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河中石兽 每课一练(人教版七年级上) (3)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word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word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

25、《河中石兽》同步训练一、基础演练1、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铁起(pa ) 湮(yd n )C. 木拉(fti ) 墜(nie )D. 膛(yi )断 欤(yd )2、下列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A •湮于沙上B. 是非木柿C. 曳铁耙D. 遂反溯流逆上矣湮:埋没是非:若麻烦的意思 曳:牵引,拖着 溯:逆流而上3、下列句屮含冇通假字的一项是()A. 沿河求之,不变硕乎?B. 尔辈不能究物理。

C.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 盖石性坚重。

4、翻译下列句子(1)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3)是菲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4)求之地中,不更颠乎?5. 理解性默写(用原文冋答)。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僧人们认为石兽在哪儿?A.河壬(ga n ) 坦(pi ) 棹(zhao) 沙携(xie) 颠(zhe n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学家认为石兽在哪儿?(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河兵认为石兽在哪儿?(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中石兽》_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提升阅读《河中石兽》,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七上第25课《河中石兽》答案

七上第25课《河中石兽》答案

七上第25课《河中石兽》答案一、知识积累。

1. ①倒塌;②经过,过了;③讲学,教书;④主观地判断2. ①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②它的反冲的力量,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洞。

3. ①纪昀,晓岚,清,《四库全书》,文言笔记小说。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二、语段训练(原文略)。

1. ①通“癫”,疯狂②侵蚀,冲刷;③动词用为名词,洪水④认为2. ①(石兽)一再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水而上了。

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3.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4.本文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

实践出真知,认识事物首先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

本文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三、中考链接。

(一)1.(2分)①石必倒掷/坎穴中②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4分)①划船(答“船浆”0.5分)②埋没③巨大的样子④离开3.(5分)①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洪水冲走呢?(3分,其中“尔辈”、“物理”、“是非”、“杮”、“暴涨”及问号各0.5分)②驴一鸣叫,老虎非常害怕,远远跑开了。

(2分,其中“鸣”、“骇”、“遁”,句意通顺各0.5分)4.(3分)讲学家只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不知“反激之力”会让“石必倒掷坎穴中”。

老虎只知“庞然大物”而“大骇”,不知驴并无“无异能”。

天下之事不能简单按常理作主观臆断(或:天下之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多)。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河中石兽》习题精选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河中石兽》习题精选 (新版)新人教版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本文选自,作者是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棹小舟()曳铁钯()湮()啮()溯流()臆断()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⑵棹数小舟,曳铁钯(棹:曳:)⑶湮于沙上(湮:)⑷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⑸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5、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⑵众服为确论()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6、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

(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

(居然没有找到。

)7、翻译下列句子。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⑵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⑶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第二部分:(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8.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之”指代⑵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之”指代9.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河中石兽》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河中石兽》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25《河中石兽》操练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山门圮于河(pǐ)僧募金重修(mù)B.一寺临河干(gān)棹数小舟(zhào)C.对错木杮(fèi)湮于沙上(yān)D.如是再啮(chǐ)遂反溯流逆上矣(sù)2.解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二石兽并沉焉()(2)阅十余岁()(3)但知其一()(4)如其言()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尔辈不能究物理,对错木杮,岂能为暴升携之去?阅览下面的文字,完结第4~6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对错木杮,岂能为暴升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贱,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全国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门圮于河(坍毁)B.棹数小舟(划船)C.不亦颠乎(倒置,即本末倒置)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流)5.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的方位做出的定论是彻底不同的。

讲学家据此得出的终究定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河兵得出的终究定论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原文内容填空)6.下列语句翻译不妥的一项是()A.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寻觅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影。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第25课 河中石兽》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文档资料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第25课 河中石兽》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文档资料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一、选择题1.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闻之笑曰B. 当求之于上流C. 一老河兵闻之D. 其反激之力.【答案】D【解析】A、B、C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D项“之”为结构助词“的”.故选:D.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做本题时注意结合语境分析词义.2.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 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B. 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C.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D. 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答案】B【解析】A.正确;B.“众服为确论”译为:众人信服其说法是确切的结论;C.正确;D.正确.故选:B.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本题时还要注意倒装和省略现象.二、其他3.《河中石兽》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人。

【答案】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清朝【解析】本题主要是靠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是纪昀,清朝人.答案:《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清朝第 1 页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学常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各项内容,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做出选择.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棹.小舟______ 曳.铁钯______ 湮.______ 啮.______ 溯.流______ 臆.断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河中石兽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河中石兽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河中石兽自主预习1.字音临河干.( ) 圮.( ) 棹.( ) 铁钯.( ) 木杮.( ) 湮.( ) 啮.( ) 溯.流( ) 2.作者简介纪昀(1724—1805),清代文学家,字晓岚,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

他是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24岁便中进士,再加之后来对人情世故的通达,31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

其渊博的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卷帜浩繁的《四库全书》的总编纂官。

其作品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等各领域。

本文选自他的文言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这部小说是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3.文意感知本文通过寻找倒塌在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了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主观推理就做出判断,实践出真知。

能力提升基础训练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

1.词汇理解(1)一寺临河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门圮.于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十余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棹.数小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非木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湮.于沙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啮.沙为坎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1)之⎩⎪⎨⎪⎧一老河兵闻之.( )然则天下之.事( )(2)是⎩⎪⎨⎪⎧是.非木杮( )如是.再啮( ) (3)为⎩⎪⎨⎪⎧ 众服为.确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古今异义(1)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________________ 。

【七年级】七上语文《河中石兽》复习练习(新人教版)

【七年级】七上语文《河中石兽》复习练习(新人教版)

【七年级】七上语文《河中石兽》复习练习(新人教版)七上语文《河中石兽》复习练习(新人教版)1.在底部加一条水平线圮()募()棹()柿()(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山门在河里坍塌了,读起来有十多年的历史了(3)曳铁钯()(4)湮于沙上()(5)你不能学物理如果是的话,再咬一口(7)不更颠乎()(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3.解释下列句子。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你不能学物理,对还是错?,你怎么能带着它去冲浪?(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4)寻求淫秽和固化?;在寻找的土地上,不是更多吗?什么(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沧州南/沂西临河甘(g)ān),山门/坍塌(Pǐ)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下沉。

读了十多年的书后,这位和尚筹集了重建的资金。

他要了两只石头兽[在水里],但他没能得到。

他以为他们会顺流而下。

棹(zhèo)/数船,拖(Yè)/铁钯(Pá),发现/没有踪迹超过十英里。

当我谈到学者/帐篷/寺庙时,我听到/笑着说:“你们这一代人/不能学物理。

它/不是木头吗?(fèI),你/怎么能带着它去浪涌?它是石头/坚硬的,沙质的/松散的,漂浮的,湮灭的(Y)ān)在沙子下面,逐渐沉入并加深你的耳朵。

沿着河流索要它不是也很颠簸吗?”公共服务是决定性的。

一个老河兵笑着说:,“如果你在河里丢了一块石头,你应该在上游找它。

这块石头坚硬/沉重,沙质/松散且漂浮,水/无法冲洗石头。

它的反击力必须在石头下面对水/啃咬(尼埃沙)的地方。

”/为了山脊洞。

它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深,当它到达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就会掉进山脊洞里。

如果它再次咬牙切齿,石头就会再次转动。

________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2(1)不要太颠簸_________(2)一词多义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公共服务是决定性的()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3)两个石兽一起下沉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4)你不能学物理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5)无木柿子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6)覆盖的石头又硬又重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7)但我知道一个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3(1)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僧侣为重建筹集了资金,并要求在水里放一头石头兽,但没有。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河中石兽》复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河中石兽》复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复习题(新版)新人教版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圮.()于河募.()金重修棹.()数小舟曳.铁钯()木柿.()湮.()没啮.()沙溯.()欤.()2. 本文作者,字,是朝的、家,也是《》的总篡官。

3.本文选自《》一书,这是一部小说,全书主要记述,其中也有不少。

4.用文中的句子写出本文的主旨5、解释下列加点字山门圮.于河二石兽沉焉.棹.数小舟曳.铁把是.非木柿湮.于沙上不亦颠.乎啮.沙为坎穴反溯流....逆上可据理臆断6、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4)一老河兵闻之5)至石之半 6)求之下流,固颠7)然则天下之事……6.翻译下列句子山门圮于河译:二石兽并沉焉译:尔辈不能究物理。

译: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遂反溯流逆上矣译: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7、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8、故事中主要说了哪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下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河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

9、文中两次写道了笑:“讲学家闻之笑之”、“老河兵闻之又笑之”,这两次“笑”各有什么含义?讲学家的“笑”:老河兵的“笑”:10、文中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各自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是什么?寺僧:讲学家:老河兵:11、寺僧、讲学家的判断为何错误?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本文选自 ,作者是人。

答案:《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清朝解析: 这种题目主要是靠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棹小舟__________ 曳铁钯__________ 湮__________ 啮__________ 溯流__________ 臆断__________答案:zhào|yè|yān|niè|sù|yì解析: 注意“棹”的韵母是ao,不是uo,“啮”不要读成“齿”,“溯"的声母是s,不是sh。

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 ;讲学家判断其在 ,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 .答案:河水的下游|顺流而下|埋没在河沙下|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河的上游|石性坚重,沙性松浮……遂反溯流逆上矣。

(意近即可)解析:读懂文章,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每个自然段交代了一个观点。

4。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__②阅十余岁__________③曳铁钯__________④湮于沙上__________⑤一讲学家设帐寺中__________⑥如是再啮__________⑦沿河求之,不亦颠乎__________⑧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__________答案:倒塌|多,余数|拖着|埋没|讲学,教书|侵蚀,冲刷|通“癫”,疯狂|依照解析:学生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古今异义,如“讲学家”古意是讲学、教书的人,“如”在这里是依照、按照的意思。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第25课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卷(1)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第25课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卷(1)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卷(1)一、积累运用1.《河中石兽》选自,作者是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棹.小舟曳.铁钯湮.啮.溯.流臆.断。

3.阅读理解《河中石兽》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

4.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山门圮于河②阅十余岁③曳铁钯④湮于沙上⑤一讲学家设帐寺中⑥如是再啮⑦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⑧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5.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

6.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众服为确论③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7.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

(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

(最终没有找到。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译文: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译文:③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

9.翻译下列句子。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③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二、阅读理解10.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25课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25课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25课河中石兽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门圮.于河( )(2)阅十余岁.( )(3)曳.铁钯( )(4)湮.于沙上( )(5)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6)如是再啮.( )(7)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译文:(2)尔辈不能究物理。

译文:(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做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做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5.填空。

(1)本文作者纪昀, 代文学家,作品有笔记体小说集。

(2)《河中石兽》一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二、课内阅读阅读《河中石兽》全文,回答6~10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 )(2)竟.不可得( )(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4)遂.反溯流逆上矣(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2)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译文:8.讲学家是一个怎样的人?答:9.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答:10.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答:三、美文品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3题。

哀溺文永①之氓②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推荐学习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5 河中石兽(练)(基础版,教师版)(新版)新人教版

推荐学习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5 河中石兽(练)(基础版,教师版)(新版)新人教版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11分)愚子售药人有初开药肆者。

一日他出①,令其子守铺。

遇客买牛膝并鸡爪黄莲②,子愚不识药,遍索笥③中无所有,乃割已耕牛一足,斫二鸡脚售之。

父归问卖何药,询知前事,大笑发叹曰:“客若要知母贝母④时,岂不连汝母亲抬去了!"注释:①他出:外出。

②牛膝并鸡爪黄连:牛膝、鸡爪、黄连都是中药名。

③笥:盛物的方形竹器。

④知母贝母:知母、贝母是中药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遇客买牛膝并.鸡爪黄连()(2)斫二鸡脚售之.()(3)客若.要知母贝母()(4)人有初开药肆.者()【答案】和代词,代买药者如果店铺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客若要知母贝母,岂不连汝母亲抬去了?【答案】如果顾客要买知母、贝母,岂不是连你母亲都要抬走了吗?【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注意“岂、汝”等关键词的翻译。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这则笑话讽刺的是怎样的人?(2分)【答案】不懂装懂、望文生义、不虚心请教的人。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课文,了解大意,然后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你周围有闹这种笑话的人吗?你能告诉他们应当怎样避免吗?(3分)【答案】围绕主动请教别人或多学习来回答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围绕主动请教别人或多学习来回答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郑人买履》,完成后面小题。

(共12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课时测练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课时测练 (新版)新人教版

25《河中石兽》一、基础巩固(每题3分,共12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③一老河兵闻之④果得之于数里外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C. 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D. 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颠;D、石必倒掷坎穴中)。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4、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是()A.但知其一B.是非木柿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二、拓展迁移哀溺文【注】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8分)①永之氓咸.善游( )②中济.,船破,皆游( )③有顷,益怠.( )④又摇其首。

遂.溺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译文:译文: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译文:答:答案:一、1、C 2、C B 3、D 4、D二、1.①都②渡,渡河③疲惫④于是,就2.①其中一个人虽然尽力游泳但仍然游得不如平常。

③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

3.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

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

(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
1、本文选自,作者,是(朝代)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棹小舟()曳铁钯()湮()啮()溯流()臆断()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⑪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
⑫棹数小舟,曳铁钯(棹:曳:)
⑬湮于沙上(湮:)
⑭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
⑮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5、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
⑪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⑫众服为确论()
⑬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7、翻译下列句子。

⑪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⑫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⑬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第二部分:
(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8.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
⑪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
⑫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之”指代
9.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
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傎;D、石必倒掷坎穴中)。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门圮于河(倒塌)B.棹数小舟(划船)
C、不亦傎乎(颠倒,即本末倒置)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1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道理:
句子:
(二)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③,而括易言之④。

使⑤赵⑥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⑦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⑧,佯败走,而绝⑨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⑩之。

(选自《史记》)
【注释】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

②难:驳倒。

③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

④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

⑤使:假使。

⑥赵:赵国。

⑦易置:撤换。

⑧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⑨绝:截断。

⑩坑(kēng):活埋。

13、解释句中画线的词语。

①、以天下莫能当()②、括母问奢其故()
③、赵括既代廉颇()④、悉更约束()
⑤、赵括出锐卒自搏战()⑥、佯败走()
14、翻译下面句子。

①、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②、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15、赵奢认为儿子赵括能做大将带兵打仗吗?他为什么这样认为呢?请选用原文回答。

16、读了这则短文,你认为赵括战死、赵军惨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17、《河中石兽》和《纸上谈兵》都说明了什么的重要性?
《河中石兽》答案
启示:做任何事情,不能只有理论而不要实际(实践),要把理论和实际(实践)结合起来,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或从实践中得来的)理论才有价值和意义,否则就只是空头理论,不仅无益,而且害人。

17、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