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节日民俗
第一章:岁时节日民俗
跳傩舞
傩(nuó)面具
傩戏 巴渝舞 阆中展示川北民俗风
2、门神与春联
神荼和郁垒
神荼和郁垒陕西社火脸谱
门上书“神荼郁垒”驱鬼。元 旦,写神荼郁垒四字贴门上。 (同治《公安县志·风俗》)
第一章:
岁时节日民俗
一、岁时节日的概念
主 二、岁时节日的由来 要 三、岁时节日的类型 内 容 四、重要的岁时节日
五、传统岁时节日的文化特色
一、岁时节日的概念
岁时,指的是一年中的节气时令。《说文》:“岁,木星
也。”
很多时令中,贯穿着某种风俗活动内容,形成相对 固定的节日,就是岁时节日。
端午节的来历?
一是纪念屈原说。 二是迎涛神说。 三是龙的节日说。 四是恶日说。 五是夏至说。
附:屈原之死
端午节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
(五)中秋节
五彩缕系臂驱鬼。
端午,采艾,采杂 药,掘百草竞渡, 以五彩缕系臂,避 兵及鬼。
(《明代监利县志汇 编》第八卷)
长命缕
六、传统节日的文化特色
(介子推“血书”)
“足下” “清明柳” “之推燕” (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禁食三日
晋文公 介子推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 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 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 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 端五、重五、端阳等。
(一)鲜明的农业文化特点 (二)浓厚的伦理观念和人情味 (三)教化万民的工具
思考题: 1、传统岁时节日有哪些类型? 2、传统岁时节日的文化特点是什么?
岁时节日民俗
3、干支之节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由干支日而成的节日: 正月上辛、正月上辰、三月上巳、二月 及其八月上丁。 此外古代一些节日的节期的制定和干支 日有关的还有: 社日、三伏、黄梅天(季)。
二、岁时民俗的形成,和古人对数字的 信仰观念有一定的联系
除了上述的岁时节日外,还有一组形成 序列的节日: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 月七、九月九。这种安排和道家的阴阳观念 有关。根据万物皆有阴阳的观念,奇数为阳, 偶数为阴,阳气意味着光明、有力、兴旺, 所以节日多取月日的复合基数,以求吉利。
的便是各民族都有的“年节”。
五、社交游乐节日 主要内容是通过歌舞游艺活动进行社交 往来。汉民族中这种单一性质的社交游乐节 日较少,而在少数民族中则较多。如大理白 族的传统盛会“绕山林”,西北甘肃汉、回、 东乡、保安、撒拉等族的六月六莲花山“花 儿会”,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蒙古族 传统盛会“那达慕”等。
三、纪念节日 纪念节日,主要内容是追念民族英 雄及地方历史上受崇拜人物的和活动。 如寒食节与纪念介子推,端午节与 纪念屈原。
四、庆贺节日 是以喜庆丰收、祝贺人畜两旺、平安幸 福为主要内容的节日。它和具有庆贺成分的 祭祀等节日的不同,还在于构成连续性或系 列化的喜庆活动,在时间上形成一组节日, 有一定的阶段性。在民间,这种节日大多属 于全民性的、最大的节日。其中最有代表性
节日。
2、朔望(晦)之节 定在朔日的,如正月初一“元旦”节
(后因称阳历一月一日为元旦,改称春节), 十月初一“十月朔”节(“十月朝”节)。 定在望日的,如正月十五上元节,二月十五 真元节、三月十五龙王节、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定在晦 日的,如正月晦日送穷节,七月三十地藏节。 等等。
列举8种家乡节日风俗民俗
列举8种家乡节日风俗民俗1、春节:春节习俗历史悠久,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一般要在除夕当天晚上吃团圆饭,饺子是必不可少的,代表团圆美满,红灯笼、爆竹也是不可缺少的,人们贴春联,穿新衣,逛街购物,看春晚,拜年,贴门神,香案点灯,分发红包等,每家每户举行庆祝仪式,为迎接新的一年添福气。
2、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人们一般要把端午节作为拜拜文明,尊师重道这样一个机会。
人们调制粽子,喝雄黄酒,吃桂花糕,赏菖蒲,赛龙舟,悬赏英雄,歌咏诗词,宣扬抗击疾病的伟大事迹等。
3、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日。
人们在这一天最重要的习俗就是赏月、赋诗和吃月饼。
中秋节拜月艺术诞生于汉代,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代表着民族精神的团圆,是传统的民族节日。
4、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历来以祭祖和登高观花为主要内容。
当天,家家户户都会熬制花粥、厨房制作糕点、特制餐桌上摆满食品,整个重阳节都是一片秋意和欢乐的集体盛宴。
5、中元节: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叫冥节,是中国十大传统节日之一,属于七夕的前一天,一般七月十五日,有“赛鬼”和“赛神”的习俗。
它化灭阴阳,传授归元的精神。
中元节有划船比赛,有灯谜题,有拜祭先祖,有礼佛祈请福禄,还有热闹非凡的肉宴,这是中元节的主要风俗习惯。
6、乞巧节:乞巧节是国家法定节假日,也是中国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中唯一一个专门庆祝女子的节日。
当晚,家家户户都要设桌,在桌子上摆上糖果,水果,糕点等,以示对女儿的祝福。
有专门的民俗歌曲,歌述和表达了丰富的乞巧要求和祝愿。
7、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新年里最后一个传统的节日,往往是十五天的中国节日里最热闹的一天,也是一年之末的节日,是一种传递岁月的祝福与希冀的象征。
当日,家家户户要精心准备吃元宵,然后放爆竹,看花灯。
人们欢声笑语,互劝元宵,街上到处都是灯火辉煌,充满欢乐和祝福。
8、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叫农历新年,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又称寒食节,人们要在晚上尝冷饭吃寒食,全家大小男老女小,老人与小孩都要尝冷饭吃,表达全家团圆的情意。
家乡的风俗 岁时节令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岁时节令的习俗家乡的风俗源远流长,每逢岁时节令,都有特定的习俗与传统,代代相传,让人感受到家乡浓厚的文化底蕴。
在我的家乡,一年四季,不同的节气都有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乡愁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春天到来的时候,是家乡最热闹的时刻。
这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贴上红彤彤的对联,门框上悬挂着大红灯笼,为家里增添喜庆的氛围。
人们还会踩着高跷、玩着滚铁环、舞着龙灯,场面热闹非凡。
在春节这一天,全家团聚,吃着团圆饭,分享着快乐,祝福着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而就在春节之后,清明节也是家乡的重要节日。
在清明节这天,人们会祭拜祖先,扫墓祭祖,通常会带上鲜花、食物、茶叶等祭品,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此外,还有挂柳、踏青等民俗活动,让清明节充满了浓厚的民间风情。
随着夏日的到来,农村地区的人们也开始忙碌起来。
立夏这天,人们会在家中熬菜汤、吃艾叶饭,以此来驱除瘴气,预防疾病。
而夏至这一天,则是吃鱼的好时机,表示吉祥富贵。
在这个炎炎夏日,各种习俗让家乡的风俗更加多彩多姿。
秋天的丰收季节,是最值得期待的时刻。
中秋节是秋天的重要节日,这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寓意团圆美满。
除此之外,重阳节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爬山赏景、喝茱萸酒、佩艾叶戴花,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最后,冬天的到来,也让家乡变得格外宁静。
冬至这一天,人们会团聚在一起吃饺子,象征着团圆幸福。
元旦这天,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挂彩灯,为新的一年祈福。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家乡的风俗让人倍感温馨和幸福。
总的来说,家乡的风俗习俗与岁时节令紧密相连,虽然时间已过去很久,但每一个传统习俗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这些习俗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让我们一起珍惜家乡的风俗,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家乡的风俗习俗永存人心。
愿家乡的风俗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璀璨夺目,永不凋零。
中国民俗文化第三章岁时节日民俗ppt课件
谷雨 4月19--21日
夏 立夏 5月5--7日 小满 5月20--22日 芒种 6月5--7日
季 夏至 6月21--22日 小暑 7月6--8日
大暑 7月22日--24日
秋 立秋 8月7--9日 处暑 8月22--24日 白 9月7--9日
季 秋分 9月22--24日 寒露 10月8--9日
霜降 10月23--24日
十二次——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木星 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人们把周天分为 十二分,称为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 就用木星所在星次来纪年.因此,木星被 称为岁星,这种纪年法被称为岁星纪年 法。
十二辰——中国古代对周天的一种划分 法,大抵是沿天赤道从东向西将周天 等分为十二个部分,用地平方位中的 十二支名称来表示,即:子、丑、寅、 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
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 一个节气,即立春——正月节、雨水— —正月中,惊蛰——二月节、春分—— 二月中,……以此类推,节气和中气相 间,一个节气加一个中气是30天,大于 一个朔望月,所以每月的节气和中气总 要比上一个月推迟一两天,推迟到某月, 就只有节气没有中气,后来就把这个没 有中气的月份设置为闰月。“无中气置 闰”,始于汉武帝。
中国是世界上古老的农业国家之一,殷周时代,历法尚 疏,农事活动,主要靠观察日月星辰来进行。到了春秋 时代,用土圭测日以定冬至、夏至,置闰月以定四时成 岁的制度逐渐完善,因此农事活动有了更可靠的依据。 根据文献记载,甲骨文中就有星名、日蚀、月蚀的记载。
中国古代关于天象的记述,有七政、二十八宿、四象、 三垣、十二次、分野之说。七政是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 五星合起来称为七政或七曜(yao)。
甲骨文年字
从宋朝开始,农业经济重心南移。水稻经济 的发达,使农民更加繁忙,春祈秋报的节日格局 已经不能适应要求,文化形态必然受到影响,以 北方文化为基础的节日格局不能不发生变化。
年俗知识介绍
年俗知识介绍
1、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之一。
新年前夕夜晚守岁,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
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2、祭祖:是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之一。
一方面是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
3、扫尘:又称扫屋、扫房、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过年传统习俗之一。
扫尘除了扫屋外还要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疏浚明渠暗沟等。
4、拜年:大年到亲朋家拜年,要注意自己的服饰得体,节日的服饰以都市休闲、时尚为主,不要穿得太运动,也不要穿晚礼服类的太正式。
5、贴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
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和福字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岁时节日民俗
四、节俗的特点
纪念性和周期性 周期性是指时间的一种简单的重复或轮回,而纪
念性则是指在此基础上的有一定文化客体内容 的活动的定期举行。任何节俗都有纪念意义, 也正是如此,节俗才能世代相沿承袭。
四、节俗的特点
稳定性和发展性 没有稳定性,节俗就不可能流传下来;同时,没
有发展的节俗也不会长久。稳定性与发展性是 对立统一的,是相互促进的动力源。
第三节 我国主要的节俗
一、春节
1、“年”的含义及来历
“年”最早的含义是指作物的生长周期。《说文·禾 部》:“年,谷熟也。”
甲骨文“年” 字
金文“年”字
《说文》“年” 字
一、春节
1、“年”的含义及来历
夏商时期产生“夏历(农历)”。夏以正月初 一(朔日)为“岁首”。商以十二月初一为 “祀首”。
“年”的名称开始出现于周代。周以十一月初 一为“年”。秦以九月初一为“年”。西汉武 帝时期恢复夏历。称正月初一为“元旦”。辛 亥革命后,公历与农历分开。
四、端午节
“端午”的含义
“端”即“开始”,因“午”与“五”为通假字, 故又称“端五”。“五”为奇数,为阳,所以又 称“端阳节”。原指每月五日,后来专指五月五 日。唐时因避玄宗讳而正式改称“端午节”。又 称“重五节”、“浴兰节”、“蒲节”等。正式 形成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就有农历 五月五日人们防避兵役鬼魅和防病防疫的记载。 到宋代才由官方定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渡。金风 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五、七夕(乞巧、女儿)节
主要节俗 1 祭拜牛郎织女
五、七夕(乞巧、女儿)节
主要节俗 2 乞巧
第七讲 中国岁时节日民俗
人际关系。 初二媳妇归宁,初三老鼠娶亲,初四民间
迎神,初五破五。
秦汉:称“正旦”或“正日”。它的确立是历 法修订的直接结果。秦时以十月初一为正旦。 从汉武帝开始,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延续 至今。东汉初年正旦朝会讲经论学,朝会之后 祭陵。民间则祭祖,贴门神以驱鬼。
节日文化与节日活动:仲春为大火星出现之时, 需禁火,只能生食。
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纪念介子推。重耳发布禁 火令,寒食节禁火,吃冷食。
汉代:寒食节长达一个月。汉末曹操对寒食节 下达禁令,此节衰退。
宋代:禁火两天。民俗活动有担酒上坟,春游 等。南宋后,此节日逐渐消失,融入清明节。
4.清明节 节期:春分后十五天,又称“鬼节”、“冥
川、日月星辰的宗教仪式与信仰。出现了专门 以祭祀土地为宗旨的民间社团组织——社,即 春社与秋社。
2.形成期(秦汉时期) 特点:以自然神为本转向以人格神为本。 除夕、元旦、元宵、寒食、端午、七夕、重阳
等许多节日,都于此时定型。
3.融合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受道教影响,出现踏青、曲水流觞、登高等新
魏晋:此时期最重要的节日,流行郊野会饮。 宋代:赏菊习俗盛行。
10.下元节 节期:农历十月十五
节日文化与节日活动:道教水官生日。水官主 解厄,是日不能杀生,不能判极刑。亦为太上 老君生日,矿业、冶金业祭祖。
11.腊八节 节期:农历腊月初八,又称“成道节”。
节日文化与节日活动:起源于古老的腊月祭祖 活动。随着佛教的传入,被解释为释迦摩尼的 成道日。
宋代:吃月饼习俗始于宋代。南宋周密《武林 旧事》中的食单列有月饼。清代《帝京岁时纪 胜》:“十五日祭月,香灯品供之外,则团圆 月饼也。”浙东地区有八月十六过中秋的习俗。
岁时节日民俗
财神赵公明,姓赵名朗,字公明,道教尊他为‚正一玄坛‛ 元帅。终南山人氏。相传原是日精之一。古时天有十个太阳 ,被后羿射下九日后,坠落与峨眉山,变为鬼王。八鬼行病 害人,独赵公明变为人,隐居九老洞中修炼得道。《封神演 义》中姜子牙封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坛真君‛,统 领招财使者‛陈九公,“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利市 仙官‛姚少司,负责司财,迎祥纳福, 世人有称他们为‚五显财 神‛,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
实际上,到水边不仅仅是宴乐,隋朝 杜台卿《玉烛宝典》 说,正月初一到月底,人们都做些菜肴聚饮,泛舟游玩。 士女都到水边洗裙子,倒点酒在水边,用来解除灾厄。说 明人们在水边还有祝禊的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活动在 隋代进一步集中在晦日进行。 唐代的晦日已成为重要节日。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 九月诏说:‚今方隅无事、烝庶小康,其正月晦日、三月 三日、九月九日三节日,宜任文武官僚选胜地追赏为乐。‛ (《旧唐书•德宗纪下》)把正月晦日作春游的节日提倡, 德宗向官员赐钱,并‚永为常式‛。
这个人为制定的中和节,将二月一日前一天的晦日废掉, 旨在弥补二月无节的缺陷,不过人为设节也是以一定民俗 活动为依据的。 德宗在诏书中说二月一日是‚天地和同‛之日。所谓‚勾 萌毕达‛是说草木的芽苗都长出了;而‚天地和同‛也就 是阴阳和同、阴阳持中,这是自古以来的思想。 东汉后期产生的道教经典《太平经》就说:中和主调和万 物,阴阳要在中和,天地阴阳只有沟通中和之气,才能相 受共养万物。概括地说,就是‚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 物‛。所以中和节表达的就是天地、阴阳持中和同、万物 资始的思想。
3、立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
五行 五色 四时 金 白 秋 木 青 春 水 黑 冬 火 红 夏 土 黄 土存四 时
岁时节日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实际上包括两部分的内容:
一是岁时民俗,一是节日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是指在一年之中的某个相对阶
段或特定的日子,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了 具有纪念意义或民俗意义的社会性活动,并 由此所传承下来的各种民俗事项。 一般有周期性,有特定的主题,有群众的广 泛参与。
蒙古 新年:正月初一。
“那达慕大会”一般在每年夏秋季举行。那达慕在 蒙语中为娱乐或游戏的意思。主要是摔跤、赛马、 射箭等娱乐活动。
东南亚六国
泼水节,是缅甸的传统节日。在公立4月13日
前后欢庆4天。 光明节,是缅甸最热闹的节日之一。在缅历7 月14 ——16日举行三天活动。主要特点是电 灯祭拜佛塔以示佛法昌明。 独立日,这是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 亚的重要的纪念日。分别是1898年6月12日; 1957、8、31;1945、8、17.
汉族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东北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
满族 过年 每当年节将近的时候,满族家家户户打扫庭
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三十晚上点 上灯,彻夜不熄。年三十家家包饺子,讲究 有褶子。码放饺子要横竖成行,意味来年财 路四通八达。除夕饺子有的里面包上铜钱, 谁吃到了谁就有好运气。总之,这些讲究都 是希望新的一年有个好光景。
西南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族
藏族 藏历年 雪顿节 沐浴节
西南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族
傣族:泼水节亦称浴佛节。每年公历四月即清明节 后第七天开始举行,历时三至四天。每年的这天清 晨,虔诚的佛教徒沐浴更衣,在佛寺院中心用沙堆 成宝塔,围坐在宝塔四周厅佛诵经布道,祈求丰年。 之后,全寨人民各挑水一担,泼在佛像身上,为佛 洗尘。随后身着节日盛装的傣族男女老少从四面八 方敲着铜锣,打着象脚鼓涌向街头,把一盆盆圣洁 的水泼向对方,以示美好的祝愿,直到人人全身湿 透。节日期间,还要赛龙舟、跳孔雀舞,青年男女 趁过节“丢包”定情。夜晚,燃放五颜六色的烟花, 大家围着熊熊的篝火,载歌载舞,欢闹通宵。
岁时节日民俗
隋炀帝每逢正月十五设戏歌舞
唐玄宗每值上元夜“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
宋代皇帝观灯已成礼俗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首, 那人却在,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灯火阑珊处。
民众历史感情的积淀
宗教因素的渗透
佛道教信仰和传统信仰交织在一起,互相影 影 佛道教 佛道教始 响,互相适应,共同得到了发展。佛道教 佛道教 终没有摆脱信仰的深远影响 深远影响而占主导地位, 深远影响 进一步地世俗 世俗化、民间化。同时也极大地影 世俗 影 响和规范了传统信仰,使一部分传统的信仰 者逐步地上升为带有佛道教 佛道教性质的民间信仰 佛道教 者。 一些本来是宗教信徒的节日,也被插进 岁时节日序列,成为教、俗共度的节日。最 为典型的是“佛诞日”和“中元节”。
节日习俗来源于原始宗教信仰,意在敬天祈 年、驱灾辟邪,供品、歌舞旨在娱神。后来, 逐渐演变为人神共享。 到现在,信仰迷信色彩逐渐退化,娱乐、审 美、社交、联谊、经济的功能逐渐沉淀。
二、主要传统节日的活动内容
1、春节,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二十三 糖瓜粘( 过小年)祭灶官
准备发面饼、盘灶饼、芝麻糖、草料、毛公鸡: 灶饼让灶王爷在来回天宫的路上充饥; 芝麻糖用来粘灶王爷的嘴,让他没法说坏话; 公鸡是送给灶王爷的“天马”;草料,喂“天马 物品供奉在灶官像前, 燃香叩头,烧纸熬糖, 草料扔到厨房顶上喂“天马”。灶官像揭下焚烧 祈祷 毕,燃炮送其上路。
中元节、盂兰盆节
第七章 岁时节日民俗
• 春节传统习俗
•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 守岁:在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
年的到来的习俗
• 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 旧迎新的一种方式。
•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 、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 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 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 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三、中国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
• 2、西北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
–1)蒙古族
• (1)年节。 • (2)那达慕大会。
–2)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
• (1)宰牲节。 • (2)开斋节。 • (3)圣纪节。 • (4)那吾鲁孜节。
三、中国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
• 3、西南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
–1)藏族
第七章 岁时节日民俗
• 一 岁时节日民俗概述 • 二 中国汉族岁时节日民俗 • 三 中国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 • 四 中国港澳台地区岁时节日民俗 • 五 节日民俗与旅游
• 岁时节日民俗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 • 一是岁时民俗,一是节日民俗。 • 岁时民俗,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一般是
指一年之中,随着季节、时序的变化,在人们生活中 所形成的不同的民俗事象和传承。
• 2、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 我国是一个贵人伦、重亲情的国度。传统节日中的诸 多节俗,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 岁节祭祖,几乎是所有节日不可或缺的内容。人们通 过各种节日祝祭活动,表达后辈的孝思欲坠年,反过 来,这种绵延不断、周而复始的岁节礼俗又不断地强 化和巩固着人们的家族意识、血缘亲情。
• 3、节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 节日丰富的缘起,与各种原始信仰有关。
12节日民俗
民俗
又传说是民间拜山林神的活动。但在长期的 节日发展中,“绕山林”的主题始终以社交 游乐为重点。 在如蒙古族传统的“那达慕”大会,原意正 是游艺大会。在这个盛会上举行传统文娱、 体育等节目。 男儿三艺(摔跤、赛马、射箭)。
民俗
冬至
冬至,时间在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后。 冬至就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 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 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 至”。
民俗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 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 至日的重视。 唐宋时,以冬至与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 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 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 贺往来,一如年节。”并且放假七日。
民俗
民俗
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 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 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 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 而始兴“佛成道节”。
民俗
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 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为了纪念此事,中国佛教徒于每年腊月 初八日熬制腊八粥供佛。
民俗
祭祀节日。主要内容以供献天地、祭礼神灵、 祭奠祖先亡灵、祈禳灾邪、祛恶避瘟等信仰 习俗为标志的节日。 例如七月十五中元节“盂兰盆供”正是由目 莲僧救母的宗教传说形成的超度亡魂的大祭 礼,自梁武帝时兴起延续至现代。
民俗
又如蒙古族传统的“敖包”祭日是盛大节日活 动。“敖包”又音译为“鄂博”,是神灵所在 之地,用土石堆标志。 敖包神是蒙古自古代萨满神之一,为氏族部落 最高的保护神。 旧俗每逢农历六七月间,草原各地要举行敖包 大祭。
第二章 节日民俗
春 节
古代又称元辰、元日、正旦等,意思是一年的第一
个早晨,俗称过年,是中国人(主要是汉族)最为 隆重的综合性节日。春节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 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祭灶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期 之长,节日内容之丰富,胜过其他所有节日。
腊月里的民俗童谣
二十三,祭灶关;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割猪肉; 二十七,杀公鸡;
元宵节
“春节重在礼,灯节重在乐” 又称为“上元节”、“灯节”。正月即农历的元月,
古人称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 之夜,古称正月十五为“元宵”。 民俗活动有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等。
元宵节点灯、放烟火的来历
元宵节吃元宵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
最早见于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
午。”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起源有四种说法:
(1)纪念屈原
(2)龙图腾(吴越民族)
(3)恶日
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 禁欲、斋戒,以驱毒气。 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 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所以民间多用艾叶、菖蒲驱毒。
(4)还有纪念曹娥、伍子胥等说法。
节日民俗——岁时节令
节日最能反映出民俗文化积淀及其演化过程,
最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
节日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一个文化链条,它渊远
流长,串连起中国的民俗文化在各时间段上的 不同记号。
词典的解释
《辞海》:节日;节令。如:春节,国庆节。
《现代汉语词典》:
① 纪念日,如国际五一劳动节;
②传统庆祝或祭祀的日子,如清明节、中秋节。
柳可以却鬼
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 三大鬼节,是百鬼没讨索之时。人们为
岁时节日民俗的活动及特点
岁时节日民俗的活动及特点岁时节日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反映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又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各个岁时节日都有独特的习俗和活动,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岁时节日的活动及其特点。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全球华人最盛大的节日。
春节的活动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贴春联、贴门神、除旧布新、放鞭炮、团圆饭、走亲访友、舞龙舞狮等。
这些活动都寓意着希望新的一年万事如意、平平安安。
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节日,也是华人世界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最具特色的活动是赏花灯、走龙游舞、猜灯谜、吃元宵等。
其中,猜灯谜更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环节,人们在赏灯的同时,还要猜灯谜,增添了乐趣和神秘感。
清明节是祭祀先人、扫墓祭奠的节日,这一天人们会回家祭祖、扫墓,并将鲜花和食品供奉在坟墓前,以表达对逝去的亲人的深深思念和敬意。
因此,清明节的特点就是庄重、肃穆。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有民族特色之一的节日,也是一个讲究的节日。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喝雄黄酒等。
端午节的活动多以娱乐和驱邪为主,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的时刻。
人们在这一天会一起赏月、吃月饼、品尝柚子、猜灯谜等。
中秋节的特点在于家庭团圆和传统文化的强调。
除了上述的几个节日,每个月都有一些节日和活动,如端阳节、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活动和特点,如端阳节人们戴香囊、吃菖蒲酒、赛龙舟,七夕节人们在河边放上一对鸳鸯或纸船,重阳节人们登高望远、插茱萸,腊八节人们喝腊八粥。
这些活动都丰富了岁时节日的内容,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岁时节日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亲情和友情,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增添乐趣。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传承岁时节日的活动和特点,让传统文化在当代也能焕发出新的活力,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
第五章岁时节令民俗课件
而作为岁时节日的清明节,在融合了寒食节、 上巳节的有关风俗后,便有了禁火寒食、祭扫 坟墓、踏青郊游、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 插柳等一系列的风俗活动。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为“端五”或“重五”。古代, “五”与“午”相通,因此,“端五”亦称为“端午”、 “重午”。又古人有于是日用兰草汤沐浴的习俗,故又 称“沐兰节”。唐宋时,此日又叫“天中节”、“端阳 节”。明清时北京人称其为“五月节”、“女儿节”。 道教称此日为“地腊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夏季最重 要的传统节日。
(1)神话传说的嵌入 (2)上层统治者的参与和提倡 (3)民众历史情感在节日风俗中的积淀 (4)宗教节日的渗透 (5)各民族节日风俗的融合
二、岁时节日的活动及特点
1、主要传统节日的活动内容
春 节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 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正月初一为“岁首” (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并一直延 续两千多年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 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纪年,遂称公历1 月1日为“元旦”日中的大节。因 为节期是新的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而古代称夜 为宵,因此叫“元宵节”;又因元宵节的主要节俗 活动是施放花炮烟火、张灯、观灯、赏灯,故又称 为“灯节”。道教则称正月十五为“上元节”。
元宵节的节令食品是元宵(汤圆),它寄托着人 们祈求新的一年圆满顺遂的心愿。
对天象的观测及记录,使人们对天象周期性变化的 规律有了认识。日月运行的规律,形成了人们对时间 的量度观念。
以朔望月为单位的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单位的是阳 历。我国古代的历法,是同时兼顾到朔望月与太阳年 的阴阳合历,即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由此, 年、月、日等计时单位便能确定了。
进而,昏、旦、朔、望、晦、日南至、日北至、 日夜分、岁首、年末等时日,也能准确地排定。正月 为岁首,正月朔、旦,为新年之始,是为元旦;十二 月晦,年尽岁除,为除夕。有了“望日”,而后才可 能有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十月十五等节 期的成立。
岁时节日民俗
(3)历史事件与传说的影响
历史事件与传说也是影响节日民俗形成的 因素之一。如端午节的来历,有纪念屈原 说、纪念伍子青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 种种传说多数是后人添加上去的,可是在 民间流传最广的却是纪念成原的说法;于 是在端午节就形成了祭祖屈原、赛龙舟的 风俗,它显然受到历史传说的影响。
(4)文化传播的影响 一种是通过自然的文化传播形成的节 日民俗,如汉族有春节、清明节、端 午节、中秋节,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这 些节日。另一种传播是人为的,主要 是宗教性的节日传播。在我国,通过 人为途径传播的宗教节日主要是小乘 佛教节日和伊斯兰教节日。
岁时节日民俗是指在一年之中的某个 相对阶段或特定的日子,它在人们的 生活中形成了具有纪念意义或民俗意 义的社会性活动,并由此所传承下来 的各种民俗事象。一般有周期性,有 特定的主题,有群众的广泛参与。
岁时节日的形成和发展
(1)节日所处的时空位置的影响 “时”是指节日在历法中的日期; “空”是指节日流行地区的地理条件。 它们是影响节日民俗构成的基础。
岁时节日民俗
对外汉语八班
刘晓梅
2010171012
基本概述 起源与发展 几个重要的节日
节日活动及特点
岁时节日民俗概述
岁时节日民俗:一是岁时民俗,一是节日民俗。
岁时民俗,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一 般是指一年之中,随着季节、时序的变化,在人 们生活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民俗事象和传承。
节日民俗,是岁时民俗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岁时节日。在不同的岁时 节日中,同样传承下来的是不同的民俗事象。
(2)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以生产性节俗来说,从事农业生产的民族的节日习俗 受农事活动的影响,如春季有迎接春耕的节日典礼, 秋季有庆贺丰收的节日典礼。 社会生活对节日民俗形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我国 古代社会,鬼神迷信思想盛行,求神拜佛、问卜占卦 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因而在我国传统节日中有大 量这方面的习俗。另外,我国长期以来受儒家思想的 影响,重视人际交往,每当逢年过节都会走亲访友, 登门贺岁,这些都显示了社会生活在节日民俗形成中 的重要影响。
岁时节日名词解释
岁时节日名词解释1. 引言岁时节日是指根据农历或公历的时间规定,与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是人们重要的精神寄托和社会交流的方式。
本文将对几个代表性的岁时节日进行解释,以便深入了解其含义和特点。
2. 春节2.1 概述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又称为农历新年,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举行,持续15天。
这个节日标志着农历年的开始,人们通过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 2.2 习俗 - 守岁:在除夕夜,全家团聚,一起守夜,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 贴春联:家家户户贴上写有吉祥话的红色对联,以祈求新年的好运。
- 放鞭炮:燃放鞭炮的声音据信能驱走恶鬼,迎来吉祥的新年。
- 吃团圆饭:全家共进晚餐,象征团团圆圆、生活幸福。
### 2.3 意义春节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它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相互祝福,共度快乐时光。
同时,春节也是传统文化的展示和传承的重要载体,各种民俗活动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
3. 清明节3.1 概述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著名节日,时间通常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
这个节日起源于古代的祭祖活动,是祭祀先人和扫墓的日子,也是缅怀过去和表达对逝去亲人思念之情的时刻。
### 3.2 习俗 - 扫墓:人们前往祖先的墓地,清理和整理坟墓,并向祖先献上鲜花、食物等供品。
- 踏青:许多人利用清明节放假的机会出外郊游,欣赏春天的景色,放松心情。
- 祭祖:家庭成员聚在一起,烧香、烧纸,祭奠祖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 3.3 意义清明节是人们悼念和纪念先人的重要节日。
通过祭祖和祭扫的活动,人们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同时,清明节也是春天的象征,它提醒人们珍惜生命、感激自然,以及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4. 端午节4.1 概述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五月初五。
这个节日起源于古代的龙舟竞渡和驱除瘟疫的民间传说,现已成为国家法定假日,也是人们热爱体育、追求健康的时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 我国是一个贵人伦、重亲情的国度。传统节日中的诸 多节俗,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 岁节祭祖,几乎是所有节日不可或缺的内容。人们通 过各种节日祝祭活动,表达后辈的孝思欲坠年,反过 来,这种绵延不断、周而复始的岁节礼俗又不断地强 化和巩固着人们的家族意识、血缘亲情。
• 3、节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 节日丰富的缘起,与各种原始信仰有关。
• 节日民俗是岁时民俗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
• 岁时节日民俗是指在一年之中的某个相对阶段或特定 的日子,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了具有纪念意义或民 俗意义的社会性活动,并由此所传承下来的各种民俗 事象。
一、岁时节日民俗概述
• 1、岁时节日民俗的形成和发展
–1)节日所处的时空位置的影响 –2)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历史事件与传说的影响 –4)文化传播的影响
第七章 岁时节日民俗
• 一 岁时节日民俗概述 • 二 中国汉族岁时节日民俗 • 三 中国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 • 四 中国港澳台地区岁时节日民俗 • 五 节日民俗与旅游
• 岁时节日民俗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 • 一是岁时民俗,一是节日民俗。 • 岁时民俗,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一般是
指一年之中,随着季节、时序的变化,在人们生活中 所形成的不同的民俗事象和传承。
业等生产中,伴随岁时变换和生产习俗所传承的群众 性活动。
藏族的“望果节”
吃新节
仡佬族
侗族
• 3)年节及其民俗
• 年节,在各民族中普遍受到重视,其形成一方面有祈求来年丰收 的含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迎接新的一年的来临
• 4)文娱性节日民俗 • 文娱性节日,大都具有联欢性质,目的在于加强个人
一、岁时节日民俗概述
• 2、岁时节日民俗的分类
–1)宗教性节日民俗 –2)生产性节日民俗 –3)年节及其民俗 –4)文娱性节日民俗
• 1)宗教性节日民俗 • 包括两类:一类是原始宗教节日;一类是现代宗教节
日。这两类节日都是宗教性质的,但它们的产生时代 及民俗表现形式却是不同的。
• 2)生产性节日民俗 • 一般是指在农业、林业、牧业、饲养业、渔业、手工
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至十五日结束。
• 春节传统习俗
•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 守岁: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
年的到来的习俗
• 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 旧迎新的一种方式。
•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 、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 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 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 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 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 树的习惯。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 金秋时节,新谷登场、瓜果成熟。人们怀着丰收的喜 悦,秋社报赛、荐新祭祖、拯孤照冥、团聚赏月、饮 酒登高。既是报答神明,也是慰劳自己。
• 秋去冬来,大田农事告竣。仓廪丰足,猪羊满圈。人 们整米磨面、酿酒烧肉、“送寒衣”、“履尊长”、 “数九”、消寒、饮酒“扶阳”。直至喝完“腊八 粥”,又开始准备“忙年”——新一轮的循环又开始。
和社会团体的社交和友好往来,有时还加入民间的竞 技活动。 • 较有特色的是各民族的歌会、歌节
3、岁时节日民俗特点:
• 1、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节期选择本 身,便是农业社会生产、生活规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 式。与春种、夏锄、秋收、东藏的生产性节律响应, 民间节日中,也就有了春祈、秋报、夏伏、冬腊的岁 时性生活节律。
–1)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 –2)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 –3)节日民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
二、中国汉族岁时节日民俗
• 1、汉族岁时民俗 • 最初来源是与古代天文、历法知识有紧密联系
• 2、汉族传统节日
–1)春节 –2)元宵节 –3)清明节 –4)端午节 –5)中秋节
• (1)春节 • 春节又称过年,是汉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 办年货:中国的家庭过年前要购买大量的“年 货”,春联,福字,新衣服,过年期间的食品
• 春节联欢晚会
• (2)元宵节 •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
,是汉族传统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 行。
• (3)清明节 • 属我国历法中的二十
四节气之一。节期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公历每年的四月五日 前后。它也是汉族传 统节日。
• 传统习俗: • 荡秋千:这是中国古
代清明节习俗。荡秋 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 ,而且可以培养勇敢 精神,至今为人们特 别是儿童所喜爱。
•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 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 喜爱的一种游戏。
• 踏青又叫春游。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 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 好时光。
• 最早的节俗活动,意在敬天、祈年、祛灾、避邪,直 到魏晋南北朝以前,禁忌、迷信、禳解等观念及活动 在节俗中依然占主导地位。到后来,节日就逐渐从避 忌、防范的神秘气氛中解脱出来,而成为人神共欢的 日子。隋唐以后,节日习俗也以极快的速度向娱乐方 向发展。
一、岁时节日民俗概述
• 3、我国岁时节日民俗的特征
• 新岁开春,万物复苏;但冬土乍开,农事无多,农家 生活相对闲适。人们祭天敬祖、鞭春劝农、拜大年、 赏花灯、闹社火、过花朝、感应春气萌动,踏青郊游。 通过一个个春的节日,频频种下希望的种子,祈盼着 秋天的好收成。
• 入夏,农事渐忙,少有闲暇;且冬谷既尽,宿麦未登, 青黄不接,更兼炎夏暑热,疾病易生。故端午习俗主 要以驱邪避瘟、除恶去毒为生。盛夏酷暑,更有“曝 暑”“伏闭”等驱、避之俗。
• 窗花与“福”: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 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 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 体。
• 春节年画:春节挂贴 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 ,浓黑重彩的年画给 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 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
• 爆竹:中国民间有“ 开门爆竹”一说。即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 ,家家户户开门的第 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 ,以哔哔叭叭的爆竹 声除旧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