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芳教育学讲义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一章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本章讲授教育与教育学的基本知识。

本章重点:1.教育、各种教育起源说以及教育学派的概念。

2.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3.教育学创立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与著作。

4.当代教育学状况。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教育”概念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和核心范畴。

教育学的其他一些概念及由其所构成的教育命题都是以这一概念的某种界定为基础的,都是围绕着这一概念展开的。

不对“教育”这个基本概念有一个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理解,就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述这些范畴和命题。

一、“教育”的定义(领会)★★一般说来,人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

社会的角度: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一般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不同的层次:1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2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更狭义的,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

个体的角度: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以上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某些本质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

以上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某些本质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

但是,这两种定义也存在着各自的缺陷。

单纯地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会把“教育”看成是一种外在的强制过程,忽略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而且,广义的“教育”定义过于宽泛,几乎可以看成是“生活”的同义词,从而失去了它本应具有的规定性;狭义的“教育”定义在定义项中出现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概念,犯了循环定义的毛病。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1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性”:有目的的实践行为。

中学教育学精讲讲义第一章.Conv

中学教育学精讲讲义第一章.Conv

中学教育学精讲班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主讲老师:郭启维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一、内容提要本章介绍了教育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过程,发展过程特别要注意中西方不同时期的特点、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以及主要思想。

二、考点指南(依据考纲、综合教材)识记:教育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2领会:教育与教育学发展各阶段的特点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及各种形式出现的标志2、古代各国教育形态的特征3、中西方历史上重要的教育学思想代表人物及其论著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3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应用:用教育学的理论分析相关教育现象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2、近现代教育的特点。

从历年考试来看,本章所占比重很大,尤其是识记部分,主要以选择和填空为主要考查方式,这部分难度不高,但知识点相当分散,覆盖面很大。

其中,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有可能出简答题和论述题,需引起重视。

4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三、知识点梳理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定义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例题·填空题】[2011年真题]教育是,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答案】培养人的社会活动5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1)广义:所有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例题·填空题】[2010年真题]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

【答案】家庭教育6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2)狭义:以有意识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7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例题·选择题】[2011年真题]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职业业教D.社会教育【答案】B8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例题·填空题】[2011年真题]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从而影响人类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学》第七章讲义

《教育学》第七章讲义

第七章: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课程的含义: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总体,在这个总体中除了学校课程表中所规定的课程外,还有配合课内教学所组织的全部课外活动,以及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教师和学生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等校园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p218识记p219~220(一)几种主要的课程类型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来分:学科课程:亦称“分科目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水平,从各学科中选择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科目。

特点:各科目都有特定的内容、一定的学习时数、学习期限和各自的逻辑系统。

主导价值:传承人类文明,掌握文化遗产经验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动机、需要和能力为基础,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组织实施的课程。

特点:亦被称为“儿童中心课程”、“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主导价值: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分:分科课程:分科课程即学科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指“综合有关联的几门学科,成为跨越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

”其主导价值在于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全面的视野和方法。

综合课程按综合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简单相加综合、相关课程综合、一体化课程。

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全面的视野和方法。

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区分: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指根据公民基本素质发展的一般要求,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设计的课程。

它反映了国家的教育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各个地方、社区中小学教育的共同标准,其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

地方课程:地方课程又称为地方本位课程,或地方取向课程,是指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所设计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课程。

《教育学原理》讲义教案第3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讲义教案第3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Ⅰ、教学时间安排:5课时Ⅱ、概要和教学目标:概要:关于人的发展问题是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

哲学、心理学、社会学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的发展的概念,人的发展主要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经衰老至死亡身心两个方面的积极变化。

人的发展具有统一性、阶段性、稳定性、顺序性、不均衡性以及个别差异性。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主要受教育自身状况,家庭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

教学目标:描述遗传、环境、教育、个体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阐述人的发展的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应用本章所学原理,结合本校实际,探讨如何发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Ⅲ、教学重点和难点: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Ⅳ、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Ⅴ、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制约一、人的发展的涵义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封闭到开放,由潜能到现实的过程。

因此,发展不等于位置的移动、数量的增减等,而是一种旧质不断消失,新质的不断增加的过程。

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有两种意义:第一即个体的发展,指一个人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身心各方面结构与功能的不断优化和增强。

第二即总体人的发展,指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和进化的过程。

前者主要出现于教学论述中,后者主要出现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论述中。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

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

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联的,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

在发展水平上,人的身心发展应当是全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教育学讲义》第一讲——第十讲

《教育学讲义》第一讲——第十讲

第一讲教育学与教育讲授内容: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事实(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事实:纵: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理论横: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的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学校领导与管理教育问题: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并被教育工作者当做一个个的“问题”提出、议论、评说、解释并寻求解决矛盾的有关问题。

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学主要揭示两大教育规律:(一)教育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规律(二)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相适应的规律二、教育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2.教育学既是专门研究教育的基础理论的学科又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实用学科。

3.教育学科在不断发展,形成了很多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四、什么是教育(一)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特定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二)终身教育理论阐述的教育新概念教育是一种贯穿于人的一生,渗透到人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出生家庭教育——学「学前教育——社会教育校︱普通教育↗小教︱→中育︱↘大∣职业教育↗初等︱→中等︱↘高等∣成人教育↗初等︱→中等︱↘高等︱特殊教育︱回归教育↓↓↓死亡(三)教育的科学定义1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活动,都是教育。

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发展他们的智力与体力,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活动(四)三种教育形式之比较♦共同点:反映在教育的本质和广义的教育概念中♦区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①有目的、有计划自发的、偶然的自发性、偶然性教育对象大众化♦②系统性零碎的、片断的零碎性、片断性教育内容多样化♦③教育环境优越以血缘为基础,时间持久,作用显著教育方法信息化(五)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他/她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

教育学概论-第四章知识点全

教育学概论-第四章知识点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教育学概论-第四章知识点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一)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结构。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引起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结构的变革,进而就引起各类教育的比例关系以及其中专业设置的比例关系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促进教育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校课程门类由少到多;二是学校教育内容越来越丰富和深化;三是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利于教学。

(二)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领导权一定的教育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教育的领导权直接关系到教育为谁服务和怎么服务的问题,这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谁掌握了政权,谁就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掌握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在阶级社会,统治阶段总是要采取种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决定和影响受教育权在社会中的分配。

在阶级社会中,“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教育要培养具有什么样政治方向、社会价值和思想品德的人,以及实现某种教育目的所要传播的政治理论、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内容,都直接受到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制约。

不同的政治制度要求培养具有不同政治立场和思想意识的人,自然要求传递不同思想道德的教育内容。

(三)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文化知识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内容与水平文化知识始终是教育的主要资源,而文化是教育的基础。

教育学原理-课后题详解

教育学原理-课后题详解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1.教育学独立的条件和标志是什么?独立时期的标志性教育著作有哪些?答:条件:A. 历史上前教育学时期知识的积累;B.社会生产能力与文化水平的发展;C.学科分类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D.17-19实际社会教育实践及师范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

标志:A. 教育问题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B.形成了专门反应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概念、范畴、体系;C.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D.出现了专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E.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著作: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将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洛克《教育漫话》绅士教育;卢梭《爱弥儿》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康德《康德论教育》主张教育实验;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教育心理学化;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学之父。

2.对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思潮的认识。

答:形式教育:A. 源于古希腊,代表人物有洛克、裴斯泰洛齐;B.观点: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如拉丁文、数学、逻辑等形式学科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价值;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

实质教育:A. 源于古希腊古罗马,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斯宾塞;B.观点: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泛知识内容;物理、法律等与生活相关的实质学科或实科课程最有价值;教学原则、方法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愉快有效。

两者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基础,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

3.自然主义教育思潮的积极意义与理论缺陷。

答:源于亚里士多德,代表人物有夸美纽斯、卢梭等。

积极意义:A.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需要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B.学校应使儿童愉快的生活学习;C.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D.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征进行教育;E.教育方法推崇模仿自然,反对体罚,初步建立现代教育原则和方法体系,促进教育理论实践科学化,突出儿童的价值。

《教育学》第二版第七章课程(2024)

《教育学》第二版第七章课程(2024)
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改革政策、科技 进步、家庭背景、学校文化等。
20
学生评价体系建设原则和方法
2024/1/29
建设原则
科学性、公正性、发展性、可操 作性。
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 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21
多元化、综合性评价体系构建
多元化评价
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多个方 面,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
德育与美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 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 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 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 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 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美育则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 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2024/1/29
28
拓展延伸:未来教育发展趋势预测
2024/1/29
25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概述
指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方式
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平台开发等。
2024/1/29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势
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 教学;方便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和评估。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依赖信息技术,保持与 传统教学手段的平衡。
2024/1/29
24
创新性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1 2
创新性教学方法定义
指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 教学方法。
创新性教学方法举例
包括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探究式 教学等。

教育学一到四章ppt课件

教育学一到四章ppt课件
(二)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 1 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 2 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 3 重视科学教育
第三节 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
三、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一)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基本精神 1 科学精神是教育目的的基础 2 人文精神是教育目的的价值方向
第三节 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
第四节 教育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人的制约作用
(二)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1 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2 政治制约着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3 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第四节 教育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人的制约作用
(三)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1 重功利轻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 2 重共性轻个性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 3 重服从轻自主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 4 重认同轻创造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
(二)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 1 间接性 2 隐含性 3 潜在性 4 迟效性 5 超前性
第四节 教育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人的制约作用
一、教育活动的客观依据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第四节 教育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人的制约作用
(一)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 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 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3 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结构 4 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第二节 教育原则
一、教育原则的概念 所谓教育原则,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 导整个教育的根本性准则。 二、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 (一)人道性原则 (二)个性原则 (三)创造性原则 (四)活动性原则 (五)民主性原则
第三节 教育艺术
一、教育艺术概念 (一)教育艺术的概念 (二)教育艺术的特点 1 情感性 2 双边性 3 创造性 4 审美性

冀芳教育心理学基础精讲招教讲义

冀芳教育心理学基础精讲招教讲义

教育心理学在未来的展望
当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方法改进
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心理机制
学习心理
PART THREE
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个人需求和情感,认为学习是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认为学习是通过不断强化和刺激形成的。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过程,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认为学习是知识的意义建构。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作用:激发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并选择特定的学习行为。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心理
PART SIX
教学目标与课程设计
评估与反馈: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能力
课程设计: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
课程评价: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设计
教学方法与手段
反馈: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教学环境与心理氛围
教师的管理方式和态度对心理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
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积极的学习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心理氛围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PART SEVEN
观察法:通过观察受试者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活动,记录并分析其特点,以揭示教育心理学规律。

《教育知识与能力》精讲班讲义:第1章第一节(中学教师资格证)

《教育知识与能力》精讲班讲义:第1章第一节(中学教师资格证)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学基础知识●●主讲:韩南南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导航:●1、本章作为教育学基础知识部分,知识点较多,主要在于知识识记部分,覆盖面也大。

考试中主要以选择题、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2、在复习时,考生需要注意识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比如:教育及教育学概念,著名的教育家、国别、代表作等,理解教育和教育学发展的特点,近代教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三节学校教育制度●第四节教育目的●第五节教育研究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一、概述●(一)教育的概念●1、由来●“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教育知识与能力●2、教育的概念●广义的: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它包括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等。

●狭义的: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知识与能力●(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1. 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教师、父母、社会媒体、其他人员●学校教师是主体● 2. 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

● 3. 教育影响(中介):●(1)教育内容;(2)教育措施教育知识与能力1、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和()A.教育材料B.教育内容C.教育环境D.教育信息解析:B。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影响包括教育措施和教育内容,因此,选B。

2、在教育的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 教育者B 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措施解析:A。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教育者是教育的组织者、计划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选A。

冀芳心理学基础精讲班讲义教材

冀芳心理学基础精讲班讲义教材

第一讲绪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也是非常复杂的。

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

与物理、化学等现象不同,心理现象不具形体性,是人的内部世界的精神生活,他人无法直接进行观察。

但是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却可以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

因此,心理学还研究行为及其与心理的关系。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对心理现象的阐述并揭露其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群体心理)一、心理过程人的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来说可以分为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一)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指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的心理活动。

人的认识过程包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过程。

(二)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的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情绪和情感。

(三)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指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一定动机的激励下,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意志过程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即人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而且还能根据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自觉地改造世界。

二、个性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共同规律的特征。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一)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

(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

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

大学本科教育学讲义教育学第4章

大学本科教育学讲义教育学第4章

大学本科教育学讲义教育学第4章学习目标理解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功能,明确教育在社会大系统中要受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等要素的制约和影响;反过来,它又在社会发展中影响着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影响着文化意识形态,实现着教育的功能。

(一)古代教育的政治伦理功能观无论中国古代社会还是西方古代社会,对于教育功能的认识均具有浓烈的政治伦理色彩。

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教育功能主要指向为政治伦理服务。

西方古代社会也以伦理教化为教育的主要功能。

(二)近代教育的发展个体功能观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人性、个性的强烈呼唤驱动了近代的变革。

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教育理论家斯宾塞的《教育论》的主要论题如下所述:其一,批判了传统教育只重虚饰而不重实用的弊端。

其二,明确主张教育目的应切合实际需要,从多方面为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作准备,认为为个体的完满生活作准备是教育应有的功能与应尽职责。

其三,从实利主义的道德观、人性观出发,明确提出知识教学必须顺乎自然、重视发展儿童的心智.(三)现代教育的改造社会功能观这种功能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现代哲学、教育家杜威。

他在《学校与社会》和《民主主义与教育》这两部书中系统地阐述这样的功能理论,他的主要观点所述如下。

其一,儿童个体发展应该与社会需求一致,由此他把教育功能从发展个体扩展为作用社会。

其二,明确提出学校教育是改造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杜威将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界定于推动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其三,从着眼于社会出发,杜威把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从未来引向现实,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沟通起来,并提出了一系列与传统教育截然不同的改造学校教育的目标与方案。

(四)当代教育的功能主义其一,结构与功能。

认为每个社会都是由不同质的部分组成的结合体。

社会结构的每一部分对于社会整体生存都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和作用。

教育对社会的功能因而是多方面的。

其二,整合。

教育的功能虽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些功能又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关系,他们是“整合”式地发挥作用。

冀芳 心理学基础精讲班讲义

冀芳 心理学基础精讲班讲义

第一讲绪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也是非常复杂的。

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

与物理、化学等现象不同,心理现象不具形体性,是人的内部世界的精神生活,他人无法直接进行观察。

但是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却可以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

因此,心理学还研究行为及其与心理的关系。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对心理现象的阐述并揭露其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群体心理)一、心理过程人的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来说可以分为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一)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指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的心理活动。

人的认识过程包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过程。

(二)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的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情绪和情感。

(三)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指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一定动机的激励下,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意志过程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即人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而且还能根据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自觉地改造世界。

二、个性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共同规律的特征。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一)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

(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

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

教师证考试教育学讲义

教师证考试教育学讲义

教师证考试教育学讲义绪论考试内容:一、基本概念:教育学二、基本问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学的创立标志,各学者所作出的贡献3.马克思主义教育与其他学派教育学的区别4.学习研究教育学的价值0810三个单选一个多选(共5分)0804简答:中学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一个单选一个多选(共8分)0710一个单选和简答1.简述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0704只有一个单选2分 0610两个单选共四分一个多选一分名解5.文化教育学 0604三个单选共3分0510三个单选一个多选共4分0504三个单选一个多选0410一个单选简答1.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0404名解1.教育学 0310简答5.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0210简答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0204简答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具体内容:第1节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对象1、 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问题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选择题型(补充)(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 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学记》 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主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是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

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

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二、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第三,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第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第五,从组织结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教师招聘考试(教综)-点睛冲刺班-教育心理学讲义(冀芳)

教师招聘考试(教综)-点睛冲刺班-教育心理学讲义(冀芳)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讲义(全16 章)目录教育心理学总体介绍 (1)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本章结构图 (1)一、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2)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2)四、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3)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4)本章结构图 (4)一、心理发展概述 (4)二、认知发展与教育 (4)三、人格发展与教育 (5)四、学生的差异与教育 (6)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一) (8)本节结构图 (8)一、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8)二、联结学习理论 (9)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二) (10)三、认知学习理论 (10)四、建构主义 (11)五、人本主义 (12)第四章学习动机 (13)本章结构图 (13)一、学习动机概述 (13)二、学习动机理论 (14)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4)第五章学习迁移 (15)本章结构图 (15)一、学习迁移概述 (15)二、学习迁移理论 (16)三、学习迁移的应用 (16)第六章知识学习 (17)本章结构图 (17)一、知识学习概述 (17)二、知识的获得 (18)三、知识的保持 (19)第七章技能学习 (20)本章结构图 (20)一、技能概述 (20)二、操作技能的学习 (20)三、心智技能的学习 (21)第八章学习策略 (22)本章结构图 (22)一、学习策略概述 (22)二、典型的学习策略 (22)三、学习策略训练 (23)第九章问题解决 (23)本章结构图 (23)一、问题及问题解决 (23)二、问题解决心理过程 (24)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4)四、问题解决的策略 (24)第十章能力与创造性 (24)本章结构图 (24)一、能力 (25)二、创造性思维 (25)第十一章态度与品德 (26)本章结构图 (26)一、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26)二、品德发展理论 (27)三、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27)四、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27)五、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28)第十二章心理健康教育 (29)本章结构图 (29)一、心理健康概述 (29)二、心理辅导 (29)第十三章教学设计 (30)本章结构图 (30)一、设置教学目标 (30)二、组织教学过程 (31)三、选择教学策略 (31)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 (32)本章结构图 (32)一、概述 (32)二、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技术 (32)第十五章教师心理 (33)本章结构图 (33)一、概述 (33)二、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 (33)三、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33)第十六章课堂管理 (34)本章结构图 (34)一、课堂管理概述 (34)二、课堂群体的管理 (34)三、课堂纪律的管理 (35)第[1]页教育心理学总体介绍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本章结构图一、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的核心)(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包括学、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教育学》第三版

《教育学》第三版

绪论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概念1、广义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2、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3、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学的发展阶段:萌芽、创立、分化;3、萌芽阶段教育家、国籍、代表著作,主要教育思想:(1)孔子,中国,《论语》,主要思想: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

他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哲学命题,强调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观点:“有教无类”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致力于通过教育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孔子关于教育内容的观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文指文化知识-六经。

“行、忠、信”指道德行为规范要求。

孔子教育内容不足之处在于缺少自然科学知识和劳动知识的内容。

孔子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观点:①因材施教的原则。

朱熹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才”②启发诱导的原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师启发诱导要把握时机。

③学思结合的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谦虚笃实的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①立志有恒。

孔子认为人要有远大的人生志向。

这是进行道德修养的基础。

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标准。

②自省自克。

强调要自省自克。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身体力行。

“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言必行,行必果”;④改过迁善。

《教育学》教学讲义(一) 河海 陈滔娜老师

《教育学》教学讲义(一) 河海 陈滔娜老师

《教育学》教学讲义一一、课程名称:教育学Pedagogy二、教学目标:通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和研究,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有关教育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问题,具备较严密的教育学科思维和教育理论素养。

通过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教育现实问题的能力,并能够从操作层面上掌握有关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为将来从事教育事业打下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

本课程的具体作用为:(1)理解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及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2)理解教育的个体,并能运用所学教育理论解释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运用教育思维理性思考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4)用教育学思维发展性思考当前教育学发展存在的危机与契机。

三、课程要求: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名著阅读、主题讨论、热点焦点分析与案例教学、校园考察与教学实践等教学方式,实行学习共同体互动式研究型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要求课前必须阅读教材的相关部分、参考文献及精读一教育名著;课堂教学中主动参与讨论;课后拓展性阅读相关教育资料并积极进行思考。

本课程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为:1、小组式主题讨论,要求提前两周做准备;2、二篇读书报告;3、一篇实践考察调查报告;4、一篇课程论文;5、一次期末考试四、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4学时)⏹知识要点: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形态、教育的要素、教育的本质、教育学科发展轨迹、教育学研究方法⏹重点难点:教育的含义、教育学的发展⏹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自学⏹课后拓展阅读: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辩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陈桂生:《教育学的建构》,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教育期刊,《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教育评论》、《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发展研究》第二章教育的发展(6学时)⏹知识要点:教育的起源、教育的未来、大学的命运、中西教育传统⏹重点难点:教育的起源、教育的未来⏹教学方法:讲授、文献分析、小组讨论⏹课后阅读文献:(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精讲讲义(全11 章)主讲:冀芳目录教育学总体介绍 (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1)一、教育的概述 (2)二、教育的起源 (2)三、学校教育制度 (2)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4)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4)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4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5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5)本章结构图 (5)第一节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6)第二节教育与科技、文化的关系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7)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8)本章结构图 (8)第一节儿童身心发展概述 (8)第二节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中小学教育 (9)一、遗传及其作用 (10)二、环境及作用 (10)三、学校教育及作用 (10)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1)五、小学教育 (11)第四章教育目的 (11)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12)第二节我国教育目的 (13)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15)第一节学生 (15)第二节教师 (16)第三节师生关系 (18)第六章课程 (19)第一节概述 (20)第二节课程目标 (21)第三节课程设计 (22)第四节课程实施 (23)第五节课程评价 (24)第六节新课改 (25)第七章教学 (26)本章结构图 (26)第一节教学意义与任务 (26)第二节教学过程 (27)三、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7)第三节教学原则和方法 (28)一、教学原则 (28)二、教学方法 (28)第四节教学工作基本环节 (29)一、备课 (29)二、上课 (29)三、作业检查与批改 (30)四、课外辅导 (30)五、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30)第五节教学组织形式 (30)第六节说课 (31)第七节教学策略 (31)一、对教学策略的基本理解 (31)二、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31)三、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 (31)第八章教学评价 (31)本章结构图 (31)第一节教育评价概述及其分类 (32)一、教育评价概念 (32)二、评价的作用 (32)三、教育评价的类型 (33)第二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评价 (33)一、现代教育评价概述 (33)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方法 (33)第九章德育 (34)本章结构图 (34)第一节德育概述 (34)第二节德育过程 (36)第三节德育原则 (37)第四节德育途径 (37)第五节德育方法 (39)第六节德育模式 (40)第十章班级管理 (41)本章结构图 (41)第一节班级管理概述、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41)第二节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42)第十一章课外活动 (45)本章结构图 (45)教育学总体介绍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本章结构图第一节教育的发展本节结构图一、教育的概述(一)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媒体……)(三)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二、教育的起源(单选,多选)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3、心理起源论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

代表人物:孟禄。

4、劳动起源说三、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定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三)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现代教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一些共同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四、教育发展的过程(一)古代教育把古代文明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统称为古代学校教育1.古代中国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4000 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即设在王城和诸侯国都的学校与设在地方的学校、设在闾里的塾校,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知道六艺的特点和分类)教育。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

2.古代印度《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婆罗门教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

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4.古代希腊、罗马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总结:古代教育的特点:(1)阶级性/等级性;(2)道统性(反映统治阶级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天道、神道和人道合为一体);(3)专制性;(4)刻板性(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5)象征性(占主导地位,接受教育是社会地位的象征)(二)近代教育的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三)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多选、单选)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本节结构图学科界定: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一个人一本书)(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

例如:“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

包括:(二)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在西方,要追溯教育学的思想来源,毫无疑问,首先需要提到的是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助产术2、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述原理),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

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一)教育学学科的建立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1632),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提出“泛智教育”。

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提出了“白板说”。

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儿》(1762),深刻地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写作《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1787),第一个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认为教育科学应该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

(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国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该学派对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1930,中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教育原理、理论联系中国实际的著作。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本章结构图第一节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简答)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发展①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

②其次,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第三,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④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总是受着生产关系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虽为教育提供物质条件,但它不能单独地决定教育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同时作用于教育的。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首先,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②其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③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3、人力资本理论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简单题)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问题:①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②其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第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品德教育的内容。

总之,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在阶级社会中不可能“超阶级”“超政治”。

2、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作用:①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②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③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五四运动)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第二节教育与科技、文化的关系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四、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2.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地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学校文化(精神文化)校园文化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以及学校领导者亚文化、教师亚文化、学生亚文化、学校职工亚文化以及课程亚文化和活动亚文化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