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演唱教学借鉴.doc

合集下载

初中音乐唱歌教学教案

初中音乐唱歌教学教案

初中音乐唱歌教学教案1. 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能够流畅地演唱《歌唱祖国》。

2.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素养。

3.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4.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演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歌唱祖国》的基本旋律和歌词。

2. 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的正确运用。

3. 合唱技巧的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歌唱祖国》的旋律、歌词及其意义,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的掌握,合唱技巧的训练。

2. 教学难点:歌曲中个别节奏的准确演唱,合唱部分的协调配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唱祖国》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基本旋律,注意指导学生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让学生跟唱,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3)教师讲解歌曲的歌词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3. 歌唱技巧训练:(1)教师讲解歌唱姿势的重要性,并示范正确的歌唱姿势。

(2)教师教授呼吸方法,让学生进行呼吸练习,提高歌唱时的气息控制能力。

4. 合唱训练:(1)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分别教唱合唱部分的音乐。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声部间的协调配合,注意合唱时的音量、音色和节奏的和谐。

5. 课堂实践:(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演唱中感受歌曲的魅力。

(2)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信心。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歌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歌曲的复习,提高歌唱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歌唱祖国》。

2.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 学生能够在合唱中做到音准、节奏准确,音色和谐。

4.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爱国主义意义,培养爱国主义素养。

音乐课程设计教学教案之民歌演唱

音乐课程设计教学教案之民歌演唱

音乐课程设计教学教案之民歌演唱引言: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民歌演唱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通过民歌的学习和演唱,学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步骤和评估四个方面,设计一节关于民歌演唱的音乐课程。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民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2. 掌握正确的唱腔和发音技巧;3. 学唱一首经典的民歌;4. 发挥个人表现力,通过演唱民歌表达思想情感。

二、课程内容1. 民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解释什么是民歌,介绍民歌的发展背景和重要意义;- 分析民歌的旋律、节奏、语调和情感表达方式。

2. 歌曲学习和分析- 选择一首经典的民歌,比如《茉莉花》;- 通过听音乐、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该民歌的演唱版本和特点;- 分析歌曲的结构、曲调和歌词,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

3. 唱腔和发音技巧的训练- 教授正确的发音方法,包括清晰发声、气息控制和音高掌握等;- 引导学生练习唱腔,注意各个乐句的节奏和音域变化;- 指导学生在演唱中表现情感,注重细节和感染力。

4. 民歌演唱实践- 学生分组,练习民歌演唱;- 每个小组轮流演唱,并进行集体评价和交流;- 鼓励学生展示个人表现力,可以适当加入个性化的演唱形式。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 通过音乐欣赏、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与学习- 介绍民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民歌的重要性;- 选取一首经典的民歌,让学生先听音乐,然后了解歌曲的演唱版本;- 对歌曲进行结构和歌词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3. 唱腔和发音技巧训练- 通过示范和指导,教授民歌的发音技巧和唱腔;- 练习清晰发声、正确发音、气息控制和音高掌握等。

4. 民歌演唱实践-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民歌进行练习和准备;- 小组轮流演唱,并进行集体评价和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演唱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个性化的演唱形式,发挥创造力,展现个人特色。

歌唱课教案初中

歌唱课教案初中

歌唱课教案初中课程名称:初中音乐歌唱课年级:七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学生能够理解并实践基本的音乐节奏和音高概念。

3. 学生能够学会一首新的歌曲,并能够独立演唱。

4. 学生能够通过歌唱活动,培养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的讲解与实践。

2. 音乐节奏和音高概念的介绍与练习。

3. 学唱一首新的歌曲《同一首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集体唱一首简单的歌曲,感受歌唱的乐趣。

二、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正确的歌唱姿势,包括站立、手势、面部表情等。

2. 教师示范正确的呼吸方法,强调呼吸的支持作用。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实践,体会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三、音乐节奏和音高概念(10分钟)1. 教师介绍简单的音乐节奏和音高概念,如拍子、音符、音阶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通过拍手、敲击等动作感受音乐节奏。

3. 学生进行音高练习,包括唱名、音阶、和弦等。

四、学唱歌曲《同一首歌》(1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同一首歌》,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情感。

2.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3. 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相互交流演唱心得。

4.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展示(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 学生进行集体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3.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学生能够理解并实践音乐节奏和音高概念。

3. 学生能够学会并独立演唱歌曲《同一首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了解了简单的音乐节奏和音高概念,并学会了歌曲《同一首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音乐歌唱活动教案初中

音乐歌唱活动教案初中

音乐歌唱活动教案初中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谣的基本特点和魅力,培养对民谣的兴趣。

2. 学会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谣,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素养。

3. 通过歌唱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1. 民谣的基本特点介绍2. 学唱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谣3. 歌唱技巧的指导4. 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两首风格迥异的歌曲,一首为流行歌曲,一首为民谣,让学生听后发表自己的感受。

2.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走近民谣。

二、民谣的基本特点介绍(10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介绍民谣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特点。

2. 学生了解民谣的演唱方式、节奏、旋律等特点。

三、学唱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谣(10分钟)1. 教师选择一首适合初中生演唱的民谣,如《小情歌》。

2.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节奏等问题。

3.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歌唱技巧的指导(1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在歌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 教师讲解并示范正确的呼吸、发声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播放《小情歌》,学生跟唱。

2.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点评,总结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演唱活动。

2. 各小组按照指定的曲目,进行合唱练习。

3. 教师巡回指导,对各组的演唱情况进行点评,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三、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表扬。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谣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学生歌唱技巧的提高情况。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初中歌唱课程教案

初中歌唱课程教案

初中歌唱课程教案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感等。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歌唱祖国》2. 唱歌技巧: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感3. 音乐知识:二段体歌曲结构、旋律进行、和声配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歌唱祖国》,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

2. 教学难点: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感。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教学课件、音响设备、乐谱等。

2. 课堂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唱一首简单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新课学习:(1)教师播放歌曲《歌唱祖国》,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

(3)教师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进行、和声配置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 唱歌技巧训练:(1)呼吸控制:教师讲解呼吸的方法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呼吸练习。

(2)音准把握:教师教授音准的概念和判断方法,让学生进行音准练习。

(3)节奏感:教师教授节奏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进行节奏练习。

5. 学唱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呼吸方法。

(2)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3)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集体荣誉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唱歌技巧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练习歌曲《歌唱祖国》,加强唱歌技巧的掌握。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歌唱祖国》。

2.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感。

3. 学生对音乐有更深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音乐教育教学实践案例(3篇)

音乐教育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案例以某中学音乐课堂为例,探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如音阶、节奏、和弦等。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音阶、节奏、和弦等。

2. 音乐欣赏: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3. 音乐创作:歌曲创作、器乐创作等。

4. 音乐实践活动:合唱、乐队、舞蹈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和感受。

2. 新课导入(1)讲解音乐基础知识,如音阶、节奏、和弦等。

(2)通过游戏、互动等形式,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

3. 音乐欣赏(1)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欣赏。

(2)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4. 音乐创作(1)讲解歌曲创作的基本步骤。

(2)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5. 音乐实践活动(1)组织合唱、乐队、舞蹈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素养。

(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6.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

3. 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提升。

4. 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六、案例分析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游戏、互动、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以下是对本案例的分析:1. 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丰富。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涵盖了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欣赏、音乐创作和音乐实践活动等方面。

歌唱教学教案

歌唱教学教案

歌唱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歌唱的基本姿势和呼吸方法;2.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指定的音乐作品;3.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意境,并通过歌唱表达出来;4. 学生能够与他人合唱,并保持良好的节奏感和和声。

二、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1. 基本姿势和呼吸方法(20分钟)2. 发声和音准练习(30分钟)3. 歌曲学唱(50分钟)4. 合唱表演(20分钟)三、教学过程:1. 基本姿势和呼吸方法a. 教师向学生示范正确的歌唱姿势,如站立端正、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放松肩膀等;b.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呼吸练习,教授深呼吸和腹式呼吸的方法;c.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姿势和呼吸练习。

2. 发声和音准练习a.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如唇齿音、舌面音,以及音域的扩展;b. 教师教授音准的训练方法,如唱简单旋律,并通过听辨来校正音准;c.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发声和音准练习。

3. 歌曲学唱a. 教师选取适合学生的歌曲,为学生分发歌曲歌词;b. 教师逐句教授歌曲的发音和语调,并进行跟唱练习;c. 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4. 合唱表演a. 学生按照分组进行合唱表演,注意保持良好的节奏感和和声;b. 教师进行音乐指导和整体协调;c. 学生通过合唱表演,展示他们的歌唱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教师通过观察和听辨,对学生的发声、音准和姿势给予及时评价;2. 教师与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改进歌唱技巧;3. 学生之间进行同伴评价,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歌唱能力;4. 对于合唱表演,教师可以邀请专家或其他班级进行评价和点评,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五、教学方法:1. 示范与模仿法:教师进行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以提高学生歌唱技巧;2. 分组合作法: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3. 听辨训练法:通过听辨音准和节奏,纠正学生的不准确演唱,提高音乐感知能力;4. 个别指导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针对性地提供帮助。

小学歌唱技巧教案模板

小学歌唱技巧教案模板

小学歌唱技巧教案模板年级:一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如正确的姿势、呼吸方法、咬字清晰等。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3. 通过唱歌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音乐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歌唱时呼吸的控制。

2. 音准和节奏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歌曲教材或歌曲光盘。

3. 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音乐的喜爱。

2. 教师播放一首简单的歌曲,让学生跟着节奏拍手。

二、基本唱歌技巧教学(15分钟)1. 教师讲解正确的歌唱姿势,如站立、坐姿等。

2. 教师示范正确的呼吸方法,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3. 教师讲解咬字清晰的技巧,让学生练习发音。

三、实践练习(10分钟)1. 教师选取一首简单的歌曲,让学生跟唱。

2.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呼吸的控制和音准的把握。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点评学生的演唱情况,给予鼓励和建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演唱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教授的正确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复习咬字清晰的技巧。

二、音乐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培养(15分钟)1. 教师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让学生感知音乐节奏。

2. 教师选取一首歌曲,让学生尝试用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三、实践练习(10分钟)1. 教师选取一首稍复杂的歌曲,让学生跟唱。

2.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音乐节奏感和音准的把握。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点评学生的演唱情况,给予鼓励和建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演唱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学生能够在演唱中做到咬字清晰、音准准确。

3. 学生能够感知音乐节奏,并能够用动作表现出来。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个别指导。

初中歌唱教学教案

初中歌唱教学教案

初中歌唱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如音准、节奏、咬字等。

2. 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童年》2. 音乐知识:音准、节奏、咬字等3. 歌唱技巧:呼吸控制、声音投射、情感表达等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颈部、腰部、手腕等,以放松身体。

2. 歌曲欣赏(5分钟)播放《童年》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3. 音乐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音准、节奏、咬字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4. 分组练习(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进行分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5. 个人展示(5分钟)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个人展示,展示自己在分组练习中的成果。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歌曲的正确性、流畅性、完整性。

2. 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在分组练习和个人展示中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音频:《童年》歌曲2. 视频:歌唱技巧教学视频3. 教材:音乐教材六、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歌唱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让他们充分发挥潜能;对于歌唱能力较弱的学生,要给予耐心指导,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2.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歌唱。

3. 注重实践,让学生多唱、多练,不断提高歌唱能力。

4. 结合音乐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

5.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6.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积极参与学生的音乐学习。

音乐初中歌唱课教案

音乐初中歌唱课教案

音乐初中歌唱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歌唱祖国》,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进行歌唱,提高歌唱技巧。

3.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歌唱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准确演唱。

2. 理解歌曲的内涵,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唱祖国》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2. 新课教授:(1)教师讲解歌曲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3)教师教授歌曲的歌词,强调歌词的表达情感,引导学生用心歌唱。

3. 实践演练:(1)学生分组进行歌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展示评价:(1)学生分组进行歌唱展示,评价歌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2)教师对学生的歌唱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传承爱国情怀。

2. 学生可以自行创作一首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歌曲,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歌曲《歌唱祖国》的历史背景和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歌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歌唱中找到自信和快乐。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美好。

小学唱歌课教案

小学唱歌课教案

小学唱歌课教案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小星星》的歌词和旋律。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合唱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小星星》的歌词和旋律。

2. 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合唱技巧。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高音部分。

2. 合唱时的音准和节奏。

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

2. 乐谱或歌词卡片。

3. 合唱用具(如小鼓、铃铛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小星星》,并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2. 引导学生跟唱歌曲,熟悉歌词和旋律。

二、学习歌词和旋律(10分钟)1.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高音部分的唱法。

2.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3.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他们改进演唱技巧。

三、合唱练习(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分别练习合唱。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注意音准和节奏的统一。

3. 教师对学生的合唱进行点评,指导他们改进合唱技巧。

四、歌曲展示(5分钟)1. 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唱歌曲,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2. 学生进行合唱展示,展示他们的合唱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收获。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歌曲,准备下次上课的表演。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游戏,培养他们的音乐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2. 邀请家长参加课堂展示,增进家长对音乐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歌曲《小星星》的歌词和旋律,合唱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同时,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演唱技巧。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努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教学模式

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教学模式

“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教学模式“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是指以唱歌教学为主,以其他教学内容为辅并将其他教学内容适当地融于唱歌教学的综合课。

“一首歌曲,一首乐曲”是当下倡导的综合课的形式,“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目前多是歌唱教学与欣赏教学的综合。

此模式的一般程序为: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关注音乐有效聆听---- 三、巧解难点完整学唱----四、巩固学习表现创造----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就象歌剧中的序曲、乐曲中的前奏一样,能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特定的氛围中,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他们迫切学习的欲望,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来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法、图画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表演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启发谈话法、音乐导入法等。

(二)关注音乐有效聆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音乐课堂中学生获得学习信息的主要途径,“听”也是学习体验音乐最直接的方式。

因此,音乐教学要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上。

让学生关注音乐要素(速度、力度、节拍等),带着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多遍完整地聆听音乐,从而感受音乐、认识音乐、理解音乐,为学唱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巧解难点完整学唱以唱歌教学来说,常见的教学难点主要有以下情况:1.曲谱方面。

切分音、附点音符、装饰音、休止符、变换拍子和变化曲调等。

2.唱歌方面。

合唱、轮唱部分,弱拍唱起,咬字吐字,一字多音,变化速度、力度,气息运用及情感表现等。

有效解决教学难点对于学唱歌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运用“重复讲解,反复示范”的方法,有时未必能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多动脑、多思考,创造一种巧妙的、学生感兴趣并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来解决教学难点。

音乐演唱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音乐演唱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浅谈音乐演唱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摘要:音乐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求同存异,要循循善诱,要独辟蹊径。

关键词:音乐;因材施教;演唱在中小学的课程体系中,音乐课程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从“育人为本”出发,将音乐审美放在首位,以达到每个孩子听会、唱会、学会的目标。

在一个班级里,因为不同的学生个体,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性格素质和天赋秉性,所以,在音乐审美爱好、音乐知识技能、音乐情感等方面都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在对音乐的感受认知过程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差异性。

在音乐教学中,需要根据这些差异性,因势利导,通过科学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健康地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

一、求同存异在音乐演唱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表现,但在这些不一样的表现中,却可以找到他们共同缺乏的相通之处,只要将这些相通点理清,对以后的特殊点的处理就会容易很多。

有的学生,不管教师如何启发,他的歌唱状态都和原来差不多,声音上不会有很大变化,教师会感觉这样的学生太迟钝,教起来费劲。

一般来说,这样的学生性格都比较内向,心理活动不强,或者是缺乏唱歌热情或者胆量。

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求同存异,使其能够跟得上其他学生的演唱。

二、循循善诱问题的解决需要从问题的根源抓起,从上面的问题可看出,每个学生都需要其将其对音乐的恐惧慢慢消融掉,才能更好地学习音乐。

这就看出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一一解决,以亲切、热情的话语,广博的知识向学生娓娓道来,这样学生会自觉地按照教师的耐心指导开动脑筋,问题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解决。

另外,教师的授课态度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影响很大。

教师要在教学中,循循善诱,深入浅出,让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思想负担,可以在和谐、欢乐的气氛中尽情想象、尽情发挥自己的演唱水平。

三、独辟蹊径教师要善于运用灵活生动的授课方法,注意观察学生在音乐上的内在潜力,去发现学生独特的闪光点,充分采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特点、个性挖掘出来。

初中教唱课教案

初中教唱课教案

初中教唱课教案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如呼吸、发音、节奏等。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唱歌中感受到快乐。

教学内容:1. 唱歌技巧的讲解与实践2. 学习一首适合初中生演唱的歌曲3. 团队协作演唱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问学生对音乐的喜爱程度,了解学生的音乐基础。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唱歌技巧讲解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讲解唱歌的基本技巧,如呼吸、发音、节奏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实践,体会唱歌技巧的重要性。

三、学习歌曲(20分钟)1. 教师选择一首适合初中生演唱的歌曲,如《童年》、《歌唱祖国》等。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唱歌技巧。

3.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团队协作演唱(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歌曲进行团队协作演唱。

2. 教师巡回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3. 学生展示团队协作演唱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对唱歌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展示所学歌曲,检验学习效果。

二、深入学习唱歌技巧(15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发音、节奏等技巧。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实践,提高唱歌技巧。

三、团队协作演唱(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歌曲进行团队协作演唱。

2. 教师巡回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3. 学生展示团队协作演唱成果。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学生的进步。

2. 学生分享学习唱歌的感悟和收获。

3.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如回家后练习唱歌,下周上课展示。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唱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团队协作演唱的效果。

3. 学生对音乐的喜爱程度和自信心、表达能力的提高。

音乐教案初中歌唱课

音乐教案初中歌唱课

音乐教案初中歌唱课1. 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能够流畅地演唱歌曲。

2.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我们的田野》2. 音乐理论知识:二段体、三段体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我们的田野》,理解歌曲的内涵。

2. 教学难点:歌曲中个别节奏的掌握和演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播放《我们的田野》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引导学生谈论对歌曲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旋律,注意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

(2)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3)分析歌曲结构,讲解二段体、三段体的特点。

3. 歌词学习:(1)教师逐句讲解歌词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

(2)学生跟读歌词,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4. 歌曲演练:(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互帮互助,提高演唱水平。

(2)学生汇报演出,教师点评并指导改进。

5. 歌曲欣赏:(1)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我们的田野》,让学生对比欣赏。

(2)学生谈谈对不同演唱风格的感受,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主题和内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唱、多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演唱《我们的田野》,加强歌曲的记忆。

2. 家长协助孩子,关注孩子在练习过程中的发音、节奏等问题,并及时纠正。

3. 家长引导孩子理解歌曲的内涵,培养孩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歌曲《我们的田野》的基础上,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歌唱活动教案

歌唱活动教案
歌唱活动教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5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 • 课后作业与要求 • 教学反思与总结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通过歌唱活动,使学生能够熟悉歌曲 的旋律和节奏,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 。
了解歌曲的文化背景
在歌唱活动中,穿插歌曲相关的文化 背景知识,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
歌唱技巧讲解
总结词
歌唱技巧是歌唱活动中的核心内容, 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流畅地 演唱歌曲。
详细描述
在讲解歌唱技巧时,应包括呼吸、发 声、咬字、音准等方面的技巧,并针 对每一种技巧进行详细的演示和讲解 。同时,应结合歌曲的演唱实践,让 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巧。
歌曲背景文化介绍
总结词
了解歌曲的背景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意义,增强他们的音乐鉴赏 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在歌唱活动中,让学生展现自己的音乐才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表现力。
02
教学内容
歌曲选择与介绍
总结词
歌曲选择与介绍是歌唱活动的起点,它决定了整个教学活动 的方向和基调。
详细描述
在选择歌曲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和音乐水平,选择 适合他们的歌曲。介绍歌曲时,应包括歌曲的背景、风格、 主题和情感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 。
07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知识目标
评估歌唱技巧和乐理知识的掌握 情况,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能力目标
观察学生在歌唱活动中的表现,是 否能够运用所学技巧和理论知识。
情感目标

初中音乐教案演唱

初中音乐教案演唱

初中音乐教案演唱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音版教学目标:1. 能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我们的田野》,感受歌曲中田野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2. 理解歌曲的歌词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学会简单的音乐知识,如音符、节奏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2. 歌曲的歌词意义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的掌握。

2. 环保意识的培养和实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我们的田野》,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歌词意义。

二、学唱歌曲(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高音部分和节奏。

2.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让学生跟唱。

3.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三、歌曲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歌词意义,让学生理解田野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大自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歌曲实践(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唱,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我们的田野》,让学生跟唱。

2.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二、歌曲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讨论歌曲的歌词意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田野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环保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歌曲实践(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演唱,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歌唱能力。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2.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初中音乐课演唱课教案

初中音乐课演唱课教案

初中音乐课演唱课教案一、教材分析《青春舞曲》是一首富有激情和活力的歌曲,由著名作曲家聂耳创作。

歌曲以轻松欢快的旋律和富有感染力的歌词展现了青春的活力和美好。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美,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善于模仿和表现。

通过观察和了解,我发现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个性活泼,具有较强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欲望。

在课堂上,他们能够积极参与,与老师配合良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感受音乐的韵律美,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演唱《青春舞曲》,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了解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感受歌曲所展现的青春的活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珍惜青春时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青春舞曲》,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青春活力的歌曲《青春舞曲》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教学:(1)讲解歌曲背景和创作意图,让学生了解歌曲所展现的青春的活力。

(2)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美。

(3)分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的一些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4)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音乐活动:(1)学生自主创编舞蹈动作,展示青春的活力。

(2)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展现自己的才华。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珍惜青春时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较强,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感受音乐的韵律美,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在合唱练习中,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音乐课程设计教学教案之合唱曲目的分析与演唱

音乐课程设计教学教案之合唱曲目的分析与演唱

音乐课程设计教学教案之合唱曲目的分析与演唱一、引言音乐课程对于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音乐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合唱曲目在课程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锻炼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合唱曲目的选择、分析和演唱三个方面,探讨音乐课程设计中合唱曲目的重要性及其教学方法。

二、合唱曲目的选择在选择合唱曲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音乐能力、文化背景等因素,确保曲目的适宜性和可行性。

以下是几个选择合唱曲目的要点:1. 主题明确:选择具有明确主题的合唱曲目,使学生能够从中领悟到音乐作品的意义和情感内涵。

2. 难度适中:根据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合唱经验,选择旋律简单、和声丰富但不过于复杂的曲目,以提高学生的技巧和音乐感知能力。

3. 文化多样性:选择涉及不同文化背景和风格的合唱曲目,帮助学生拓展音乐视野,增加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三、合唱曲目的分析在教学前,对选择的合唱曲目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曲式结构、旋律特点、华彩乐段等。

以下是对合唱曲目分析的几个要点:1. 曲式结构:分析曲目的曲式结构,包括前奏、主题部分、转换部分、高潮部分以及尾声。

通过对曲式结构的理解,帮助学生揣摩曲目的发展脉络。

2. 旋律特点:分析曲目的旋律特点,包括主旋律的起伏变化、节奏感和音域等。

了解旋律特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

3. 合唱技巧:分析曲目中涉及的合唱技巧,如和声编配、声部分工和音乐韵律等。

通过合唱技巧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四、合唱曲目的演唱在合唱曲目的教学中,演唱是一个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演唱合唱曲目:1. 声乐训练:通过声乐训练,锻炼学生的音准、音色和呼吸控制等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音乐感知能力。

2. 集体排练: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排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集体排练,学生能够感受到共同合作的力量和合唱曲目的美妙。

《唱歌教学课例分析与经验交流》

《唱歌教学课例分析与经验交流》

《唱歌教学课例分析与经验交流》一、课题的概念(一)教学课例也就是课堂教学实录,或课堂教学纪实,它是真实记录教师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一种实用问题。

是指对一堂课实行课堂教学实录,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对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方法措施等加以梳理、总结,并写出评析说明而实行的反思提炼。

(二)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地加以考察的理解活动。

分析的意义在于细致的寻找能否解决问题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

(三)音乐教学课例分析是指对一节音乐课实行课堂教学实录,以及以此为基础通过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层次等分别实行剖析,并写出分析说明,从而……(四)经验交流1、执教教师的经验(课例)2、现场听课教师的经验(讨论)二、中小学音乐教学课例的类型有哪些(一)课程内容的结构框架: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领域二:表现领域三:创造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二)音乐课类别(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形式)1、单一课型指在一节课中,只实行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完成一个主要任务,其内容集中、单纯、突出中心,能有效地解决某一方面的内容。

如唱歌课、欣赏课,乐理课,器乐课,视唱练耳课,节奏训练,创作课等。

2、综合课型是指在一节课中,实行两项获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完成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任务……三、如何评价一节音乐教学课例(一)根据音乐课标要求根据修正版课标的教学建议第一段:为保证本标准的实施,教师要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二)根据课堂教学效果评价1、教的智慧不但是教学教法,而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中体现的教育指挥部2、学的效果教学目的不同水准的表现四、怎样实行音乐教学课例分析(一)课例的教学设计分析1、课程理念的体现与把握(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注重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2、课程思路的设计与创意(1)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2)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3)准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4)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对应的课程内容(5)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给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留有创造和选择使用的空间3、课程目标的预设与调整应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并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期
2014年9月17日
主编:付紫英编辑:付紫英
新的一轮培训于今天又开始了,老师
们的积极性没有丝毫减弱,作业被指
导教师推荐的次数越来越多,这激发
了老师们的热情,也体现了我们集体
教研的力量。

我们将不断收获,不断
进取,在交流与分享中收获着快乐与
幸福!
音乐课程演唱教学借鉴
歌唱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唱歌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并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

为了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进行唱歌的基本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歌唱和说话的重要工具是人的发声器官,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发声和掌握歌唱技能与技巧。

首先应了解发声器官的构成、少年的音域声区、变声特点和嗓子保健、发声练习法等
发声器官简介及其功能
1、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腹肌、横隔膜。

2、发声器官:喉头、声带等。

3、声音调节器官:咽腔、口腔、鼻腔等共鸣腔。

4、咬字、吐字器官:唇、齿、舌、上腭、下腭等。

上述所说的各发声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而且又是互相联系的,它们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有机发声器官系统。

在歌唱时,如能正确的控制和运用这些发声器官,声音就会清晰、动听、悦耳。

1、发声和歌唱时,要在学生能够自然唱出的实际音域范围之内,最好用轻声进行短时间的练唱。

暂不要求扩展音域和增大音量训练。

不要大喊大叫,乱用噪子。

2、对于声带嘶哑、充血、水肿、发炎甚至失声的学生,教师要特别注意,并给予关照,指导他们听唱或欣赏,对严重的要请医生及时检查医治。

发声练习的要求和方法
发声练习是获得最佳声音的基础,因此,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唱出一些必要的练习曲。

小学发声练习一般都要排在每节课的开头时间,不宜过长,而且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要少而精。

唱得正确、熟练、每支练声曲应注意难易程度,一般应当由浅入深,每支练声曲都有自己的要求,必须按要求去做,同时要纠正学生经常发生的喉音、鼻音、颤抖音、漏气、白声等毛病,不断给予引导及纠正,还要加以说明讲解。

歌唱吐字、咬字方法
咬字就是按规范化的发音方法,找准声母的发音部位,吐字就是找准韵母的主要母音,按照“小声”的口形加以延长并注意归韵,总之,要按字的字头、字腹、字尾的发音方法去咬字、吐字,这样才能把歌词唱得清清楚楚,一点不能含混。

除此之外,要注意那些常有的地方口音,教师应给于纠正,加强标准话的练习及推广。

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个别示范和集体训练相结合的方法练习。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上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能力表现出来,这样才算完成学习的全过程。

我的课堂我做主——说出我的精彩
音乐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措施,它能表现出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有怡情健身之功能,具有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更显现
出其独特的作用。

因此学校教育重视音乐教育,特别是把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音乐素质教育中怎样优化课堂教学呢?经过几年的探索我认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其任务是帮助学生调动所有的审美因素,以学生美感的发声与发展贯穿于整个审美过程,进而达到提高审美素质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