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马原理期末考试题名词解释

马原理期末考试题名词解释

马原理期末考试题名词解释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基本理论观点,它是指导我们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重要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社会变革的动力来自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从根本上揭示了历史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为我们正确认识历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

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指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为了争夺社会利益而进行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原因。

阶级斗争是阶级之间出现矛盾、冲突的结果,同时也是矛盾、冲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阶级关系得到根本转变的表现。

通过阶级斗争,人们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三、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在工资之外创造出来的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主通过占有劳动者的劳动力,把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占为己有。

剩余价值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根源。

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存在着剥削和压榨工人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四、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社会财富的公平共享,并对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的社会制度。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共同拥有生产资料,生产关系基于合作、协调和互助的原则,人民的利益被放在首位。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并逐步消灭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和压迫,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五、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最高阶段的社会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

共产主义社会是消除了私有制、消除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每个人都按需分配,实现了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追求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

六、二重性二重性是指一种事物内部具有两个相对矛盾的侧面或属性的特点。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 名词解释 必备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 名词解释 必备

特定要素:“流动要素”的对称,是指只能用于特定部门的生产而不能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

划分并不绝对。

H-O定理:表明资本充裕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一个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充裕要素的商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商品。

斯托尔珀-塞缪尔森定理:在要素供给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若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那么无论用哪种产品衡量,生产该产品所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都会提高,而其他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会减少,反之亦然。

雷布津斯基定律:在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若一种生产要素量增加,那么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供给会增加,而其他产品的供给会减少。

要素价格均等化:赫克歇尔—俄林模型重要观点之一,是指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将因国际贸易而趋于相等。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一国倾向于生产并出口充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

但贸易的深入必然倒是不同生产要素充裕程度的变化,并引起其相对价格的相应变化。

里昂惕夫悖论:资本充裕的美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多于进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多于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是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法对美国对外贸易商品进行计算得到的结论。

这个结论严重违背了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充裕度: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两个角度定义:1.价格定义法:假设A、B两国劳动价格分别以工资率wa和wb表示,资本价格分别以利息率ia和ib表示,若有wa/wb<ia/ib,则A国是劳动充裕国,B国是资本充裕国。

2.数量定义法:假设A国的劳动对土地的相对供给高于B国,则A国是劳动充裕国,B国是土地充裕国。

要素密集度: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偏向型增长: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方向上扩张的幅度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

生药学 期末考试 复习思考题 含名词解释 答案

生药学 期末考试 复习思考题 含名词解释 答案

生药一、名词解释生药: 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的新鲜品或经过简单的加工,直接用于医疗保健或作为医药用原料的天然药材。

中药: 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道地药材: 传统的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地、特定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质量优良的生药。

性状鉴定: 即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及水试、火试等直观的方法,对生药的性状,包括形态、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作为依据而进行鉴别的方法。

星点:大黄髓宽广,有多数星点环列或散在,其中星点指的是异型维管束。

云锦花纹:何首乌质坚实而重,横切面淡红棕色,粉性,皮部常有4~11个类圆形异常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花纹”,中央为一较大的中柱。

过桥杆:味连单枝类圆柱型,较粗短,表面黄棕色,根茎中段常有细的节间,光滑,习称“过桥杆”。

晶纤维:甘草韧皮部及木质部中均有纤维束,纤维束周围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芦头和芦碗。

怀中抱月:松贝表面类白色。

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观音合掌:青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不紧,习称“观音合掌”。

虎皮斑:炉贝表面类白色或棕黄色,较粗糙,常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元宝贝:即为大贝,为浙贝母的一种。

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一面凹入,一面凸出,呈新月状。

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

质硬脆,断面白色或淡黄白色,粉性。

气微,味微苦。

珠贝:为浙贝母的一种。

为完整的鳞茎,呈扁球形。

表面类白色,外层2枚鳞叶肥厚,略呈肾形,相对抱合,中央有2~3枚皱缩的小鳞叶及干缩的细杆状残茎。

通天眼: 羚羊角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洞,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接通角尖,习称“通天眼”。

朱砂点:苍术的断面黄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的油点,习称“朱砂点”,类似朱砂颜色和点状。

乌金衣:天然牛黄表面黄红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称“乌金衣”。

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期末考试名词解释1、高分子构象:由于单键内旋导致原子排布方式的不断变换,使分子在空间呈现的不同形态。

2、柯肯达尔效应:多元系统中由于各组元扩散速率不同而引起的扩散偶原始界面向扩散速率快的一侧移动的现象称为柯肯达尔效应。

说明在扩散系统中每一种组元都有自己的扩散系数。

3、反应扩散:当某种元素通过扩散自金属表面向内部渗透时,该元素含量超过基体金属的溶解度以后会在金属表层形成新相(中间相或固溶体)的现象。

N元反应扩散的渗层组织中只有N-1相能够共存,并且相界面浓度是突变的。

4、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合起来称为一个滑移系。

φλ。

5、取向因子(软取向和硬取向):分切应力与轴向正应力的比值,可表示为cos cos取向因子越大,分切应力越大,越接近临界分切应力,容易使金属滑移,称为软取向。

6、加工硬化:金属材料经冷变形后,强硬度显著提高,塑性很快下降的现象7、应变时效:将经过少量变形的试样放置一段时间,或经过短时间低温热处理后再进行拉伸,则屈服点又重新出现,且屈服应力提高的现象。

8、形变织构:多晶体材料在拉应力作用下,原本任意取向的晶粒趋向于外加应力方向,形成晶体的择优取向,变形量越大,择优取向程度越大,织构越强。

9、超塑性:某些金属材料,在特定条件下拉伸时,可以使材料在较低的流动应力下,得到高达500%~2000%的延伸率,而不发生缩颈,这种特性叫做超塑性。

10、居里温度(尼尔温度):材料的磁特性受温度的影响,随温度增加,饱和磁化强度逐渐减小,然后急降到零,此时的温度为居里温度。

11、N型、P型半导体(施主杂质、受主杂质)本征半导体;非本征半导体12、在4价本征半导体中加入5价置换杂质,形成的弱键单电子容易被激发到导带中去,使导带中电子数远超过价带中的空穴数,半导体的电导明显增加,这类材料称为n型半导体,导电性主要由电子浓度决定。

13、准晶:具有长程周期有序排列,而没有平移对称性的原子聚集状态,可存在不符合传统晶体学的五次、八次、十二次对称轴。

聊城大学成人教育《现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聊城大学成人教育《现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号姓名教学单位第1页共1页现代汉语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轻声2、对偶3、句群4、排比二、判断正误1、非主谓句是省略了主语的句子。

()2、普通话词汇规范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但并不排除其他方言中有用的词汇进入普通话。

()3、“一切的希望又重新发芽了”所用辞格是比喻。

()4、“晚、望、翁”的声母是w,“有、烟、洋”的声母是y。

()5、汉语的一个音节中不能出现两个辅音。

()6、世界上所有文字都跟汉字一样,是形、音、义三者的统一。

()7.偏旁和部件是从不同角度对汉字进行分析的,因而偏旁跟部件并不完全对应。

()8、“竽、筑、筒”三个字的上半部分是形旁。

()9、“盼头”、“白头”、“船头”中的“头”都是词缀。

()10 “剪彩、剪刀、讲话、讲台”都是支配式合成词。

()11、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就是消灭方言。

()12、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为文学语言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13、普通话的韵母都是由元音充当的,辅音不能作韵母。

()14、送气声母总共有p、t、k、c、ch、q六个。

()15、汉字的声旁又叫声符,其表音功能相当于拼音文字的音符。

()16、专有名词的词义没有概括性。

()17、“隶变”奠定了楷书的基础。

()18、词义除包括概念意义之外,还包括附属色彩。

()19、“把”字句的谓语动词不能是单个动词。

()20、“他身残志不残”所用辞格是拈连。

()三`、分析应用题1、给下列词语注音。

(1)棉袄(2)杜甫(3)党委(4)小白兔儿(5)试试2、指出下列汉字的造字方法。

(1)网(2)三(3)孬(4)洲(5)取(6)鱼3、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短语,有多义的做不同分析。

(1)牺牲在这块土地上的烈士(2)他的哥哥和妹妹的朋友4、分析下列词的构成方式(1)出众(2)骨肉(3)同学(4)看见(5)面熟(6)记者5、分析下列句子,单句分析句子成分,复句分析结构层次。

(1))现在一些中低焦油含量的香烟虽然减少了对肺部的损害,但并不等于此类香烟无毒,因为只要香烟烯烧,就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其它的有毒物质,就会对肌体继续造成损害。

烟台大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烟台大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广告学》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整合营销: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建立产品品牌与消费者长期密切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广告传播和产品行销的目的。

2、CPM:千人成本,指由某一媒介或媒介广告排期表所送达1000人所需的成本。

3、媒体组合:即对媒体计划的具体化。

就是在各类媒体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状况、受众心理、媒体传播特点以及广告预算的情况,选择多种媒体进行有机组合,在同一时期内,发布内容基本一致的广告。

运用媒体组合策略,不仅能最大可能地提高广告的触及率和重复率,扩大认知,增进理解,而且在心理上能给消费者造成声势,留下深刻印象,增进广告效益。

4、拉式策略:以广告促销为拳头,通过创意新、高投入、大规模的广告轰炸,直接诱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由下至上,层层购买。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广告创意的过程。

(1)调查阶段——收集信息。

(2)分析阶段——找出商品最有特色的地方。

(3)酝酿阶段——为提出创意做心理准备。

(4)开发阶段——多提出几个创意。

(5)评价决定阶段——确定最好的创意。

2、广告产品有什么特性?(1)时间约束性(2)价值的模糊性(3)易生抗拒的产品(4)经验产品(5)寄生产品3、媒体组合的方法有几种?(1)媒体载体的组合:包括同类媒体组合与不同类媒体组合;租用媒体和自用媒体组合(2)广告单位的组合4、产品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在导入期,强调一个“新”字,这时候要多做说明性广告,将产品的新特点、新功能介绍给消费者。

在成长期,强调一个“好”字,这时已经出现了竞争者,要让消费者认识到“人有我优”,在大量市场中建立起知名度,可密集投放广告,占领大量目标市场。

在成熟期,调一个“稳”字,这时候已经有一批忠诚于该品牌的顾客,要在稳定老顾客的基础上增加新顾客,断续性做一些广告,选择大媒体或专业媒体,广告不必复杂,只要强调品牌,让老顾客会心一笑即可。

资本运营名词解释 期末考试 重点

资本运营名词解释 期末考试 重点

1、整体改组:被改组企业的股东作为主发起人,将被改组企业的全部资产投入,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原企业解散整体分立:将被改组企业中效益较好的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和效益低下的经营性资产相分离,分别成立两个(或多个)独立法人,原企业不存在2、主体改组:将被改组企业的全部或主要部分生产性资产投入到新成立的股份公司,在此基础上增资扩股,原企业还存在并成为新成立的股份公司的控股公司部分改组:原企业部分优质资产为主体改制设立股份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增资扩股,其他非经营性资产、不良资产和部分债务仍保留在原企业3、整体合并:以一个企业为主吸收合并其他有关企业,加以重新组合建立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原企业不复存在部分合并: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各以其部分较好的经营资产投入,整合成股份有限公司,并在此基础上增资扩股,原企业还存在并成为股份公司的股东4、发起设立:公司股份全部由发起人足额认购而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方式募集设立: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而设立公司。

4、兼并:吸收合并,指两家企业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合并: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通过法定方式重组,重组后原有的公司都不再继续保留其法人资格,而是组成一家新公司收购:一家企业用现金、债券或股票等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控制行为5、杠杆收购:收购方以目标公司的资产或将来的现金流入作为担保,大量向金融机构借债或发行高利率、高风险的债券来筹集资金,用于收购目标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的行为管理层收购:杠杆收购的一种特殊形式,当杠杆收购的实施主体是目标企业内部的管理层时,杠杆收购就变成了管理层收购6、执行董事(内部董事):执行业务并从事内部经营管理工作,主要指担任董事的本公司管理人员;非执行董事(外部董事):指不在本公司任职的董事,主要由其他公司执行董事或前任董事担任,大都具有专业知识、其他行业或公司的经验和相对独立的判断力独立董事:具有独立性的董事,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与公司或公司经营管理者没有重要的业务联系或专业联系,并能对公司事务做出独立判断7、知识资本: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财产价值;人力资本: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等因素之和社会资本:个人或组织可以用来摄取稀缺资源并由此获益的社会交往和联系8、增量资本运营:对新增资产所进行的运筹和经营活动存量资本运营:对企业现有资产进行的运筹和经营活动9、外部交易型资本运营:通过资本市场对资本进行买卖以重组和优化资本结构内部交易型资本运营:在现有资本结构下,通过整合内部资源维持并发展企业竞争优势10、个人业主制企业:由业主个人出资兴办,自己经营,业主享有企业的全部经营所得,同时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合伙制企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企业公司制企业:依据公司法的规定成立、具有法人资格、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11、资产剥离:公司将其分支或附属机构或自身的股份出售分配给公司股东、管理人或其他公司公司分立:一个企业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经济行为12、PE:对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之后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的方式出售持股获利CV:以权益资本方式存在的私募股权投资形式,以占有被投资公司的股份为手段在恰当的时候套现正向重组:使公司变得更好的调整和重组;负向重组:对公司的资产、业务和财务进行调整和再组合,使公司失去原有价值和吸引力创业板:在主板之外的专为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买壳上市:非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购买一家已上市的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来控制上市公司,然后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有关的业务及资产,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上为企业发行债券、股票,筹集长期资金提供中介服务的金融机构。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范围附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范围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

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世界市场具有统一性、竞争性和扩展性的特点。

具体包括:国际商品流通领域、国际资本流通领域和国际货币流通领域三部分,把整个世界作为一个经济体来考虑。

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2、经济全球化: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

3、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和每个国家内部各地区及各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共同繁荣,人类社会财富的共同享受和共同富裕。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要使世界各国的当代人和后代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

(2)要使世界各国所有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同等机会。

(3)要使人类和自然万物都享有同等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做到人类生存发展权利与自然万物生存发展权利的统一。

4、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其最基本的特征是“限入奖出”。

保护贸易政策也并不是完全封闭。

在保护国内生产者的同时,也要维持同世界市场的某种联系。

5、国际货币制度:是指一组由大多数国家认可的用以确定国际储备资产、汇率制度以及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习俗或有法律约束力的规章和制度框架。

结晶学及矿物学名词解释期末考试

结晶学及矿物学名词解释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1.矿物种与异种矿物种:是指具有一定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的矿物。

异种:是指同属于一个种的矿物,但在化学组成、物理性质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变异者。

2.有序与无序有序:当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或离子在晶体结构中占据某种位置时,如果它们相互间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即这两种(或多种)原子或离子各占据特定的位置,则这种结构称为有序机构。

无序:当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或离子在晶体结构中占据某种位置时,如果它们相互间的分布是任意的,即它们占据任何一个该种位置的几率都是相同的,则这种结构称为无序。

3. 二八面体型与三八面体型结构二八面体型:在层状硅酸盐矿物中,若有三分之二的八面体空隙被阳离子所填充称为二八面体型结构。

三八面体型:在层状硅酸盐矿物中,若全部的八面体空隙被阳离子所填充个称为三八面体型。

4. 立方最紧密堆积与六方最紧密堆积立方最紧密堆积:按ABCABCABC…三层重复一次的规律堆积,则球在空间的分布规律与立方面心格子一致,这种堆积方式为立方最紧密堆积。

六方最紧密堆积:按ABABAB…两层重复一次的规律进行堆积,结果球在空间的分布将与立方原始格子相对应。

5. 矿物包裹体:矿物生长过程中或形成之后被捕获包裹于矿物晶体缺陷(如晶格空位、位错、空洞、裂隙等)中的、至今尚完好封存在主矿物中并与主矿物有着相界线的那一部分物质。

6. 聚集元素与分散元素聚集元素:有些元素,如Sb、Bi、Hg、Ag、Au等,虽然丰度很低,但趋于集中,形成独立的矿物种,甚至富集成矿床,这些元素称为聚集元素。

分散元素:Rb、Cs、Ga、In、Sc等元素的丰度虽远比上述元素为高,但趋向于分散,很少能形成独立的矿物种,而是常常作为微量的混入物赋存于主要由其他元素所组成的矿物中,这些元素称为分散元素。

7. 类质同象与同质多像、多型类质同象:晶体结构中某种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为它种类似的质点所代替,仅使晶格常数发生不大的变化,而结构形式并不改变,这种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医学生军事理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医学生军事理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医学生军事理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国防:是指国家为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和抵御外来侵略、颠覆,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简单说,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

2、社会国防:社会国防又叫现代国防、大国防、全民国防。

社会国防的基本含义可概括为:它是一项社会性防务活动,是全体国民为保卫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与颠覆,维护国家利益,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3、国防动员: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

亦称战争动员。

4、国防教育:它是从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领空、领海、领水)的完整,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出发,以一定的战争观、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对全体公民的品德、智慧和体质等施加影响的一种系统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

5、国防精神:是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支持国防的巩固与强大,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的民族意识和心理素质。

6、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就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坚韧不拔,顽强不屈,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它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勇于向艰难困苦作斗争的思想行为,是战胜敌人、克服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7、爱国主义精神:是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觉悟的集中反映,是为自己祖国的独立、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的强烈责任感和不惜牺牲一切的忘我精神。

8、国防法规: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9、兵制:即军事制度,简称军制。

它包括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和兵役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10、后备力量:是指经过动员可以直接为战争所用,战时能迅速转化为直接和间接参战的军事力量。

2022年电大《国际公法》期末复习考试名词解释题汇编附全答案

2022年电大《国际公法》期末复习考试名词解释题汇编附全答案

2022年电大《国际公法》期末复习考试名词解释题汇编附全答案名词解释1.国际法: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它是为满足以国家为成员的国际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确定国家间权利义务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

他们是通过国际程序而形成的。

2.国际法的主体:是指能独立从事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而且能进行国际求偿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实体。

3、国际法基本原则:不仅有大量的国际文件规定,而且有许多学者著作进行研究,它们都对国际法基本原则作了阐述。

4、国际法编纂:是指国际法的法典化,即把国际习惯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制定为系统的条文,并且把正在形成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以法典的形式作出规定,以促进国际法的发展。

5、国家:是指一定范围的领土之上的居民在一个独立自主的政府之下组织的社会。

国家必须具备有固定的居民、确定的领土、政府和主权四个要素,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的主体。

6、单一国:又称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地方行政区域组成的拥有统一主权的国家。

7、复合国: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州、邦、或共和国组成的国家。

8、永久中立国:是指从19世纪初期开始,一些国家先后根据国际条约或国际承认而在对外关系中承担了永久中立的义务,从而使其主权受到了特殊限制。

9、附属国:是主权受他国限制并因而对他国处于从属地位的国家,实践中分为附属国和被保护国等两种类型。

10、独立权:是指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外理本国内外事务而不受他国或国际组织的支配和干涉的权利。

11、平等权:是指国家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以平等身份和资格进行国际交住并承受国际权利义务的权利。

12、自卫权:是指国家以武力防卫外国对本国的武力攻击的权利。

13、管辖权: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手段对特定的人、物、事进行管理和处置的权利。

14、国家承认:是指既有国家对新国家产生的事实给予确认,表示愿意与该新国家进行交往,并接受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行为。

考试的名词解释

考试的名词解释

考试的名词解释考试是指为了评估学生学业水平和知识技能而进行的一种评价方式。

它旨在通过对学生在特定领域内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评估,从而确定他们的学术成就和能力水平。

考试通常由教育机构、政府或独立机构进行,并根据固定的评分标准和程序进行。

一. 考试的分类考试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形式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考试分类:1. 标准化考试:这类考试通常由独立机构负责组织和评估,如SAT、ACT等。

它们旨在评估学生在特定学科或领域内的知识水平,并通常具有统一的评分标准。

2. 高考/入学考试:这是针对考生的学业水平进行评估的考试,通常由政府机构或教育机构组织。

它们是确定考生是否有资格进入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依据。

3. 期末考试:这是学期结束时进行的考试,旨在评估学生对整个学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通常由学校或教师组织,成绩也会影响学生的学术成绩。

4. 资格认证考试:这类考试旨在评估个人是否具备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执业考试、语言考试等。

通过这类考试可以获得相关证书或资格认证,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5. 开放性考试:相对于传统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开放性考试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这类考试通常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撰写论文或解决问题。

二. 考试的意义和作用考试作为评估学生学业水平和能力的一种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以下是考试的几个主要意义:1. 评估学生学术水平:通过考试,教师和教育机构可以全面评估学生在特定学科或领域内的学术水平和掌握程度。

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指导。

2. 激励学生学习: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准备。

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会主动参与学习和复习,提高学术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

3. 提供反馈和改进机会:通过考试的评估结果,学生可以了解自身学习差距和不足之处,并找到改进的方法。

教师也可以根据考试结果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复习题 名词解释+简答题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复习题 名词解释+简答题

仪器分析1.生色团: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基团或结构系统定义为生色团2.助色团:助色团是指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如-OH、 -OR、 -NHR、-SH、- Cl、-Br、-I等,它们本身不能吸收大于200nm的光,但是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会使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且增加其吸光度。

3.红移:向长波方向移动4.蓝移:向短波方向移动5.激发电位:原子的外层电子由低能级激发到高能级时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激发电位.。

6.共振线:由电子激发态与电子基态能级之间的跃迁所产生的谱线7.自吸效应:激发态原子发出的辐射被其基态原子所吸收,从而使谱线强度下降的效应。

8.灵敏度:仪器或分析方法灵敏度是指区别具有微小浓度差异分析物能力的度量,它取决于两个因素:即校准曲线的斜率和仪器设备的重现性或精密度。

9.参比电极:测定过程中其电极电位保持恒定不变。

10.检测极限D:以特定的分析方法,以适当的置信水平被检出的最低浓度或最小量11.分离度R: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比。

1.光谱分析法:1.原子光谱1.原子发射光谱:由三部分构成: AES光源:电弧,火花,ICP 、分光、检测发射光谱定量分析关系式为:I = a c b 或者 log I = b log c + log a为什么选铁谱?(1)谱线多:在210~660nm范围内有数千条谱线;(2)谱线间距离分配均匀:容易对比,适用面广;(3)定位准确:已准确测量了铁谱每一条谱线的波长。

2.原子吸收光谱: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求坐标轴的CX)空心阴极灯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化器用空气-乙炔火焰2.分子光谱紫外吸收光谱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Π-Π *跃迁(不饱和基团)共轭体系愈大,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波长愈长。

乙烯的吸收带位于162nm,丁二烯为217nm,1,3,5-己三烯的吸收带红移至258nmn→π*跃迁(含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是四种跃迁中所需能量最小的,它所对应的吸收带位于200~400nm 的近紫外区在n→π*跃迁中:溶剂极性增加,吸收带蓝移。

中医学名词解释(期末考试)

中医学名词解释(期末考试)

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2.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3.辨证:将四诊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和综合,辨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然后概括为某种性质证的过程。

4.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实施治疗的过程。

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

2.阳胜:多指阳邪偏胜,故表现为一派阳热亢盛的临床症状。

3.阴胜:多指阴邪偏胜,故表现为一派阴寒至盛的临床症状。

4.阳虚则外寒:因为阳虚,温煦功能低下,不能制约阴寒即出现的虚寒征象。

5.阴虚则内热:由于阴虚,无力制约阳热而出现的虚热征象。

6.阴阳互损:一是阴阳偏胜伤及对方;二是指人体内正气(阴阳二气)的任何一方出现了虚损不足,招致对方受损伤的病理现象。

7.实则泻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胜、亢奋,尚未损及对方时,此为实证,当损其有余。

8.虚则补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即虚证,应补其不足。

9.阳虚外寒:若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即“阳虚外寒”。

10.阴病治阳:治宜补阳以制阴,若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此即“阴病治阳”。

11.阴虚内热:若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即“阴虚内热”。

12.阳病治阴:若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治宜补阴以制阳,此即“阳病治阴”。

13.五行制化:制,是制约、克制的意思;化,是生化、变化的意思。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

五行制化实质上就是五行相生与相克关系的正常联系。

14.相乘: 乘,即乘虚侵袭。

相乘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

其次序与相克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金乘木。

15.平肝和胃法: 又称调理肝脾法。

指通过抑肝、平肝,佐以和胃健脾等法以治疗肝气犯胃、肝旺脾虚等证。

16.母病及子:指病变由母脏累及到子脏。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一、古代汉语常识
六书: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叶音说:
人们把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时不押韵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即为“叶音”。

三十六字母:
是宋人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六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大致反映了唐宋之间的汉语声母系统。

三十六字: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日见溪群疑晓匣影喻
五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
七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
二、被动句
意念被动句:
句中没有任何特殊词语能体现其被动含义的被动句,也叫做“无标志的被动句”。

三、古书读音
(1)破读:通过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来区别词性或词义的方法,叫做“破读”。

“破读”也叫“读破”。

(2)特读:在古代汉语中,一些特殊的用字场合,一些字并不读它的现代标准音,而是要读它的特殊读音,这些特殊的读音,又十有八九是一个字的古音,或者是接近它古音的音。

这种读特殊读音,就是“特读”。

(3)如字:人们把一个字原来的读音叫做“本音”,把改变后的读音叫做“破读音”,训诂上把读本音用本义的字叫做“如字”。

四、诗律
格律诗/近体诗:在“永明体”诗的基础上形成的,讲究平仄、字句固定、对仗的诗,是在隋末唐初形成,为我国诗体的正宗。

(1)对:近体诗中,每两句为一联,同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平仄要相反。

(2)失对:近体诗中,每两句为一联,同一联中出句与对句不符合“对”的规则叫“失对”(3)粘: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

(4)失粘:不符合“粘”的规则叫“失粘”。

2020—2021年度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期末复习题名词解释及答案(一)

2020—2021年度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期末复习题名词解释及答案(一)

2020—2021学年度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名词解释(一)第一章:先秦。

1、“兴观群怨”说: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出。

朱熹解释为:兴,指诗歌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精神之兴奋,从吟诵、鉴赏诗歌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比较侧重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情感心态。

群,指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

怨,就是文学作品(诗歌)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讽谏作用。

2、“尽善尽美”说:这是孔子在评述“韶乐”与“武乐”时对韶乐所下的定义。

他认为舜时的韶乐,“既尽善又尽美”,原因是因为舜具备了圣德而受禅让,故尽善。

由此也可以看到孔子在审美判断中融入道德批判的因素。

3、“养气”说: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提出了“知言养气”说。

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

这里的“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

“养气”了,才能“知言”,即知道如何写出好作品。

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然后才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

“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了人最本质的人格蕴涵,因而被后人广泛地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对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4、“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说:“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以意逆志”的“意”当是指读者之意,而“志”则是作者的思想意志。

就是说读者要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但是我们在理解“以意逆志”时要联系孟子说话的整个意思。

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即是认为,解释诗的人,不能以个别文字影响对词句的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诗本意的认识。

应当以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第一章导论1、截面数据:截面数据是许多不同的观察对象在同一时间点上的取值的统计数据集合,可理解为对一个随机变量重复抽样获得的数据。

2、时间序列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是同一观察对象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取值的统计序列,可理解为随时间变化而生成的数据。

3、虚变量数据:虚拟变量数据是人为设定的虚拟变量的取值。

是表征政策、条件等影响研究对象的定性因素的人工变量,其取值一般只取“0”或“1”。

4、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决定同时可能也对模型系统产生影响的变量,是具有某种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外生变量是不由模型系统决定但对模型系统产生影响的变量,是确定性的变量。

第二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1、总体回归函数:是指在给定X i下Y分布的总体均值与X i所形成的函数关系(或者说将总体被解释变量的条件期望表示为解释变量的某种函数)2、最大似然估计法(ML): 又叫最大或然法,指用产生该样本概率最大的原则去确定样本回归函数的方法。

3、OLS估计法:指根据使估计的剩余平方和最小的原则来确定样本回归函数的方法。

4、残差平方和:用RSS表示,用以度量实际值与拟合值之间的差异,是由除解释变量之外的其他因素引起的被解释变量变化的部分。

5、拟合优度检验:指检验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用表示,该值越接近1表示拟合程度越好。

第三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往往存在一个变量受到其他多个变量影响的现象,表现在线性回归模型中有多个解释变量,这样的模型被称做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是指多个解释变量2、调整的可决系数:又叫调整的决定系数,是一个用于描述多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联合影响程度的统计量,克服了随解释变量的增加而增大的缺陷,与的关系为。

3、偏回归系数:在多元回归模型中,每一个解释变量前的参数即为偏回归系数,它测度了当其他解释变量保持不变时,该变量增加1单位对被解释变量带来的平均影响程度。

4、正规方程组:采用OLS方法估计线性回归模型时,对残差平方和关于各参数求偏导,并令偏导数为0后得到的方程组,其矩阵形式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诸论1.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2.刺激:能使细胞或机体发生反应的一些环境因素的变化称为刺激。

3.兴奋:细胞功能变化由弱变强的过程称为兴奋。

4.抑制:细胞功能变化由强变弱的过程称为抑制。

5.阈值:是指使细胞膜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总和。

6.阈刺激:能使组织细胞发生变化的最小刺激称为阈刺激。

7.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8.反应:活组织接受刺激后发生的功能改变。

9.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10.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最主要的一种调节方式。

11.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

12.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13.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14.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较固定及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15.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数量无限,是一种高级的反射活动。

16.反馈: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17.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后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18.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称为负反馈。

(二)细胞基本功能1.通道:是一类贯穿脂质双层,中央带有亲水性孔道的膜蛋白。

2.载体:是介导小分子物质转运的另一类膜蛋白,它具有特异性。

3.跨膜电位:当膜上的的离子通道开放而引起带电离子跨膜流动时,从而在膜两侧形成电位,称为跨膜电位。

4.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5.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6.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时,要使膜去极化是最小的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7.局部电位:由于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和少量离子通道开放产生的主动反应叠加尔形成的。

8.终板电位:在神经-肌接头处,由于ACH与受体接合,使终板膜上钠离子内流大于钾离子外流尔形成的去极化电位。

9.局部电流: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动作电位的发生部位分邻近部产生的电流,称为局部电流。

10.极化:通常将平稳的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11.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称为去极化。

12.反极化: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如进一步变为正值,称为反极化。

13.复极化:质膜去极化后,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14.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称为超极化。

15.兴奋-收缩耦联: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

16.等长收缩:收缩时,肌肉只有张力的增加而长度保持不变。

17.等张收缩:收缩时,肌肉只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

18.单收缩:当骨骼肌复制一次短促刺激时,可发生一次动作电位,随后出现一次收缩和舒张,这种形式的收缩称为单收缩。

19.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果刺激频率较低,使后一次收缩落在了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这个过程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

20.完全强直收缩:如果刺激频率较高,使后一次收缩落在了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这个过程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21.调定点:指自动控制系统所设定的一个工作点,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只能在这个设定的工作点附近的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变动。

(三)血液1.红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家偶偶血细胞比容。

2.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哄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沉降速度。

3.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流动的固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液体状态的过程,其实质是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的过程。

4.红细胞叠连:在某些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等,哄细胞彼此能较快地以凹面相贴,称为红细胞叠连。

5.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成簇的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实质是红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和相应的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6.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四)血液循环1.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每搏量。

3.射血分数:博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4.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分输出量。

简称心输出量。

5.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6.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7.工作细胞:普通的心肌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具有稳定的静息电位,主要执行收缩功能,称为工作细胞。

8.自律细胞:特殊心肌细胞(窦房结细胞和蒲肯野细胞)组成心内特殊传到系统,这类细胞大多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并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称为自律细胞。

9.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去极相速度的快慢及其不同产生机制,可将心肌细胞分成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

前者包括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和蒲肯野细胞等;后者包括窦房结细胞和房室结细胞等。

10.期间收缩: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收缩,称为期间收缩。

11.代偿性间歇:在一次期间收缩之后,伴有一次比较大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12.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称为血流量,也称为容积速度。

13.血压:流动中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

14.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指心跳停止、血流暂停,循环系统各段血管的压力很快取得平衡,此时循环系统各处所测压力相同,这一压力数值即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15.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此时的动脉血液指称为收缩压。

16.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17.脉搏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

18.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

19.中央静脉压: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央静脉压。

20.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21.有效率过压:促进液体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称为有效滤过压。

(五)呼吸生理1.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外呼吸:肺毛细血管血液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3.内呼吸: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4.肺牵张反射:即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

5.呼吸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元群称为呼吸中枢。

6.氧容量:在1000ml血液中,Hb所能接合的最大O2量称为Hb氧容量,即血氧容量。

7.氧含量:在10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O2量称为Hb氧含量,即血氧含量。

8.血饱和度:Hb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为Hb氧饱和度,即血饱和度。

9.氧解离曲线:是表示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10.比顺应性:单位肺容量的顺应顺。

11.用力呼吸量: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吸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12.V/O比值: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和每分钟肺血流量(Q)之间的比值。

13.P50:使Hb氧饱和度达到50%时的氧分压。

(六)消化和吸收1.消化:食物中所含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称可吸收的小分子的过程。

2.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3.基本关节率:消化道平滑肌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节律性的缓慢的除极电位。

4.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由胃黏液和碳酸氢盐共同构成的抗胃黏膜损伤的屏障5.胃粘膜屏障:由胃上皮细胞的顶端膜和相邻细胞之间存在的紧密连接构成的,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的屏障。

6.胃排空:指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7.分节运动:一种以肠壁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

8.容受性舒张:吞咽食物时,食物刺激咽和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胃体和胃底肌肉的舒张。

9.跨细胞途径:肠腔内物质由肠上皮细胞顶端膜进入细胞,再由细胞基底侧膜进入细胞外间细胞的过程。

10.细胞房途径:肠腔内物质通过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进入细胞外间隙的过程。

11.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消耗能量。

12.被动转运:物质顺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本身不需要消耗能量。

(七)能量代谢与体温1.能量代谢:生理学中通常将深谷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2.食物的热价:1g某种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这种食物的热价。

3.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 O2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这种食物的氧热价。

4.呼吸商: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量与吸入的O2 量的比值5.基础代谢:指基础状态下(人体处于清醒而又非常安静,不受肌肉活动、精神紧张、食物及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状态)的能量代谢。

6.基础代谢率:指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7.体温: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

8.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的消耗能量的作用。

(八)尿的生成和排出1.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正常人的为125ml/min。

2.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正常成年人为19%。

3.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超滤的动力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

其压力高低决定于三种力的大小,即率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静脉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4.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并非通过改变有效滤过压,而是改变滤过平衡点。

从肾小球滤过率和红细胞比容可计算肾血浆流血。

5.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将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

6.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租用:指肾小管细胞将自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小管液中。

7.肾糖阈:当血糖浓度达180mg/100ml(血液)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葡萄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8.葡萄糖重吸收的极限量:当血糖浓度升至300mg/ml时,令部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均已达到或超过近球小管对葡萄糖的最大转运率,此时每分钟葡萄糖的滤过已达两肾葡萄糖重吸收极限。

9.球-管平衡:近端小管对溶液(特别是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随肾小球滤过率变化而改变,即当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时,近端小管对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也增大,反之减小,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