始归林了,(画简笔画:两只灰椋鸟一上一下地归林)他们是这样归林的吗?生:不是。
师:它们是怎样归林的?你能帮老师画正确吗?(指名上台画图)师:画得不错,给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这样画?生:因为它们是一小群一小群,陆续归林的。
几只小鸟飞在一起为一群,一群一群的鸟有的飞在前面,有的飞在后面称为“陆续”师:说得好,你真聪明!指导有感情朗读鸟开始归林的情景。
评:简笔画是各科教学的常用辅助手段,简洁,直观,此时寥寥数笔胜过千言万语,有力地促进了同学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为朗读的指导打好基础。
师:那后来呢?生:鸟很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生:抓“排空而至、整群整群、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词边出示多媒体边进行理解、朗读、体会。
师:这种壮观的局面,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师:归林的鸟儿怎么样呢?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鸟儿们很快乐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生:倾诉、呼唤、互相应和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先回来的鸟儿会怎样倾诉、怎样呼唤?(分四人小组,同学练习把以上的景象扮演出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专题(1)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1.“把”字句 “被” 字句 2.缩句 扩句 3.直接引语改转述句 4.陈说句改反问句 5.肯定句改双重否定句 6.按要求改写句子(改比喻、拟人、夸张、关联词、
改病句等)
缩句
缩句:只保存句子旳主干,删去全部修辞成份。 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有时没有)。
例: 我在九岁旳时候就发觉了有关胚胎发 育旳规律。
四字词语
奄奄一息 迫不及待 辛辛劳苦 一声不吭 无价之宝 手忙脚乱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负荆请罪 熟视无睹 同心合力 自有妙用 神机妙算 踉踉跄跄 明明朗朗 冲锋陷阵 喜不自胜 天造地设 伸头缩颈 抓耳挠腮 手疾眼快 彬彬有礼 精神抖擞 膀大腰粗 敛声屏气 放诞无礼 转悲为喜 翩翩起舞 半信半疑 兴致勃勃 妙不可言 十全十美 莞尔一笑 摇头晃脑
四字词语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襟飘带舞 浑黄一体 精神饱满 花团锦簇 美轮美奂 银装素裹 严阵以待 始料不及 杯水车薪 姹紫嫣红 废寝忘食 随心所欲 运转自如 绞尽脑汁 一动不动 应接不暇 实话实说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 完好无损 不惜代价 耐人寻味 了如指掌 雪中送炭 同归于尽 深情厚谊 势不可当 纵横交叉 跌跌撞撞 喜出望外 热气腾腾 无边无涯 昏迷不醒 操纵自如
解释下列诗句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解:怪不得没有下雨他们也张开伞呢,原来不 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迈进啊!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 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解:大儿子有溪东旳豆地锄草,半大旳孩子在 编织鸡笼,最小旳孩子在溪边趴着悠闲地剥莲蓬 玩耍,
句子训练——改写
个亲人不曾会面?”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严监生道,他莫不是还有两个 亲人不曾会面?
陈说句改反问句
五年级下《题西林壁》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题西林壁》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题西林壁》。
1.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
1.3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寓意。
1.4能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2运用绘画、表演等创新手段,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并背诵《题西林壁》。
1.2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寓意。
2.教学难点2.1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展示庐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庐山的印象。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庐山的资料。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题西林壁》,注意语气、节奏。
2.2学生圈出生字词,查阅字典或词典,理解词义。
3.合作探讨3.1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生字词和诗句含义。
4.诗歌解析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2学生举例说明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5.创新活动5.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创新形式(如绘画、表演等)来展示对《题西林壁》的理解。
5.2各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6.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6.3教师布置作业:课后收集其他关于庐山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四、课后作业1.课后收集其他关于庐山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2.书写《题西林壁》的硬笔书法作品。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诗歌解析、创新活动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对《题西林壁》的兴趣。
2.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通过课后作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附:《题西林壁》原文及译文题西林壁作者: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五年级下《金色的鱼钩》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金色的鱼钩》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金色的鱼钩》的内容,感受老班长对革命同志的关心和爱护。
2.学习课文中描写老班长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如“崇高品质”、“无私奉献”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长征吗?知道长征路上的红军战士们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吗?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长征路上的故事——《金色的鱼钩》。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三)深入分析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班长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神态描写:老班长“脸色苍白,嘴唇干裂”,体现了他为战士们操劳的辛苦。
语言描写:老班长说“我一定能钓到鱼,让大家吃上鱼”,体现了他对战士们的关爱和信心。
动作描写:老班长“把鱼钩递给战士”,体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你遇到困难,你的朋友会像老班长一样帮助你吗?你会像老班长一样关心他人吗?1.本文通过讲述老班长钓鱼为战士改善生活条件的故事,展现了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2.我们要学习老班长的精神,关心他人,无私奉献。
四、课后反思1.优点:教学设计合理,环节紧凑,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课堂氛围。
教师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不足:时间把握不够准确,导致课堂节奏稍显紧张。
对部分学生的关注不够,未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改进措施: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把握时间,合理分配各个环节的时间。
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一. 教材分析《军神》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带领部队英勇作战,顽强拼搏,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将军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战争题材的课文,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情感仍需引导。
学生对于英雄人物充满敬仰,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将军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
2.难点:深入理解将军的情感,体会将军的英勇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战争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将军的英勇。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将军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课文内容和情感。
2.相关图片: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战争图片,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感受。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战争场景,引导学生回顾战争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为学生进入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英勇”、“顽强”、“胜利”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将军的英勇语气。
苏教版五年下分数的意义课件之四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第6页
1
1
2
3
1
1
4
6
1
1
12
()
第7页
1 …… 分子 …… 分数线
2 …… 分母
有这样多少份。
把单位“1”平均 成分份数。
第8页
看图填空
1.左图中涂色部分能够用(
5 9
)来表示;
它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9 )份,
涂色部分表示这样( 5)份。
2.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 平均分成3份, 2只
(2)你是全班人数(
)。
(3)你们小组女生人数是你们小组总人数
(
)。
第11页
思 考: 1.涂色小方块用如何分数表示呢?
3 115 15
1
5
5
1
15
3
第12页
思 考: 2.下图中粉红色部分能够用如何分数表 示呢?
1 4
第13页
设计意图: 开门见山地教学单位“1”,旨在突出“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
同时,本课设计中还注重了对学生学习办法熏陶,注意对学生自我获取 信息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第14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 意义
第1页
教学目的
1.培养大家观测、分析、抽象、概 括等思维能力。
2.通过层层设疑, 不断强化同窗们 质疑意识, 提升大家质疑能力。
第2页
一个物体
一个图形 一个计量单位
单位“1”
一个整体
第3页
1
2
4
3
第4页
1 2
为何都能用
1 2
表示呢?
第5页
1 …… 分子 1 …… 分数线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书法第二单元10《奇正相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书法第二单元10《奇正相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书法《奇正相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奇正相成》这篇书法作品,使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书法的基本笔画、结构和章法,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临摹《奇正相成》这篇书法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奇正相成》,使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临摹《奇正相成》这篇书法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书法作品展示、实物演示等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奇正相成》这篇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其特点和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非常特别的书法作品——《奇正相成》。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作品,并尝试描述一下它的特点和美感。
学生1:我觉得这幅作品的笔画很有力度,整体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
教师:非常好,你注意到了笔画的力度和整体的气势。
那么,还有没有其他同学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一下这幅作品的特点呢?学生2:我注意到这幅作品的构图很巧妙,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都有一种和谐的美感。
教师:没错,这也是这幅作品的一大特点。
通过巧妙的构图,作者将每个字和每行字都安排得恰到好处,形成了一种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那么,同学们,这幅作品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学生3:我觉得这幅作品很有内涵,每个字都充满了深意,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探究其中的故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村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村晚》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生动地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
诗中写的牧童横牛背、信口吹笛,夕阳西下的池塘边的优美景象与城里孩子的认知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孩子想象画面,进一步理解古诗营造的恬静、闲适的生活氛围。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法想象画面法学法:读书指导法情景想象法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听说咱们班都是诗词小达人,现在就让我们玩一个古诗接龙的游戏吧!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唐]胡令能《小儿垂钓》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
-[清]高鼎《村居》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2.同学们真是诗歌小能手啊,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首很有意思的古诗,读课题:《村晚》。
设计意图:引导孩子通过古诗接龙游戏,回顾旧识,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二、解诗题,知诗人1.看到诗题,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乡村的傍晚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表辞达意的孩子,这是一首描写乡村傍晚景色的诗。
2.我们的诗人雷震就是这么一位细于观察、乐于感受的人,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吧!雷震,南昌(今属江西)人。
南宋诗人,咸淳元年(1265)进士。
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三、读古诗,明诗意1.傍晚乡村的景色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3.多种形式朗读,加深理解教师范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4.请同学们看看诗的前两句都写了哪些景物?生:绿草碧水青山落日师:这两句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什么样的草,什么样的水,山和落日又怎样?)师:诗句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草的茂盛?生:满,池塘四周长满了茂盛的青草,池水也涨满池岸。
五年级下册《桥》公开课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一、导入课题一、欣赏视频,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98抗洪》,师深情讲述:1998年我国长江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子弟兵全力以赴,都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发出人在堤在的誓言。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村庄,也曾受到了洪水的袭击,而这个村庄中的一座窄窄的桥却成了唯一的逃生通道,就在这桥边曾经上演了感人的一幕,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吧~2.请同学们出手来,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检查初读效果,整体感知。
1(下面就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3、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各位同学的预习情况~(这些生子你们认识吗),请一位小老师来领读,他读对了。
我们一起来跟读两遍。
字正腔圆,非常好~4、回答问题: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本文写()在山洪暴发的黎明,老汉,指挥一百多村民通过小桥撤退,最后和儿子都牺牲了。
过度:这位同学读懂了课文,概括的十分准确,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吧~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洪水的肆虐和人们的慌乱。
1(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合作朗读,再次感受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1)老师朗读环境描写内容,学生朗读人们的慌乱的段落。
师: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师: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生: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师:东面、西面没有路。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3(理解关于桥的句子,再次感受洪水的肆虐和人们的慌乱。
(1)出示句子:同学们,跌跌撞撞是什么意思的, 思考刚才我们读的句子中还有两个句子也描写了人们的这种状态,,从书中找出来,然后划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