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开放式多智能体结构的分布式自主机器人系统
《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
《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一、引言多智能体系统由多个可以互相通信与合作的智能体组成,其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无人驾驶车辆、无人机群、机器人集群等。
编队控制是多智能体系统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它通过协调各智能体的运动,实现整体协同的编队行为。
本文将针对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基本理论编队控制是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它要求各智能体在动态环境中协同完成任务,形成特定的几何形状或空间布局。
编队控制的基本理论包括编队结构、通信机制、协同策略等。
编队结构是编队控制的基础,它决定了智能体的空间布局和运动轨迹。
常见的编队结构包括线性编队、环形编队、星形编队等。
通信机制是实现智能体之间信息交互的关键,它包括无线通信、视距通信等多种方式。
协同策略则是根据任务需求和系统状态,制定合适的控制策略,实现编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三、几类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问题研究1. 固定环境下多智能体编队控制问题在固定环境下,多智能体需要形成稳定的编队结构,并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运动。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基于规则的编队控制方法、基于优化的编队控制方法等。
其中,基于规则的编队控制方法通过设计合适的规则,使智能体根据自身状态和邻居状态进行决策;基于优化的编队控制方法则通过优化算法,求解最优的编队结构和控制策略。
2. 动态环境下多智能体编队跟踪问题在动态环境下,多智能体需要实时调整编队结构,以适应环境变化。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基于领航者的编队跟踪方法、基于分布式控制的编队跟踪方法等。
其中,基于领航者的编队跟踪方法通过领航者引导智能体进行运动;而基于分布式控制的编队跟踪方法则通过分布式控制器实现各智能体的协同运动。
3. 异构多智能体编队控制问题异构多智能体系统中,各智能体的性能、能力等存在差异。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研究异构智能体的协同策略、任务分配等问题。
基于多智能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多智能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智能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在控制系统领域,多智能体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基于多智能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具有优越的性能,能够实现更加高效的系统控制和优化。
本文将重点讨论基于多智能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的相关技术与应用。
一、多智能体技术介绍多智能体系统由多个智能体组成,每个智能体可视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实体,包括感知、学习、协调、沟通等方面。
多智能体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自适应控制、协作控制、智能制造等。
二、分布式控制系统概述传统的控制系统是集中式的,由一个中心控制器控制所有的执行器和传感器。
这种控制方式存在单点故障和性能低下的问题。
分布式控制系统采用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多个控制器,每个控制器独立控制一部分执行器和传感器,能够更加灵活地实现多控制器之间的协同控制和容错。
三、基于多智能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1.系统架构设计基于多智能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一般由多个智能体节点组成,每个节点由处理器、传感器和执行器构成。
智能体之间通过通信进行信息交换和协同控制,通信模式可以采用局域网通信、无线通信、互联网通信等方式。
2.多智能体系统控制算法设计多智能体系统控制算法是系统控制的核心,它决定了多个智能体之间如何协作和交互。
常用的多智能体系统控制算法包括协同控制算法、分布式控制算法和博弈论控制算法等。
协同控制算法:每个智能体都有独立的控制目标和控制规律,通过通信协调智能体之间的控制动作,达到整个系统的控制目标。
分布式控制算法:通过确定每个智能体的控制策略和控制决策,使整个系统满足控制要求。
每个智能体只需控制与自身有关的状态和动作,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计算复杂度。
博弈论控制算法:通过博弈论的方法来优化控制系统的性能,使每个智能体的控制目标得到最优化。
3.多智能体系统实现关键技术多智能体系统的实现需要解决多个方面的技术问题,如数据通信、网络配置、算法优化等。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机器人协同控制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机器人协同控制第一章前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从单一的执行器转变为具有智能感知功能的机器人系统。
多智能体系统能够促进机器人之间的协作,提高任务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机器人协同控制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二章多智能体系统多智能体系统是由多个智能体相互交互组成的系统。
智能体可以自主地执行任务和学习知识,同时它们也能够与其他智能体协作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
多智能体系统不仅能够提高任务执行的效率,还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第三章机器人协同控制机器人协同控制是指多个机器人共同完成一个任务。
机器人之间需要进行通信和协调,才能够高效地完成任务。
机器人协同控制的关键是控制策略的设计。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机器人协同控制同样需要设计合适的控制策略,并考虑到多个机器人之间通信和协调的问题。
第四章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机器人协同控制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机器人协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多机器人系统建模多机器人系统的建模是机器人协同控制的基础。
多机器人系统可以采用中心化模型或分布式模型,具体取决于控制策略的设计。
中心化模型包括全局决策模型和局部决策模型。
全局决策模型包括多个机器人组成的系统的动态方程,可以利用类似于最优控制问题的方法得到最优方案。
局部决策模型则包括单个机器人控制的动态方程。
分布式模型则需要考虑到多个机器人之间的信息交换。
4.2 多机器人协作策略设计多机器人协作策略设计有很多种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分布式控制方法。
分布式控制方法采用基于局部信息的策略,将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由不同的机器人分别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机器人之间需要进行通信和协调,协作完成任务。
分布式控制方法的缺点是容易出现局部优化的情况。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
4.3 机器人协同控制的应用机器人协同控制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工业制造、仓库管理、物流配送和服务机器人等。
例如,在工业制造中,多个机器人可以协同完成组装、焊接和喷涂等任务;在仓库管理和物流配送中,多个机器人可以协同完成库存管理和订单分流等任务;在家庭服务中,多个机器人可以协同完成家政服务和照顾老人等任务。
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研究
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研究在现代工业、军事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多智能体系统已经逐渐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
由于多智能体系统中的每个智能体都具有相应的传感、决策和执行能力,因此它们可以协同完成一系列复杂任务,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环境监测、灾难救援等多个领域。
在这一过程中,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这方面的研究做一些探讨。
一、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的概述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s, MAS)通常由多个相互作用、相互协作的智能体组成,它们通过信息交换、协同行动来完成任务。
在这样的系统中,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distributed cooperative control, DCC)更加受欢迎,因为它能够提高多智能体系统的自主性、鲁棒性和适应性,从而使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
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是指将多个分离的、相对自治的机器人、智能体或控制器进行协同设计和控制的过程。
它采用分布式算法来确保系统高效、高可靠、高精度地运转,因此能够更好地满足多智能体系统的实际需求。
二、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的实现方法目前,实现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主要有两种方法:基于图论(graph-based)的方法和基于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的方法。
(一)基于图论的方法基于图论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多智能体控制方法,通常使用图表示多智能体系统中多个智能体之间的拓扑关系。
在这样的拓扑结构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智能体,每个连线代表两个智能体之间的通信。
在这种方法中,智能体之间进行通信,多个智能体能够协同完成任务。
通过分析整个系统的拓扑结构,可以确定多智能体系统中每个智能体的位置及其与其他智能体之间的关系等信息,从而建立出系统建模。
(二)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方法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方法是指利用贝叶斯网络描述多智能体系统中智能体之间的关系。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自适应控制算法研究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自适应控制算法研究分布式自适应控制算法是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控制算法,旨在通过智能体之间的协作和自适应机制,实现对复杂系统的控制和优化。
该算法在现代控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电网、无人机编队等。
本文将从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控制算法以及自适应机制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和探讨。
首先,多智能体系统是由多个智能体(Agents)组成的系统,在系统中,智能体之间可以通过信息交换和协作来实现某种任务。
每个智能体都具备一定的感知能力和决策能力,通过与环境交互获取信息并进行决策。
多智能体系统的特点是具有分布性、自组织性和合作性。
在这样的系统中,智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整个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如何设计合适的分布式控制算法来实现智能体之间的协作变得至关重要。
其次,分布式控制算法是一种将控制任务分配给各个智能体,并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来实现整个系统的控制的方法。
常见的分布式控制算法包括一致性控制、最优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
其中,自适应控制是一种基于反馈机制的控制方法,通过动态调整控制参数来适应不确定性和变化的环境。
自适应控制算法可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对于复杂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最后,自适应机制是自适应控制算法的关键部分,它通过学习和优化来调整控制参数,使控制系统能够自动适应不确定性和变化环境。
常见的自适应机制包括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直接自适应控制(DAC)和间接自适应控制(IAC)等。
这些机制基于不同的原理和算法实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自适应机制。
在研究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自适应控制算法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需要对多智能体系统的结构和特性进行详细分析和建模。
了解系统的特点和运行机制对于设计合适的分布式控制算法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可以对系统的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后续的算法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分布式控制算法。
基于多智能体协作的移动机器人系统设计
基于多智能体协作的移动机器人系统设计Introduction现代机器人技术非常成熟,移动机器人在各种场景下展示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例如在厂房、仓库、医院、学校、机场、火车站等地的运输、导航、巡逻等工作中。
移动机器人系统的设计是机器人应用的基础,而基于多智能体协作的移动机器人系统设计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灵活、安全的自主化运作,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相关背景介绍、多智能体协作技术、移动机器人系统设计方法等方面,对基于多智能体协作的移动机器人系统设计进行探讨。
Background在移动机器人应用中,固定的动作规划难以适应实时变化、复杂的环境,因此需要开发更加智能、灵活的机器人柔性控制系统。
智能控制技术包括单智能体控制、多智能体协作控制、混合控制等。
而在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中,多机器人协作技术是更为常见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Multi-agent Cooperation Technology多智能体协作技术是指通过互相传递信息、协同计算、自适应决策等方式,实现多机器人之间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一种技术。
多智能体协作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容错性、适应性、灵活性等,同时还可以实现分布式问题的解决,这些特性使多智能体协作技术在移动机器人系统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多智能体协作技术中,互相传递信息是一种重要的方式,例如车辆间通讯协议(V2V),可以让车辆之间更好地相互协作。
另一方面,协同计算可以分担单机计算能力的瓶颈限制,例如通过云计算、分布式计算等方式实现多机器人协同决策。
自适应决策则是一种更加灵活的决策方式,多台机器人对各自的行动进行自适应调整,从而实现整体协作效果的优化提升。
Design Method of Mobile Robot System Based on Multi-agent Cooperation基于多智能体协作的移动机器人系统设计首先需要明确任务类型和场景特征。
根据任务类型的不同,移动机器人系统的设计需求也有不同,比如在仓库应用中,机器人主要需要完成货物的调度、拿放、归档等任务;在医院应用中,机器人主要需要完成搬运、救助、清洁等任务。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自主无人机控制技术研究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自主无人机控制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主无人机技术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和商业领域。
而自主无人机控制技术,作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多智能体系统的角度出发,探讨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自主无人机控制技术研究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自主无人机控制技术的现状作为飞行器领域的一种新型设备,自主无人机的控制涉及到多个方面,如制导技术、导航技术、控制算法等。
其中,多智能体系统技术是一种用于描述相互交互的智能体之间关系的技术,可以应用于自主无人机控制领域,用于实现多个无人机之间的协作控制。
在当前的研究中,自主无人机控制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多种任务,如巡逻、侦察、监控、搜索和灾害救援等。
在这些任务中,自主无人机控制系统需要实时获取地面和空中的信息,并根据相应的任务需求进行任务规划和执行。
同时,需要考虑到控制系统的弹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以确保无人机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完成任务。
二、自主无人机控制技术的问题虽然自主无人机控制技术在多智能体系统的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依然存在多个问题。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问题:1. 传感器的局限性:自主无人机控制系统需要大量的信息来实时更新无人机的状态。
然而,当前常用的传感器技术只能提供有限的信息,限制了控制系统的性能。
2. 鲁棒性缺失:无人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不同的环境和干扰,控制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鲁棒性来应对这些情况。
然而,当前的自主无人机控制系统鲁棒性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3. 处理复杂场景的能力:在某些任务中,无人机需要执行复杂的任务,并需要与其他无人机进行协作。
当前的自主无人机控制系统还无法完全解决这些问题。
三、自主无人机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智能体系统在自主无人机控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未来的发展中,自主无人机控制技术仍然面临着多个挑战,但同时也有着重大的发展前景。
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算法及其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
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算法及其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在机器人领域中,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算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实现多个机器人之间的协同工作,使得机器人们能够完成复杂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性能。
本文将介绍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算法是指通过多个智能体之间的通信和合作,对分布式系统进行协调和控制的算法。
该算法使得智能体能够共同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通过互相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实现整体性能最优化,提高各个智能体的工作效率和任务完成能力。
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建立一个分布式控制系统,其中每个智能体都有自己的决策和控制信息。
智能体之间通过通信协议来交换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来更新自己的控制策略。
通过迭代的方式,智能体们能够逐渐找到最优的策略,并实现整体性能最优化。
在机器人领域中,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算法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它可以应用于多机器人协同工作、集群机器人系统、无人机编队飞行等领域。
下面将通过几个实际应用案例来具体介绍。
首先,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算法在多机器人协同工作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在一个工厂生产线上,多个机器人可以通过智能体协同控制算法来协同完成生产任务。
机器人们通过通信交流各自的状态和所需资源,通过合作和协调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通过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算法,机器人们可以根据任务的优先级和所需资源进行调度,使得整个生产线能够保持高效运转。
其次,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算法在集群机器人系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集群机器人系统是由多台机器人组成的一个协同工作系统,每个机器人都具有自主决策和执行能力。
通过智能体协同控制算法,机器人们可以共同完成搜索、拍摄、物流配送等任务。
例如,当有大规模的搜索任务时,机器人们可以通过合作来分担搜索区域和信息交流,加快搜索速度并提高搜索效果。
另外,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算法在无人机编队飞行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
无人机编队飞行是指多台无人机同时飞行并保持一定队形的行为。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集群机器人协同控制算法研究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集群机器人协同控制算法研究在当今日益发展的智能机器人领域中,集群机器人协同控制算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集群机器人系统由多个智能体组成,通过相互协作与合作完成各种任务。
在这篇文章中,将探讨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集群机器人协同控制算法的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集群机器人协同控制。
集群机器人协同控制是指多个机器人通过相互沟通、合作和协同,以实现某种特定目标的控制过程。
集群机器人系统具有分布式、自主、协作等特点,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中高效地完成任务。
在集群机器人协同控制算法的研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机器人之间的协作和合作。
为了实现有效的协同,需要建立合适的通信机制和协议。
这些机制和协议可以使机器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任务分配和资源共享。
例如,可以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和协议,如蜂窝网络或Ad-hoc网络,实现机器人之间的通信,并进行数据共享和协调。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集群机器人系统的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
集群机器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避免障碍物、规划最短路径,并且保证机器人之间的协调与同步。
针对这个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算法。
例如,可以使用基于图的算法、遗传算法或强化学习算法来解决集群机器人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的问题。
除了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任务分配和资源优化。
在集群机器人系统中,机器人之间需要根据任务需求和资源状况进行任务分配和资源利用。
针对这个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算法。
例如,可以使用最优化算法、博弈论或分布式算法来实现任务分配和资源优化,以提高集群机器人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此外,集群机器人协同控制算法的研究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集群机器人系统的规模通常很大,机器人之间的通信、任务分配和协调变得非常复杂。
其次,集群机器人在实际环境中会受到各种噪声、干扰和不确定性的影响,需要具备鲁棒性和自适应性。
最后,集群机器人系统需要考虑资源的约束和优化,如能量、计算资源等。
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若干问题的研究
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若干问题的研究一、概述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多智能体系统已成为机器人协作、无人机编队、智能交通等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这类系统由多个智能体组成,每个智能体具备自主决策和协同工作的能力,通过相互间的信息交互和协调,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而在多智能体系统的运作过程中,如何实现各智能体之间的一致性,成为了关键的问题之一。
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问题的研究,主要关注如何通过设计合适的分布式控制算法,使得系统中的各个智能体在局部信息交互的基础上,能够实现状态或行为的趋于一致。
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协同性能,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和鲁棒性,同时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算法和技术,如基于线性系统的协议设计、基于优化理论的方法、基于博弈论的策略等,以应对不同场景下的一致性需求。
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问题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多智能体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使得一致性的实现变得尤为困难。
系统中的智能体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通信延迟、噪声干扰、环境变化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一致性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如何设计高效的分布式控制算法,以保证系统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若干问题,分析现有算法和技术的优缺点,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实现提供更加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向前发展。
1. 多智能体系统的定义与特点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 MAS)是由多个具备一定自主性和交互能力的智能体所组成的集合,这些智能体通过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协作,共同解决复杂的问题或完成特定的任务。
每个智能体都可以视为一个独立的计算实体,具备感知、推理、决策和行动的能力,能够在系统中独立操作或与其他智能体进行协同工作。
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分布式控制与协同决策
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分布式控制与协同决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智能化的不断推进,多智能体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系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多智能体系统指的是由多个独立的智能体组成的系统,每个智能体都具有自主的思考、决策和行动能力,彼此之间通过互相交流和协作来完成特定的任务。
由于智能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协同作用的特殊性质,多智能体系统的控制和决策问题具有诸多挑战,其中分布式控制和协同决策是两个重要的问题。
一、分布式控制分布式控制是指在多智能体系统中,每个智能体仅能感知和控制自己的局部环境,并根据局部信息和全局目标,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系统的控制策略是由各个智能体之间相互协作完成的,而不是由一个中心化的控制器来掌控。
分布式控制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是智能交通系统。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每个车辆都是一个智能体,需要根据自己的局部信息和全局目标来制定行驶策略,如何在车流量大、交通信号不同步等复杂环境下实现优化控制呢?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种名为“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车辆的动力学模型进行预测和仿真,生成一系列优化路径,并将路径信息和控制策略传递给相邻车辆,实现全局优化控制。
另外,分布式控制还可以应用于物流管理、军事作战等场景,实现分散的智能协同作战,提升整体效率和智能性。
二、协同决策协同决策是指在多智能体系统中,各个智能体通过交换信息和协调行动,共同制定全局决策。
协同决策需要考虑多个智能体之间的相互协作和竞争,各智能体的策略和利益也需要得到平衡和协调。
协同决策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是多机器人系统。
在多机器人系统中,各个机器人需要协同完成任务,如搬运、巡逻、协同搜索等。
在任务分配、路径规划、资源利用等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机器人的能力、位置、传感器信息、环境障碍、任务紧急程度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名为“机器人协同控制”的方法,包括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任务分配算法、基于搜索树和优化算法的路径规划算法等,这些算法可以有效地实现智能机器人的协同决策和控制。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研究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多智能体系统是指由多个智能体(agent)组成的系统,每个智能体都拥有独立的感知、决策和行动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多智能体系统的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广泛,例如智能交通、无人机集群、医疗协同等领域。
而在这些应用场景中,多智能体系统的控制方法也逐渐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多智能体系统的控制方法主要涉及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
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是指通过多个智能体之间的协同与交互来完成系统控制的一种方法。
在多智能体系统中,每个智能体之间的信号传输和协同作用相对独立,因此在设计分布式控制方法时,需要高度关注智能体间的相互作用和通信协议。
多智能体系统的控制方法涉及的问题颇多,例如如何处理收敛性问题、如何平衡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以及如何实现高效的资源分配等。
一些典型的多智能体系统控制问题例如分布式优化、分布式协同拓扑调整、分布式控制等等。
在控制问题中,分布式优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问题。
分布式优化是指由多个智能体通过分布式协同实现全局优化的问题。
在分布式优化中,每个智能体都只能访问本地信息,并且不能全局共享信息,这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分布式优化已经成为了研究重点,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分布式优化可以应用于各种需求全局优化的问题中,例如无人机集群的编队优化、智能交通中的路口信号控制优化等等。
除了分布式优化之外,分布式协同拓扑调整也是一种重要的多智能体系统控制问题。
在分布式协同拓扑调整中,需要通过多个智能体之间的协同和交互来动态调整拓扑结构。
拓扑结构的调整可以更加有效地支持系统的协同和合作,提高整个系统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分布式协同拓扑调整可以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选举、机器人运动规划中的路径规划等问题中。
分布式控制是多智能体系统控制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基于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多智能体系统设计
基于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多智能体系统设计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诸多改变和创新,尤其是在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s,MAS)设计领域。
近年来,随着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研究者们开始着眼于利用分布式技术打造更为高效、可靠、智能的MAS。
本文就基于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探讨多智能体系统设计的相关问题。
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思想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是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分布式系统中的一种技术手段。
也就是说,当我们将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分布式系统的思想时,就可以实现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
在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中,每个节点都是独立的,通过相互之间的通信和协作,可以完成一些协同工作。
从而实现了分布式计算和智能化。
多智能体系统的设计多智能体系统是由多个自主智能体构成的系统。
每个智能体都可以独立完成某些任务,同时又可以通过与其他智能体的协作和通信完成更复杂的任务。
多智能体系统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它需要涉及到多个学科和技术,例如分布式系统、智能化控制、相互作用和协调等。
最终的目标是实现系统整体效能的最大化。
基于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多智能体系统设计的挑战基于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多智能体系统设计,会面临许多挑战。
其一,分布式自主控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由于不同智能体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反馈,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自适应控制算法来控制整个系统。
其二,如何确保多智能体之间的通信和协作?这要求我们有一套完整且高效的通信协议,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可靠地传输。
同时,还要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其三,在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中,硬件资源受限,如何实现负载均衡和资源共享是一大挑战。
最后,如何实现一套统一的编程接口,快速、高效地开发分布式人工智能应用,也是一个需求和挑战。
这些都是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多智能体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多智能体系统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能物流等。
基于多智能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多智能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研究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控制系统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目前,控制系统的结构主要有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
集中式控制系统是指所有的操作都在一个中央处理器下完成,而分布式控制系统则是指多个独立的控制器相互协作,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
基于多智能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控制,因此在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
一、多智能体系统的概念多智能体系统是指由多个智能体组成的系统。
智能体是可以自主运动、感知环境并作出相应反应的实体。
多智能体系统是指这样一个系统,其中包含了若干个智能代理体,它们能够进行相互协调,以便实现共同的任务。
二、多智能体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在多智能体控制系统中,每个智能体都有自己的控制器,并且与其他智能体通过一定的通信协议进行相互交流。
智能体之间的协作是通过交换信息来完成的。
每个智能体的控制器都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和逻辑功能,它们能够对自身的状态进行感知和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三、多智能体控制系统的特点相较于传统的集中式控制系统,基于多智能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更高的容错性在多智能体系统中,每个智能体都是独立的,它们具有自身的控制器和反馈机制。
因此,当某个智能体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其他智能体来实现替代,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 更高的稳定性多智能体系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因为智能体通过相互协作来完成任务,能够相互纠错,从而降低了系统发生问题的风险。
3. 更高的灵活性在多智能体系统中,各个智能体之间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它们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状态和行为来实现对整个系统的调整和优化。
4. 更高的适应性多智能体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和变化多端的环境。
不同的智能体之间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能力,它们能够根据自身的优势,在不同的环境中完成不同的任务。
四、多智能体控制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1. 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控制系统的应用。
通过对城市交通流量的分析和控制,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现道路拥堵的疏导,提高道路利用效率,并降低交通事故的风险。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自主协同控制研究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自主协同控制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主控制成为了各种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自主控制领域,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自主协同控制技术应运而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针对这一技术进行深度探讨。
1. 多智能体系统的概念及优势多智能体系统是指由多个智能体共同组成的系统,每个智能体都可以通过感知和决策来完成任务。
多智能体系统的优势在于可以分布式处理任务,具有较高的智能化水平,且可以自主协同完成复杂任务。
在自主控制领域,多智能体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控制、智能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
2. 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控制策略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控制策略是指多个智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
协同控制策略需要考虑每个智能体的状态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实现对整个系统的协同控制。
目前常用的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策略包括分布式协同控制、集中式协同控制、混合式协同控制等。
3.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自主协同控制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在智能交通领域,多智能体系统的自主协同控制技术能够实现道路上车辆的自适应行驶、路口信号控制、车辆路径规划等复杂任务。
这些任务需要多个智能体进行协同控制,以实现整体系统的高效运行。
在国内外已有多个智能交通示范项目,应用了多智能体系统的自主协同控制技术,表现出了较为出色的运行效果和综合效益。
4.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自主协同控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自主协同控制技术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智能体间的通信和协同控制算法的设计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实时性。
其次,多智能体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逐步增加,如何将海量数据进行高效和快速的处理,是当前需要攻克的难点。
未来,随着物联网、5G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智能体系统的自主协同控制技术发展将更加广泛,在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领域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
5. 结论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自主协同控制技术已经成为了自主控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控制策略、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均需要我们加强研究和探索。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机器人路径规划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机器人路径规划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已经从单一的机械设备发展成为具有智能化能力的多智能体系统。
多智能体系统的出现为机器人的协同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现实生活中,协同机器人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工业生产、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
而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是协同机器人实现任务的关键环节,本文将探讨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机器人路径规划的方法和应用。
一、多智能体系统的基本概念多智能体系统是由多个智能体协同工作的系统。
每个智能体都具有自主决策能力,并能与其他智能体进行通信和协作。
在多智能体系统中,智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是实现协同工作的关键。
二、多智能体路径规划的挑战在传统的单一机器人路径规划中,主要考虑的是机器人本身的路径,而在多智能体系统中,需要考虑多个机器人的路径与行为之间的协同和碰撞避免。
这给路径规划带来了新的挑战。
1. 碰撞避免多智能体系统中,机器人之间可能存在碰撞的情况,需要通过路径规划避免机器人之间的碰撞和冲突。
避免碰撞是协同机器人路径规划的首要目标。
2. 协同与合作协同机器人路径规划要求多个机器人之间协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机器人需要根据任务需求和系统约束,选择合适的路径和行为与其他机器人协同工作。
三、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在解决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分布式路径规划算法通过将路径规划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并分发给各个智能体进行解决,实现分布式的路径规划。
每个智能体根据自身状态和目标,计算合适的路径,并与其他智能体进行协商和调整。
2. 集中式路径规划算法在集中式路径规划算法中,通过引入中央调度器或协调者来进行路径规划的决策和调度。
协调者负责收集各个智能体的信息,并综合考虑整体系统的状态和目标,做出最优的路径规划决策。
3. 混合式路径规划算法混合式路径规划算法结合了分布式与集中式的特点,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协作与智能控制
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协作与智能控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智能体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多智能体系统是指由若干个具有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体所组成的集合体,各智能体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智能体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许多领域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与效率。
一、分布式协作多智能体系统中智能体之间的分布式协作是指各个智能体在没有中央控制器或主管的情况下,通过相互交互信息来完成共同任务。
这种协作方式不仅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鲁棒性,还能够增加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使系统更加适应复杂的环境。
在多智能体系统中,分布式协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合同网、统一合理性等。
其中,合同网是指在多智能体系统中,各个智能体之间通过签署协议来规定各个智能体的行为,并以此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收敛性。
而统一合理性则是指将整个多智能体系统看作一个单一的实体,从而在整个系统上统一优化目标函数,以达到最优解。
二、智能控制多智能体系统中的智能控制是指在分布式协作的基础上,通过将每个智能体的控制策略整合在一起来实现整个系统的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智能体通过感知周围的环境信息和与其他智能体的交互信息,从而制定出自己的控制策略,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控制目标。
智能控制在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流水线生产、自主机器人、自适应控制等。
例如,在流水线生产中,智能控制可以通过对每个制造环节的优化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生产时间;在自主机器人中,智能控制可以通过多个机器人的协作来完成各种任务;在自适应控制中,智能控制可以通过感知周围环境信息来实现具有强鲁棒性的控制方式。
总之,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协作和智能控制是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多智能体系统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新技术和新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率。
基于多智能体的分布式控制技术研究
基于多智能体的分布式控制技术研究多智能体系统是指由多个互相协同合作的智能体组成的系统,它们之间通过相互交换信息、传递控制命令和协商合作方式来完成各种任务。
多智能体系统的控制技术是一个较为新颖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多智能体之间的通信、决策、协调以及自适应控制等领域。
在工业生产、机器人、交通、能源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多智能体系统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多智能体系统的基本构成多智能体系统的主要构成包括智能体、环境和协议等三个部分。
智能体是多智能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是根据自身控制策略运行并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基本能力的个体。
环境是智能体运行的基础条件,包括存在的事物和影响智能体运动和行为的各种变量。
协议是智能体之间交流与协作的方式,规定了智能体之间的行为和交互方式。
多智能体系统的成功运行需要这三个部分之间的协同和合作。
二、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控制策略分布式控制是多智能体系统的一种重要控制方式,它将任务分配给多个智能体完成,匹配任务与智能体的功能和能力,提高任务完成效率。
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控制策略包括集中式控制和分布式控制两种形式。
集中式控制的主要特点是由一个中央控制器负责智能体之间的信息交互和任务分配等控制任务。
分布式控制主要是通过智能体之间的协调和合作来完成任务,智能体间有交流、协商和共同决策的过程,可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可扩展性。
三、多智能体系统的通信协议多智能体系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和数据传输,因此需要使用通信协议进行规范。
通信协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状态的通信协议,一类是基于事件的通信协议。
状态型通信协议是指通过感知环境信息变化,以及自身状态和其他智能体状态的交互实现智能体间的协调和合作。
事件型通信协议则是智能体通过事件或信息的触发来实现消息传递,从而完成任务的分配和监控。
四、多智能体系统的算法研究对于多智能体系统,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实现良好的协调和合作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方向。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智能控制及其应用研究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智能控制及其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控制领域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多智能体系统是一种新兴的研究方向,该系统可以协同工作,共同完成特定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智能控制及其应用研究。
一、多智能体系统的定义和特点多智能体系统是由多个智能个体组成的系统。
每个智能体都可以独立地进行决策,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其他智能体交流和协作,完成各种任务。
多智能体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分布式控制:每个智能体独立地进行决策和控制,整个系统是分布式的。
2.强交互性:多个智能体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复杂的交互关系。
3.自组织性:多智能体系统有自我组织的能力,在没有中央控制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形成特定的结构。
二、多智能体系统在智能控制中的应用多智能体系统在智能控制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具体的例子:1.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中,各种车辆和行人交错穿行,易发生交通事故。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车辆之间的通信和协调,减少拥堵和事故的发生。
2.智能电力系统:传统的电力系统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容易出现故障。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智能电力系统可以通过对各种电力设备进行分布式控制和监测,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3.智能制造系统:在制造过程中,多个机器人需要协同工作完成生产任务。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智能制造系统可以通过机器人之间的通信和协调,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三、多智能体系统的研究方向多智能体系统的研究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决策与协调:如何让多个智能体在自主决策的基础上,协作完成特定的任务,是研究的重点。
2.智能信息处理:多智能体系统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换和处理,如何高效地进行信息处理,是研究的难点。
3.智能优化与调节:多智能体系统需要进行优化和调节,以达到最优的效果。
如何利用智能算法和控制方法,完成优化和调节,是研究的挑战。
四、多智能体系统的未来发展多智能体系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工业自动化控制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工业自动化控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智能体系统已经成为自动化领域中越来越受欢迎的研究方向之一。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多智能体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更高效、更灵活、更安全的控制和监控。
本文将探讨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的优势、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I. 多智能体系统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优势传统的工业自动化系统通常由集中式控制系统和分散式执行系统组成。
这种控制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节点容易故障、阻碍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等。
而采用多智能体系统的控制方式,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多智能体系统可以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分割成多个独立的智能代理,各智能代理相互协作,完成整个系统的任务。
这样做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因为每个节点可以独立地实现控制和监测操作,而不会受到其他节点的影响。
其次,多智能体系统可以实现更高效、更灵活的控制和监控。
在这种系统中,每个节点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适应的控制策略,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而且,多智能体系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等方式实现分布式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
最后,多智能体系统可以实现更安全、更可靠的控制和监测。
在传统的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由于所有控制和监测都在一个节点上实现,容易导致节点故障而引起整个系统的崩溃。
而采用多智能体系统的控制方式,则可以实现分布式控制和监测,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故障率和风险。
II. 多智能体系统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多智能体系统已经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被广泛应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
1. 电力系统控制在电力系统中,多智能体系统可以通过智能代理来实现分布式能量管理和优化调度。
每个智能代理可以独立地实现能源管理,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和效率。
2. 机器人控制在工业机器人控制中,多智能体系统可以通过智能代理来实现分布式协作和控制。
每个智能代理可以独立地实现机器人的控制和监测,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 2 2 2基于开放式多智能体结构的分布式自主机器人系统α陈卫东董胜龙席裕庚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 中国科学院机器人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沈阳摘要 针对多机器人系统的分布式自主控制 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开放式的多智能体结构 给出了设计原则和技术特点 然后面向真实世界的多机器人实时协作任务 采用多台自主移动机器人构造了一个多机器人系统 该系统集成了包括机器人视觉!传感器融合!无线通讯网络以及基于行为控制等多项技术 最后采用基于行为融合的加权方法 实现了多机器人的编队控制 实验结果表明了上述体系结构与方案的有效性关键词 智能机器人 多智能体结构 分布式自主系统 通讯 编队控制 基于行为控制中图分类号 ΤΠ 文献标识码 ΒΑΝΟΠΕΝΜΥΛΤΙ−ΑΓΕΝΤΑΡΧΗΙΤΕΧΤΥΡΕΦΟΡΔΙΣΤΡΙΒΥΤΕΔΑΥΤΟΝΟΜΟΥΣΡΟΒΟΤΣΨΣΤΕΜΣ≤ ∞ • 2 ⁄ ≥ 2 ÷ ≠∏2Ινστ οφΑυτοματιον ΣηανγηαιϑιαοΤονγΥνιϖερσιτψΣηανγηαιΡοβοτιχσΛαβορατορψ ΧηινεσεΑχαδεμψοφΣχιενχεσ ΣηενψανγΑβστραχτ ƒ ∏ ∏ ∏ ∏ ∏ 2 ∏ 2 ∏ ∏ ∏ √ ≥ √ ∏ √ ∏ ∏ √ 2 ∞¬ ∏ ∏ 2 √ ∏ Κεψωορδσ ∏ 2 ∏ ∏ ∏ ∏ √ 21引言 Ιντροδυχτιον近年来 由多台移动机器人组成的分布式自主机器人系统 ⁄ ≥2⁄ ∏ ∏ ∏ ≥ 以其突出的鲁棒性!柔性!容错能力和智能 吸引了大量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学者的研究兴趣 成为人工智能体领域的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 该方法的中心思想是指每个机器人执行简单的控制算法 通过对其它机器人移动情况的观测适应性地决定自己的移动行为 进而使机器人群体共同达到给定目标 人们期望⁄ ≥能代替人类 在有危害的环境下以群体协作的方式完成更为高级的作业任务 ⁄ ≥系统研究包括两项主要技术 怎样使每台机器人获得所必须的智能 怎样使机器人互相协作 共同完成指定的任务 一般说来 每台机器人可以被抽象地描述为具有一定的判断!感觉!动作及通信交流能力的智能体 因此整个机器人系统就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智能体网络 其中的每台机器人则通过网络中智能体的连接关系产生相互作用 这种系统通常又称为多智能体系统 ∏ 2 ≥ 是在分布式人工智能 ⁄ 2⁄ ∏ 理论和 提出的思维社会 ≥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概念≈第 卷第 期 年 月机器人ΡΟΒΟΤ∂α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 2 2 2 资助课题 收稿日期2 开放式多智能体结构 Οπενμυλτι−αγενταρχηιτεχτυρε−ΟΜΑΑ根据美国斯坦福研究所≤ 等人提出的开放式智能体结构 2∏≈ 以及移动机器人所具备的自主特性 自主导航与避障 我们将每个自主移动机器人作为一个物理 环境中参与机器人协作与控制的其它智能设备和操作者也作为 这样机器人群体与周围环境中的智能设备和人就共同构建了一个多智能体系统 我们称这种结构为开放式多智能体结构 各智能体间的相互关系如图 所示图 ⁄ ≥中智能体的个体关系ƒ ⁄ ≥该体系结构除具有一般多智能体系统的特点以外 其开放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分布式 智能体可以运行在不同的平台和操作系统 并能以并行工作的方式 彼此协作完成一个任务 对于各智能体的传感器信息可以实现分布式共享 一些智能体处于机器人体内的嵌入式控制器中 其它智能体工作在桌面台式机中#即插即用 智能体间的通讯机制允许在运行过程中动态添加新的智能体#智能体服务 很多的封装于智能体的技术和服务可以方便地添加到我们的多机器人系统中 在机器人领域 相关的智能体包括环境地图智能体!语音识别智能体!状态监控智能体!遥操作智能体等等 为这些功能的集成提供了一个简易开放的框架#多模式 在智能体的设计中考虑人机互动的多模式特点 采用图形用户界面 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 使操作者借助操纵杆!鼠标和语音 可以自然地介入其它人工智能体的行为 对于某一个机器人智能体 操作者可以在地图上监视机器人的行动也可以发布指令 命令其改变移动状态或抓取目标物体#移动性 由于将系统功能化整为零 减低了智能体对其工作平台的要求 可以使用°⁄ !便携式笔记本计算机以及紧凑型的嵌入式计算机 此外智能体间的通讯 有线和无线 能力足可以保证机器人响应的实时性要求3一个面向ΡΡΡ的ΔΑΡΣ实现 Ιμπλε−μεντατιονοφαΡΡΡ−οριεντεδΔΑΡΣ由于性能上的种种限制 以现有的物理装置为中心的实机研究途径还只能构造智能度较低的⁄ ≥ 与仿真系统想必还处于摇篮期 但其主要研究方向是探索各种⁄ ≥思想在实际环境中的实现可能性 以期达到下述两个目的 一是通过揭示现行理论研究中假定条件与现实的异同及其对整个系统性能的影响 对⁄ ≥理论的形成和完善提供反馈信息 二是力求尽早将理论研究的结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以扩大其对科研界及产业界的影响 增大社会需求 基于上述考虑 我们提出了所谓的 研究途径 即面向真实世界环境!实时反应能力和真实机器人群体 • ×设计并构造了一个可从事⁄ ≥研究的开放式实验平台 该系统的结构与关键技术如下体系结构与总体性能实验系统的结构如图 所示 为满足实验要求 对其整体性能要求如下#系统的体系结构采用分布式多智能体的设计思想 每台机器人根据其自身的感知和与其它机器人的信息交互 独立决策自身行为 并实现机器人之间的协调作业#多机器人群体由 台轮式移动机器人组成机器人的移动平台可实现平动及转动 行走可实现全无缆化#各机器人配备多种传感器 主要包括视觉和声纳 !内置开放式计算机控制器!无线网络适配器 具有较高的自主性 同时也可通过网络通讯实现信息交互和遥控 通过论证 选用具有较强的感知和控制性能 由美国 √ 公司制造的° ⁄÷移动机器人平台 其开放的控制系统为各种控制算法的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无线通讯系统可实现机器人之间以及机器人与台式机之间的双向通讯 并且可将该系统接入已有的有线网络系统 具有较高的通信速度和容量机 器 人 年 月#全局视觉系统 为各机器人提供全局视觉信息#开放的仿真和控制系统开发环境 支持主流操作系统 • 和∏¬ 和编程语言 ≤和≤图 多移动机器人系统的 体系结构ƒ ≥ ∏ ∏ 2 ∏关键技术开发与集成关键技术的开发涉及多领域的软!硬件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实现技术 包括 2 移动平台的运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 涉及声纳测距!机器人视觉以及包括声纳!视觉和触觉在内的多传感器融合技术 !无线网络通讯技术!基于网络的分布式控制技术以及集传感!控制与通讯为一体的系统集成技术本实验系统包含以下的几个主要部分移动平台及其控制系统机器人采用机载°≤ 总线° ∏ 计算机与° ⁄÷微控制器通过 ≥ 串行通讯构成≥ √ ≤ 模式 实现低层的运动控制和传感器数据采集与高层的规划与协调控制的交互两自由度手爪为了实现操作任务 配置两自由度电动手爪 其手面上包括光电传感器和接触传感器 以感知手中物体的存在和控制抓取力≤ 传感器系统机器人配置的传感器包括里程计!由 个声纳传感器组成的声纳环!避碰触觉环等 其中 里程计用于机器人定位 声纳测距系统实现大范围测距 触觉系统弥补声纳测距系统在近距离测距时的死区⁄ 视觉系统每台机器人均配置由彩色≤≤⁄摄像机! 自由度云台和图象处理系统构成的视觉系统 借助视觉信息 机器人可以实时识别环境中的物体与其它机器人 判断机器人和参照物的相对位置 判断其他机器人的相对位置和运动方向同时 我们开发的全局视觉系统 天花板视觉系统 为机器人控制提供了全局位置反馈 模拟遥感卫星和 °≥的功能 以提高定位精度 但其区别于传统的集中式控制 该视觉系统只是为所各机器人提供位置信息 并不直接参与控制与决策∞ 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为了实现机器人的无缆运行 该系统采用了无线网络通讯 以实现各智能体之间的双向信息交互 网络的速度以及拓扑结构关系到系统实时性和分布式控制结构的实现 本系统采用 的无线∞ 网络结构 智能体之间的数据通讯采用×≤° °协议 较高的通信速度和普遍支撑的网络协议为机器人间协调算法的实现提供了相对宽松的信息通道 通过建立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的无逢联接 我们实现了基于网络的机器人遥操作以及远程程序开发与调试ƒ 软件开发环境第 卷第 期陈卫东等 基于开放式多智能体结构的分布式自主机器人系统机器人开发环境的开放性!程序设计语言与人机界面 将影响开发的效率和研究工作的进度 该系统主要考虑以下因素#操作系统的开放性 机器人智能体采用∏¬ 多模式人机界面采用• 充分发挥各自在实时控制和人机交互方面的优势#编程语言的通用性 以° 机器人配套的开发工具和函数库为基础 采用标准≤和≤ 语言实现智能体的程序设计#程序开发的便捷性 采用基于∞ 的远程开发与调试模式 可以随时通过无线网络远程登陆机器人智能体 实现夸平台的编程!编译与调试4 面向编队任务的实验研究 Εξπεριμεντρεσεαρχηονφορματιονμισσιον由于编队行为在多机器人协调中的典型性和较为普遍的实用性 许多研究者都将其作为⁄ ≥的一个基本问题来研究所谓编队控制是指机器人团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保持某种有利队形的控制技术 这种研究的灵感最初来自于对动物群居生活的研究 自然界中 如牧群和鱼群 普遍存在着编队行为 使这些动物能够联合各自的感觉器官来更有效地发现猎食者或猎物 这为它们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编队行为体现为每一个动物个体既要保留在群体中同时又要与其它成员保持一定距离的综合效果 生物学的研究启示我们 人工智能体群体也可以从编队策略中获得同样的效益机器人控制系统结构如图 所示 包括六个模块 感知!行为分解!加权!融合!运动控制和无线通讯 这里的感知模块除了包括该机器人自身的定位系统 基于视觉和里程计 和声纳测距信息外 还通过无线通讯网络与其它机器人交互上述信息 为基于传感器信息共享的多机器人协调策略提供信息源 在行为分解环节中 机器人根据当前的环境信息和任务性质 将任务行为分解为若干个并行的子行为 根据机器人的运动模型和当前运动状态 算出实现各子行为的控制向量Υι 通过对各组控制向量进行加权Ωι融合 进而得到输出控制向量Υο Υο输出给移动平台的运动伺服单元 从而实现对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图 机器人智能体的控制系统结构ƒ在现实中 往往需要多个移动智能体在障碍物约束的环境下 从初始位置运动到某个指定的目标位置 或者是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漫游 搜索 同时在运动的过程要保持一定的编队形状 本文编队控制的目的是使得多个机器人以一定的编队队形运动到指定的目标点 并实现避障根据编队任务的要求 将每个机器人的行为分解为以下四个子行为向目标运动 队形保持 队形变换 避障在编队过程中 必须要有一个参考点 不同机器人位于参考点不同的相对位置 从而形成一定的队机 器 人 年 月形 参考点的选取方法通常有两种 一种是以机器人团队中的其中一台机器人作为领队 其他机器人通过与它保持距离来实现编队 第二种是以编队的平均坐标为参考点 每台机器人以此作为编队的依据 文献≈ 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前者在运动过程中队形被打乱的时间较短 而后者队形被改变的幅度较小本文根据第二种方法来选取参考点 在各机器人的坐标的平均点设立一个虚拟机器人 人机交互智能体中的规划器只需对一个虚拟机器人的路径进行规划 即可实现整个机器人编队的路径规划 各机器人通过保持与虚拟机器人的坐标关系实现队形保持在行为融合算法中 结合 的行为向量叠加方法≈ 和 的包容结构 ≥∏ ∏∏ 理论≈ 对各子行为进行加权综合 即在不同时刻 为每个子行为赋予一定的重要性 权值 对各子行为 分别并行求出若干组控制向量 然后对这些控制向量进行加权平均 从而得到综合的控制向量 这样做有着很好的灵活性 如果每个子行为的权值始终维持相等 就相当于 的矢量累加方法 如果在每一时刻 为某一个子行为赋予的权值 而其他子行为的权值赋为 则相当是 的行为抑制方法取各机器人的速度和转向角速度作为控制向量 在各个子行为的控制变量求出以后 经过加权融合 得到最后输出的控制向量其中控制向量Υοςτ Τ 各子行为的权值Ωι经规一化处理 即 在本系统中 各个子行为重要性可以根据任务要求灵活设置 我们称各子行为的权值Ωι为机器人的性格因子 通过调整各Ωι的相对大小 来调整机器人编队的行为个性 从个性化的角度讲 Ω 表示机器人的进取精神 Ω 表示机器人的团队精神 Ω 表示机器人团队的整体适应性 Ω 表示机器人的谨慎度 例如 如果向目标运动行为的权值相对较高 则机器人编队显得较为激进 而对队形保持和避障的关注较弱 反之 则机器人编队显得比较谨慎 前进速度较慢 但队形保持得更好 也就是更有集体意识根据任务目标 机器人感知模块评估环境态势 进而在个性空间中寻找合适的个性因子集合 这为机器人团队行为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手段本文采用基于行为的多智能体控制语言∏≈为软件平台 对上述系统作了实验验证 分别在自由环境和有障碍物约束的室内环境下 实现了三种编队 平行编队 三角编队和柱状编队 向预定目标点的运动 如图 所示 实验证明在该系统控制下 机器人运动状态变化平滑 在无障碍物情况下保持队形并快速到达目标点 在有障碍物情况下各台机器人自动避障 并在远离障碍物时自动恢复队形 达到了良好的编队控制效果图 机器人团队在障碍物环境中执行三角编队任务ƒ ¬ ∏ √5 结论 Χονχλυσιον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多机器人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 复杂度越来越高 多智能体结构成为解决这一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广泛采用的体系框架 本文针对多机器人系统的分布式自主控制 提出了一种开放式的多智能体结构 分析了其技术特点 进而设计并构建了一个面向协作任务的多移动机器人系统 机器人智能体的自主性和可集成性以及多模式用户界面 为机器人之间以及用户与机器人之间的协调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交互手段 通过实现多机器人的编队控制 表明了上述体系结构与方案的有效性第 卷第 期陈卫东等 基于开放式多智能体结构的分布式自主机器人系统参考文献 Ρεφερενχε⁄ ∏ ∏ ∏ ≥ ⁄ ≥ ∞ ׃∏ ∏ × ∞ ≥ 2∂ ×⁄ ≤ ⁄ × ∏ ƒ ∏ ⁄ ∏ ≥13∏ ⁄ ≤ ≥ • 18× ≤ √ 2 ƒ ≤ ∏ × ∞∞∞× ∏ ⁄≤ ≥ √ ∏ 8 ∏ ≤ ≥ ∞∞∞ ∏ ∏• ∏2⁄ ∏ √ 2 ≤ ° √作者简介陈卫东 2 博士 副教授 研究领域 机器人学 机器人控制董胜龙 2 博士研究生 研究领域 多机器人协调控制席裕庚 2 博士生导师 教授 研究领域 预测控制 机器人控制等上接第 页4 2 4适应度函数对算法性能的影响适应度函数的改变必然对算法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为此进行两次试验 遗传算法分别使用旧的适应度函数和新的适应度函数 其他测试条件不变 通过图 可以看出 新的适应度函数的算法性能明显优于旧的算法性能 这是因为新的适应度函数针对了路径规划的特点 加速了进化的效率5结论本文发展了一种新的遗传算法来进行路径规划 通过试验测试表明 适应度函数的设计合理 有效 能准确度量不同路径个体的优劣 对遗传算子所作的改进 将启发式知识与随机搜索有效的结合起来 极大的提高了遗传算法的性能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高国华 大范围多路径规划问题研究 国防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作者简介陈刚 2 男 硕士 研究领域 机器人控制 任务规划等沈林成 2 男 博士 副教授 研究领域 机器人控制 任务规划 智能系统等机器人 年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