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企业改革再定位

合集下载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论述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论述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论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里,国有企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在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通过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可以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在于增强国家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本的重要代表,承担着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保护的重要责任。

通过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还在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改革和发展,可以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国有企业在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方面也承担着重要角色,通过改革和发展,可以促进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

然而,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着管理不规范、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和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同时,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国家经济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有企业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国有企业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国有企业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的探讨,既关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关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一、对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的理解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角色,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方向。

战略定位的明确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合理布局资源,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

1. 确定国有企业的主导产业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需要确定优势主导产业,以实现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分析产业链和价值链,确定国有企业在哪些领域具备竞争优势和核心技术,以此来确定主导产业。

2. 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定位还需要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企业在市场中相对其他竞争者具备的优势。

国有企业应注重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并加强人才培养,以保持竞争力。

二、国有企业发展方向的探讨在明确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国有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发展方向,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变化。

1. 优化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产的代表,需要建立健全的治理结构。

加强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并推行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提高效益和绩效。

2. 推动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需要不断进行转型升级,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

在转型过程中,企业应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 引导国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国有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拓展海外业务。

通过国际化的运作,国有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增强国际竞争力。

4. 加强与民营企业合作与交流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通过与民营企业的合作,国有企业可以借鉴市场化经营的先进经验,并通过合作创造更多的商机。

总结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企改革的目标定位-打造新国企(全文)

国企改革的目标定位-打造新国企(全文)

国企改革的目标定位:打造新国企国企改革虽已进行多年,并已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涌现出了一批充满活力的“新国企”,但难点、疑点和问题还不少,目前仍处于攻坚阶段。

在这个关键时刻,进一步探明国企改革的目标定位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我国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进展中的战略地位国有经济主要是由国有企业形成的,此外还有矿藏、水流、森林、荒地及其它海陆资源。

所以,分析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进展中的战略地位同分析国有经济在经济社会进展中的战略地位基本上是一致的。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展中具有关系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重要战略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据财政部统计,截止20XX 年底,全国国有净资产总量为118299.2亿元,高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

其中经营性国有净资产为76937.8亿元,占65%;非经营性国有净资产为41361.4亿元,占35%。

到20XX年底,15.9万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3786亿元,从业人员达4680万人。

20XX年我国达标世界500强的大企业有18家,全部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20XX年,ZG企业联合会推出的ZG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368家,占总数的73%,资产占总数的96.4%,利润占总数的85.4%。

由GJ税务总局计统司披露的信息,在20XX年ZG纳税百强企业中,仅国有大庆油田公司一家的纳税额就达186.03亿元。

可见,国有企业至今仍是我国国民经济大厦的有力支柱。

2.国有企业是GJ安全的保障。

国有企业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而重点集中在四大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即GJ安全行业、自然垄断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在这四大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如果说国有企业对于其它三个行业和领域来说,只是涵盖其中的重要骨干企业,而对于GJ安全行业即军工生产和研发来说则是全覆盖。

因此,我国国防实力的大小、防备能力的强弱和军工研发能力的水平则全赖于相关国有企业的进展。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方针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方针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方针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首先要尽最大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要从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平衡发展的客观进程,着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老工业基地,把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为国有企业跨世纪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改革目标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方针实施(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

(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

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积极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中小企业。

(三)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

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构造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五)推动企业科技进步。

加强企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重视科技人才,促进产学研结合,形成技术创新机制,走集约型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六)全面加强企业管理。

推行科学管理,强化基础工作,改善经营,提高效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七)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新经济形势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定位及策略

新经济形势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定位及策略

新经济形势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定位及策略在一个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存在着一种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它们相互配合,共同作用,是一个一般与特殊的统一体。

纵观中国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的历史,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国有企业已经渐渐成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市场主体,也逐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中发展壮大,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但国有企业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

标签:新经济形势;国有企业改革;对策研究;定位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一直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坚环节,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兴衰存亡,中国正在进行一场经济的大战,能否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关键。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国有企业改革,并且对其进行科学的定位,对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挺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1.十六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后来党的多次会议都特别重视,中共中央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日益明确。

同时也从操作层面为国有企业得改革确立了基本规则,地方也在一步步地执行。

但是国有经济的布局仍然不合理,使得改革效果不佳。

虽然已有些相关政策也慢慢出台。

但由于缺乏基本的政策约束和法律规范,相关的改革工作就很难推进,所以国有企业改革任重道远。

2.不同行业和地区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不同步,发展不平衡。

国有企业资产主要分布在制造业、采矿业和零售业等等上面,这三个行业国有资产占全省国有企业资产的一半以上。

而南方沿海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进程较快,较顺利,而内地则较慢,主要原因在于内地的政策下达较慢,在下达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错误的理解,另外是内地距离中共中央较远,一些既得利益者不愿放弃自己的利益进行改革,因而阻力也较大。

3.国有资本在一些完全竞争和垄断性行业中的比例较高。

在一些一般竞争性的行业和领域,我省国有企业资产占行业的比重仍然偏高。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

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强国有企业治理,提高国有企业效益。

同时,要加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合作,促进国有企业与市场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国有企业要加强创新能力,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创新。

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

同时,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员工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国有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国有企业与市场的深度融合,推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合作,促进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

四、加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国有企业要加强社会责任,推进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关爱和培养,提高员工福利和生活质量。

五、加强国有企业监管国有企业监管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国有企业监管,推进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监管体系的建设。

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国有企业的透明度和公开度,防止国有企业出现腐败和违法行为。

六、加强国有企业国际化发展国有企业要加强国际化发展,推进国有企业走出去。

要加强国有企业与国际企业的合作,提高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国有企业的海外投资和并购,推进国有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国企改革——谈谈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体会

关于国企改革——谈谈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体会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souask/关于国企改革——谈谈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体会国有企业改革很久以来一直都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举国上下、海内海外,万众瞩目。

国家提出“三年脱困”的雄心壮志,我们的执政党为此呕心沥血,党的总书记提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政策。

据宣布,到2000年底,“三年脱困”目标已基本实现。

伴随着入世的步伐,国有企业改革必将向纵深发展。

在此,我想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症结之所在——追本溯源国有企业的问题处在哪里呢?政企不分、产权不明、历史包袱重、缺乏竞争力等等,这些几乎是大家一致的共识。

然而根本的症结在哪里呢?我们有必要追本溯源,发现症结之所在。

国有企业在当今世界是普遍的现象,不是我国所特有的。

但是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情况尤其特殊性。

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又不同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不同。

我国的国有(国营)企业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起来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支配地位,后来逐渐形成了一统天下的局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考虑,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红旗的底色,国营经济必须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二是基于现代化(工业化)战略的选择,作为一个后起的向现代化进步的国家,中国选择了国家全面参与、政府直接推动的发展模式。

当时在封闭的条件下,选择自力更生的道路,国家通过工农剪刀差和职工低工资来取得资本的原始积累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从而基本上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这种发展模式客观上要求一个全能的政府和全面的国有经济。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开始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发展经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趋于复杂化、多元化,从公有制一统天下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争艳,国有企业的比重不断下降,而且越来越面临着改革的严峻挑战。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souask/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要求对国有企业进行重新定位。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的职能定位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的职能定位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的职能定位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职能定位也在不断变化。

一方面,它们需要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效益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又必须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政策支持的作用。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的职能定位、经历的转型、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未来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有企业的职能定位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国有企业是由国家出资或国家授权管理的企业,其核心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国有企业的职能定位可以概括为:1. 实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产业政策的实施。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直接管辖和控制的企业,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产业政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有企业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强、投资力量大的特点,能够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推动国家重点产业的发展。

2. 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国有企业是国家的重要财产,其始终为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服务。

在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应当充分发挥公共产品性质,保证国家重要产业的安全稳定运行。

3. 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和创新体系构建。

国有企业在产业科技创新和创新体系构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应当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支持技术转化和应用,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

4. 履行社会责任和公益职能。

国有企业在社会责任和公益职能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

国有企业应当始终牢记自身作为国家企业的重要性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5. 推进国际化进程,实现全球竞争力。

国有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国际化进程,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提高自身竞争力。

二、国有企业的经历转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型,重构和调整,从而逐步适应和适应市场经济。

主要表现为:1. 资产重组和战略调整。

通过资产重组和战略调整,国有企业逐步清理和优化现有业务,推进企业的专业化和专注化。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建设的重要论述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建设的重要论述

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所有或者国家控股的企业。

在我国,国有企业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和建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一重要问题展开论述。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沿革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那个时候我国开始进行国有企业改革试点。

而后,在90年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改革的方向也不断明确。

在21世纪初期,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深化的阶段。

直到现在,国有企业改革依然在不断地推进和发展,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为这个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分析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应当起到示范作用。

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体制僵化、管理不科学、效率低下等。

国有企业改革迫在眉睫。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十分紧迫,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现状,找出问题根源,制定相应的改革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增强竞争力,提高效益。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意义国有企业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意义是多方面的。

国有企业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利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作为行业的标杆,其改革和发展也能起到示范作用。

再次,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建设也是推动企业服务国家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四、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方向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方向应当是积极稳妥的。

要坚持以国有企业为主体来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目标是要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要坚持市场化的原则。

国有企业的改革并不意味着让其与市场脱钩,而是要让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提高效率,提高竞争力。

再次,要合理分配国有资产。

国有企业改革并不意味着建立起一套新的国有资产分配机制,而是要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寻找到最适合国有企业的资产分配机制。

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总结与启示

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总结与启示

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总结与启示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经历了多次改革,不断探索和完善,逐渐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体。

本文就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总结与启示进行探讨。

一、改革定位要准确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明确其本质属性,即国有资产。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管理体制与市场导向相统一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我们要时刻尊重这一定位,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改善经营状况,提高效益。

二、市场化改革是重点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在于市场化。

市场化改革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与创造力,让企业真正做到了“活下去、压力下去、效益上去、质量提高”。

必须通过有序放开市场准入、竞争等措施,消除管理体制中的僵化和束缚,减少政府对企业生产、流通、制造、融资等方面的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

三、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股份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通过资本市场将国有企业转变为股份制企业,实现国有企业法人一致性和市场化运作。

同时,它促进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督促企业改进管理、提高效益,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股份制改革必须在法律法规准确的制度框架下实施,通过市场化选举入股,让股民进入企业治理结构,使国有企业更好地与市场接轨。

四、优化了企业治理结构企业治理结构是由内部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组成。

内部治理以规章制度、职业道德为保障,外部治理则包括监管和市场监督。

国有企业改革时,优化企业治理结构是提升综合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外部监管要假借社会大众的力量,让监管更为客观、科学、独立,从而促进企业向“规范型、量化型、制度型”的标准方向发展。

内部治理要加强董事会建设,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实现社会资本的参股入局和顶层设计的规范化。

两方面同时进行,才能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五、开放是必要条件国有企业不仅要进行深层次的内部改革,也要扩大开放,拓展海内外市场。

开放,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内在需求;开放,也是国有企业升级换代、拓展发展空间的需要。

国有企业六定改革情况汇报

国有企业六定改革情况汇报

国有企业六定改革情况汇报
国有企业六定改革是指中国政府在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上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促进国有资本的增值。

下面是国有企业六定改革的情况汇报:
1. 企业定位的改革:国有企业的定位从过去的资源配置者向市场主体转变。

政府通过将国有企业纳入市场竞争体系中,引导企业依据市场规律进行经营活动。

2. 组织结构的改革: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和优化,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强化了企业的市场导向和独立决策能力。

3. 财务制度的改革:国有企业的财务制度得到了改革和完善,实行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推行了规范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制度,提高了企业财务透明度和规范性。

4. 激励约束机制的改革:国有企业推行了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对企业进行了优化整合,对经营成果进行量化评估,强调了业绩考核和责任追究,提高了企业的动力和效率。

5. 国有资本的运作机制改革: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运作机制进行了改革,推行了股权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和增值运营等方式,提高了国有资本的运作效益。

6. 市场竞争机制的改革: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积极参与,促进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总体来看,国有企业六定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有所提高,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改革开放作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还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谈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

谈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
TANS UOYUSIKAO 探索与思考
谈 谈 对 国 有 企 业 改 革

的/ 王
的国 有 企业逐步 走向 市场 , 涌 现出 一批 有 实力 、有活 力 、效 益好 、竞 争力 强的 大企业和 企业 集团 。但 是 , 由于 长 期政企不分 ,缺乏竞争机制 , 历史包 袱沉重 ,仍有 相当 数量 的国 有企 业 缺少活 力 , 经营困 难 , 因此 , 只 有加 快推 进 改 革 , 这 些 企 业 才 有 出路 。 现就国有 企业 改革 问题 , 谈 以下 几 点认识 。
—7 —
探索与思考 TANSUOYUSIKAO
跨区设置税务稽查机构的思考
文/ 郑学俭
所 谓跨区 设置税 务稽查 机构 , 即打破现行的按税务机 关设立 各级税 务稽查 机构的 格局 , 建立 统 一的 由财 政部 、 国家税务总局直接领导的 ,跨 行政区 域设置 稽查机 构的新 体系 。
一 、问题的提出 新税制实施以来 , 特别是 国税 、地税 机构 分设 以来 , 税 务稽查 工作暴 露的问 题愈演
不敢稍有 怠慢 。 二 、要把国 有企 业的 改 革同 改
组 、改造 、加强管理 结合起来 随着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 发
展 , 国有经济 需要 从过 于广 泛的 竞 争性行业 中逐 步退 出 , 集中 力量 控 制国民经 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 领域 , 以便更 好地 发挥 国有 经济 的 主导作 用 。那 么 , 哪些 是关 系国 民 经济 命 脉的 重 要 行 业和 关 键 领 域 呢 ? 我们 认为 , 主 要是 资源 垄断 性 行业 和 提供 最 重 要 公共 产 品 的 行 业 , 也包括 一些 竞争 性行 业 。如 化 工行业 、钢铁行业 、粮食特别 是商品 流通 、金融外贸等领域 , 这些 行业中 的大型骨 干企 业 , 少数 仍需 保留 国 有 , 大部分需国家控股 。这样做 , 对 于保持国 民经 济的 稳定 , 推 动经 济 的 持续 、快速 、健 康发 展 , 都是至 关 重要的 。在对国有企业进行 战略性 改组的过程中 , 要抓好大的 , 放活小 的 。我国独立核算的国有大 中型工 业企业只 有 1 . 3 万 多家 , 仅 占全 部 工 业企 业 的 3 . 4 % , 但上 交 国家 利 税却 占 到 65 %左 右 。国家 首 批 抓 的 300 户重点企业虽然只占 国有工 业企 业 总数 的 0 . 44 % , 而 1996 年 的销售 收 入 占 43 . 73 % , 利 润 总 额 占 65 . 85% , 实 现 利 税 超过 全 部 国 有独立核算工业企 业的总和 。国务 院 确定集 中抓 好 1000 家国 有大 型 企业 , 抓 好 了 它 们 , 就 是 抓 住 了 大 头 , 就能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的职能定位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的职能定位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的职能定位【摘要】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的职能定位也在逐步调整。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转变包括从原先的垄断地位向市场竞争的角色转变。

在经营方式上,国有企业也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推行市场化经营。

监管机制改革则是为了加强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约束,确保其合法合规经营。

在利润分配和竞争策略方面,国有企业需要在市场竞争中实现效益最大化。

未来,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协同发展,以提升自身竞争力。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们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将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市场经济改革,职能定位,角色转变,经营方式调整,监管机制改革,利润分配方式,竞争策略,发展趋势,未来发展方向,重要性。

1. 引言1.1 国有企业的定义和特点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出资或控股的企业,其所有权属于国家或国家控股,具有国有财产性质。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也是国家调控经济发展的工具。

国有企业的特点包括:1. 所有权归属于国家或国家控股,具有国有财产性质;2. 其经营目标不仅仅是赢利,还包括维护国家利益和实现社会责任;3. 在某些行业或领域具有垄断地位,起到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4. 受到政府的直接监管和干预,其经营活动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和指导。

国有企业的存在对于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着效率低下、创新不足、管理落后等问题。

在市场经济改革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和改革,在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式。

1.2 市场经济改革背景市场经济改革背景是指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变革和挑战。

1978年,我国正式启动改革开放进程,逐步放开市场,引入市场机制,并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的职能定位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的职能定位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的职能定位一、背景介绍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国有企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本的重要载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职能定位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的职能定位,并分析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国有企业的职能定位2.1 经济稳定器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本的代表,在市场经济中承担着维护经济稳定的重要职责。

国有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可以起到平稳经济运行的作用。

通过合理调控市场供需关系、稳定价格水平和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国有企业可以有效地稳定市场经济的运行,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的情况。

2.2 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的另一个重要职能是支持战略性产业的发展。

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本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发展这些产业的责任。

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技术研发、产能投资和市场辐射等方式,支持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2.3 实施社会责任作为国家资本的代表,国有企业有义务履行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各种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改革中应当注重环保、资源节约和社会公益,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同时,国有企业还应推动员工福利改善和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

2.4 承担市场监管职能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改革中还承担着市场监管的职能。

作为国家资本的重要载体,国有企业应当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规范经济秩序。

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市场监测、整顿市场秩序和打击违法行为等方式,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国有企业的影响3.1 经济发展稳定国有企业的职能定位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稳定经济运行、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和承担市场监管职能,国有企业能够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国有企业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2021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功能再定位范文2

2021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功能再定位范文2

2021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功能再定位范文 一、我国国有企业现状 从1987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我国已经经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进展很大,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有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显着增强;第二,伴随国企改革与调整,运行效率提升,整体质量进一步改善;第三,国有企业产权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一些重要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第四,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增长迅速;第五,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明显降低,并呈现不断降低趋势. 同时,在垄断行业、高盈利性的竞争行业国有资产分布量过大,并且增长迅速;国有资本进退不够,主导功能不强;企业国际经营能力偏低,国际竞争功能弱化;而且在涉及公共服务、高新技术、科学研究等基础性、战略性领域进入不够.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的调整显得更加迫切. 改革已经走进历史的新的交叉口,国企是政府经济、调控经济的主要载体,过去三十多年经历了以效益为导向和产权为导向的两轮国企改革,它构成了我国经济增长战略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从高速增长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公平发展转变,意味着国企的改革任务已经发生根本转变,今天的改革则要遵循国有产权的逻辑展开,按照国有企业的性质,功能忠实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因此,国有企业功能的定位至关重要. 二、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显得更加紧迫,在以往国有企业改革中,对国有企业功能定位认识不清,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对国有企业性质认识不清,因而对其功能定位发生错位.当今世界各国,国有企业在经济中是一种客观存在,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保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性质不同,其在经济中发挥着程度不同的作用.我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了我国实际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国有企业:全民企业和政府企业.发展全民企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发展政府企业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两类国有企业的性质和功能是不同的,因此它们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责任是不同的. (二)国有企业分布过宽,功能分散."十五大"以来特别是十五届四中全会以来,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整体来看,国有经济布局仍然过宽,结构仍不合理,制约了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从行业分布看,除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骨干企业外,国有企业还广泛分布于一些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竞争比较激烈的加工工业和一般性服务业.据统计,在我国608 个工业小类中,国有企业涉足604 类,占99.3%,大中型国有企业涉足 533 类,占87.7%,国有资产还大量分散于大量的中小企业之中.从重要行业内部结构来看,国有经济垄断经营,"一统天下"的现象依然严重.据调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电力、汽车、冶金、铁路系统的国有化程度仍分别为92.1% 、96.3% 、90.6% 、72% 、64.4%、83.1%,军工、金融、民航通讯均占90%以上,因此由于国有经济"点多、面广、线长、效率低"的问题依然严重,有限的国有资本不能集中使用,大量的社会"资本投资无门",致使国有企业难做大做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三)国有资本进退不够,主导功能强。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的职能定位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的职能定位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的职能定位【摘要】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主体,其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的职能定位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有企业的历史背景和特点,然后分析了国有企业职能定位的现状,探讨了市场经济改革对国有企业职能定位的影响。

接着讨论了国有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改革,以及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前景。

强调了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职能定位的重要性,以及国有企业的发展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的角色定位,为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市场经济改革,职能定位,历史背景,特点,现状,发展前景,影响,适应,重要性,发展策略1. 引言1.1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的职能定位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的职能定位十分重要,它是国家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的职能定位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力量,其职能定位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在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应发挥其在资源配置、市场监管、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要不断创新和改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其定位应当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在市场经济改革中,国有企业应当不断调整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战略,与时俱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实现良性发展。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定位将决定着其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重视。

2. 正文2.1 国有企业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所有,通过国家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为国家及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

国有企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主体,承担着国家重要的经济任务,包括国防工业、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等。

国有企业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国有企业具有国家所有的特点,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国家可以通过国有企业来实现对经济的直接控制和调控。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趋势分析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趋势分析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趋势分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日益加强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国有企业的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和现状国有企业改革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背景下出现的。

80年代初期,我国政府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走向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这个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同时,国有企业也面临着管理不善、效率低下、亏损严重等重大问题。

这些问题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背景因素。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国有企业在进行改革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导致许多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盈亏互见。

例如,钢铁、石化等行业面临的产能过剩和亏损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国家的重大问题。

另一方面,改革过程中出现了私有化、资本化等问题,使得一些国有企业失去国有资产的定位和作用。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趋势和发展方向1. 深化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是指将上市公司控制股权的股东、实际控制人、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的流通权利解禁,使得这些人员可以自由地交易股票,从而实现股权解禁。

分置股票的股票结构改革是中国股市发展的重要一步。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股权分置改革成为了重要的政策方向。

2. 混改模式的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改变国有企业作为独立法人的地位,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并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包括自然人、企业、民间组织等)持有国有企业股份。

混合所有制企业成为市场化、法人化经济参与者,这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趋势。

3. 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依靠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逐步实现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营和管理。

市场机制的引入可以促进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2023年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

2023年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

2023年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的全面评估与展望一、背景介绍2023年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下,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和配置,推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部署。

这一方案的出台,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综合评估1. 目标定位:2023年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的总体目标,即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该目标明确而具有前瞻性,有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改革举措: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推进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投资和融资体制改革,促进国有企业多元化经营发展等。

这些举措全面而有力,有助于完善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 改革保障:再次,方案也明确了改革的保障措施,包括建立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等。

这些保障措施的提出,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4. 实施路径:方案还规划了改革的实施路径和时间表。

这一部分内容的详细规划,有助于各地区各部门在实践中有的放矢、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三、展望未来2023年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必将为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加有力的指导和保障。

未来,可以期待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1. 国有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通过改革方案的实施,国有企业将逐步摆脱僵化的体制机制束缚,实现更加灵活高效的运营管理,进而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 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通过改革方案的实施,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产权制度等方面将迎来实质性的改革突破,企业的治理结构将更加科学规范,资产配置将更加有效合理,企业经营状况将得到明显改善。

3. 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革方案的实施有望为国有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新活力,推动国有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新时代国有企业地位作用的重要论述

关于新时代国有企业地位作用的重要论述

一、国有企业在新时代的地位和作用1.1 国有企业地位的历史变迁1.2 新时代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二、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1 国有企业对经济稳定发展的支撑作用2.2 国有企业对国家战略产业的支持作用2.3 国有企业对社会稳定和就业的保障作用三、国有企业改革与转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1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分析3.2 国有企业转型的必要性和路径选择四、国有企业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和责任4.1 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的作用4.2 国有企业在培育新动能和推动经济转型中的责任与作用五、国有企业地位作用的深化和提升路径5.1 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创新,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5.2 加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文化建设,树立良好形象5.3 加强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提高国有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六、总结与展望6.1 回顾新时代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总结经验和启示6.2 展望新时代国有企业的发展前景,提出建议和建设目标关于新时代国有企业地位作用的重要论述一、国有企业在新时代的地位和作用1.1 国有企业地位的历史变迁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国有企业占据着经济体系的主导地位,承担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但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新时代,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在国民经济中有所调整,但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2 新时代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在新时代,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调整。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承担着稳定国民经济发展、支撑国家战略产业、保障社会稳定和就业等重要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在改革创新中也展现出了新的活力和竞争力。

二、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1 国有企业对经济稳定发展的支撑作用国有企业作为经济体系的支柱,对于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特别是在经济波动和外部冲击时,国有企业可以发挥出比较稳定的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重要论述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重要论述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重要论述一、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1.1 国有企业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情况•国有企业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2 国有企业的主要特点与优势•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特点•国有企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1 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与动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2 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2.3 国有企业改革的紧迫性•加快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步伐•提升国有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3.1 深化产权改革与股权多元化•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3.2 强化企业治理与内部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企业治理水平提升3.3 深化市场化改革与竞争机制建设•深化市场化改革,确保公平竞争环境•建立健全市场导向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3.4 加强国有企业创新与技术进步•推动国有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和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4.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和监督管理•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4.2 加强政府服务和支持•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加大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政府引导力度4.3 加强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推动国有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加强国有企业间的国际合作与资源整合5.1 国有企业改革的积极成果•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成效和效益•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广泛影响力5.2 国有企业改革的未来挑战与前景•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和要求•国有企业改革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结语通过全面、深入地探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论证,未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需要着力加强。

同时,为了保障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还需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并加强政府的支持和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国有企业改革再定位金 碚(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836)[摘要]国有企业须接受双重绩效评价。

第一,作为企业,要评价其经营效率的高低,是亏损还是盈利,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等。

第二,作为特殊企业,必须评价其是否体现了国家意志和人民的整体利益要求。

对国有企业的两种绩效评价属于不同层次。

第一层次是市场评价和企业效率或竞争力评价;第二层次是所有者利益(国家和人民意志)评价。

当基本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次定位目标后,必须向第二次定位目标推进。

如果说,在实现第一次定位目标时,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主要涉及第一层次评价标准;那么,当改革向第二次定位目标推进时,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就主要涉及第二层次评价标准了。

国有企业改革不能只是停留于完成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途中,而必须坚定地走到实现完善的和合理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彼岸。

这就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为什么必须实行再定位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企业绩效;企业行为【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2010)04前些时候,国内媒体中曾经热议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一句非常值得同情的抱怨:“为什么国有企业搞不好的时候你们骂我,现在我们国有企业搞好了你们还是骂呢?”其实,全世界各国的国有企业大都也处于这一同样的尴尬处境。

国有企业如果不赚钱以至亏损,就被批评说“经营不善,缺乏效率”;如果赚了钱,就被批评为“与民争利”或者“输送利益”。

国有企业如果做强做大了,被批评为“垄断”;如果做不强做不大,则被批评为“没有竞争力”。

对这样批评,国有企业往往抱怨,在公众舆论中为什么总是得不到理解,横竖不是,左右无缘?但是,无论有怎样的批评和抱怨,世界各国的国有企业仍然在不断地探索前行。

为了解决一些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特别是在国家处于非常时期,国有企业总是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看到,像美国这样非常反感国有化的西方发达国家,也不得不采取了直接国有化的措施(政府直接购买一些企业和特别是银行的股份,直至实现控股)。

可以说,全世界各国的国有企业都是“在批评和抱怨中前行”的。

因此,当研究国有企业和评价国有企业绩效时,我们总是会回到一个老话题上:在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究竟是干什么的?其功能究竟如何定位?其绩效究竟如何评价?一、国有企业的性质和双重绩效标准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

简言之,在计划经济中,国有企业是一般的企业组织形式,即计划经济的根本制度逻辑决定了,经济运行可行性的必要条件是,原则上,所有的企业都应是国有企业,而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或计划经济尚不发达的一定时期内)非国有企业才可以作为特殊企业(补充形式)而存在,而且将来也一定要向国有企业转变。

因为只有这样,指令性经济计划才可得以贯彻,计划经济才具有现实可能。

但在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是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即市场经济的制度逻辑决定了,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是各个企业应作为无特权的民事主体进行平等的市场竞争,具有民事行为[收稿日期]《中国工业经济》2010-03-12[作者简介]金碚(1950—),男,江苏吴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

能力的任何个人或法人都有办企业的权利。

而只是在特殊情况下,为了解决特殊问题,或者在特殊产业中,国家才有必要投资设立企业,参与市场过程(或者替代市场机制)。

而且,国有企业往往被赋予一定的特权,同时也承担一定的特殊义务。

当然,各国有不同的国情,何为“特殊情况”、“特殊问题”或者“特殊产业”、“特殊义务”,各有不同的定义或规定。

特别是,中国要建立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有其区别于一般市场经济制度的独特性质,对国有企业的存在领域和产业范围也有其区别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的特殊情况。

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国有企业必然有别于一般企业这一市场经济制度逻辑的基本性质。

国有企业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是非同一般的特殊企业。

国有企业是国家设立的企业,国家不是一般的民事主体,所以,国有企业必然具有区别于作为普通民事主体的一般企业(非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因而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也就必然具有同一般企业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确切地说也就是,国有企业的绩效一方面要体现在跟一般企业相同的经营效率和效益的自身表现上,另一方面还必须体现在是否实现了其所有者——国家和全民——的意志和利益的特殊要求上。

因此,世界各国的国有企业都必须接受双重绩效评价。

第一,作为企业,要评价其经营效率的高低,是亏损还是盈利,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等。

第二,作为特殊企业,必须评价其是否体现了国家意志和人民的整体利益要求。

当然,对国有企业的上述两种绩效评价属于不同层次。

第一层次是属于市场评价和企业效率或竞争力评价;第二层次是属于所有者利益(国家和人民意志)评价。

其实,对一般的(非国有)企业也有这样的两层评价。

只不过是,人们通常假定,对于一般的企业,第二层次目标同第一层次目标是重合的(其实,在现实中它们往往也未必完全重合)。

但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第二层次的评价必然具有比一般企业更高的要求。

当然,对于有些国有企业,也可能有两层评价是基本重合的情况,但对于大多数国有企业,或者是对于国有企业的整体来说,没有超越第一层次评价标准的第二层次评价标准是不可思议的!也就是说,国有企业必然要承担国家和人民意志所赋予的责任,这是国有企业存在的根本理由。

实际上,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是这样要求国有企业的。

换句话说,如果否定上述第二层次的绩效评价要求,实质上就是否定国有企业存在的必要。

其实,国有企业经营者对于国有企业的这种双重绩效评价要求都是具有切身感受的。

无论是否正式承认双重绩效评价,无论是否自觉认识到必须进行双重绩效评价,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对国有企业的双重绩效评价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实际上,没有哪个国有企业的高管会天真到认为国有企业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则是同非国有企业完全相同的,或者有可能变得完全相同。

曾经有些人从纯粹的抽象概念出发,设想国有企业也可以成为具有跟非国有企业完全相同的机制和绩效要求的一般企业。

他们认为,国有企业既然是“企业”就不应有除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或者是“实现出资人股权价值最大化”)之外的其他行为目标。

其实,真正了解国有企业,特别是对国有企业的实际运行有直接体验的人都明白,现实情况决不是那样,而且永远不会变得那样,除非不再是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同非国有企业可以完全“形似”,但不可能完全“神似”。

形象地说,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总是在形式相同的“躯壳”中依附着实质不同的“灵魂”,因而其行为也必然各有不同的追求。

二、国有企业绩效和改革成效的评价准则无论在理论上人们如何定位国有企业的性质和功能,无论不同的经济学学派如何看待国有企业,在各国的现实经济中,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除了“效率”、“效益”、“规模”、“增长”等一般性指标外,总是还涉及下述的一些更重要的内容。

之所以是“更重要的内容”,是因为,前者通常只决定对国有企业经营状态的一般评价,而后者则决定了企业是否有必要保持国有的国家决策。

第一,是否能比一般企业更有利于(或更可行地)实现一定的重要供应目标。

从理论上说,国家设立国有企业的目的通常是要求其在社会可以接受的条件(可以承受的成本)下,提供一般企业无力生产、不愿意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或者垄断某些具有特殊利益性质而不宜让民营企业涉足的产业,以及保证某些特别重要产品的供应安全。

例如,保证作为社会生产和民生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的产品和服务的普遍供应、保证某些基础性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稳定、避免重要产品或服务的供应中断风险、实现某些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重大突破等。

当然,在各国现实中,国家专营某些高盈利产业以获得更高税收和利润也是常见的现象,但在市场经济发展达到了较发达的阶段,这种情况越来越少。

问题是,为了实现一定的供应目标,往往必须付出一定的效率损失代价。

国有企业确实会存在经济效率低下的现象,这不仅是由于国有企业体制上的局限(任何一种企业制度都有由其性质决定的优点和缺陷,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企业制度),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特殊的供应目标决定了即使效率相对低下也不能任其关闭或中断供应。

换句话说,在制度逻辑上,低效率的一般企业是不能存在的(市场竞争自发地淘汰低效率企业),而低效率的国有企业却可以存在,只要国家没有决定终止其存续,或决定实行非国有化。

例如,各国的国有邮政服务常常是低效率的,但仍然可以长期存在。

总之,以一定限度的(或者可能的)效率损失为代价,实现特定的重要供应目标是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果能够做到既实现了国家所要求的特定供应目标,又实现了经济高效率(或高效益),那当然最好。

但如果难以两全其美而必须在高效率(高效益)与实现特定供应目标之间做出取舍,那么,在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中就得进行利弊权衡、多目标分析和综合性评估了。

第二,是否能有效解决重大特殊社会经济问题和发挥应对紧迫危机的独特功能。

各国国有企业的设立和发展,往往同一定时期的重大特殊社会经济问题相关。

许多国有企业或一些国家实行国有化举措往往是为了解决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特殊问题,或者为了应对重大经济危机中出现的紧迫困难。

例如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为了解决“too big to fail”(企业太大而不能破产)的棘手难题,美国和欧洲国家都采取了相当突出的(甚至是相当卤莽的)国有化措施,以至使一些私营金融机构(例如,花旗银行等)和大型私营企业(例如,通用汽车公司等),按我们的标准,已经变成“国有企业”了。

因此,对国有企业绩效的评价必然包含其在解决重大特殊社会经济问题和应对紧迫危机中是否发挥了有效作用的内容。

换句话说,如果国有企业对解决重大特殊社会经济问题和应对重大危机做出了突出贡献,那么,就可以获得较高的绩效评价,即使为此而付出了一定的经济效率损失的代价。

第三,是否有助于改善市场运行秩序和产业组织结构。

由于国有企业具有特殊性质,并可以得到国家强大财力的支持,所以,国家在不同的产业中设立和发展国有企业必须考虑其对市场结构可能产生的影响。

在有的特殊产业中,国家法律规定了国有企业处于专营或行政性垄断经营的地位,禁止或限制其他企业进入;在有的产业中,虽然没有规定国有企业的行政性垄断地位,但由于国有企业实力强大或者受到国家的特别支持,处于稳固的经济性垄断或寡头地位,而这种垄断结构甚至垄断行为由于被政府认定为合理,并不受《反垄断法》的禁止和制裁;在另一些产业中,国有企业同非国有企业处于基本平等的竞争地位,从理论上说,如果凭借其市场势力而形成垄断,也将受到《反垄断法》的禁止或制裁,或者国家将采取主动措施消除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和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