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详细讲义(黄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学》讲义
绪论
教学目标:
1、了解教育和教育学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到教育发展与社会各因素关系密切;
2、对小学教育的基本状况有初步的了解,并初步形成重视教育理论学习的态度;
3、初步掌握教育理论学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教育学发展的基本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其意义。
教学时数:2课时
导言:
*善于从复杂的现象中发现教育的问题,学会用教育的眼光看教育的问题。
第一节教育学学习的意义、目标与方法
一、本学科的意义
(一)增强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教学质量。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实践的理论是无根基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我们过去的教育工作中的摇摆不定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理论上的偏差导致的教育实践的盲目。
如,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常常取其一而忽视其他,重视教育的政治功能的时候和文化功能的时候,忽视教育的经济功能;重视教育的经济功能又忽视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常常以教育的社会功能代替教育的个体功能,在对人的教育过程中,重视共性而忽视了个性,等等。所有这些教育问题的出现,与教育理论上的偏颇有着很大的关系。
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有了教育理论的正确的指导,教育实践就可以少走弯路,教育工作就能取得更好的成效。反之亦然。教育理论的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形成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办事的观念和行为,科学有效地进行教育实践。
(二)有助于学好其他教育学科
小学教育学是教育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它反映了小学教育现象中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对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作出了概括和总结。只有以这些基本规律为指导,才能有助于师范生掌握之后的其他的教育理论学科知识。
(三)有助于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
教育理论来自教育实践。广大的一线的教师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教育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源泉。广大的一线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的提高,可以在实践中更好地总结出教育教学的规律,使教育理论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地密切。
二、本学科的内容结构
本学科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教育概论,介绍教育概念、教育学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及个体之间的关系、教育的目的、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的基本因素等,该部分为教育学理论的最基本的部分。第二部分为教学论,主要介绍
三、本学科教学目标(明确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想)
1、掌握基本的教育常识和教育原理
2、初步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3、掌握一些处理教育问题的简单方法
4、初步学会用教育的观点去考察教育的问题
三、具体学习方法指导
1、认真听课,掌握基本理论
2、深入思考,理解教育原理
3、加强课外阅读,广开视野
4、充分利用自己的成长经验,帮助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5、认真观察,尝试应用教育原理
*教育是事业,需要奉献;
教育是科学,需要钻研;
教育是艺术,需要创新。
——吕型伟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
1、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从几个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看
(二)区别几个概念
1、“教育学”和“小学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小学教育学”是在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揭示小学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和“教学”
“教育”广义的指一切对人的影响,狭义指学校教育,包括思品教育和学科教学;“教学”特指学科教学。
3、“教书”和“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常指学科教学,“育人”指对人的思想品质的影响。“教书”
和“育人”就象一张纸的两面,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斯宾塞)没有只教书不育人的教学,即使教师没有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其各方面的影响也会以隐性的方式产生。而且,可能负面的影响更容易表现。
4、“实用”和“应用”
教育学是理论学科,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但是,教育学为我们提供的是教育的普遍规律和原理,指导我们的教育方向。不是提供具体事件的具体的解决方法。所以,不能简单地以教育学能否直接提供给我们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来认识教育学的实践意义。
第一章教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理解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教
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初步形成教育总是受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所制约的认识。
2、使学生懂得教育的基本职能和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学好师范专业和从事教育工作的自觉
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教育的含义
教学难点:教育的社会性
教学时数:4
第一节教育的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广义的含义——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1、指影响的过程:“你的孩子真有出息,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2、影响的结果:“我从这部电影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3、影响的方法:“我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就是因为从小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
(二)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三)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二、“教育”的词源分析
1、西方词源
(英文)Education n. Educate v.
(拉丁语)E-ducêre(出) E-ducêre(引导)
2、中国词源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父母具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字的意思:左边上部“爻“代表经典的内容”,下边“子”是孩子,右边上部“卜”代表棍棒,惩罚和约束孩子不良行为,右边下是“手”,即成人手持器械,督促孩子学习经典的内容
“学”字的意思:孩子在一所房子里学习有关的知识
育:象形文字中“育”的左边是女字,右边是一个倒立的孩子。也表示“妇女生育孩子”,这里也有产出、引出的意思:子形倒立,是孩子未生出时的状态。
3、中西方“教育”的差别
西方中国
教育方法内发论
(注重引导、启发心智)
外烁论
(强制灌输)
教育
内容
宽泛(崇尚自然)儒家经典(崇尚书本)
教育是一个由人、财、物、事所占据的空间和时间构成的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一)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二)学习者(教育对象)
学习者凸现出教育对象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
学习者体现了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三)教育媒介
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和教科书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要求: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统一,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