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小学教育学(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学》配套练习题库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 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题:
1、古代的教育思想常常是同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的。
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应是中国的《学记》。
西方最早教育专著当推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但它们尚不具备比较完整的教育学体系。
3、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32 年写成的《大教学论》。
4、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1806 年发表的著作《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他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方法论。
5、教育学发展的“源”在教育实践。
6、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总趋势是多样化。
7、我国当代教育学学科发展和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改革传统教育的思想和模式,实事求是地
肯定其积极因素,批判其消极因素。
8、教育学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占重要的位置,是基础学科和
必修学科之一。
9、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是与师范学校的设立同时进行的。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主张出自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他的言论散见于《论语》一书。
11、教育学是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这种互动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三、选择题:
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以(ABC )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对近代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
实践有着深远影响。
A. 教师
B. 书本
C. 课堂
D. 学生
2、以下属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观点或教育思想的有:(ACDEF )。
A. 教育即生活
B. 教师中心
C. 儿童中心
D. 活动教学
E. 社会即学校
F. 从做中学
3、教育学的发展,反映了(ABCD )。
A. 当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向教育提出的要求
B.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C.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研究的深入
D.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发展日益密切
四、问答题:
1、什么是教育学?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答: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之一。
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
培养从事教育实践能力,为师范生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奠定基础。
具体表现在:(1)使师范生掌握教育基
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2)使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3)使师范生巩固专业思想,
献身教育事业。
第一章教育
一、名词解释
1、生物起源说:把动物的本能活动说成是教育活动。
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2、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说: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4、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5、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是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6、广义的教育:凡属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等的影响。
7、狭义的教育: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
主动性,使其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和谐地发展。
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小学教育学》(第二版)黄济、劳凯声、檀传宝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
8、义务教育: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
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
9、小学教育:我国的教育体系,一般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阶段;小学教育是各级各
类教育的基础。
二、填空题
1、生物起源说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2、原始社会教育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之中,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系。
3、原始社会所有儿童都属公社所有,都受着同样的抚养和教育,教育没有阶级性和等级性的区分。
4、奴隶社会中国教育有学在官府之说。
5、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有不同级别和不同性质的名称。
6、奴隶社会出现了学校和教师。
7、奴隶社会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8、西方奴隶社会的教育主要以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为代表。
9、斯巴达以军事教育为国家的神圣职责。
10、雅典教育除体育竟技外,还要学习哲学、文法、修辞三门学科,注意人的和谐发展,以培养国家管理
人才。
11、封建社会教育基本特点是封建的等级性。
12、封建社会中国教育内容丰富,其中《五经》和《四书》影响最大。
13、封建社会教育中国全社会盛行学而优则仕,从察举到科举是晋升身的主要门路。
14、西方封建社会的教育主要是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
15、西方封建社会教育内容是神学,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
16、西方封建社会有“武士七技”教育,目的是培养效忠封建领主和善于作战的武士。
17、生产关系对教育有直接决定作用,生产力对教育有最终决定作用。
18、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19、教育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20、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社会发展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
21、人的基本特点是社会性,教育的基本特点是造就人。
22、现代教育生产性的主要表现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3、教育与生产劳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普遍规律,也
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24、面向现代化是基础;面向世界是重点;面向未来是关键。
25、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表现为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和小学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
26、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公民的教育。
27、实施义务教育有利于从根本上杜绝新的文盲的产生,保证每个公民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目标的实现。
28、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29、为了保证全民性的实施,国家特别对女童的教育、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的教育给予特别的关
心,采取了许多特殊政策。
30、全面性是向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三、选择题
1、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有(AB )。
A. 法国勒图尔诺
B. 英国沛西?能
C. 美国孟禄
2、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有(C )。
A. 法国勒图尔诺
B. 英国沛西?能
C. 美国孟禄
3、原始社会教育具有(ABCD )。
A. 教育的生产性
B. 教育的社会性
C. 教育的模仿性
D. 内容
的贫乏性E. 教育的广泛性F. 教育的专业性
4、奴隶社会中国教育内容有(BDEFGH )。
A. 庠
B. 礼
C. 序
D. 乐
E. 射
F. 御
G. 书
H. 数
5、斯巴达教育内容以五技(ABCDE )的军事教育为主。
A. 赛跑
B. 跳跃
C. 角力
D. 掷铁饼
E. 投标枪
F. 射箭
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小学教育学》(第二版)黄济、劳凯声、檀传宝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3
6、封建社会中国教育内容丰富,其中《五经》是(ABCDF )。
A. 《诗经》
B. 《书经》
C. 《礼经》
D. 《易经》
E. 《乐经》
F. 《春秋》
7、封建社会教育在教育制度上,中国有(ABC )等形式。
A. 官学
B. 私学
C. 书院
D. 自学
E. 师傅带徒弟
8、西方封建社会教育主要有“武士七技”和宗教教育,其中“武士七技”是(ABCDFGH )。
A. 骑马
B. 游泳
C. 投枪
D. 击剑
E. 射箭
F. 打猎
G. 下棋
H. 咏诗
9、现代教育的民主性体现在(ABCD )。
A. 世俗化
B. 普及性
C. 平等性
D. 终身化
10、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有(ADE )。
A. 全民性
B. 强制性
C. 普遍性
D. 义务性
E. 全面性。
四、判断题(错打×,对打√)
1、遗传获得的本能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而不是教育活动。
(√)
2、模仿只是教育的手段和一个重要因素。
(√)
3、模仿是“教育”产物的实质的过程。
(√)
4、原始社会教育没有特殊的方式,只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行为。
(√)
5、原始社会人们在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语言和教育。
(√)
6、奴隶社会奴隶及其子女同样可以进入学校学习。
(×)
7、有意识和目的性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之一。
(√)
8、一些设备简陋的教区学校中,农民子弟可以学到读、写和宗教知识,表明封建教育的无等级性。
(×)
9、不同的社会形态其教育的有不同性质和非常鲜明的特点。
(√)
10、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教育有共同规律,在教育制度、性质、目的、方法和指导思想等方面既有共性,
也存在着差异。
(√)
11、经济、政治对教育的影响,往往是通过文化的发展反映出来。
(√)
12、人又是社会的主人,社会发展中又充分体现着人的主体性。
(√)
13、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对人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
14、教育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过程中进行的。
(√)
15、教育的社会功能也是通过培养出一定的人来实现。
(√)
16、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是潜在的生产力。
(√)
17、广义的义务教育不包括成年人教育。
(×)
18、狭义的义务教育不含残疾人,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教育。
(×)
19、全面性是专业性的预备。
(√)
20、义务教育具有两个基本特性,即强制性和普遍性。
(√)
五、简答题
1、简述劳动起源说基本观点。
答: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史观,推演出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社会的活动,不能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相混淆而抹煞教育的社会性特点。
劳动是
人的主体活动。
②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不是无意识的模仿。
③语言与交往的发展需要。
有文字后建立起专门的教育机构进行教育活动。
④学校的产生。
⑤人的发展需要,为教育提供了必然要求。
2、简述资本主义教育特征。
答:①在制度上推行义务教育,教育逐步普及,日趋大众化;②在学校类型上多样化;③在途径上
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逐步相结合;④在内容上实现了教育的科
学性;⑤在形式上实施班级授课制;⑥在
措施上学校逐步脱离宗教的控制。
由于资本主义自身固有矛盾的发展,贫富悬殊和种族歧视现象严重,不平等仍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现实
问题。
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小学教育学》(第二版)黄济、劳凯声、檀传宝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4
3、简述社会主义教育教育特征。
答:①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打破了教育上的阶级限制,为实现教育平等创造了条件。
②传授现代化的先进科学技术,实现了教育的科学性。
③加强了国家对教育的领导,实现了教育的统一性。
④学校完全脱离宗教的控制,实现了教育的非宗教性。
4、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答: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这是教育本质特点之一。
教育能够:
①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础;
②教育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
③教育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
④教育可以起到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作用。
5、教育的本质特点是什么?
答:教育的基本特点是造就人,人的基本特点是社会性。
教育把社会的需要与个体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边关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以达到生动活泼地创造性
学习和全面和谐地发展。
6、简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①生产性②民主性(体现在世俗化、普及性、平等性、终身化)③科学性④革新性
7、简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答:①贯彻“三个面向”为重点;②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地位;③推进“素质教育”这个中心
环节。
8、简述义务教育法律规定应尽的义务。
答:①国家有设立学校以使人民享受教育的义务;②父母或监护人有使学龄的子女或被监护者就学的
义务;③全社会有排除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入学受教育的种种不良影响和障碍的义务。
9、简述儿童在小学阶段发生“三个方面”具有人生启蒙意义的转化。
答:一是由随意游戏活动向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转化;二是由个体和松散群体活动向有组织、有
纪律的集体活动转化;三是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
10、简述小学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
答:小学阶段的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三个方面重要的启蒙作用:①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
②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
③在品德形成方面的启蒙作用。
六、论述题
1、调查本地区义务教育实施情况,撰写一篇调查报告。
第二章学校
一、名词解释:
1、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的机构,是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
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
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学校的关系等。
3、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
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
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4、学校物质文化:是指学校所处的物质环境,是学校中由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体现着一种精神价值的物质
群。
包括学校建筑、校园布局、教学设备、图书馆等。
5、学校制度文化:是指由各种规章、条令、程序所组成的条文及其执行系统。
6、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
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的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7、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
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小学教育学》(第二版)黄济、劳凯声、檀传宝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5
二、填空题:
1、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教育内容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
合格人才。
2、学制是由纵向的学校级别和横向的学校类型构成。
3、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包括:双规学制、单轨学制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分支学制。
4、随着教育机会的逐步均等化,现代学制正由传统的封闭的精英模式向开放的大众模式过渡;现代学校
正由职前准备教育向终身教育过渡。
5、学校传统是一种学校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影响所有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定势。
6、学校传统的影响一般不是通过强制性的要求实现。
7、学校制度文化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传统、仪式和规章三类。
8、学校制度文化对学校每一个成员都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的作用。
9、国外学者把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分为四种类型,即独裁型、保护型、和平共处型和合作型。
10、现代学制是在普及和发展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一开始就具有一种教育对象逐步扩大和教育机会逐步
均等的发展趋势。
11、学校在指导和协调家庭教育时要注意与家长建立起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和互相配合的紧密联系,建立
起共同的教育目标,协调好学校与家庭两方面的教育力量。
12、学校管理同其他领域的管理一样,也是由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对象三个基本因素组成的。
三、选择题:
1、20 世纪中期之后,教育的(B )的要求成为世界各国学制改革的一种主旋律。
A. 科学化和世俗化
B. 大众化和民主化
C. 生产性和民主性
D. 多样化和科学化
2、新的学制形式具有(ABC )特点。
A. 开放性
B. 大众性
C. 和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D. 科学性
3、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是(C )。
A. 钦定学堂章程
B. 壬寅学制
C. 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D. 壬戌学制
4、学校文化从其形式看,可以分为(ABC )。
A. 精神文化
B. 物质文化
C. 制度文化
D. 世俗文化
5、下列属于学校物质文化范围的是(ABCD )。
A. 学校建筑
B. 教学设备
C. 图书馆
D. 校园布局
6、(A )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A. 沟通
B. 激励
C. 学校文化
D. 规章制度
7、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是(ABCD )。
A. 信息传递
B. 控制
C. 激励
D. 情感交流
8、下列属于影响学校管理中沟通主观方面的障碍的是(ACD )。
A. 学识
B. 信息量过大
C. 个性
D. 知觉性选择
9、下列属于影响学校管理中沟通渠道方面的障碍有(ABC )。
A. 电讯技术上的问题
B. 词语的表达出现歧义
C. 中间环节过多
D. 信息量过大
10、以下属于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是(ABCDE )。
A. 在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
B. 使用恰当的、准确的语言文字。
C.选择最佳沟通媒体。
D.注意信息的时效性。
E. 重视对信息的反馈。
11、(B )是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A. 沟通
B. 学校绩效
C. 优化的管理方法
D. 学校管理人员的素质
12、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是(ABCD )。
A. 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B. 教学工作管理
C. 教务行政管理
D. 总务工作管理
13、国家对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具有不同其他领域的特点,主要通过客观的(ABCD )等方法来进行控制和
监督。
A. 政策
B. 法律
C. 经费
D. 督导
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小学教育学》(第二版)黄济、劳凯声、檀传宝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6
14、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要受到他所处环境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D )对儿童施加影响是主要的和决
定性的因素。
A. 家庭
B. 社会
C. 儿童群体
D. 学校
15、我国学者认为,儿童发展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B )。
A. 学校环境
B. 家庭环境
C. 社会环境
D. 学生群体
16、一个小学生的发展影响最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有(ABC )。
A. 社会交往
B. 社会道德
C. 社会文化
D. 社会环境
17、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相互配合时,主要采用(ABCD )等方法。
A. 学校教师与家长互访
B. 召开家长会
C. 建立家长委员会
D. 书信联系
18、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是(ABCD )。
A. 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
B. 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为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提供可能的帮助和支持。
C.学校利用各种社会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
D.学校同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19、(A )是学校管理保持内部和谐、稳定和步调一致所必需的行为规范、规定。
A. 规章制度
B. 管理手段
C. 组织机构设置
D. 管理者的领导能力
20、中小学校的管理机构一般设有(ABC )。
A. 教导处
B. 总务处
C. 办公室
D.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21、常用的学校管理方法有(ABCDE )。
A. 行政方法
B. 法律方法
C. 教育方法
D. 经济方法
E. 学术方法
四、简答题:
1、一所学校应具备怎样的基本条件?
答: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配备的教师
队伍;由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
2、如何正确理解学校的公益性?
答:①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设置学校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
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提高全民素质;
②学校的经费来源渠道广泛,其中主要部分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
③国家根据社会整体利益的需要,加强对学校的宏观指导和管理;
④学校向社会输送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
⑤学校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
3、什么是学校文化?
答: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
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
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4、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包括哪些方面?
答:①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②教科书的编写、审
定和使用管理制度;③学校的学籍管
理制度;④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5、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①制定计划,密切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②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健康人格教育;③创造学习
条件;④保护身心健康,增强体质。
6、学校在哪些方面会对小学生身心发展产生影响?
答:①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②学校的教育水平(主要指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职业素养高低);③学校
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
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小学教育学》(第二版)黄济、劳凯声、檀传宝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7
第三章学生
一、名词解释
1、遗传决定论:人性个体的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所决定的,这种主张
被称为遗传决定论。
2、环境决定论:儿童发展中起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这种主张被称
为环境决定论。
3、辐合论:肯定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有
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者的作用各有不同,
不能相互代替。
这种主张被称为辐合论。
4、顺序性:儿童发展是一种连续的、不可逆转的顺序过程。
发展变化具有稳定和可变。
5、不平衡性:儿童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速度与水平有明显差异。
6、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会出现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又称年龄特征。
7、个别差异性:儿童发展有整体共同特征和自己独特之处,这种独特之处称为个别差异性。
8、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儿童的发展、成熟,依赖其生理机能的作用,各生理机能间又有机能互补性的
特点,又叫机能互补性特点。
二、填空题
1、人性是人类与生物种类的相区别。
人性有共同特征又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人类本质特点之一。
2、人性差异性是怎样产生的?历史上有不同的观点,主要有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辐合论。
3、遗传决定论认为:人性个体的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特点所决定的。
4、荀子的“性恶论”,导致了他对教育儿童的改造和外塑功能的认识。
5、韩愈的“性三等论”:为统治阶级实行等级教育找到了推卸责任的理论依据。
6、遗传决定论肯定遗传因素在儿童后天发展中起作用是正确的。
错误在于过分夸大遗传因素在儿童发展
过程中的作用。
7、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发展中起绝对作用的力量是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起的。
8、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
9、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外界刺激对儿童影响有重要意义,提出了环境决定儿童发展的观点。
10、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在《早期儿童心理学》中提出,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在品质与外在环境“合并原则”。
11、遗传素质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不确定地转变为儿童发展的现实。
12、皮亚杰提出:儿童发展是依赖于儿童自我调节为机制的自我演变过程。
其中:遗传素质只是儿童发展
的必要条件,环境因素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条件。
儿童的主体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根本原因。
13、遗传素质蕴含着生物特点的自身演变规律。
14、儿童的发展是儿童运用自我调节机制的活动结果。
15、儿童的发展是其生理成熟与社会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