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经典阐释的文学人类学向度
语文探索现代文学的多样性与思想深度初二语文重要知识总结
语文探索现代文学的多样性与思想深度初二语文重要知识总结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规律,还需要深入了解现代文学的多样性与思想深度。
本文将初步总结初二语文重要的知识点,探索现代文学的多样性与思想深度。
一、现代文学的多样性现代文学是指近现代时期以来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涵盖了多种文体和题材,还具有多样的表达方式。
1. 不同文体的多样性现代文学中包含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多种文体。
各种文体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写作方式。
例如,小说注重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刻画,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来展现人生百态;诗歌则更注重语言的韵律和意境的营造,以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散文则更注重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思考和感受。
2. 不同题材的多样性现代文学作品的题材也非常广泛,涵盖了社会、历史、家庭、个人等方方面面。
有些作品反映了当下社会的现实问题,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有些作品讲述了历史上的故事,如抗战题材、革命题材等;还有些作品描写了家庭和个人的生活状态,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3. 不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现代文学中的作家们通过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们可以通过描写、对白、独白等手法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心理活动;他们可以通过比喻、象征、意象等修辞手法来营造作品的意境和艺术效果;他们还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处理和结构的安排来塑造作品的独特风格。
二、现代文学的思想深度现代文学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表达情感,更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1. 对社会现实的思考现代文学作品往往反映了当下社会的现实问题,如贫富差距、道德困境、人性善恶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作家们可以引发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并促使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2. 对人性与人生的思考现代文学作品对人性与人生的思考是思想深度的一大方面。
作家们通过塑造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探究人性的善恶、悲欢离合等方面的问题,引发读者对个体人生意义的思考。
3. 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现代文学另一个重要的思想深度体现在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
现代文学知识点大一下
现代文学知识点大一下一、现代文学的定义与特点现代文学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的文学作品。
与古代文学相比,现代文学在表现形式、审美观念和主题内容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首先,现代文学在文体上多样化。
不再局限于古代的诗、词、曲、文等传统文体,而是涌现出了小说、散文、剧本、影视剧本等新的文体形式。
其次,现代文学注重个体的现实与心灵体验。
相对于古代文学追求的是"性灵合一"的境界,现代文学更注重对人类内心世界、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描写和思考。
再者,现代文学多元化的审美观念也成为其特点之一。
艺术创作开始追求个人的表达需求,超越了传统的美学规范和格调。
各种流派和风格的出现使得现代文学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
最后,现代文学着重揭示社会现实与人性的矛盾与冲突。
作家们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对人类命运的思索,展现出对于现实存在的敏感性和关切度。
二、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品1. 《呐喊》—鲁迅《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一系列具有强烈社会批判色彩的作品。
通过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揭示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鲁迅以犀利的笔触和批判的语言风格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开创者。
2. 《红楼梦》—曹雪芹《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
曹雪芹以极强的艺术感知力和对情感真实性的追求,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满园春色和人生百态的瑰丽画卷。
文学上的精湛之处使这部小说超越了古代文学的范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3. 《1984》—乔治·奥威尔《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说。
小说以虚构的架构揭示了对权力的控制和压迫,以及个体对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通过对社会制度的细致刻画和对思想控制的恐怖揭示,乔治·奥威尔引发了人们对于现代社会的反思和警醒。
4. 《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是卡勒德·胡赛尼的代表作。
浅析当代文学的人类学转向
浅析当代文学的人类学转向作者:哈那张云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0期摘 ;要:当代文学人类学的转向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当代文学人类学的转向,有从方法论、认识论的文学创作方法对当代文学人类学进行分析,有从文学观念对当代文学人类学进行分析。
本文从文体的角度对当代文学人类学的转变进行分析,分成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分别为:人类学的”隐形”转向、人类学的”常规”转向、人类学的“显性” 转向。
关键词:文学;人类学;转向作者简介:哈那(1978.7-),男,蒙古族,讲师,本科,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诒学院。
张云涛(1979.7-),女,汉族,中学语文,单位:呼和浩特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01人类学是人文、自然、社科三位一体的科学,其具有强烈的开放性、反思性、理论联系实际性强等特点。
在人类学的民族志写作层面,人类学被认为是一种文学。
虽然我国有很多学者对这一领域进行了研究,但从文体角度研究的文献依然比较少。
大部分是从方法论、认识论、文学创作、文学研究等方面着手。
文体作为文学的核心要素之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但相关研究文献比较稀少。
因此,本文从文体的角度出发,对当代文学人类学的转向进行分析。
一、人类学“隐形”转向自毛泽东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以来,中国主流文坛开始流行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法则,而现实主义法则对当代文学的主要影响是高大上的人物形象以及因果循环的情节结构。
自80年代以来,作家和读者都无法再对现实主义法则产生兴趣。
因此,小说成为一种流行形式,但文体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作家。
于是一批作家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文体形式。
具有人类学”隐形”转向的代表作品有很多,比如《九月寓言》、《万物花开》、《檀香刑》等。
《九月寓言》共有七章,每章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体”显性”小村庄过去几十年的历史。
现代文阅读掌握现代文学的核心知识
现代文阅读掌握现代文学的核心知识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产生的文学作品,是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掌握现代文学的核心知识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现代文学的定义、特点和代表作品三个方面介绍现代文学的核心知识。
一、现代文学的定义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与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相对应。
它在艺术形式、题材内容和创作思想上都与古代文学有所不同。
现代文学更注重表现现实生活,关注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思想情感,以及对社会问题的触动和反思。
二、现代文学的特点1. 现实主义倾向:现代文学作品通常反映现实社会,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
它试图通过揭示社会问题和人类内心的挣扎,引起读者对现实的关注和反思。
2. 多样化的创作方法:现代文学摒弃了传统文学的刻板模式,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创作方法。
例如,采用流畅的语言风格,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以及多样的叙述结构等。
3. 剖析人性和思想内核:现代文学作品常常通过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思想内核。
它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哲学性,通过角色的心理刻画和对世界的思考,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4. 反映社会变革:现代文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不仅关注个人内心世界,也重视对社会现象和社会变革的反映。
它反映了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和冲突,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味。
三、代表作品推荐1. 《红楼梦》: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被称为“双宋四大名著”之首。
它以细腻的人物刻画和复杂的情节表达了封建社会家族史诗般的兴衰和人性的悲壮。
尤其是对于人情世态、婚姻制度和家族伦理等方面的揭示,具有深刻的社会洞察力。
2. 《1984》:这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政治讽刺小说。
小说通过对一个极权主义社会的描写,剖析了政府监控、媒体控制和个人权利被剥夺等问题。
它具有深刻的政治思想和对人类自由的警示。
3. 《骆驼祥子》:这是中国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也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学的杰作之一。
当代文学本质论观念嬗变的“人学”向度
当代文学本质论观念嬗变的“人学”向度当代文学理论观念变革呈现出多元探索发展的趋势,形成了多种倾向或理论思潮,其中之一是人本主义或“人学”思潮。
当代文学本质论观念嬗变的“人学”向度,表现为着重从文学与人性、人生、人的主体性和自由精神的视角,来理解和阐释文学的“人学”本质特性与价值功能,形成了诸如文学主体论、人生论、心灵情感论、精神自由论等多种理论观念。
通过对这种理论观念嬗变的具体考察可知,这是新时期以来文学实践创新发展和理论探索不断积累与沉淀的结果,它反映了当代文学实践中人的主体意识觉醒和强化的新现实,反映了改革开放时代条件下人们追求人性解放与自由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文学理论自身逐渐突破既定理论观念束缚,实现自我解放和创新发展的新探索。
它不仅为说明和解释文学现象开拓了新的理论视野,而且也能够以理论的力量反过来影响文学实践和社会现实,促进现实的进一步变革发展。
标签:文学本质论;人学;主体论;人生论;自由精神论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观念变革呈现出多元探索发展的趋势,并且逐渐形成影响较大的几种主要倾向或理论思潮。
其中一种是审美主义思潮,在对过去认识论或意识形态论的文学观念的批判反思中,致力于将文学观念扭转到审美的方面上来,着重从审美的视角来理解和阐释文学的审美本质特性与价值功能,形成了诸如审美意识形态论、审美本性论、审美超越论乃至纯审美论等多种理论学说,标志着当代文学本质论观念嬗变与创新的一种趋向。
另一种则是人本主义或者称为“人学”的思潮,在对社会现实和人的异化的批判反思中,着重从文学与人性、人生、人的主体性和精神自由的视角,来理解和阐释文学的“人学”本质特性与价值功能,也形成了诸如文学主体论、人生论、心灵情感论、自由精神论等多种理论观念,标志着当代文学本质论观念嬗变与创新的另一种向度。
审美主义思潮与人本主义或“人学”思潮虽然在内在精神上存在着一些相通之处,但基本的理论观念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对于从意识形态论到审美论的文学本质论观念嬗变问题,笔者另著文进行了专题探讨,这里拟对当代文学本质论观念嬗变的“人学”向度问题,进行专题考察。
【名家点评】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三个向度(一)
【名家点评】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三个向度(一)任林举笔下的玉米也和人类一样拥有自身的语言系统,请看任林举是如何走进玉米的语言世界的:“玉米是一个有着自己语言的部落。
每一个宁静的夜晚,当它们不需要向人类传达自己的信息时,便会进入到仅属于同类之间的秘语,那是另一种频道、另一种波段,一种拒绝器官,而只有用细胞才能倾听的波长。
玉米们就这样静谧地交谈,神秘的心语如天上的星象一样难以破解。
不知道这个时候它们是不是在倾谈成长的艰辛、爱的愉悦、生命的尊贵、上天的恩情等等。
当一个人和玉米一样久久地站在植物中间,站在土地之上,站在无人的夏夜,一种难以言说的愉悦和快感将如夜晚的露水一样,一层层把你湿透。
也只有此时,一个人才会认识到人类自身的粗糙、狂妄、愚顽和混浊,我们在漫长的征服自然过程中,几乎丧失了与自然交流的所有能力,很多的时候,当我们面对动物、面对植物、面对自然的时候,如盲如哑如痴。
”这样的反思和思辨是直逼人类的盲点的。
自以为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狂妄的人类,如何才能在自然面前低下骄傲的头颅呢?任林举还写到了他和父亲在深夜坐在地垄上倾听玉米拔节的声音:“性情粗犷豪放的玉米却如土地上的乡亲一样,并不懂得拿捏与含蓄……那声音,是断断续续,疏密相间的。
稀疏时,如临近年关小孩子在街上边走边放鞭炮,东一声西一声,庄严中夹杂着寂寞;浓密时,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好一片骨骼蹿动的声响,让人听了感觉自己的骨头都在疼痛。
”在这里,作者和天地万物平等对视,融身于苍茫大地,用心灵感应天籁地籁的启迪。
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一书中提出了人类应该“像山那样思考”,亦即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生态世界整体面前,人类应该谦卑地学会“换位思考”,摒弃盲目自大的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世界里的万事万物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天地人神四位一体,海德格尔在谈到人与自然时是这样说的:“大地是承受者,开花结果者,它伸展为岩石和水流,涌现为植物和动物。
天空是日月运行,群星闪烁,四季轮换,是昼之光明和隐晦,是夜之暗沉和启明,是节气的温寒,白云的飘忽和天穹的湛蓝深远。
现代文学经典作品解读与欣赏
现代文学经典作品解读与欣赏现代文学经典作品是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它们通过丰富多样的叙事方式、深刻的主题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社会和人性的独特见解。
本文将从解读和欣赏两个方面,对几部现代文学经典作品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作品一:《1984》《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创作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说,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维持专制统治的极权主义社会为背景,通过描述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的生活和抗争,揭示了权力腐败、思想控制和个人自由的重要性。
通过对作品的解读,读者能够深入体会作者对人权与自由的思考,对于现实社会的反思与警示。
本书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视角,通过描写温斯顿的内心矛盾和隐私权的侵袭,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对于权力滥用的批判。
小说中的“大哥”形象象征了无所不能的强权,而温斯顿则成为了对抗强权的英雄形象,通过他的思想斗争和反抗,读者能够体会到个人自由对于个体的重要性。
此外,小说以恐怖的现实主义手法和充满想象力的叙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绝望而压抑的世界。
作者对于官方媒体的操控和思想控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沉重的氛围,使读者对于集权统治的危害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作品二:《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作家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现代汉语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民国时期的北京为背景,通过描述主人公祥子的奋斗与沉沦,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个人的命运与人性的复杂。
通过解读这部作品,读者可以理解作者对于社会变迁和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
整部小说采用了写实主义的叙事风格,通过鲜明的社会背景和生动的人物形象,使读者沉浸于那个特定的时代氛围中。
祥子作为一个从贫穷走向富裕的普通人,面临着各种社会弊端和压力,他的命运成为了对于个人奋斗和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
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对于社会底层人民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于贫富差距的思考。
作品中还通过描写主人公对于追求美好生活的不懈努力和坚持,展现了作者对于个人奋斗精神的崇尚。
钱锺书的文学阐释学观念与方法
钱锺书的文学阐释学观念与方法钱锺书,我国著名学者、作家,其文学阐释学观念与方法在我国文坛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本文将详细探讨钱锺书的文学阐释学观念与方法,以飨读者。
一、钱锺书的文学阐释学观念1.文学阐释的客观性与主观性钱锺书认为,文学阐释应当兼顾作品的客观性和阐释者的主观性。
他强调,文学作品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阐释者应当尊重作品的原始意义,但同时也要注重个体阅读体验,将主观情感融入阐释过程中。
2.文学阐释的层次性钱锺书提出,文学阐释具有层次性,包括字面意义、象征意义、隐喻意义等。
阐释者应从不同层次去挖掘作品的意义,力求全面、深入地理解作品。
3.文学阐释的动态性钱锺书认为,文学阐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代、社会、文化背景的变化,作品的意义也在不断演变。
因此,阐释者应当关注作品在不同时期的接受与评价,以揭示其历史价值。
二、钱锺书的文学阐释方法1.比较文学方法钱锺书擅长运用比较文学方法,将中外文学作品相互对照,从中挖掘共同点和差异,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例如,在《管锥编》中,他通过比较中外诗歌,探讨了诗的审美规律。
2.知人论世方法钱锺书认为,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背景等,对于深入理解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他倡导知人论世的阐释方法,通过对作家及其时代的了解,揭示作品背后的深层意蕴。
3.修辞分析法钱锺书注重对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认为修辞是作家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修辞手法的解读,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意义和审美价值。
4.文化阐释法钱锺书关注文学作品与文化背景的关系,强调从文化角度对作品进行阐释。
他主张将作品放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探讨其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总结:钱锺书的文学阐释学观念与方法,既注重作品的客观性,又兼顾阐释者的主观性;既有层次性,又有动态性。
现代文学的思想与价值观探索
现代文学的思想与价值观探索现代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对社会现象、人类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探索与反思。
思想与价值观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它们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传递给读者,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本文将从独立个体的探索、社会集体的呈现以及多样化的思想与价值观表达三个方面,探讨现代文学在思想与价值观领域的突破和创新。
一、独立个体的探索现代文学作品常常以独立个体的探索为主题,通过描写个体的内心世界,探讨心灵的归属感、自我认同、生命意义等思想议题。
这种类型的作品常常具有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推理思维,通过细腻描写和情感交流,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并与其产生共鸣。
以莫言的《红高粱》为例,小说中通过对红高粱山庄一家五代人的命运变迁的叙述,将视角聚焦于主人公李秀莲身上,展现了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面对压迫和死亡的探索与抗争。
通过揭示李秀莲的坚韧与勇敢,小说传递出人类生命的尊严和挣扎,引发读者对于自我认同和个体价值观的思考。
二、社会集体的呈现现代文学作品还常常通过对社会集体的呈现,来探讨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和价值观。
这种类型的作品通常以社会现象和事件为背景,通过对群体力量的描写和分析,展现社会的变革与冲突,以及人类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
例如,余华的《活着》描绘了一个底层农民的生活和命运,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坚持,展现出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温柔。
小说以一个微小的个体展示了整个社会集体的命运,引人深思地探讨了人类对生命的理解与态度。
三、多样化的思想与价值观表达现代文学作品还呈现出了思想和价值观多样化的特点。
不同的文学作品,展现了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甚至相互对立。
这种多样性不仅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也提供了读者思考和选择的空间。
以贾平凹的《秦腔》为例,小说中通过对维吾尔族的民间传统文化的描写,展现了一种纯朴、传统的价值观念。
与之相反,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则展现了一种批判现实主义和现代观念的思想和价值观。
有关现代文学的名词解释
有关现代文学的名词解释现代文学是指自19世纪末至今的文学创作,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和风格,反映了当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现代文学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文学的作品和文化意义。
1.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强调对传统价值观和语言形式的挑战。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通常以复杂的叙事结构、变形的语言和主题的不确定性为特征,旨在传达当时个体的疏离感和现代社会的混乱状态。
2.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叛和超越,主张摒弃任何固定的真理或权威,追求多元和相对的真理。
后现代主义文学注重语言的游戏性和幽默感,以及对权力关系、身份认同和历史的质疑。
3. 现代派:现代派是20世纪初的一个文学流派,强调形式和风格的革新,如俄国的俄派诗歌、法国的象征主义和爱尔兰的现代主义。
现代派文学作品追求语言和艺术形式的自由,通过新颖的主题、意象和意识流的叙事手法来表达当时独特的思想和体验。
4. 社会写实主义:社会写实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强调描写社会现实、反映社会问题和阶级冲突。
社会写实主义文学着眼于人民、劳动者和社会底层的生活,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他们的艰辛和抗争。
5. 后现代小说:后现代小说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种小说形式,特点是叙事结构的碎片化、语言的流动性和意义的多义性。
后现代小说试图打破传统的线性故事结构,通过多种叙述视角和实验性的写作技巧来探索人类体验的复杂性和主观性。
6. 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文学中的一个流派,将现实和奇幻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文学世界。
魔幻现实主义作品通常以超现实的情节、虚构的角色和象征意义的符号来探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政治和历史问题。
7. 反乌托邦文学:反乌托邦文学是一种描绘反理想社会或灾难社会的文学流派。
反乌托邦小说通过对社会、政治或科技的恶化展现了对现实社会的警示,以及对权力和集体行动中的剥削和压迫的揭示。
现代文学经典赏析
现代文学经典赏析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至今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各种文学流派和题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几部现代文学经典进行赏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1.《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品,被认为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
小说以布恩迪亚家族为中心,通过一系列离奇的故事,描述了该家族七代人的兴衰历程。
这部小说以其奇特的叙事风格和夸张的情节引人入胜。
马尔克斯以流畅、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虚构的小镇和其居民们的命运。
他将现实与幻想融为一体,刻画出了独特而精彩的文学世界。
2.《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代表作品,被誉为现代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一。
该小说讲述了青少年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成长故事,通过他的视角反思了社会和人性的诸多问题。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写实的描写而闻名。
塞林格通过霍尔顿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一个叛逆而迷茫的青少年的世界观和心理状态。
他对社会伪善、成人世界、孤独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引发了读者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3.《局外人》《局外人》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代表作品,被认为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一。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梅尔索的故事,他因为一系列的意外事件而陷入了社会和道德的困境。
这部小说的风格干练而冷漠,充满了哲理的思考和深邃的内涵。
加缪通过梅尔索的自白式叙事,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无意义和绝望。
他对人的本性、生死和自由意志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使读者对存在的含义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4.《1984》《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品,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
故事设定在一个被极权主义统治的社会,以主人公温斯顿的觉醒为线索,揭示了权力、控制和个人自由的冲突。
这部小说以其深邃的思想和惊人的预见性而著名。
奥威尔通过对社会组织和控制手段的描写,展现了状态机器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强制。
现代文学与观点
现代文学与观点现代文学是指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创作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主题。
在这个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观点也在不断变化和演变。
本文将探讨现代文学与观点之间的关系。
一、文学作品反映观点现代文学作品在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体验的同时,往往也承载着作者对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的观点。
这些观点通常通过文学手法的巧妙运用来传达。
比如在当代中国文学中,一些作家通过写实主义手法展现社会现实的丑陋和不公,以此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而另一些作家则通过超现实主义手法创造出奇幻的世界,以此传达对于人性和存在的思考。
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作家所持有的观点各有差异,使得现代文学具有多样性和辩证性。
二、文学视角对观点的影响文学作品是通过特定的文学视角来展现作者的观点。
文学视角可以理解为作品所采用的叙述方式和角度,它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认知。
例如,第一人称叙述可以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进而感同身受;而第三人称叙述则可以提供更客观的观察视角,使读者更好地分析和评价故事背后蕴含的观点。
不同的文学视角呈现出作者对于现实和人性的不同认识,引发读者对于社会问题和人类困境的思考。
三、文学作品的价值观塑造现代文学作品往往反映了一定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读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和其他角色的行为和选择,往往代表了作者对于道德和伦理问题的观点。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读者可以对自身的价值观进行审视和反思,进而对社会问题和人际关系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同时,文学作品还可以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引发共鸣涌动的观点和情感互动。
四、文学作品与社会观点的互动关系现代文学作品与社会观点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
文学作品既受到社会观点的影响,又有能力啮合、引领、影响社会观点的变革。
文学作品可以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的关切,引发读者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而社会观点的变化和演进也会反过来影响文学作品的创作主题和风格。
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鉴赏与文化思考
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鉴赏与文化思考在当代社会中,文学作品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感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以及思考社会问题。
现代文学名家的作品尤其令人着迷,他们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文化思考为我们呈现了无数经典之作。
一、鉴赏近现代文学名家短篇小说短篇小说是现代文学中的重要体裁,在有限的篇幅中,作者必须通过简洁明快的叙事方式展现故事的主题。
让我们来鉴赏一些近现代文学名家的短篇小说。
1. 《草地》——鲁迅《草地》是中国现代作家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以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笔触深情地揭示了农民的贫困生活和他们对生活的爱。
鲁迅通过描写一个个地道的农民形象,以及他们劳动后的微笑与幸福,使读者对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 《茅盾小说选》——茅盾茅盾是中国作家茅盾的一部小说集,收录了他多年来的经典作品。
这部小说集包括了《子夜》、《春蚕》、《春之声》,以及其他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
茅盾的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描写而闻名,通过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思考,他呈现了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探讨了人性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思考现代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当我们鉴赏现代文学名家的作品时,不仅可以欣赏到他们的写作才华,还可以从中思考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1. 文化背景与人性的关联每个文学作品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创作的,这使得作品中的思想和观点与时代的背景相互交织。
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的行为和对话,我们可以看到人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和共同点。
这样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存在。
2. 社会问题与人类关系的反思现代文学作品经常涉及到社会问题,比如贫困、歧视、战争等。
通过作品中的情节,我们可以反思这些问题对人类关系的影响。
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和对抗,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和对改变的希望。
这样的思考可以激励人们积极行动,推动社会的进步。
3. 个人情感与人类共鸣作品中的情感体验常常引发读者的共鸣。
欧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向度和张力
张力之一:文学创新与思想启蒙
欧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第一个张力在于文学创新与思想启蒙之间。这个张 力主要源自于西方对东方文化的重新审视。以美国当代作家保罗·奥斯特的《孤 独的城市》为例,这部小说运用了中国古代《西游记》中的角色和情节,同时通 过对现代都市生活的描绘,传达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入思考。
2、表现形式
留欧美学生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在小说方面,他们运 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如意识流、时空跳跃等,来呈现人物的内心世 界和现实世界的荒诞性。在诗歌方面,他们注重诗意的表达和语言的创新,借鉴 了西方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在戏剧方面,他们引入了西方戏剧的元素, 如悬念、突转和内心独白等,以表现人物的复杂情感和现实世界的矛盾冲突。
欧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向度和张 力
01 引言
目录
02
向度之一:文学创新 与文化交流
03 向度之二:文学形式、 主题与审美特征
04
张力之一:文学创新 与思想启蒙
05 结论
06 参考内容
引言
欧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指的是运用现代学术方法对欧美文学中的中国元素 进行深入研究。这一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有助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增进对彼此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本次演示将探讨欧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两个主 要向度——文学创新与文化交流,以及两个张力——思想启蒙与审美特征。
二、留欧美与留日学生文学观的 研究背景和意义
留欧美与留日学生文学观的引入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 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西方现代文学的技巧和思想,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动力。因此,对留欧美与留日学生文学观的 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现代文学与思想观点与思想意义
现代文学与思想观点与思想意义近年来,现代文学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
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不仅是人们娱乐休闲的良好方式,更是思想交流和表达的重要途径。
现代文学通过反映当代社会现象和人们的内心世界,呈现了丰富多样的思想观点。
本文将探讨现代文学的思想观点以及它们的思想意义。
一、现代文学中的思想观点1. 现实主义思想观点现实主义是现代文学中最为常见的思想观点之一。
现实主义作品以真实生活为基础,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关注,展现出社会的各个方面,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不公平和人性的复杂性等。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束缚,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思。
2. 社会批判思想观点社会批判思想观点是现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
作家们以文字为武器,通过对社会的批判和讽刺,揭示社会问题和人们的痛苦。
例如,李敖的《自由的范畴》通过对权力和教育的讽刺,表达了对社会现象和传统观念的批判,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
3. 人性思想观点人性思想观点通过对人类本质和行为动机的揭示,表达了对人性的独特理解。
作家们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揭示了隐藏在人性深处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例如,余华的《活着》通过主人公福贵的命运,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并存,引发了读者对人性本质的思考。
二、现代文学思想观点的思想意义1. 激发思考与讨论现代文学中的思想观点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和讨论。
通过作家们的描写和刻画,读者能够深入思考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本质。
这种思考和讨论不仅能够提升个体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
2. 反映社会现实与问题现代文学中的思想观点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与问题。
作家们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让读者更好地了解社会的痛点和弊端。
这种反映有助于引起公众的关注和重视,并推动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3. 塑造人性的多样性现代文学中的思想观点能够展示人性的多样性。
作家们通过对不同人物和情节的刻画,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现代文学的当代阐释探析
现代文学的当代阐释探析
现代文学的当代阐释探析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现代文学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当代文学的阐释和探析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现代文学的当代阐释和相关的问题。
首先,当代文学的阐释需要关注现代人的需求。
当代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需求和意识也随之改变。
因此,当代文学需要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受。
现代文学要深入人心,深入人类的感情和思想。
其次,当代文学的阐释需要关注文学的多元性。
现代文学的风格和形式多种多样,需要把握其内在的多元性。
当代文学可以采用现代思想和技术手段,如数字化、虚拟现实等,展现出多元文学的风貌。
再次,当代文学的阐释需要关注文学的社会性。
文学是社会现象的一部分,反映出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因此,当代文学需要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如人权、性别、环保等,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引导人们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关注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最后,当代文学的阐释需要关注作品的审美价值。
作品的审美价值是文学创作的核心,也是当代文学阐释的关键。
当代文学需要具有独立的审美魅力和价值,通过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实现最高的艺术境界。
综上所述,当代文学的阐释和探索是一个极富挑战和创新的过程。
当代文学要立足于当下社会,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表达人类的思想和感受,同时保持审美价值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只有在文学重视现实,表达生命,展示思想,塑造人性的同时,才能在当代文学的领域中取得真正的成就。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二章 第三节 白话主张与人的尺度)读书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二章第三节白话主张与人的尺度)读书笔记我们知道,白话文学思潮是以主张白话作文学工具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学思潮,所以,我们应特别注意白话主张问题。
新文学先驱对文言的批判,其直接的积极收获就是白话的主张。
白话作为汉语的一个言语系统,在先驱们看来,它与其语言的性质一样具有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特点。
从形而上出发,他们认为“言语本为思想之利器,用之以宣达者”,白话就是宣达思想的利器。
从形而下出发,他们认为,“那所谓‘引车卖浆之徒’的俗语是有文学价值的活语言,是能够产生有价值有生命的文学的”。
但是,无论是从形而上还是从形而下出发,新文学先驱对白话本质意义的探讨,是以人为尺度的。
在形而下的意义上,很显然,他们的落脚点是在一般大众,而在形而上的意义上,他们也抱定这样的宗指:“表白各种思想,白话更容易明白”。
¹这种“明白”的指向,当然是让人明白。
正是这种以人为出发点的特征,使先驱们所主张的白话,与文言形成了泾渭分明的界线。
文言,是以晦涩的外衣,养成国民“笼统的心思”,以贵族的姿态,垄断语言的专利,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而白话的提出,其目的就在于使语言真正成为人交际的工具,以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无论这种沟通以什么形式实现:文学的、口头的,它的指向都是明确的。
这种将人作为白话价值尺度的主张,既使白话回到了语言本体的意义上,也将时代的光辉纳进了自己的模式,白话的意义于此也得到了鲜明体现。
从语言的本体意义上看,语言本来就是人创造又为人服务的。
无论它以什么形式出现——书面的、口头的,都应当是以为人服务为宗旨。
以人人都能懂,都容易接受的白话作为思想文化的载体,等于是将开启智慧的钥匙还给了人,从而也使白话这种言语真正成了人的智慧的起点。
戏剧家曹禺说过,语言是“人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人的镜子”。
这面“镜子”既可映出人的内在思想活动,也可映出人的知识、智慧的境界,人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有了语言,人对于世界的认识才能形成系统的理论,也才能更好地从事创造,在此基础上,也才能真正地实现一句古老的箴言:认识你自己。
语文现代文学
语文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以其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和风格特点与传统文学有所区别。
在中国,语文教育中也强调学习和理解现代文学作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从语文现代文学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概念与特点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与传统文学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反映现实:现代文学注重描写和反映当代社会生活,探讨社会、人类问题,关注现实与现象背后的本质。
其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反映人们对社会变迁和生活状态的思考。
2. 多样性:现代文学作品形式多样,风格各异。
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文学体裁在现代文学中都有发展和创新。
作家们通过各种形式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形式和内涵。
3. 塑造人物:现代文学作品着重刻画人物形象,探索人性和人的内心世界。
从普通人物到社会名流,现代文学作品展现了不同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各种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
4. 探索艺术:现代文学在艺术创新方面也有突出贡献。
作家们尝试新的叙事方式、表现手法和艺术结构,使作品更富有创造力和艺术感染力。
他们通过对语言、形象和艺术形式的探索,开拓了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二、语文现代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现代文学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1. 开阔视野:通过学习现代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学发展情况,从而开拓自己的视野。
他们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感受到不同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2. 增强表达能力:语文现代文学作品通常具有丰富的艺术语言和形象描写,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模仿和借鉴作品中的表达方式,他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3. 培养审美情趣:现代文学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作品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现代文学经典解析
现代文学经典解析现代文学作为一种文化表达方式,承载着时代的思潮与文化内涵。
其中,一些经典之作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被广大读者推崇和研究的对象。
本文将对几部现代文学经典进行解析,旨在探讨这些作品背后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一、《1984》——乔治·奥威尔《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创作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说。
小说通过描述一个极权主义社会中的个人和集体命运,对现代社会中的政治压迫和个人自由进行了深入思考。
作品揭示了追求权力的野心和人性的扭曲,预示着人类社会可能走向的危险境地。
二、《麦田里的守望者》——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
故事以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视角展开,描绘了一个对现实社会不满的青少年的内心世界。
作品中,考尔菲尔德对社会的伪善和虚伪进行了批判,同时也呈现出成长与自我寻找的主题。
三、《百年孤独》——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经典之作,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小说通过描绘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兴衰史,深刻探讨了命运、孤独和爱情等主题。
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诗意的语言,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奇妙而思考人生的世界。
四、《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关于家庭、友谊和背叛的作品。
小说通过描写两位少年阿米尔和哈萨尼之间的友谊和命运的交织,反映了阿富汗历史上的战乱和复杂的人际关系。
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人性洞察,引发了读者对于友谊、亲情和自责的思考。
五、《围城》——钱钟书《围城》是中国作家钱钟书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一。
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裘小龙的爱情和婚姻故事,揭示了官僚主义社会中人们的心理困境和自由意志的束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一 虚 构一 想 象 “ 元 合 一 ” 文本 观 , 终将 文 学 视 作 一 种 人 三 的 最 类 学表演, 这一表演贯穿于整个文 学活动, 包括文学创作、 学 文 文本 与文学阅读与阐释阶段 。 二、 文学人类学 : 拓展现代文学经典阐释的进路 相 较 而 言 , 代 文 学 比古 典 文 学 更 深 刻 地 体会 到 文 学 的 危 现
伊瑟尔这样 的“ 人类 学” 评频 频示意 。特里 ・ 批 伊格尔 顿在 《 理 论之后》 就训诫道 : 未来 的批评将聚焦在这样一些事情之 中, 即 我们作为人类 , 必定滑 向关于我们 自身 的详尽道 说” “ 。 伊 瑟 尔 提 出文 学 人 类 学 思想 之 际 , 学 正 面 临 着 众 多媒 介 文 的 侵 蚀 与 挑 战 , 已 失 去 其 理 所 当 然 、 所 不 包 的地 位 , 渐 沦 业 无 逐 为 众 多 媒 介 之 一 种 。于 是 , 种 文 学 终 结 与 死 亡 的话 语 继 起 。 各 伊 瑟 尔 认 为 , 这 一 事 实 意 味着 : 是 文 学 本 身 终 结 了 , 是善 “ 不 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文学人类学 : 一种反 思性 的危机理论
作 为 接 受 美 学 创 始 人 之 一 ,伊 瑟 尔 后 期走 向 了 “ 学 人 类 文 学 ” 究 。 欧美 批 评 理 论 界 , 管 伊 瑟 尔 的 “ 研 在 尽 文学 人类 学 转 向” 并 没 有 赢 得 比肩 于 美 学 的 赞 誉 ,但 其 理 论 关注 在 欧 洲 ,特 别 是 德国 , 却激起持续 的回响。以“ 文学与人类学” 命名 的特别研 究 项 目在 康 士 坦 茨 大 学声 势 浩 大 地 开 展 着 , 位 当代 批 评 家 也 向 几
O N N f, W C U T l t O S
现代文 学经典 阐释 的文 学人类学 向度
王 小 平
经 典 阐 释 首 先 是经 典 阅 读 ,重释 经 典 必 定 是 重 读 经 典 ,因 此 ,阅 读 在现 代 文 学 经 典 阐释 中 占据 的 是 先 在 的 位 置 , 阅 读 对 现 象 的关 注 是 现 代 文 学 经 典 阐 释 中必 不 可 少 的一 个 环 节 。 一 进 步来说 ,尽管文学是虚构 的,但它在何种程度上 向我们 揭示 了 人类 自身天性 中的虚构化倾 向。 值此新一轮现代文 学经 典阐释 大 潮 , 尔 夫 冈 ・ 瑟 尔 的 文 学 人 类 学 思 想 有 助 于 我 们 反 思现 沃 伊 代文学经典 阐释 的研 究理论, 立新的文学人类学进路 。 确
待 文 学 的 观 念 已经 终 结 了 ” 。 文 学 面 临 的 危 机 ,核 心 是 种 种 功 能 的丧 失 ,特 别 是 各 种 新 兴媒介的活跃 ,其娱乐 、 闲等功能被取而代之 。值此危机 时 休 刻 , 瑟 尔 提 出“ 学 批 评 的人 类 学 面 向 ” 伊 文 , 在 澄 清 这 样 一 种 意 立 场 : 学 总 是 伴 以 阐释 和 批 评 , 期 以来 , 种 阐释 总 是将 文 文 长 各 学 视 为 现 实 功 能 的 体现 , 比如 历 史 材 料 、 献 档 案 、 文 意识 形态 战 场、 娱乐消遣等 , 这些需求总是一定 时代“ 导性 需求 ” 主 的反映 。 问题 在 于 , 旦 时代 变 化 , 代 主 导 性 需 求 亦 随之 变 化 , 学 阐 一 时 文 释 和 批 评 紧跟 其 后 也 会 发 生 变 化 。 是 造 成 今 日文 学及 文 学 批 这 评 颓 势 的 一个 重要 原 因 。 一 旦 主 导 性 需 求 发 生 变 化 , 学 的 使 “ 文 用 价 值 也 就 发 生 了 改 变 。 最 终 , 文 学 抵 达 了今 天 这 样 一 个 转 使 折点 。 这个转折 点的突出表征 , ” 即是文学在现代社会 中的边缘 化 , 学 已不 再 被 视 为理 所 当 然 之 物 。 文 伊 瑟 尔 独 具 慧 眼 地 洞 悉 , 因 为我 们 的批 评 阐 释 胶 着 于 时 正 代主 导性需求,放 弃对 文学更为本质功能 的寻求 ,才导致 自身 的随波逐流, 以及文学真 正的悲哀 : 它一直被阐释 , 但从来不 曾 成 为 它 自 己 。“ 为 任 何 文 学 效 用 无 疑 都 伴 以特 定 历 史 需 要 的 因 话语 , 于是就 出现 了深层 困境 , 只要效用等同于文学 的本体 , 这 种困境就依然隐匿其 中。给 文学披上现实 目的的甲胄, 甚或视
机状 况与边缘处境,现 代文学阐释与批评 ,也切身实感受到时 代 主 导 性 需 求 的 强 大 向心 力 和 迷 乱 癫 狂 , 时 也 更 深地 浸染 了 同 二十世纪 主义盛行的风气 。在一次又 一次的文坛 整风、 文艺 指 示 和 文 化 革命 ,以及 一 而 再 地 重 读 、重 写 文 学 与文 学 史 之 呼 吁 与实 践中, 百年现代 文学 , 可谓你方 唱罢我 登场, 着实热 闹。 因此 , 与特 定时代主导性需求紧密联系 的现代 文学经典 阐 释与批评 , 总是 陷入某种怪圈之 中, 那就是 , 导性 需求 的急遽 主 变迁 ,带来整个文学 阐释 的合法 性危机和有效性解体 ,伴随旧 的主 导性 需求 为新的主导性需求所取代 , 学阐释 在理论与方 文 法 上 亦 不 断地 寻 找 出 路 , 求 与 新 的主 导 性 需 求 合 拍 , 是 , 谋 于 新 的 阐释 与 批 评 层 出 不 穷 。此 种 现 象 , 一方 面 营造 出 文 学 阐释 繁 荣 的虚 假 现 象 , 一 方 面 也 加 剧 了文 学 的 工 具 性特 征 。 两种 结 另 果都无助 于文学的 良性生产与本位 归宿 的确 立。 者留恋于破 前 除 、 弃 与 营造 之 乐 , 文 学 阐 释 变 成 无 尽 的 增殖 活 动 , 者 则 丢 使 后 赤裸裸地将 文学变成特定时代话语 的论证材料 , 文学沦为笑 使 容可掬 的“ 帮衬 者” 。当前 , 红色经 典” “ 的热火现 象即是一例 。 红色经 典将 记忆消费与意识形态动机有 力地 整合在一起, 商业 价 值 与 意 识 形 态 诉 求 找 到 了极 佳 的 结合 点 ,于 是 ,充 塞 着 意 识 形态 的政 治革命话语与商业 时尚话 语的红色经典 , 借助影视传 媒 的力量, 在现代文 学经典阐释 的大舞 台上拔得 头筹。 但是 , 一 旦 意 识 形 态 诉 求 发 生 变 迁 ,商 业 资 本 逐 利 的本 性 就 会 暴 露 无 遗 ,红 色 经 典 热 潮 就 可 能 猛 然 消 退 ,残 留 下 一 大 堆 失 去 背 景 的 孤 零零的阐释文本 。 值此新一轮现代文学经典阐释大潮,伊瑟尔的文学人类学 思想应该可 以为我们提供 启示性意义 , 帮助我们拓展研 究进路。 ( ) 实 一 虚 构 一 想 象 “ 元 合 一 ” 本 观 的确 立 , 助 于 一 现 三 文 有 超越 “ 史之 争”在文学性与历史 性之间寻得平衡 。 文 , 传 统思想将现实与虚构对立起 来, 而文学文本乃是虚构与 现实的混合物 ,它是既定事物与想象 事物之间的纠缠、彼此渗 透的结果 ,在文本 中, 实与虚构 的互融互通 的特 征远甚于 它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