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岁时节日民俗共44页文档

合集下载

第一章:岁时节日民俗

第一章:岁时节日民俗
❖ 1、农事节日 ❖ 2、祭祀节日 ❖ 3、纪念、庆贺节日 ❖ 4、社交、游乐要节日活动: 1、 除夕逐傩 (驱逐役鬼)
跳傩舞
傩(nuó)面具
傩戏 巴渝舞 阆中展示川北民俗风
2、门神与春联
神荼和郁垒
神荼和郁垒陕西社火脸谱
门上书“神荼郁垒”驱鬼。元 旦,写神荼郁垒四字贴门上。 (同治《公安县志·风俗》)
第一章:
岁时节日民俗
一、岁时节日的概念
主 二、岁时节日的由来 要 三、岁时节日的类型 内 容 四、重要的岁时节日
五、传统岁时节日的文化特色
一、岁时节日的概念
岁时,指的是一年中的节气时令。《说文》:“岁,木星
也。”
很多时令中,贯穿着某种风俗活动内容,形成相对 固定的节日,就是岁时节日。
端午节的来历?
一是纪念屈原说。 二是迎涛神说。 三是龙的节日说。 四是恶日说。 五是夏至说。
附:屈原之死
端午节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
(五)中秋节
五彩缕系臂驱鬼。
端午,采艾,采杂 药,掘百草竞渡, 以五彩缕系臂,避 兵及鬼。
(《明代监利县志汇 编》第八卷)
长命缕
六、传统节日的文化特色
(介子推“血书”)
“足下” “清明柳” “之推燕” (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禁食三日
晋文公 介子推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 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 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 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 端五、重五、端阳等。
(一)鲜明的农业文化特点 (二)浓厚的伦理观念和人情味 (三)教化万民的工具
思考题: 1、传统岁时节日有哪些类型? 2、传统岁时节日的文化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岁时节日民俗

第五章 岁时节日民俗

▪ 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习俗的形成有 着直接的关系:
▪ 二月惊蛰孵蚕子,三月清明撒谷子。 (四川)
▪ 雨水种瓜,惊蛰种豆。(广西) ▪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北京) ▪ 夏至出蒜,不出就烂。(河南) ▪ 十月寒露霜降到,摘了棉花收晚稻。
(浙江) ▪ 麦种寒露头,粮食压断楼; ▪ 麦种寒露尾,跑断神仙腿。(云南)
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 一个节气,即立春——正月节、雨水— —正月中,惊蛰——二月节、春分—— 二月中,……以此类推,节气和中气相 间,一个节气加一个中气是30天,大于 一个朔望月,所以每月的节气和中气总 要比上一个月推迟一两天,推迟到某月, 就只有节气没有中气,后来就把这个没 有中气的月份设置为闰月。“无中气置 闰”,始于汉武帝。
冬 立冬 11月7--8日 小雪 11月22--23日 大雪 12月6--8日
季 冬至 12月21--23 小寒 1月5--7日
大寒 1月20--21日
二十四节气歌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中国是世界上古老的农业国家之一,殷周时代,历法尚 疏,农事活动,主要靠观察日月星辰来进行。到了春秋 时代,用土圭测日以定冬至、夏至,置闰月以定四时成 岁的制度逐渐完善,因此农事活动有了更可靠的依据。 根据文献记载,甲骨文中就有星名、日蚀、月蚀的记载。
中国古代关于天象的记述,有七政、二十八宿、四象、 三垣、十二次、分野之说。七政是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 五星合起来称为七政或七民俗
本章主要内容: 1.岁时节日民俗的由来和发展; 2.主要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 3.岁时节日的特点
第一节 岁时节日的由 来和发展

宋代岁时节令习俗

宋代岁时节令习俗

宋辽金夏习俗史之宋代岁时节令习俗发布时间:2009-6-6 阅读次数:88 字体大小: 【小】【中】【大】宋代岁时节令习俗(一)元旦朝会宋代元旦朝会是元旦之日文武百官及诸蕃使节、各少数民族(当时称国)的使者,向宋朝皇上朝贺,拜祝新年的大典。

元旦朝会规模宏大,仪式隆重,有一套完整的礼制。

《宋史》卷一百一十六记载,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宋敏求上朝会仪二篇,确定了元旦朝会的礼制,规定朝会地点设在大庆殿,御坐大庆殿,百官、宗室、客使次于朝堂之内外,规定了仪仗、乐队、乐器的规格,朝会的顺序等。

据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二记,皇帝于元旦三茅钟鸣,驾兴,上服幞头、玉带、靴袍、先诣福宁殿龙墀及圣堂炷香,祈祷丰收之年;次至天章阁祖宗神御殿行酌献礼,给祖先上供;次诣东朝奉贺,向太后祝贺;复回福宁殿受皇后、太子、皇子、公主、至郡夫人、内官、大内以下贺,贺毕,驾始过大庆殿.此时百官早已都依次等在宫门外,一直等到天色微明,疏星绕建章(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一),虾蟆梆鼓并作,执挺人传呼,宫廷役吏才来开宫门。

百官联辔进入宫城。

元旦大朝会在大庆殿举行。

殿庭可容纳数万人。

四名身穿铠甲雄壮威武的武士站在殿角,称为镇殿将军。

两廊陈列着车驾、卤簿、仪仗。

兵部设黄旗仗5千人,从宫门一直到大殿,金吾军执大仗黄旗站在大殿内外,殿阶列10把清凉伞。

参加元旦朝会的人,有三师、三公、宰执、三省、宣徽院、翰林院、六部、御史台、秘书省、外正副任等官员,还有诸路举人,以及各国、各藩的朝岁使。

文武百官皆冠冕朝服,诸路举人,解首亦士服,士服为青边白袍,诸州进奏吏带来地方献礼,各国各地贺岁使人员众多,如大辽、西夏、交州、回纥、于阗、南蛮五蕃等。

他们都入贺殿庭(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元旦朝会》卷六)排班等候。

大乐令等乐官站在殿内外。

阁门催班。

这时千官耸列,朝仪整肃、气氛凝重。

接着是皇帝御辇来到,一片清跸之声、乐队奏乾安乐,皇帝转过玉屏,于御座就坐。

宋皇头戴通天冠、身穿红袍。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大全元旦(春节)亦称元日、元正、正旦、朔旦、朔日等。

在农历的正月初一日。

因其日为岁之元(第一天)、时(季)之元、月之元,故又称“三元”。

相传自尧、舜时,已为节日。

古时,岁首时间不同,夏朝岁首与今相同,商朝在农历十二月,周朝改在农历十一月,秦及汉初在农历十月。

汉武帝太初元年采用“太初历”,以孟春正月为岁首,此后沿用二千多年,元旦乃成为汉族人民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

这一天标志着新的一年及春季的开始。

自称秦起,朝廷于此日有朝贺之礼,群臣朝见皇帝,称觞祝寿,称为“贺正”,皇帝受贺,则有赐宴作乐等仪节。

此外,民间普遍有祭祖先、饮椒柏酒、屠苏酒、食五辛盘、爆竹于庭、钉桃符、贴画鸡、放鸠、浴五木汤、挂钟馗、食胶牙饧、贴春联、为亲友尊长拜年等庆贺娱乐活动。

辛亥革命后,正月初改称春节,公历1月1日称新年。

解放初,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

然农历的正月初一,由于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仍然受到普遍的重视。

在春节里,人们探望亲友,休息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除汉族外,古代及近代,也有部分少数民族以农历元旦为年节,用自己的习俗庆贺节日。

《渊鉴类函.岁时部.元正》引《汉杂事》:“正旦朝贺,三公奉璧上殿,向御座北面,太常使赞曰:‘皇帝为君兴’,三公伏,皇帝坐,乃前进璧。

”又汉崔寔《四民月令》:“正月之朔,是谓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弥。

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坎如也。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鸡鸣而起。

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帖画鸡,或斫镂五采及土鸡于户上。

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

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

进椒柏酒,饮桃汤。

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

各进一鸡子。

凡饮酒次第,从小起。

”宋吴自牧《梦梁录.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新年。

岁时节日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西南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族
侗族
花炮节是湖南、贵州、广西相毗邻旳侗族地 域最热闹旳老式节日。举行日起各异,一般 在农历正月初三、二月初二或三月初三。花 炮节旳主要活动是抢花炮。抢花炮一般抢三 炮,寓头炮福禄寿喜,二炮升官发财,三炮 人丁兴旺之意。花炮节上还有吹芦笙、对歌、 斗马、斗鸡等娱乐活动。对歌、抢花炮是 “三月三”节日最精彩旳内容。
型发展
中国汉族岁时节日民俗
汉族岁时民俗 汉族随时民俗旳最初起源是与古代天文、历法知识
有亲密联络。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传承者仰视天 象以观察寒暑季节并为衣食住行作准备旳习俗。如 农谚说:“天河朝东西,收拾穿冬衣;天河朝南北, 收拾把麦割”。由此可见季节时序,对人们旳生产、 生活关系极为重大。 再如,根据北斗辨方向、定季节。人们常根据斗柄 所指旳方向来拟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 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 北,天下皆冬。
岁东北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
满族旳端午节 满族过五月端午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祈
福禳灾。到时满族人家旳房檐上都插上艾蒿, 以防治病邪侵入;有旳人还会到郊外踏露珠, 据说用这天旳露珠洗脸、头和眼,能够防止 生疮疔、闹眼病。
西北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
蒙古族 蒙古族年节 那达慕大会 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 宰牲节 开斋节 圣纪节 那吾鲁孜节
东南亚六国
越南 国庆节9月2日; 建军节12月22日。 越南旳五月端午节,又称正阳节,源于中国。 越南旳中秋节。
美洲国家岁时节日民俗
美国 美国旳民间节日主要有: 新年、情人节、复活节、母亲节、爸爸节、
万圣节、感恩节和圣诞节。 主要纪念日涉及: 华盛顿生日、阵亡将士纪念日、独立日、哥
岁时节日民俗旳形成和发展

中国古代岁时节日民俗

中国古代岁时节日民俗
春节
– 春节俗称“年 节”,是中华民 族最隆重的传统 佳节。它是除旧 布新、祭祝祈年、 合家团圆、娱乐 狂欢的日子。
春节
古代,又称“元辰”、“元日”“正旦”等,意思是一年的第一 个造成,俗称过年,是中国人(主要是汉族)最为隆重的 综合性节日。春节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它的节期一般在 腊月二十三“祭灶”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期之长,节日 内容之丰富,胜过其他所有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包括除 夕夜的年夜饭、团圆守岁,辞旧迎新,家家户户贴春联挂 年画,贴窗花,互相拜年,放鞭炮,互相道喜祝贺。大年 初一,新春开始,至亲好友,走家串户,登门拜年,用最 美好的语言,互致节日的祝贺。
3 清 明 节



五代· 荡秋千 阳春女儿笑语喧,绿杨影里荡秋千。 身轻裙薄凌空舞,疑是嫦娥下九天。
4 端午节


明· 饮菖蒲酒 采得菖蒲届端阳,酿 成美酒送异香。 角黍蔗浆祝尔寿,何 妨纵饮入醉乡!
七夕节
七夕有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二星在 七月七日这天会合,故称。王勃的《七夕赋》点出了一年 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夜 晚。 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七 月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 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 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因为七夕节与女事关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儿节”,是中国传 统节日中的妇女节。


宋· 传针比巧 供果焚香祝新秋,庭中比巧月如钩。 年年闺阁乞织女,男儿何曾求牵牛。
5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它的起源与古代 秋祀拜月习俗有关。人们借助各种象征团 圆的节物与活动表达一个共同的心愿:祈 愿家人团圆、生活美满。对于炎黄子孙来 说,即使远在海角天涯,中秋节的明月也 能带去亲人的缕缕相思与祝福。

中国民俗文化第三章岁时节日民俗ppt课件

中国民俗文化第三章岁时节日民俗ppt课件

谷雨 4月19--21日
夏 立夏 5月5--7日 小满 5月20--22日 芒种 6月5--7日
季 夏至 6月21--22日 小暑 7月6--8日
大暑 7月22日--24日
秋 立秋 8月7--9日 处暑 8月22--24日 白 9月7--9日
季 秋分 9月22--24日 寒露 10月8--9日
霜降 10月23--24日
十二次——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木星 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人们把周天分为 十二分,称为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 就用木星所在星次来纪年.因此,木星被 称为岁星,这种纪年法被称为岁星纪年 法。
十二辰——中国古代对周天的一种划分 法,大抵是沿天赤道从东向西将周天 等分为十二个部分,用地平方位中的 十二支名称来表示,即:子、丑、寅、 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
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 一个节气,即立春——正月节、雨水— —正月中,惊蛰——二月节、春分—— 二月中,……以此类推,节气和中气相 间,一个节气加一个中气是30天,大于 一个朔望月,所以每月的节气和中气总 要比上一个月推迟一两天,推迟到某月, 就只有节气没有中气,后来就把这个没 有中气的月份设置为闰月。“无中气置 闰”,始于汉武帝。
中国是世界上古老的农业国家之一,殷周时代,历法尚 疏,农事活动,主要靠观察日月星辰来进行。到了春秋 时代,用土圭测日以定冬至、夏至,置闰月以定四时成 岁的制度逐渐完善,因此农事活动有了更可靠的依据。 根据文献记载,甲骨文中就有星名、日蚀、月蚀的记载。
中国古代关于天象的记述,有七政、二十八宿、四象、 三垣、十二次、分野之说。七政是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 五星合起来称为七政或七曜(yao)。
甲骨文年字
从宋朝开始,农业经济重心南移。水稻经济 的发达,使农民更加繁忙,春祈秋报的节日格局 已经不能适应要求,文化形态必然受到影响,以 北方文化为基础的节日格局不能不发生变化。

岁时节日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四、节俗的特点
纪念性和周期性 周期性是指时间的一种简单的重复或轮回,而纪
念性则是指在此基础上的有一定文化客体内容 的活动的定期举行。任何节俗都有纪念意义, 也正是如此,节俗才能世代相沿承袭。
四、节俗的特点
稳定性和发展性 没有稳定性,节俗就不可能流传下来;同时,没
有发展的节俗也不会长久。稳定性与发展性是 对立统一的,是相互促进的动力源。
第三节 我国主要的节俗
一、春节
1、“年”的含义及来历
“年”最早的含义是指作物的生长周期。《说文·禾 部》:“年,谷熟也。”
甲骨文“年” 字
金文“年”字
《说文》“年” 字
一、春节
1、“年”的含义及来历
夏商时期产生“夏历(农历)”。夏以正月初 一(朔日)为“岁首”。商以十二月初一为 “祀首”。
“年”的名称开始出现于周代。周以十一月初 一为“年”。秦以九月初一为“年”。西汉武 帝时期恢复夏历。称正月初一为“元旦”。辛 亥革命后,公历与农历分开。
四、端午节
“端午”的含义
“端”即“开始”,因“午”与“五”为通假字, 故又称“端五”。“五”为奇数,为阳,所以又 称“端阳节”。原指每月五日,后来专指五月五 日。唐时因避玄宗讳而正式改称“端午节”。又 称“重五节”、“浴兰节”、“蒲节”等。正式 形成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就有农历 五月五日人们防避兵役鬼魅和防病防疫的记载。 到宋代才由官方定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渡。金风 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五、七夕(乞巧、女儿)节
主要节俗 1 祭拜牛郎织女
五、七夕(乞巧、女儿)节
主要节俗 2 乞巧

第七章 岁时节日民俗

第七章 岁时节日民俗
和社会团体的社交和友好往来,有时还加入民间的竞 技活动。 • 较有特色的是各民族的歌会、歌节
3、岁时节日民俗特点:
• 1、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节期选择本 身,便是农业社会生产、生活规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 式。与春种、夏锄、秋收、东藏的生产性节律响应, 民间节日中,也就有了春祈、秋报、夏伏、冬腊的岁 时性生活节律。
• 10)壮族 • ——壮族的春节 • ——三月三风节 • 11)瑶族 • ——“祝著”节
三、中国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
• 4、中南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
–1)土家族 –2)畲族
• (1)春节。 • (2)三月三。
–3)黎族
• (1)春节。 • (2)三月三。
四、中国港澳台地区岁时节日民俗
• 1)春节 • 2)灯节 • 3)清明节 • 4)端午节 • 5)中秋节 • 6)重阳节
• (1)藏历年。 • (2)雪顿节。 • (3)沐浴节。
雪顿节
沐浴节
–2)傣族---泼水节
• 3)白族---三月节
• 4)纳西族: • 三朵节 • 三月会
• 5)彝族---火把节 • 6)羌族---羌族年 • 7)侗族---花炮节 •
• 8)苗族--• 苗年 • 花山节
• 9)布依族 • ——布依族的大年 • ——三月三 • ——六月六
• 2、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 我国是一个贵人伦、重亲情的国度。传统节日中的诸 多节俗,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 岁节祭祖,几乎是所有节日不可或缺的内容。人们通 过各种节日祝祭活动,表达后辈的孝思欲坠年,反过 来,这种绵延不断、周而复始的岁节礼俗又不断地强 化和巩固着人们的家族意识、血缘亲情。
• 3、节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 节日丰富的缘起,与各种原始信仰有关。

岁时节日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第六章 岁时节日民俗
第一节 岁时节日民俗的形成
一、岁时节日民俗的形成,和天文历法、 气候物象的知识技术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
我国古代的历法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
以一个回归年为一年,以一个朔望月为一个 月。一年分为四季、十二个月,又把周年365 又1/4日平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每一节气又分
为为三候、五天为一候。这样一年、四季、 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三百六 十五天,便构成了岁时节令的计算基础。
的便是各民族都有的“年节”。
五、社交游乐节日 主要内容是通过歌舞游艺活动进行社交 往来。汉民族中这种单一性质的社交游乐节 日较少,而在少数民族中则较多。如大理白 族的传统盛会“绕山林”,西北甘肃汉、回、 东乡、保安、撒拉等族的六月六莲花山“花 儿会”,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蒙古族 传统盛会“那达慕”等。
走橋摸釘
四、立春 主要节俗活动:先一日迎春,鞭春打春,
祀句(勾) 芒神,剪、写、贴宜春贴,咬春。
句 芒 神 主: 管又 農名 事芒 之神 神、 春 神 ,
五、二月二日:土地神诞日、龙抬头日。 主要节俗活动: 土地神诞日:祭祀土地神。 龙抬头日:扶龙,引龙,熏虫,除虫等。
土地神
水府龍王
六、二月十二日:花朝节(百花生日) 主要节俗活动:祭花神,花神庙会,赏 红等。 七、三月三日:上巳 主要节俗活动:临水祓禊,文人诗客作
“流杯曲水之饮”,踏青。
曲水流觴
洗腳大會
八、寒食清明 主要节俗活动: 寒食:禁火寒食,次日取火种、请新火 清明:祭祖扫墓,宴饮嬉游,插柳簪柳,
秋千风筝等。
清明墓祭
蕩秋千
九、四月八日:浴佛节 主要节俗活动:寺院浴佛,放生等。
佛誕進香
浴佛節 放生

岁时节令

岁时节令
立春节
02
社日节
03
清明节
04
立夏节
06
中元节
05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冬至பைடு நூலகம்除夕
立春,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干支历的岁始,乃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 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 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干支纪元,以寅 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在传统观念中,立春具有吉祥的涵义。
立春节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秦汉以前,南北各地风俗文化不同,一些地方岁首礼俗 所重的不是阴历元月朔日,而是干支历廿四节气的立春。立春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大的拜 神祭祖、祈岁纳福、驱邪禳灾、除旧布新、迎新春等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时段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 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
■正月十五夜,取衫树枝,于宅外烧之,谓"烧"。儿童大声呼逐,谓"赶毛九"。是夜,张灯结彩,演戏,玩 花灯,舞龙灯,狮子灯,蚌壳灯,通宵达旦,城乡皆然,叫"闹元宵"。
■二月初二,土地神生日,作土地会。
■二月十五,花朝大期,幼女穿耳;男女多于此时婚配。
■三月三日,这天吃蒿子粑粑,叫"蒿子节"。清明插柳叶于门,谓之清,取一年合家清吉之兆。又以丝棉五 色纸制为彩幡,挂于祖坟顶,亲族为死者祭扫坟墓,叫"插青"或"挂青",意为挂念亲人。
其他节日
小年: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 动有扫尘、祭灶等。清朝前期和中期,祭灶一直是腊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祀。从 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 地区民间百姓相效仿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传统。

岁时节日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财神赵公明,姓赵名朗,字公明,道教尊他为‚正一玄坛‛ 元帅。终南山人氏。相传原是日精之一。古时天有十个太阳 ,被后羿射下九日后,坠落与峨眉山,变为鬼王。八鬼行病 害人,独赵公明变为人,隐居九老洞中修炼得道。《封神演 义》中姜子牙封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坛真君‛,统 领招财使者‛陈九公,“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利市 仙官‛姚少司,负责司财,迎祥纳福, 世人有称他们为‚五显财 神‛,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



实际上,到水边不仅仅是宴乐,隋朝 杜台卿《玉烛宝典》 说,正月初一到月底,人们都做些菜肴聚饮,泛舟游玩。 士女都到水边洗裙子,倒点酒在水边,用来解除灾厄。说 明人们在水边还有祝禊的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活动在 隋代进一步集中在晦日进行。 唐代的晦日已成为重要节日。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 九月诏说:‚今方隅无事、烝庶小康,其正月晦日、三月 三日、九月九日三节日,宜任文武官僚选胜地追赏为乐。‛ (《旧唐书•德宗纪下》)把正月晦日作春游的节日提倡, 德宗向官员赐钱,并‚永为常式‛。



这个人为制定的中和节,将二月一日前一天的晦日废掉, 旨在弥补二月无节的缺陷,不过人为设节也是以一定民俗 活动为依据的。 德宗在诏书中说二月一日是‚天地和同‛之日。所谓‚勾 萌毕达‛是说草木的芽苗都长出了;而‚天地和同‛也就 是阴阳和同、阴阳持中,这是自古以来的思想。 东汉后期产生的道教经典《太平经》就说:中和主调和万 物,阴阳要在中和,天地阴阳只有沟通中和之气,才能相 受共养万物。概括地说,就是‚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 物‛。所以中和节表达的就是天地、阴阳持中和同、万物 资始的思想。
3、立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
五行 五色 四时 金 白 秋 木 青 春 水 黑 冬 火 红 夏 土 黄 土存四 时

第五章 岁时节日民

第五章  岁时节日民

七夕节:东汉以来逐渐流行。生殖的功利使得女子 对其更为关注,中国的女儿节或情人节。 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目连救母”的故事。 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七月十五日,僧尼 道俗悉营盆供诸佛。”道教把原本依附于七夕节的 斋会改为七月十五日,名为“中元节”。 腊日节与腊八节:先秦以前就有蜡祭(八神)与腊 (臘)祭,前者祭农业之神,旨在食的丰产;后者 祭祖先之神,旨在种的繁衍。梁代将腊日固定在十 二月十八日,因当时佛教做腊八粥供佛,并向民间 施散,深得民间响应。灶神自汉以来地位上升的很 快,宋代在腊月二十四日举行祭奠活动,从腊日节 里独立出一个灶神节(小年)来。从此,腊日节衰 落而腊八节与小年成为腊月的两个节日。
蜡(zha,音炸)祭——《礼记· 郊特牲》注释,祭祀八神: 先啬、司啬、农(人神)、猫虎、昆虫(动物神)、邮表、坊 (堤坝)、水庸(水渠)(田间设施神)。目的报答诸神对农 业生产的恩赐,为万物送终。 腊祭——目的主要在于家庭的团聚和享乐,让百姓得到修 养。古代祭百神为‘蜡’,祭祀祖先为‘腊’;秦汉以后统称 为‘腊 官方蜡、腊二祭并行,民间逐渐合二为一。
第二节 岁时节日的活动及特点
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年--春节的由来 “年”是根据农业生产周期确立的岁名。其本义 《说文》释为“谷熟”。远古谷物成熟一次就是一 年,故引申指年岁。 《尔雅· 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 曰载。”—夏代已有“年”的概念,过年—春节作 为一个古老的节日,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中国民间信仰风俗辞典》:关于春节的由来,或 说源于上古社会的腊祭,腊即岁终祭众神之名,因 而春节乃是由一年农事毕后为报答神的恩赐而来。

传统节日的民俗特点
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
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

中国古代岁时节日民俗共44页文档

中国古代岁时节日民俗共44页文档
中国古代岁时节日民俗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4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中国传统节庆民俗

中国传统节庆民俗

年 俗 活 动
春节
漫长的历史岁 月使年俗活动内容 变得异常丰富多彩。 像贴春联、贴年画、 贴“福”字、剪窗 花、蒸年糕、包饺 子、燃爆竹、除夕 守夜、拜年等习俗 至今仍很盛行。
春联
我国最早的春 联,是五代时期孟 昶写在桃木板上的: “新年纳余庆,嘉 节号长春”。 用红纸写春联 始于明朝。
年画和“ ”字
中秋节的诗词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朔日
农历每月的初一 农历每月的末尾
2.晦日
3.望日 4.既望
农历每月的十五
农历每月的十六
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5.下九
6.初阳
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
前的一段时间。《孔雀东南飞》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春 节 的 来 历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 (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 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 节日。 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 祭神祭祖活动。 古代的春节又叫“元日”“元 旦”“新年”“正旦”“元辰”“端 日”等,俗称大年初一。 辛亥革命后, 阳历的一月一日称“元旦”,农历正 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寒食 卢象【唐】 子推言避世, 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 千秋为一人。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 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 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 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 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 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 并为一日。 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 “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扫墓遂成为社会 重要风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