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八上《13背影》[江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3背影》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3背影》优质课教学设计:13 背影【教材分析】《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1.通过对“背影”的分析感知父亲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2.把握文中“我”的情感变化,深入理解文本。
3.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写法。
4.品味本文质朴典雅的语言。
5.把握写人记事散文的基本特征,学会欣赏写人记事散文。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事,一些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
也许是父母一个深情的凝望,也许是爷爷奶奶一个和蔼的笑容,也许是老师在作业本上留下的一个个红勾……正是生命中无数美好的感动,让人间变得温馨动人。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文章,作者在文中仅仅记录的一个小小的背影,却感动了阅读它的无数人。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其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朱自清清贫而有气节,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写作背景:《背影》是记事散文,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往事。
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
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事。
作者当时20岁,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3课《背影》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叙 事 散 文
作者简介
•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字 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曾在 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日战争 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岁。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 一文中称赞他:“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 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表现了我 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影,我的泪很快地 流 下来
了。 作用:突出父亲行动的艰难,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导学达标
2: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 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归纳小结
祖母死了 父亲失业 悲哀之泪(见父亲 睹家境 想祖母) 感动之泪(望父亲买橘 父子离别) 感伤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伤心之泪(再现背影 泪光莹莹)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父子浦口送别
思考讨论
1:请找出本文的文眼。划分脉络
(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 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2:“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 什么地点?
3:“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
4、文中一共几次写到了父亲的背影?
5、儿子总共流了几次泪,为什么流泪?
导入:
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良知是 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 情感是自私的。
世界上,有许多爱包围着…我们,有些爱是 细致的,有些爱是厚重的;有些爱和风细 雨,有些爱轰轰烈烈。父爱、母爱、夫妻 之间的爱、子女的爱、亲人的爱……爱, 已经成了中华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朱自清的《背影》,让 我们来真切的体会一下浓浓的父爱。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背影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3/16
• 2.作者名片 •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
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文学研究会早 期主要组员。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 杂记》,诗集《雪朝》(与人合作),诗 文集《踪迹》,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散文代表作品有《荷塘月色》《春》《背 影》《绿》等。
到悲伤。 • 16. 郁:(忧愁、生气等)积聚。 • 17. 琐屑(xi è):细小而繁杂事。
16/16
13. 背影
1/16
目标导航
• ·了解相关作者文学常识,积累重点词语, 把握课文内容。(重点)
• ·体会本文巧妙构思;抓住细节描写,品 味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语言;学习从独特 视角刻画人物方法。(重点、难点)
• ·体会父爱伟大,对父母要怀有一颗感恩 心。
2/16
助读资料
• 1.题目讲解 • “背影”既是课文线索,又是课文记叙
5/16
• 写实……”文章第2段中提到“那年冬天”,是 1917年冬。这年作者祖母逝世,父亲朱鸿 钧也在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任上被解职, 文中“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初 还在北京大学读书,得知祖母逝世,从北 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 完成,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 书。本文记载便是父子二人在浦口车站惜 别时情景。
• 10. 警醒:睡眠中轻易醒来。这里是不要睡得 太沉意思。
• 11. 迂(y ū ):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 12. 蹒跚(p á n sh ā n):腿脚不灵便,走路 迟缓、摇摆样子。
15/16
字词全解
• 13. 试:擦。 • 14. 颓唐(tu ít áng):衰颓败落。 • 15.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情况)心里感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二、教学设想
学习方法导航:
1、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来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整体思路。
2、重点研读文中父亲"买橘子"的段落,体会父子情深。
3、分析文章中的关键性语句,了解它们的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法和探究法。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文章,获得心灵上的沟通和共鸣。同时,在诵读种理清文章的线索和行文脉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积极研讨文中关键性语句的表义和表达作用。如四次写背影的文字和四次描写"我"的眼泪;理解对父亲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作用;同时,结合生活体验揣摩作者的心情和感受,激发爱心。
(二)过程与方法:
1、预习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2、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对重点文段进行阅读训练。
3、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净化自身,净化灵魂。
其实我是没有资格责备你们的。因为,像你们这样大的时候,我也没有体会到父母的爱。只是现在人到中年,我自己也做了父亲,同时看到父母额头的皱纹一天天增多,头发一天天变白,我才会想起从前父母伴我走过的岁月,一种感动,一种愧疚之情油然而生。这时候,我才真正读懂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古诗告诉我们要珍惜父母健在的机会,好好尽孝。感谢上苍,我的父母依然健在,我还有机会尽一份孝心!
解题:《背影》这篇文章是一篇著名的叙事纪实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叙事散文,通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八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这篇文章,是一首悲歌,更是一支爱之曲,它曾使多少人魂牵梦绕,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泪下。大家都已经读过这篇文章了,如果说同学们没有被感动,那是因为与你们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关,你们没有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自然也就不能理解那流淌在文中的淡淡的哀愁以及那淡淡哀愁里面浓浓的父爱。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3背影》优质课获奖教案_2
【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阅读,赏析传神的细节描写。
2.通过文中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中浓浓的父爱。
【教学重点】有感情诵读课文,在品词析句中,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赏析传神的细节描写。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父亲》(低声地),渲染气氛。
在音乐的节奏声中,教师絮语般地导入:父亲是一颗星,陪我放飞童年的梦想;父亲是一把伞,为我撑起无雨的晴空;父亲是一池湖水,包容我的无知和娇嗔;父亲是一座桥,渡我从悲伤飞向快乐。
是啊,深情的话语饱含着我们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实的写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激发兴趣。
学生交流作者资料:朱自清,中国散文家,诗人。
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贫病交加在北平逝世。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反馈预习情况速读课文,请你谈谈读完这篇文章后,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感受亲情《背影》是一支爱之曲,情之歌。
她曾使多少人魂牵梦绕,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泪下。
文中处处都凝聚着爱,一种细致入微、无处不在的深沉而热烈的爱。
1.言行中看父亲跳读课文,并作圈点勾画,思考:从父亲的角度出发,在言行中体会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爱。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言,教师点拨归纳:)【言】: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理解:是对儿子的劝解和安慰。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理解:“不要紧”是对儿子的宽慰,“他们去不好”是说叫别人去不放心。
体现了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3.“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理解:细心关照之后,又想起儿子在路上口渴的问题。
担心橘子买来之后找不到儿子,又怕行李丢失,于是又叮嘱儿子不要走动。
可见为儿子想得多么周到。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理解:惦记儿子一路是否安全,叮咛儿子来信好让他放心。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背影朱自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文章,明确文章的线索,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
学习本文,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探究上,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写作练习上,学习运用截取法来叙事抒情的训练。
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来掌握内容,领悟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感情的聚焦点--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
难点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结构文章的特点;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这篇文章和一般文章有个很大的不同。
一般文章要是写人,往往写人的肖像、神情和音容笑貌。
这篇文章却不是这样。
它没有写人的音容笑貌,只写了人的一个背影。
可是,这篇写背影的文章,一发表,便立刻轰动了文坛。
它发表于1925年,到现在××年了,××年来,一直备受推崇。
为什么?它好在什么地方?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要找出它独特的优点。
二、指导学生谈读课文后的体会和感受,合作探究1.文中共有几次写到"背影"?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文章为何以"背影"为题?(1)四次写到"背影":点题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分别时的背影、想念中的背影。
(2)感触最深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
(3)"背影"贯串全文始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背影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C.本文以“背影”为题,贯通全篇,父亲老境颓唐、 心情抑郁、父爱真挚等,都能够经过“背影”真 切地表现出来。
8/42
D.文中“背影”一共出现了四次,其中第一次作用 是——开篇点题,引出下文,是略写。
们合理化提议,努力学习,健康成长。②学会与 父母及长辈沟通交流,倾听他们心声,了解他们 付出,在感情上让他们感受到晚辈关心。③尽自 己所能,不给父母及长辈添麻烦,为他们做力所 能及事情。
25/42
拾馒头父亲
①十六岁那年,我考上了全县最好高中。听人说, 考上这所学校就等于一只脚前进了大学。父亲欣 喜不已,千叮咛万嘱咐,希望我未来能考上好大 学。
⑦我为自己处理了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觉这给 我带来了无尽烦恼。父亲那黑乎乎头巾、脏兮兮 衣服、粗糙手马上成为许多同学取笑对象,他们 把诸如“丐帮帮主”等欺侮性绰号都加到父亲头 上。
⑧我是一个从山村里走出来孩子,我不怕条件艰辛,
不怕跌倒疼痛,却害怕他人歧视。好在同学们都
还不知道那是我父亲,我也尽可能躲避着父亲,
13/42
8.课文哪两处着重写父亲背影?为何详写第一处? 答:(1)第一处:父亲买橘子爬月台时候;第二处:父亲
送子时,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时候。(2)父亲艰 难地爬过铁道买橘子时背影最让“我”感动,最 能表达父亲对“我”关爱。
14/42
9.文中两次写到流泪,分别表示了作者怎样感情? 答:第一次写出了对父亲爱子之心了解,是感激之泪;
⑪我泪就落了下来。对不起父亲,我是真心爱你, 可你偏偏是在学校里拾馒头,我怕被他人看不起 啊!
29/42
⑫接下来日子,父亲继续拾他馒头,我默默地读书, 相安无事。我经常看见父亲对着张贴成绩布告栏 发呆,好在我成绩名列前茅,能够宽慰父亲,我 想。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背影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 2. 掌握以下词语。 • 狼藉:乱七八糟样子 • 簌簌:纷纷落下样子。 •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 犹豫:犹豫。 •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迟缓摇摆样子。 • 颓唐:衰颓败落。 •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情况)体感知
1.本文写主要事件是什么? 明确:父子浦口送别。
23/23
13 背 影
1/23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识记“狼藉” “簌”“颓唐”“蹒跚”等词语。 2.了解文章详细描写父亲“背影”细节 ,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表层和深层原 因。 3. 领会文章所表现父子之间亲情,继承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23
情境导入
父亲给我们印象是严厉,所以我 们都喜欢母亲。其实,父亲给我们爱 是无声、是厚重、更是伟大。下面, 请大家观赏歌曲刘和刚《父亲》。歌 曲观赏完了,就让我们带着对父亲崇 敬之情走进著名散文家朱自清《背影 》。
• 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是他背影”。 (惦念背影)
• 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背影。( 刻画背影)
• 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父亲“背影混入来来往往 人群里”。(惜别背影)
• 第四次在结尾,“在晶莹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 青布棉袍黑布马褂背影”。(再现背影)
12/23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解、体谅、感动、思念) • 真切了解,真诚感激 。
2024/2/17
16/23
结构图示
背影 朱自清 线索:背影为线索 开头设疑——点出背影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结尾思念——再现背影
17/23
课堂小结
《背影》,一篇娓娓道来文字,何以在文坛不 朽?正在于它是一记情感重锤,重重地敲击在人 心灵共鸣点上。父子亲情,罄竹难书。但在这里 ,背影一瞬化作了永恒,一个背影力敌万语千言 倾诉。背影,恰似一道情感闪电,照彻千千万万 颗赤子之心。同学们,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无上 财富。一桌准备好饭菜,一件放在床头衣服,一 个勉励微笑,一句体贴话语,都凝聚着亲人对我 们期望和关心。正像父亲背影一样,永远感动着 我们。让我们都能对他们说一声:我爱你们,我 了解了你们。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3背影》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3背影》优质课教学设计:》摘要:.题目是《背影》共写了几次“背影”,“背影”这形象父亲是真对“我”很这让“我”十分感动,这其了父亲“再三嘱咐”“终不放心”“踌躇”“终定”犹豫反复心理可见父亲眼里“我”永远是那没长儿子3 背影【教材分析】《背影》是现代作朱清95年所写回忆性散这散叙述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照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情形作者脑海里印象深刻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月台爬上攀下背影作者用朴素把父亲对儿女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事件呈现出父亲关怀和爱护.通对“背影”分析感知父亲形象体会父子深厚感情.把握“我”情感变化深入理3.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写法.品味质朴雅语言5.把握写人记事散基特征学会欣赏写人记事散课、导入新课学们我们生活总有些事些细节会引发我们心感动也许是父母深情凝望也许是爷爷奶奶和蔼笑容也许是老师作业上留下红勾……正是生命无数美感动让人变得温馨动人今天我们将学习作者仅仅记录背影却感动了它无数人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认识作者了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朱清(898-98)原名华佩弦秋实现代杰出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是散其细腻清丽、境隽永朴素见丰腴洋溢着股清新气息代表作有诗集《踪迹》《欧游杂记》以及些艺论著收《朱清集》里朱清清贫而有气节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是毛泽东志称颂“表现我们民族英雄气概爱国知识分子”写作背景《背影》是记事散写95年0月当作者清华学任教是作者追忆八年前往事97年冬作者祖母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职“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0岁北哲学系得知祖母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工作作者回北京念父子浦口车惜别目标导学二朗整体感知.学生朗课.思考写了件什么事?抒发了作者怎样感情?明确写了父亲“我”送行并爬月台“我”买橘子事程父亲背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终生难忘表现了父亲对“我”疼爱抒发了“我”对父亲感念情目标导学三重探究分析“背影” .题目是《背影》共写了几次“背影”?这几次“背影”各是什么情况下出现?明确共有四次写了背影次是开头作者回忆提到背影;二次是父亲“我”买橘子爬上月台留下背影;三次是父亲离开消失人海背影;四次是结尾抒情到背影.请认真研6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父亲背影明确作者描写父亲背影先用外貌描写描写父亲即“父亲是胖子”“戴着黑布帽”“穿着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表现出父亲买橘子不易;再用动作描写“蹒跚地走、慢慢探身下、攀着、向上缩、向左微倾”似慢镜头般作者将这行动背影仔细刻画忽又定格月台上形成了令人印象深刻背影形象而父亲离开又将众多人影作陪衬写父亲背影消失人影里3.6段作者两次描写父亲背影并两次说忍不住落下泪这是什么?请你分析作者表达情感明确作者被父亲己付出深深感动这是种深切父子情.分析6段可知重通父亲背影表达父子情那么又何要写与背影无关—5段呢?请你简要分析明确、3段介绍庭情况看似与“背影”无关却是“背影”故事缘起与节奏;段写父亲定儿子送行是“背影”故事基础5段写送儿子上了车是“背影”故事准备因这四然段虽然直接写背影却与背影有着千丝万缕系5.探究请你结合全说说“背影”作用明确从容上看作者以“背影”父爱象征、父子情交汇、父子关系改善触发;从结构上看背影是“我”情感变化折也是线【教学提示】关该体探究不宜早完善答案宜学生对所表达情感进行体悟感知进行完善目标导学四学以致用学习刻画形象拨作者描写父亲背影程综合运用了外貌描写与动作描写方法描写外貌抓住父亲穿着简陋与肥胖型特征动作描写也集体现出攀月台不易形象作者这种抓住型特征做简要勾画便表现出人物形象方法叫白描手法引导你印象是否也有人给你留下如感动回忆呢?请你仔细回忆当场景具体到对方做了什么动作他(她)是什么形象或说了什么话将他(她)记录下记住要表现描写对象主要特征课、复习回顾、引入新课上课我们仔细分析了朱清先生刻画“背影”形象这形象如令人感动然而细心学恐怕已明显地感受到朱先生情感有着极变化而父亲对孩子感情也必就是爬月台买橘子那样简单这节课就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走进情感世界目标导学把握“我”情感变化探究这“我”对父亲情感态有怎样变化?这种变化原因是什么?明确“我”对父亲情感很深厚但不曾表现且前表现得略有些不耐烦比如看到父亲送和脚夫讲价钱觉得“他说话不漂亮”;二是看到父亲嘱托茶房“照应我”“我”觉得他“迂”而“我”情感态变化契机是父亲爬上、爬下车月台“我”心被强烈震撼了“背影”这形象父亲是真对“我”很这让“我”十分感动【教学提示】新旧思想交替期作者与父亲曾有种种不合教师可结合相关对该问题进行深目标导学二赏析语言体会“父亲”关爱父亲对儿子关爱是以贯请你到那些令你无比感动瞬理父亲对儿子关爱.父亲对儿子说话令人感动()事已如不必难天无绝人路明确这是父亲对儿子劝和安慰境困难身心艰难便是父亲而父亲却依然坚强并回头安慰“我”这表现父亲坚强也表现了对“我”关怀()我买几橘子你就地不要走动明确细心关照又想起儿子路上口渴问题担心橘子买不到儿子又怕行李丢失是又叮嘱儿子不要走动可见儿子想得周到.细节部分令人感动()他踌躇了会终定还是己送我明确父亲因事忙因不打算送“我”且已托人照顾“我”但终究还是不放心而送了“我”这其了父亲“再三嘱咐”“终不放心”“踌躇”“终定”犹豫反复心理可见父亲眼里“我”永远是那没长儿子()他戴着黑布帽穿着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明确这段描写看似没什么但是系“我”“紫毛衣”看却十分感人父亲因境只能穿着简陋却让儿子穿着紫毛衣学这对比见出父亲对儿子关爱目标导学三品味朴实雅语言探究有人说语言朴素而不失雅匀净而不失细腻具有很强表现力与感染力请你结合具体分析语言朴素并用华丽修饰词而是如口语般描写程又善用白描手法简洁而表现力强这更加体现了用语朴素平实雅使用了不少言词汇如“赋闲”“勾留”这类词语保留了言概括力与雅蕴穿插使全有雅感觉匀净细腻短短千多将“背影”刻画得如生动省略容上下了功夫写则写与“背影”相关容与“背影”无系容全然不写使全用语显得匀净而表现“背影”程又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使得整体叙述描写给人细腻感目标导学四学识类探究写人记事散基特探究通回忆车送别这件事刻画了“背影”形象体现了父子情深是型写人记事散请学们分组讨论结合说说写人记事散基特明确()写人记事散通常记叙件事或多件事表达某主题突出某人物形象如则通车送别突出父子情深主题突出了父亲形象()记件事要记录型事件、代表性事件要主题如记事着重选用车送别事件重突出送别背影而取得了成功三、板设计背影人物可取处教学分三步进行先重分析“背影”把握父亲形象然探究情感把握主题引导学生关写作风格即构思技巧与语言特征并引导学生“学识类”深化学生对写人记事散认识外定程上结合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关作者情感变化把握“我”由与父亲有隔阂到理父亲情感变化超越“父子情深”浅层认识不足处由情感与形象相交融分析形象与把握情感分开讲定程上打破了散学习整体美感外由对代背景与写作背景做深探讨学生对深层蕴体悟不够深刻。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背影》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明确文章的线索,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2.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二)情感目标: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
(三)教学重点: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
(四)教学难点: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体会文章情思绵绵的意蕴。
(五)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全文,梳理文章的层次(一)导入以小故事《儿子眼中的父亲》导入新课: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光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共同思考,引入课题:同一个父亲,在儿子眼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
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请同学们把课文朗读一遍。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号秋实。
江苏省扬州市人, 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46年朱自清为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字,因此,毛泽东称他“有骨气”。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背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清楚、连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
3、理解作者所表现的真挚的父子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2、理解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
难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词语,识记文学常识。
2、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3、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一、导入课文,介绍作者。
导语:同学们,在父母的辛勤哺育下,我们一天天地长大,但是,父母却一天天的老去,同学们,你是否注意到:皱纹正一天天地爬上了父母的额头;银发也在不经意间从父母头上冒了出来;他们的腰身已变得不再挺拔……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可当我们面对着苍老而可敬的父亲时,他的眼神、他的手势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他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不由得而升腾起一种尊重之情。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朱自清写的《背影》。
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散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散文代表作《春》《荷塘月色》《绿》《背影》等。
文章背景: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1925年写的。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上,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会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
不是吗。
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 .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背影》教案教学目标感受真情,陶冶爱心(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深情,引领学生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重点难点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深情;②揣摩重点语段中对父亲的描写,体会博大深沉的父爱;③把握文中父亲朴素的言,感悟深沉无私的父爱。
④抓住人物的特征展示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
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
这篇课文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家庭变故。
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
采用纪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所以更唤起人们的同情、叹惋和共鸣。
二、新课授知1.初读,整体感知(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父子浦口送别)。
(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四写背影。
“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
分别为:a.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b.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地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c.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d.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
表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13 背影【市一等奖】
《背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清线索,把握中心。
2.学习在特定的环境下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3.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师生讨论、小组合作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1理清线索,把握中心。
2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播放歌曲筷子兄弟的《父亲》。
刚刚播放的这首歌曲,是筷子兄弟的《父亲》,大家的表情告诉我,你们都被感动了。
是啊,父亲总是以他深沉的爱,在默默为我们付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去认识他的父亲。
(板书课题)2、文体简介:本单元我们将要集中学习散文,散文共分为托物言志类、阐发哲理类、写景抒情类和写人记事类。
《白杨礼赞》是托物言志类散文,《散文二篇》是阐发哲理类散文,《昆明的雨》则是写景抒情类散文。
而今天我们要学的朱自清的《背影》,就是写人记事类散文。
3、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
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
我这篇文只是写实……”二、检查预习差使(chāi)奔丧(sāng)栅栏(hà)琐屑(suǒiè)拭(shì)交卸(iè)踌躇(chόu chύ)蹒跚(pán shān)迂(yū)颓唐(tuí)赋闲(指失业在家)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三、初步感知自由读课文,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了什么事?线索:背影主要记述了作者回家奔丧,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事,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影》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选段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展现学生主体能力。
3.体会浓浓父子情,让学生理解,体悟并回报父母之爱。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教学难点: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方法:点拨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千百年来歌颂母亲的作品层出不穷,如“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而讴歌父亲的作品却少之又少。
但我们都知道父母的爱是伟大的。
那同学们在家里你的父亲又是怎么样的呢?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父子深情的著名散文《背影》的节选段。
(板书课题--背影)
二、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第六段,
思考并讨论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写父亲爬月台的?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外貌: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动作: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语言:“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
三、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父亲的穿戴并说明了什么?
明确: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家境不好,心情忧伤
(2)找到选段中描写父亲走路的姿势的词,说明了什么?
明确:蹒跚”
年龄大、腿脚不方便
(3)父亲爬月台时有哪些动词,说明了什么?
明确:探、攀、缩、倾
行动不便,艰难
四、下面请同学们再读选段,父亲对儿子说了几句话?
各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深情?
(1)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怕儿子累着
) 明确: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
儿子也劝父亲
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
去给儿子买橘子。
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
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
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2)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担心儿子是否安全到达)
明确: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3)进去吧,里边没人。
(担心行李的安全)
明确:
舍不得儿子,同时又不希望儿子不舍,里面没人也是希望儿子快些进到车内,但父亲是并不善于表达的人,
所以这句话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师点评:这三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
这样简短平常的话是否缺乏感情?
明确:不是,朴素的言语中往往含有深挚的爱;
平淡的话语里往往有不平静的心情。
老师赠言:真理是朴素的。
五、赛一赛:下列句子使用的什么描写方法。
1.王老师脸色发白。
(神态描写)
2.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老师。
(动作描写)
3.我问道:“奶奶,什么是友情?”(语言描写)
4.他心里想:等放学了,我一定要、一定要给妈妈打个电话。
(心理描写)
5.他朝着黑板写下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动作描写)
六、拓展延伸(讨论)
从选段来看,父亲对儿子的爱是细腻体贴,无私伟大的,儿子对
父亲思念感激,父子之间感情真挚,非常感人。
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触呢?父母为你做的哪件事最令你难忘呢?请同学们先分小
组交流,然后请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的代表说得感人。
七、教师总结:同学们都是懂事体贴父母的好孩子,
也很善于观察生活,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其实天下的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最真挚无私的,父母的爱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让我们好好珍爱这一份人间最宝贵、最美好的感情。
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会享受美好的生活。
八、教师小结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所记叙的只是生活中的繁琐小事,
然而道出的却是人间至真至纯的亲情。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
领会本文表现父子之间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让我们用自己纯真的心和美丽的眼睛去发现这个爱的世界吧!
九、板书设计:
人
物
描
写
十、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要布置的是一个特殊的作业,请同学们回到家里,
用你
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
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
给父母夹一次菜,给他们写一张纸条,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好吗?
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
十一、教后反思: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千般关爱、万般呵护。
他
们生活在如此环境中,虽享受幸福,却往往体会不到幸福。
因此学习本文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关爱,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复制
文字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